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降卒,各地尚未降赵的小势力,也纷纷收到巨大的影响。他们麾下的士卒都开始出现逃亡,更有甚者,他们掌控的各地的百姓,都开始不支持他们,而降赵的呼声越来越大。
这些手中掌握着一些实力的小势力,当然不会被李怀远等人放在眼中,更不会被赵询关注。这些小势力,一部分是昔日楚军之中不愿意归降赵军的楚军文武官员,以及那些因为李哲叛乱杀死李炽而在各地彼此争斗不休的地方文武,至于他们究竟是因为忠于李炽还是其他,就不为人所知了;一部分则是目光短浅,不想失去自己昔日作威作福的地位和权势;还有一部分则是那些想要趁乱做一方土霸王的野心之徒,他们想依靠手中的武力在地方之上捞取一些好处,日后看徐州的情况在做决策。
但不管如何,不管这些人想要做什么,进入徐州的赵军都直接大军压境,对于这些人,声名狼藉者,格杀勿论,名声不错者,才会允许投降。
但不管如何,随着赵王诏令传至徐州之地,这些地域之中,不管是赵军统辖之下还是赵军尚未抵达的地方,徐州的百姓以及楚军的士卒都已经没有了反对赵军和与赵军作战的意思了。这些小势力,要么开始降赵,要么,就要等到他们麾下将士杀掉他们,向赵军投降。自此赵王诏令传至徐州,已经有不少还在因为李炽之死而没有降赵的地方小势力和文武官员,已经在麾下楚军将校的行动之下丧命。这些将士不愿继续作战,想要在赵军统治这里之后,享受获取田地,获得耕田的牲畜等让他们生活更好的新政。
总之,在徐州之地,没有外来势力的介入,赵军一统徐州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而徐州之上的楚军,也没有了主事者,临时的中枢管理者,也已经降了赵国。对于徐州的接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虽然其他诸侯很不乐意看到赵军平稳的吞并徐州之地,但也无可奈何。除了齐军,其他诸侯都不与徐州之地接壤。而单单一个齐军,却也不能与赵军相提并论。尤其是现在徐州境内有七八万赵军,而在齐军核心扬州的北面豫州境内,同样有七八万赵军虎视眈眈。此外,在齐军东部海域和南部交州之地,也是有着赵军势力活动的存在。
齐王慕容成很想在此刻挥军入徐州,但单凭一个齐国,也不能承受赵军的四面围攻。尤其是其他诸侯很可能希望自己与赵军大战,自己实力收到折损。所以,唯一一个与徐州接壤的齐国,也没有出军之意。这让整个徐州之地,已经成为赵军的囊中之物,根本没有强大的外力影响,只需要赵军一口一口将之慢慢吞下。
在徐州南部,则就是齐军治地扬州,在徐州西南与齐军交接之地,则是淮水东段为分界线。在淮水东部之地,有一大片水域,这里,就是位于徐州和扬州之间的洪泽湖和白马湖,洪泽湖占地数百里方圆,是徐州与扬州之间天然的分割线。生活在湖泊水域两侧的就有数万百姓,他们全靠捕鱼为生,所以,在洪泽湖一带,船只较多,会水之人也是非常的多。
在这洪泽湖之中,光是因为当初徐州军和齐军的大战而求活的渔民,一些为繁重的赋税逼迫的走投无路的百姓以及一些与徐州军和齐军不对付的人纷纷来到这方圆数百里的湖泊之中,组织了不计其数的水匪,游荡在这洪泽湖之中。而徐州军和齐军对峙,双方都没有下精力去清理这些水匪。
昔日齐军占据东南诸州,齐王慕容成成为天下三大诸侯最强,最富的诸侯,其老巢扬州,更是被其打造的固若金汤。在扬州东部则是海军,在扬州北部,除了数万将士之外,还在淮河一线,布下了一直内河水师。
可惜的是,在齐王慕容成当初讨伐雍王司徒雷不果,准备突袭徐州李炽之际,被赵询的兖州军算计,反倒让齐王慕容成成为诸侯群起而攻之的目标。结果,慕容成十余万大军被困死在徐州与兖州交界之地,而徐州李炽更是亲率大军杀入扬州之中。措手不及且防御不足的扬州顿时就被早有准备且采取突袭的李炽拿下北方四府之地。
在这期间,因为徐州军夺了扬州北方四府,让淮河水师处在徐州军的包围之中。而李炽在大胜之后,许以好处,收编洪泽湖水匪,而洪泽湖水匪也清楚,徐州军现在占据扬州北方四府,洪泽湖就处在徐州军包围之中,他们也不敢与兵威正盛的徐州军对着干。所以,这些水匪就变成了徐州军的水师。在这些水师的协助之下,徐州军又拿下了淮河水师。让淮河以及洪泽湖一线,成为徐州军的辖地,南来北往的为徐州军运输物资,为攻打扬州提供帮助。
然而,各个诸侯在获取好处之后,都停下了对齐军的猛攻。齐王慕容成也不愿舍弃自己的老巢。故而,慕容成聚集大军与李炽大战与扬州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根基深厚的齐军终于战败李炽,并拿回了被李炽占据的扬州北方四府。不过,洪泽湖一线,依旧是改名之后的楚军掌控之中。
不过,因为楚军已经远远比不上实力迅速回复的齐军,所以,哪怕是占据了洪泽湖一线,有着近万水师的楚军,也不敢轻易向着西南岸靠近,生怕招惹上齐军,为楚军增添新的麻烦。
水师不敢轻易渡河,水师不能上岸,在楚军不敢对齐军出手的情况下,这非是李氏嫡系的水师,自然就不会得到李炽的重视。最起码,在楚军没有南下扬州的实力之前,其是不会太过在意水师的。毕竟,以楚军现在的情况看,水师唯一的作用就是向南。可是,以楚军现在的实力,如何敢于扬州的齐军一较高下?
所以,楚军名下的水师,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存在了。不仅不被李炽所重,就是内部楚军将校,也对这近万的水师队伍看不上。说起来,李炽不重这水师,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徐州所处地利有关,并非李炽不明白水师存在的意义。但是,其没有实力南下,就算有水师,又能如何?
水师有八千余人,真正的战兵,则有五六千,剩余的则是一些辅兵。这些水师士卒,部分是李炽收纳的水匪,部分则是齐军淮河水师的降卒。
在这水师不受重视之后,在楚军内部将校鄙视、打压他们之后,这些非是楚军一系出身的水师将士,就已经不满,不少将士更是向主帅建议,要么继续为水匪,逍遥与洪泽湖水域,要么,则换个诸侯投效。
在不少水师将校的眼中,南面的齐军更适合他们效忠,最起码,齐王慕容成对水师的重视,要高于楚王李炽。而现在扬州之地,并没有水师新建。
不过,水师将士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明确表示反对。毕竟,昔日他们协助楚军拿下扬州之地,为楚军攻伐扬州的齐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与齐军解下仇怨。更重要的是,这洪泽湖水师之中,不少将士还是昔日扬州水师的降卒,他们叛变了一次,现在再回去,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尤其是这水师将校之中,半数以上的主将校尉都是昔日扬州水师投降而来,而齐军在收复扬州北方四府之后,也对这些投降的水师给于了惩罚,他们的家眷,多被齐王处死。可以说,他们与齐王有着生死大仇,故而,他们不愿意继续归附齐军。
而自赵军大军第一次准备与楚军大战之时,这些水师也开始有了新的念头,那就是降赵。赵军远远强于楚军,赵军占据徐州应该也是大势所趋,然结果却让这些心情激动的水师将士们顿时跌至低谷。赵军没有攻伐楚军,而是突袭了东雍州之地。
反倒是这水师暗中想要降赵的行为让李炽有所察觉,不过,当时李炽已经有心降赵,所以并没有严惩他们,但也将他们训示了一番。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赵军再一次大军逼近徐州之地,洪泽湖的水师将士,再也没有轻易喊出什么口号。不过,水师之中,一些人也开始与南面的扬州有了联系。齐军的张图欲拉拢这水师将士,自然不会临时抱佛脚,在这楚军的水师之中,也有与他有联系的人,亦或者是被他收买的人。此大乱之际,这些人也开始为自己考虑起来。
第787章 水师
正是因为这水师的内部之人,齐国左丞张图才能清楚的知晓这楚军洪泽湖水师现在的地位,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担心齐王秋后算账的恐惧。因为了解了这些,张图才觉得自己有信心收复这近万水师,为扬州之地增加防御力量,也为齐军增加近万的水师士卒。
如果李怀远没有注意到这一支水师,或许,这一近万士卒的水师,也就真的成为齐军麾下将士了。不过,李怀远已经将目光注意到这里,结局自然又是不同了。毕竟,这洪泽湖水师,还是在徐州地界上呢。而赵军又没有与这水师有太大的仇恨。最为重要的是,这洪泽湖水师士卒之中,很大一部分士卒则是生活在洪泽湖水域附近的渔民。对于他们而言,赵军的新政,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在李芳林抵达洪泽湖水师之际,赵军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与李哲的回合,兵大军向彭城开进。而此刻,洪泽湖水师之中,也是异动不已。
在洪泽湖水师之中,因为赵军正式与徐州出击,使得这水师之中不少人都提出降赵之意。而另外的一部分将校,则提出降齐之意。不用多说,这一部分人则就是被齐国左丞张图拉拢收买的那一部分。最后一部分则是保持中立之态,他们也大多都是洪泽湖附近渔民出身,对于投降哪一方,他们认为先看情况,在做决策。三方之间,就这近万将士的出路而各抒己见,难以拿出最终的决策。
但总的来说,先观望的占据最上风,除了这水师将士不少都是洪泽湖附近渔民有关之外,也与上一次降赵被楚王发觉有关。尤其是现在,楚王李炽父子被李哲斩杀,而赵军又对徐州进行了攻伐,表面上,李哲却又打着楚军降赵的旗号。再加上那些不满李哲叛乱杀死李炽父子行为的地方领军将军和官员,以及那些有着自己野心的人也拉起兵马到处乱打,让徐州的局面格外的乱。
可以说,从整体看来,徐州境内,那是乱成一团糟。而他们这水师又在徐州边缘,楚军外围的存在,所以,楚军之中的一些情况,他们很难详细的知晓。此外,他们对徐州情况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主张先观望在看水师的出路。尤其是现在徐州境内大战不断,还没有理会他们,更让他们不敢轻易做出决断。谁知道他们一动,会不会让水师直接面临大军攻伐。近万水师士卒,一旦被人突袭破了水军营地,那他们可只能成为水匪,四分五裂了。
除了观望派,其次则是降赵一系,他们的观点是,赵军是北方霸主,也是天下诸侯最强,徐州之地落入赵国之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算现在还没有赵军赶来这里,但是,要不了多久,赵军就会出现在洪泽湖一线。即如此,还不如趁早归降,在赵国之中,让赵军了解水师现在的情况。
最弱的就是降齐,毕竟,齐国是他们的敌对国,杀死过很多水师弟兄,也杀死过不少水师将士的家眷。此外,从那些昔日齐军水师投降将校可知,齐军水师之中,可是很讲究排资论辈,将就出身之地。毕竟,扬州之地,同样出水师人才。
而他们这之中,不少可都是水匪出身,另外的一部分,则是降军出身。不管如何,就是齐王喊出口号赦免他们,他们只怕也不会在齐军之中得到重用。甚至那些降军出身的将校,更担心他们回去会被齐王秋后算账。就算齐王能接纳水师士卒,但是他们这些投降的军官,就算齐王表面赦免他们,但想要收拾他们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到时候,会有人为他们出头吗?
在李芳林出现在水师大营之后,很快得到了水师将校的欢迎。这些水师将士,脱离徐州大局太久,现在已经有些弄不起徐州现在的情况了。毕竟,他们是水师,又不得李炽所重,还不被楚军李氏一系所喜。所以,徐州境内发生的事情,往往水师将士是最后一个知晓。消息传至水师将士这里,已经相当于整个徐州基本上都知晓了。
对于水师将校而言,他们现在迫切需要知晓徐州的情况,楚军现在的情况。之前,水师将校得知的消失也就是楚王李炽被李哲等楚王嫡系所杀,赵军已经开始正式攻入徐州之地。至于为何如此,现在徐州是何种情况,楚军又是何种情况,楚军现在谁做主等一些问题,他们丝毫不知。
李芳林是何许人,这些水师将校自然知晓,不说其大哥李芳宗乃是楚军左丞,就是李芳林,也是一府文官之首,地位可比他们这些没人喜欢的水师将军高多了。如果说道楚军现在情况,徐州现在情况,水师将校相信,这李芳林定然最为清楚。
水师一名主将,三名副将,十余名裨将齐齐将李芳林迎进大帐,向李芳林询问徐州现在的情况。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比了解徐州现况更重要的了。
李芳林没有废话,直接将李炽父子被李哲斩杀,李炽亲信除了李哲等人之外,其余尽皆被诛杀,楚军四分五裂。而赵军也获取了半数徐州之地,同时李哲等人也向赵军投降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知了水师诸将。
对于水师诸将而言,徐州的情况,简直让他们有些难以置信。不过,想到近来从水师主将刻意派人去附近打探的情况看,李芳林所言应该属实。
“如此说来,楚军没了?”水师主将,也是李炽从自己麾下将校军官之中,选出的唯一懂得水战的军官派往水师之中的主将宋翔皱眉道。
李芳林略带感触的说道:“没错,楚军是没了,诸侯势力,哪里有长期存在的可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才是正理。现在,赵国已经一统北方,镇压突厥逐步,横扫西域之地。可以说,赵军占据徐州,不仅仅是赵国强大,也是大势所趋。徐州,已经经不起继续大战了。”
副将林默文看着李芳林,沉声询问道:“如此说来,楚军在李哲的带领之下,已经开始降赵了?那也就是说,楚军绝大多数的将士和官员,已经决心降赵了?那李大人您呢?是不是也降赵了?”
林默文一席话,顿时让十余人齐齐看向李芳林,眼中各自带着询问的神色。
李芳林沉默了少许,哈哈一笑,道:“没错,芳林是降赵了,不仅仅是我,就是我哥哥和我弟弟,都已经降赵,此外,彭城之内的官员以及彭城周边的戍卫军都已经降赵。换句话说,现在楚军之中,七成的军队和官员已经降赵了。剩余的官员,虽然还没有降赵,但也不敢轻易打出反对赵军的旗号。”
“现在,在徐州境内,赵国已经出动了七八万大军。而其他诸侯,更是不敢有一丝多言。徐州之地归属赵国,已经是无可更改的事实。另外,赵国国君了解徐州情况之后,也对徐州民事做了诏令。其中,除了大家了解的赵国政策之外,还免除了徐州三年赋税,分配耕田牲畜,允楚军将士回家务农以及侍奉父母,照顾妻儿。诸位将军,此等情况下,你们说,芳林还有什么理由与赵军对抗?”
李芳林的话确实让十余人大吃一惊,都有些发呆。尤其是几个水匪出身的裨将,他们昔日都是渔民出身,自然希望能让徐州百姓过的更好。现在听闻赵国在徐州的新政,他们自然是喜上眉梢。如果不是因为这里他们不能做主,只怕此刻已经直接向李芳林询问赵国政策详情,直接让水师投降赵军了。
不过,李芳林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继续说道:“诸位将军,说起来,你们也都是我楚军之人,这近万水师弟兄,也是我楚军编制。现在,楚军大旗已经倒向赵国,诸位将军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李芳林的话很简单,但意思却不浅。他这是直接询问水师,问他们是否愿意降赵。
“这……”主将宋翔微微一怔,李芳林的单刀直入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另外,这水师之中,各自的看法也是不同。
林默文看着李芳林急声道:“不知李大人此次来,是自己的意思,还是楚军的意思,亦或者是赵军的意思?”
“对!林将军所言,也是我的意思!”听的林默文如此询问,宋翔顿时一震,急忙说到。同时,其也与林默文和其他人一样,目光直视李芳林,希望从李芳林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哈哈……林将军果然小心谨慎,难怪一直要水师保持中立之姿,观望徐州情况,在做决策。”听的林默文的反问,李芳林心中一动,脑海之中浮现林默文的情况来。现在水师三派,林默文就是那个保持中立的提倡者,为人沉稳,做事细心谨慎。
李芳林三个来历,却也能带来三种意思。自己刻意寻来,那就说明,李氏兄弟想要以水师作为自己在赵国立足的根基。如此,水师并入赵国之后,李氏三兄弟自然获取最大的好处,而他们,则之时小卒子。
楚军的意思,则自然是李哲以及李芳宗等人的意思,如此一来,他们就算是遵李哲等人的军令。如此这般,也就是说,水师还并未在赵军的眼里。最起码,现在还没有被赵军所看重。
而遵从赵军而来,那自然意义不同。水师诸将已经尝到过了不被重视,被闲置的滋味。他们自然希望,他们能在新的东家面前,得到看重。
说起来,水师诸将也是忐忑不安。近万水师,确实不多,无论在齐军还是在赵军之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是,在水师之中,却又这远超水师配额的战船。因为,这都是昔日齐军水师投降楚军之后,从扬州水师大营和造船厂拉来的。而此外,在水师大营周围几十里的范围之内,除了周围渔民生活在这里,还有数以千计,乃至近万的船匠生活在这里。昔日楚军败退,为了不让齐军有强大水军,李炽可是将扬州北方四府的船匠都给迁移到这里了。
李芳林自然知晓这些人担心什么,希望什么。于是笑着说道,“本官至此,自然是奉了赵军主帅李怀远将军的军令而来。我赵国重海,所以,诸位将军也早就在我赵国的目光之下。现在楚军大乱,李怀远将军自然希望你们能早已日改旗易帜,归降我大赵之下。”
“另外,水师向来不被李炽做看重,因此,水师弟兄的待遇还是很差的。诸位将军,早已日归降我大赵,将士们的待遇,就早一日按照我大赵水师的待遇供应。水师之中不少士卒都是贫苦之人,他们也需要养家糊口。诸位将军造作决断。”
副将张海笑这对其余诸将笑道:“诸位弟兄,李大人已经说的如此明显了,我们还犹豫什么?现在徐州局势已明,也是我们做出决断的时刻了。诸位弟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除了降赵就是降齐。”
“齐国虽然强大,但与赵军相比,齐国又算得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在徐州辖地,我们将士的家眷也在徐州地界。难道我们投降齐国,这家眷都不要了?就算家眷不要了,但那数千的船匠呢?没有他们,你们以为齐王会看重这所为的楚军水师吗?齐王在意的是那些船匠,而不是我们。”
副将张海出身齐军水师,因为昔日楚军攻入扬州,断了水师后路,后投降了楚军。水师之中,他们这些齐军水师降卒,也是极其不愿再回到齐军之中的。
一说到家眷和水师现在的境况,其他人都顿时哑口无言。没错,说来说去,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这水师所处之地,乃是徐州境内。想要叛敌,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水师士卒的家眷,可就无法离开了。
另外,这水师大营周围数座县城之中的船匠也无法离开。如此,正如张海所言,就算他们叛逃至齐军辖地,没有这些船匠,只怕他们也不会被齐王太过在意。说道水军士卒,没有谁比齐军更多,更容易招募。毕竟,齐军所处江南之地,善水会水者甚多。但船匠却能造船,有了战船,才能组建内河水军和外海海军。
副将吴刀则皱眉道:“我还是认为我们降齐为好,毕竟,赵军占据徐州之后,齐军就面临威胁。如此,齐军也迫切的需要水师为己用。弟兄们,降齐必然会被齐王重用。因为,齐军需要我们。”
“那士卒的家眷和那些船匠呢?”
“士卒的家眷,能携带多少则是多少,至于船匠,现在也只能抛弃不顾了。放心,现在齐军需要我们,自然不会因为这些船匠和过往的仇怨而为难与我们。”
吴刀是水匪出身,对于他而言,哪一方给的利益大,他就投效哪一方。
“哈哈……”李芳林一阵大笑,盯着吴刀,冷声道:“降齐?齐军会重用你们?诸位将军别忘了,齐军可不是我们大赵的对手。其次,说道水师,有谁比我大赵更强大?纵横万里海洋,除了我大赵还有谁?有了这些船匠,我大赵很快就能拉起大批的战船,组建水师,然后,横扫尔等。”
“另外,我大赵在青壮东部可是有着无数的船匠,只要我大赵需要,立刻就能在这洪泽湖组建我大赵水师。你们认为,你们能与我大赵相抗衡?”
“还有诸位将军……”李芳林盯着吴刀道,“只要我大赵以与齐军签订和平协约为条件,就能让齐王送还你们这些叛将,亦或者送还你们的人头。齐王或许需要你们,但是,他需要的是近万水师士卒和船匠,而不是诸位将军。齐王麾下,水师将军可不在少数。”
“你……”吴刀脸色一白,颤声道,“你……你敢……敢威胁……”
李芳林冷声道:“吴将军,你乃是水寇出身,如果不是楚军赏识与你,你焉能有如此地位。楚军还未降赵,你竟然也敢与齐军勾结。”
不等吴刀说话,李芳林又冷声道:“来人,将东西拿上来。”
随着李芳林的冷喝,帐外进来一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吴刀亲兵校尉。此刻,其手中带着一个木匣,一脸惨白的走了进来。
李芳林看着吴刀冷声道:“本官数日之前发现竟然有齐军的细作在水师大营活动,所以,本官就请示宋将军拿了这细作,斩杀了其首级。另外,还擒拿了两个随从。吴将军,你知道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吗?是怎么混进我水师之内的?”
“你……你……”吴刀顿时脸色惨白。
水师主将宋翔冷声道:“吴将军,没想到你早先就与齐军有勾结,视近万弟兄与无物。”
第788章 徐州定
听的主将宋翔冷声发问,吴刀顿时冷汗淋漓,急声道:“将军,末将也是为了水师近万弟兄考虑啊,并没有出卖诸位弟兄。”
李芳林冷声道:“是吗?可据本官与宋将军所查得知,你在半月前就与齐军的人联系上了,并且,将水师的情况报之与齐军。哼……听闻吴副将还被齐军许以平北将军之职。厉害啊,你吴刀还在楚军做水师副将,还能在齐军挂上一将军之职,这可是羡煞庞人呐。”说罢,李芳林对宋翔微微一点头。
宋翔厉声道:“你个吃里爬外的混蛋,竟敢出卖水师情报与敌军?来人,将这个混蛋拉下去,斩!枭首以示全军。”
平日里掌控全局,但秉性温和,甚少发怒的宋翔在这一刻,顿时发了怒,当即就将三个副将斩杀了一个,让所有的将校都浑身一颤。尤其是那些平日里依附在吴刀麾下的裨将,此刻更是紧张万分,深怕宋翔一个心狠,将他们统统铲除。
宋翔冷眼扫视了诸将一眼,厉声道:“现如今楚军已没,本将军为了近万将士,将士们的家眷思虑,决心降赵,尔等以为如何?”
平日就一直建议降赵的张海当即出列,沉声道:“此举大善,末将愿意服从将军之意,归降赵国。”
另一个副将林默文看了看张海,又看了看脸色冷峻的宋翔,微微一叹,也出列道:“末将也愿意服从将军之意,归降赵国。”
连个副将表示愿意服从宋翔之意,一个副将被斩杀,其余的裨将哪里敢有任何不同的意见?他们可是知晓,吴刀就是因为想要降齐,结果被宋翔当即斩杀,他们可不愿意成为第二个吴刀。
看到军帐之中的呼应之声,李芳林不由暗暗一笑。宋翔与他李芳宗三兄弟有着不浅的关系,李芳林此次来,自然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地方大族的强悍之处。虽然李炽没了,但是,李芳林也有他旁支的底蕴。而李怀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让李芳林负责水师的招降。对于徐州楚军各族各支的了解,暗影司和鹰眼司已经有很详细的资料。
而李芳林也不负李怀远所托,已经拿下了水师。李芳林早在数日之前就已经抵达水师驻地,不过,其并没有直接进入水师营地。而是与鹰眼司的人联系,了解水师现在的情况,查察水师现在的状态,甚至还拿下了齐军在水师驻地周围的联系人和细作。
在完成这些,查看了所有的资料之后,李芳林才与水师接触。其首先接触的就是昔日受过自己兄弟帮助的水师将军宋翔,想率先从宋翔身上打开缺口。对于宋翔而言,降赵还是比降齐要好,除了他出身徐州楚军,另外,他的家眷也在徐州。最重要的是,宋翔知晓,齐军远非赵国的对手。而赵国的许多政策,也是宋翔所欣赏的。
所以,在李芳林找上他之后,宋翔就直接与李芳林配合,主持水师降赵事宜。在从鹰眼司那里查知有齐军的人也在拉拢这水师队伍之后,李芳林就和宋翔一起,决定先对一心降齐且与齐军有勾结的吴刀下手。
事情很完美的得到解决,水师大营的旗帜,也改成了赵军的火焰麒麟旗。除了水师原来的士卒和编制之外,赵军也很快派出了一系列的人员,除了各级军官的佐官外,还有负责军需后勤的官员,负责军规军纪的官员。此外,还有训练士卒的军官。因为赵军对士卒和军规的要求很严,所以,这水师士卒需要严格训练。宋翔等人也清楚,赵军如此,也是为了在水师之中安插人员。
虽然明白这些,但是,他们都不敢有任何不满之处。自此这水师竖起赵军大旗,赵军的后勤官员抵达,定下了士卒的待遇之后,水师士卒,已经心向赵国了。三个副将,吴刀的职位,自然有赵军派来的官员接替。而十来个各领千军的裨将,现在也被赵军派了三个佐官。
让这些军官稍微满意的是,赵军虽然安插人手,严格训练,加强军规军纪,但并没有对他们这些将校如何的为难,依旧让他们领军,且所受待遇更好。
得知楚军战况,看到楚军竟然有万余水师驻扎在洪泽湖北岸之后,赵询也是大吃一惊,他也没想到,楚军还能在淮河一线,以水军压制住了水军最多的齐军。
这洪泽湖与淮河相连,南接扬州、江州水网,勾连长江,对于赵军而言,也是及其重要的。赵询在得知淮河一线成功的收纳了楚军的水军,且有船匠无数之后,当即就下令在淮安一线建立造船厂,打造内河战船和民用船只。另外,也专门派了水军将军至徐州,扩编原水师组建淮河水军。
赵国造船业丝毫不亚于南方扬州和交州等地,在海军战船以及海商货船之上,赵国的造船业更是超出南方。但是,在内河水军方面,赵国却弱与南方。不仅仅是在内河水军上,就是商船,也不过是在幽州、青州、冀州三州之地的运河以及黄河部分河道畅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