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乎,在图俱国境内,两支军队如同两把犀利的箭矢一般,向着图俱国西部杀入,其中任何大部落和城池,都一一被摧毁。而其他的数十小队,除了押解战利品之外,也开始拉网式在图俱国境内,如蝗虫过境一般向西扫去,所过之处是寸草不留。
当然,这个寸草不留并不是杀了所有人,而是不留下任何人口、牲畜以及物资,除了城池,其他的居民点和图俱国各部落的营地,都被赵军纵火焚毁。
图俱国周边小国接到消息,在听闻赵军的行动之后,皆不敢轻易派出援兵,他们也怕他们成为下一个图俱国。而等到于阗国得到消息准备召集周边联军救援之时,图俱国已经被灭的消息紧随其后就传来了。
图俱国国王,五大部落第一部落首领,图俱国重臣,各大部落权贵,都被赵军屠杀殆尽,一时之间,震慑了周围所有的国家。就是于阗国得到消息,也有些惊恐。
于阗国当然不会就此做看赵军继续西进,旋即召集周边各国,让他们联合抗敌。而此时,赵军的大军,也开始从东向西而来,很快就逼近图俱国周边的国家。
赵军自然不会等待周围各国调动军队,联合对抗。南宫浩和徐邺两支人马再次冲入各国境内,而紧随其后的各个小队也开始杀入其内。徐邺和南宫浩专门对着各国主要军队打,而各个小队,则对着各国境内的居民点和城池下手。
这些小队都跟在两支队伍周边,如果南宫浩和徐邺面临的敌军对,周围的数支队伍立刻汇聚起来,一拥而上,大破敌军。
未曾被赵军攻入的小国遵照于阗过军令开始支援被赵军入侵之国,但南宫浩和徐邺的战术却灵活多变。如果敌军能战,则战,甚至召集周围小队,汇聚起来与敌军交战,顺而灭之。如果不能战,则四下散开,在敌国境内烧杀掳掠,却也不和敌军大军正面交锋,抢了就走,然后回头再来。同时,不断的袭扰对方,打劫对方的粮草,生生拖垮敌军。因为缴获了不少战马,各个队伍,都是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已经不是这些联军能轻易追赶的上的。再加上赵军犀利的武器,赵军越战越猛。
很快,在灭掉图俱国之后,图俱国北侧的勒须和长尉两国被赵军攻占。这一次,赵军没有将所有的百姓押解至后方,而是就地安顿,选定地点,赵军再一次在各地开始建城。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汉民,也从中原之地迁移至此,在这里安家。
短短一个月不到,三个国家被灭,霎时间就震惊了南部联盟东部诸国。当然,西部诸国此刻还未接到消息。不过,他们也落不得好,李尘风的大军,也开始向着葱岭一带逼近,让疏勒诸国开始紧张起来。
在灭掉了三国之后,赵军没有继续行动,但是,包括于阗在内的十余个国家,无不战战兢兢。赵军的五万正兵和万余屯兵开始徐徐推进。在三国之地,选定的地点上,大肆的建城。而三国的权贵,却被赵军以拒抗天朝大军而屠杀一空。
在赵军的强势威逼和一些有利于当地居民的政策下,三国百姓渐渐屈服。当然,他们之中的权贵都被屠杀,就是想要反对,也没人组织。而现存的居民,大多都是三国的下层百姓和奴隶。现在,他们赵国一份子,倒也没有什么不满。
“派出使者游说各个国家,告诉他们,我大赵一统西域之势,已经无法阻挡。滔滔大势,不可逆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归顺我大赵,则为我大赵勋爵,如不滚顺,这三国的权贵和国君,就是他们的榜样。”得知大军开进三国之地,已经开始建城之后,赵询停止了攻击,准备趁势威逼。
赵军的使者很快出现在联盟诸国之内,开始进行劝服。同时,赵军也开始调动起来,做出大军攻伐的举动。如果可能,没有人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势。但是,如果外界的压力已经超出他的想象,已经是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他们自然要考虑继续抗争的结果。与生命比起来,所谓的权势,简直一文不值。
在赵军使者劝说的同时,南宫浩和徐邺再次出击,短短五天时间,距离赵军最近的乌山国就被灭国。和先前的三国一样,乌山国国君和国内的权贵、贵族,全部被赵军屠杀一空。乌山国仅有的万余士卒,一战就被赵军斩杀三分之一,剩余的也顺势而降。
如此,再次给各小国一个震慑,在赵军使者的努力下,于阗国与赵军之间的戎卢、扜弥、渠勒、皮山国纷纷投降。在于阗国国家秋林接到消息之时,赵军的大军已经接管了三国,兵开始在于阗国边界布防。
以于阗国为中心的十三国联盟,转瞬之间,只用了一个半月,就被赵军连打带收,出掉了八个,剩下的五国,要不与于阗国关系亲密,要不就是国君不愿意放弃手中权利,要不就是位于于阗国后方,担心现在投降赵军,还未等到赵军到来,先被于阗国灭了。
其中,位于于阗国西南部的乌林国,是一个崛起不到百年的小国,国内有兵万人,子民十余万。国家尉迟綝倒是愿意归顺大赵,但却与大赵并不想接。赵询听闻之后,当即下令徐邺所部领带五支小队,合计万人悄无声息的越过于阗国边界,杀入乌林国境内。
见此,乌林国国君只好压下心在仅有的一点小心思,向大赵投降。于是乎,徐邺所部、位于北面皮山国境内的南宫浩所部和位于正东面的大赵军队形成一个半圆形包围圈,将于阗过和其周边的三国包围起来,形成夹击之势。
听闻此等消息,于阗国国君秋林,也没有了早先的狂妄。赵军的行动,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简直就是神兵天降。于是乎,秋林一边向后方的疏勒等国求援,一边派出使臣向赵军求降,说是愿意服从大赵的教化。
但是,秋林也提出了一大堆的条件。总体来说,就是效仿前朝,愿你尊奉大赵为宗主国,成为大赵的藩属,但是,其要保全于阗国的存在。
“可笑!本王可不是大楚,也不是大燕的国君。”得知消息,赵询之时冷冷一笑,丝毫没有理会。
如果是在以前的大楚和大燕国,于阗国露出这孙子样,两朝的皇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接纳,并且好言安抚。事实上,昔日大楚和大燕国,都是这般做的。
但是,结果呢?等中原王朝势弱,中原王朝的军队撤走后,这西域诸国还是由这西域诸国做主,至于中原的宗主国,不去侵犯一下就算是烧高香了。对此,赵询可没有这个想法。
赵询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这于阗国和疏勒国此联盟两大国投降,从知道了南部联盟就是这两国组织起来之后,赵询就知道,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其手中的权势,他么也不会愿意并入大赵之中。
故而,赵询早就拿定了主意,要让这两国底灭亡,成为历史。只有如此,这西域南部之地,才能正真的融入大赵之中,成为大赵的一份子。如此,赵询又怎么可能接受于阗国所谓的求降要求呢?不要说他那一大堆赵询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就是没有条件,赵询也不会让他们投降的。
现在,赵询要以堂堂正正之势,彻底让西域之地的百姓,对大赵臣服,从心底的臣服。所以,赵询毫不客气的将于阗国的求降使者驱除出境。
见求降无望,秋林也没有再继续去向大赵低声下气的乞求什么,而是聚集所有兵力,等待援兵,准备与赵军决战。
当然,秋林还有一个希望,那就是西面的疏勒等过联军出兵支援,要知道,西面的疏勒等国的实力,可是比自己要强,只要他们出兵支援,这五六万的赵军,绝对不是对手。就算不能胜之,也会是平局之势。但南部联盟占据地利,定然获取最后的胜利。到时候赵军看此情况,如果不愿意继续僵持下去,自然就识相地撤退。毕竟,据闻赵军在中原之地,并未一统天下。
但是,结果并不如秋林想象的那般美好,他等待了几近一个月,西面的联盟军队援兵迟迟不至。而此时,于阗国东部区域已经丢失,整个于阗国被赵军的小队侵扰的不成样子。
于阗国和联盟军队确实不如赵军,于阗国也曾与赵军正面交战,但是,双方大战的结果,却让秋林难以接受。两万于阗国军队对一万赵军,结果自己麾下的军队折损八千余人,被俘虏五千余,大败亏输。赵军的武器,已经让于阗国士卒感到恐惧了。
此外,因为赵军频繁的开入于阗国劫掠,也使得于阗国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开始渐渐不足起来。而出城追剿这些赵军小队的军队,也一一被赵军吞并。秋林甚至发现,投降赵军的几个国家的军队,也被赵军整编之后,一起加入洗劫于阗国的行动之中。这让秋林恨得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
看着援兵不至,每天听闻不断有军队被赵军灭掉,不断有城池被赵军攻克,不断有牲畜、百姓被赵军洗劫,秋林脸色愈发阴沉。
此刻,秋林对疏勒等国的怨恨,已经上升到最高境界。但他却拿远在近千里之外的疏勒等国无法。至十一月初,一个噩耗传到了秋林的耳朵里。于阗国北部和西北部,以于阗为首仅有的三个联盟国被赵军攻破。
原来,赵军趁着于阗国防备赵军入侵,将大军集结在于阗国境内之时,突然杀入位于于阗国后方的莎车、尉头、温墨三国,此三国在赵军入境,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被逼无奈之下,只得相继向赵军请降。赵询没有此次没有屠杀这三国国君和权贵,但也将三国国王已被押送往赵地,给于一个普通的勋爵,算是对对战期间投降国王的待遇。




第771章 定六府


当秋林得知其于阗国周边所有的小国都被赵军灭掉之后,霎时间就傻眼了。这和前面的十个小国被赵军吞掉不同,这三个国家对于阗国,至关重要。
并不是说这三个国家实力更强,也不是说于阗国必须要依靠这三个国家。只是,这三个国家处于于阗国的后方。
这个消息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不言而喻,也就是说,大赵的军队已经将于阗国四面包围了,不仅封锁住了疏勒等国的援兵道路,更是断了于阗国西逃的去路。换句话说,现在的于阗国,依旧是瓮中之鳖了。至于何时被渔人捉拿,这就要看赵军的动作了。
“该死!糟了!”秋林反应过来之后,只是怒骂一句,就开始做应急手段。要知道,现在在于阗国境内的,除了于阗国军队之外,还有这三国的联盟军。秋林很清楚,要是这些联盟军得知其国已经被赵军吞并,将会带来什么麻烦。
秋林的担心果然应验了,倒不是消息传播的快,而是赵军逼降三国之后,就已经让三国国君向于阗国境内的各国军队传递的消息,让他们立刻向赵军投降。
在秋林做出应对措施之前,整个于阗国就在一夕之间彻底乱了起来。这三国的联军与于阗国大军在一起,共同抵御赵军的入侵。现在,严密的防护网顿时四分五裂,漏洞百出。赵军趁此机会,大军迅速直插而入,将因为三国联军投降而出现的缺口,撕扯的更大。
原本在于阗境内,虽然赵军凭借连战连胜的势头,已经杀入于阗国之内,但是,于阗国守军和周围的联军依旧与赵军正面对峙,以固守之姿,且战且退。但经过这临近的三国一夕被破,联军也瞬息瓦解,让于阗国的正面防御战线,顿时七零八落。赵军和于阗国军队,彼此混战在于阗境内,于阗国军队,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网。
赵军的行动和于阗国后路的被断绝,使得秋林不得不重新认识到眼下于阗国的局面。最让秋林痛恨的是疏勒等国的援兵迟迟不至,让于阗国陷入赵军的四面围困之中。其次,秋林也看到了赵军的实力。虽然没有去过赵国,但其也从来往商人和探子之中知晓,赵军在西域的兵力,不过是大赵的五分之一罢了,这还只是计算赵军的镇军。赵国下辖十州之地,其余的每一个州,都比西域北方的商州要繁华。
现在于阗国被困,陷入死地,再加上赵军的强大,秋林明白,这西域南部所谓的联盟,只怕根本就不是这赵国的对手。
思前想后,秋林最终还是向赵军请降,这一次,秋林再也没有提任何条件。不过,赵询并没有理会。现在的局面,对于赵军而言,已经是胜券在握。疏勒国及其周边的联盟军已经被李尘风所部死死的牵制在西部,李尘风所部的五万镇兵和三万屯兵徐徐推进,大有全面进攻之势。
也是因为如此,疏勒国菜不敢轻易派出援兵。当然,因为赵军的小股队伍在疏勒国及其周边诸国活动,堵截于阗国和疏勒国直接的通讯往来,并袭扰疏勒国派出的查察于阗国详细情况的人马。也就是说,现在的疏勒等国,尚且不清楚东部于阗等国联盟的实际情况。
十一月的西域之地,气温已经很低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赵军将士作战的士气和行动。对于位于西域的大军,赵军早已经准备好了大军冬季所需的物资。而于阗国,则与大赵相反。如今赵军兵临城下,并且不断在于阗国境内肆虐,让于阗国士卒士气将至低谷不说,就是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和冬衣,也难以备齐。
在这种情况下,大赵军队开始了对于阗国的最后攻击,算上投降赵军被整编的各国联军,合计十余万大军从四面向于阗国围杀而去。霎时间,于阗国陷入最后的倒计时之中。
七天,只用了七天,于阗国的王都就被赵军攻克。于阗国国君秋林自杀身亡,而于阗国的权贵,也在赵军的刻意引导下,被投降的联军屠杀一空。
至此,南部联盟东部就这样短短在数月之间就被赵军全部攻克。随着于阗国的覆灭,于阗国国君秋林的身死,让南部联盟东部区域的战事,降下了帷幕。
西域南部地区,已经有一般落入赵军之手。虽然并未彻底拿下南部联盟,但是,这一次的胜利,也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接下来,赵军没有继续向西,而是开始派人接管地方,安抚百姓,同时,并开始迁移百姓,驻扎屯军。
不得不说,在西域北部地域,也就是现在的商州。在这个秋季,为赵军南下征讨西域南部联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是如此,赵询才决心,立刻将已经拿下的地方,彻底的掌控在手,让他们融入大赵,为大赵提供助力。
赵询为商州的收获而感到满意,也是赵询绝对立刻掌控地方,争取来年春季,这些地域的百姓能种下农作物,能在秋季有所收获。
在赵军掌控西域北部之后,修筑城池,挖掘河道,开垦田地,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手段之后,使得整个北部,终于获得了丰收,让赵询原本还担心北部百姓生存的问题,彻底不复存在。
说到丰收,赵询等人就不得不因此而高兴。此次大军南征南部联盟,这后勤粮食补给,七成都是商州提供。当然,商州连续三年免税,但是,这并不妨碍百姓将手中收获的粮食、牲畜卖给赵军。虽然这些都是赵军的枢密院从商州百姓手中购买所得,但是,这也说明,这商州之地的百姓,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就是商州的西域人,也因为免税之策,将手中的牲畜卖与赵军,而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这已经不仅仅是关乎收入的问题了,而是民心归附的问题。百姓能卖出手中的余粮,那就说明,这些百姓已经不再为生存问题而担心。也就是说,赵军迁移而来的汉民和当地的百姓,都能自给自足了,甚至是,他们还能有所收获。
要知道,在商州之地,赵军可是动用了大批的昔日北方诸国俘虏,抓来的奴隶和花钱征召来的青壮将各个河道挖开,使得大批的良田得以开垦。此外,为了不至于水土流失,不至于河道枯竭,整个商州境内的百姓,几乎闲暇之时,都在植树造林。耗费如此打的动作,不仅是为了给迁移而来的难民一个生存的机会,也让无数的田地,得以顺利开垦。
虽然商州的田地数目和收成与中原诸州相比,差之甚远。但是,对于刚刚开始的商州而言,这则是一个太好不过的消息了。赵询等人坚信,要不了多久,这里会更好。
不少从中原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感慨,和混乱不堪的南方诸州相比,这昔日被人认为是苦寒之地的西域,竟然还变成了人间的乐土。也是因为如此,故而在赵军对于阗国等联盟军开战之际,赵询却与魏子林等人一起关注商州的民生情况。赵询已经下定了决心,来年在要在商州加大屯田行动,加大汉民在商州的生存行动。
也是因为商州的回复情况,赵询下令对商州官员加以褒奖。除了钱财之上的奖励,还将他们在西域的作为,通报赵国诸府县,不少官员,还因此上升职位。让不少不将西域之地看在眼中的其他府县官员,纷纷羡慕不已。
“要加快在南部已经被我们占据地域的筑城行动,驰道、河道等工程一并开始。从乌孙国弄来的奴隶和此战之后的俘虏,都是最佳的劳动力。此外,还有鼓励汉民迁移至此,以工代赈,让从中原南方逃难的百姓走过这个冬季。
被赵军拿下的南部联盟东部地域,很快就被赵军进驻,并划分为六府之地。
得到疏勒等国得到消息之时,已经是年尾了。而此刻的赵军,已经开始在修筑城池和驰道了,赵军大军,也逼近南部联盟西部地域了。这一结果,顿时让包括疏勒国在内的整个南部联盟残余诸国无不心惊。
短短几个月,赵军已经拿下了半个南部联盟之地,让南部联盟少了一半的实力。这一下,残余的联盟诸国,都开始为联盟能否抵挡住大赵而忧心起来。虽然赵军没有继续进攻,但是,所有联盟国都在担心,自己是不是下一个被赵军灭掉的国家。
当然,赵询没有继续进攻,毕竟,天气越来越冷,就算大军行动可以继续,但后勤运输,则会越发的艰难。另外,刚刚占据的六府之地,也没有彻底的清扫干净。
除了新纳的六府之地让赵询高兴之外,从中原传来的两个消息,同样让赵询高兴。
其一则是关于荆州之战的,在赵军对南部联盟展开行动的同时,荆州之地的战争也越发的激烈起来。蜀军与联军在长江一线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虽然洛阳王、汉中王和齐军联合起来,整体实力丝毫不低于蜀军,但是,无论是汉中王、洛阳王还是齐王,都没有调动全部兵力迎战的能力。尤其是汉中王和洛阳王,他们还要负担北方赵军的压力。而齐王,则不愿为了替汉中王和洛阳王固守荆州而用尽全力,当然,汉中王和洛阳王也不会让齐军太多的人马出现在己方地盘之上。
所以,双方大战,蜀军依旧是处于上风。尤其是蜀军打造战船之后,漫长的长江一线,已经不能成为蜀军的拦路虎。
故而,在十月底,江陵府终于被蜀军攻克,让蜀军正式越过长江一线,在长江以北,有了立足之地。
这一下,齐军再也坐不住了。在长江以北,荆州之地,齐军还占据这江夏府之地。固然,蜀军在水师之上,远远不是齐军的对手。但是,蜀军完全可以从路陆展开对江夏府的进攻。而江夏府的丢失,也让汉中王、洛阳王和齐军之间的联系彻底断绝。
齐军不得不担心,如果蜀军占据荆州全部,那么,齐军将彻底落入下风。从荆州往南,江州、交州等地,都将会成为蜀军出击的路线。而那时,齐军将承担蜀军的多路攻击。
故而,慕容成展开了激烈的反攻。齐军没有从江夏府对江陵府展开反击,而是从江州出击,突然猛攻蜀军侧翼。而丢失荆州南部的汉中王和洛阳王,也开始全力反攻。在侧翼遭受攻击,尤其是后方囤粮之地被齐军突袭之后,蜀军终于在江陵府战败,不得不退会长江以南。
这一战,让蜀军损失惨重,不仅折损四万余将士,还让囤积在后方的大批粮草化为乌有。也是因为这些粮草被齐军劫掠,迫使蜀军不得不停止报复,转而进行防守。两方之间,再次回转到原点,据长江一线防守。
此战,不管是汉中王、洛阳王还是蜀王,都损失不小,唯独齐王,颇有收获。尤其是从蜀军后方劫掠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数月之用,一下子就弥补了因为大军紧缺的粮食问题。
蜀王司徒彻对此气的是破口大骂,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加深其对汉中王、洛阳王和齐军的怨恨。再加上冬季的来临,两方停止了持续多日的荆州之战。但赵询清楚,他们之间的仇恨,再难化解。
其二,齐王慕容成正式建国,其立齐国,号称继承大燕,为天下正统。而此刻的大燕皇帝则掌控在洛阳王手中,但因为洛阳王需要齐王与自己联手对抗蜀军,所有没有发出反对的诏令。
此外,蜀王也自立蜀国,自成一国,与旧朝大燕彻底断绝关系。至于汉中王和洛阳王,因为他们手中有大燕皇帝在手,再加上洛阳王麾下不少都是大燕旧臣,没能立国。至于楚王李炽,其有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实力,没有单独立国,还是以大燕皇帝分封的楚王自称。
于是乎,整个中原之地,有三个自立国,三个自立国王和三个大燕分封诸侯王。虽然六王都是一样称王,但是,其中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蜀国的建立和齐国的建立,也使得大燕彻底成为历史。虽然没有人自称皇帝,但是,天下人都明白,大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而整个北方只有一国,南方却出现两国,也显示出,赵国的实力比南方两国要强出不知多少倍。
而赵军接二连三的将西域之地并入大赵,也让天下人闻言大喜。在南方诸侯依旧混战不堪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却在开疆拓土。在南方诸侯治地百姓苦不堪言之时,北方赵国的百姓,却丰衣足食,他们甚至不担心战乱的到来,不担心外敌的入侵。不,应该是外族担心赵国的入侵。
从某种意义上看,赵国已经获得了天下绝大多数读书人和有志之士的认可。而从根本上来讲,赵国已经获得了天下普通百姓的拥护。没错,赵询做看南方诸侯混战,也是让南方的百姓认识到南北诸国直接的差别。等到赵军南征之际,虽然不敢说万民相应。但是,只要战败这些诸侯王,赵军就能很快获得地方百姓的支持,很快掌控地方。
此外,从风子鸣之处传来的消息看,兖州军也正式全面的融入赵军之中,而兖州和豫州,也正式融入赵国之中。赵国的各项政策,也在兖州和豫州之内,得到完整的实施。
在台湾岛,已经安置了几近百万的百姓,而此刻,赵军已经拿下了整个台湾岛。虽然不能说对台湾岛百分百的台湾岛,但是,台湾岛之上的一些土人,也慢慢的融入大赵管辖之下。而从南方临邑和真腊等国获取的水稻,也在台湾岛顺利的种植。此外,大批的甘蔗园也在台湾岛种植而出。沿海之地,许多晒盐场也得以顺利的建成。
在交州的沿海之地,以广州府为中心,赵军也开始扩大地盘,虽然没有占据三分之一的地域,但是,其也与齐军和蜀军不相上下。另外的一些地域,多为地方土族占、豪强据。但是,赵军以广州府为中心占据的三府之地,却是交州之地,极为繁华之地。虽然齐军和蜀军对此都极为的不满,但是,不管是齐军还是蜀军,都不敢轻易的对这占据交州东南之地的赵军动手。
倒不是他们惧怕赵军,而是他们担心,一旦对赵军动手,这赵军就会相助另一方。要知道,赵军除了占据这三府之地外,还占据这琼州岛,并有着威力强大的海军。
要是赵军支援某一方,对于另一方而言,绝非好事。赵军的物资,就能源源不断的通过大海,运输给另一方。另外,不管是齐王慕容成还是蜀王司徒彻,都愿意因为这里的情况,而给赵军一个出手的借口。现在赵军西征,已经是南方诸侯巴不得出现的情况,他们可不愿意再出现什么意外,将赵军给拉回中原战场。所以,在交州之地,依旧是三方鼎足而立。




第772章 断其后路


寒风呼啸,天空的雪花在寒风的吹拂下,打着旋四下飞舞。年关已至,但西域南部西半部分诸国境内,却一片萧瑟。
西域南部二十余国联盟,半年不到,就被大赵扫掉半数有余,这让残存的诸国,无不胆战心惊。整个联盟尚且不是赵军的对手,这少了一半的联盟,还能抵挡的住大赵的进攻吗?所有国王都清楚,赵军破城之后,他们这些对抗赵军的国君,不仅权利、钱财不保,甚至连性命也难以保全。
这西部的联盟诸国之中,疏勒国王是最为担心的一个。疏勒国是西域南部诸国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也是此次联盟的主要组织者。如果说在以前,疏勒国王还抱有实在打不过,不是赵军对手,难以抵挡之际就投降的念头。那么现在,他绝对不会抛弃了这些想法。
当然,这不是疏勒国王思想的转变,也不是疏勒国王决心要与疏勒国共存亡。而是因为于阗国的结果,于阗国王的下场,让他明白,赵军不需要西域有强大的国家存在,哪怕是这些国家贮备投降。而赵军也不会放过胆敢与赵军对抗的国家,尤其是自己这种组织者,是赵军必杀的目标。
得知于阗国被灭,西部十余国家被赵军一扫而光,疏勒国王有些后悔。后悔当初没能在于阗国求援的时候,当即就派出援兵。其实,在于阗等国求援之时,虽然疏勒等西部联盟国有着北方的李尘风所部的压力,还有境内不断出现的赵军小股人马,但是,这并不能影响疏勒等国出兵救援。
疏勒国王当初也很清楚,李尘风在北面的商州墨州府徐徐开进,但并没有大军交战之势,疏勒国王心在明白,这北面的赵军就是为了牵制自己这西部的联盟诸国。
在于阗等国求援之时,疏勒国王认为自己拖住北方的赵军,东部的于阗等国应该能与东部的赵军战个平手,最差,也要等于阗等国与赵军相斗的差不多,自己再派出援兵。谁曾想,于阗国的情况比求援情报上更差,旦夕之间,就被赵军给灭了。
“废物!混蛋!”在得知于阗国被灭,赵军停止西进之后,疏勒国王送了一口气,不由自主的怒声骂道。
随后,疏勒国王就开始担心眼前的局势来。赵军停止了西进,一个月来,赵军都没有西进一步。从探子那里得到消息,赵军开始整顿新纳的疆域,兵迎接新年的到来。大这并不能让他放心,毕竟,赵军迟早都会来的。
疏勒国王更担心的是于阗等国的战败,会导致剩余诸国抵抗之心的瓦解。果然,等到东部的于阗等国战败被灭的消息传遍西部之后,诸国都开始恐慌了。疏勒国王自然不会让他们就此散去,也不会让联盟就此土崩瓦解。尤其是得知可于阗国王投降赵军不允的情况后,其更是不会让这些小国心思动摇。
于是乎,疏勒国王就以于阗国和周围几个被杀小国为例,向周围小国叙说,赵军已经决心用武力清楚这些联盟国,不会接受各国国君和权贵,以此来将疏勒国周边的九个国家拉在一起,共抗赵军将来的攻击。
“相国,再去向乌孙国求援,鼓动我们与大赵对抗,其想做收渔翁之利,现在也要付出一些东西才行,否则,等到这南部联盟彻底瓦解,他乌孙国就将迎来一个他不希望看到的邻居。”疏勒国王思虑前后,还是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