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原特种兵-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家为尼,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不下来了。这在金国的权贵中不是秘密,这让群臣如何心服?

  恰巧蒙古攻金,金军屡战屡败,卫绍王的权威越发不稳,群臣怨言极大。不得已,卫绍王提拔了上京路的徒善镒和陕西路的完颜纲进京,进入尚书省,巩固权位。但是这些人,和那些不太拥戴卫绍王的人,就有了矛盾。我们控制了霸州,截断御河,中都有支持不住的迹象。独吉思忠南下,和大名军的北上,实际上朝廷意见是不一致的,很多人并不赞同。

  右丞徒单镒、左丞完颜纲、左谏议大夫张行信等人主张据守燕京中都,与蒙军决战城下。原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文绣局直长完颜丑奴、武卫军钤辖乌古论孛剌等人,觉得河北、山东等地已经残破,无兵无粮,人民皆叛,中都已成孤岛,难以坚守。因此主张暂撤到南京汴梁,依托黄河与蒙军作战。

  卫绍王本来就是个糊涂虫,没啥大主意,群臣意见不一,他更是头昏脑胀。西京大同不战而走,卫绍王只得罢免了纥石烈执中,徒单镒这些主战的人趁此机会,鼓动皇帝杀了纥石烈执中,执中自然恨徒单镒等入骨。

  我们蒙古大军撤走,主战的和主撤的两派已经势同水火。卫绍王耍小聪明,他一面起用了主战的独吉思忠,一面又起用了主迁的纥石烈执中为权副元帅,领武卫军5千人驻中都北。他也是在观望,看看形势再说。”

  即便是玛蒂法是札八儿火者最亲信的人,但是也不可能掌握这些金国朝廷内部的最隐秘的事情。她静静的听着,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些战略情报捞取好处。

  那日松继续说道:“执中是个粗鄙武夫,骄横跋扈惯了,在军中亲旧同僚甚多,现在又掌握了兵权,自然想法甚多。独吉思忠兵败身死,主战派牵制他的军事力量不存在了,以蒲察柳眉判断,他有很大的可能发难。”

  巴根台问道:“如何发难?”

  那日松顿了顿,说道:“执中他们想捉住卫绍王谋反,杀了徒善镒,张行信等人以泄旧恨,另立支持南渡的皇族当皇帝!”

  众人大吃一惊,这可是个惊天阴谋啊!在座诸人都是背后下刀子的思维方式,如果执中的阴谋得逞,等于蒙古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黄河以北广阔领土,2千万的人民。蒙古的实力会成倍的提高,而且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天下有这么容易的事儿么?众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有这么好的运气。

  良久,巴根台从幻想中清醒过来,说道:“没有那么简单吧,纥石烈执中的5千武卫军固然善战,但是他们驻扎在城外。当年我们3万蒙古大军围攻中都数月不下,何况是他的兵,他哪里敢动手。即便是他攻下中都,杀了卫绍王,如果军队都不服气,他扶持的皇帝又岂能坐住江山。他不是傻子,这事儿不容易。”

  那日松说道:“当时我也这么问她,她说这正是她要送我们的大富贵。她的父亲蒲察六斤,和她的叔父蒲察七斤,都是当年和执中一起对宋作战的将领。清口之战,正是他们一同血战淮河,攻克淮阴,进围楚州。都是一个大锅里吃饭的同僚,交情非同一般。我叔父之所以执掌大名军,也是因为执中是前任大名统军使,经他力荐才坐上了这个位置。

  而她父亲蒲察六斤,正是值宿将领,掌管宫城诸门宿卫。而拱卫直指挥使司所部,皇帝的3千亲卫骑兵,殿前都点检司的精锐,都已经在丁村之战被打残了。可以说皇帝直接指挥的部队,已经损失大半,只有蒲察六斤所部毫发无损,如果他投降纥石烈执中,那么卫绍王性命休矣。如果再加上大名军的支持,天下谁还能与他抗衡?

  但是蒲察兄弟还在观望,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虽然他们和纥石烈执中交情匪浅,虽然他们对卫绍王也很不满,可是这毕竟是弑君杀驾的大事,不是靠交情就能决定的。但是她蒲察柳眉是这两兄弟的唯一亲人,只有她,能说服她的两位长辈,帮助执中,起兵谋反,诛杀皇帝,南撤汴梁。”

  “一派胡言!”

  “她要什么?”

  玛蒂法和巴根台同时说道,让那日松一时不知回答谁。玛蒂法说道:“这是骗孩子的把戏,无非是花言巧语,让我们放她回去。她去说服她的亲人?笑话。一旦她脱离我们的掌控,她干什么就由不得我们了。”

  巴根台却说道:“她一个女真贵妇,总不会白白为我们蒙古做什么。如果光是为了他们蒲察家活命,我们不可能信任她。”

  那日松满脸通红,懦懦的说道:“她说她要嫁我为妻。”

  巴根台和玛蒂法目瞪口呆,这比听到金国的高层内斗还要震惊,一个金国权贵之女,居然要嫁蒙古军人!玛蒂法忽然哈哈大笑,笑的花枝乱颤,前仰后合,指着那日松的脸,半天说不出话。巴根台喝道:“别笑了!这一点都不可笑!这是军国大事。”玛蒂法用手捂住嘴,强忍着笑,看着那日松说道:“居然使出这么愚蠢的计策,这也算美人计?”

  那日松满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巴根台问道:“她为什么要嫁你?”

  那日松说道:“她说她刚落到我们手里的时候,心里很是害怕,认定我们蒙古人都是吃人的野蛮人,会残暴的对待她。可是我却为她接骨疗伤,精心照顾她,喂她吃饭喝水。为她遮阳挡雨,背着她走了百多里路。战阵之上,用身体遮蔽着她,保护她。反观她的亲叔父,明知她受了重伤,落在了我们手里,却还是下令进攻,不顾她的安危,令她寒心又伤心。

  她说她受伤这些天算是想明白了,男人都是她父亲和她叔父那样的人,都是你巴根台安达这样的人。要的是家国天下,功名盖世,争雄中原,名垂青史,为了这个啥都不顾了。天下之大,再也找不到我这样善良朴实的男人了。她说我值当的她托付终生,她不管我是敌国军人,也不管我面貌丑陋,粗鄙无文,就认定我了。她只是个女人,她只想和喜欢的人过太平日子,亲人团聚,父子平安。就为了这个,她才不管什么大金蒙古,什么是非黑白。就为了这个,就算是把大金朝的天下给了蒙古,又有何妨。”

  那日松基本是原话转述,没有任何隐瞒,就算是令人尴尬的话也和盘托出。屋中三人陷入了一片死寂,这个女人是真情流露,还是鬼话连篇,谁都无法判断。

  终于,巴根台说道:“我们是作战部队,无法判断她的话真伪。还是把她交给札八儿吧,这个人在他手里,比在我们手里更有价值。玛蒂法,人我交给你了,你们来安排吧。但是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蒲察七斤非死不可,第二,她的婚事,不能强逼那日松安达。”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 '本章字数:3412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16 00:21:15。0'
  河朔蒙古的首脑人物回到永清,巴根台立即下令清乐军占领良乡,范阳,新城,保定。黑军占领安次,武清,威胁潞水。信安萧家军进军清州,占领直沽寨,窝子口,清州,兴济等运河要隘。彻底控制御河一部,刘李河,卢沟河,拒马河中段,威胁潞水航道,完全把中都变成孤岛。

  这样,在金国的心脏部位形成了一个蒙古控制区,包括霸州,大兴府南部,清州西部,涿州和雄州东部,14个县,2个州城,百万人口。时间,只用了3个月,动用的兵力,只有20个特种兵。

  金军已经撤退,军事上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是更大的麻烦来了:粮食危机。

  金国的粮食一直都不充裕,只能勉强自给。章宗末年开始,水旱频仍,官府盘剥日甚,百姓逃亡,盗匪遍地,粮食开始供给不足。蒙金开战,大批青壮被签军,土地撂荒,官府征粮可是一斗米不能少,物力钱,户调,各种苛捐杂税纷至沓来。又大量滥发桑皮纸钱,套购农民的粮食,粮价腾贵,饥荒已经不可避免。

  特种部队在河朔地区的大肆破坏,至少毁掉了金国百万石存量,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但是这意味着蒙古统治区,也陷入了粮荒。

  巴根台把10几个县的户籍资料集中起来一统计,总共20万户左右,按每户5口人算,就是100万人口。离夏粮收获还有一个月,这一个月至少需要110万石粮食,可是市场上能够买卖的粮食不过60万石,即使是加上私人存粮,也不会超过80万石,粮食缺口太大了。虽然有不少百姓逃亡,但是逃入蒙古统治区的难民同样数量巨大。按巴根台的估计,现在蒙古控制区域内的实际人口,只会比户籍上的更多。

  更可怕的是,按这些户籍资料来看,这14个县的耕地只有不到7百万亩。以当时的农耕水平,一个5口之家,至少需要60亩地才能温饱,保证官府赋税杂课。如果按这20万户人口计算,就需要1200万亩耕地,而实际耕地只有一半。巴根台真不知道金人是怎么统治的,他们怎么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征集到大量的粮食物资,这点耕地连百姓都养不活啊!

  即使是熬过春荒,下一年呢?再下一年呢?巴根台长叹一声,百姓哪里还有活路啊,怎么能不天下大乱。他太爱成吉思汗了,在蒙古,百只羊才有一只羊交税,不足百只羊的无税。相对于成吉思汗对私人财产的尊重,对蒙古人民的爱护,金国皇帝真是残暴不仁啊。

  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保住这块蒙古的领土,必须要推翻金人的腐朽统治,否则,人民就没有活路。巴根台,渴望大汗的扎撒通行天下,也许这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改变吧。

  他反复思考,决定还是先解决眼前。他把各县劣迹较少的老吏集中起来,和因伤残退役的有文化老兵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蒙古都粮监,由史天泽统一负责。在14个县内实行配给制,把所有能掌控的粮食集中收购,统一分配,凭票证购买,无钱买粮的可以凭票赊买。胆敢不卖粮者,一律武力解决。而买粮的,也一律控制起来,每5口之户,日最多购粮10斤。起码保证贫富一致,共度难关。

  河朔蒙古控制区水源还算丰沛,巴根台改造渔船,制作大型拖网,组织了几只大型的捕鱼队,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在各个县都建立了渔业加工场,腌制鱼干。甚至鱼骨头都高温烘干处理后磨成鱼骨粉,掺杂在谷物里制成军粮。鱼骨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能节约不少粮食。

  军队的训练增加了大规模围猎科目,即可以接近实战,又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大量的肉食,可以增强军队体质,肚子里有了油水,还可以节省下大量的谷物粮食。

  都粮监还要负责丈量田亩,摸清耕地的实际情况。14个县一部分是官田,原来是由各地方管理,招募佃户耕种。现在官府瓦解,巴根台派人接管了这部分土地。当然还有大量的私田,包括女真猛安谋克的田地,大量官绅田地,真正的自耕农很少了。

  金朝初期,土地分配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随着水旱交征,课税日甚,豪门大户凭借特权,侵夺严重,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官绅手里。蒙古人来了以后,那些豪门官宦逃亡甚多,大量土地荒芜。巴根台毫不客气的下令都粮监接管了这批土地,没有逃亡的金国官僚地主一律逮捕,查抄家产。

  一部分归附蒙古人的地主,土地田宅暂时不动,财产也可以保留。但是他们手里的粮食,必须在都粮监的统一管理下,除了留下自己的口粮,全部卖给都粮监,再由都粮监统一发卖。有敢于黑市买卖者,一律斩首。

  巴根台重新统计了户籍,把田地分给没有土地的佃户流民,按每户5口之家60亩的标准分配,最高不超过80亩,家里4丁以上的必须分家。

  但是还是有大量贫民没有土地可分,巴根台的办法只有一个:开荒!军队的人力畜力,都必须帮助百姓开垦荒地。军队的铁匠铺子,工兵部队,除了修理军械,不再打造军用产品,全部用来制造农具。

  巴根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延缓了饥荒蔓延。但是以当时的农业水平,旱地亩产上等田不过1石2斗,中田1石,下等田才8斗,养活这么多人,这么多军队是不可能的。巴根台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大道上却人流如织,家家户户都在挑水浇地。军队的马匹,也套车拉水,有的甚至要到2、30里之外的河渠取水。

  两个骑马的客人由远而来,白马上是一个黑袍轻纱的美貌女人,黑马上是一个绑着左臂的冷漠少年,正是巴根台和玛蒂法。巴根台伤重,但是他要到庄稼地里去,和农民们谈一谈,切实掌握这个时代的农业水平。玛蒂法也只能陪着他,防止伤口在炎热的季节发炎。

  巴根台下了马,蹲在地头抓起一把土又闻又看,还算细腻,说明这是深翻细耕过的。这是一片麦田,舔一舔,土质明显含盐碱过多,这样的土地是不可能有很高的产量的。根本原因,还是缺水啊,水浇地之后很快蒸发,把水中微量的盐碱留在土地里。而这个时代的农民,还没有掌握完善的堆肥技术,造成土地肥力急剧下降,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盐碱地,没法产粮了。巴根台叹了口气,这才是造成土地开垦困难的根本原因啊,如果不解决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开出荒地,粮食问题还是无法根本解决。

  正好一个老农挑水而过,巴根台抬手招呼:“这位老丈,歇一歇吧,日头太毒了。”那老丈说道:“不行啊客官,你看这庄稼,都晒的打蔫了,缺水缺的厉害。还有10几里地呐,耽误不得啊。”巴根台说道:“不耽误这一会儿,待会儿我们用牲口帮你挑水如何?”

  老丈哈哈笑道:“也好,那就歇口气。”说罢,放下水挑,蹲在巴根台身边。

  巴根台问道:“老汉,我从保州来。我看拒马河南岸从保州一直到沧州,都有水田的痕迹,说明咱们这里可以有水浇地。可是为什么后来都荒废了呢?为什么我们这里只能种粟、豆、苎麻、麦什么的旱作呐?如果是种稻,这产量可以达到2石到3石,可比旱作高多了。”

  老汉长叹一声,说道:“听祖上说,这还是大宋真宗年间的事情,当时沧州临津令是闽人黄公,看见拒马河南岸塘泊池淀甚多,类似闽粤之地,因此建议朝廷种稻。后来真宗皇帝派何公承矩主持种稻,大获成功,从保州一直到沧州,500里沿河都是水田啊。可惜后来战乱不休,水旱频仍,这水稻就种不下去了,现在也就没人会种了。”

  巴根台哦了一声,说道:“原来是这样。可是咱们虽然有水,终究不能和江南相比,什么样的稻种能在这里成活啊。我真想回到100年前,问问黄公和何公啊。”

  老汉呵呵笑了,说道:“不用那么麻烦,我听说那是一种很耐旱的稻种,叫做占城稻,好像是从安南之地引进,现在南边的大宋所以粮食无忧,就是因为这种稻种啊。”

  巴根台重重的点了点头。老汉站起身,说道:“好了小哥,老汉要走了。”眼睛却看着他们的马。玛蒂法笑了,说道:“放心吧,我们说话算话。”

  巴根台也笑了,帮着老汉把水桶悬系在马鞍上,牵马而行,和老汉聊的不亦乐乎。送到老汉地头,拱手作别。玛蒂法看到老汉走远了,笑着说道:“我们草原男儿也要做农夫么?”

  巴根台说道:“百万百姓,不把粮食问题彻底解决,我们能在这里立足么?”

  玛蒂法笑着说道:“我们打通河道,从宋国买粮就是,费这个力气干嘛?苏湖熟,天下足,宋国的粮食便宜的很。”

  巴根台问道:“如果宋人不卖呢?”

  玛蒂法笑容一敛,严肃的说道:“那就只能用我们的骏马弯弓,好好劝一劝他们了。”

  巴根台却笑了,说道:“你一个女人,动不动就动刀动枪,将来谁敢娶你为妻啊。无论如何,粮食是安定的根本,手里有粮食,到底心里踏实。”

  玛蒂法说道:“道理我何尝不知。只不过就是看不惯我们的草原英雄,手里不拿弯刀利箭,却去拿锄头,难道真要变成卑贱的农夫么?”

  巴根台说道:“谁说农夫卑贱?我不过是一个巴尔虎牧人,我没觉得我比农夫高贵。”

  玛蒂法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巴根台,这还是那个狼性少年么?她又想起了范桥镇他说起的那个梦,他不会真信了那个梦吧!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七十五章   百年大计 '本章字数:3514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16 00:32:24。0'
  巴根台在烈日下奔波了几日,收获很大,掌握了很多实际情况。要想把农业彻底搞上去,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第一步是合理的分配土地,开荒种田,提高耕地面积和耕种效率,这一步已经开始迈出了。第二步,就是改变粮食结构,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大规模种植高产作物,提高单产。

  因为河朔地区水旱交征,所以种植的最多的还是粟、豆类、苎麻等旱地低产作物,这很难保证百姓的口粮,更不要说养活大量军队了。如果想短期内提高亩产,只有推行稻麦两熟农业体系,春种水稻,秋种小麦,形成稻麦两熟。中国南方之所以几百年土地肥力不减,跟这种先进的农业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收割小麦之后,麦秆短茬经过一冬的腐烂,会成为很好的肥料,有利于第二年的春耕。我国古代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不过那时候冬季是种植苕草、紫云英、蚕豆等,这些很难作为口粮,种小麦即有效的利用了地力,又能保证肥田效果。

  春季放水入田,种植水稻,这避免了种植小麦干旱造成的盐碱冗余,盐碱现象再不存在,开垦的土地几年就荒掉的情况再不会出现了。

  推广稻麦两熟制可以把旱地亩产提高2倍以上,2、30亩地就可以养活5口之家。再加上大规模的开荒,粮荒问题将不复存在,还有余粮养活大量的军队。但是一切,还是取决于水利啊,必须要大兴水利,没有水利就没有水田,没有水田就没有一切。

  巴根台下令数十万流民参与到水利工程项目中去,以工代赈。巴根台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加固堤坝,沿河地带数十里之内修建水渠,开垦水田。开荒多少,就分给流民多少。流民兴高采烈,拼命的干,早开出荒地,自己家里就早分到上好的水浇田啊,谁不卖命。

  每条干渠都修建水闸,调节水量。在远离水源,无法修建沟渠的地方,巴根台的办法是打井,建造脚踏水车提水。他有强大的工匠队伍,这些都不是问题。河朔地区风力资 源丰富,巴根台修建了大量的风车,用来取水和磨面,大大节省了人力。

  水利问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施肥技术的改善就容易的多。总体来说,河朔地区的土地是渐趋贫瘠,干旱造成大量的砂土、粘土和盐渍土,不改善土地肥力,想提高亩产是很困难的。在这个时代,农民已经懂得了肥料的熟化对地力的巨大帮助,主要是用人畜粪便和植物茎叶堆肥为主。但是这还在原始的阶段,跟现代堆肥技术不能相提并论,堆料配比不靠谱儿。堆后管理不善,遍生蛆虫,污水横流。水分掌握,通气程度,腐熟的标准都没有一定之规,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有限。

  巴根台和几个老农在一起,天天在臭气熏天的屎尿中堆肥。他告诉农民们,在堆肥场上,一定要设置通气沟。在已平整夯实的场地上,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厘米左右,在沟上纵横铺满硬坚的作物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孔道。在堆肥处,还要挖掘排水沟,把肥料出的污水排走。

  巴根台制作的基肥主要是函肥和草塘泥肥。草塘泥主要是用河泥材料,需要在冬春季节堆制,现在这个季节不合适。而函肥任何季节都可以堆制,巴根台和老农们制作的就是这种基肥。

  主要配比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粪尿200—300斤,水100—200斤。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当然最好是用石灰和泥炭。为了加速腐熟,按道理应该加酵母菌。但是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这东西的,只好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暗沟泥或者肥沃泥土,促进腐解。巴根台在现代野战部队也种过地,养过猪,当地的老农常说一句农谚:草无泥不烂,泥无草不肥。就是这个道理。

  堆积场的通气沟和排水沟挖好之后,将已处理好的生料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和水,再均匀的撒上羊马粪或者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直至高达4—6尺为止。堆好后及时用2寸厚的稀泥、细土和密实的苇席密封,有利保温、保水、保肥。

  一般堆后3—5天,堆内温度缓慢上升,7—8天后堆内温度显著上升,可达60—70℃。高温容易造成堆内水分缺乏,所以在堆制期间,要经常检查堆内上、中、下各个部位的水份和温度变化的情况。检查方法,就是用一根长的铁棍插入堆中,停放5分钟后,拔出用手试之。手感觉发温约30℃,感觉发热约40—50℃,感觉发烫约60℃以上。检查水份可观察铁棍插入部分表面的干湿状况。如果成湿润状态,表示水分适量。如果呈干燥状态,表示水分过少,可在堆顶打洞加水。

  如果堆内水分、通气适当,一般堆后头几天温度逐渐上升,一个星期左右可达到最高,维持高温阶段,不得少于3天,10天以后温度缓慢下降。在这种正常情况下,经20—25天内进行翻堆一次,把外层翻到中间,把中间翻到外边,根据需要加适量粪尿水重新堆积,促进腐熟。重新堆积后,再过20—30天,原材料已近黑、烂、臭的程度,表明已基本腐熟。就可以使用了,或压紧盖土保存备用。

  巴根台每天臭烘烘的和老农民混在一起,玛蒂法被臭的实在受不了,大发雷霆,说他再这么在田间地头斯混就再不给他换药了。她的草原英雄,绝不能是臭农夫!巴根台笑了笑,说道:“那也不是不行。如果我不干,我就成立一个司农监,专管农田技术,你来当司农监长官如何?”

  玛蒂法呸了一口,说道:“我才不干!让纳尔丁干吧!”

  巴根台笑道:“纳尔丁不适合啊,他是天生的情报军官,冷静,敏锐,忠诚,他还有大用。史天赙大哥伤好的差不多了,这些臭烘烘的事情,还是让他来干吧。”两人疯狂的大笑起来,乐的前仰后合,好像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巴根台命令司农监和札八儿火者联系,从南宋采购来大量优质的占城稻种和棉花种子。在这个时代,棉花已经在闽粤一带大量种植,当时叫白叠子。这个时代的织物,主要是木棉和苎麻,棉花的产量大,棉布又要舒适的多,蒙古和金国每年都大量从宋国采购棉布。

  不仅如此,棉花做的袍服被褥,保暖性、透气性、舒适性都要好的多。甚至可以用棉花直接制作棉甲,节省大量的皮料,虽然不如皮料防护性好,但是胜在价格低廉,加工方便。内衬丝绸的话,对弓箭的防御能力还会增强。显然,种植棉花的利益,远远强于麻和木棉。

  在巴根台的计划里,不仅仅有稻麦两熟制,还要推广稻棉两熟制。他下决心种植棉花,并且制造纺车,织布机,染布坊,形成强大的棉布产业。不仅自用,还要换来他们急需的物资,盐、铁、硫磺、硝石、铜、马匹等等。他曾经想过植桑养蚕,但是那见效太慢了,至少要3年之后才能产桑叶。他实在是等不起,那只能是以后的事情。

  司农监的官员,主要是当地一些擅长耕种的老农,巴根台在田间遇到的那位老丈也在其中。老汉姓张,也没有大号,巴根台就称他为张老丈。一番交流,他发现当地农夫对种植水稻和棉花太缺乏经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他决定花大价钱从南方宋国请来水田高手,进入司农监,指导当地农民耕种。

  “如果人家不来怎么办?”史天赙为难的说。

  “那就派特种兵去绑,我们的司农监里,一定要有擅长种水田的人!”

  “是!”史天赙立正答道。

  除了耕地分配,农业技术的改革和推广,兴修水利,巴根台还大力推广家畜养殖业。任何分到田地的农户,必须要建立猪圈,养猪蓄肥。每5户百姓,必须要公养牛一头。在每个县,司农监在各个县建立了大规模的养鸡场,为蒙古军民提供禽蛋肉类。

  巴根台和史家军、萧家军一起,团结一致,拼命的建设家园,收容流民。这个时代河朔地区出现的大规模饥荒没有在蒙古统治区出现,这里成为了一片乱世中的乐土。没有豪门权贵的侵夺欺压,没有人因饥饿而死,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干,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

  一天,巴根台去看望贺老夫人,老太太问他:“孩子,你多久没有睡觉了?”巴根台说道:“大概有2天了吧,我没有时间睡觉,我的事情太多了。”

  老夫人十分痛心,说道:“你这是图什么啊,你伤还没好,你会累死的。”

  巴根台站起身来,看着堂下葱郁的树木,目光仿佛超越的时空,他缓缓说道:“老祖母大人,我给你老讲个故事吧。丁村之战的时候,当时敌众我寡,形势危急。有一辆战车当先冲锋,单车冲入敌军的千军万马,带动了我军全线进攻,终于打败了独吉思忠。那辆战车上的3个士兵全部阵亡,其中有一个士兵叫做王长福,是霸州文安人,年仅16岁。当时他身受重伤,拖到当晚才死,天倪兄长对我说,他临终最后的话是:前进!前进!

  我们史家军,萧家军,为什么会奋勇作战,不顾生死伤残?是因为他们受尽了痛苦,而我们给了他们希望,他们坚信这里会变成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尊严的乐土,他们的亲人子孙再不会挨饿受冻,被人欺凌,他们就是为这个战斗到死。我们活着的人,有责任实现他们的愿望,我们不能让这里,让我们的家乡和其他地方一样,成为人间地狱。我们没有理由睡觉休息,没有理由不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

  我不忍看天下的战乱和饥饿,我不忍看穷苦的人遭受痛苦。就为了这个,什么好事恶事,我都会做,死都不怕,还怕累么?”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务 '本章字数:3496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17 00:27:17。0'
  成吉思汗7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