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觉得,只有躺在自家仓库的钱,才算是自己的钱。
赵询收拾那些地主之时,基本每家都会收缴大批的铜币和银钱,甚至有些串铜币的绳索都烂掉了,可见铜币存放地时间有多久。可就是这样,他们也不愿将他们拿出了投放到市场之上。
事实上,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状,现在的百姓就习惯,也喜欢将钱财藏在家中。君不见,往往对某些倒下的大官一炒家,就能炒出一大批的银子。
此外,让赵询想要彻底打掉的是,流通于世的私钱,这些私人铸造的铜钱,为求私利,往往都是缺斤短两,严重影响市场的流通。为了禁止这些,骁果军衙门还特意下令,禁止私铸钱流通,官府不收私铸钱。外地商人携带的私铸钱不得入境等,饶是如此,依旧有人在兑换私铸钱。直到骁果军官府下令,凡是发现有人使用私铸钱者,一律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这才刹住了私铸钱的出现。
但因为铜币的稀缺,也影响了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为此,赵询加紧开采铜矿,也使得不少靺鞨人奴隶死在矿坑。赵询还是决定,准备在骁果军治地,发行货币。
…………
现在的大都督府,多了几个女主人,也显得热闹了许多,不管外面如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再加上三女入府之前,都在府中逗留进出了两年左右,自然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再加上赵询也没有太多的规矩,在他看来,什么夫人,什么妾,都是一样的。所以,晚宴之时,餐桌上气氛一片的和谐,谈笑嫣然,笑语盈盈。
“欣颜,什么事情怎么高兴?”看到李欣颜吃饭之时,还是一脸的高兴,赵询笑着说道。
“我哥哥从北海诸部给我弄来了一匹好马,就算没你的玉麒麟好,也不会差太多吧。以后再和你出去玩,就不怕追不上……唉……”说着,李欣颜脸色一阵暗淡。她这才响起,赵询不久之后,就要去洛阳。以朝廷和骁果军的关系,其中自然是危险重重。
“要不,你还是别去了吧!”李欣颜眉头微蹙,担心的说道。
“没什么可担心的,北方蛮夷尚且奈何不了我们,朝廷自然也不敢轻动。放心吧,我早有准备!”赵询笑着说道。
“我和你一起去!怎么样?”
“可以……”
“哦……啊?真的!”
“真的,去看看皇都,玩玩也好。”赵询轻松的说道。
“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李欣颜又想起了自己爹爹的话,小心的询问道。现在成了大都督的夫人,自然不能在随随便便的行事,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都督本人。
“这可不像原来的你啊,原来的你可比现在大胆多了。没事,我们呀,就当去游玩一圈。”
虽然已经结婚,但李欣颜见赵询并没有对他格外的要求,于是,结婚后之装了几天的淑女,立刻又恢复了那个蹦蹦跳跳的性子,对此,赵询也没有强求什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在赵询的记忆里,就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平时出府巡查地方,狩猎等都带上府中的几个女人。
赵询去朝廷除了让朝廷减下对骁果军的围困之外,还想从朝廷工部,弄一些匠人,此外,还需要引进一批读书人。还有就是,需要沟通南北,购买黑火药的材料。
虽然现在骁果军看起来很强大,尤其是平定东三府,逼迫辽东国和粟末靺鞨部割地求和之后,声势大振,天下无双一般。但其实,骁果军也支撑不了更大的战斗了。
朝廷在四面一围,就让通行的商人断了商道。要是再开战,骁果军就是不怕,但北面的蛮夷也会钻空子。骁果军的士卒可能不在乎这次的欠饷,但赵询不能不在乎。有些士卒全靠这饷银养家。虽然家中皆有土地,但衣食住行,尤其是家中有病患、老弱者,那个能不需要钱?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我们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现在的这是士卒打仗,要说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那时不可能的,更多的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让家中老少不在受苦受难。说到底,他们都是为赵询打仗。如果连饷银都发不出,还怎么让士卒放心的去为你而战?他们不怕死,因为就是战死了,家中也会得到抚恤,得到照顾。但如果连这些都没了,他们还会毫不犹豫的去死战吗?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和朝廷对上,北面又乱起来,对赵询可是几位不利。所以,在受封冠军大将军和幽州大都督之后,赵询直言入朝觐见。这才使得周边诸府府军没有继续围困,当然,骁果军军队开始务农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除了这些,赵询也不想让朝廷的人马和自己去死磕,北方突厥和室韦,回纥和薛延陀部,都是汉人大敌。他可不想和朝廷斗得你死我活,最后让草原民族占边了便宜去。据闻,现在的突厥已经降服回纥,雄踞正北方,对大燕虎视眈眈。赵询决定还是先让朝廷把目光对上突厥去吧。





第413章 铸币



在幽州城城北,有一座坞堡,守卫森严,除了持有赵询手令的人外,其余诸人,皆不可靠近。
这里就是匠做营的地盘。周围有亲卫军中的重步兵都一营士卒守卫,内部又有亲卫营留守,周围更是重甲骑兵都的驻地。
这里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这里是火药的生产地,此外,这里也是赵询准备制造钱币的所在。
赵询抵达这里之时,铸币司、财务司、汇通钱庄的负责人都早已等候在这里。因为今日铸币司的工匠们已经制作出了样板,这也是以后骁果军通行的钱币。
铸币,这里并不复杂,就是将金银铜等交易货币,制作成统一的钱币。
“拜见主公!”见到赵询抵达,诸官皆齐声行礼道。
“无须多礼!东西都弄出来了吗?”赵询询问道。他要在年前入朝觐见,自然希望这钱币在他入朝之前完成。
“回主公,已经完成,这是样板!”铸币司工匠主官恭敬的说道。
赵询接过四枚分别用金银铜制成的钱币,四枚钱币金银各一,铜币一大一小。小铜币则是外圆内方,和世面上流通的铜钱一样,只不过眼色少亮。里面应该掺杂了其他金属。而其余三个则是圆形实心钱币。
小铜币的正面则是大燕铜币四个大字,背后则是汇通天下四字。其他钱币也类似,赵询可没想着将自己的人头给印上去。其实他想印上神龙的,可是没有皇帝的批示,胡来,有些犯忌讳,不想惹麻烦的赵询,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有不法商人将铜钱溶化后铸成铜器牟利,或者将官方钱币拿去私自铸造谋其利益。所以赵询就让铸币司的工匠们改变铜钱中的铜铅比例。
当然,不仅是大小铜钱,还有金银币,都掺杂了其他金属。要知道,欧洲人在近代可是用大量的成色不足的银币换走了中国的白银,含银量七钱多的一枚银币可以在中国兑换一两足银,这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这些都给赵询了提示,铸造货币也是很大的一个盈利点。
所有的货币在周围都有齿纹,在字的周围,边缘的内部,还有一条细痕。总体看起来,很是美观。在汇通钱庄四字之下,还有骁果军铸造几个小字。
这些钱币都是水压锻压机冲压而出的,制造快捷,而且强力锻压之后,钱币紧密度很高,如果他人要回炉重造,铁定会花费数倍代价,而且没有一点利益。
“这金币银币都是相对于一两金银的吧!”赵询拿着手中精美的金银币,笑着说道。
“回主公的话,确实如此,这大铜币等于小铜币的十枚,而一银币则等于大铜币的百枚。因为掺杂了其他的金属,故而,相比起来,实际只有八成到九成的价值,如果兑换出去,我们将收获很大的利益。”铸币司主官一脸的感慨说道,这铸币的主意,还是这个年轻的主公想出来的,特别是水压冲币,制造出来的钱币不容易磨损,还精美好看,要是流通出去,这一定会成为天下的流通货币。
要知道,制造铜币、银币和金币,通常是要添加比如锡、铅、锌等矿石,以增加硬度和韧度。比如说一两整的银币金可以采用九钱银和一钱锡、铅或者锌的添加物,而铸造出的银币依旧等一两白银。但实际上却可以节省一钱银子。
“立刻将我们挖出来的金银给铸造成金银币,此外,向幽州、冀北下达告示,各地官府官员、士卒俸禄一律用金银币替代。”
“好!大秒!这样一来,我们的钱币就开始彻底流通了,官府都开始用了,百姓自然不会拒绝,军队用了,商人们还担心什么?”
“最重要的是,汇通钱庄要给予对方互换,这样一来,对方就无需担心什么,我想,我们这钱币很快就能流通天下,达到真正的汇通天下。”赵询笑道。
铸币司的官员甚至提议,在金币和银币之上,署上赵询的名号,因为这和朝廷的铜钱不同,他是新式钱币,不属于朝廷律令,朝廷应该也无话可说。
赵询连忙阻止,这种事情太夸张了,在钱币上署上自己的名号,那就真的成了不轨之徒了。
要知道,赵询可是从东三府的靺鞨人地主、贵族家中收缴了不少的金银铜器,这些东西,留之无用,铸成钱币恰好。此外,用他还可以去夷州换取大量的金银,去南海诸国同样用这精美的钱币换取等同或者更多的金银来。这也是一种交易手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这种精美的东西,赵询就不怕换不出去。
就算将幽州的钱换下来,也能换个百万,数百万来。这种,买卖怎么说,也要做下去。虽然私铸钱币是违法的,但幽州违法的事情多了去。再说了,现在各州都有私铸钱币。
而且这种钱币一旦流通出去,自己的声望将真正的声传天下,汇通钱庄也会成为最下的钱庄组织。
…………
夏明礼乃是丝绸商人,经常将南方得丝绸北运,一直运到东三府和靺鞨人交易,转而将北方的皮毛运回来,贩卖道中原各州。
昨日,其从北方运下来的毛皮,直接道幽州城就被人买走了,交易给他的直接是汇通钱庄的可直接换取的通用钱票,今日一大早,就来兑换银两。
“兄弟,给我兑换出一千两的现银,其余的存于我的名下。”夏明礼拿出手中的钱票和自己的户籍、印信,递给了柜台的柜员。
“好的,恩……夏老板,这一千现银是要银子,还是要银币、金币?”柜员将款项存好之后,将账簿交与夏明礼,签下名字后,又说道。
“银币、金币?什么玩意?”夏明礼不明所以,以前就没这般问过。
“是这样,骁果军铸造了新的钱币,一银币就是一两银子,一金币呢,就等于一两金子,同时也兑换与十两银子。呶,这就是样本!”柜员说着递出了两个钱币。
“嗯?好漂亮的钱币。”夏明礼接过钱币之后,不由的感叹道。
“对了,你这个钱币是不是也可以换成银子?”夏明礼当即问道。
“当然,这里支持互换,大都督府已经下令,骁果军上下,俸禄皆为此种货币,怎,能不支持互换呢。”柜员笑着说道。早上来的几个商人都这般询问过了。
“给我换一百个银币,九十个金币!”夏明礼当即说道。
“好的,谢谢惠顾!这个丝绸袋子,就是我们送你的钱袋,你点好!”柜员笑着说道。
钱袋自然装不了那么多,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取钱的夏明礼来之时,自然也携带了取钱之物,一个小皮箱。
此时,整个钱庄大堂,都是一阵阵惊叹声,夏明礼知道,一定是其他人也看到了这种精美的钱币所惊叹。这种钱币,拿在手中,甚至有些不舍得花掉。
短短三天里,整个幽州、冀北的汇通钱庄都在兑换钱币,一些人将家中的金银都拿了出来,换上这种精美的钱币。吃饭、买卖,商人们更喜欢金银币。用金银币结账,也显得大气了许多,感觉高人一等似的。甚至有一些店铺,只收钱币,不受金银,让那些顾客气的直吹胡子,不过见到钱币之后,也连忙赶到汇通钱庄兑换城钱币。
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出门在外,腰间总是习惯悬挂一个标有汇通钱庄印记的钱袋。要是谁没有这东西,似乎就不好意思与人交谈。
同时这种钱币对人有利的是,给人打赏也方便的很懂,一枚银币、金币,数量不大,自己也不心疼。就连普通的百姓,也拿出自己的钱换成汇通钱庄的大小铜币。弄到最后,各处的钱庄光忙着兑换钱币去了,一些做生意的商人,连兑换飞票都挤不上前。好在钱庄专门另设柜台,给予方便。
很快,就这次的兑换,汇通钱庄也在各个府县成立分号,而早有准备的汇通钱庄也迅速派出人手,进行兑换业务。一连数天,都使得这些钱庄的钱币不够兑换。
这种金银币,也随着商人被带到了其他州府。从开始的一银币兑换一两银子,变成了一银币兑换一两数钱银子,让有些人甚至萌发出专门兑换钱币当生意的主意。
而邻近冀北的商人、百姓,专门赶到冀北进行兑换。不为别的,就是换一些当做礼物送与他人,或者收集着,当古玩、艺术品欣赏。
见到钱币很快流通,赵询以及诸官都松了一口气,要说没人发现这里面的猫腻,打死他们也不行。肯定有人仿制,也有人拿去回炉重造,想来,这些人也发现,自己只会吃亏,不会盈利。

Ps:我真佩服那些职业作者,他们是怎么坚持一天数更的……思想一滑坡,人就懒了……




第414章 入洛阳



十二月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整个幽州大地仿若被盖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
赵询带了三千亲卫营和三千怒锋营士卒,赶着大量的马匹,浩浩荡荡的向着国都洛阳开进。
赵询需要,出信都府,入冀州府,再过武阳府、魏州府,入雍州,再过东州府、河南府方到国都洛阳。
因为提前打了招呼,所以进入冀州府以后,并未受到阻拦。否则,这浩浩荡荡的大队,怕是连冀州府最北端的城池都不会放其进去。
因为将近年关,赵询也明言入朝,故而粟末靺鞨部、辽东国、北海诸部、契丹三部,都送上了大批的礼品,一是送与赵询,做提前的新年礼,一是给赵询,让其代替自己,向大燕皇帝表示臣服。这个臣服,自然是臣服骁果军,奈何大燕国还是骁果军的顶头上司。
六千余人加上五万的战马,真可谓是绵延数里,气势不凡。五万战马对北方诸胡来说,不算什么,对现在的骁果军来说,也不算什么。就算你有百万战马,但并不代表着你就能拉起百万骑兵。骑兵所需要的后勤补给,远大于步军。唐朝都有过年产三十万匹战马,这也是李靖北击突厥的保证。
骁果军现在别的没有,养马场还真不少,所以这入朝的礼物,就是中原稀缺的战马了。
赵询大都是绕城而过,并未入城,倒不是不敢进城,而是这大队人马入城,也不好安置。除了在各城购买补给外,大都是在城外驻扎。
入了冀州府,赵询送了冀州府都尉战马千匹,送了冀州都督冯猛战马两千匹。对于战马这东西,他们自然是欣然接受。而冀州宣抚使、冀州府刺史,都受到了赵询的金币千枚以作礼物。
赵询还特意拜见了冀州都督冯猛,这个未曾谋面的曾经的敌人。
一个四旬有余,一个二十出头,两人共坐一堂,让陪坐的人不由唏嘘不已。二十出头就干出了四旬有余之人还要大的功绩,爬的比其他人都要高。但这些人也不能不服,他们易地而处,自信没有赵询做得好。
赵询以晚辈之礼拜见了冯猛,让冯猛感慨有余,也不显尴尬。冯猛虽为冀州都督,但职位还在赵询之下。冀州都督和幽州大都督是互不统属,但冠军大将军却是诸武官将军之首。
“赵大都督,果然名不虚传,降服幽北诸胡,功在国家,利在百姓,冯某佩服啊!”冯猛面见赵询后,无不感慨的说道。
“冯都督谬赞,都是将士之功,赵询愧受罢了。”赵询笑着说道。
“哈哈……你也无需自谦,易地而处,韩某自认为做不到你那一步。大都督的礼物。冯某收下了,冀州之地,往返之道,始终为大都督所开。”冯猛沉声说道。
赵询闻言,喜道:“那就多谢都督了!”冯猛所言,自然是告诉赵询,无论发什么了什么,从冀州折返的通道都会为赵询所留。或许是因为上次骁果军的帮助,使其免去丢职问罪的缘故,或许赵询的礼让和礼物,总之,冀州这里,不会出现大问题。当然,就算冀州都督想要堵截,赵询也有应对之策,但能得到冀州都督的照拂,那自然是最好的。
冯猛摆了摆手,笑道:“你无须客气,我这是为了你幽州的百姓。对了,冯某此次也要朝集,我们一起出发吧。”
“乐意之极!”赵询笑道。
或许是赵询的礼物起了作用,一场饮宴,大家开始熟络起来。虽然彼此在之前曾经对立,那也是奉令而为。现在同为一殿之臣,自然不会在彼此仇视。
尤其是那些府军军官,都对骁果军充满的好奇、佩服和一丝丝的羡慕。骁果军的待遇之好,众所周知,在骁果军之中为军为官,都是非常值得向往的职业。就算战死沙场,也可以让全家有了保证。
从冀州府出发时,身后又增添了上千人的队伍。这千余人倒不是全是冯猛的护卫和随从,还有冀州宣抚使的车队。此外,大都是冀州府的商队。这次跟随赵询一起,不仅安全有保证,还免了一些地方官府的私税。火焰麒麟旗所到之处,有何人敢拦截收税?不要说这其中还有冀州都督、冀州宣抚使大人了。
朝集,每年年底,无紧要之事的州府主官,都需要入朝集会,除了考核功绩之外,也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做大,不遵号令。所以,这些官员都要入朝觐见。
对于这些商人随行,赵询也没有阻拦,就让他们跟在一起,为此,随赵询一起的李欣颜还收到不少礼物。送礼给赵询,这些商人不敢,但送礼给大都督夫人,自然压力小了许多。对于这些各种各样的礼物,赵询就让恢复活泼的李欣颜坦然收下。本来苏紫烟也要随行的,但因为有了身孕,所以就留在大都督府修养。而苏冉则是大家闺秀,性子柔和,不想给赵询增添麻烦,所以也没有随同,此次就李欣颜一起。
看着李欣颜像小精灵一样在雪地之中来回纵马奔波,赵询不由的心中一片宁静。
不仅如此,各地的百姓,都在赵询通过之时,远远观望。观望这个在北方立下大功,为国家收复失地,为百姓降低甚至免除税收的大将军。
和幽州的安稳生活不同,这里的百姓各个脸上都是菜色,满是操劳过度,苦涩的表情。甚至,在路途之中,还看到了不少流民,看到了不少冻死在道路之上的尸首。
看到这一幕,不仅是赵询、骁果军,就是韩猛和冀州的官员,也各个脸色深沉。听到是赵询过境,这些北迁的流民都簇拥了过来,前来拜见赵询。
李欣颜早就跃马而下,在内卫的护卫下,和一大群小孩子混在一起。
看到这些人脸上希冀之色,赵询也深沉无语。看到满地的尸首,看到那些充满希望的小孩的眼光,他将什么功业都抛之九霄云外了。
“他们好可怜,这么冷的天,穿的如此单薄!”李欣颜满眼通红的看着身边的十几个小孩,涩声说道,同时连忙让身为的内卫将自己的狐裘披风给他们披上。还让身边的侍卫,将自己的干粮送与这些苦难的孩子们。
“你是百姓的保护神,赵询大将军?”
一个小女孩在赵询的马前仰首说道。
“大将军勿怪,小孩子不懂事,我给将军赔罪了!”看到赵询默默的看着小孩子,还在的母亲连忙跑过来,跪在赵询的马前,颤声说道。单薄的衣服,让其冻得浑身哆嗦。
赵询翻身下马,连忙说道:“起来吧,我没有怪罪她!”
这小女孩有点黑,有点瘦,乌黑的头发,也有点散乱。她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肉,将眼睛衬托的大大的。本来是漆黑的眼珠子,略微有点发黄。
她手中还拿着侍卫给予的小干饼,掰了一半给她的母亲,一边还在小心的咬着,生怕有碎屑洒落。一双同样干瘦的小手,手指上还有尚未痊愈的裂痕,通红通红。
一双露出棉絮的布鞋,甚至隐约能看到脚趾头。身上是打满了补丁的衣服和裤子。
“魏东,让人在周围购买食物和冬衣!传令各地商人,让他们帮助这些迁移百姓迁到幽州,所有费用,到幽州有官府结算。”赵询沉声说道。
说着,还将自己的披风解下,给浑身抖个不停的小孩子披上。
“呵呵……好暖和……谢谢大将军!”
“韩猛,扎营!赵芒,立刻派人巡视周围五十里,将所有的百姓都给带过来,你们一人三马。对了,带上干粮,我不希望在看到满路的尸骸!”
“胡翔,让人传令幽州,做好应对举措。想来后面还有不少人会往北面迁移,免得出现什么大乱子。”
“怪了,怎么现在在大冬天迁移?”韩猛摸了摸脑袋,不解的嘀咕道。
“那是因为,冬天迁移,不会遭到各地官府的刁难。”一个雄浑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不用回头,赵询就知道,这声音是冀州都督冯猛的声音。
“唉……真正苦的还是百姓啊!”冀州宣抚使程子风轻声说道。
赵询转身对冯猛说道:“既然如此,我想让冯都督相助,让这些百姓迅速过境,入幽州,等候妥善安置。”
冯猛点头说道:“大都督放心,冯某比不上大都督仁厚,这些事情,都是我本该做的。我会让人收拢这些流民,等候骁果军派人来领吧。”
“那就多谢冯都督了,府军消耗的食物、物资,我骁果军负责供给,只希望,府军能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冻死在道路之上。”
冯猛苦笑道:“那我就多谢大都督了,和大都督相比,真是羞煞老夫啊!我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说着摇了摇头,连忙让身边的士卒传令而去。
五十里之内,怒锋营就带回了两三千流民,汇聚在大营之中,穿上了新购置的冬衣,吃上了食物。这些流民除了感谢赵询的恩德之外,再无其他。
随后又联络周围城池的商人,让他们将这些流民带到幽州,骁果军赋予酬劳,这才将这些流民安置妥当。
随后,冀州府军也开始行动起来,各州府的都尉都拿出陈旧的冬衣和陈粮,将这些流民汇聚起来,等候骁果军的领取。
因为他们可以用这些陈旧的东西,换取新的。还可以得到千匹战马的酬劳,此外还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和骁果军的友谊,就是州府刺史,也还是热心起来,因为他们会得到闪亮亮的金币。
或许是因为流民的缘故,整个队伍都低沉了许多,也不复先前般热闹的情景。随后,冀州的平原府、襄国府、武安府、齐州府、武阳府、博陵府、魏州府的都尉、刺史先后加入队伍,对了对赵询表达感谢之外,还不由的赞叹赵询的仁义。唯独幽州和冀北,只有幽州大都督一人入朝参加朝集。
可能这这些官员贪财、恋权,但并不代表着他们真的铁石心肠。
除此之外,各刺史、都尉还向赵询提议,让汇通钱庄也开到各州府去。连冯猛也向赵询提议,要赵询将钱庄开到冀州。现在,冀州南部,一枚银币,都能兑换一两三钱银子了。个刺史、都尉都向赵询保证,不会损害汇通钱庄的利益和安全。
有了这些地方官府的保证,赵询自然是欣然同意,随后有让人传去命令,让钱庄开向冀州各府。






第415章 引动
出了魏州府之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进入了雍州,开进了东州府,算是离洛阳不远了。
赵询在出信都府之时,就给朝廷上了奏表,言自己此次入京事宜。带着六千余人,没有上奏朝廷,搞不好还没到雍州,就被冠上了造反的帽子。
本来带兵入京是不合适的,但同时还押送着五六万的战马,那就另当别论了,没有足够人手护卫,这几万战马怎么能平安入京。同时,冀州都督也上了奏表,言赵询入京之事。
所以在赵询敌胆魏州府之时,朝廷的批示就下来了,允赵询带人入京,并让雍州官府开关放行。
赵询从信都府出发后,朝廷就已经知晓赵询入朝的事情。八月之初,赵询明言入朝,但都不被大部分人所信。要知道,赵询已经骁果军的所作所为,哪里是心怀朝廷之辈,完全就是割据自立,虽然还没有自立,但割据已经是事实。
对于赵询这样,激进者,大都主掌以与消灭清除,但碍于实力不够,所以准备采取围困之策,限制骁果军与周边的联系。甚至准备采取在骁果军北击诸胡失败之后,发动反击。
但后来因为大破粟末靺鞨部,还出现了一种新式武器,让靺鞨人以为赵询是雷神转世。并致使赵询声明大振,为天下百姓所支持,朝廷自然也不会轻易诛杀如此显赫的功臣。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朝廷想要杀谁,任尔名望再高,杀了也就杀了。
当他们停止行动的缘故是骁果军已经大破粟末靺鞨部,并且还出现了杀伤力极大的新式武器。同时徐州军越来越稳,北方突厥则越来越强。加上赵询入朝觐见的话语,这才放弃了和骁果军一战的意思。
而张谦回报的消息更是让文武官员大吃一惊,原来,这个雄踞北方的割据势力,现在竟然如此的强大了。他的危害比徐州军更大,只不过,它的危害是隐形的,是随时可以爆发的。
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官员认为,这骁果军还是值得争取的,起码他没有明着反叛,反而挡住了北方诸胡。试想,如果激怒了骁果军,结果会怎么样?不说骁果军如何,就是北方诸胡,也足以让朝廷疲于奔命。
现在赵询答应入朝,何不收为己用?既然他打幽北诸胡如此厉害,何不让他抵御突厥?特别是不满左相和齐王分拦朝中大权的帝党派人士,更是希望赵询入朝,能扭转朝局,当皇帝重新掌权。
什么?你要反对?凭什么反动?人家是边将,入朝觐见,理所应当。反对?你就不怕将他逼到徐州军一侧,你就不怕天下士子百姓,指着你骂祸国殃民,陷害忠良?
反对是没人反对了,但大都不相信赵询会入朝觐见,要知道,当初赵询东征之际,朝廷可是在背后捅了一刀的。
直到朝会之时,礼部官员上奏赵询奏表之时,顿时引起朝廷的轩然大波。连皇帝也发怔了片刻,满眼都是不敢置信。直到冀州都督、宣抚使,冀州各府刺史、都尉的奏表同时出现后,才确定这是真的。
虽然带了六千兵马,但同时还带着还有五六万的战马,这六千骑兵就不值一提了。在官员的提醒下,皇帝当即下诏,让各关开关放行,并准备粮食和草料。
左相府,左相司府中的幕僚以及自己的子侄辈都静静的坐在书房下首,脸上都带着一丝丝的难以置信。
“消息已经确认,那赵询确实带着六千骑兵和五万余战马,随同冀州官员一起,进入了雍州之界。”
“那相爷的意思是?干掉他还是拉拢他?”幕僚林书成若有所思的说道。
新组建的神武军大将军司徒健闷声道:“既然到了我们的地界,索性干掉他的了。”快接近四旬的他,也不过是卫将军,现在却让一个毛头小子,爬到了自己的头上,岂能心甘。因为当初征讨徐州军失利,还成为一时笑柄,这让他极难忍受一个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