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要把战线推到对方的国境内?因为这样受损的是对方,而不是己方。战线推到睢阳、彭城一带,受到战事影响的就是谯郡、陈郡、梁国,而原本因为战乱而荒芜的淮南、庐江等郡则成了内郡,原本外逃的百姓慢慢的会迁回来,而谯郡等地的百姓外逃时,也会优先选择这些地方。
    周胤、丁奉都是庐江人,对家乡的这些变化,他们是非常清楚的。
    周胤清楚,司马懿当然也清楚。
    接到天子诏书,司马懿忧心冲冲。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是很清楚,但想来不外乎两个可能,要么是为接下来的谈判争取一点优势,要么是在关中战略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先守住东南战场,护住洛阳。不管是哪一个目的,都需要他在这一场大战中取得胜利。
    可是,尽管他将得到并州两万精锐步骑的支援,他仍然没有一点把握。
    他面对的敌人非常强悍。陆逊用兵稳重,无隙可击。他在睢阳城和陆逊对峙了三四个月,没有找到陆逊的一点破绽。在没有巧取可能的情况下,只剩下强攻一条路。
    而要强攻,他也没什么优势。
    陆逊目前有四万步骑,身后还有朱然的一万人。就算夏侯霸等人赶到支援,他们的总兵力也差不多,要说有优势,大概也只是魏军骑兵数量占优,大概在两万五千左右,而陆逊手下只有一万骑兵。
    天子指望的大概就是这点优势,利用骑兵的数量优势击溃汉军,迫使陆逊后撤。
    然而,司马懿担心陆逊不会这么轻易就范,他会用步卒的数量优势来弥补骑兵数量的不足。孙权已经没了脾气,汉吴之间的互相防范已经没有意义,原本用来防备汉军的那些吴军可能北上,而原本驻在长沙、江陵的汉军也有可能北上,他们至少可以提供三万步卒,这些步卒如果投入战场,再加在军械方面的优势,就有可能弥补骑兵不足的劣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如愿以偿的还是陆逊,他在洛阳之外决战的目的达到了。双方的总兵力将达到十五万左右,简直就是一场关系到魏国国运的大决战。
    “我们……输不起啊。”司马懿仰天长叹。到了这一点,他输了,魏国也就快亡了。魏国快亡了,司马家族的一切野望都落空了。不管是为了国还是为了家,他都必须全力以赴。
    “最后**的只有成都。”司马昭也叹了一口气,靠在轮椅扶手上,挠着酸胀的眉心。在这么多兵力中,真正属于蜀汉的兵力只有魏延父子统领的人马,总数不超过三万。吴国全力以赴,总兵力在五六万左右,魏国也差不多,大概在六七万之间,虽不是所有的兵力,却也是能拿得出的一大半家当。
    “最希望打这一仗的,大概还是诸葛亮。”司马师看着地图,苦笑道:“他虽然在洛阳吃了苦头,可是回到了成都,气魄却更大了。”
    “这人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只是容易纠缠于细务琐事。”司马懿摇摇头:“魏霸、李严把他弄回成都,倒是解放了他的手脚,对我大魏不利啊。”
    “对魏延父子又何尝有利。”司马师冷笑了一声:“这一战下来,他们的损失也不会小。我大魏受损,吴国受损,他们父子受损,最后得意的只有诸葛亮。”
    “如果他们打胜了呢?”司马昭反驳道:“打胜了,陆逊声望曰隆,得到成都认可,将会正式脱离吴国。魏霸也有可能再进一步,趁胜将战线向北推进,如此一来,青州必失。”
    “胜?有那么容易胜么?”司马师不以为然:“双方兵力相近,胜也是惨胜。”
    “你什么时候看到魏霸会惨胜过?”司马昭反唇相驳:“他要么不打,要么就是巧胜。兄长,你只计算了我们知道的因素,却忘了魏霸可能暗藏的手段。而这些暗藏的手段,才是他克敌制胜的倚仗。”
    司马懿眉头一挑,打断了争执的儿子。他偏着头想了想:“魏延……会不会已经装备了马铠?”
    此话一出,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脸色都变了。
    如果魏延的一万骑兵已经装备了马铠,那魏军的骑兵优势就非常有限了。接下来,决定胜负的将是步卒,而魏军的步卒明显不占优势。算上马铠这个可能的因素,魏军原本四五成的胜率一下子降到只有两三成。
    目前的消息是襄阳的魏家铁作刚刚接到马铠的订单,还没有正式装备,可是谁能保证那不是魏霸放出的诱饵,有而示之无,无而示之有,兵法虚虚实实的事太多了。以魏霸那种坑死人不偿命的德姓,有马铠这样的利器,他会仅仅用来吓唬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父子三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吸了一口凉气。
    “这件事,还得慎重。”司马懿沉吟良久,“我要给陛下上书,切不可一时冲动。”
    “父亲言之有理。”司马昭点头附和,又补充了一句:“还是把张郃从彭城撤出来吧,没有足够数量的步卒掩护,他非常危险。”
    司马懿皱了皱眉,看看司马昭。司马昭苦笑一声,点了点头。司马懿叹了一口气:“也罢,国事为重,就提醒他一句吧。”
    司马师也暗自叹气。他知道父亲一直想排挤张郃,把骑兵的指挥权从他手里夺过来,可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魏国已经处于劣势,如果张郃这个老将再出了意外,对士气打击太大。万一再惹起天子猜疑,更无法解释。
    不料,张郃接到了司马懿的命令之后,不肯撤退。他回复司马懿说,彭城是战略要地,彭城失守,睢阳难以独全,若贼寇由彭城北上,青徐将不再为国家所有。夺回彭城,对守住睢阳有利,对整个战线有利。目前,由东海赶来支持的魏霸兵力有限,而王凌、田豫正在赶来支持,应该趁着这个时机,先克彭城。希望司马懿能让赶来支援的夏侯霸等人先支援彭城,重建防线。
    司马懿勃然大怒。他出于好心,生怕张郃有危险,这才下令张郃先放弃彭城,回到睢阳与他汇合。既然是他下的命令,彭城丢了,他当然要负责。没想到张郃不仅不领情,反而喧宾夺主,要会合王凌、田豫,还索要夏侯霸、秦朗率领的两万步骑的指挥权,集结四五万大军,强取彭城。
    谁是主将?是彭城重要还是睢阳重要,是青徐重要还是洛阳重要?
    司马懿冷笑一声,将张郃的公文封了起来,让人送往洛阳。
    。
    。
    。(未完待续。)


第911章 兵不厌诈
    “现在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啊。”魏霸看着地图上的兵力部署,感慨的吁了一口气。
    “正如将军所说,论兵力,双方都差不多。”虞汜笑道:“仅以目前所知的兵力而言,其实魏军的实力还要略强一些,我们的骑兵数是不足,只能以兵卒的数量来弥补。不过,除了兵力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双方的心理。在这方面,其实我们更占优势。”
    “优势嘛,的确是有一点。可是,打仗打到最后,还是较量实力,如果心理优势不能**为真正的实力,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优势。”魏霸摆摆手,接着说道:“司马懿也好,张郃也罢,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们能够很好的掌控将士们的心理,不会让这点心理优势左右战局的。”
    “将军的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虞汜摇摇头,不同意魏霸的看法:“普通的优势,也许不能对他们产生影响,可是有些优势,却不可能一点作用都没有。”
    “就目前而言,我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优势。”魏霸回到地图前,打量着整个战场:“这一战最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与其如此,不如不打。”
    “将军要退回东海?”
    魏霸皱起了眉,有些为难。他刚刚接到了王凌、田豫正在赶往彭城的消息,这让他的信心产生了动摇。田豫有三千精骑,王凌大概有近万的步卒,两人的兵力再加上张郃的人马,总数接近三万,而且有八千骑兵。而他只有千余亲卫骑,就算有马铠,也无法面对如此优势的兵力。
    在他看来,正面决战的时机还不成熟,最好的方案是让陆逊救出周胤,放弃彭城。或者打破张郃的包围,把粮食、军械送到彭城里面,让周胤、丁奉继续坚守彭城,牵制魏军。如果张郃要强攻彭城,那就等他久攻不下的时候再反击。那样的话,或许还有一些机会。
    总之一句话,在马铠没有全面装备之前,在没有足够的优势之前,与魏军贸然决战是不理智的。那样的话,他的损失会很大,陆逊的损失也会很大,最后受益的是诸葛亮和李严。
    虞汜不同意魏霸的意见,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军没有足够的优势,可是魏军同样没有足够的优势,在这种时候,谁先让步,谁就弱了气势。士气一弱,会让战斗力大打折扣,进一步拉大差距,有可能形成崩溃之势。前面花了那多精力蓄起来的势也会一泄千里,再想把曹睿逼到谈判席上,不知道又要花多少心思。坚持住,也许机会就在前头。
    其次,控制彭城,就是夺取了徐州,有可能从南侧威胁青州。特别是徐州的意义重大,江东群臣中,淮泗系的文武是一个重要的派系,张昭、步骘等人都是淮泗人。一旦控制了徐州,利用这些人的影响力,很快就能在徐州站稳脚跟,并且能进一步分化吴国的执政根基。如果张昭、步骘这样的重臣返回家乡,那是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周胤、丁奉率领的将士有一半是蛮夷,他们是出于对将军神将的赫赫威名才来投军的,还有一半是江东士家的部曲,他们是陆家、张家支持将军的实际行动,如果让他们长期被困彭城,那他们还会相信将军吗?
    听完了虞汜的分析,魏霸也有些无奈,装神弄鬼这种事,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绕进去,现在看来,他享受完了福利,现在该付出代价了。
    “世洪以为,现在当如何处置为好?”
    “继续前进,保持速度。”虞汜摸着下巴,沉吟片刻:“请陆将军调朱然等将支援,让尊父兄率精骑待命,静待其变。我军越是镇定,魏军越是不安,拖的时间越长,对我军越有利。”他笑了笑:“将军在辽东播下的那些种子,总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发芽。江东的,也同样如此。”
    魏霸笑了起来,颌首表示同意。虽然他现在的实力没有明显优势,却潜力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会对他越来越有利,比起简单的退却,保持镇定,给魏军施加持续心理压力,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打仗嘛,哪能不冒险。兵不厌诈,有时候冒一点险,换来的利益却是大大的。
    魏霸给陆逊发出了消息,然后率领水师继续向彭城挺进。与此同时,他派出大量的斥候向北进发,前锋一直深入到泰山地区,大张旗鼓,招摇过市,仿佛大军即将北上。
    这么张扬的行动首先被赶来支援的田豫捕捉到了。田豫有些不安,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不敢有任何疏忽大意。收到魏霸的斥候深入泰山郡的消息,他虽然不敢肯定魏霸会向北进军,却也不得不防。
    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没有搞清魏霸的真实兵力有多少。原因很简单,魏霸是水师,他的驻地都在海上,不像陆地上那样,可以派人潜到附近去打探,只要花点时间,大致兵力还是搞得清楚的。在海上,完全是魏霸的天下,要想派斥候潜到岛上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茫茫大海之上,没什么可以遮掩的地方,一旦被魏霸的斥候船发现,魏军斥候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入海打探魏霸的动静,已经成了魏军斥候谈虎色变的艰难任务,即使是悬以重赏,也很难找到主动的勇士。
    所以田豫只知道魏霸在好几个岛上有驻地,最大的一个驻地就在朐县外的海上,但是魏霸在那个岛上究竟驻扎了多少人马,一直是个谜。
    魏霸目前正在赶往彭城,可是万一他的目标不是彭城,而是青州呢?田豫不得不防着这一点。他放缓了前进的步伐,并且派人通知紧随其后的王凌。
    王凌的想法和田豫一样,不过草率进军,以免魏霸袭击青州时回援不及。
    这样一来,他们的进军速度就慢了下来。在途经鲁县的时候,王凌停了下来,在继续前进和就地待命之间犹豫不定。即使张郃多次派人催促,他也不肯继续前进。
    ……
    羊发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把一批牢搔满腹的世交送出了门,这才转身回到了中庭。羊祜从侧院走了过来,看了羊发一眼,就笑了起来:“兄长满腹愁肠,莫非是因为王使君的缘故么?”
    羊发摸了摸羊祜的脑袋:“可不是么,王凌驻在鲁县,不进不退,也不知道哪一天才是个头。他人在鲁郡,按说与我泰山没什么关系,可是现在战事紧张,我们也不得不出资劳军。可是……”羊发挠了挠头,为难的咂了咂嘴。
    “是担心母亲不愿意么?”
    羊发长叹一声,点了点头。继母蔡氏是个识大体的人,可是这不代表她就没有感情。对王凌,蔡氏可没什么好感。原因很简单,她的父亲蔡邕就是死在王凌叔父,司徒王允的手上。而她的妹妹蔡琰被匈奴人掳走,流落胡地十二年,也和王允处理不当,引起长安搔乱有关。如果从外人的角度看,也许全怪王允也不对,可是对蔡氏来说,父亲的死,妹妹的受辱,王允都是罪魁祸首,要她理姓的看待这个问题,难免有些苛求。
    羊发担心,蔡氏会不同意出资助军,至少不会那么大方。可是作为家中的主事人来说,羊发很清楚王凌的脾气,惹恼了他,虽说把羊家斩草除根太夸张,毕竟羊家也是泰山有名的大族,可是要找点事头整治一下羊家,那还是很轻松的。
    和这些手握兵权的人做对是非常不明智的。
    “可是兄长有没有想过,王凌为什么停在鲁县不走?他由北而来,应该是去彭城的啊。”
    羊发眨眨眼睛。
    “兄长没有听说,最近泰山出现了汉军斥候的事么?”羊祜笑**的提醒道。
    羊发眼皮跳了两跳:“你是说,魏霸有可能北上,与王凌在泰山决战?”
    “我不知道魏霸是怎么想的,不过,我想王凌应该担心这些。”羊祜眨了眨眼睛:“魏霸绕着青州走了一圈,王凌也在岸上陪了他一路,他们争夺的目标不是彭城,而是青州。王凌要救彭城,固然是因为彭城沟通南北,一旦失守,魏霸就可以彭城为基地,北上西进,切断青州与洛阳的联系,使青州成为飞地。可是若魏霸佯攻彭城,诱王凌、田豫南下,袭取青州,王凌同样会处于被动的局面。他岂能不防?”
    羊发连连点头。他明白羊祜的意思了。王凌现在前怕狼,后怕虎,是不敢和他们这样的世家大族翻脸的。只要不撕破面子,哪怕是失礼一点,王凌也只能忍了。更重要的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魏国已经处于劣势,徐州大概是守不住了,青州也岌岌可危,南城虽然算兖州地界,却和徐州靠得非常进,只要魏霸发动攻势,南城随时都有可能进入魏霸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时候,和王凌走得太近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就算没有蔡家和王家的私仇,从家族的前途来说,和王凌保持距离也是应该的,羊家如此,其他家族大概也会如此。法不责众,就算王凌有意见,他又能如何呢?
    换句话说,他根本不需要把王凌当回事,更没有必要拿这件事去惹母亲蔡氏不高兴。
    他捏了捏羊祜的鼻子,笑道:“叔子,难怪长辈们都说,以后我羊家能不能再进一步,就要看你呢。我这个兄长,真是自愧不如啊。”
    “嘻嘻,兄长谦虚了。”羊祜眼珠转了转:“兄长,我帮你出主意,你也帮我一个忙好不好?”
    “你还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
    “我想去江东游历一下。”羊祜眨眨眼睛:“听说外祖当年有一些孤本留在吴郡顾家,我想去看看。”
    羊发眼神一闪,会心而笑,连连点头。
    。
    。
    。(未完待续。)


周年之际,三件事!
    周年之际,三件事:
    1,今天是《霸蜀》这本书上传一周年。去年的今天,这本书开始上传,一年过去了,291万字,没有一天断更,老庄不算懒,成绩也不算赖,可以说是老庄码字到现在,成绩最好的一次,聊以**,可喜可贺。
    2,这个月……月票不理想,新人旧人都凶猛,老庄的状态也不太好,所以也没好意思求月票,这月票嘛,就有些让人着急了。
    3,恭贺书友洁曦升任盟主。这是两三天前的事,原本应该及时加更以谢,不过那时候老庄真的没稿子,所以只能拖一拖。其实现在也没有,不过,老庄今天要努力码字,一定把这一更补上。
    综上所述,两个意思:
    今天有加更,不止一章!
    老庄要月票,多多益善!
    。
    。
    。(未完待续。)


第912章 后发制人(第三更,求月票!)
    魏霸很快收到了陆逊的回复,夏侯霸、秦朗率领两万步骑已经赶到睢阳附近,考虑到双方的实力对比,他决定让朱然回防寿春,自己后撤至谯县、赞县一带,目前,他本人驻扎在费亭。
    魏霸有些不太明白,立刻让人打开地图。站在地图前,他看了片刻,摇着头笑了。
    “陆将军又要以守待攻了。”虞汜笑道:“谯县是曹魏龙兴之地,费亭曾经是曹**食邑之所,他占了这两个地方,是逼着魏军主动进攻啊。”
    “恐怕还不仅如此。”张祗也感慨的说道:“陆伯言看似向南,实际向东,有和我军靠拢之意。睢阳是重镇,司马懿必不敢放松警惕,要留重兵把守,这样一来,能够向谯赞攻击的兵力必然大大减少。我军合,而敌军分,一进一退,高下乃见。”他看看魏霸,“将军,由他统领中路大军,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当然,要不然丞相怎么会同意这个选择。”魏霸眉毛微挑,眼睛还盯在地图上,沉吟片刻,又道:“你们注意到没有,他撤的距离不算太远,撤的方向不东不南,魏军如果追击,战线必然拉长,陈留可就空虚了。”
    虞汜眼神一缩,恍然大悟:“那么一来,若有一支大军由颍川北上,魏军的后路岂不堪忧?”
    魏霸无声的笑笑:“南阳有孟达,江陵有陈到,武昌还有两三万吴国精锐,他们可不是我军还未出鞘的刀么。陆伯言争的不是兵,争的是形,造的是势。司马懿看到这般形势,只怕有菊花发紧的感觉啊。”
    “菊花发紧?”虞汜和张祗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典从何来。
    魏霸不解释。“投桃报李,给陆伯言写信,建议派陆岚回昆阳,他对颍川熟悉嘛。”
    虞张二人立刻明白了。陆逊给魏霸一个机会,魏霸就要回报陆逊一个机会。陆岚回昆阳,协助孟达、陈到等人作战,如果立了功,以后加官进爵,那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喏。”张祗应了一声,转身去准备。他的文笔好,军中的公文来往,大多由他负责。
    ……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在伏案查看地图,夏侯霸、秦朗就坐在他的对面。两人千里迢迢的从并州赶来,陆逊却一箭未发,先行撤退了。这让鼓足了劲要大战一场的他们有一拳打空的感觉。他们来见司马懿,研究接下来的战事,司马懿趴在那里看地图,一看就是半天。
    秦朗和夏侯霸互相看了一眼,夏侯霸拱了拱手,说道:“大将军,可有方略?”
    司马懿直起腰,空握着拳头,慢慢的敲击着腰眼,叹息道:“老了,老了,眼花手软,腰酸背痛,精力不济,余曰无多了。”
    夏侯霸眉头微皱。
    “家父身体不太好,远征不得。”坐在一旁的司马昭接上了话头,有些羞愧:“这追击的重任,怕是只能交给二位将军了。”
    “追击么?”
    “那当然,谯县是曹氏龙兴之地,坟茔所在,岂能坐视叛军惊拢祖先。”司马昭淡淡的说道:“万一再闹出掘墓曝尸的事,那我大魏的脸面何存?大意不得啊。”
    夏侯霸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司马懿自己不肯追,却逼着他们追,又扣上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他想拒绝都找不到借口。难道说你不管,我也不管?
    “那大将军准备拨多少人马配合?”
    “老夫老了,不能随二位将军出征,就留守睢阳,姑且为二位将军后援。”司马懿慢吞吞的说道:“小儿子元,尚有粗勇可恃,就让他率领步卒一万,随二位将军出击吧。”
    夏侯霸更不高兴。司马懿让司马师领一万大军与他们一同出击,这样他们就有三万步骑,其中骑兵一万五六千人,看起来对陆逊、魏延还有些许优势,可是司马师没有骑卒,肯定担当不了主力,主要压力还是落在他和秦朗肩上。
    夏侯霸看到司马懿那张老脸就不舒服,他相信司马懿是装的,但是他懒得和他计较。和这种人打交道真是无趣得很。
    “二位将军,睢阳是重镇,不可疏忽。”司马昭又接过了话头,一副无可奈何的口气解释道:“再者,主力东进,西部空虚,万一南阳的孟达等人北上攻击洛阳、陈留,断我军后路,则洛阳危急,陛下危急,二位将军也不能专心作战。家父留两万人守睢阳,也是希望能为陛下分忧,能为二位将军分忧。”
    “那就多谢大将军了。”夏侯霸拱拱手,长身而起,扬长而去。
    秦朗歉然的施了一礼,也跟着退了出来。他追上夏侯霸,埋怨道:“仲权,大将军面前,如何失礼?”
    “这老匹夫,龟缩在睢阳几个月,坐视陆逊抢收周围的粮食,一动不动,现在陆逊退了,他还是一动不动,简直就是个怯战之辈,却还要说得义正辞严的,好象他承担了多大的责任似的。”夏侯霸愤愤不平唾了一口唾沫:“我看他是被魏霸打破了胆,不敢再与魏霸交锋,这才躲在睢阳。这样的人为将,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
    秦朗连声叹息:“那我们如何?”
    “还能如何,追击陆逊,把他赶出谯郡,总不能让曹氏祖宗受到惊扰。”夏侯霸无奈的挠挠头:“我军实力不占优势,万一魏延所部装备了马铠,我军还有可能蒙受重创。元明,我们要小心谨慎才行啊。我估计司马懿就是怕遇到这个情况,干脆不派骑卒上阵,把责任推给我们。”
    秦朗皱着眉,微微颌首。他也是这么猜的,只是他不像夏侯霸那样敢说,有什么事,只是闷在心里,暗自生气。他知道司马懿跟他们合不来,夏侯霸是宗室,他是佞臣,在司马懿眼里,他们根本不配统领大军,能够敷衍他们一下,已经是不容易了。
    堂上,司马师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没忍住,问道:“父亲,为什么不把三千骑兵拨给我?”
    “如果魏延没有马铠,没有这三千骑兵,你们也能占优势。如果魏延有了马铠,有这三千骑兵,你们同样占不了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三千骑兵留在睢阳备用呢?”
    司马懿抬起头,戏谑的看着司马师:“三千骑兵虽然不算多,可是用得好,也是一把尖刀。如今凉州易手,幽州又在得失之间,战马曰趋紧张,我不得不为陛下保留一点元气啊。”
    司马师忍不住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他知道父亲在想什么。他在担心魏延统领的骑兵装备了马铠,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贸然与之对阵会遭受重大损失。他希望让张郃或者夏侯霸先与魏延对阵,有了经验,再研究对策之后,能有较多的取胜机会,就像他在宛城、昆阳之战后,研究出了对付烈火弹的办法,守住了洛阳一样。
    接连几次与魏霸交手失利之后,他们父子总结过经验,一致认为不是魏霸的用兵有多神奇,而是他总能拿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武器。这种事先毫不知情的武器是最危险的,因为你根本无从准备。为了避免再受到这样的挫折,后发制人就成了比较保险的选择。
    ……
    吴县。
    孙权把吴国国都迁回了吴县,被冷落了十多年的吴县又开始热闹起来。吴国向蜀汉朝廷称臣,对孙权来说是一个悲哀,可是对吴国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长江以南合二为一,不用再互相戒备,吴国的驻军大量减少,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不少。沿途驻防的将军们少了,无形中就少了很多收税的关卡,现在做生意的成本就少多了,最明显的就是蜀锦、漆器的价格降了下来,更多的人买得起了。
    如此一来,那些无法亲自赶到成都售买的商人即使在吴县转购,也能有点赚头,成交量大幅度的上升,吴县的几个大市又开始热闹起来,迎来了不少从青州、徐州甚至冀州、幽州的商人。
    即使彭城、睢阳一带正在交锋,民间的贸易来往还是非常热闹。
    这一天,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年轻人,跟着几个商人,走进了吴县的城门。进了城之外,他和商人们拱手作别,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随从,他们**着青徐一带的口音到处问路,如果换了吕壹还活着的时候,恐怕现在就有人拦住他们了。现在吕壹被杀,校事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没以前那么嚣张,这才没有人上前盘问。
    不过,这么扎眼的人,不予以关注也是不行的,几个校事悄悄的跟了上去,准备捞一条大鱼,洗涮一下因为吕壹被杀带来的晦气。他们跟了几步,发现有些不对劲,对方要找的地方居然是丞相府。
    有人从青徐来找丞相顾雍?跟踪的校事们在肾上激素飚升的同时,又有些不解。青徐来人,不找辅吴将军张昭,反而找丞相顾雍?这是怎么个意思,莫非顾雍和魏国有什么交易?
    。
    。
    。(未完待续。)


第913章 后生可畏(盟主洁曦加更,求月票!)
    闻说泰山羊家有人来访,顾雍犹豫了好一阵子,最后决定让儿子顾济出来招呼,先问问来意。
    顾雍自认为是蔡邕的**,当然知道蔡邕的女儿嫁入羊家,这次来的羊祜就是蔡邕的孙子辈,算是他的子侄辈。让顾济出来接待,在礼节上并无失礼之处。
    顾雍的夫人陆氏是陆康的女儿,陆绩的亲生姊姊。因为陆家的关系,顾雍在吴国的仕途其实并不顺利,当然了,他也不怎么在乎。他很清楚,孙家要在江东站稳脚跟,迟早要向他们这样的大世家低头,所以他只是安安静静的等着,既不像陆逊那样主动投靠,也不像陆绩那样抗拒,所以他最后赢得了胜利,在孙邵死后继任了丞相。
    他为人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听起来很无能,实际上很从容。
    顾雍和陆氏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顾邵最有才,先取了陆氏,也就是陆逊的妹妹,后来又被孙权看中,娶了孙策的女儿。孙策的女儿当然不能做妾,所以只能委屈陆氏,为此,顾家内部曾经发生了剧烈的冲突。顾邵英年早逝,就跟这件事有关。
    顾邵去世,孙氏也因为心情抑郁,没几年就死了。陆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