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26年的夏末,军阀混战发展到了**,到处都是烽火和硝烟,除了北方的南口大战,南方也处处都是纷争,湖南的赵恒惕与唐生智打得头破血流,广西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正在悄然崛起,四川的各家大小军阀互相打得不可开交,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军攻克汀泗桥,进而占领大武汉,吴佩孚不得不于9月10日退往河南,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枪声遍地、炮声隆隆,黎民百姓辗转流离,家破人亡,国家变成了群雄逐鹿的兵马场。
    兴隆县城北门外,人头攒动,鼓乐喧天,上千人的欢迎队伍排列在道路两旁,准备迎接保安团的胜利归来。县长任怀松在人群里钻进钻出,满头大汗,尽心尽力地组织着欢迎仪式。
    直鲁联军撤出兴隆的时候,他跟着何封一起逃出了县城,却被苏民毅一番追杀,几乎全军覆没,任怀松也和大部队走散了,九死一生之余,总算孤身从战场逃脱,保住了一条性命。
    到处东躲西藏,在老乡家里躲了半个月,才听说保安团已经反败为胜,打败了国民军。任怀松将信将疑之际,再三确认,抱着一线希望又回到了兴隆县城,刚到县府,立刻就被包新业抓个正着,又过上了当牛做马出苦力的悲惨生活。
    正在忙着,包新业挤到他的身旁说道:“任县长,还有位置没有,又来了两支欢迎队伍,你看着调整一下。”
    “是,是,我这就安排。”任怀松一叠声地答应着,态度恭谨,不认识的人看了,还以为包新业是县长,他是秘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这个县长当得郁闷无比,任怀松却无处可去。
    直鲁联军第九师被魏益三歼灭后,老上司付昌杰已经垮台,丢掉了一个师的部队和承德地盘,孤身逃往了天津,在褚玉璞那里,还不知道如何过关,后台老板已经自身难保,任怀松犹如丧家之犬,只好暂时赖在兴隆,做好县长的本职工作。
    指挥着县高小的娃娃们往左站站,再把扫盲班的婆娘们向右推推,总算腾出来一块地方,一群打扮怪模怪样的汉子婆姨涌了上来,手里举着高高的横幅标语,兴高采烈地地向着周围指指点点。
    这伙子汉子婆姨好像是成衣工厂的工人,个个脸色健康,穿着整齐,和兴隆县的土著明显不一样,中间还裹着几个黄头发绿眼睛的洋人。
    任怀松皱着眉摇了摇头,自从回到兴隆后,县城里每天都会增加很多新面孔,有从燕山周围聚拢来的流民,有从天津搬迁来的工厂,还能碰见些大城市的洋学生,到了现在,竟然还有洋人出现在这个小县城里。
    这一切,都是县府秘书包新业在一手操办,很多事情任怀松并不知情,只是眼看着一件件新鲜古怪的事情发生,却说不出其中的名堂。
    正在胡思乱想,身边突然一阵喧闹,人们纷纷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远处看去。
    “来了,回来了!!!”
    七嘴八舌中,一阵震天的锣鼓响起,远处大路上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向着县城缓缓走来。看到这支队伍规模如此之大,许多人都是一愣,除了留守的部队,保安团出征的时候只有六七百人,但眼前这支大部队,足足有三四千人!
    众人愕然之际,保安团的留守部队已经列阵出迎,邵得彪和马三儿站在最前面,早早地就举手行着军礼,向着出征归来的将士致敬。看到保安团如此态度,大家也都放下了疑虑,向着远处的队伍欢呼起来,这支部队,肯定是自己人。
    越走越近,人们终于看清,来得就是保安团,为首的正是肖林!……
    肖林回到兴隆后,一直忙碌了好几天才安生下来。
    大战之余,百废俱兴,民生百姓,样样需要操心,好在保安团出征的这些日子,家里留守的这些人做了很多工作,为兴隆县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日本发回的电报来看,整个奢侈品市场已经被覆盖。兴隆县的成衣工厂已经恢复了生产,规模又比当初大了很多。除了奢侈品衣帽,成衣工厂已经开始涉足其他纺织类轻工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不过从往来的电报中,肖林发现日本市场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于是发电给真武太郎和赵立德,命令他们尽快返回国内,商榷下一步的经营计划。
    部队上的事情更多,草原一战,保安团毙伤敌军一千余人,收编苏民毅等部共计一千三百余人,俘虏二千七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数十挺,长短枪两千余支,迫击炮三门,花机关枪十二支,战马一百余匹……。这么多的人员物资装备,不要说消化,就是清点分配管理,都花了很大力气。
    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俘虏,经过一遍遍的筛选,从将近三千人中大浪淘沙,挑出了三百人补充进保安团,剩下的就组成了一支劳改营,由保安团进行武装看押,强制劳动。这三千人都是百战老兵,除了个别无法改造的兵油子,大部分都是宝贝,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其慢慢消化。
    俘虏中最珍贵的,无疑就是未来的名将郝梦龄,肖林当然没有忘记他。
    很快,肖林发布命令,任命郝梦龄为劳改营营长。

一八七章 改编

    九月中旬,秋老虎最是威力强大,炎炎烈日如火如炉,把华北大地烤灼得一片滚烫,兴隆县城外的田野上,数千条精壮的北方汉子只穿着都犊鼻短裤,浑身的腱子肉被晒得黢黑,挥汗如雨,正在辛苦地挖沟筑渠。
    一声清脆的哨子响起,劳改营的战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镐锨,转身向着树荫下奔去,炊事班抬来了几大桶绿豆汤,咕咚咚灌下一碗,肚子里有了水分,浑身的汗珠立刻涌了出来。'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郝头,来一碗吧。”一名国民六军的战俘军官端起一碗绿豆汤,递给了郝梦龄。
    虽是炎热无比,郝梦龄仍然军容板正,一身没有军衔领章的夏装军服整整齐齐,任由汗水浸得湿透,当下谢了一声,伸手接过碗来,将扣得紧紧的风纪扣解开,仰起头一口气喝下了半碗,然后喘了口气,向四周看去。
    经过两周来的辛苦劳作,一条新开的沟渠已经初见雏形,穿过田野伸向远方,已经快和沙河连为一体,这番辛苦,总算值得了。
    “郝头,你说说看,兴隆县这伙人真够狠的,把咱们当牲口使唤,这大热天的,硬是逼着咱们挖了一条河出来!听说过两天还要让咱们去修路,你可得想个办法堵回去……”
    那战俘军官还在发着牢骚,郝梦龄已经淡然打断了他:“修路就修路吧,修桥铺路,兴修水利,都是有利民生的善举,比打打杀杀的强。”
    说着话,郝梦龄已经站起身走开,只留下那战俘军官在身后恼怒地发着牢骚:“装模作样,让你当个战俘营的营头,就把马屁拍到了天上,那肖林也听不见,没用的!”
    听他说得阴损,几名二十五团的俘虏兵一起怒目相向,磨拳擦掌就要上去动手,郝梦龄却摆了摆手,制止了手下的冲动。带着战俘营修路筑渠,是他自己的选择,有什么牢骚怪话,都宁可默默地承受。
    刚被发布为战俘营营长的时候,郝梦龄根本不愿配合,肖林却并不强迫,只是送来了一份发展兴隆经济的民生计划书,内容详尽,目光长远,虽然有些地方郝梦龄看不太懂,但却已经感到了肖林的诚意。
    计划书的结尾,写着八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肖林,果然和其他人有些不同,似乎是真心想做些事情。
    计划书里,包括了兴修水利和交通的内容,点名让战俘营承担这个任务,郝梦龄考虑再三,终于默默接受下来,带着战俘营开上了工地。
    这些日子下来,虽然身后一直有机枪和刺刀看守,郝梦龄却难得地心情舒畅,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筑路之上,已经忘记了战败的尴尬和耻辱,只想为民生多些实事,至于那些不理解自己的声音,就由着他们去吧。
    正在和技术员探讨着工程安排,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郝梦龄抬头一看,保安团的士兵押着一队战俘回到了工地,交接完毕,又点了一串战俘的名字,押着他们离开了。
    其他的战俘在旁边羡慕地看着,保安团又来挑人了,如果能够通过筛选,就可以离开战俘营,到保安团当兵拿饷了……
    兵营训练场上,被选中的战俘分成几组,正在进行各种测试。
    首先是体检,每个士兵的身高体重和健康状况都要检查,甚至包括常见的传染病,除了这些还要进行体能测试,体质太弱的先回战俘营劳动锻炼,把身体养好了再来;通过之后,再进行军事技能考核,按照兵种的不同,射击、投弹、拼刺等等技术,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这两项测试合格后,还有严格的政治思想考核,考官们面色严肃,向着俘虏们不停地提问,诸如以往的经历,为什么要当兵,为什么要加入保安团……等等等等,各种问题。回答完毕后也不置可否,只用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
    肖林站在窗前,向训练场上看了一会子,对邵得彪说道:“大哥,挑选可以再严格点,部队扩充得太快,我怕出问题。”
    经过一场大战,保安团原来的老兵只剩下七八百人,却收编了苏民毅等部上千人马,再掺进去这么多俘虏,肖林心里有点发虚。
    “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就行,俘虏们可以慢慢转化,到时再填进去。”
    邵得彪点头称是,想了一下又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军官不足,改编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保安团正在忙于改编,收编的部队被打散,重新分配到各部之中,还没有彻底融合消化。保安团原来只有三营九连,现在却有两千多人,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扩大编制。
    除了现有的两千多人,战俘营里还有将近三千俘虏,再从社会上招收一些新兵,保安团将膨胀到接近六千人的规模,在肖林和邵得彪等人的计划中,保安团将拥有十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如此庞大的规模,各级军官的缺口很大。
    但是,保安团原有骨干有限,很多人出身土匪,素质有限,大量的基层军官被火线提拔,连王铁胆都当上了排长,再让他们免为其难担任更高的职务,对其个人,对部队,都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
    当然,也可以提拔降将,但是前提必须是保证忠诚,这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决不能操之过急。
    “大哥,你干脆去一趟奉天算了,奉天讲武堂刚毕业了一批青年军官,看看能不能招收些人才。”肖林想了一会儿,提出了解决方案,可惜著名的保定军官学校已经停办,否则不必舍近求远,到奉天去招收军校生。
    “我?我走不开呀,干脆你辛苦一趟吧。”邵得彪摇头,部队上的事情千头万绪,他实在忙不过来。
    肖林也是摇头微笑,又把问题推了回去:“我也不行,还得你去……我要去北京一趟;那里有更重要的事情。”

一八八章 嫡系

    肖林和李叔白郭裕秋一起,来到了北京城。
    除了黑子,肖林身边谁都没带,就连包新业也留在了县府。一来兴隆事务繁忙,包新业实在走不开,二来北京城里达官贵人无数,自己一个小小的县长还带着秘书,平白地招人笑话。'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这句话在北洋政府时就适用,而此时的北京城,更是大佬云集。
    随着北伐军高歌猛进,一路攻陷河南信阳,把战火烧到了淮河流域,北洋各位大佬这才发现,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已经羽翼丰满,鸟化鸾凤。
    继承了孙中山的衣钵后,继续打着‘联俄联共’的大旗,蒋中正已经逐渐取得了新政权的法统地位,汪精卫、胡汉民、李宗仁、李济深、唐生智等人都不得不拜在其门下,更可怕的是,蒋中正在黄埔亲手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战力强悍,所向披靡,威风不可一世的北洋军阀碰上了真正的敌人。
    危机四伏之下,自然同仇敌忾,北洋各路军阀暂时放弃了争斗,团结在实力最为强大的张作霖旗下,派出代表齐聚北京,共同商讨成立‘安**’,以对抗日益逼近的北伐军。
    奉系重新在北洋政府中当权,北京的一些政客本想劝张作霖出任大总统一职,以捞取从龙之功,换得晋身之阶,但是张作霖却只愿担任‘安**总司令’的名义,无他,国家未安,共和总统又有何用处?
    肖林等人来到北京后,直接找到了张学良。
    之所以叫上李叔白和郭裕秋,只因肖林有些心虚。
    第七师和保安团横扫坝上草原,将国民四军和国民六军打得落花流水,各自大肆收编败兵,这么大的动静,张学良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为将者无令自战,肆无忌惮地扩大实力,正犯了携兵自重的忌讳,很容易引起当权者的猜忌。
    李天宏的顶头上司是褚玉璞,张学良和他没什么交集,肖林却是正牌少帅嫡系,不把这个疙瘩解开,怕是以后再没好日子过了。
    自从加入了镇威军系统,肖林和张学良已经上下有别,见面之后总有些尴尬和不便,有些话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叫上李叔白和郭裕秋,变成了朋友之间的私人聚会,气氛也就缓和了许多。
    果然,报上名号没有多久,张学良亲自接出了大门,热络亲切,将三人请进了客厅。
    一番寒暄之下,张学良对郭裕秋尤其热情,又请出自家夫人于凤至相见,和肖林几人说了一会子话,就带着郭裕秋进内宅去了。
    “汉公,嫂夫人怎么来北京了?”
    肖林随意聊着闲话,一颗心却已经放在了肚子里,民国时代虽然风气渐开,但大帅府的长媳岂是平常人说见就见的,于凤至能和他们说上这几句话,已是多少人削尖脑袋都得不到的际遇。
    说起来,这还是沾了郭裕秋的光,其父郭松龄尸骨未寒,张学良见了她,自然勾起故人之情,感慨万千,隐隐还有一股内疚感。
    “家父刚刚进京,拙荆就着跟来了,好照顾他老人家。”
    张学良似乎对于凤至有些敬畏,解释了一句,就绕开话题,又开起了肖林的玩笑:“肖林兄,你可是黑胖了不少,看来草原上的牛羊肉把你养肥了啊!”
    没想到张学良直接把事情挑明,肖林跟着干笑了两声,偷眼看看张学良的神态,轻松坦然,这句话看来就是一句玩笑,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
    看来是过关了,肖林心头暗喜。张学良的弱点他已经摸清,此人感情大于理智,只要能够打动他,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哪怕当日郭松龄起兵造反,他仍是一心一意想救郭松龄性命,放着郭家小姐就在身边,不利用一下,实在是对不起自己当初保媒拉线的一番苦心。
    “汉公,当初国民四军围攻兴隆,我保安团经过死战,才……”
    肖林还想解释两句,张学良却一摆手说道:“我都知道了,你做得不错,孤军困守兴隆,为大军争取了时间,又能奋勇追杀逃敌,比正规军都强了太多!”
    张学良还在批讲之中,肖林已经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调子是这么定的,自己竟然成了大功臣,白白地担了半天心。
    “肖林兄,你我既是同僚,更是私交好友,有什么事情尽管放手去做,不必瞻前顾后,直鲁联军如果再找你的麻烦,只管跟我说……当初为了兴隆县长的任命,让你受委屈了。”
    张学良说得平淡,肖林心里却是一震,这件事,的确是自己想歪了。
    自己就是张学良的嫡系,哪来的那么多顾忌!当然应该摇旗呐喊,敢打敢拼,冲在前头才是正理!
    说到底,还是自己心里有鬼。肖林来到民国后,虽因形势所迫投入张学良派系,但对少帅却谈不上忠诚,只想借助这位超级boss发展自己的实力。
    所谓功高震主,拥兵自重,都是君臣间实力失去平衡后才产生的问题,肖林一个小小的县长,手下只有一支保安团,实力太过弱小,根本就不可能威胁到张学良的地位,当然也无所谓猜疑之意。
    “没什么委屈,任怀松已经被我拿下了。”肖林得意地一笑,只觉一片轻松,少帅对自己很关心,以后可得改改,多请示,多汇报,决不能再疏远了。
    “好!兴隆虽小,却是出关的咽喉,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张学良点头微笑,停顿了一下又问道:“你这个七品芝麻官当了几个月,想不想换个地方?”
    “不用,不用,兴隆大战之后百废待兴,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暂时不想离开。”肖林连忙摆手拒绝。换地方?那可不行,升官对肖林没什么吸引力,发展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兴隆的摊子刚刚铺开,现在就换基地,等于前功尽弃。
    “好吧,那就先维持现状。”
    张学良点点头,又接着说道:“不过你还要做好准备,随时可能调离兴隆,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不可能让肖林兄这样的大才埋没的。”

一八九章 家宴

    肖林被说得好奇,忍不住问道:“汉公,你想让我去哪里?”
    “这个还不好说,我还没有想好,实在不行,到时再给你几个地方自己挑嘛。”张学良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你先办好兴隆的事情就对了,等我有了时间,会去兴隆看看的。”'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好啊!太欢迎了!”肖林一半是故作兴奋,另一半也是真的高兴,领导来视察,一般来说都是好事,趁热打铁,要点好处才是真的。
    “汉公,我这个兴隆县归属不清,顶头上司是承德市府,自从到了兴隆,褚玉璞没给过我一分钱,大战之后,百姓民生都要安排,处处都要花钱,能不能先拨点钱下来。”肖林哭穷,没办法,兴隆县的确缺钱。
    “这个好办,老帅已经把承德收回来了,以后该有的资金,一分也少不了你的……至于眼下嘛,让奉天行署先拨一笔款子,五万大洋,够不够?”
    喜出望外之下,肖林连声致谢,要到这笔钱,这趟北京就算没白来。
    又聊了几句闲话,张学良向李叔白问道:“听说你大哥和褚玉璞有些误会,是不是?”
    李叔白连忙答道:“啊,是,褚督军对我大哥有成见,几个月都没发兵饷了,还……”
    “好了,都是自家人,没必要搞得这么紧张,我回头帮着调和一下就是了……不过,承德是塞外重镇,老帅另有安排,第七师暂时只能驻扎在张家口,你给天宏带句话吧。”张学良笑眯眯地随口说着,似乎在唠家常。
    肖林在旁边却听得明白,李天宏肯定已经拜过码头,张学良这是在答复了。让李叔白在中间传话,倒正好避开了嫌疑,说到底,第七师还是褚玉璞的部下,张家父子也不好老下脸皮,直接和李天宏联系。
    从张学良话里的意思来看,他并不排斥李天宏的输诚,答应替他消除褚玉璞的威胁。不过,李天宏这么贸然贴了上去,一时也难以得到信任,承德的地盘还是没给第七师。
    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起码保住了第七师的三万人马,至于部队番号和军饷,恐怕还得李天宏自己想办法。
    李叔白却蒙蒙憧憧,只是点头答应,并没有肖林想得这么多,对这种勾心斗角的勾当,李叔白完全没有感觉。
    趁着话缝,肖林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了张学良:“汉公,魏益三有一封信给您。”
    魏益三败退草原之后,一直跑到绥远才躲过了‘讨赤联军’的追击,上万人马困守在沙漠草原之间,度日艰难,吴佩孚又日渐式微,难以依仗,无奈之下,又想重新投靠奉系。
    左思右想之下,魏益三也相中了郭裕秋这条路子,郭松龄和张学良什么关系,魏益三最是清楚不过,当下写了一封信,送到郭裕秋那里,辗转又落到了肖林手中。
    张学良楞了一愣,接过打开,细细看了起来,眉头渐渐拧成了一个疙瘩,终于‘啪’的一声,把信拍在了桌子上。
    “看看,看看,他魏益三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思悔改,把责任都推到茂宸(郭松龄字)身上,哼哼,茂宸之所以起兵造反,都是这些人撺掇的,成功了就跟着升官发财,失败了就把脏水都泼到茂宸身上……小人,一群无耻小人!”
    张学良越说越气,站起身来在屋子了走来走去,突然停下脚步,对肖林说道:“这件事你不要管了,他魏益三当初有胆子造反,就不要怕今天为难,躲到绥远也就罢了,只要他敢入关一步,我立刻派兵剿灭了他!”
    肖林默默点头,心里却很是不以为然,魏益三当初跟着郭松龄一起造反,既然想重新投入奉系门下,为自己辩解两句很正常,何必这么较真。这可是一位能征惯战之将,手里还有上万人马,都是奉系的精锐老兵,就这么推出去不要,简直是拿军国大事赌气。
    事不关己,肖林也不再劝,他已经发现,只要牵扯到郭松龄,张学良立刻就会失去理智,这个死穴倒可以利用一番……
    一番谈论后,时间已近中午,张学良安排下去,就在府中设下家宴,留肖林等人用饭。
    既是家宴,夫人于凤至也来相陪,和郭裕秋坐在一起,不时轻声细语地让箸劝菜,对她很是亲切。
    刚才匆匆一面不敢细瞧,这会在饭桌上坦然相对,肖林偷眼打量着于凤至,相貌典雅,笑容温和,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出身,是个端庄内敛的性子。
    “多吃点肉,年轻姑娘家家的,太瘦了也不好看。”
    于凤至夹起一块烧鸭,放在郭裕秋碗中,又转头对李叔白微笑道:“叔白,嫂子想求你一件事,好不好?”
    李叔白连忙放下筷子,正坐答道:“嫂夫人有什么吩咐,叔白一定照办。”
    “等你们回到奉天,我想让裕秋搬到帅府去住,你可舍得?”
    郭裕秋温文贤淑,正当花季妙龄,却遭遇人生惨剧,父母双双死于兵变之中,早勾起了于凤至的爱惜之意,有心带在身边照顾。
    “好!大姐这个主意好!既能照顾郭小姐,大姐身边也有个伴,一举两得!”不等正主表态,张学良已经拊掌赞同,笑呵呵地叫起好来。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贤良淑德,张学良却是个风流跳脱的性子,在外面沾花惹草不断,内疚之下,对这位发妻最是敬重,一向以大姐相称。
    不止张学良一个,整个帅府都对于凤至尊重异常,因为儿子有负于凤至,张作霖对长媳也格外爱护,老帅一旦发怒,各位夫人和公子都不敢上前,只要于凤至轻轻一劝,张作霖立刻就会消气。
    “裕秋能得嫂夫人垂青,叔白当然求之不得,就怕她不懂帅府规矩,给嫂夫人添麻烦。”
    “哎——,哪有那么多规矩,裕秋知书懂礼,大家喜欢她还来不及,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三言两语敲定此事,李叔白又再三致谢,平日里他总在讲武堂中,郭裕秋孤身呆在奉天,有于凤至看护,他也感到放心不少。

一九零章 知君最是梁夫子

    第二日一早,肖林来到了梁启超的府邸。
    这次来北京,首先是为了和张学良进行沟通,但是拜会梁启超更加重要。''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膨胀,以牛头冲为班底,从商至兵,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初见雏形,虽然现在还显得很稚弱,但却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只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变成了小具实力的一方豪强。
    发展太快,随之产生的问题就很多,肖林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刚到民国的时候,只想多赚几个钱,混个温饱安逸,仿佛把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不敢面对未来的苦难。但现在,却已由不得肖林逃避,不由自主中早卷入了历史的漩涡,决不能再蒙蒙憧憧地走一步算一步,必须有个长远的打算和计较。
    闲来无事的时候,肖林总在拼命回忆,‘九一八’事变到底是哪一年发生的,想来想去却总是没个结果,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前路叵测,偏偏又感到力不从心。肖林前世只是个宅男混混,自身的素质能力有限,最擅长的都是些歪门邪道,但现在,数千人的生死荣辱系于一身,又得在多方势力中合纵连横,自身发展中更是千头万绪,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此种种问题,以肖林的能力,已经有些应付不来,必须求教于高人,排疑解惑。
    这些问题不解决,后续方向不明,早晚都会撞墙,再不用提什么雄心壮志。来北京之前,肖林已经书信联系梁启超,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今天更是登门拜访,要直接向这位当世大儒请教。
    到了梁府之后报上名号,等的时间不长,老熟人徐志摩迎了出来。
    “肖林兄,你来得正好,家师的几位弟子在这里,正好介绍给你认识。”
    “梁老先生的弟子,那不就是你的师兄弟了,都是诗人吗?”听说还有别的客人,肖林也没在意,随口问了一句。
    “家师前辈泰斗,门下弟子才俊辈出,各行各业都有,我只是最不成器的一个罢了……肖林兄,这几位都大有身份,你可别失礼啊!”徐志摩和肖林接触较多,深知此人行事古怪,不可以常理捉摸,万一得罪了哪位客人,枉费了老师的一番苦心。
    肖林有求于人,岂会看不出徐志摩的一番好意,当下笑了笑说道:“志摩兄放心,我今天来的时候,特意梳妆打扮一番,早把尾巴夹起来了,保证谁都不得罪!”
    “尽胡扯,走吧。”徐志摩笑骂一句,带着肖林走进了梁府花厅。
    刚到花厅门口,屋子里就传出一阵高谈阔论的声音,隐隐似乎还提到了自己的名字,肖林不及细想,迈步进屋,已经看到梁启超坐在正中,连忙上前两步,深施一礼。
    “梁公,后生小子肖林特来拜访,先生这一向身体可好?”梁启超对肖林颇为爱护,肖林对这位前辈巨匠也很敬重,这一声问候,的确是发自肺腑的关心。
    梁启超笑呵呵地站起相迎,肖林连忙上前两步搀扶,老先生身体不好,得照顾着一点。
    “小兄弟,刚才还在说你的名字,你正好就到了。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老夫的忘年交肖林,要不是他,我就下不了协和的手术台喽!”
    随着梁启超起身,屋子里其他人也赶紧站了起来,听到介绍后,纷纷向肖林点头微笑。
    梁启超又指着客人向肖林介绍道:“这几位都是老夫的知交良朋,张君励、蒋百里、张东荪、石醉六、顾云鹏……”
    “老师如此称呼,方震(蒋方震,字百里)万万不敢,肖林兄,当日老师手术之时,多亏你仗义援手,方震在此多谢了!”蒋百里虽比肖林大了二十来岁,却完全是平辈论交的架势,向着肖林深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