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康熙大帝二月河-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会,被捆得像米粽子似的“假邱运生”带来了。两个戈什哈照他腿弯里踢了一脚,这囚犯便跪在了康熙面前。楼上楼下几十号人,鸦雀无声,静等着看康熙如何发落。酒店掌柜的也乘机溜了过来,躲在屏风后面瞧热闹。武丹是干什么的呀?一下子就看见了。他二话不说,“啪”的一巴掌扇了过去,把店主打了个趔趄。康熙连忙叫了一声:“武丹,不得无礼。他是店主,咱们是客人嘛。来来来,掌柜的,你坐到朕身边来。”店老板捂着被打得发烫的脸颊,走上来见了礼,然后小心翼翼地坐下。从刚才那一阵闹哄中,这老板已经知道了,上座的是当今万岁爷。心想,嘿,要不是刚才被那位黑爷爷打了一巴掌,我能有福坐在皇上身边吗?嗯,这一巴掌挨得值,说不定是祖上修下的福呢!
康熙问话了:“你这死囚叫什么名字啊?”
那人并不害怕:“回大人,小的叫邱运生。”
“什么地方人?”
“密云县人。”
“哦,家里有什么人哪?”
“三个儿子,三个媳妇。”
康熙心中暗笑,哼,你还不到三十岁呢,三个儿子都娶媳妇了:“那我再问你,有孙子吗?孙子娶媳妇了吗?”
康熙这话,不是凭空问的。这件案子的原由始未,康熙早就看到刑部的奏折了。那被邱运生奸污的女子,是邱运生的孙子媳妇领进邱家的。可这假邱运生,比真邱运生年轻了四十岁,他怎么会有了孙子,就是有也娶不了媳妇啊。那囚犯呢,最怕的就是问他有没有孙子。可是,越怕问的,上边偏又问下来了。他只好梗着脖子硬顶:“咳,这些事都问了几百遍了,要杀便杀,啰嗦个什么呢?”
马齐怒斥一声:“放肆,好生回话,小心掌嘴!”
康熙摆摆手,止住了马齐:“你不是邱运生,年龄不对,口音也不对。你分明是山东人嘛,为什么要假冒邱运生,替他送死呢?”
“我……我……我就是邱运生。你们快把我斩了吧!”
康熙皇上朗声大笑:“哈……邱运生六十八岁了,你一个年轻人,装得像吗?好好说,你存心替人送死,必有冤情,说清了才能救你的命啊!”
那犯人低下了头,不再言声了。店老板坐在一边看不下去,出来说话了:“万岁爷甭问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小人在这菜市口开店见得多了,这叫‘宰白鸭’。”
康熙心头一惊,脱口问道:“什么,什么?什么宰白鸭?”
“万岁爷不知,如今,有那一等一的大户,犯了法,又不想去死,就花钱买个替身。常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银子花到点子上,衙门的师爷办法多着呢。要是人犯尚未拿到,这替身好补一点,随便抓个人送进大牢就行。钱呢,也可以少花点。假如正犯已经抓住,下到大牢里,那钱可就花老了。县里、府里、刑部,一直到监牢的小头目,哪一关不打点好,能办成事儿啊?到了行刑时,监斩官就是看出来了,也不敢吭声,说出去,要得罪多少人哪!这就叫宰白鸭。凡是当白鸭的,不是穷得没法儿活,就是家里出了大事,急等用钱,只好拿命去换了。唉!造孽呀!”
那犯人听到这里,早已忍不住了。他伏在地上,放声大哭:“爹爹呀,孩儿对不起你呀……”
十三 张五哥君前诉冤情 十三爷府邸赏亲兵
……………………………………………………………………………………………………………………………………………………………………………………………………………………
酒店掌柜在康熙面前述说了宰白鸭的事,触动了假邱运生的真情。他伏在地上号啕大哭。康熙早就气得脸色发白,手足颤抖了。他严峻地扫视了一下身边侍立的大臣们,又对跪在地上的假邱运生说:“你,你不要哭。告诉你,朕即是当今天子。有什么冤情你只管说出来,朕会为你做主的。”
那人一听皇上就在眼前,越发哭得厉害了:“万岁,不能啊。小人若是今日不死,邱家知道了,我爹张九如可就没命了……”
康熙阴沉着脸,叫了声:“隆科多!”
“奴才在。”
“你听见了吗?这可是你顺天府的事儿。速派你的人立即出动,把邱家的人全部扣押起来。张九如若是有个好歹,朕惟你是问!”
“扎。”隆科多立即飞身下楼,布置兵丁。一边去扣押邱家的人,一边封锁路口,严防来收尸的邱家家丁出城走露消息。楼上,那犯人却向康熙皇上哭诉了他悲惨的家史:
原来,这个冒充邱运生替死的犯人不是别人,正是十三阿哥胤祥在桐城碰上的那个私盐贩子张五哥。这张五哥祖籍山东新城县。他父亲张九如那一代,兄弟十人全是武林高手,开着一家镖局。到了康熙二十年以后,天下太平,镖行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了,就卖了局子,置了田庄,弃武就农。康熙四十四年大旱,庄稼颗粒不收,张五哥仗着一身武艺和几位叔伯弟兄干上了私盐贩子,赚了几个钱,想拿回来养家,哪知回家一看,族里十门父老兄弟除了他父亲张九如和一位婶子之外,全都饿死了。爹爹也已是奄奄一息。可是张五哥前脚进门,府里的差役后脚就来逼要赋税银子。几句话不投机,那衙役一棍子把张九如给打倒了。张五哥一怒之下,夺过棍子,打倒了衙役。谁知用力过猛,那衙役竟被他打死了。
听到这里,康熙有点不相信了,忙问:“哎,不至于饿死那么多人吧?朕向山东发放了赈济粮嘛。”
“唉,万岁爷不知道,朝廷的救济粮十成能有二成落到百姓手里,也就算烧了高香了。”
康熙更是震惊了,啊!?吏治败坏,竟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吗?他看了看张五哥说:“张五哥,你说下去。”
张五哥说,他无意中杀了人,怕官府来逼命,便连夜背着父亲,逃出新城,在外靠打拳卖艺,父子俩混过了三年。后来,他们来到顺天府密云县,想不到邱运生和那个被张五哥打死的衙役是亲戚。张五哥一露面就被邱家认了出来,不由分说把他扣在庄上。正巧邱运生犯了案子,他强奸少女逼死人命,按大清律应该杀头。可是邱家有钱有势,当然不愿意让邱运生去死啊,于是,就想出了这个宰白鸭的主意。他们对张五哥说,如果他愿意当这白鸭呢,邱家情愿出一千两银子,给五哥的父亲张九如养老送终;张五哥要是不干呢,邱家就把他们爷俩按“在逃的杀人凶犯”送官治罪!张五哥一掂算,左右是个死,当了这个白鸭,死我一个却能救了父亲一条性命,便答应下来。至于邱家怎么花钱打通关节、走门路换人,张五哥就不知道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送进了大牢,又押上了刑场。
这一番话说得康熙心惊肉跳。这些年他一直庆幸自己创建了“康朝盛世”,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却不料户部出了那么大的亏空,刑部又出了宰白鸭的事,而下边吏治败坏,贪赃枉法也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安徽风阳克扣赈济粮食,上书房大臣们说不过是一城一地如此,可现在,山东新城,也出了这样的事!唉,朕老了,糊涂了。朕不该掉以轻心,什么事都由着太子和上书房大臣去办。现在可倒好,竟然闹出这等闻所未闻的奇冤大案来。这,这叫朕如何处置呢?
瞧着下边跪着的、哭得泪流满面的张五哥,康熙是又可怜、又心疼。心想:唉!一个精通武艺的五尺高的男子汉,为生活逼迫、形势所逼,竟然甘愿卖身替别人去死,以保老父的性命,孝心可嘉呀。就凭这一点我也要把他救下来。可是,他先打死了催交赋税的衙役,潜逃在外,又代人送死紊乱法纪。这两条罪加到一起也该杀头了。怎么才能救下张五哥呢?康熙沉吟了好大一会,才慢吞吞地问:“马齐,依你看,这张五哥有没有可恕之情呢?”
马齐一听这话,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连忙回答:“回万岁,邱运生一案事关重大。他们居然敢在天子脚下做出这调包换人之事,肯定是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好了的,此案必须查实重处。至于张五哥,不过是这大案中的小案。他失手打死了人,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乃至诚至孝之举,律无死罪。皇上以孝道治天下,岂能让张五哥再担罪责?”
马齐的回答十分得体,正说到康熙的心坎儿上。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嗯,说得好。朕思谋着,也是要取张五哥的一个‘孝’字。不过有罪不罚,似乎也不妥。嗯——这样吧,赵逢春!”
赵逢春应声答道:“奴才在。”
“你把这张五哥带回去,按犯法自首的条例,在营中枷号三日。然后,安排他在你手下当差吧。”
“扎!”
赵逢春带着张五哥下去了。康熙的神色突然严峻起来:“马齐,佟国维,今天朕亲眼瞧见了这宰白鸭的事,确实是触目惊心啊!邱运生是朕亲自审定,御批处决的犯人,下边还敢做手脚,如此看来,天下屈死的冤魂恐怕多得很呢。吏治、法制败坏如此,不能不令人担忧。你们即刻传旨,今年秋天,全国要处决的犯人一律停止,要逐个的查一下,是不是还有宰白鸭的事。另外,传旨给刑部,明日起封印,听候查处。”
马齐连忙答应:“扎。不过……刑部封印,全国清查,此事非同小可,应该由何人来主持呢?请万岁降旨。”
康熙看了马齐和佟国维一眼,对面前的这两位上书房大臣,他还没有完全放心。张廷玉倒老实本分,可是御前又离不开他。突然,一个奇异的念头在康熙心中升起,他缓缓地说:“嗯,这样吧,太子和四阿哥、十三阿哥忙着清理户部的亏空,此时不便调动。大家不是都说八阿哥精明能干嘛,这事就交给胤禩去办吧。”说着站起身来,就要下楼。
马齐连忙答应一声,又跪在康熙面前说:“皇上,今天奴才在情急之中行事鲁莽,惊了圣驾,请皇上治罪。”
康熙朗声大笑:“哈哈哈……马齐呀,如果不是你大喊大叫地让下边停刑,这会儿,你的顶子就被朕摘掉了!上书房大臣位居宰相,协理朝政,处置机务,当机立断,为君分忧,是你的职责嘛。哎?佟国维,这隆科多朕怎么看着面熟呢?是不是你们佟家的人?
佟国维连忙回答:“回主子,隆科多是奴才的侄子。当年主子爷西征的时候,他当过侍卫。”
康熙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哦,这就对了……”至于什么对了,康熙没往下说,众人也没听明白康熙的意思,可谁敢再问呢,只好簇拥着皇上出门上轿回宫去了。
却说十三阿哥胤祥在阿兰那里碰了钉子,怀着一肚子的怒气、怨气和晦气回到自己府上。心中不痛快就借酒浇愁。谁知,酒不醉人人自醉,举杯浇愁愁更愁,喝了个酩酊大醉。大丫头紫姑见了连忙过来照顾他,又是让人烧醒酒汤,又是往他嘴里放醒酒石;又是帮助他脱换衣服,又是捶背摩掌X口,好一通忙活啊,才让这位十三爷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就在这时,门上人进来禀报说,施世纶、尤明堂二位大人带了一大帮人来拜见。紫姑立刻回答:“不行,你去回施大人,说十三爷酒喝多了已经睡下了,请他们明儿个再来吧。”
胤祥“腾”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说:“不,传我的话,有请!”回过头来对紫姑说:“皇上有句口头禅,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儿。这么晚了,他们来肯定有要紧的事,我怎么能不见呢?”说着,翻身下床,穿好外衣,迎了出来。啃,来的人还真不少。施世纶、尤明堂领头,后面跟着四五十人,都是在户部当差的戈什哈。这些人,原来是胤祥当年习武练兵时精心挑选的大帐亲兵,对胤祥绝对忠诚,绝对可靠。胤祥奉旨去户部时,把他们全带了过来,交到施世纶手下办差。今天,胤祥瞧着他们全来了,十分高兴,忙叫人多搬些凳子来,让他们全都坐下来说话。
施世纶上前见礼:“十三爷,您不要张罗了。我们深夜来拜见您,不会久坐。我和老尤还有这帮兄弟是向您辞行来的。”
十三爷一愣:“什么,什么?辞行!你们辞的什么行啊?”
“哦,回十三爷,是这么回事,傍晚,皇上和太子一起召见了我们,说户部差使停办,让我出任山东巡抚,尤明堂去云南当布政使。旨意很急,明天准备一下,后天一早就要离京赴任去了。”
十三爷更不解了:“啊?!你说什么,户部的差事停办了,我怎么一点风声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在茶里放药的事儿?不行!你们先在这儿坐着,我即刻递牌子请见,和皇上当面说清,不能让你们为我背黑锅。”
施世纶急忙上前拦住他说:“十三爷,您先别生气。我和老尤从京官到外任只是平调职务,并没有降级。皇上是为了保全我们哪!刚才,我们去见了四爷,四爷也是这样看的。他说,走了,走了,一走就了。太子让欠债的官员以十年为期归还欠款,等于是不还。这国库眼看就要弄出大窟窿来,我们怎么能担待得起呢?所以,皇上这样安排我们,是爱护,是保全。十三爷,您可不能意气用事,把皇上的苦心理会错了。”
胤祥颓然坐下,不再作声了。他仔细一想,施世纶说得对。太子既然背着父皇把风放出去了,父皇假如改了太子的决定,那太子就会立刻威信扫地;不改太子的决定,施世纶、尤明堂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嗯,看来父皇深谋远虑,不能不佩服啊。
尤明堂见胤祥只顾低头沉思,以为他一定是心中不安,忙上来劝解:“十三爷您不用担心。皇上连我和施大人还要想方设法地保全呢,对您就更不用说了。您消消气,宽心地等着,估计圣旨很快会下来的。”
胤祥感激地看了他们一眼,站起身来,走回里屋,拿出一叠纸来,向众人一亮说:“施大人,尤大人受了皇恩,奉调出京了。你们这四五十人原先是我的亲兵,现在怎么办呢?难道回兵营去任人作践吗?当年,你们跟着我在木兰围场练兵时,我就想提拔你们,后来又带你们到户部,希望你们能挣个彩头,熬个出身,想不到事情变化这么快。幸亏我早有准备,在兵部弄了这几十张委任扎子,现在发给你们。不论年纪大小,资历深浅,从今儿拿到扎子起,全都升为千总,在北京补缺。明儿个,我亲自去见赵逢春,让他为你们安排。这下,你们大伙也可以安心,我也算对得起你们了……”
胤祥说着说着动了真情,禁不住热泪盈眶。下边坐的几十名军士更是感动得五内俱沸,“刷”的一下全跪下了:“十三爷,您老待我们真是恩重如山。往后,有用得着奴才们的地方,只要您一声吩咐,哪怕是赴汤蹈火,我们也决不皱眉。”
胤祥激动地说:“哎,瞧你们说的。皇上知道爱惜施大人、尤大人,难道我就不知道心疼你们?别看我老十三是个愣头青,可是忠好善恶我心里清楚得很。好了,都起来吧。老施老尤,按理儿,我该摆下酒宴,为你们饯行才对。可是今儿天晚了,我刚才又多喝了点儿,再说,明天你们还得准备上路,就不再留你们了。请各位多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
第二天一早,胤祥一起床,家人就来禀报说:四爷府上的戴铎来了,说四爷有重要的事要和十三爷商议,请十三爷马上过去。胤祥昨天喝醉了酒,今天本来不想出门了,可是四哥派人来传话,又不好不去,便连忙洗漱了一下,出门一看,戴铎恭恭敬敬地在门口等着呢。这个戴铎个头不高,却两眼炯炯有神,因为办事干练,经四爷保奏,已经在外边当了知府。可他是四爷家的包衣奴才,所以,只要回到京城,照样住在四爷家,也照样给四爷跑腿当差。他的身份,他在四爷心目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胤祥微微一笑,随便问了一声:“哦,戴铎,是你来了。劳你久候。出了什么事儿,这样着急呀?”
戴铎见胤祥出来,连忙上前打千:“十三爷,奴才戴铎给您请安了。四爷命奴才来请您,奴才也不敢问是什么事,只是……”
“唉!说嘛,怕什么。”
“扎。听消息说,今儿早上传下圣旨,让八爷带人去把刑部给封了。人们纷纷传说,八贝勒府的侍卫、亲兵、太监,连顺天府的衙役、戈什哈全都派了差事,阵势大得吓死人。奴才猜想,是不是为了这件事,四爷才让奴才来请十三爷的。现在太子和三爷也在四爷府上呢。”
胤祥听到这消息,心中猛然一惊。刑部衙门非同小可呀,那是执掌天下生杀大权的地方,为什么说封就封了呢?看来其中必有道理。他来不及多想,便打马扬鞭,随着戴铎,向四贝勒府飞奔而去。
十四 查刑部太子心不宁 乍奉差胤禩耍威风
……………………………………………………………………………………………………………………………………………………………………………………………………………………
四贝勒府可不是个没规矩的地方。咱们前面交代过,四爷胤祯是朝中出了名的“冷面王”。在外头,他处事谨慎,少言寡语;在家里,那更是治家严谨,说一不二。不知道底细的,只看到了他的“冷”,冷面冷语,以为他是个铁石心肠,不通情理的人。其实,他是面冷而心善。就说这府里吧,上自管家,下至奴仆,上上下下几百号人,个个都受过他的大恩。他从来不在仆人身上作威作福,而且赏罚严明。那位去请十三爷的戴铎,不就是从家奴升成管家,又从管家放出去当了知府的吗?知府这官儿不算小了,五品黄堂!要靠在外面钻营、巴结,得多少年熬啊。所以合府上下,对四爷是又感激又尊敬。常言说“敬而生畏”,只要四爷一声令下,没人敢消极怠工,更没人敢抗命不遵。今天,戴铎奉命请来了十三爷,他把胤祥送到后花园门口就不走了,轻声说:“十三爷,您老见谅。奴才只能送您到这儿,不奉我们四爷的传唤,园子里奴才不敢进去。”
胤祥知道四哥家规严,笑了笑说:“好好好,我认识路。戴铎,忙你的去吧。”
怎么?这后花园为什么管得这么严呢?原来,这里虽然花木扶疏,亭台楼阁。水谢鱼池样样俱全,却是四阿哥胤祯的书房所在,是他念佛静修,思考问题之处,也是他接见亲信商议机密大事的地方。家人仆役,哪怕是混到了戴铎这样的地位,混到了如今的管家高福儿的位置,不奉特别召唤,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十三爷来的时候,太子、三阿哥和四阿哥都在园子里的凉亭上,看来,他们已经谈了很久了。除了这三位皇子,还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书生坐在一旁,正在为太子算卦。他的身边放着一副拐杖。胤祥认识,知道他就是四哥十分器重和信任的布衣书生邹思明。这个邹思明,咱们在第三卷中说到过他。康熙二十二年,南京科场出了舞弊大案。邬思明煽动举人们闹事,五百多人,抬着财神冲进贡院,把主考吓得抱头鼠窜。因为风波闹得大大,康熙听了高士奇的进言,没有大杀大砍,只处决了几位主考,可是邬思明却因带头闹事,而被朝廷下令通缉。打那以后,邬思明潜逃在外,流落江湖十几年,一直等到大赦,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胤祯奉旨出巡,半路上遇见了邬思明。俩人说得投机,四爷便收下了他,带回府里,敬若上宾。在外边给他买了房子,还专门在不准家人随便出入的后花园里,给邬思明修了一座小书房。这邬思明又黑又瘦,其貌不扬,还是个瘸子。有个家人无意中说了句笑话,说“邬先生走路好似风摆杨柳”。不想,让四爷知道了,他一怒之下,把那个家人打发到西域充军守边,品尝那“怨杨柳”的滋味去了。从此,府里上下人等,对这位邬先生,再不敢有一句二话,也再不敢有半点不敬。
那么,今天,为什么太子、三阿哥都来听邬思明算卦呢?还是因为咱们前天讲过的那个“宰白鸭”的事儿。康熙皇上在菜市口,灵机一动,任命八阿哥胤禩去清理刑部。这旨意一下,太子可坐不住了。这么大的事儿,皇阿玛怎么连个招呼都不给我打呢?他心中没底儿,就拉着三阿哥来找四弟了。
十三爷进来,邬思明只朝他点头招呼了一下,继续往下说:“太子,从卦象上来说,这是个否极泰来的吉卦。依学生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您正和四爷、十三爷忙着户部的事,抽不开身。皇上临时决定,把清查刑部的差,派了八爷,这也是常情嘛,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学生送太子八个字:‘但做好事,休问前程’。”
“唔?此话怎讲?”太子不解地问。
邹思明从容不迫地说:“太子容禀。您只要按皇上的教诲,为君分忧,为国分忧,修身养性,努力去做就是了,不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太子立为储君已经三十多年了,皇上能为这点小事,迁罪于您吗?”
太子一想,唔——对呀,宰白鸭的事儿,与我无关。刑部的差既然派了老八,让他折腾去吧,我管他干什么。这么一想,他放心了。这些时,为了户部的事,与十三弟闹得不愉快,见老十三来了,太子也不想在这儿多待,便对三阿哥胤祉说:“三弟,邹先生既然这么说,我也放心了。咱们不谈这事儿了,走,陪我去看看你编的新书法。”说完,拉着胤祉走了。
胤祥心中一阵不痛快:这是怎么回事?大清早急急忙忙地把我叫来,说是要商议大事,怎么我一来他就突然走了呢?他这儿正生气呢,不防邬思明冷冷地撂出一句话来:“四爷、十三爷,请恕学生直言,太子的地位,恐怕危险了!”
胤祯大吃一惊,“什么,什么?邬先生,请说明白点。”
邬思明成竹在X,不慌不忙地说:“四爷,事情明摆着。太子在位已经三十多年,皇上对他是又疼爱、又不满。这次户部的差事办砸了,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就在这节骨眼上,刑部又出了事,皇上却派了八爷去当钦差。这是因为朝野上下,都在称赞八爷的才干,皇上是在有意地试探一下八爷,看他能不能办好这件事。当今皇上乃千古少见的英明之主,这个决策不是轻易做出的。说白了,是皇上要在办事的能力上,拿八爷和太子做个比较。如果八爷把刑部的差事办得让皇上满意,那太子……”
邬思明突然停住口不说了,但是,胤祯和胤祥不是糊涂人,他们能听不出这话外之音吗?父皇是要在太子和老八之间做个考查,做个选择。胤祯也好、胤祥也罢,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太子党”的人,如果太子倒了,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四爷胤祯谋事细密,他疑惑不解地瞧着邬思明问道:“邬先生,至于这么严重吗?”
“嗯,还不止如此。四爷您想啊,皇上要在太子和八爷之间做个比较,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先和太子商量。可是太子协理朝政已经多年了,皇上决定的事,在下圣旨前,先给太子透个风,也不为过啊,皇上却没有这样做。君臣父子之间,疑虑、提防和不信任,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这,不是好兆头啊!”
四爷沉思着,又问:“嗯——先生说得有理。照您这么说,我们也要做些防备才对,是吗?”
邬思明淡然一笑,宽慰说:“哦,四爷和十三爷倒不必过于担心。这次户部差事停办,皇上把施世纶和尤明堂都放了外任,而且限期出京,不容迟缓。这是皇上为国家保存精英,保存忠良大臣的一片苦心哪。对他们两个尚且如此,对您们二位实心办差,又没大错的皇子,圣上岂能不加保全,一概贬斥呢!”
胤祥急了:“邬先生,那,那我们哥俩该怎么办呢?”
“十三爷,请稍安勿躁。学生刚才所说,不过是以大局而论。刑部的事,不是十天八天能办完的。太子再无能,皇上也决不会说废就废。请四爷、十三爷给学生一点时间,让我多看看,多想想,然后为四爷献一良策。至于眼下嘛,学生能馈赠二位的,只有四个字:静观待变。”邬思明站起身来,略一拱手:“四爷、十三爷,学生告辞了。”说完,拄着拐杖头也不回地径自去了。
胤祥被邬思明这番话说得心神不宁,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正要说话,却被四阿哥胤祯拦住了:“十三弟,你不要着急上火,还是我那句老话,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呢。你也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气,什么事都揽着。咱们就按邬先生说的,静观待变,瞧老八能折腾出个什么样来。好了,好了,你什么都别说了。告诉我,你去看阿兰了吗?给四哥讲讲你的艳遇如何?”
胤祥垂头丧气地把去见阿兰的情形说了一遍,末了又说:“四哥,我真不明白,看阿兰的样子,像是变了心,可又像有什么难言之隐。那任伯安呢,又非逼着她到我身边来。莫非,他任伯安想打我的什么主意不成?”
四爷思忖了一下说:“嗯,你想得对。阿兰是变了心,还是有苦难言,你可以暂时不去多想。即使她真的变了心,也没什么可惜的。天下好女子多得很,你还怕娶不上福晋吗?但是,任伯安这个人,咱们可不能不防。我派人打听过了,这个小小的京官书办,在六部衙门里说一不二,阿哥皇亲家里,他直出直进,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人物。他为什么要打你的主意,打的又是什么主意,你可得心中有数啊!”
老四、老十三在这儿发愁,老八可正在那儿神气着哪!一接到皇上派他当钦差去清理刑部的旨意,他马上就明白,出风头、显能耐,就在这一回了。太子和老四、老十三办砸了户部的差事,我要是办好了刑部的事,在父皇面前,谁高谁低,谁优谁劣,那还不是小秃头上的虱于——明摆着的吗?所以,圣旨一下,他马上递牌子求见,请父皇面授机宜。又大事铺张,把步兵统领衙门的兵调来一部分,严密地布置了刑部的关防。下令刑部大小官员,一律不许回家。而且封了大印,封了档案,封了天牢,把个庄严无比的刑部闹了个鸡飞狗跳墙。他自己呢,却稳坐府邸,按兵不动,一直到第七天的头上,才摆出了钦差大臣、阿哥皇子的全副仪仗、执事,前呼后拥地来到刑部。顺天府尹隆科多,见八爷的大轿来到门前,连忙飞跑几步,跪在轿前请安:
“顺天府尹隆科多迎候八爷。奴才奉了九门提督赵逢春将军的军令,在这里统管刑部关防。八爷有什么吩咐,奴才当尽力照办。”
八阿哥胤禩,从容不迫地下了大轿,向隆科多虚扶了一下,满脸堆笑地说:“隆科多,免礼,起来吧。你办事很得力,这外面的事,我就指望你了。”一边说,一边迈开大步,进了刑部大门。门前站立的戈什哈连忙高喊一声:
“钦差大臣、八爷驾到——”
这一声喊不要紧,惊动了刑部大堂上的所有官员。他们被软禁在这里,说是:“集中办差”,可是,大印封了,档案封了,有什么差事可办啊。大伙坐在一起,你看我,我瞧你,大眼瞪小眼,已经七天了。今儿个,正在愣神儿呢,忽听一声“钦差驾到”的传呼,几乎是人人心惊肉跳,个个变貌失色,“刷”的一下,全都站起来了。满族的刑部尚书桑泰尔,汉族的刑部侍郎唐赍成领头,急急忙忙地迎到大堂外边。但见八爷胤禩身穿团龙江牙海水袍子,项带东珠,气字轩昂地走了进来。他的身后,簇拥着十六名带刀侍卫,三十二名太监。刑部官员们一见这阵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