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原特种兵-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根台咆哮道:“我没有听见!”
“不怕!!”更为雄壮的呐喊。贺老夫人面上露出了微笑。
巴根台轻蔑的说道:“怕,也没有用。我们数十万百姓的生存和尊严,要靠我们的英勇战斗,我们的血汗来捍卫,害怕只会让我们死的更快。别看敌人气势汹汹,在我看来,土鸡瓦犬一般,他们大部分部队都是签发的汉军,乌合之众,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
独吉思忠掌握的真正精锐,不过是殿前都点检司的5千仭锉拔乐笔顾镜8千女真重骑兵,和阿勒坛汗的3千侍卫亲军。蒲察七斤所部,能打的也不过是他的3千仭5千汉军步兵。我们击溃这些部队,余众自溃。他那些兵力优势,其实都是虚的。
而我们的优势有四,我们保卫桑梓的决心,我们针对他们骑兵战术设计的针对性战法,我们内线机动的优势,还有我们对他们动向的了如指掌。
我们根本的战略,是北线进攻,南线防御。我们应当集中兵力,首先击溃独吉思忠。对南线的蒲察七斤,我们通过不断的袭扰,迟滞他们的行军,待他们精疲力竭,粮道断绝,再设伏一举歼灭之。”
堂上诸将聚精会神的倾听,巴根台指着地图,继续说道:“预计北线敌军,会沿着卢沟河西岸行军,通过卢沟河道运输粮秣辎重。如果我们在广阔地区与他们列阵交锋,他们兵力是我们的两倍,独吉思忠会利用兵力优势从侧后包抄我们,对我们极端不利。
但是他们要到永清攻打我们,必然要经过刘李村…丁村之间的狭窄地带,这一带西面是刘李河,东面是卢沟河,两条河之间只有10余里。河道就是我们的天然屏障,掩护我们的侧翼,他再大的兵力优势,也无从展开。我们,就在这里和独吉思忠决战,一举击溃他们。
在南线,大名军必然会沿着御河北上。河北粮草大部已经被我们破坏殆尽,他无法就地取食,只能携带大量从大名和南京汴梁筹集的粮草作战,通过御河运输,这就大大限制了他的战略机动能力。待他进入清州,漕船必然泊靠在会川码头,我们特种部队会渗透进清州,摧毁会川码头的漕粮,伺机刺杀蒲察七斤!让他无粮无将,看他如何作战。”
史秉直捻须微笑:“果然是大家用兵,古名将不过如此啊。”
史天倪却皱着眉头,说道:“巴根台兄弟的方略自然是好的。但是我担心蒲察七斤3万大军,清州必然戒备森严,万一特种部队行动不成功,我南线洞开,就必败无疑了。”
巴根台笑道:“和甫大哥谨慎啊。我突袭清州,其实只是个佯攻。真正的意图,是引诱他们出城追击。”
他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文安和大城以东,运河以西,是大片的沼泽湿地,这里被称为文安洼。我的意图,就是把蒲察七斤的3千主力仭轿陌餐荨N夷舷卟慷哟哟蟪窍蚨龌鳎雍竺嫦魉牵阉歉辖陌舱釉螅盟堑3千骑兵全部陷在泥潭里,有来无回!”
堂上诸将倒吸一口冷气,这巴根台的计策好毒啊。史天祥却大笑起来:“巴根台大兄好厉害啊!”
巴根台神色一肃,说道:“大家都听明白了么?”诸将齐声答应。随后,努桑哈喝令全体起立。
巴根台说道:“现在我命令:清乐军、黑军2个万人队明日辰时出发,限2日内到达刘李村…丁村一线布防,2个万人队由史天倪大哥统一指挥。霸州军王枳、黑云龙、何大纲、钟显材、王洪礼5个千人队明日从信安出发,北上攻击固安县城,限2日内攻克,为主力部队扫清后顾之忧。然后北上,与史家军汇合,归史天倪大哥统一指挥,准备刘李村…丁村会战。
霸州军萧也先、孙二虎两个千人队,由萧勃迭统一指挥。明日立即向大城县开拔,限2日内赶到大城设防,等待我下一步命令。
蒙古特种部队那日松所部,努桑哈所部由我统一指挥,明日立即南下,相机行事。我的命令完了。”
努桑哈喝令堂上诸将稍息。巴根台环视诸将,说道:“大敌当前,前进则生,退后则死。我们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亲人祖庙,我们已经退无可退。有违令不遵者,逡巡不前者,临阵脱逃者,定斩不饶!军中只有法度,没有人情!”
他转过身,向贺老夫人跪倒施礼,说道:“祖母大人,古稀之年还让你老人家遭此劫难,是我等不孝。此战,我定斩敌将首级,献于史家祠堂,让史家军威名传遍天下。”
贺老夫人颤巍巍的站起身来,说道:“我已垂垂老矣,本来我只盼史家上下平安,亲族和睦,子孙绵长,别无所求。可是不幸我们生于乱世,没有人施舍给我们史家平安喜乐,我们史家只有拿起刀枪,护卫桑梓。史家的子孙们,河朔的乡亲们,我们就跟着蒙古大汗,流尽热血,打翻这个吃人的世道,开创太平盛世吧。
我,就在史家大院等着你们,等着你们凯旋归来。如果你们不幸喋血沙场,史家祠堂给你们留着位置,子孙血食不绝。如果你们被打败了,那么我就在这里,和史家列祖列宗同归于尽!”
堂上呼啦啦跪倒一片。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五十七章 纵火神器 '本章字数:3196 最新更新时间:2014…07…30 00:56:50。0'
成吉思汗7年(1212年)蒙历猴儿年五月初一日 河间府城
“雨季水势一望无际,旱季沙洲浅滩罗织,沿河渡口轻舟横渡,上下游则风帆相济。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间杂牛羊……”
这是民国时期有关滹沱河的记载。几千年来,她世世代代养育着冀中地区的人民,是河朔地区的母亲河。金代的滹沱河不同于现代,从太行山奔腾而下的河水,到了饶阳分成两支,北滹沱河沿东北方向肃宁…任丘…保定进入霸州,东流注入御河。南滹沱河沿东南方向武强…献州,而入清州御河。
河间府城,就坐落于北滹沱河东岸,但是这个时候的河间府,却没有这样秀美繁华的景象。自从泰和年间以来,国势一日不如一日,水旱交加,农田积年歉收。官府不施赈济,反而催课紧急,百业凋零,百姓流离失所。因为官籴民粟,不得私渡,宽阔的滹沱河上民船稀少,纤夫失业。
河北东路转运使衙门,就在河间府城。百姓日贫,国用不足,本来钱粮筹集就困难。因为蒙金战争,今春以来,霸州、永清相继叛金归蒙,河朔地区已经是天下大乱。好在河间虽然是州城,但是离大运河还远,那些神出鬼没的鞑靼人暂时顾不上他们,他们要先紧着交通要路的州府,这里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河间府尹和河北东路转运使是河间府城最大的官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怎么样,谁知道什么时候鞑靼人会杀过来,把他们全家杀个干干净净。这些天他们也不害怕了,窝在家里就能保命么?
那么多惨死的州县官员,怎么也无法逃脱那些神秘杀手的追杀,除非他们不再为官。可是如果这样,朝廷又不会饶了他们,他们真的是走上绝路,没有任何办法。既然如此,与其战战兢兢的死,不如死前好好享受一番。他们就在河间城里几乎夜夜笙歌,流连于花街柳巷,哪里还有大金高级官员的体面。
不仅仅是他们,城里的官员豪门,都在疯狂的享乐,挥金如土,醉生梦死,河间府竟然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虽然是畸形的。
天将大亮,门吏班头杨老三乐呵呵的招呼几个门吏开城门。这些天他的日子居然好了起来,往常只能勒索几个行脚商贾的他,最近颇得了几个外财。进出城门的有钱人出手出奇的阔绰,有时候一赏就是五两银子,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了,钱多了烧手么?
几个门吏一齐动手,卸下粗大的门闩,因为缺油,门枢发出尖利刺耳的声响。每天都要受两回这折磨,这他妈日子长了非折阳寿不可。杨三暗骂了一句,狠狠的吐了口唾沫。
初夏的早晨,城门大开,一股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杨三闭上眼睛,迎着微风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忽然觉得头上一荫,有黑影在摇晃,他睁开眼睛。眼前的可怕景象使他不由得惊叫起来,魂飞魄散的瞳孔都放大了。
两个胖子,背靠背吊在城门洞上,嘴里塞着两块破布。他们已经无力挣扎了,吊在半空中缓缓旋转,两双绝望的眼睛看着杨三。这可是位高权重的河间府尹和东路都转运使大人啊!杨三惊恐的说不出话。突然间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两个大活人碎成了肉块骨渣,四处乱飞,和着鲜血喷溅到城门内外老远处。
飞溅的火焰四处乱飞,沾到一切东西上都会燃烧,甚至城砖上,夯土道路上都烧起来了。巨大的冲击波把杨三掀翻在地,火苗沾在他身上,烧的他嘶声惨叫。他拼命的翻滚扑打,但是毫无用处,几个门吏也冲上来帮他扑打。几个人七手八脚把他身上的衣裳扒下来,但是火附着在他的皮肉上,怎么也扑不灭。众人眼看着火把他的皮肉烧透,一直烧到骨头里。听着他嘶声裂肺的喊叫慢慢减弱,直到毫无声息。
空气中弥漫着怪异的烤肉香味,几个门吏互相看了一眼,忍不住一齐呕吐出来。
离城3里外10几个骑手,正端坐马上。其中几个人举着望远镜,静静的观察河间府东城门发生的这惨烈的一幕。其他人看都不看,自顾自的说笑。正是巴根台和他的蒙古特种兵们。
“看来燃烧弹可以投入实战了,效果不错。”巴根台冷漠的对身边的那日松说道。
“这李樵松倒有些本事,这燃烧弹还真让他搞出来了。有了这个家伙,我看我们胜算又多了几分。”那日松说道。
巴根台点点头,没有说话。
燃烧弹,是他在石盘口基地就在研制的东西。现代燃烧弹,一般是在火药中加入三种添加剂。铝粉或者镁粉,凝固汽油,或者是白磷。在这个时代,铝粉和凝固汽油是不要想了,唯一可以有点指望的就是白磷。
但是在这个时代开采磷矿太难了。但是巴根台听说磷矿的发现,是因为一个人在用人类的尿提炼黄金的时候发现的。当他用高温猛火蒸馏尿液的时候,没有得到黄金,却得到了亮晶晶的易燃物,这就是白磷。
他让李樵松进行提取白磷的试验,但是没有来得及得到结果,他就离开基地执行任务了。他嘱咐李樵松继续试验,并且叮嘱他这东西常温下就会燃烧,而且有毒,必须放在水里储存,要千万小心。
为了研制史家军的专用制式装备,巴根台把大量技术人员从石盘口基地秘密调到韩侯乡史家军工场作坊,指导当地工匠生产。李樵松也在这批人里,他一来就兴奋的告诉巴根台,他已经提取了少量白磷,可以生产燃烧弹了。
特种部队的专用燃烧弹,其实就是把手榴弹战斗部隔为两部分,火药室和白磷室。白磷会在空气中自燃,稳妥的保存方式是把白磷放在水里。因为白磷不溶于水,这样既可以隔绝它的毒性,又可以隔绝空气,防止自燃。但是在白磷弹的战斗部,白磷是浸在松油里。
一旦爆炸,白磷和油脂喷溅而出。因为爆炸的高温高压,白磷和油脂四处乱飞,飞溅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火海,根本无法扑灭。如果飞溅到人身上,就会烧蚀到骨肉,死的惨不堪言。
第一批二百枚燃烧弹制造出来,恰恰就赶上了特种部队清州行动,这可是派上了大用场。只要燃烧型手榴弹扔到漕船上,码头上,一切就会化为灰烬,根本不用特种兵们冒生命危险接近敌船,近距离爆破作业。那效率也太低了,燃烧弹,才是真正的纵火神器!
为了制造这点白磷,李樵松逢人就揪住搜集尿液,不知道烦死了多少人。特种兵们想起这个神头鬼脸的家伙就想笑,他是所有特种兵们茶余饭后的一大乐子。
这些杀神来到河间,是因为有些问题必须在清州行动之前解决,那就是彻底断绝大名军在河北得到粮食的可能。否则,即使烧掉清州粮,大名军还有可能从河北百姓中征集搜刮粮食。巴根台的办法,就是定点清除河北东路都转运使,让整个河北无人给大名军筹粮,看他几万大军在冀中还能坚持几天!
正好,拿这个倒霉的家伙试试白磷弹的威力。那日松率马驹子和也速兀格趁夜渗透进河间府,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转运使大人从妓院里拖了出来。
马驹子和也速兀格是两个多么生龙活虎的家伙,在兴隆里码头实在是憋坏了,好容易逮到行动的机会,岂能抓这么个胖子就罢了?在这俩个家伙不停的纠缠下,那日松长官终于答应把河间府尹也捎带上。那河间府尹不过是个庸官俗吏,怎么可能逃脱蒙古精锐特种兵的掌心。因为2个年轻人的一时兴起,拉来河间府尹给都转运使大人陪葬,这人运气真是差到了极点。
天亮之前,特种兵用学到的飞索技术娴熟的飞越城墙,把这2个金朝地方高官吊在城墙上。拉火线就绑在城门铁环上,只要一开城门就拉火起爆,因此,才有了大清早的一幕发生。
凡是在望远镜里观察到这一幕的特种兵,没有一个笑的出来。所有的特种兵都是这个时代的爆破专家,天天玩炸药的人啥没有见过,可是这白磷弹也太可怕了。李樵松这个狗东西,就是从尿里弄出的这玩意儿?这个人太恶毒了,再见到他非痛打他一顿不可!
巴根台冷冷的说道:“看见了么?这就是燃烧弹的威力,你们不要不当回事。这东西有毒,投掷之前一定要用湿布蒙住口鼻,投掷后必须立即撤退,否则毒气蔓延,我们自己也会受到伤害。都给我听清楚了!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在现代社会,白磷弹因为过于恐怖,会殃及大量无辜平民,所以是国际法明文禁止使用的弹种。但是在这个时代,为了保住成吉思汗在河朔地区的一片基业,为了保护那些善良的人民,他只能使用这种武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他是军人,不是善男信女,他的职责不是道德说教,而是为他所爱的人争取生存机会,给他们安全和和平。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五十八章 女真大将 '本章字数:3273 最新更新时间:2014…07…31 01:04:19。0'
大概没有比华夏文明更喜欢修筑运河的了。这是因为古中国地区,是古代世界最广袤,人口最密集,物产最丰富的地区,大宗的货物和人口需要流动。在没有铁路的时代,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古代的道路修筑和车辆制造水平,不足以支撑海量货物的运输。
如果一个民夫靠肩扛一袋50斤重的小麦,从南京汴梁走到中都,路程大约30天。以每天最少食用1斤半小麦来算,到达中都以后这袋50斤的粮食只剩下5斤。那么用骡马车运行不行呢?按一匹骡马每天食用15斤草料保持基本体能来算,那么还需要额外携带450斤草料,这样的运输成本和效率是无法承受的。
那么我们的华夏先祖,是如何维持住一个广袤国家,亿万人民的统治呢?聪明的中国人,想到了利用河流航运,水路船运载货量大,方便快捷,成本很低,而古中国恰恰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河流网。
但是中国的河流大部分是东西走向的,如果要南北方向运输,就要通过人工河渠把这些河流沟通起来,才能形成庞大的水路交通网。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京杭大运河,大致是现在京沪铁路沿线。
从春秋时代的吴国开始,中国人沟通南北方水系的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到隋朝,文帝、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修建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渭水几大水系连成一体,初步建立了覆盖整个华夏文明地区的水运网。
这是后来的古中国通过一个中心城市,就可以控制整个远东大陆的根本原因。如果都城是国家的大脑,那么大运河就是国家的脊椎,她的神经元伸展到全中国的各个城邑乡村。
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是大运河在河朔地区航段的称谓。大致分为两段,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经今新乡、汲县、滑县、内黄(以上属今河南省)、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以上属今河北)、武城、德州(以上属今山东)、吴桥、东光、南皮、沧县、青县(以上属今河北),抵今天津市。北段自今天津折向西北,经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达涿郡(今北京市境)。
据载全长1900多里。深度多少,虽不见文字,但大体上说,与通济渠相当,因为它也是一条可通巨型龙舟的运河。
金代的永济渠被称为御河。随着整个华夏文明中心的东移,金代的中都已经坐落在华北平原东部的现北京地区。所以,隋唐时代永济渠北段的河段逐步荒废了,运河到天津地区的海河之后,再沟通潞水就可以直达通州港。
而当时的通州,离中都城只有50里。虽然辽金时代有过几次不成功的沟通中都和通州水路的尝试,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50里的路程,在平原地带已经不是难题,即使是陆路转运,也不是什么大麻烦。
有了这条战略运输通道,金人可以把从淮北一直到河北广阔地区的人力物力集中到中都,这才是强有力统治的基础。而巴根台破坏的,恰恰是金国至关重要的水路枢纽,这正是他的关节七寸。如果不迅速摆脱这个局面,金国朝廷会被逐步窒息而死。
现在,金国大名统军司的统帅蒲察七斤,就是沿着御河从大名府穿过景州,到达清州城。3万大军,和数百艘粮船,使得冷清多日的会川港喧闹起来。清州官员已经被蒙古人的大肆破坏、暗杀吓破了胆,现在终于盼来救兵了。
蒲察七斤是现在金国朝廷不多的可以信赖的老将了。他是世袭的谋克,泰和6年,因为在清口之战大败宋军,攻克淮阴,进围楚州有功,升任大名统军使。
他一直是金军在南线与宋军对峙的主要人物,一旦大名军北上,那么两淮与宋军对峙的金军就没有了后援,大名府空虚。一旦发生宋金战争,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朝廷现在实在是抽不出兵力,只能动用他了。实指望蒲察七斤迅速平定霸州的叛乱,打通河道,再迅速回师宋金前线。
蒲察的一位姑母,是金章宗皇帝在太子府时的元配夫人,不过早逝。蒲察七斤的一生,没有像后来的章宗皇帝宠妃李后家人一样,不但没有沾一点皇亲的便宜,反而因为武夫出身,吃过不少亏。章宗皇帝是个十分推崇汉化的皇帝,女真人开始以舞文弄墨,考取进士为荣,以世袭的猛安谋克官职为耻,很多要紧职位也非进士不能做。
比如19路转运使,掌握着各个地方的钱粮漕运,是地方上最为要紧的职位。得到这个职位,就意味着进尚书省,进而成为宰相不远了。可是这个职位现在已经非进士出身不可,他一个武夫,今生是没有指望了。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女真人彻底汉化以后,已经没有了百年前崛起时候的血性,军中游惰,军前怠慢,畏敌如虎。以至于他部下大部分是靠不住的契丹军,汉军部队,还有东北的奚族、渤海族等杂胡组成的仭U庑┤宋幢厣普剑倚乃寂釉樱岩孕湃巍?墒撬牟肯屡娌慷犹伲挥盟怯帜茉趺窗欤
此次出兵霸州,又是一番大风波。尚书省严辞催促,皇帝诏旨急切,可是他手里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皇帝不差饿兵,部下不干啊。好容易筹集到了8千石军粮,可支持军中20天食用。可是没钱啊,大名路转运使居然送来了80车交钞!现在纸钞比废纸还不如,1万贯纸钞才能买一个烧饼,哪个兵也不要这些废纸啊。
若不是他许以军功,答应部下在霸州任意抢掠,又以军法相威胁,这次出兵还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呢。现在的大金朝,这是怎么了?蒲察七斤百思不得其解。他年轻那会儿做低级武官的时候,在漠北草原肆意驰骋抢掠,赶得鞑靼人如犬羊一般。他才不信什么鞑靼人多么厉害呢,现在倒好,到处流传着歌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
耻辱啊!什么鞑靼人善战无敌,分明是畏怯不敢战的托词。此次北上又让人恼火,不过是小小州县叛乱,中都大兵一到,那些拿着锄头的农民还不烟消云散?非要让自己率数万大军长驱数百里凑这个热闹,靡费军饷不说,宋人打过来怎么办?河南不要了?汴京不要了?
尚书省都是些什么糊涂人啊。对卫绍王,他也是从心里烦透了,国家就坏在这个昏君手里,宣宗皇帝虽然奢靡不堪,但还算是英明。这卫绍王完颜永济,就是一个纯粹的糊涂虫!
清州刺史和通判、司军已经被蒙古人刺杀,至今无人接替。同知王璟率领会川县令、县丞,州里的签判、知法和几个不入流的司吏、孔目前来会川港迎接大军。诏旨蒲察七斤兼任行台尚书,对河北东路军政民政有最高指挥权,就是他们的上官了。
王璟一见到蒲察七斤就抢步上前,满脸苦笑的说道:“终于把蒲察大人盼来了,清州可就有救了,我代清州数十万百姓谢过大人救援之恩。”说罢一揖到地,行了个大礼。
蒲察七斤一脸不屑的看着眼前这些州县官员,一脸惶恐,狼狈不堪,哪里像朝廷官员的样子。霸州还在百里之外呢,就吓成这样,指望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蠢货安邦定国?那才真是瞎了眼了。他耐着性子说道:
“王大人不必多礼,我大军一到贼寇必然灰飞烟灭。只是我军远道而来,舟车劳顿,需要有个扎营的所在,就烦劳诸位了。”
王璟心中冷笑,就凭你个粗蠢武人,能对付的了那些神出鬼没的鞑子?还灰飞烟灭?你就做梦吧,有你的苦头吃呐。
面上,他却满脸堆笑的说道:“那是自然。州里已经在城西清理出一片空地,供大军扎营。城中缙绅官员献纳了20口猪,50头羊,交钞5万贯犒劳将士,还请将军收下。”
蒲察七斤一摆手,回身命亲卫接洽地方上的犒赏。然后说道:“罢了。我将士远来劳苦,需要在清州休整2日再行进兵。我军粮饷匮乏,都是为皇上办差,这2日州里还是要措置粮秣,让前方将士无忧才是。”
王璟几乎要哭出来了,他说道:“还是先进城再说吧,我已经把刺史府扫洒齐整,安顿大人和部下人等。另准备了一席薄酒,为大人洗尘。粮饷的事情,我们再慢慢商议。”
蒲察七斤只好上马,带着500骑兵亲军随王璟等一干人进城。王璟策马在蒲察七斤半个马头身后,喋喋不休的说道:
“自从开春以来,青黄不接,又遭了水灾,州里县里连赈济粮都没有。水还没有退,鞑子就来了,躲在暗处又烧又杀,连刺史大人都被杀。就连这会川码头都被炸过,码头上的粮仓也被烧毁。现在大军能停靠码头,还是卑职调集民力临时修缮的。
东路都转运使刚刚被刺杀,路里也无人调拨粮草。清州百姓苦啊,就连种子粮都匮乏。新任刺史到现在还无人接替,州里早已人心惶惶,乱成一团了。这粮饷恳请大人宽限些时日,若是强行勒逼,再激起了民变我们都不好收场啊。”
蒲察七斤面无表情的听着,一声不吭,前方的清州城,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王璟的喋喋不休不出他所料。但是这个软弱的家伙不值得信任,为什么刺史死了,通判也死了,唯独他活着?得盯紧这个王璟,谁知道他肚子里藏着什么。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五十九章 破釜沉舟 '本章字数:3191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01 02:56:56。0'
残阳如血,红霞满天,落日的余晖映在无边的华北大平原。御河如带,麦田如玉,灰蒙蒙的清州城巍然矗立,好一派壮美江山。
但是清州城内,却是一片破败凄惨景象。蒙古人大肆破坏,谣言满天,人心惶惶。街上行人稀少,南市百商凋零,货仓空空如也。街坊之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无处下脚。苍蝇满天飞舞,到处都是蛆虫,连粪商都不愿进州城做生意,满城臭烘烘的。白天,地痞无赖横行街里,逢人便抢。到了夜晚,则是盗贼的世界,成群结队,公然入室抢夺行窃。
大军的到来,接管了城防。盗贼倒是不见了,但是大兵们却游荡在大街小巷,比地痞盗贼还恶。他们三五成群,砸开街坊大门,到商家大户索要财物,调戏妇女,白吃白拿。
傍晚时分,军士大多归营,街上更加冷清。一个30多岁消瘦的汉子,从同知府一个侧门悄悄走出来。先向四周窥视一番,见四周无人,才向南门大街快步走去。看样子,是赶着城门关闭之前出城。
他不时回头张望,提心吊胆。他是清州城怡泰商号的掌柜许老四,经营布匹绸缎生意。但是他真正的老板,是中都城的札八尔火者。这年头货比钱金贵,满清州城也就只有他能搞来货物,而他得到这些货物的代价,就是为札八儿提供各种消息情报。于是店里多了几个孔武精明的伙计,鬼鬼祟祟,时而几天不见踪影,时而聚在一起低声嘀咕。
今春以来,清州城里乱成一团,州里的官员大部被杀。同知王璟的一儿一女被特种兵掠到了信安,被逼无奈,王璟暗中投靠了蒙古。许老四就成了蒙古和王璟之间的联络员,他以送布匹货物为名,进出王府很是方便。得到的消息情报,就传递给他的几个伙计,至于伙计们把消息送到哪里,他的情报造成了什么后果,他一概不知。但是今天,他不知道的是,他后面100步左右,始终有两个黑衣汉子盯着他。
他顺利的出了城门,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沿着到会川港的大路快步行走。道路以东不远就是御河河堤,河堤上下是连片的树林,河堤西面就是大片的农田。天渐渐黑了下来,月亮升起来了,许老四终于发现了后面的尾巴,他的心不由得狂跳起来。跑,肯定是跑不掉的,他紧紧攥了攥手里的匕首,万不得已只能拼个你死我活。
两个黑衣大汉越逼越近,许老四也越走越快,终于在月光下狂奔起来。后面的黑衣人呼喝起来,紧紧追赶。黑衣人越追越近,离许老四后背只有10步之遥了,许老四猛的回过身,拔出短刀恶狠狠的刺了过去。
两条大汉狞笑着打落他的短刀,一人猛踢一脚把许老四踢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