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康熙大帝二月河-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年人听了一怔,半晌才拈须点头道:“哦——好大的派头儿啊!”
康熙不由瞧了那中年人一眼,虽觉有点面熟,却再想不起几时曾见过。他心中一震,一个小小的县令,不过八品顶子,上任居然带了这么一大帮牛鬼蛇神!想着不由瞟了明珠一眼。明珠见他突然阴沉了面孔,生怕他当场发作,便大声道:“一县之令嘛,百里侯,还能没点势派?”
那中年人在店外已喝完了酒,递给老板娘二十个铜子儿,抹了一把嘴冷笑道:“百里侯?这是只百里虎,张着血口来吃百姓了!”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武丹在一旁看了半天,已认出了这个中年人,见康熙愣着出神,忙凑近康熙身边耳语几句。经武丹这么提醒,康熙想起来了,此人姓郭,名琇,曾当过一任道台,因贪赃受到弹劾,数目嘛也不算大,康熙罚他在午门口晒了半天太阳,降三级使用。后来,听人说过,郭琇深自痛悔,断了自己的中指,决心痛改前非。就看眼前这模样,也不像是个贪官了,便转过脸问明珠:“这个郭琇,派在哪里当差了?”
明珠尚未回话,索额图抢先说了:“回主子,这件事是奴才办的。按主子的旨意,降了三级,现在顺天府当同知,倒是个不用管事的摇头官儿。”
康熙没有再说话,却把老板娘叫过来问道:“你们这三河县,有多少人哪?”
“回客宫爷的话。三河镇是大码头,水旱两便,七十二街,三十六行,全镇足有上十万人,热闹得很哪。”
“哦,原来是个大去处。那么,我问你,这里捐税的火耗要多少啊?”
“嗯——那,小人说不准。反正一个官,一个王法。我在这儿住了十八年了,共换了五任县令,最多的抽五钱,少的二钱,三钱,只有前任的王太爷要的最少,抽一钱八。可惜他父亲死了,报了丁忧回家去了。这不,新来的大爷刚过去,还没上任呢,谁知道他要多少呢?唉,反正,三河县是个福地。宝地,随他们的便,使劲刮吧!”
火耗银子的事,咱们在第二卷里说过,地方官向百姓征税,百姓们交的自然是散碎银子,收上来之后,要经火溶化,铸成大锭的银子。一经火,就要有消耗,但消耗多少,可就看县官清不清了。一句话,清官要的少,贪官要的多。反正,他说,化一两银子要消耗五钱,那你要交十两的税就变成十五两了。他要说,只消耗了一钱、二钱,那么十两的税就只需交十一、十二两。一个县的税金,每年成千累万,每两多加那么两三钱,这县官可就肥了!康熙刚才问老板娘这事,就是为的考察吏治,看三河县的官是怎么当的。听老板娘这么一说,康熙也就明白了,站起身来说:“好啊,真不愧福地、宝地,酒也佳,菜也好。高士奇,你来会账,咱们都走吧,改天再来打扰。阿秀她们也该到了,你们几个招呼她们回驿馆休息去吧。”说完,又叫过李德全来,让他带上两名小太监,飞马赶到三河县,看那个新任县令,如何接印,路上不要招摇,更不许惹事,看完了,回驿馆交旨。
自从那年假朱三太子杨起隆在北京闹事,小毛子死了以后,李德全就成了康熙身边天字第一号的大红人。他一天到晚,老在皇上身边转悠,难得有一会儿单独外出的机会。今天,奉了皇上这个密旨,简直把他高兴得不知如何了。于是,叫上两名小太监,骑上马,照着县城方向,飞驰而去。一边跑,一边琢磨:嘿,今儿这差事,顶上半个钦差了。他越想越美,简直不知道怎么才好了。正在得意之时,三匹马已经进了城门,这就碰上事了。怎么了,这三河县是大镇子啊,大街之上,车水马龙,人挤人,人挨人的,李德全他们飞马而来,一个收缰不住,把一位老太太撞得踉跄几步,倒在了地上。要是李德全谨慎小心,下马来赔个不是,化上二两银子,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可是李德全心里正美着呢,又觉得自己是皇上的贴身太监,这架子放不下去,正眼也没瞧那位被撞倒的老人,反而大声喝道:“闪开,闪开,别挡了爷们的马道!”这下,可犯了众怒了。人群中吵吵嚷嚷,说什么的都有。好嘛,太平世界,朗朗乾坤,这三个人骑马,横冲直撞,撞倒了人,还这么势力,那还得了!一帮年轻人更是不服,大声叫着:把他们拉下马来!揍这几个臭小子!就在这时,李德全一眼看见那个在饭店门口饮过酒的中年汉子,急步抢上前来,扶起了被马喘倒的老太太,又是掐人中,又是摩挲X口,好不容易,把老人救活了。中年人冲着李德全大喝一声:“下马!”
李德全呢,刚才在饭铺门口见过这个中年人,但康熙皇上和臣子们的谈话他却没听见,不知道这就是顺天府的同知郭琇,还以为是村夫野汉呢。下马吧,放不下架子;不下呢,事儿又完不了,便从怀里掏出一小块银子,顺手扔了过去:“拿着,给你妈瞧瞧伤。爷们还有事,不能耽搁了!”
这一下,围观的人更不愿意了,有人叫,有人喊,有人上来就拉李德全的马头。李德全火一上来,一口京腔可就骂上了:“哟嗬,势头不小啊!也不打听打听,爷们都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礼。告诉你们,爷们瞧着这老婆子可怜才赏了银子的。她要不挡了爷们的马道,这马能喘着她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爷们这儿兜着了!”说着跳下马来,虎视眈眈地瞧着四周的百姓。
那个中年人见老太太已经缓过气来,便把老人家搀到旁边茶馆里休息,这才走了过来,心平气和地问:“哦,听您刚才的口音,像是京师人,既是京师来的,应该懂得规矩嘛。请问,阁下来到这三河小县,有何贵干啊?”
李德全摇着手中的马鞭笑了一笑说:“嗯,你小子还算有眼力,爷们正是从京师而来,要见一见三河知县。”
“哦,我可以告诉你,三河县县令的大印已经被摘了,现在三河没有知县。就是有,你也要先把这里的事了结了再走!”
李德全突然一愣。刚才,三河新任知县还前呼后拥地来上任,一个时辰不到怎么就被摘印了呢?哦,明白了,这小子是在哄我。他不禁勃然大怒:“好小子,你敢在爷们面前耍花招。告诉你,就是直隶总督,见了爷们也得让着三分。就凭你这副德行,也想在爷们面前耍巧弄乖,莫非你的皮肉痒了吗?”一边说,“刷”的一马鞭就抽了过去。
那中年人挨了打,不但不气,反倒笑了:“好好好,打得好。既然你不信,那我带你们瞧瞧去。”说完,便带路前行。李德全心中暗笑,哼,真是贱骨头,不打不服啊。看来,不给他点苦头吃吃,他不知道马王爷长着三只眼!
三人牵着马,跟随那中年人来到县衙门口,果然,门庭冷落,萧杀寂静。那人回头一笑说:“几位暂候一步,我进去通报一声。”说完,径自先进去了。
李德全三个人站在门口,心想:“咳,闹了半天,这人原来是个衙门油子。怪不得他一会阴,一会儿阳的呢!”一个小太监凑在李德全耳朵边上说:“刚才,咱们要亮出真实身份来不把他吓趴下才怪呢!”仁人正在胡思乱想,猛然听见“咚咚咚”三声鼓响,之后,一声高喊:“升堂喽”!就见十几个衙役,横眉立目,手持黑红两色的水火大棍,“嗷”的一声,鱼贯而出,分列两旁。只听惊堂木“啪”的一响,传下号令:“带三个不法之徒进来!”衙役答应一声,蜂拥而来,不由分说,把李德全等三人,老鹰抓小鸡似的带到了堂上,“叭”的摔在了地上。
李德全抬头一看,堂上正中,坐着一位五品大员,身穿八蟒五爪官袍,鸳董补服,头戴一顶白色的玻璃顶子,一身正气不怒而自威。再仔细一看,原来竟是那位饭店吃酒,街头挡驾的中年汉子。咱们前边说到过的,因贪赃被降了三级的顺天府同知郭琇。不等李德全多想,郭琇把惊堂木一拍放下话来:
“下面三人,是何方恶棍,竟敢来三河县骚扰百姓,从实招来。”
李德全从小进宫,跟随康熙皇上,虽然是个随身侍奉的太监,下等奴才,可是除了皇上,谁敢给他小鞋穿呢?一听这话就火了:“哟嗬,你好大的胆子啊。混账王八羔子,竟敢审问起爷们来了!告诉你,爷是当今万岁驾前的人,伸出个脚指头也比你的胳膊粗,你敢这样作践爷们,不怕杀头吗?”
郭琇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哼,朝廷早就有旨,太监不准擅自出京。你们几个分明是地痞恶棍,竟敢冒充皇差,败坏皇上名声。来人!”
“在!”
“大棍侍候!”
“扎!”
堂上火签扔了下来:“每人重赏二十大棍!”衙役们听见令下,不由分说,把李德全等三人拖下堂去,各打二十。只打得他们哭爷叫娘,皮开肉绽,这才又拖上堂来。
“我问你,还是皇差吗?”
这仨人久居皇宫,虽然不能说是养尊处优,可也从来没挨过这样的打呀。想不到,一时不慎竟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李德全硬着头皮,梗着脖子回话:“哼,老子就是办皇差的,奉了圣旨要向三河县令问话,不信你跟我回去问问。”
郭琇的心里早明白了,太监与别人不同啊。他从身份、气派、说话口音,还能看不出来吗?今天郭琇偶然路过三河县,见新来的县令作威作福,当时就摘了他的官印,去到城门口,又碰上了李德全这件事,他不能不管。如果李德全早一点服了软,这事也就结了,可李德全嘴硬,脾气大,宁死也不倒架。现在堂也升了,刑也用了,李德全还是这劲头。郭琇可不好办了。承认了他们是皇差,当着众衙役的面,不是给皇上脸上抹黑吗?不承认,又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还得让李德全他们自己认账才行,于是脸一沉,又发话了:
“好啊,既然不怕打,大刑侍候!”一伸手,火签又摔下去了,衙役们不敢怠慢,拖下三个人,上了夹棍,绳子一紧,这仨人当场就昏过去了。衙役们一桶冷水,兜头一泼,又醒了过来。这回,李德全是叫天天不应,哭地地无门。心想,如再不低头,死到这大堂上,上哪儿叫屈去呀,只好咬咬牙,狠狠心:“大人饶命,我们就算……不是皇差吧。”
郭琇心中暗暗一笑。他在三河镇外喝酒时,就看出点名堂了,那一大帮人中必有皇上,要不然,这三个奴才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既然皇上在此,就得赶快修表,一边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边也劝谏皇上,不要纵奴行凶。此刻一见李德全认下了“冒充皇差”之罪,连忙见好就收:
“嗯,认了就好。来人,把这三个冒充皇差的恶奴带下去严加看管。退堂!”





    第四卷 第三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 23:49:47 本章字数:56170

?三十四 郭琇忠犯颜批龙甲 康熙仁大度谅贤臣
……………………………………………………………………………………………………………………………………………………………………………………………………………………
康熙在驿馆中歇息了足足两个时辰。这一觉睡得很是舒服,几天来奔波之苦,一扫而光。睡醒之后,懒洋洋地起来,走到外间,见阿秀和韩刘氏正在桌旁抹骨牌解闷儿,便信步走到外面廊下。此时武丹和两个太监正拿着一只剥净了的鸡在喂海东青。那海东青闭着眼瞧也不瞧,撑着翅膀躲闪着食物,一口也不肯吃。
康熙不禁笑道:“调鹰是那么容易的?那是祖传的手艺!想叫他吃食儿,非李德全不行。你们这个喂法,要折腾死朕的海东青了——哎,对了,这都什么时辰了,李德全这奴才怎么还不回来?武丹,你骑马到三河镇上去看看。”
高士奇、明珠、索额图三人都在东厢,听康熙起来,忙都赶了出来。索额图便笑道:“主子不必着急。这些太监最爱玩儿的,好容易放他们出去,不定到哪儿吃茶听说书了吧?”
话没落音,李德全从驿馆门外脚步踉跄地走了进来。三个人都戴着四十斤重的木枷,一个个屁股上浸着血渍,进来伏在地下,连头也磕不成了。满院的侍卫、太监和驿馆的官员一看全都愣了。李德全看了一眼康熙,嘴唇哆嗦着,突然“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趴着向前爬了两步,上气不接下气地哭道:“好主子爷呀……奴才们可算活着……回来了……”
康熙一见这阵势,知道必定是出了事。看着他们三人这副狼狈相,又好气又好笑地骂道:“哪里讨来这副现世宝模样,叫人恶心!”
此刻,李德全早已哭得气咽声嘶,勉强跪起来,指天划地把怎样到三河镇,如何被郭琇诱到衙门,又如何不由分说又打又夹。他一边说,一边还揉着鼻涕,添油加醋地说了个全,只是没说他们骑马撞倒老婆婆的事。康熙一听不由气呆了,脸上先是一阵发白,接着血涌上来,筋绷得老高,双手也微微发抖。怒喝一声:
“滚起来!朕看不上你们这贱样儿!——三河县的人呢,来了没有?”
话音一落,便听驿站门外有人大声回道:“臣顺天府同知郭琇叩见万岁!”
康熙辫子一甩,怒气冲冲地回身上了中堂台阶,背着手冷冷盯着大门口,厉声吩咐道:“进来!”
“扎!”
郭琇答应一声,哈着腰缓步而入,不慌不忙地打下了马蹄袖,看了一眼盛怒的康熙,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高士奇不由得暗暗赞:“嗯,此人气度不凡!”明珠和索额图也替郭琇捏了一把汗。
康熙阴沉着脸,盯着郭琇看了好大一会,威严地问道:“郭琇,常言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胆子不小啊,我问你,谁给你撑的腰?”
“回万岁爷的话。臣所作所为,皆是遵循朝廷王法,这胆子本来就大。而且臣自幼苦读圣贤之书,行事无越轨之处,心内无欺君之意,又何惧之有?”
康熙一听这话,更火了,大声吩咐:“好啊,你还敢强词夺理。武丹,拿鞭子抽他!”
武丹应声过来,看了看康熙的脸色,将马鞭子握在手中,一咬牙“刷”的一声抽过去。郭琇浑身一颤,背上袍子已被抽破,殷红的血迹浸出。武丹接着又是四五鞭子抽下来,郭琇疼得浑身大汗,却咬着牙一声不哼。
康熙见他如此刚硬,摆手止住了武丹,冷冷地问道:“还敢说你有理吗?”
郭琇喘了口气,大声说道:“万岁不问青红皂白,鞭责臣子,臣心里实在不服!”
“哼,你还敢说不服,朕难道不知你的根底吗?康熙十七年,你贪赃枉法,朕念你是初犯,从轻发落,降三级使用,已经是法外施恩了。可是,今天,你竟擅用重刑,拷打太监,目无君父,你自称是读书养气的大臣,朕问你,读的是什么书?”
郭琇抗声答道:“皇上,臣以皇封的御刑,拷问犯法太监,一不是私刑,二不是违法。康熙十六年,臣确是犯了国法,理应遭到惩治。皇恩浩荡,恕臣不死,臣感激涕零,时刻不忘。当时,臣断指告天,清水洗地,决心内外齐修,以至正光明之举洗雪前罪,报圣上之大恩,为皇上治国安民大业,效犬马之劳。可是,圣上以臣昨日之非,来断臣今日之是,即是不许臣改过自新!”
郭琇说到这里,便将李德全等人如何打马冲街。践踏百姓。鞭苔命官、咆哮公堂种种情节一一详奏,又说:“……主上如此纵容家奴,为害黎民,以至围观百姓怒目侧视,敢怒而不敢言。臣职在地方,行孔孟之道,执朝廷王法,又何罪之有?今日万岁召臣前来,不容臣奏辩,即以非刑鞭打臣子,不知万岁读的何书?”
郭琇面不改色,当面指责反问康熙,又说得这样振振有词,在场的众人何曾见过这样的胆大包天的人?一时间都吓得脸色焦黄,大气也不敢出了。康熙这才知道今天的事是由太监无理引起的,心中的气先消了一半,只是郭琇如此倔强,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实在难以下台。他想一笑了之,却笑不出来,拧着脸道:“哼!朕一向容让臣子,不料真的就有上头上脸的人。你……你把朕当成什么人了!”
索额图跟康熙久了,知道皇上此刻的脾气,郭琇只要承认刚才的话是失言,这事就算过去了。忙使眼色叫郭琇赔不是。不料那郭琇双手据地,一个头叩下去,竟大声道:
“皇上乃是桀纣之王!”
此言一出,全场大惊。谁不知道,桀纣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郭琇竟敢当面斥责康熙为桀纣,那还得了啊!果然,康熙一听此言,像被电击了一下似的,气得五官都错了位,眼睛冒出可怕的火花,恶狠狠狞笑道:“好一个郭琇,果真有眼力,朕八岁御极,内除权奸,外扫狼烟,四海归心,八方来朝,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在你的眼里朕就成了桀纣之君。哼哼!朕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郭琇咚咚碰了几下头,说道:“康熙十六年臣犯罪之时,即已该死,今既蒙垂问,索性尽言而后死——皇上英明天断,天下皆知。但皇上自即位以来,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却宠幸满臣,排斥汉官,偏信太监,贱视朝臣,喜好游猎以声色犬马自娱。以致朝廷内外,卖官鬻爵,小人纵横其间,上贪下诈,如此种种,何及唐宗、宋祖,即桀纣之君亦不过如此。”
郭琇还要说下去,康熙已是怒不可遏了。他大吼一声:“放肆!纳捐授官为筹集治河用兵之饷,与贪赃卖官怎能同日而语?朕视四海为一家,又何存满汉之见?你讲,你讲!”
到了这个地步,郭琇真是豁出去了。康熙的话刚落音,他就接口说道:“是!请万岁暂息雷霆之怒,容臣奏完。纳捐一事虽为筹饷,却也是饮鸩止渴。此例一开,误国害民,后患无穷。唐贞观时,天子曾问山东、关中人哪里最可靠。魏征奏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不宜示异同于天下。’就是说,皇上既拥有天下,怎能不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呢!可是当今朝廷之事,三公九卿,为皇上辅粥者多是满人,而汉人仅居十之二三。皇上是天下之主,应广收天下英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满汉。今皇上偏重满人,汉人岂能尽忠朝廷?如今四方之士尚未臣服,天下之民犹有追恋前明者,全是因皇上自己总看自己是满人之故……”
郭琇还要再说下去,康熙却已经忍无可忍了。今天因李德全犯法办砸了差事,康熙已不打算重处郭琇,不料一句问话,却引出了郭琇这么大一篇文章,真如火上浇油。康熙气得简直要发病,只觉得一阵头昏目眩,差点晕倒,忙用手扶住了楹柱。明珠刚要过来搀扶,却被康熙一把推开,扯过身边素伦腰中的佩剑扔给武丹,狞笑道:“好,好,好!朕是个昏君,朕是桀纣……朕用不着你这位圣贤之臣。今天,朕成全你。武丹,把他拖下去,立即斩首,让他去做逢龙,比干吧!”
康熙在盛怒之下,要将犯颜直谏的郭琇斩首,侍卫武丹接了剑,倒犯了踌躇。这粗汉子跟康熙日子久了,已经有了心眼。这郭琇虽说过去犯过贪污的案子,但后来断指洗地、明耻改过的事他也听说过。今日这事,明明是小李子在外头无法无天欺侮百姓引出来的。康熙这会子盛怒杀人,待平静下来谁知道又是如何发落呢?他瞥了一眼满脸得意之色的李德全,上前正要搀架郭琇,谁知郭琇一甩膀子挣脱了,叩头低沉地说了声:“谢恩!”起身便向外走去。
大院里静极了,几十只眼睛盯着暴怒的康熙,人人心里七上八下。只有高士奇已寻思半日,背着手望着天空长叹一声,喃喃道:“唉!白日不照我精诚啊!”
康熙突然转过身来问:“什么?”
高士奇目光幽幽,缓缓说道:“奴才以为,皇上如此处置,实在太便宜了这个郭琇。片刻之间,一个曾犯贪赃大罪的贪官,竟成了史册留名的诤臣。唉,便宜啊!”
康熙一愣,转眼想了半晌,一跺脚进了屋里。三个上书房大臣交换了一下眼色,索额图叫过素伦,低声道:“你出去告诉武丹,且慢下手,等一等再说。”
康熙黑沉着脸进了内屋,见阿秀和韩刘氏一坐一站,都是脸色煞白,显然院里这一幕把她们吓得目瞪口呆了。见康熙一声不吭颓然坐下,韩刘氏忙沏了一杯茶端过来,笑道:“主子,喝杯茶消消气吧。”
康熙喝了一口热茶,目光有些茫然地看了看窗外,似乎有点无事可做,又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忽然问道:“韩刘氏、你们小户人家有没有烦恼?”
“嘿,瞧主子爷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穷人家为争一口吃的,孩子们吵得叽叽哇哇、乱哭乱嚷,急得大人干转圈没法子。富人家呢,有的大老婆和小妾争风吃醋,弄得鸡犬不宁。有的子弟们面儿上头慈孝和睦,心里头都想的是祖上的家业,窝里炮打仗。有人挣,有人破,难得出了一个好儿子,可以继承门户。可是也烦难,这样的儿子往往是一个犟种,有道是‘倔儿不败家’呀!”
“倔儿不败家!”康熙听到这里,突然心头一震,想起当年苏麻喇姑也说过这样话“家有净子,不败其家;国有净臣,不亡其国”。他不安地打了个冷战,不敢再想下去了,几步跨出门外,不安地问道:“武丹呢?人……杀了没有?”
索额图忙跨前一步,躬身赔笑道:“回圣上,还在外头候旨呢。”
康熙大声道:“好!速传郭琇进来!”武丹在外面听见这话,笑着对郭琇道:“郭大人,主子爷气消了,叫你呢!得了彩头,可别忘了老武刀下留情啊!”
郭琇头发散乱,前额乌青,迈着沉重的步履回到天井,不知因悲因愤,灼热的目光含着一汪泪水。他没有看康熙,只向前走了两步,仿佛用尽了气力,沉重地跪了下去,轻声问道:“万岁传臣何事?”
此刻康熙的心里也翻腾得厉害,看着这个小小的从五品堂官,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默默地看了看跪在面前的郭诱,慢慢说道:“郭琇,依你看,今儿这事儿该……如何了结呢?”
“回万岁,臣今天犯了大不敬之罪,敬请皇上降旨,明正典刑。按大清律,三太监犯的是欺君之罪,也应弃市以警戒天下,请皇上一并发落。”
郭琇此言一出,又是满场皆惊。谁也想不到,郭琇一不申辩,二不讨饶,竟要与李德全等三人同归于尽!刚才,康熙下令要杀郭琇的时候,李德全的心里,简直高兴得像小扇子扇着一样地痛快。心想,到底是皇上疼咱们,哼,你小子知道厉害了吧。可是,听郭琇这么一说,又吓得抖成了一团,连忙上前跪下求饶。康熙却厌恶地踢了他一脚,断然喝道:“滚开,朕没有问你话,给我跪远点!”李德全一听这话音不对,心中更是七上八下,连忙往后退了两步跪下,却听康熙说了声:“郭诱,你随朕进来说话。”他俩一先一后进大厅去了。没有圣命,谁敢跟进去呀。一群大臣都愣愣地站在院里,不敢随便走动。
三十五 说弊政郭琇升御史 藐钦袭施琅主中军
……………………………………………………………………………………………………………………………………………………………………………………………………………………
天已黄昏了。落霞缤纷,彩云辉映,一抹夕阳透过大隔扇门斜照进厅里。康熙、郭琇一君一臣一坐一跪,沉默了许久。康熙才语气沉重地说道:“郭琇,你跪近一点。”郭琇忙膝行几步,靠近康熙跟前,听康熙又道:“你今日所奏,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言语太过分了。平心而论,朕难道真的是桀纣之君?当着这么多人,你信口开河,叫朕的体面何存?”
郭琇见康熙如此诚挚,心里一颤,热泪夺眶而出,哽咽着回道:“回皇上话!馅言害主,直言救国,古有明训,求万岁体察臣心。至于重满轻汉,重内轻外,实乃本朝弊政,臣不敢不据实披胆而言。”
“唉!满人说朕太惯纵汉人,你这汉人呢,又说朕重满轻汉,做人可真不容易呀!算了,俗话说,清水池塘不养鱼,朕看这事不必再提了。朕想问问你,你说汉人士子尚不服本朝,实情是如此吗?康熙十八年之后,朕看好多了嘛!”
“是,康熙十八年皇上开博学鸿儒科,实是匡古未有之盛举,但仅取中了一百八十余人,岂能尽收天下遗民之心!皇上励精图治,如今已粗具规模,心怀贰志之人不敢公开作乱是真,但要说人心尽服,臣不敢附和。”
“哦?你都听说些什么?不妨直奏。”
“是,臣以罪贬之身,最易听到此种言语。京城里司道文武汉臣,动不动就拿本朝陋政与前明类比,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外边更有遗老著述,追思前明典章,妄分华夷满汉之界,甚至有仍奉崇祯正朔者,岂可等闲视之?”
康熙听到这里,不由深深叹息一声。他自即位以来,在华、夷、满、汉之间,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调和,满以为博学鸿儒科一举收眼逸民,不料还是有人不服。正在沉思,又听郭琇道:“自然,比起康熙十八年之前,如今的境况已经好得多了,主上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臣以为,当日我朝大军入关之时,前明之宗庙社稷,已不复存。我朝天下得自于李自成之手。这个道理要颁之天下,令人人皆知……”郭琇正要接着往下说,却见康熙站了起来,便住了口。康熙激动不安地摆了摆手:“说得好,你说下去,说下去——朕不习惯坐着想事……”
“……是!天下百姓不知这个道理,还以为大清是夺了朱氏天下而自立,这就很可虑!臣以为应效法前朝故事,礼尊孔孟。表彰文明;奉前明宗祠,祭前明皇陵,修明朝正史以示灭国不可再复……”
康熙听得神采焕发,不禁欣赏地看了郭琇一眼:这样一个人才,明珠怎么搞的,竟似一点也不知道!
只听郭琇又说:“至于朱三太子之流,不过是图谋不轨之奸人,应着大理寺、刑部,明旨严捕,以明视听而正国典——如此,何愁民心不稳,天下不治?”
康熙静静听完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庄重地坐回龙椅上,朝外边喊道:“索额图,你们几个进来。叫李德全他们三个也来,听朕发落!”
上书房大臣及武丹等侍卫、太监,因未奉圣旨,一直都在原地站着。眼见天色渐暗,康熙和郭琇兀自在屋里谈论,正不知如何是好,听见传唤,武丹忙命人掌灯。李德全听了康熙口风,心知不妙,可是,他人小心灵,知道猎鹰海东青,乃是康熙皇上最心爱的。而这海东青除了李德全之外,谁也喂不了。看来,今儿个要想活命,只有靠海东青了。临进来前,悄悄将海东青右腿使劲拧了一把,那海东青疼得“嘎”的一声大叫,叫得康熙目光一跳。
康熙见众人进来,平静地说道:“高士奇,你来草诏!郭诱犯颜直谏,言语之间,虽多有不敬,然公忠之心皎然如月。所言过激之词,朕不加罪——着郭琇补……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一听这话,众人全愣了!
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都察院六科五道监察御史的副长官,不但有独立弹劾权,并且允许“风闻奏事”。就是说即或弹劾不实亦不反坐。这个职务是从一品的官级。郭琇是已革道员,降为从五品,骤然之间连升数级,一跃为台阁大臣。这样的提拔,立国以来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明珠和索额图不禁对望一眼,不知郭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