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被靺鞨军发现,赵芒倒不怎么在乎,他现在琢磨着,怎么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甚至,怎么将平州府的燕军扯进去。不要忘了,平州府可是赵询的老家之所在,是被平州城的都尉大人给杀了全家的。此仇、此恨,难消!
白县,连续四日北海军都为攻城。北海军大营也大变模样。昔日死奴营,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北海亲军。昔日随意辱骂、鞭打的家伙,现在需要自己仰视。这让那些曾经得罪死奴营的家伙,如何是好?
死奴营撤消了,但步卒依旧存在,现在的步卒当然不是昔日的步卒,他们一部是被夺了战马的骑兵,一部是那些有死奴营转为亲军的家伙弄到步军营的。就算有人抗议,但又有何用?
对于城外北海军的举动,赵询不知所然,不过,丝毫不影响火麟军的训练。同时,暗影卫和探马巡哨四下活动,以防被北海军钻了空子。赵询现在最希望的是下雪,大雪一下,北海军再厉害,也得灰溜溜滚回去。可显然,老天爷似乎并不给他面子,丝毫没有下雪的意思。依旧日日寒风呼啸,暖日高升。
“怎么了?不耐烦了?伤才好,就不能好好休息一下?”看着有些焦躁的赵非,赵询笑着说道。
“大哥!小弟我这伤才好,北海军就消停了,想报仇都没得去。大哥,你说北海军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弄这么大声势,不应该这般毫无动静啊?”赵非走下之后,缓缓说道。
赵询放下手中书册,道:“这个,我也说不清楚!老六,你说说,北海军此次攻伐我燕州府,是对是错?”
赵非沉吟片刻,道:“单纯从军事上来讲,此举毫无好处。以北海军的基础,冬季作战,而且是攻伐之战,实在大不利。几万大军人吃马嚼,一日需要多少粮草?这样下去,就是燕州府也供应不起,跟别说需要远运粮草的北海军。一旦下雪,道路被封,这几万军队岂不是要困死在这里了?起码两万步卒无法安全撤离。这点我也奇怪,数日之前,他们折损近万步军,随后又补充完整,似乎想要拼人一般,这点实难说通。”
赵询点头说道:“你说的对呀,北海军确实不应该此时攻击。但你也说了,这只是军事上的说法。按你的意思,还有其他的说法?”赵询倒是想考较一下自己的兄弟,毕竟,他也是一军副将了。
赵非笑了笑说道:“这也是我和秦游秦副将商议的意思,北海王以不光彩的手段获取部落王位,部落之内,对其不满者一定甚多。有些可以强硬处理,有些则不然。北海王此举,也有转移某些人物的注意力的意思。毕竟,新的领土,新的利益,要比其他的更值得关注。我们大胆猜测,北海王是否在利用我们削掉那些不听话的部落士卒,同时也在拉拢、清除、打压那些与己不合的小部落。等到一定时刻,这个北海王已然不惧那些反对意见。”
赵询笑道:“很好,你能说出这些,大哥我很高兴。现在你不再是一个骑兵营校尉,而是一府将军。做事,要考虑大的方面,不要冲动。不要顾及别人的想法,年纪小又怎么了,不要忘了,霍去病年纪轻轻,就能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
赵非闻言,嘿嘿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前府军新建,一些新兵,对于府军副将如此年轻,似乎有些轻视,这让赵非也不免有些心慌。赵询身为府军主将,自然也能看出赵非焦躁不安的来源。
赵询正视赵非,沉声说道:“六弟,你我不是别人,是兄弟,我们九人加上徐贺,十人,是兄弟,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是我值得信任的人。不要有任何顾忌。要相信自己,因为我会在背后支持你。多想多做,我相信我的六弟总会让人仰视的。对了,现在伤好了,就和秦游躲在军营走动走动,别的咱不说,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你们两人的武艺。军中士卒佩服强人,见识到你们的武艺之后,他们也会心服。”
赵非笑道:“大哥,我明白了,我不会有想法的。你说的对,我们是兄弟,是彼此的依靠。我这就去军营,让那些小子们看看,本将军也不是软蛋。”
看着远去的赵非,赵询不禁摇头暗笑。同时,也为自己有一班兄弟而感到高兴。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嘛!不过话说回来,自己麾下,能打仗敢打仗的不少,但会打仗,能为帅的,少之又少。自己的几个兄弟,还是太年轻了一些。自己教与他们的,只是小规模军队的一些谋略的运用,但并没有大规模军队的指挥之法。现在,自己也只是让这些校尉、将军人手一册,学习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了。说实话,连赵询自己对于大队军队的指挥,都是在逐步的学习之中。
北海军大营,一座普通的大帐之中。
“杨兄,你说,这大王究竟在搞什么?死奴营忽然变为北海亲军。”张锦桥沉声问道。他的身边,还坐着另一个五旬老者,身着黑衣,正在闭目养神。
杨云舒不动声色的说道:“问问这老家伙,他现在应该很清楚。”说着,一呶嘴,指向张锦桥身边的老者。
“哎呀!刘老头就是个闷葫芦,什么也不说。”张锦桥没好气的说道:“现在该怎么办?你俩都是聪明人,该说个主意吧,老这么下去,我实在担心啊。我们死了倒没什么,可是这几个后辈,实在是……唉……早知道,就应该让他们远离是非之地。”
“云望那小子厉害啊,给赤术支了一个狠招,看来,不久之后,北海诸部,早晚会被赤术收入囊中的。”闭目养神的刘健忽然插口说道。
杨云舒点头说道:“是啊,据说那小子和赤术曾经在幽州城相处过一段时间,受到过幽州城一些权贵的欺辱,恰好为赤术所帮,后来就为赤术所用。没想到,他竟然会给赤术来了这个一个狠招啊。”
张锦桥有些郁闷的说道:“我说,你们两个说话直白些好不好,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对于这些阴谋算计,不擅长。真是的……”
杨云舒瞥了张锦桥一眼,道:“得了吧你,你就装吧。现在都没别人,再装有什么用?赤术还不是将你划到我们这里来了?你还是没能躲过啊。”
“收其心,安其家;制其民,分其权。数个本应该共分的部落,现在彻底被赤术划为名下,还军政分割,效仿汉人制度。偏偏得到赦免的普通士卒、牧民、耕民,心怀感恩,信服赤术。如果此计执行下去,北海部落一定是南方五部最强的部落。”刘健也闷声说道。
杨云舒淡淡的说道:“可偏偏我们这种人,是得不到赦免的。是该为下面的人谋划一下出路了,总不能让全族断绝吧。”
张锦桥苦涩的说道:“那些部落会任由赤术将十余部落之地纳入名下?他们怎么也应该反对吧。”
刘健道:“相比十余部落之地,几十人平分,整个燕州府的四分之一一个人得,才是更有利的。他们已经被这个更大的利益蒙蔽了明亮的眼睛,看不到这些危机了。赤术已经放出消息,率先入燕州府者,得其四分之一的领地。想必,现在一些部落已经开始派遣人员了,真是笨蛋啊!”
“万一拿下燕州府呢,岂不是真的要送四分之一?以赤术的性子,他会送四分之一的领地给其他人?”张锦桥有些不解。
杨云舒冷声道:“拿下燕州府?你不知道吧,有死奴营转变的北海亲军现在已经撤回北海部落了,说什么整编休整。如果赤术真的能拿下燕州府,就不会让自己的军队撤回部落。”
“老张,冬天来了啊!”
“冬天来了?大家都知道,这有什么问题?”
“大雪快降了!如果大雪之前,攻不下白县城,这里的军队就难以脱身了。”
“要是拿下了了呢?”张锦桥问道。
“用别人的兵打下的地盘,他有什么不满的?再者,究竟是谁率先杀入城的,谁又说得清?到时候纷争又起,赤术自然大获其利,甚至还能搞出点事情来。”杨云舒冷笑道。
刘健睁开眼睛,看着杨云舒,道:“老杨,你说白县能挡住这几万北海军吗?”
杨云舒笑道:“你选中他了?”
刘健道:“我们有选择的余地吗?死奴营赦免了,两万死奴营奴隶成了北海亲军。可我们三家的后生们,还继续当着步军的千人将。这意味着什么?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攻城的序列之中。说不定,某一支箭矢就要了他们的命。白县城能攻破吗?看看火麟军的发家史,难呐!连赤术都知道,难呐,跟别说……”
“可这样一来,北海部落的那些家人可就……我们死了倒是没关系,可那里还有几千族人啊!想起这来,我都……唉!”杨云舒叹息道。
刘健咬牙道:“不脱身,早晚死光光!再说了,他们几个才是家里的精英,其余人……”
张锦桥皱眉道:“这也是你们的想法,可我们要进去,也得主人家同意啊。”
刘健扭头看了一眼张锦桥,道:“怎么不装了?继续呀!”
“你们都说的这么直白了,再装也没意思了。怎么和白县的火麟军联系?怎么才能让他们顺利、安全的进入白县?这才是关键。”
“和白县联系虽然有难度,但不是问题。我想,火麟军不会拒绝他们几个,毕竟,他们几个对靺鞨诸部很是了解,这也是火麟军需要的。但让这几个小子进入战场,才是难度。就算进入战场,身边也一定有北海王的监视之人。如果一起上战场,那就好办,要是分开,还需好好打算一下。”
张锦桥皱了皱眉,道:“这事就交给你们两个,以你们两个的奸猾,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该死的赤术,太狠了!”




第二百二十章 纷扰



站在城墙之上,远远看去,之间北城之外,一片杂乱,大大小小的营帐模模糊糊的出现在旷野之中,不时有来来回回的骑兵飞奔于营寨内外。
“大人,这北海军是越来越多了。”林洛看着城外凌乱的战场和忙碌着处理尸体的士卒,笑着说道。
赵询侧过头,道;“敌人越来越多,我怎么感觉你好像一定也不紧张啊?”
一边的秦游说道:“敌军越来越多,但攻击力越来越弱。林校尉当然不紧张了。奇怪?按理说这个所谓的北海王绝不是如此愚笨之人,为何会让自己的营寨如此纷杂,且攻城士卒,如此无能?”
林洛也带着诧异的语气说道:“是啊,自从大人来到这里已经半月之久了。北海军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但我们守起来却是越来越容易了。有些北海军完全是……”
“送死!”赵询接口说道。看着一片纷杂的北海军大营,赵询也有些不解。前来救援白县已经半月之久,除了开始之时和后来的数日是苦战之外,其余的甚是轻松,有种在演戏和练兵的感觉,只不过,演戏之中,是假死。现在,是真的在杀敌。
北海军大营处于白县城北面十几里之外,最开始之际,北海军大军扎营一丝不苟,四周高竖营栅,前挖浅沟、埋鹿角,并每隔五十步竖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可现在,完全是凌乱不堪。如果赵询现在的兵力足够,早就率军杀出去了。但捉摸不透这个北海王的意图,兵少的赵询也不敢妄动。反正,守住白县城,已经达到自己的目标了。
“你们切勿大意,这个北海王可不是好相与的,能夺下部落之王的的人,绝对不是个简单之人。城墙守卫一定要加强,预备队时常准备,万一北海军发动突袭,也好极快的策应。”
观察玩城外的情况,安抚了一下守城的士卒之后,赵询就回答屋内,考虑这南面的情况。数日之前,他已经受到营州府三县收复的捷报,同时还附带三县之地的情况。营州府被靺鞨军占据数月之久,有人欣喜有人遭殃。但无论如何,都对火麟军无碍,甚至于火麟军还要感谢靺鞨军,因为清洗不用借口。受到靺鞨军欺压的百姓,更是鼓掌欢迎火麟军对那些借着靺鞨军欺负汉人的地主商人。
三县之地很快被纳入火麟军管辖之下,三府之下的乡镇也纷纷归附。但也有些事情需要解决,县之下的乡镇太多,如何管理?三县之地盗贼流寇甚多,如何处置?各县驻军,如何安排?
接到捷报之后,赵询就回令,驻守各县的火麟军,严打各县盗匪。同时宣告,无罪大恶极者,既往不咎。其余者,只究首恶,余着无罪,助火麟军擒获匪盗者,重赏。短短十数天下来,三县之地盗匪为之一空,或降或抓,也有为部下杀死者。除了一些躲避山中之外,大都被扫除。
其后,燕州府和营州府各乡镇,都建立巡检司,负责治安、捕盗、查察之事,巡检三五人到十余人不等,为乡镇最基础的治安、巡查人员。这些巡检大都是有火麟军退伍士卒出任,也算为火麟军的退伍士卒安排了一条生计,毕竟,巡检也是吃公家饭的。而火麟军的退伍士卒,大都是身体之上有创伤,不适合继续留在军中。但当一个乡镇巡检或者巡讲头目,那是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忠于火麟军,忠于赵询。
原本在各乡镇,都有自己的乡勇队伍,人数百余人到二百人不等,甚至更多。这些乡勇,都是乡镇之中的青壮,自发组织,护卫乡镇。赵询自然不能让这些人如此下去。于是在各乡镇安置屯长数名,负责训练这些青壮。忙时为民,闲暇之时,加强军事训练,完全将他们当做士卒来训练。赵询的本意,这些人就是火麟军的后备兵力,需要之时,随时可以变名为军。
三县的仆从军也有条不紊的在整部之中,愿意从军的继续为火麟军效力。不愿从军的,发放三月饷银,放其归家。大部分仆从军都继续为火麟军效力,一来,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二来,火麟军的待遇是真的好,要远高于以前的府军。更重要的是,火麟军从来不拖欠士卒的饷钱。
仆从军的士卒也洗刷了他们昔日叛徒的罪名,虽然依旧有人不齿,但也好了许多。这些从新纳入新兵营的士卒,接受训练的速度要比从普通青壮之中快了许多。这些士卒也暗暗发誓,要杀几个靺鞨军士卒,让那些依旧不给自己好眼色看的家伙们知道,我们,现在是火麟军,是敢和靺鞨军死战的火麟军。
新的官员也开始执行火麟军的新政,火麟军的地盘也骤然扩大。虽然南面的安远县没有动静,但赵询还是很放心怒锋营和赤狼营,相信他们能拿下没有民众基础的安远县城。
现在让赵询考虑的不是这些战事,而是其他方面。有人向赵询提出,大清洗这种手段不能在这么搞下去了。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火麟军在外的名声那可真就臭了,绝对不会是什么仁义之师。
火麟军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和获取百姓的支持,大规模清洗那些地主,将土地分配和穷苦百姓。此举大善,确实获得了百姓的支持,现在火麟军的地盘之上,百姓绝对是火麟军、赵询的最忠实的拥护者。甚至,不少百姓在家中为赵询祈福,日夜祭拜。随后的新商法令,也让商人们获利,获得商人们的支持。赵询如此做,是因为他知道,土地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商人,则是兵马钱粮的支撑者之一。
自古封建王朝,衰败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外敌入侵,二是,无法生活的百姓揭竿而起。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就等于有了稳定的后方根据地和充足的兵源。或许百姓的见识不是那么高,但是他们同样知道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有利,又是谁让自己生活无忧。他们自然会做出选择。至于商人,则是安稳地方的重要条件,也是税收的重要来源。日常生活百货,看似简单,但缺一不可,这都需要这些商人运作,才能让百姓获得所需。
但无论怎么说,火麟军还是狠狠的得罪的地主阶级,甚至可以说,是和地主阶级对立起来。虽然现在的地主没有世家那般强大,但他们确实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物资。很多大商人同样有着大量的土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家族之中,有着无数的子弟,他们都是各行精英。如果实在燕朝、楚国之前,赵询绝对不敢如此做,如果如此行事,怕是早就被人个割了脑袋去吧。经过楚国、燕国的打压,世家逐渐暗淡,特别是楚国的大规模印刷之术的出现,打破了读书人都是世家子的局限,让世家彻底走向没落。这也是赵询对那些私占土地的大户动手的缘故。还有一个原因,北方的大户要远少于中原,根深的甚少。
但赵询的大清洗政策,也让火麟军的名声变得不利起来。毕竟,普通的百姓不会四处流动,他们获得消息,都是从商人、读书人口中所得。但现在赵询的所作所为,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户和一些商人谆谆不安,生怕火麟军的屠刀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尤其是那些燕州府、营州府接近的府县,从别人口中得知火麟军的所作所为之后,都将火麟军视为最大的敌人。并且四处宣言火麟军的“恶迹”。
赵询也知道,清洗之侧,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快刀斩乱麻,那也是一时之计,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什么良策。但为了迅速打下根基的赵询,也没有时间去和这些人干耗着。不过,赵询还是下令,让清洗之策,缓慢而行,最好有充足的证据,能假借他人之手,则更好。
另一个消息,自家的后勤也开始紧张了。燕州府新附,百姓的土地新到手,且大量的减税,致使火麟军现在是只出不入。如果不是大清洗从那些大户、大地主手中获得的钱财物资,怕是根本不足以支持南面作战。虽说营州府逐步接纳,但同样,他们也需要钱财,为百姓过冬提供物资援助,整顿军队,也是要钱的。这让赵询有些头大,此刻,他恨不得自己身边就是大银矿,要多少,开采多少。另外,因为这个消息,赵询动了对海州府的心思。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有钱。但是海州府又不同于被靺鞨军占据的四府之地,不能随意攻伐,否则的话,那些对自己不满的家伙,铁定给自己一个叛逆的罪名,征讨之。
最近的消息则是李牧之所发,他让赵询行动加速,因为他有些扛不住了。其实赵询也理解,幽州都督李怀远和靺鞨军南下有关系,虽然不是李怀远主谋,但也是将四府之地拱手相送的执行者。对此,赵询很是不满,但对李牧之,赵询还是充满感激。赵询之所以敢以少击多,不怕威州的靺鞨军支援营州府,就是因为李牧之的近三万铁骑。为什么说三万呢?因为其中有一万五千是李家的私军。
幽州私军谁最多,这个还说不清,但要说谁最强大,铁定是都督李怀远的私军,不说别的,就是明面上,就有一万五千的黑甲军,皆是骑兵,除了火麟军,和人敢当?另外的一万余,则是火麟军的骑兵。要说起来,就是现在的赵询,也不敢说敢与李怀远的私军硬拼。但赵询有个优点,那就是他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属于自己的子民和税收来源。自从从靺鞨军手中拿回燕州府之后,燕州府内的官员,俸禄都有所提升,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俸禄都是来自火麟军。
李牧之传来的消息称,自家的私军不能呆的太久,麾下的火麟军同样如此。希望赵询尽快解决营州府之事,不要被威州的靺鞨军反击了。
对于这个消息,赵询并不怎么担心,因为营州府的攻伐,已经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营州府要不了多久就是自己的了。只是,从李牧之的信息之中可以看出,似乎自己的举动让李怀远有所不满,或者说李怀远身后的人不满。毕竟,李牧之与威州相对,那时李怀远最开始的对策,也是压制靺鞨人野心的策略。但现在,竟然有减兵的意思。这地赵询就有所影响了,不过,赵询也不怕,现在南面府县的靺鞨军,可以说是孤军了。北面的靺鞨诸部现在怕是难以通往南面了,尤其是寒冬季节,道路又被燕州府堵死……






第二百二十一章 政务



燕州城发来的政务之中,除了上面两件事情外,还有一件需要赵询拍板决定的事情。那就是在各县城里治安军队,类似于以前的府军,有县里主管,负责一县的治安、剿匪、缉盗等事宜。
虽然规模要远小于以前的府军,但燕州城的火麟军麾下政务官员都不敢对此提议做出任何审批和意见。要知道,赵询现在在大力收编那些地主、商人的护卫和一些家丁,并严格控制他们名下家丁护卫的数额,超出者,暗影卫就会请你去喝茶。也就是说,赵询对兵权控制的极其严格,不允许不在控制下的私兵出现。
现在有人提议在各县城里县兵,政务上的官员也不好作出批示,就直接传到赵询手中,让其处理。这件事情的起因并不是军队上的事,而是民事上的事情。火麟军自拿下燕州城之后,就成为燕州府的主人,麾下的士卒来源很广,普通青壮、流民、府军、山匪贼寇、私军护卫等。
但是数月征战,自然也有不少伤亡,不少火麟军士卒因为身体受创,已经不能满足火麟军作战要求,无法继续在火麟军中效力。火麟军按照抚恤发放一定的补禄之后,会按照其意愿和身体状况,或放还归家,或安置在乡镇巡检司,或留在新兵营。然一些归家的士卒,就出了问题。有些士卒数年都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脾气甚傲,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
这些归家的士卒之中,一些不习惯突然间转为农民的生活,很不适应,结果就惹出一桩桩是非来,短短数月,就有百余人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受伤,杂七杂八的原因都有,但大都牵扯到退伍士卒身上。好在并没有人重伤和身亡,但麻烦就在这些惹事的人之中,大都有军人的身影,这让地方官员甚是头痛。
对此,赵询也很苦恼,虽然新兵营和巡检司能安置一些,但仍旧有很多士卒不能妥善处理,只好让其归家。但现在有人提议,在各县建立有县里主管的治安队伍,将那些不能参与敌军作战的退伍士卒,安置在其中。虽然不能与外敌作战,但威慑地方治安,缉拿盗匪,为火麟军培训士卒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能让那些驻守的各县的火麟军脱身,归附军队,不必让这些战力强横的队伍困守在地方之上。
说起这个提议,赵询也是知道,其实就是再县里增加一个县尉之职,和燕国的府军校尉相似。但与府军校尉不同的是,燕国的府军不归县里管辖,只听府城都尉之令,都尉服从都督,当然,府县出现意外,他们也需协助。燕国的府军体系,是不能插手地方政务,而且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现在提出的这个类似的县尉一职,则是归属于县令之下,按照县之大小,成立县兵五百之千人,为一县兵甲之首,处理县里的治安等事。
说起县尉,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在秦朝就有,是秦、汉制度,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一般大县二人,小县一人。唐初再改为正,旋复为尉,县二或一人,掌分判诸司之事。宋县尉以阅羽弓手、禁止奸暴为职责。辽、金、元均沿设,至明废。不过,燕国并无此职,地方之上只有府军诸官。但部下府军,远超于县尉管辖之数。
考虑良久,赵询也觉得这个叫吕子良的家伙说得有理,将火麟军精锐驻守在诸县,是一种极大地浪费,且会降低士卒的战斗力。在地方上建立掌治安捕盗之事的县尉也是很有必要的。乡镇巡检司,县里有县尉。这样一来,就能将一些地处安全的诸县之中的守军抽出,为战事所用。更重要的是,也能安置一些退伍士卒。这些退伍士卒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身体残疾不全,只是有些身体受创,不能继续参与激烈的作战要求,但留在地方,对付一些作奸犯科和山匪,还是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对火麟军还是很忠心的,也能减少地方之上骚乱事情的发生。
于是赵询做出批示,在各县成立县兵,立县尉一职,掌治安捕盗之事,一县有正职一人,副职两人,下辖县兵按县之大小,或数百,或一千。事由都尉府、暗影卫和政务司携手行办。
除了此事之外,这个吕子良还提了一个提议,让赵询都有些吃惊。他的提议是赵询有些想做,但暂时不能做,也没精力做的事情。这个吕子良提议,迅速拿下顺州府和海州府,拿下顺州府则卡死南面三府靺鞨军的退路和北面靺鞨军南下支援的通道;拿下海州府,则能让火麟军财力大增,不必在依靠大清洗去获得财税,同时还能占据幽州东北部。换句话说,现在属于燕国的幽州有一半就会落在火麟军手中,实力大增。
用吕子良的话说,现在的幽州,明显是放弃了四府之地,燕军已经不在处理四府的靺鞨军。何不占据顺州府,卡死靺鞨军南下或者北上的道路,至于处于燕军和火麟军包围的靺鞨军,又能有什么出路呢?燕军不管占据四府的靺鞨军,可不代表着还会让其继续南侵。那这四府的靺鞨军岂不就是瓮中之鳖,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当然,前提是你能摆得平。以火麟军现在的声势,会怕靺鞨军吗?
至于海州府,是幽州北部与海相交之地,地势狭长。海路商人皆是通过海州府通往其他诸府县,北与靺鞨人,东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来往通商,南则交流与青、徐、扬州,可谓幽州之地商贸之胜地。这也是邻近燕州府人口众多的原因,与营州府相比,燕州府人口几乎是其二倍。
海州府富庶,赵询早知,但海州府并未被靺鞨军所占。赵询猜测,这也是靺鞨诸部与幽州协商之后的结果,海州府依旧是燕国的。赵询没有理由去攻打,这站不住大义名分。吕子良的主意则是将营州府的靺鞨军赶往海州府,火麟军紧随其后,继而行事。实在不行,也可以将威州府的靺鞨军也驱赶至海州府。海州府北与靺鞨军占据的建安府相接,靺鞨诸部一定会南下救援。那样也有进入海州府的理由,至于如何操作,就要看实际情况了。
吕子良!赵询以前还未听说这个名字,他也不知道自己麾下有此人物,可此人的主意,完全就是在自己割据的前提之下。都尉府幕僚之首司徒亮也说,此人是新近投靠的幕僚,解决了数次政务之上的难题,司徒亮见猎心喜,将之纳入幕僚团。要知道,幕僚团都是火麟军的人,加入需要暗影卫的严格审查,这也说明这个家伙没有问题。
吕子良的主意是好,如果不是北海军冬季南下,说不定赵询也会考虑这些,可现在,北海军强大的压力压在自己的头顶,自己不能不解决。另外,顺州府也不是很好解决,三个万余人的势力彼此纠缠,还有靺鞨军的数万军队,此外幽州都督李怀远和契丹人也掺合进去,实在不是插手的好时机。不过,赵询还是对吕子良起了主意,也查看了一下吕子良的底细。
吕子良是幽州城小户子弟,三年前搬迁至燕州城,直至如今。本无问题,但似乎他的女人和幽州的什么大户有了牵扯,两人貌似是被人逼至此地。但其他并无问题。对此,赵询没有做出什么决定,但还是传令,让暗影卫将密探铺至顺州府和海州府,加强对两府情况的查察。如果条件合适,赵询还是会杀入两府之地的。同时,暗影卫的另一大重点,就是平州府。
平州府是赵询的老家,赵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