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砥恋乃恳拢鋈硕偈被廊灰恍拢司窕褂行┿俱仓猓透詹拍歉鍪锹淦牵恍那笏赖呐伺腥袅饺恕
    魏霸打量了她片刻,指了指对面的坐席。“坐!”
    夏侯徽双手拢在袖中,置于腹前,直挺挺的站在那里,俯视着魏霸,却没有一点坐下的意思。魏霸愣了一下,笑了起来:“你搞清楚一点,不管怎么说,你现在都是我的阶下囚。要想和我玩这些心理战的小手段,我怕你会失望。如果你不想再回到那个地牢里去,就不要有太多的想法。”
    夏侯徽咬了咬嘴唇,原本坚定的眼神退缩了一下,低下头,在席上坐了下来。
    魏霸把面前的地图转了个方向,推到夏侯徽面前,在长安的位置上点了点。“目前整个关中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除了长安。”
    夏侯徽不说话。
    “如果不是你来搅局,你伯父会被我生擒,然后我会用他的印绶拿下长安,全取关中。”魏霸平静的说道:“可惜,你识破了我的计划,就差了那么一会儿,长安成了我的心病。”
    夏侯徽轻轻的哼了一声,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脸终于有了些变化。
    “可是,如果你以为长安能够坚守到援军到来,那你可就想得太简单了。不瞒你说,武关、潼关,现在都有重兵把守,别说你们的主力现在都在东南和孙权开打,就算全部赶到关中来,我也能守三个月以上。有三个月时间,足够我攻克长安城。”
    “既然如此,那还找我来干什么?”夏侯徽抬起头,冷冷的看着魏霸,眼中有一丝讥诮。
    魏霸迎着她的目光,嘴一撇:“能不打,当然还是不打的好。我又不是好战之人,没有把杀人当乐趣的爱好。”
    夏侯徽狠狠的瞪着他,过了片刻,眼神一闪,避开了魏霸直视的目光。
    “好吧,我承认,我不是怕死人,我是不想逼着你们的皇帝和我拼命。”魏霸也放缓了口气:“你和你伯父死了无所谓,反正夏侯家也是曰落西山,他丢了关中,就算是回到洛阳也没什么好结果,临阵战死,也许更光荣一些。只是清河公主死了,却是大大的不妥。”
    夏侯徽无声的冷笑。
    “说实话,我本不想和你做这个交易,放你伯父和清河公主回去,没什么关系,反正他们也没什么用处。只是放你回去,让我非常犹豫。”魏霸搓着手指,沉默了片刻,好像还在对自己的决定不太肯定:“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女子,将来还要嫁给司马师。司马师已经是个非常强劲的对手,有了你,司马师如虎添冀,将来不仅曹睿不安,我也会很不安。”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可惜,我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本想纳你为妾,没想到你居然宁可死,也不肯从我。”他搓着手:“我现在很犹豫,既想让你劝夏侯懋弃城,又想杀了你,以绝后患,夏侯姑娘,如果你站我的位置,你说我该怎么办?”
    “如果是我,我现在会杀了你。”夏侯徽不假思索的应声答道,眼中冒出怒火,她绷紧了身子,重重的喘了两口粗气,像是欲扑的母豹,过了片刻,她又无力的放松了身子,沮丧的说道:“不过,你是男子,我是女子,不可同曰而语。司马父子被你所败在先,我被你生擒在后,都是你的手下败将,就算合力,也不会是你的对手。”
    魏霸眨眨眼睛:“你这是哄我开心么?”
    夏侯徽脸一红,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咬着嘴唇。
    魏霸咬咬牙:“好吧,我就冒个险。你给夏侯懋写封信,让他弃城,我保证他的安全,送出回洛阳。如果不然,等我攻破长安,他后悔就迟了。”
    “我会写,不过,我不保证他会听我的。”夏侯徽缓缓的站了起来:“如果他不听我的,你会怎么处置我?”
    魏霸笑笑:“如果是那样,我只好再委屈姑娘几天,等将来生擒了你的兄长,也许他会愿意把你献给我做妾。到了那时候,我想姑娘就是再看不起我,为了家族的前途,也会委曲求全的。你说是不是?”
    夏侯徽有些羞恼的扭过头去,不过她也不得不承认,魏霸说得有几分道理。如果魏霸真能严重威胁到曹魏的江山,天子曹睿和她的兄长夏侯玄不会介意把她当成一个礼物送给魏霸,以求一时的缓急的。在曹家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看你不会有那么一天。”夏侯徽看看四周,“我现在就写?”
    “这倒不急。”魏霸笑笑,“姑娘受了惊吓,精神未复,还是先好好休息两天再说吧。”
    ……庐江郡寻阳,吴军大营。
    吴王孙权坐在正中,辅国将军陆逊坐在一旁,奋武将军朱桓坐在他的对面,身躯挺得笔直,目光炯炯的看着陆逊。
    陆逊凝神沉思,脸上却平静得没有一点情绪,面对朱桓的急迫,他视而不见。
    魏大司马曹休率领大军十万,已经赶到皖城,没有见到预期前来的鄱阳太守周鲂,诈降之计,已经明白无疑。不过曹休并没有立刻退却,相反,他立下战阵,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
    见此情形,朱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认为曹休能做大司马,不过是因为他姓曹而已,并非是真有本事。此次中伏,胜负未战已定,但仅仅打败他远远不够。魏国实力雄厚,纵使损失两三万人,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致命的伤害。不如先派一支人马,绕到曹休背后,然后三路合围,把曹休这五万多人全部吃掉。
    吃掉这五万人,给魏军一个重创,还只是朱桓的目的之一,他更想趁此机会将吴国的势力推进到寿春一带,占领整个江淮,威胁许昌、洛阳,为将来北伐做好准备。
    主意是朱桓提出来的,可是陆逊知道,孙权肯定是心动了,否则他不会这么着重其事的赶到大营来。以孙权对他的信任,不是涉及到这种战略上的大事,他是不会亲自赶来的。
    可是,陆逊有不同的看法。
    他摇了摇头。朱桓顿时沉下了脸,孙权也眼神一紧,抬手抚着紫髯,问道:“伯言,为何?”
    (未完待续)


第153章 石亭之战
    “至尊,臣有一言,还请至尊明鉴。”陆逊欠欠身,语气从容的说道:“曹休身为曹魏大司马,跟随曹艹起兵,掌虎豹骑,至今已近四十年,与我大吴交战多次,虽无大胜,却也不能说无能。”
    孙权目光一闪,点了点头。曹休身为曹魏东南方面的统帅,的确是个劲敌。黄龙元年,他刚刚击败大举来犯的刘备,曹丕因为他不肯送质子,命曹休率张辽等二十余将,破吕范于洞浦。前年,他又击破皖城的审惪,致使刚刚入手的皖城再度失守。他都督扬州军事的这些年,虽说没有什么大的成绩,可是东吴方面也拿他没什么办法。这样的一个人,说他仅仅是因为曹氏宗亲而身负重任,并不完全符合实情。
    “曹休明知中伏,却不肯退,自有倚仗。这次他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兵精粮足,虽然主力被围,可是在他的身后两侧,还有贾逵和司马懿两路援军,总兵力并不比我们弱,再加上他们有铁骑的优势,如果阵而后战,我军纵有至尊亲征之威,胜之固然不在话下,可是损失必然也不小。纵使得了江淮,又怎么能守得住?”
    孙权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已经知道自己冒失了。陆逊说的这些道理,他也不是不清楚,只是他被全据江淮的诱惑吸引住了,一时忘了江淮虽美,却不是他能吞得下去的,现在勉强吞下去,迟早还得吐出来。真如朱桓所说,占领寿春,威胁许洛,曹睿那个小儿还不跟他拼命?
    “再者,我军出征之前,诸葛亮已经坐镇汉中一年有余。他到汉中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北伐中原,图谋关中。”陆逊的声音高了起来,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看朱桓一眼,他的眼里只有孙权。“联络我军,策反孟达,他不就是想让我们来牵制曹魏的主力,好让他趁虚而入吗?”
    孙权的碧眼眯了起来,神情更加凝重。诸葛亮的心思,他一清二楚,所以没有如约定所说,一直迟迟未动。原本以为诸葛亮会按捺不住,在年初就发动进攻,让曹魏的主力西移,他才设计让周鲂来诱曹休。没想到诸葛亮居然在汉中一动不动,搞得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了鱼饵。
    如果所料不差,现在诸葛亮一定已经开始北伐,曹魏主力都在东南,西北战区最多不过三五万人马,诸葛亮是趁虚而入,很有可能全取关中。
    一旦诸葛亮全取关中,对曹魏的压力固然大增,对东吴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不错,吴蜀现在是盟友,可是盟友总是暂时的,我们终究有对决天下的时候。我付出惨重代价,最多占领江淮,最大的可能是江淮都占不住,不过是为诸葛亮创造了一个好机会,让他轻取关中。
    这,值得吗?
    眼下想要全歼曹休,不仅困难很大,而且从长远来看,对我吴国不利,不如以最小的代价重创曹休,得到我应得的利益之后就撤走,让曹魏腾出手去对付蜀汉,而不是读力承担曹魏的压力。等曹魏和蜀汉打得两败俱伤,我再卷土重来,收渔翁之利。
    要想损失最小,收获最大,就必须趁贾逵和司马懿赶到之前,攻击曹休,重创他,而不是全歼他。围三阙一,让敌人有退路,才不会逼得他们死战,才能减少己方的伤亡。
    这就是陆逊的用兵意图。
    孙权能明白,可是他不好直接说,这个建议虽然是朱桓提出来的,却是得到了他的认可,朱桓才会当着陆逊的面再说一遍。如果现在当面否决朱桓,以朱桓的脾气,他肯定会很生气,进而生出隔阂。
    “那伯言的意思是?”孙权淡淡问道。
    陆逊无奈,孙权不肯做恶人,只好由他来做这个恶人了。这次领兵出兵,吴军总共十万余人,除掉孙权亲自掌握的两万禁军,剩下的九万余人,他和朱桓、全琮各领三万,朱桓虽是偏将,其实和他这个主将是并驾齐驱的,从中不难发现孙权的意图。
    “臣以为,奋武将军勇气可嘉,从长远看,此计并不妥当。”
    不出陆逊所料,朱桓勃然大怒,站起身,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扬长而去……
    孙权无奈的笑了一声:“伯言,他就是个粗人,你不要太介意。”他停了一下,又道:“我赞成你的建议,就按你的想法打吧。”
    “喏。”陆逊满嘴苦涩的躬身领命。
    得到了孙权的同意之后,陆逊立刻下达命令,命令诸军迅速前进,在贾逵和司马懿没有赶到之前,围攻曹休。吴军以逸待劳,兵力两倍于曹休,再加上孙权亲征大大鼓舞了士气,斗气昂扬,前锋迅速击溃了曹休的主力。曹休见势不妙,且战且退,一直退到石亭附近。当夜,惊魂未定的魏军发生炸营,陆逊立刻抓住机会,督军猛攻,再次大败曹休。
    曹休连遭重创,雄心壮志付之东流,再无一战之意,只能率领残军急退。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朱桓再次建议出兵截断曹休的后路,全歼曹休。孙权见曹休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也心动不已,没有通知陆逊,就下令朱桓率领大军赶往曹休的身后夹石设伏。
    得知朱桓脱离了阵地,不知去向,陆逊心知有异。他也装不知道,却不动声色的放缓了追击的速度。曹休见吴军减速,也放慢了速度,等赶到夹岸的时候,这才知道吴军突然减速是有目的的,他的后路已经被吴军切断。
    没了生路,曹休反而定下了神,他一面安排人击破朱桓的堵截,一面派人通知贾逵增援。贾逵比他希望的来得还要快,他亲自上阵,猛攻朱桓的阵地。想要夺路而逃的魏军发了疯,朱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还是没能挡住魏军的夹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贾逵把曹休接应出吴军的包围圈。
    在朱桓苦战的时候,陆逊却在挂车打扫战场,曹休只顾逃命,丢弃的辎重堆积如山,仅是各种车辆就有万余辆,可谓是收获颇丰。闻说朱桓被贾逵击破,陷入魏军的包围圈,陆逊再一次下令追击,一口气追到夹石,再次击溃曹休,救出朱桓。
    灰头土脸的朱桓看着平静如水的陆逊,恨得牙痒痒,一肚子怒火却无处发泄,还得上前向陆逊谢救命之恩。陆逊不冷不热的说了两句,话说得很客气,意思却很明白。你看,我说不行吧,你非要去,这可怪不得别人。
    朱桓气得炸肺,他知道自己被陆逊阴了,恨不得臭骂他一顿,不过形势逼人,谁让自己的确打败了呢,孙权也无法帮他说话,他也只能把打碎的牙往肚里吞。
    至此,东南战事以吴军大获全胜结束。
    ……洛阳皇宫,太极殿。
    天子曹睿背着手,站在门槛内,看着远处的天空出神。散骑常侍孙资小心翼翼的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曹休战报。
    孙资很紧张,虽然曹睿不怎么发火,可是在曹睿身边侍候多年,他太清楚曹睿的禀姓了。
    越是平静,越是愤怒,更多的是失望和沮丧。
    失望和沮丧来自于两个人:一个是夏侯懋,一个是曹休。这两个人都是曹氏宗室,却都辜负了曹睿的希望。夏侯懋之前信誓旦旦的说他能守得住关中,他这才让曹真在洛阳养病,把西部战区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了夏侯懋。他没指望夏侯懋能够击败来犯的诸葛亮,只希望他能够守住陇右,至少也要守住关中,固守待援,给他留出解决东南战事的时间。
    随后夏侯懋说,因为魏延之子魏霸的来降,他已经知道了诸葛亮的军事安排,做好了准备,一方面屯田积粮,一方面修城备守,总之一句话,固守几个月没有问题。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心,曹睿才会同意曹休的计划,意图一举夺回庐江,把东吴人赶出江淮一带,隔江对峙。
    如果这一切都能如愿,那不仅可以得到江淮地,在东南战区取得有利的态势,更能借此让曹休和夏侯懋立功。曹休倒也罢了,他已经是东南战区的最高将领,夏侯懋却不然,他没有战功,他这个关中都督一直做得名不正言不顺,在很多大臣的眼里,这就是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的表现,对此颇有微词。如果夏侯懋能守住关中、陇右几个月,等到禁军主力从东南战区撤回,他就有功,不仅这个关中都督做得心安理得,以后还可以继续升迁。
    对于曹睿来说,让夏侯懋立功,既可以破除任人唯亲的怨言,又可以重新扶植夏侯氏在军中的实力,平衡现有的几个权臣,特别是外姓大臣司马懿,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和他的祖父曹艹,曹睿对司马懿一直保持着警惕。年初,司马懿兵败房陵,他之所以不肯撤去司马懿的骠骑将军之职,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他觉得时机不到。等曹休甚至夏侯懋都能打败诸葛亮,司马懿还能不上书请辞了?他主动请辞,比因为他战败而撤职好。
    然而,现在他遇到了最大的危机,禁军主力调住东南的时候,诸葛亮却突然出兵陇右,这不仅比他预计的秋后出兵提前了一个多月,而且方向也和夏侯懋所说的不同,不是关中,而是陇右。就在他觉得情况还不是特别糟糕的时候,更糟糕的消息传来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并派兵占领了潼关,切断了洛阳与关中的联系。
    自此之后,关中就没了消息,潼关以西,似乎突然之间从大魏的版图上消失了。
    这比长安失守,蜀汉军战领潼关,还要让曹睿震惊。
    子午谷,不是所有人都说子午谷无法行军的吗?
    (未完待续)


第154章 曹睿的危机
    “陛下,军情紧急,不能再拖了。”孙资忍受不住长时间的沉默,不得不轻声提醒道。
    “嗯。”曹睿转过身,慢慢的向殿中走去,他的脚步虽然慢,却很平稳,看不出与平时有多大区别。孙资知道这位天子有城府,可是如今东南惨败,西北全线失守,曹睿依然如此从容,还是让他大感意外。
    “胜败乃兵家常事,曹休为贼所欺,苦战得脱,也是难得。让他小心应对,不要让孙权趁隙袭击江淮。江淮是国家东南门户,当此非常之时,不容有失。”
    “唯!”孙资连忙应下,这就是天子对曹休的处置了。一点也不意外,既然司马懿打了败仗都没有撤职,曹休身为曹氏宗室,得到宽恕也是应有之意。
    见曹睿没有其他吩咐,孙资躬身着退了出去。曹睿拿起曹休的那份军报,重新看了一遍,然后轻轻放在一旁,轻叹一声:“安得猛士兮!”
    站在一旁的郎中毛曾听在耳中,眉毛一跳,刚想说句什么,一想到眼前这位天子的脾气,又紧紧的闭上了嘴巴。
    “召大将军进宫,朕要与他商议西北的战事。”
    毛曾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躬身领命:“唯!”
    ……大将军曹真匆匆走了进来,在门口解剑,脱履,然后一路小跑的走到曹睿跟前,拜倒在地。
    “邵陵侯大将军臣真,拜见陛下。”
    “起来吧。”曹睿指了指一旁,“为大将军赐座。”
    毛曾搬过一张坐席,曹真谢了,又行了一礼,这才小心的坐下。
    “关中的战事,大将军有何高见?”
    曹真一边擦着额头的微汗,一边诧异的瞟了曹睿一眼。蜀汉军占领潼关,夏侯懋生死未卜,长安是否已经失守,现在都不得而知,曹睿居然还如此镇定,实在大出他的意料。不过他还是很快收敛了心神,恭敬的答道:“陛下,臣以为当立刻发兵,收复雍州。”
    “还能收复吗?”
    “当然能。”曹真举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不住沁出的微汗。他最近身体不太好,天气又热得怕人,他这一路小跑着赶来,已经有些吃不消了。这汗就像雨似的,刚擦掉一层,又多了一层。“陛下,诸葛亮虽然大举出兵陇右,又派魏延占了潼关,看似已经全取关中,实则必不能如愿。请陛下容臣细禀。”
    “你说。”曹睿对毛曾使了个眼色:“为大将军准备舆图。”
    毛曾拿过地图,摊在曹睿面前的案上,曹真膝行两步,凑到案前,先指了指金城郡的位置。“陛下,诸葛亮进入祁山,天水、南安虽叛,可是金城郡有重兵把守,郭淮初战不利,一定会退入金城。诸葛亮虽得陇山以西三郡,却无法攻克金城。”
    “金城的守将是谁?”
    “郝昭。”
    曹睿思索片刻,笑了起来:“有郝昭在,金城可保不失。”他看看曹真:“看来当初你把他留在金城是对的。”
    “陛下圣明。”曹真也笑了笑。金城不仅有郝昭,还有鹿磐、魏平等将,只是那些人的能力不如郝昭,名声也不如郝昭,说出来也不能让天子放心,不如只说郝昭一人。郝昭曾经是刚侯张辽手下的悍将,在逍遥津之战,他斩杀了孙权的大将陈武,后来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是河西数得上的名将。曹睿对他非常熟悉,也非常欣赏。郝昭一个人对曹睿的安抚作用,要超过其他两个将领的总和。
    “再者,我军在陇右的兵力虽然只有两万余,可是精骑数量多于蜀汉,对地形又熟悉,远非诸葛亮那个书生所能应付。诸葛亮要想击败他们,在陇右站稳脚跟,绝非易事。”
    曹睿嘴角一挑,颌首表示同意。在他的印象中,诸葛亮就是一个会弄权的权臣,根本不是一个知兵的名将。盛夏出兵,无非是想借着东南有事的契机,趁虚而入,说白了,还是知道自己实力不足,这才投机取巧。魏军在陇右虽然只有两万兵,可是有优势的骑兵,正面对战不足,还可以游击以牵制他们的步伐。诸葛亮想要速胜,显然不是一件易事。
    “那关中呢?”
    “关中也并不可怕。关中人口稀少,没有足够的粮赋,虽然今年开始屯田,有了些许积蓄,但以关中的人口和蜀汉的兵力,同样支撑不了太久。以臣看来,如果诸葛亮不是出兵陇右,而是由褒斜道进入关中,再以魏延出子午谷,守潼关以拒我大军,以他的兵力,尚可以且战且屯,以关中四塞之利,固守一时。出兵陇右,正说明他不识兵机。”
    曹睿想了想:“逆蜀进入关中的人马,大概有多少?”
    曹真早有准备,立刻说道:“以去年打探到的消息,诸葛亮在关中的总兵力在十二三万左右,如果留两到三万人守汉中,他能动用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十万。既然魏霸诈降,想必他对我陇右的兵力很清楚,没有两倍以上的兵力,他不敢轻举妄动,也就说是,陇右的兵力,至少在五万以上,很可能有七到八万。这样一来,赵云和魏延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三万。”
    “三万人,要守潼关、武关、再加上萧关、陇山,以及关中的几个战略要地,绝对是捉襟见肘。如果还要攻城,那更是不敷使用。关中战乱,人心惶惶,百姓逃散,他们又哪里有足够的人手来屯田?不能屯田,粮食就只能依靠从汉中运输,这又需要大量的人手。”
    “大将军,有一件事,我们不可不防。”曹睿说道:“关中可有不少汉中人,他们虽然迁到关中已经近十年,却未必会把自己当真正的关中人。如果把他们发动起来屯田,还是有可能解决粮食问题的。”
    曹真笑了:“陛下,臣敢问陛下,如果陛下从汉中出兵,是攻陇右,还是攻关中?”
    曹睿眉头一挑,笑了起来:“大将军刚才说得分明,自然是出关中更有优势。”
    “陛下圣明,可是,诸葛亮却出兵陇右,可见,他根本不会用兵,不如陛下万一。用兵如此,用人也是如此。”曹真收起了笑容,接着说道:“据我所知,诸葛亮擅权,他重用的人都是荆襄人,对益州人多方排挤。汉中人,是不会支持他的。”
    曹真躬了躬身:“唯胸怀天下者,方能用天下之才。诸葛亮心胸狭隘,妒贤嫉能,不过是一书生,不足为患。别看他现在声势宣赫,不过是一时的风光而已。只要我大魏雄兵一出,他必然如雪遇骄阳,焕然消解。”
    曹睿连连点头,脸上终于有些一些笑容。“那大将军需要多少人马?”
    曹真算了算:“臣预计,七万步骑,可破诸葛亮。”
    “七万步骑?”曹睿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朕给你七万步骑,你去准备吧。大将军,你身体有恙,本当不敢烦劳你,只是国事为重,朕不得不借重你这样的宿将。”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曹真习惯的谢恩,随即又愣住了:“陛下,哪来的七万步骑?东南战事已经……结束了?”
    曹睿苦笑了一声:“是结束了,不过,不是我们期望的那样结束。”他把曹休的请罪奏折交给曹真,曹真看了一眼,大吃一惊,立刻汗如雨下。
    “陛下?”
    “事以至此,多说无益。”曹睿比曹真要镇定多了。“东南虽然败了一阵,折了些兵马,却不失根本。只是禁军损失较大,我一时半会的凑不出七万步骑,只好征调司马懿、张郃等将,随你西进。”
    曹真明白了,曹睿说是给他七万步骑,其实这里面已经包括了司马懿的南方战区的三万人,真正归他指挥的人只有四万人。
    曹真觉得肩头沉甸甸的,他几次欲言又止,神情尴尬,犹豫了很久,才提醒道:“陛下,是要臣与骠骑将军并进?”
    曹睿没有说话,他知道曹真在提醒他什么。西部战区原是曹真的辖区,被夏侯懋搞砸了,也应该由他去收拾残局才对。现在不仅要让司马懿去帮忙,司马懿的兵力和他相差无几,走的却是远比潼关好走很多的武关道,很可能抢在他前面进入关中。将来论功行赏,司马懿功劳大,这对一心压制司马懿的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然而,曹睿又能有什么办法?曹休大败一场,让他去立功的五万禁军主力损失超过一半,现在他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这两万多刚从东南战场上撤回来的败兵和留守京城的两万禁军。
    “他们都归大将军指挥,不过大将军佯攻潼关,吸引逆蜀的注意力,骠骑将军走武关道,希望能趁虚突入关中。”曹睿咧了咧嘴,露出一个勉强之极的笑容:“事急从权,大将军是国之重臣,又是知兵宿将,对奇正相依、虚实相应的道理不会陌生,也不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
    曹真不敢再说,躬身领命:“唯!”他顿了顿,又问道:“何曰出征?”
    “兵贵神速,撤回的禁军还在路上,大将军可先率留守京城的两万步骑出发。”曹睿叹了一口气:“我们已经耽搁得太久,不能再犹豫了。”
    (未完待续)


第155章 锋芒露
    魏霸没有急着让夏侯徽写劝降信,在夏侯懋没有感受到压力之前,劝降信送出去也没什么作用。他留下朱壹率领包括二百魏家武卒在内的五百蜀军,以及五百刚刚投降的魏军守郿坞,自己和赵云一起带着近三千人赶到了长安城外,就在昆明池旁扎下大营。
    昆明池原是皇家池苑,水面宽广,又和渭水诸道相通,旁边还有不少残存的汉代宫殿,林中有大量的野生动物,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之前皇家林苑里的珍稀动物。在这里扎营,即利于消暑,又方便取水,更重要的是从各地赶来的运粮船可以直接停泊在昆明池中。
    在秋收结束,新征的兵赶到之前,魏霸没有足够的兵力攻城,只能对长安城保持威慑,让躲在城里的夏侯懋不敢轻举妄动。城里只有两千兵,换了别人,也许敢冒险出城一战,可是如今夏侯懋是最高统帅,面对城外威名赫赫的蜀中大将赵云以及后起之秀魏霸,他连出城的勇气都没有,没有举城投降,已经是难能可贵。
    魏霸也没闲着,这次突袭关中,最大的战利品就是五百多匹战马。曹魏有稳定的战马来源,所以骑兵比例比较高,一万人通常会配备一千匹骑兵,这是蜀汉和东吴最眼馋的事。蜀汉目前除了马家的一千余残骑之后,大致上只有主将和随身亲卫才配有战马,最高多不会超过二十比一,通常是三十比一甚至更低,东吴的情况也差不多。
    有了五百多匹战马,赵云从自己的部下中挑出了一些有骑术基础,或者身手比较灵活的人转作骑兵,先练习骑术,再训练骑战。他们每天骑着战马,绕着长安城奔驰,既锻炼了骑术,又兼做巡逻,查看附近三五十里范围以内的动静,同时也给城里的夏侯懋增加压力。
    要论骑战水平,蜀汉和曹魏差距不小,这骑术就是一大困难。以马代步,和骑着飞奔的马冲锋射箭,甚至是与敌人短兵相接,这之间有很大的区别,高超的骑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赵云说训练一支真正的骑兵要三五年,其中有一半时间就要用来训练最基本的骑术。
    然而魏霸有绝招,他用了三天的时间,召集工匠,打造了两千副马镫,把这个穿越众的必杀技献给了赵云。有了马镫的帮助,骑士们的骑术进步明显快多了,用赵云的话说,有了这件利器的帮助,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