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文成说道。
    “我明白了,火光信号之前,我部只能按兵不动。”李开芳似有隐语的说道。
    李文成没有再接对方的话,李开芳心中所顾虑的东西,他早先就预料到了,一切累言赘语都无意义,待到突围当天一切便能烟消云散。
    晌午,独流镇的太平军方才开始分配今日的第一餐。李开芳为人严谨清明,每日所安排的吃食一定上下一致,绝无任何特例。就连他本人也是一块不大的馒头,外加一碗清可见底的菜根扮米汤。
    吃过晌午饭,李开芳叫来前日曾去过关家屯的赵安,又安排自己的亲卫长王景升,二人随同张明汉一起绕道离开独流镇前往关家屯。临行前,李文成将自己一身清军打扮的装束与王景升做了交换,又专门梳了一条辫子出来,以此掩人耳目。
    送走张明汉三人,李文成随李开芳回到中军营,他察觉到李开芳脸色有些许凝重。
    不管李开芳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李文成其实隐约也能感同身受。他与北伐军前后接触不过三五天,之前张明汉初来联络时并没有透露太多的情况,自己亲来会晤则直接带来一次突围计划,想来这一切太过突然。
    就算抛开突围计划可靠与否,来来回回派人乔装打扮穿行独流镇和关家屯,同样存在许多风险,一旦有人不幸被识破,导致突围计划败露,接下来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李文成虽能有这样的感受,但打心底里并没有太多顾虑,过去一段时间早已将西南方向的清兵摸透,连六百人都能潜伏在清兵眼皮底下,可见整体防线的涣散。当然,他也做好相应的预防,无论是谁失手被擒,关家屯那边都有新的代替者。在清妖刑讯拷问出情报之前,突围行动业已应该展开,到时候一切依然在计划之内。
    不过,他宁可相信这些人不会出事!



三国大事件表
    184年黄巾起义。
    185年张角病亡。
    187年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12月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卒年15岁
    2月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袁绍病死。
    203年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曹操南征刘表。
    8月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刘琮投降曹操。
    11月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10月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刘备驻扎霞萌关。
    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5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5月孙权攻破宛城。
    7月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7月曹操征张鲁。
    11月张鲁降曹操。
    逍遙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曹操称魏王。
    217年2月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水淹七军。
    10月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1月曹操病亡。
    10月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4月刘备称帝。
    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4月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曹丕五路伐蜀。
    蜀吴重修和好。
    雍辏崖摇
    225年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
    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1月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毌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司马懿亡。
    252年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9月司马师废曹芳。
    10月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5月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曹奂继位。
    262年10月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袁绍、袁谭、田豫
    提起袁绍,一般都会以为他是典型的无能者+野心家。演义中描写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而事实上的袁绍,是什么形象呢?
    记得曹操攻陷邺城后,亲往祭拜袁绍,不能否认这确实有收买人心的一面,但问闲认为,此时作为一个诗人的曹孟德,更多的是在悼念自己年少时的挚友,壮年时的伙伴,以及一个壮志未酬的英雄。
    1、少年俊才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然而其为庶出,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中,地位是很低的。袁绍又生而丧父,幼年生活抑郁。这两者结合,养成了袁绍的孤傲性格。
    袁绍深知其出身的弱点,因而极其注重自身的修养。东汉以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守丧三年,又追服父丧,共六年,因而为人所重。袁绍将见许子将,去宾客车马,单身而行。袁绍少年养名,以品行高洁名动天下,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袁绍又好游侠,因而结交天下豪杰,他有四个“奔走之友”:名列“八厨”的张邈,为友复仇的何颙,赴难不惮的许攸,仗义刺卓的伍孚。俗话说“物以类聚”,由此可以想见袁绍少年时的形象——清高正直、勇于赴难,其名声远在嫡子袁术之上。袁术曾嫉妒的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天下豪杰岂能从无德才之人?本初少年豪杰,名不虚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世人不满。袁绍等游侠奔走联络,救济时难的行为,为人所称道。禁军重编,绍被征为西园八校尉,同时受命的还有他自小的挚友——曹操。从此袁绍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2、讨逆扶汉
    何进谋杀宦官,袁绍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史载——
    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今将军以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其部曲将吏,皆英雄名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其时也。今为天下诛除贪秽,功勋显著,垂名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以诏书领兵恚兀晌鹑牍!
    何进屠沽小辈,不纳嘉言,身死宫中,袁绍带头尽屠宦官,救帝回京。此时董卓进京,从此天下大乱,董卓欲废帝立威,与大臣商议,袁绍公然反对。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帝虽幼冲,未有不善宣闻天下,公欲废适立庶,恐觽不从公议也。”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此句常使忘了热血沸腾,忘乐认为可以列入三国十大豪言,演义不载,惜哉!
    袁绍赴渤海兴义讨贼,被公推为盟主,对此,曹丕曾有生动描写——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恚颂种萦跤阱А匀巳私缘锰衷簟S谑谴笮艘灞来笙溃皇仪孔澹镌苹幔蚶锵喔埃毁稹⒃ブφ接谲簦幽谥拙诿辖颉W克烨ù蠹荩鞫汲ぐ病
    曹丕不愧文学大家,生动的写出了天下群雄兴义讨贼的气势,同时也反映了袁绍的强大号召力。董卓被迫迁都。
    3、纵横乱世
    后,同盟解散,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人认为这说明袁绍的野心,可问闲认为这正说明袁绍扶汉之志!天子之立乃董卓之意,况且幼弱,实为傀儡,刘虞汉室宗亲,有德望于天下,忘了认为袁绍是效仿西汉周勃立文帝以安社稷的做法,实无取而代之的野心。
    不久袁绍取得冀州,曹操此时在袁绍的支持下取得兖州,这个以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成为最大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袁绍对曹操的态度,一直是推诚相信,这段对话大家想必听过: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觽,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袁绍推心置腹,将计划和盘托出,认为自己可以与好友曹操一同创业,而曹操却含糊其词,敷衍了事,二人品格高下自明。
    后来在创业初期,袁绍给了曹操极大的帮助。而曹操后来的背叛,想必是给他的感情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陈琳那篇著名的檄文里提到:“……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耱,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銟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觽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这些感**彩强烈的措辞,与其说是在声讨国贼,倒不如说是对一个忘恩负义者的强烈谴责,难怪曹操看来,字字诛心!
    至于讨灭公孙、击黑山、败官渡等事不再赘述。
    人们论及袁绍多谈其野心,而忘了认为袁绍的所为基本算是汉室的忠臣,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见事不可为而起取而代之之心,也属常情,不能据此倒果为因,讲其开始就是以篡汉为目的。
    时人评价袁绍有三个优点:一、宽仁从众,天下所服;二、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三、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看袁绍用兵,重势而不重诈,典型的谋定而后动。如果不是遇到曹操这种绝代豪杰,在一般的乱世,也许他会顺理成章的取得天下……
    在某些地方,问闲认为袁绍倒是象战国时的今川义元,二者的相似之处太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都不是想象中那么无能。当然,本初要强的多。
    ……………………………………
    王粲《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
    漫画高顺
    漫画高顺(7张)
    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10'
    司马光《传家集》:“或问陈登、螅辰杂泄酥牛闶侣啦肌6鞘湫奈鹤妫孜醇洌凰尘×恫迹胫伤馈R庹咚诚偷庆!Sχ唬翰蝗唬耪吡泄⒘ⅲ峦跏摇9氏韧踔评瘢詈钣型酢⒋蠓蛴芯际贾眨兴牢薹 :菏掀揭己D冢蚬痪煜轮ǖ凼叶K踌堵啦迹浔附簦尬手帧2颊叻锤猜胰耍悄芨ㄗ艉菏遥智勘┪弈保芡鲇兄ぁ5侵盖峋僖源嬉淄觯臁⒃タ饲澹傩账障ⅰK惩猩硎赃R不复,以陷大戮。易称比之匪人,岂谓顺耶。其才虽美,未能及登。以兹观之,优劣见焉。
    ………………………………………
    管制青州
    袁谭在袁绍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屡建战功。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亡兄袁基为继子,并让袁谭出守青州为都督,后曹操封其为刺史,袁谭到青州之时,所控制地盘只有平原,于是在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终于占有整个青州,之后便据守此地。百姓欣喜,但后因用人不当、到处掳掠、赏罚不公而大失民心。'1'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欲迎接袁术,但为刘备所阻挠。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备兵败,经袁谭引领袁绍。同年,袁谭随袁绍参加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时,袁绍对袁谭说:“就算曹操打败淳于琼,我攻占曹操的军营,他必然没地方可回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等人进攻曹操军营,攻不下来。二将听说淳于琼等人战败,就投奔曹操。这时袁绍军中惊恐慌乱,彻底溃败。袁绍和袁谭等人头戴幅巾,骑着马,与八百名骑兵渡过黄河,到达北岸的黎阳,进入其将领蒋义渠的军营。'2'
    联弟攻曹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忧愤而死。
    三国志12的袁谭
    三国志12的袁谭
    之前袁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喜爱而欲立为继承人,但未正式表态,众人认为袁谭为长子应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一派与辛评、郭图、袁谭一派不和,审配等人害怕袁谭即位以后辛评等人为害自己,就假托袁绍的遣命,拥戴袁尚作为继承人。袁谭不能继位,自号车骑将军,兵进驻黎阳。袁尚给他的兵力很少,而且派逢纪跟随他。袁谭请求增派军队,审配等人商议不给,袁谭发怒,一怒之下杀了逢纪,兄弟二人渐生嫌隙。'3'
    同年,曹操渡过黄河进攻袁谭,袁谭向袁尚告急,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还,于是留审配把守邺县,自己率军队援助袁谭,与曹操在黎阳对峙。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曹操攻黎阳,大败袁尚袁谭,二人退守邺城。曹操攻邺,收割其麦田。此时曹操依从郭嘉之计,先行撤军静待二人自相残杀。'4'
    与弟争位
    战后,袁谭对袁尚说:“我方铠甲不精,所以上次被曹操打败。眼下曹操撤退,人人想着回家,趁着他们没有遇河,出其不意发兵进攻,可以彻底击溃曹军,这个计策不可失去。”袁尚因怀疑而没有同意,既不给袁谭增派兵力,又不更换铠甲。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藉此机会对袁谭说:“要将军的父亲把将军过继给哥哥做后代的,都是审配用来构陷您的。”袁谭觉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双方在外城城门交战,袁谭战败,就率领部队退回南皮(今沧州南皮县)。'4'
    袁谭
    袁谭
    别驾王修率领官吏百姓从青州来援救袁谭,袁谭想回去再攻打袁尚,问王修:“您有什么主意?”王修说:“兄弟好比左右手,假如一个人准备同人格斗而弄断自己的右手,说‘我一定胜你’,像这样行吗?丢掉兄弟情分而不相亲,天下还有谁同他亲近?近来有人从中挑拨离间造成争斗,用来谋取一时的利益,希望您堵住耳朵不要听。要是杀掉几个阿谀奉承的手下,兄弟重新亲近和睦,来抵挡四方的敌人,可以横行天下。”袁谭拒绝;刘表亦写信给袁谭劝他与袁尚和好,但袁谭仍不接受。'5'
    袁谭部下刘询此时则在漯阴叛变,诸郡响应,唯独东莱太守管统抛弃妻儿到南皮支持袁谭。及后袁尚大举进攻,袁谭兵败退回平原。袁尚围城,袁谭于是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援,但辛毗见曹操时反而建议曹操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曹操于是派大军攻袁尚,袁尚立即退兵回救邺城。此时袁尚部下吕翔、吕旷叛变归顺曹操,袁谭却暗中刻将军印绶意图招降他们二人。'6'
    决战曹操
    曹操知道袁谭并非一心归顺自己,但为了不让袁谭再与袁尚联手,于是让其子曹整娶袁谭女儿为媳妇以安其心。曹操还封其为青州刺史。
    袁谭
    袁谭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袁尚再攻平原,审配写了一封信给袁谭,袁谭看到书信后登城而泣。'7'曹操派兵围邺解除袁谭之危。曹操围邺期间,袁谭立即叛变,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攻击袁尚于中山,袁尚败走故安,投靠袁熙。袁谭吞并袁尚部众,屯龙凑。曹操知道袁谭叛变后大加训斥,归还袁谭的女儿。十二月,曹操征讨袁谭,在城门口扎下营寨,袁谭连夜逃往南皮,靠近清河边驻守。乌桓峭王欲领五千骑援助袁谭,但为牵招所说服而不出兵。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兴兵进攻南皮,袁谭奋力抵抗,终于在曹操急攻之下战败,袁谭披头散发,死命打马逃跑,追赶他的虎豹骑士兵料想他不是一般人,加紧追赶。袁谭从马上掉了下来,回过头来说:“喂,放我过去,我能够使你富贵。”话没说完,头已落地。这时候曹操杀了郭图等人,将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杀了。'8'
    据《南皮县志》记载:“谭本败军,已是惊弓之鸟,士无斗志。曹操趁机发起猛攻,破南皮城,袁谭败逃,被曹操所杀。袁谭葬于李保民村东,其墓已洇。”
    2历史评价
    编辑
    刘表:“青州天性峭急,迷于曲直。”'9'
    审配:“将军忘孝友之仁,袭阏、沈之迹,放兵抄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又乃图获邺城,许赏赐秦胡,其财物妇女,豫有分数。”
    新三国袁谭
    新三国袁谭
    曹操:“谭有小计。”
    《典论》:“谭长而惠。”
    《九州春秋》:“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群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穑之艰难。华彦、孔顺皆奸佞小人也,信以为腹心;王修等备官而已。然能接待宾客,慕名敬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巿井而外,虏掠田野;别使两将募兵下县,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乃至於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邑有万户者,著籍不盈数百,收赋纳税,参分不入一。招命贤士,不就;不趋赴军期,安居族党,亦不能罪也。”
    毛宗岗:“彼袁氏者,绍与术既相左于前,谭与尚复相争于后,各自矛盾,以贻敌人之利,岂不重可惜哉!”“善处人骨肉之间者,其惟王修乎!若执从父之见,则当以袁尚为嗣;若执立长之说,则当以袁谭为嗣。然使谭而能为泰伯,则尚可受之;谭而不能为泰伯,则尚不宜受之矣。使尚而能为叔齐,则谭可取之;尚而不能为叔齐,则谭不宜争之矣。故审配之助弟以攻兄者,非也;郭图之助兄以攻弟者,亦非也;惟王修之言,为金玉之论云。”
    ………………………………………
    田豫:
    北征代郡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反叛,鄢陵侯曹彰征讨代郡,以田豫为相。军队进抵易水北岸,乌桓埋伏下骑兵偷袭,军人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据地形,用战车围绕成圆形战阵,弓弩手拉满弓守在里面。胡人攻不进来,便溃散了。大军乘势追击,大破乌桓军。田豫于是挥兵前进,击败前来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轲比能逃往塞北,'5…6'平定了代郡,这些都是田豫谋划的。'7'
    又迁升为南阳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反叛,率众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给南阳造成极大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全体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晓谕,为他们指明悔过自新之路,打开刑具,一次全部释放。各位囚犯都叩头感恩,希望为田豫效命,当即互相转告,各部盗贼一天之内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静安定。田豫如实向上汇报,曹操予以表扬。'8'
    威震北疆
    魏文帝初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强盛,侵扰边塞,于是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从高柳以东,濊貊以西,有鲜卑人数十个部落,比能、弥加、素利分割地区加以统领,各自有自己的地界;他们共同立下誓言,都不得把马卖给中原人。田豫认为,胡人联合在一起,对中原朝廷不利。于是先挑拨离间他们,让他自相仇视,互相攻杀。素利违反盟约,把一千匹马送给官府,因而遭到轲比能的攻击,向田豫求救。田豫担心因此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认为应该救助善良、惩治凶恶,向各部族显示威信。于是单独率领精锐士兵,深入到胡虏控制的地区,胡人很多,在官兵前后进行抄掠,截断退兵之路。田豫遂率军挺进,距胡人十余里时,扎下营寨,收集许多牛马的粪便烧了起来,从另外一条路撤走了。胡人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便离去了,走了数十里之后;才发现田豫已撤走。他们又追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胡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胡人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胡人的尸体布满了原野。'9'
    此后,乌丸王骨进对官府不恭敬,田豫到塞外调查,自己仅率领百余人到了骨进的部落中,骨进出来迎接拜见,田豫命令手下人将骨进斩首,又公布了他的罪恶,以号令其部众。骨进的部众者恐惧不敢行动,田豫便以骨进的弟弟统领其部众。从此后,胡人吓破了胆,田豫的声威震动沙漠。'9'
    山贼高艾,有部众数千人,四处抢劫抄掠,在幽、冀西州为害,田豫引诱鲜卑素利部杀死高艾,将其首级送到京城。朝廷封田豫为长乐亭侯。他担任护乌丸校尉九年,统治少数部族,对兼并者予以压服,对豪强者使其离散。凡是逃走的奸邪之人,为胡人出谋划策不利官府的,田豫都挑拨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凶恶阴谋不能得逞,聚居在一起却不得安宁。田豫的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幽州刺史王雄的党羽欲图让王雄担任领乌丸校尉,因此诋毁田豫扰乱边境,为国家生事。朝廷于是把田豫调任汝南太守,加官为殄夷将军。'10'
    成山杀贺
    公元232年(太和六年),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