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了,伤亡情况如何?”感叹一番之后,徐邺连忙问道。
余成脸色一凝,道:“还好,我们是突袭对方,兵力占优,且兵甲器具也比对方要好。所以,伤亡并不严重,只有三百余人不到。”
“他们都是好样的,一定要照顾好,切不可疏忽。”徐邺吃惊己方战士的战力的同时,连声说道。
“将军放心,在我赵军之中,每一营,每一都都配有专门的医师,负责为作战士卒疗伤。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顿。”
“军中竟然如此安排?”徐邺大吃一惊,现在,对于赵军,他了解的越多,感到越是吃惊。军中安排医师,对于士卒而言,这绝对是最大的福音。徐邺身为将军,自然知道,一场大战之后,不少士卒都是因为伤势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而死亡,或者是残疾。但他更清楚,这些士卒如果治疗及时,那么,他们都将重新回复旧貌。要知道,经历过血战的士卒,大都成为军中精锐。
“将军,这些俘虏准备如何处置?合计起来,这里竟然有七八千的俘虏。”
“大军稍作修整,我们在此处吃过饭之后,立刻攻击澜城。想必,他们还不知道这里的事情。至于俘虏,连坐制。十人一小队,十小队一中队,十中队一大队。一人闹事或者逃跑,杀一小队,一小队出问题,杀一中队,以此类推。让他们弄清楚自己的情况,互相监视。”徐邺冷声道。对于这西域诸国的百姓,他可是没有什么好感。昔日不知道有多少汉人百姓,比他们现在的情况更苦。
夜色深沉,微风吹拂,显得西域的夜晚格外的清冷。徐邺伏下身子,轻轻胯下战马那柔软地鬃毛,让战马减缓了速度。
一名小校,牵着一匹马,来到他的身旁,沉声道:“将军,前方三里外,就是澜城。据我们所查,澜城并无高城,也无防守利器。此外,城中守军似乎并不知晓我们已经开战,故而,防守松懈。”
“很好,准备行动吧!”徐邺冷笑道,“两军交战,竟然在敌对之时如此大意,哼!还真以为我们是凉州军啊。”
“将军,我军已经做好了准备,敌军城门是木门,我们只需要用震天雷炸开就是。”余成轻声说道。
“震天雷?”徐邺喃喃自语,对于震天雷,他现在已经了解,脑海中,不由浮现当初震天雷赵军向自己展现震天雷之时的效果。不得不说,徐邺当时被震住了。现在,对于震天雷的作用,他已经很清楚。
“那就前进吧!一战而下此城!”
大军徐徐接近,在夜色之下,如果城墙上有人仔细看的话,就能看到一大片的黑影,正在向着城门靠近。
徐邺微微挥舞了一下长枪,顿时数十赵军抱着一个个大包裹直奔数百米之外的城门。
片刻之后,这些士卒就奔了回来。但徐邺知道,城门之下,已经堆积了不少震天雷。
“轰隆隆……”一声巨响,伴随着闪亮的火光,在赵军士卒眼中,澜城那并不坚固的城门顿时成为碎片。就是城门之上的城墙,也裂开了一个个的豁口。
“好厉害!”徐邺暗叹一声,旋即双脚踩在脚蹬里,脚后跟轻轻一磕战马的肚子。战马心领神会竟迈着小碎步,缓缓的朝着澜城城门的方向小跑……
除了留下一千士卒在后方营地看守俘虏外,其余的四千士卒,也随着徐邺开始了行动。马蹄声,见见响了起来,士卒身上甲胄的碰撞声,也渐渐大了起来。
澜城的面积并不大,但这里的人口却是不小。昔日,这里是东西贸易通道的必经之路,故而,在这里,还是极为繁盛的。当然,现在比之当初,可要差远了。当然,随着赵军占据凉州之后,这里又稍微回复了一部分旧日的情景。
“杀!凡是胆敢抵抗者,格杀勿论!”直奔而过城门洞,徐邺厉喝一声。马不停蹄,直奔城中军营而去。对于这里的情况,赵军早已经摸得通透。
除了赵军行动迅速,此次行动,大军未动,澜城守军并不知晓赵军杀至外,也和这里的天气有关,夜晚,这里确实挺冷的。所以,澜城守军和居民,大都已经熟睡。
“放火,一律焚烧!”看到不少城中居民竟然从家中拿出武器前来阻拦,徐邺顿时怒火上涌,“本将军本不想多造杀戮,奈何尔等不知死活。既然想出来与我大赵将士为敌,那么,我就让你们无家可归。”
赵军将士得令之后,笨入城中的骑兵们,纷纷从马侧的兜囊里拿出一个装满火油的羊皮袋子,就朝着那城中的简易房舍砸了过去。随后刚刚点燃的火把和火箭,就随之射出。顿时,火焰腾空而起。片刻功夫之后,整个澜城东城一带,一下子被大火所吞噬。
嘶喊声,凄厉的哭号声……虽然徐邺心在还有一丝丝不忍,但已经无法再打动徐邺冰冷的心。脑海之中,也浮现了赵询的话,所谓地正义,所谓地仁恕,都是狗屎。对待敌人,什么都可以讲,就是不能讲仁慈。
这就是战争,你死我活的战争。稍有一点的仁恕之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
而城中守军,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赵军大军杀入营房。而城中主将,也刚刚从床上爬起来,就已经被赵军斩下了头颅。杀戮持续了半个时辰,冲天的火焰,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主公,澜城捷报,徐邺将军已经拿下澜城。这第一道管卡,已经被我们所掌控。”伊吾府府衙之内,魏子林大笑着禀报道。
“哦?如此迅速,立刻给徐邺传令,让他们在澜城修整,大军随后就到。给伊吾府各部传令,除了一部留守,防备北面的高昌国之外,其余大军,兵分五路,分别出击。本王要让焉耆国东部区域,旦夕而灭,好好的震慑一下这西域诸国。”赵询冷声下令。
霎时间,伊吾府境内的赵军,立刻开动,向着西方而去。让城中的各国探子,都开始忙碌起来。而同时,赵军在伊吾府境内的赵军暗影司和鹰眼司的人,也开始行动起来,抓捕境内的敌军细作。
与此同时,焉耆国西面的龟兹国,也开始出兵向东,攻入焉耆境内。随着赵军大军行动的消息传回去,随着随同赵军一起参战的向导回去叙说赵军的强悍之后,龟兹国的行动,陡然迅速了许多。
赵军后续大军很快进驻澜城,此刻的澜城已经被赵军焚烧掉一般,城中居民,也少了三分之一。或许他们是抵抗赵军而死,或许,是赵军纵火或者刻意斩杀,但,又有谁在乎呢?
大军进驻之后,赵军就接管了这里,开始安顿百姓。开始以连坐制收拢城中和城外据点的居民。而徐邺,则继续领着八千军士,向西而去。
乌诃镇,焉耆人城池,或者说是一大据点,这里,比之澜城,居民更多。其位于澜城西南侧,但这里的守军并不多。因为在其周围,皆是己方城池。西域诸国,并不习惯和汉人那般,在居民点建城。更多的是,他们在水草肥沃之地,扎下营地,建立居民点。另外,西域诸国多处于游牧状态,善于放养牲畜。否则,也不会有汉武帝为了汉血宝马远征西域诸国的情况。所以,他们建城,除了用作,贸易之外,还有的就是处于两国边界之地,作为防守之用。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对于进攻方,而且还有步卒的赵军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毕竟,对方没有没有一个稳固的地点让你去打,对于需要后方提供粮草物资的赵军来说,负担还真不小。
但是,赵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对敌方的居民点进行攻伐。将你们的百姓都一网打尽了,你这国家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乌诃镇南邻北河,数条北河支流从其而过,使得这里水草丰茂,是游牧的天堂。但这里的却并没有太多的守军,毕竟,这里是在国内。
徐邺勒马眺望,冷冷一笑,自言自语道,“闪电战,这里果然没有及时的得到消息。哼!昔日你等欺辱我之国民,现在,轮到我们了。抄了你的老底,我就不相信,你焉耆国还能存在?”
旋即,轻轻的抬起手,身后的赵军骑兵刷的抽出了横刀。眼望着正前方的营地,徐邺眼睛微微一眯,猛然爆喝一声:“杀!”
那“杀”字刚刚出口,赵军铁骑就策马冲锋。徐邺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催马向对面的营地冲去。
营地据点的部落中的焉耆人远远的就看见了赵军骑兵,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勉强聚齐了三千余人从营地中杀出。为首者,则是一名老者,不出意外,此人就是这个营地的官员或者首领,其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提刀冲在最前面。西域人善骑,故而,虽然此人已经老矣,但依旧纵马前冲。不过,很可惜,他遇到的是赵军士卒。
相距二十步之时,徐邺抽出一根投枪,振臂投射。自此见赵军骑兵配备这个,徐邺也习惯了这种武器,有的时候,他确实很厉害。只听一声刺耳地锐啸,一抹乌芒陡然出现,将那老者的胸膛贯穿,并且把他的身体从马背上带起,砰的摔在地上。无数战马冲过,那老者眨眼间就成了一堆烂肉……
“老了,还不知道好好养老,不知死活!”越过老者尸首之时,徐邺冷冷自语道。但其手中却并未停下,冲进了因为被赵军投枪投射而出现骚乱的乱军之中。手中长枪带着刺耳尖锐的声响,上下翻飞,枪枪见血。
赵军士卒紧随其后,他们不需要知道对手是什么人。不需要看那些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凡是阻挡前进道路者,只需要用手中的武器,将对方斩杀。
赵军士卒,弓弦作响,箭矢横飞,手中不断挥舞着横刀,所过之处,血肉横飞。而对方的弯刀劈砍在自己身上,除了要害之地,其他的,赵军将士根本不管不顾。水利锻压机打造的板甲,已经能抵御住对方手中武器的正面挥砍。
而赵军的武器,却锋利无比,远非焉耆人以及西域诸国的兵器可比,显然是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不是被斩断,就被被赵军的武器砍出豁口。
乌诃镇很快陷入赵军之手,两千余反抗者和四千居民,死于此战。
“回禀将军,所有居民,全部拿下。这里,战马不少啊,都是上好的马匹,这下发了!将士们,在也不需要用脚步行了。”
“传令下去,连坐制将之结合在一起,所有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至于这里,纵火焚毁。”徐邺冷声下令。
近万赵军将士,带着三万余焉耆人,两万匹精良战马和十来万牲畜悄然离去。而这里,在杀败了抵抗者之后,一把大火点起,就此烟消云散。
而在乌诃镇北面、东面和西面,各有一路人马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抓走居民,牲畜,纵火焚毁居民所建造的营地,随后离去。
这些,都是按照军务司商议的结果。赵询等人很清楚,在西域之地,要想与西域诸国开战,就必须要保持住强大的机动力,而战马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存在。与其不断的从后方补充,还不如就地夺取。
正所谓敌之弱,我之强。这不仅仅是补充了己方所需,还是削弱了对方。
徐邺等诸路人马,在将所劫掠的东西交与步卒,让步卒押解回去之后,有继续如此行事。别的不说,就是徐邺这一路,短短三日功夫,就奔袭五百里方圆之地,连续袭击了四个营地之后,而后飘然而走。同时,带走了所有的牲畜和当地居民。
而赵军,则将这些人统一安置,分别挑选合适之地,建立了数个大的营地,就此安置。以步卒为守军,形成一个个建议城池。
“主公是准备在这些地方建城?”张元静看着地图上标识出来的一个个赵军营地,不由问道。
赵询笑道:“不错,这些焉耆人居住在各地,我们将之放在一起,但不能就此不管不顾,也不能一直靠着大军约束。如何安顿,这也是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要掌控这里,就得让他们按照我汉人的习惯来。有了城池,不仅利于我们驻守和管辖,还能防备敌军攻袭。”
“再者,这些人,不正好是很好的劳力吗?我们所筑城池,基本上两两相对,能彼此呼应,守望相助。日后,这里不仅是我们控制这里的根基所在。此外,这也是我们与西面通商的通道。”
“商路兴盛,这里自然就会聚集更多的百姓,要不了多久,这周围的居民,就会慢慢以这些城池为根基,聚集在一起。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点一点的将他们收纳过来。”赵询手指沿着地图上标出的一个个小点,一脸笑意的解释道。
张元静看着地图上标出的地点,一直向西,和南线的那一条还未开始行动的西线对应,不由的猛盯着地图上西域诸国的那一片,兴奋的说道:“好啊,如此甚妙!北线,南线,两处一南一北,两条细线,将成为这一大片的中心。如此,我们掌控这里,可就容易多了。”




第738章 西域3


数路赵军一起,形成网状由东向西齐头并进,趁着焉耆国后方没有得到详细消息之际,大举行动。短短五六日功夫,赵军已经向西推进千里之遥。
而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数路赵军在方圆千余里的范围内,如蝗虫过境一般,所过之处是寸草不留,当然,这里的草是指人口和地方居民畜养的牲畜。
特别是随着缴获的战马越来越多,赵军的战术越发灵活多变。各路大军都开始→步兵变骑兵,最起码,也是骑马的步兵,行军速度,不再是制约赵军的关键因素。于是乎,五路赵军各带七八千兵马,在焉耆国境内烧杀掳掠。不仅是与敌军交战,而且,还针对居民点和城镇,赵军也没有放松手。所有地方,战胜之后,就是抢了就走,然后回头再来继续下一个地方。
焉耆国的的人口确实不少,能在西域诸国之中称雄,自然有一点基础。但是,再强大的基础,可也耐不住赵军如此的抢掠啊……
和赵军交战?不是没有行动,兵力少了,战不过赵军,焉耆军队已经有四五支败在与赵军交战,结果,无一不是大败亏输。现在,焉耆国东部军队已经对赵军感到恐惧了,他们已经明了,对面的赵军,绝对不是昔日的凉州军。
焉耆军队开始准备纠结更多的兵力,对这一支支赵军下手。然他们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好办的。五路大军齐头并进,遥相呼应,每两支就要时时联系,配合的天衣无缝。他们实行的是步步推进的战略,丝毫不露破绽。
攻打任何一支军队,都会引起另外一路,很快,其余三路也会相互呼应,你打一支,其他四支人马就会驰援。
焉耆王得到东部区域失陷半数疆域,东部百姓,竟然有半数被赵军掳掠之后,差点没将报讯的军官乱刀分尸。紧接着,焉耆王就得到了紧挨着焉耆国的危须和尉犁两小国已经被赵军灭国,国君死于战乱。
这让焉耆王心头巨震,两小国并不被其看在眼中,但是,两小国处于焉耆南部区域,是己方的南部前沿,现在被灭,不仅是赵军已经从东面形成半包围之势,还可以看出,赵军这要是要下狠手了。
焉耆王当即就开始调动军队,准备集结于东部,阻拦赵军的继续推进。要是再这般下去,焉耆国早晚会灭掉,成为历史。然此刻,焉耆王又得到了西面龟兹国大军加速入境的消息。这个消息,顿时让焉耆国雪上加霜。
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开始泛青的平原,赵询不由心情大好。原来,现在的这里,并非如同后世难办,成为一片荒漠。现在的西域,河流为数不少,虽然不能与中原相比,但依旧有不少地方适合大规模聚集,建城。
历史上,这里究竟是在唐朝中后期还是在宋朝之时开始向荒漠化转变的呢?赵询不清楚,他也对此并不感兴趣。他需要的,则是预防这里彻底成为沙漠。
“主公,北面的高昌国开始有调动军队的迹象,似向来,应该对于我们现在的成果,其感到害怕了。”魏子林沉声说道。
“魏大人,你还不知道吧,自此这几日我们已经推进焉耆国东部区域,屡战屡胜之后,这北面的高昌国就不安宁了。开战之前,他们都将我们当成是凉州军一般的军队。但开战之后,他们现在感觉到恐惧了。前日,高昌国就派人前来知会我们,意我们已经打败了焉耆国军队,收获已经足够弥补焉耆劫掠赵地商人的过错。希望我们就此罢手,不要继续西进。”一边的司徒亮笑着说道。
魏子林一震,冷笑道:“只怕我军将士在这十余天的表现,已经让这距离我们很近的高昌国感到害怕了。”
司徒亮点头道:“是啊,我大赵现在的疆域与高昌国和焉耆国比邻,偏南的焉耆国现在已经被我们拿掉了三分之一的疆域和四分之一的人口。那么,处于北面的高昌国,自然会感到忧心了。这高昌国的使者还再次强调,西域之地,乃是西域诸国的辖地,是西域人的居住地,不希望我大赵侵占此地。”
魏子林不屑的说道:“高昌国胆敢如此?他凭借什么?我大赵在伊吾府,依旧驻扎有一万精锐,根部不惧怕他。至于这焉耆国,东面三分之一被我们占据,西面三分之一,现在只怕也已经被龟兹国占据。剩下的地域,他凭什么和我们斗?没了焉耆国,这方圆一千五百里的地域,可就只有高昌国一个国家了。周围,北方是西部的突厥人部落,西南和南面是即将被我们占据的焉耆国,而在东南和东面,则是凉州西部的伊吾府。他高昌国,也配和我们谈条件?”
赵询徐徐道:“高昌国如此反应,也算正常。不过,本王担心,焉耆不敌我们与龟兹国的联军之后,会想高昌国求援。而高昌国又背靠西部突厥部落,很有可能会在战事僵持之际,高昌国会拉上突厥人。”
司徒亮沉声道:“主公,既然如此,我们行动还要加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焉耆国解决掉。此外,既然牵扯到突厥人,我们何不借助我大赵北方的东部的左中右三部突厥部落?”
魏子林闻言,眼睛也是一亮,急声道:“此法甚好,既然我们能将东部的突厥部落分化瓦解,并徐徐吞并,为何不能将西部的突厥诸部也效仿东部区域呢?这样,不仅能解除边患,还能让我们大赵的影响,遍布北方万里草原。”
赵询点了点头,道:“对于攻伐焉耆的战事,确实需要加紧了,越快越好。另外,让我们的人给龟兹国的军队下令,必须加快速度。否则,后果自负。想必,现在的龟兹国,已经知道我们大赵的厉害,定然不会不从。我们要在焉耆和高昌国之间有联系之前解决掉他。”
“至于高昌国,我们则让伊吾府的军队,开始向北移动少许,最好做出大军出征的准备。我想,以现在的高昌国,定然不会无视自己侧翼的一万精锐镇军和万宇地方府兵、县兵。”
忽然想起什么,赵询又道:“对了,传令我们营建的十三处居民地,让他们开始建城。另外,植树造林也要开始进行。早一日在城池周围栽出大片树林,这里就会越稳固。”
“还要给后方的后勤司传令,让他们运输一批水泥来,以此作为城池的根基之用。既然我们现在耗时耗力的打了过来,本王就不希望他仅仅是一个名义上掌控这里的西域都护府。这西域诸国常常反反复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魏子林微微皱眉,道:“主公,要完全统治这里,并非易事。主公是准备废掉西域诸国的名号,实施府县制?”
赵询摇头道:“猛然如此做,定然很难让西域诸国的居民归心。这西域诸国的国号,还有很有用的。不过,他们将不再有现在这么大的权利。不,应该是不再具有什么实权,不再领民、治民,这西域诸国被我们占据之后,这国王之位,就是一个特殊爵位,而且,只会有这一代。下一代,就要往下削了。”
“表面上,尊奉各国国王,实际上,我们要实施府县制,地方官府,实权之职必须要由我们的人掌控。这是一个浩大且缓慢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有心,这西域之地,就将会是我们又一辖地,就让我们为我们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吧。”
司徒亮、魏子林两人也被赵询说的双目放光,情绪高涨。
“臣,愿为主公效死,也愿意陪同主公一起,为后世子孙谋福。”司徒亮和魏子林齐声大笑着说道。
“至于西部突厥,虽然与我大赵本土并无直接干系,但是,其深处西域诸国北方,就已经与我们牵扯上了。此外,随着东部突厥部落分为三部之后,东部突厥部落的威胁性也就慢慢开始减小。”
“东部突厥部落对我们的威胁性减小,对我们大赵本土而言,这是好事,但也同时意味着其的战斗力减弱,对西面的突厥部落的抵抗力开始减弱,换句话说,这东部上万里的突厥部落,很有可能在日后成为西部突厥部落的踏脚石,口中肉。”
“西部突厥强大,对于我们而言,绝非好事,所以本王先前的担心,绝非只是简单的为了这西域战事。故而,不管有没有可能,都要将之给算计在内。”
“司徒亮你先前所言,本王考虑,认为可行。虽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必须实行。再者,我想,如今东部突厥现在诸部落的生活都开始慢慢变好,这西部的突厥部落,未尝没有羡慕之意。”
“所以,本王决定,先打再改制。司徒亮,派人给东部突厥部落的三部可汗传令,就说,本王准备对西部部落动手,各部,谁缴获的战利品,就算谁所有。此外,缴获的人口、牲畜,本王也可以用中原的盐茶、丝绸、漆器以及各种物品与之交换。”
司徒亮沉声道:“只怕三部可汗并不能号召所有的部落参战,此外,三部可汗,也并非真心实意的为我们而战。”
赵询冷冷一笑,道:“那就给各部另外传令,凡是此次功劳最大的三个部落,本王会册封其为西部的三部可汗。本王就不相信,如此还有人不动心。另外,告诫三部可汗,如果谁的战绩不能让本王满意,本王不介意重新换个可汗。想来,窥伺他们位置的部落首领,绝非一人。”
闻言,司徒亮抚掌笑道:“如此,就没有问题了。不过,属下建议,还要派人在西部突厥部落之中将此消息传出,让他们不敢再窥视高昌国的问题。此外,东部突厥部落和西部突厥部落两败俱伤,才是最符合我们利益的。”
赵询点了点头,道:“可行,真所谓,死了的敌人,才是好的敌人。就如此办吧!此事,让军务司和驻扎在突厥部落的督察使全权负责。”
赵询一声令下,除了驻扎各地的守军之外,五万余骑兵顿时加快了前进速度。赵军在四月初攻破焉耆东部重城南河城之后,焉耆国就等于丢失了整个东部区域。而后,赵军顺势向东一路杀下去,把个焉耆军打得是抱头鼠窜,于五日之后,攻陷焉耆国国都东部的最后防护长勒城,和龟兹国所占据的西部区域遥相呼应,成夹击之势。
此时的焉耆王白彦,也没有了早先的狂妄。昔日自认为不过尔尔的赵军,现在竟然成了差点灭国的神兵神将。
白彦一边派出使臣向长勒城的赵军求降,说是愿意服从大赵之主赵王询的教化。一边开始四处求援。然其东西两面都是敌人,南部的其他国家,临近的又都是小国,如何敢相助?就是昔日焉耆关系密切的韦旭国等数个依靠焉耆国的小国,此刻也不敢有一句话语。他们不仅不敢出兵相助,还深怕赵军将他们也一举歼灭。要知道,被赵军灭了国家,杀了君主的小国,已经不下五个了。
甚至是,距离赵军较近的数个小国,直接派人将焉耆的求援使者拿下,献给赵军,并表示愿意臣服与赵王麾下。
而另一个被焉耆过求援的对象就是高昌国,高昌国和焉耆都临近凉州西部,而且,他们昔日都曾经出兵劫掠过凉州之地。所以,白彦的求援信上,还拼命叙说厉害关系。现在我焉耆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赵军攻伐。日后,赵军会不会以昔日劫掠凉州的罪名,对你高昌国进行打击呢?没了我焉耆国,你高昌国能扛得住赵军的攻击吗?
高昌国国王高雅虽然不是什么才智过人之人,但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当然很清楚,赵军现在的行动,就是为了侵占焉耆国土,要回复旧日汉人在西域诸国的统治,要成为自己的太上皇。
然等高雅准备出兵之际,事情却并没有那么顺利。国中大臣和权贵,并不乐意出兵相助焉耆,与赵军交战。理由则是,赵军现在并未对高昌国开战,高昌国现在一动,势必会与大赵成为死敌。那么,以现在高昌国的能力,能扛得住赵军的攻击?其次,就算出兵之后,赵军推军,那么,高昌国又有什么好处?焉耆国已经丢失了三分之二的疆域,如果赵军挥军北上,与我们交战,那单凭龟兹国,就能将焉耆国剩余的三分之一灭掉。那么,单单一个我们,能与赵军对抗?
对于臣服在赵军之下,成为赵王藩属,也不是不能接受。甚至是,赵军在这里建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诸国而言,还是好事。来往的商人多了,大家才能有钱赚,不是吗?
但对于高雅而言,他绝对不希望自己上面还凌驾一个太上皇,再者,他也害怕因为昔日他劫掠过凉州的事情,而将他踢出王位。
高雅当然不知道,他麾下的臣子,大都与赵军有了联系。当然,这并不都是被赵军收买,只不过,如果与赵军和平相处,他们获得的利益更大罢了。不管如何,高雅都不会就此罢手,他与突厥人有联系,自然不惧怕赵军。于是准备出动军地,开进焉耆国境内,想要强行让赵军就此罢手。
然而,还没有等他大军开拔,突如其来的事情就让他惊慌失措。北方的突厥部落,现在不能再给他支持了,因为突厥人内部要开战了,不仅不能给他支持,反而向他索要各种物资。
此外,高雅还得到了,伊吾府赵军大军开始向北移动的消息。另外,焉耆国东部的赵军,也有准备向北开进的意思。这一下,就让高雅当下惊出一身冷汗,而且,国内也因为其的刻意要和赵军作战的行为,而开始对他不满起来。
如此情况,高昌国国王高雅如何还高雅的起来?一边派人将焉耆国派来的求援使者拿下,交与赵军,一边连忙去与赵军解释,想赵军叙说,自己无意和赵军做对,甚至也表示,赵军攻伐焉耆的行为乃是正义而为。
因为担心赵军会以此次的举动和昔日劫掠凉州的行为对他不满,高雅更是送出良马五千匹和各种物资表示对赵军的支持。
在他看来,既然不能自己头上出现一个太上皇,那就不如交好,等赵军战后离去,这里,还不是自己做主。
赵军接纳了高昌国的礼物,并好言抚慰。这下,让高雅稍微放心起来。这样的情况,昔日大楚和大燕朝,都是如此做的。只要西域诸国愿意归附,汉人朝廷都会毫不犹豫的接纳,并好言安抚。
等你赵军撤走,这高昌国还不是我做主?虽然不能再劫掠凉州,但来往商队,也可以弥补损失了。




第739章 西域4
高昌国国王高雅见赵军接纳了自己送出的的礼物,并且好言抚慰。这下,才让他稍微放心起来。在他看来,这样的情况,昔日大楚和大燕朝,都是如此做的。只要西域诸国愿意归附,汉人朝廷都会毫不犹豫的接纳,并好言安抚。
等你赵军撤走,这高昌国还不是我做主?虽然不能再劫掠凉州,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