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军在军械方面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我会立刻赶回长安,保护作坊,延滞曹植的重任就要交给将军了。”马谡盯着赵云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将军,你不要主动与他接战,缀着他就行。我已经派人去房陵向车骑将军求援,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个月,汉中的援军就能通过子午谷进入关中。”
    赵云微微颌首:“马长史,你放心好了,我会尽一切可能拖住曹植的。”
    “那就好。”马谡松了一口气:“此外,横山中的各处关隘要加强警戒,千万不能让张郃趁虚而入,否则,关中危矣。”
    横山指的就是横亘在关中北部,分隔关中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山脉,这里向来是中原和游牧民族的南端分界线。当中原力量不足的时候,这里就是农耕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横山以北,就是原属凉州的北地、安定等郡,现在正是张郃控制的范围。横山之上,有从战国时就开始修建的长城,有多处关隘,是赵云目前负责的防备重点。
    “我已经安排好了。”赵云道:“只是兵力不足,如果张郃真的来了,我们支持不了太长时间。”
    “我知道。”马谡叹了一口气:“如果在援军到达之前,张郃真的来了,将军就去守关,我来与曹植**。这一次败得突然,罪在不赦,只有将功赎罪了。”
    赵云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就在赵云的帐篷里,马谡写了几封信,安排人送出去,然后匆匆离开。
    ……
    魏延突然站了起来,撞翻了眼前的案几,案几上的杯盘有米饭菜肴撒得到处都是。魏延脸上全是不敢置信的惊讶,他看看手中的信,再看看那个一脸灰尘的谢广隆。
    “马长史真的败了?”
    “败了。”谢广隆尴尬的点了点头:“曹植像疯子一样,一上来就猛攻不已,那些魏军也像是疯了,居然用身体来冲击矛阵,硬是把矛阵冲开了一个缺口。他们不是骑兵,却把自己当成了战马。”
    魏延剑眉一挑:“有意思,没想到这竖子居然也是个疯子。马长史谦谦君子,要和疯子对阵,的确有些应付不来。”
    谢广隆没有说话,他搞不明白魏延这是替马谡解释呢,还是笑话马谡不行。
    “好了,我知道了。你回报马长史,让他守好长安,对付曹植的事,就交给我和赵子龙将军吧。”
    “将军要离开潼关?”谢广隆吃了一惊。
    “马长史也没说不让我离开潼关啊。”魏霸晃了晃手中的信,有些不快的瞪了谢广隆一眼:“行了,你去吃点东西,尽快赶回去,把我的话带给马长史。”
    谢广隆没有再吭声。他很清楚,魏延对他干涉军事非常不高兴。魏霸对他客气,那是对马谡客气,对他这样一个剑客,魏延从心底里是不怎么在乎的。
    送走了谢广隆,魏延走到地图前,眼睛眯了起来,眼神锐利如鹰。过了一会儿,魏武大踏步的走了进来。他虽然才十七岁,却长得高大剽悍,和魏延站在一起,除了面相稚嫩一些之外,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魏延的几个成年的儿子中,最像他的就是魏武。
    “阿爹,什么事?”
    “准备一下,明天出击。”
    “出击?”魏武目光一闪,顿时兴奋起来:“打哪里?”
    “打曹真的大营。”魏延握起拳头,在地图上标着曹真大营的位置敲了敲,“跟我玩这一手,看我不打得你满脸桃花开。”
    魏武一脸的茫然,觉得老爹这话好像有些不着边际。魏延看了他一眼,努了努嘴:“曹植率领两万步骑进入关中,在鸿门击败了马长史,曹真的大营是空的,我们去搞他一家伙,回头再来收拾曹植。”他笑了笑:“嘿嘿,我正愁找不到机会干掉他,他居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魏武拿起马谡的信看了一眼,也不禁喜上眉梢:“嘿,阿爹,这可真是好机会呢。”
    “废话,这还用你来提醒老子?”魏延眼睛一瞪,抬腿就踢:“快去准备。”
    “喏。”魏武一个健步跳开,捂着**,飞也似的跑了。
    第二天早晨,魏延留下陈祥领一千余人守潼关,自己带着三千人离开了潼关城,杀向二十里以外的曹真大营。魏武率领五百武卒为前锋,仿佛怕有人抢了他的功劳似的,风驰电掣的一路狂奔。
    。
    。
    。(未完待续。)


第604章 棋逢对手(加更,求月票)
    曹真将大部分的主力都交给了曹植,大营里只剩下三四千老弱残兵,可是他的营盘却没有动,还是保持着两万多人的大营。正是这一点成功的欺骗了蜀汉军的斥候。现在听说曹植率领近两万的大军突入关中,魏延立刻意识到曹真的大营虚弱,他被曹真、曹植给骗了。
    双方的兵力大致上心里有数,魏国虽然兵源相对多一些,却也不能凭空变出数万的军队来。魏延根本没有多想,就决定突袭曹真的大营,先解决潼关前的隐患,回头再与赵云一起对付曹植。
    曹真守着一个空营,心里当然紧张。他像一只警惕的老鹿,知道自己体力不足,是以更加小心,时刻注意着潼关的风吹草动。魏延父子一出城,他就收到了消息,立刻下令准备接战。
    与马谡没想到曹植会来得这么快一样,曹真也没想到魏延会来得这么快。二十里路,仅仅大半个时辰,魏武率领的前锋就赶到了,几乎只比曹真的斥候慢了一杯茶的功夫。曹真的命令刚刚下达,魏武就率领五百亲卫营杀了上来。
    从跟着老爹奇袭子午谷开始,魏武已经在战场上磨炼了三年,由一个普通士卒升迁到陷阵都尉。他这个陷阵都尉可不是荫封,而是凭着自己的战刀一刀一刀的砍出来的,货真价实,真金足银。按说应该足以自豪了,可惜,他有一个身为镇北大将军的父亲,还有一个身为镇南将军的同胞兄长,这个陷阵都尉就不那么显眼了。
    可这不代表魏武的战场经验也是空的。他非常清楚这一场战斗的特点,只要稍有拖延,让曹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防守,他们将付出成倍的代价。
    所以魏武带着最精锐的魏家武卒一路急行,冲到曹真的大营前,没有任何停顿,立刻发动了攻击,力求不给曹真一点反应的时间。
    “杀!”魏武低吼声,艹起自己的三石弓,在奔跑中连射三箭。
    三只由精铁为镞,荆竹为杆,鹅毛为羽的长箭急驰而去,瞬间飞跃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准确的射中刚刚攀上营楼的都尉和一个亲卫,两人闷哼着中箭,向后连退两步,摔下了营楼,落地的时候已经一命呜呼,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
    鲜血,从三翼箭镞造成的伤口处汩汩流出,很快浸湿了他们身下的土地。
    这三支由魏家作坊打造出来的羽箭充分展示出了强大的杀伤能力。
    目前,因为精铁无法锻打的原因,普通士卒所用的铁制箭头都是模铸成型的,锋利程度有限,要打造形状复杂,杀伤力更强的箭头一般都要用铜材。铜就是钱,有几个人能用大量的铜来铸箭头?在经济压力的限制下,大部分还是使用模铸铁镞。
    魏武使用的这三支箭却是经过锻打的精铁三翼箭镞,箭头更轻,飞行更远,杀伤力更强。
    打造出这种箭头的正是魏霸当初从沔阳带回魏家的老铁匠师徒,如今,他们已经是魏家铁作的中坚力量。正因为他们师徒的努力,魏家武卒才能全员装备这种杀伤力更强的箭头,穿戴更轻却更结实的鱼鳞细甲,手持更锋利的战刀。
    攻击更强,防守更坚,原本就超出普通士卒不止一倍的魏家武卒在这些装备的帮助下,无疑已经成为这个世上最强大的步卒之一。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自信,魏延才会让魏武率领五百武卒作为前锋。
    魏武没有辜负魏延的希望,带着武卒急行二十里之后,连一口气都没有喘,直接投入了战斗,并且一鸣惊人,一上来就打了魏军一个闷棍。
    五百魏家武卒,人手一张一石至两石的强弓,矢五十只,长矛一柄,盾牌一面,长短战刀各一口,着鱼鳞细甲,负三曰粮,半曰奔驰五十里,立即投入战斗。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随着魏武连射三箭,五百名魏家武卒开始射击,他们一边奔跑,一边连续不断的射击,五百人生生射出了千人的威势。
    刹那间,数千只利箭漫天飞舞,像蝗虫一般,向魏军飞去。
    跑在最前面的魏武一口气射出十只箭,奔到魏军大营前不到二十步,收起弓,也不拿盾牌,拔出了长短两口战刀,冲向魏军大营。他的左臂上有一面直径不到两尺的小圆盾,竖起手臂,手握短刀,遮住面门,右手长刀在后,侧着身子一路飞奔,第一个冲到了魏军的阵前。
    即使是在奔跑之中,魏武依然不失灵活。眼看着两柄长柄就要刺中他的身体,他突然拧身,一直拖在身后的长刀忽然由下而上挑起,准确的击中两个矛头,将长矛劈歪,硬生生的从两柄长矛间挤了进去,左手横扫,反握的短刀从两个目瞪口呆的魏军脖子间一划而过。
    鲜血飚射!
    “杀!”魏武一声长啸,蛮横的撞入魏军阵中。左手往回一拉,短刀狠狠的扎入一名魏军盾手的脖子,右手战刀怒劈,一刀劈开了一个魏军的头颅骨,紧跟着右脚飞踢而起,像一根铁棍砸在两个魏军的脖子上。
    “喀喀”两声,那两个魏军脖子一歪,软软的倒在地上。
    眨眼之间,魏武连杀六人,将魏军的防守阵型撕开一道缺口,武卒们蜂拥而入,大砍大杀,所向披靡,迅速推开了营门,冲入大营。
    曹真刚刚登上指挥台,就看到了这一幕,不禁暗自心惊。他虽然和魏延父子对阵多时,却没有亲眼看到过战场上的厮杀细节,对魏武也只是闻其名,不知其人。看到这个骁勇的年轻将领,他问道:“这是谁?”
    扶着他的曹爽看了一眼,眉头紧锁:“阿爹,这些人应该都是魏家武卒,领头的那个应该是魏延的三子魏武。据说,他是魏延成年的三个儿子中武技最好的,比魏霸还要高明几分。”
    “果然名不虚传。”曹真点了点头,叫了一声:“仲若。”
    文钦连忙上前:“将军。”
    “带亲卫营上去,拦住他们。”曹真指了指:“尽可能给大军争取多一点准备时间。”
    “喏。”文钦应了一声,带着亲卫营冲了过去。这些亲卫营都是曹真身边的精锐,有不少人是当年虎豹骑的士卒,步骑皆精,又一直享受着整个大营里最好的待遇,体力保持得最好,战斗力也最强。身为大将军,曹真身边原来有两千这样的精锐亲卫,现在只剩下了这五百人,其他的都交给了曹植。这也是曹植能够迅速击溃马谡的原因之一。
    文钦带着亲卫营一冲上去,魏武就感觉到了压力。他看了一眼冲过来的文钦等人,不由得大笑两声,战斗更甚。
    “来得好!”魏武咆哮着,长短两口战刀左刺右劈,接连砍倒三个挡在面前的魏军,直接对上了文钦。
    “杀!”文钦和魏武同时大喝一声,举起了武器,扑向对方。
    “当当!”两声巨响,魏武手中的长刀砍上了文钦的盾牌,文钦手中的长刀也砍中了魏武的臂盾,两人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一步,惊讶的看着对方,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燃烧的战意和无法抑制的兴奋。
    作为一个自认为无敌的勇士,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真不容易啊。
    “再来!”两人异口同声的喝道,再一次冲了上去。
    “丁丁当当”一阵乱响,两人厮杀在一起。
    魏武两口战刀一柔一刚,一个阴险无比,割肚子,刺小腿,防不胜防,一个刚猛无二,砍劈扫砸,虎虎生风,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却在他的身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文钦也不示弱,左手的盾牌横扫竖砸,呼呼作响,舞成一道墙,右手的战刀劈砍挡刺,招招对准魏武的要害。片刻之间,两人换了十数招。魏武瞅准一个机会,迈步向前,左手的短刀刺向文钦的左肋,趁着文钦侧身躲闪的机会,短刀扣住了文钦的盾牌,拉向身后,身体借力半旋,飞起一脚,踹向文钦的腰肋。
    文钦大吃一惊,来不及转身避让,只得沉腰坐马,屏住了呼吸,同时将左臂外张,用肘尖对准了魏武踢来了脚背。
    “呯”的一声,肘拳相撞。文钦被魏武一脚踢得马步不稳,侧着身子连退两步,魏武也被文钦这一肘击得脚面生痛,连甩了两下。不过,他的脚尖还是踢中了文钦的腰肋,文钦痛苦的弯下了腰,一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涌了下来。
    “砍死他!”魏武得势不饶人,跳着脚向文钦追了过去,手中战刀接连劈杀,刀刀不离文钦的脖子。文钦痛极,无力反击,被魏武杀得步步后退,只得换了一面,挥舞着右手的战刀,勉强拨挡。
    这两人生死相搏的时候,魏家武卒和曹真的亲卫营也杀在了一起。曹真的亲卫虽然战斗力不弱,可是在武装到牙齿的魏家武卒面前,他们还是没占到什么便宜。他们身上的战甲和战刀虽然也是品质不错的军械,可是和魏家武卒手中可以毫无愧色的称之为天下最强的鱼鳞细甲以及炒钢战刀相比,那还是差了一大堆。他们的武技虽然不凡,从小就被挑选出来,按照魏武卒的要求长年累月苦练的武卒却更强,不论是个人武力还是阵型配合,魏家武卒都占了上风。
    两军相持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魏家武卒就取得了优势,他们组成攻击阵型,毫不犹豫的向前挤了过去,将魏军挤得步步后退。在他们身后的魏军士卒根本来不及列阵,反而使被魏武缠住的文钦落入了危险的境地。
    看着这一切,曹真脑后凉意阵阵。
    。
    。
    。(未完待续。)


第605章 捉襟见肘
    “大将军,赶紧退入后营吧。”陈泰见情形不对,连忙建议道:“毁营为阵,我们还有机会。”
    曹真点了点头:“你去准备吧,我再看看。”
    陈泰没有多劝,应了一声,转身去了。
    魏家武卒强悍的战斗力严重干扰了曹真的节奏,大军被堵在大营里,无法出营列阵,只能以散兵与蜀军作战,守方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如果再僵持下去,等魏延的主力赶到,恐怕魏军更遭受更大的损失。是以陈泰建议曹真退入后营,干脆把前军和中军都放弃,利用两营之间的间隔列阵,做好应战的准备。这样一来,前军和中军的大营必然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对士气也有所损失,却可以换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陈泰赶到后营,以最快的速度列阵,他刚刚做好准备,魏延就率领大军赶到了。稍微一扫战场的形势,魏延就下令投入战斗。
    一千五百精锐士卒投入战场,原本就被魏家武卒打得没有还手之力的魏军更抵抗不住了,节节后退。曹真叹了一口气,下令撤退。
    一声令下,幸存的魏军如释重负,互相掩护着退出战团。文钦一手捂着腰,一手举着血淋淋的战刀,意犹未尽的看了一眼踮着脚的魏武,带着亲卫营迅速撤离。
    魏武同样没尽兴,正准备再追,魏延赶了过来,见魏武走路一瘸一拐的,连忙问道:“受伤了?”
    “没事。”魏武笑嘻嘻的收起了刀:“扭了一下脚而已,那竖子不简单,被我踹了一脚,还能和我拼到现在。”
    魏延松了一口气,命令魏武等人撤回后阵休息,他指挥着大军展开了攻击。经过几年的恶战,魏家武卒的数量锐减,总数不足千人。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不能轻易的消耗。
    魏家武卒和文钦率领的亲卫营先后退出战场,接下来的战斗就在双方普通士卒之间展开。这样的战斗中,魏延依然占据了优势。曹真把精锐交给了曹植,营里剩下的都是老弱或者受了轻伤未愈的,此刻面对魏延率领的精锐,他们同样疲于应付,不过倚仗着营盘和预先设好的阵地才勉强维持不败。
    曹真也清楚,僵持只是暂时的,双方的兵力虽然相近,可是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上,时间拖得越长,对他越不利。他虽然不怕死,可是如果魏国的大将军战死在阵前,对魏国全军的士气必然是一个重大打击。于公于私,他都不能死在这里。
    曹真下令,由侍中率领辎重营先撤,将粮草和伤兵先送上停靠在河边的大船,运到河对岸去,他自己率领亲卫营,紧守着渡口。为了阻碍魏延,他下令点燃了除了后军以外的四个大营。
    看到火起,魏延立刻明白了曹真的意图,他下令魏武率领包括武卒在内的一千五百人再次出击,沿着河岸猛攻曹真的侧翼,切断曹真的退路,尽可能的把曹真留在这里。魏武听到命令,立刻飞奔出阵。
    “杀——”武卒们呼喝着,一边奔跑,一边拉动手中的强弓,射出一枝枝利箭。
    “坚持住!”陈泰提着战刀,在阵中来回走动,大声的下达着一道道的命令:“弓弩手,射击!”
    “轰轰轰!”魏军躲在用辎重营搭起来的壁垒后面,全力射击。连弩车不断的咆哮着,将一蓬蓬的箭雨射向涌来的蜀汉军。
    “不要慌,躲在大车后面还击,缓步推进,注意互相掩护。”魏武举着一面大盾,厉声大喝。在他的指挥下,武卒们用辎重大车架在一起,建成一个高大的壁垒,互相配合着向前推进。魏军有连弩车助阵,箭势密集如雨,他们急行而来,没有这样的大型军械,如果强攻冒进,肯定要吃大亏。
    魏武虽然骁勇,却不莽撞,他耐心将阵线一步步的向前推,虽然慢一点,却不失稳妥。
    陈泰在对面看着那个躲在大盾后面的稚嫩面孔,心生寒意。魏延自己是个悍将,可他的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魏霸就不用说了,现在已经名扬天下,而这个魏武同样不可小觑,小小年纪就在这样的身手和心机,将来必然又是一员大将。
    经过一刻钟的激战,魏武终于冲到了陈泰的阵前,大车后面的武卒如潮水般的涌了过来,再次对魏军展开了凶狠的攻击。陈泰极力抵抗,依然挡不住魏武的攻击,眼看着阵势就要被破,后路就要被截断,陈泰只得向曹真发出警报。
    曹真正指挥着中军和魏延搅杀在一起,他也坚持得非常辛苦,在魏延的步步紧逼面前苦苦支撑。听到陈泰的警报,他不再犹豫,下令中军撤到战船上。上了船后,他命令把所有的连弩车都推到一边,对着岸上展开猛烈的射击,掩护陈泰撤退。
    在曹真的接应下,陈泰且战且退,终于在最后一刻撤上了船。
    两个时辰的苦战之后,曹真带着不足五百人的残兵退过了大河,魏延大获全胜。虽然曹真苦苦支撑,争取到了不少时间,尽可能的将粮草、辎重和一些伤员运到了河对岸,可还是有千余人战死,数百人被俘,大量的辎重落入了魏延的手中,大营更是被烧成了白地,损失惨重。
    魏延迅速清点了战场,带着伤亡的战士和俘虏赶回潼关。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就带着两千人离开了潼关。魏武因为脚伤,行动不太方便,只能留在潼关养伤。
    接到魏延击败曹真的消息,赵云松了一口气,他一边耐心的守住营盘,等待魏延的到来,一边把消息转告给马谡。马谡得到这个消息,也总算放了一点心,至少短期内潼关不会有危险了。
    这时,休整了两天的曹植再次开始行军,他率领大军气势汹汹的向长安而去。接到消息,马谡不敢怠慢,他亲自守护渭水河畔的作坊,却把守护长安城的任务交给了其他人。他甚至做出了决定,在必要的时候,宁愿一把火把作坊作烧了,也不能让作坊落入曹植的手中。
    可是出乎他的意料,曹植并没有攻击作坊的意思,他和之前从长安城下经过的三千骑兵一样,没有在长安城下作任何停留,向西一路急行而去。
    马谡和随后赶到的赵云、魏延会合之后,面对曹植的诡异行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魏延的意思很简单。曹植现在大概有一万三千多人,他们三人加起来也差不多这个数,双方兵力相近,有一战之力。向西走,他们可以得到补给,像郿县、陈仓这些地方都有存粮可用,不像曹植只有随身携带的辎重,没有补给来源,时刻处于紧张之中。
    魏延建议追击,还有一个考虑。长安以西,一直到陇山,都是屯田之所,不过以民屯居多,一部分是关中的大族,一部分是天师道众。他们没有多少自保手段,遇到曹植,他们没有还手之力,只有投降的份。曹植打败了他们,就可以劫掠到粮草和民伕,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他们追上去,曹植就不敢轻易攻击那些民屯,他的粮草问题就无法解决。
    马谡同意魏延的看法有道理,但是他有更深的考虑。曹植一路向西,他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的大军就在那里,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去,仅仅是为了和张郃里应外合,引张郃入关中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曹植西行就是为了引我们跟上去,然后让张郃从北面入关,进入关中东部呢?
    张郃和秦朗有四万人,他们行踪不定,你怎么知道他是在六盘山,还是在黄龙山?
    魏延也不得不承认马谡说得有道理。
    说一千,道一万,他们还是吃亏在兵力不足,速度没有魏军快。原本还可以借地利拒敌人于国门之外,现在曹植破釜沉舟的杀入了关中,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外有张郃的四万步骑,内有曹植的万余亡命之徒,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顾此失彼。
    三人商量到最后,谁也不能说服谁,只得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由赵云率领本部八千人守在长安,兼顾北部的关隘,马谡和魏延带领五千人尾随曹植而去,在汉中的援兵到达之前,尽可能的避免与曹植接战,只是保持监视,见机行事。
    ……
    马岱大步进了帐,向诸葛亮躬身行礼:“丞相。”
    诸葛亮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一脸平静的微笑。“伯瞻,训练的情况如何?”
    “进步很快,不愧是各位将军的亲卫骑,基础都不错。”马岱感激的说道。
    诸葛亮把各部数量不多的亲卫骑集中了起来,大约四千骑,全部交给马岱掌管。这是蜀汉军中唯一一支人数过千的骑兵,马岱非常清楚其中的份量,更清楚诸葛亮对他的倚重,是以对诸葛亮非常感激,言听计从。
    “能战么?”
    “有战事?”马岱虽然高兴,却没有得意忘形,这些人能不能战,还要看对手是什么人。如果遇上强敌,他们没什么优势可言。
    “有三千魏军骑兵,由黄龙山进入了关中,赵子龙、魏文长他们没有骑兵,追不上。估计很快就要到汧县了。”诸葛亮把情况简单的说了一遍:“我想让你去迎战这些不请自来的客人,你可有把握。”
    马岱沉吟半晌,拱了拱手:“请丞相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诸葛亮满意的笑了。他摆摆手,示意马岱不要着急:“你的部下刚集中起来不久,配合可能不够默契,我不强求你一定要战胜他们,只是要让他们不能肆无忌惮就行了。这里的屯田是我们坚守关中的希望,我不希望毁在他们的手里。你去,让他们收敛一些,要战,来找我便是了。”
    马岱松了一口气:“喏。”
    。
    。
    。(未完待续。)


第606章 意外之变
    马岱转身出帐,正准备离开,霍弋从远处快步走来,看到马岱,连忙问道:“马将军,是准备迎战夏侯霸去么?”
    马岱点了点头。
    “请稍等。”霍弋有些惶急的说了一声,转身进了帐。
    马岱有些诧异,能在诸葛亮身边做事的人都是为人稳重的,霍弋就是其中的典型,像今天这样慌乱的情形非常少见。他心里一紧,莫非出了什么大事?
    想到此,马岱转身回到帐前,静静的等候着。
    霍弋快步进了帐,迎着诸葛亮诧异的目光,顾不得解释,先将手中的军报递了上去。诸葛亮连忙接了过来,迅速的看了一遍,脸色顿时一变。
    “曹植?”诸葛亮惊讶不已,“他怎么会领兵了,赵子龙没弄错吧?”
    霍弋苦笑不已。他第一眼看到军报的时候,也以为自己看错了。曹植以诗赋出名,从来没有听说他领过兵。姓曹的将领很多,会不会是赵云搞错了。可是他随即否定了自己的猜想,赵云这个人很少出错,特别是这种重要的事情,他肯定会搞清楚了再报。
    诸葛亮转身走到案前,拿出地图摊在案上,忽然叹息一声:“这倒是我的错了。”
    霍弋不吭声,他在诸葛亮身边多年,诸葛亮眉头一皱,他都能大致猜出诸葛亮的意思。赵云出现这样的失误,自然是因为骑兵被诸葛亮调走了,他身边只剩下数量非常有限的战马,行动速度大受影响。如果他有成建制的骑兵,哪怕是三四百骑,也不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漏洞。
    “这么说,夏侯霸不是孤军深入,曹植这是破釜沉舟,单刃直入啊。”诸葛亮沉吟道,脸色变幻不定。这个消息太让人吃惊了。近两万步骑突入关中,必然对关中的形势造成重大影响。如果不能将这两万人尽快的击杀,关中很快就会被这一刀捅烂。
    “把杨仪和姜维叫来。”诸葛亮吩咐道,霍弋转身刚要走,诸葛亮又说道:“先让马伯瞻进来,另外,你不要张扬。”
    “喏。”霍弋转身出帐,走到马岱面前,躬身施礼:“马将军,丞相请你进帐。”
    马岱已经猜到有事,还了一礼,快步进帐。霍弋转身去了。
    “伯瞻,事情有变。”诸葛亮听到马岱的脚步声,头也不抬的说道:“夏侯霸身后还有一万五千多步卒,是由曹植率领的,现在正在赶向潼关。不过,我怀疑他真正的目的是长安或者我们这里。以时间来计算,如果他的目的是这里,应该还有十天左右就能赶到……”
    “不,丞相,如果他急行军的话,也许五天就能赶到。”马岱打断了诸葛亮的话。
    “五天,不会这么快吧?”
    “可以的。”马岱解释道:“从潼关到这里,有驰道,一路上除了长安,没有什么人能挡住他,他如果急行军,大概五天就能赶到。当年的夏侯渊在陇右时,就以行军迅速著称,号称是三曰五百,六曰一千。潼关到此约七百里,五天完全可以赶到。”
    诸葛亮看着脸色严肃的马岱,眼中也露出些许紧张。马岱一提醒,他忽然想起了曹艹取江陵的事,那时候他的铁骑一曰一夜急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把刘备杀得落花流水。曹家的确有用兵神速的传统,曹植完全有可能效仿曹艹或者夏侯渊,违反兵家大忌,急速行军,以达到奇兵的效果。
    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五天内曹植完全有可能赶到汧县,甚至有可能还要提前一些。而他如果按十天来做作战计划的话,必然会陷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