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谁主山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头,此话可当真?”老汉怕泉北反悔,又加问了一句。

“我周某人是靠着军功立身的,自是一口唾沫一个钉!”泉北坚定道。

“好,那老汉我就替众乡亲谢过了!”说完恭恭敬敬的给泉北磕了几个响头。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另外,从此刻一直到明年收成,我都负责大家温饱,随我来者都是我周泉北的父母弟兄,若我有违此誓言,犹如此箭!”泉北说完,从旁边一名军余身上取出一支羽箭,用力从中折断。

顿时,众人纷纷跪倒在地,口称泉北仁义。

而泉北也是满心苦涩,都是这狗日的世道啊!

“周头,看我们猎到了什么?”远处,有个嗓门大的军余大声叫嚷道。

众人纷纷向他们望去,只见两个人抬着一只野猪,从远处走来,其余各人也是都有收获,有几人手里都领着一只野兔,还有几人捧着一大堆蘑菇,而李竿子则是笑嘻嘻看着泉北,手里提着一只野山鸡。

泉北大喜,“哈哈,今天我们可算是有口福了!”

众人也都是兴高采烈。

泉北吩咐几个壮年男子将野猪抬到山脚下的小溪旁,去毛剥皮,又吩咐几个健妇准备好两口大锅,而一些小孩子和老年人都到旁边拾柴火。

泉北亲自将野山鸡提在手中,来到小溪边剥去鸡毛,取出内脏,将其洗的干干净净。野山鸡是营养十分丰富的禽类,在后世已经很难见到,女性食用对身体好处极大,没想到在这里给人猎到一只,泉北十分高兴,这可以给自己的母亲和晶儿好好补补身子。

泉北将洗好的野山鸡交给晶儿,让其整只清炖,给母亲和晶儿食用。

此时,野猪也已经处理完毕,几个壮汉将整只野猪切成碎块,分别放入两只大锅中,又将洗干净的野蘑菇放入锅中,再撒上少许盐巴,烧起旺火。

不多时,让人口水直流的肉香弥漫开来,众人纷纷眼巴巴的望着泉北!

泉北哈哈大笑,“都是自己弟兄,人人都有份!来来来,每人一碗肉汤!干粮管饱!”

众军户都是感激涕零,不住磕头感谢。

野猪肉厚实劲道,比后世家养的猪要强出不少,虽没有美味调料,但只是盐巴清汤,已经足够让人满足。众人都是吃的十分香甜,不时发出一阵阵大笑声,好像过年一样,而泉北在众军户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一切都在朝着泉北有利的方向进展。

“娘,这鸡汤可和您胃口?”泉北呈上一碗鸡汤,端到母亲身边伺候着。

“呵呵,我儿,为娘很喜欢,这都已经吃了两碗了!”周母显得十分满意。

泉北又忙着去给晶儿呈上一碗鸡汤,温柔道:“晶儿,多吃一点!再过几年,争取给我生个大胖小子。”

晶儿接过鸡汤,顿时满脸通红,“哥哥,奴已经吃饱了,在吃不下了。”

泉北一瞪眼道,“这是命令,小丫头!”

晶儿低垂下头,一阵无语。不过嘴角边却是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红红的篝火照亮了夜空,几个光着屁股小孩子在旁边玩耍嬉戏,而大人们则坐在一起谈笑,纷纷期盼着以后的生活,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泉北站在高处俯瞰着这一切,心志不由得愈发坚定。

第12章 白手创业难

又经过一日的艰难跋涉,众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望海堡。只是入眼之处,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只看外围的泥沙黄土夯成的堡墙已是破败不已,许多地方甚至不足一米高,到处都是被风雨侵蚀的痕迹。

走进堡去,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原本用青石板铺设的路面此时已经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淤泥。胶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本来就潮湿多雨,离海又进,此时,已经是十月份的天气,咸湿的海风吹来顿时让人感到一股凉意,让人感觉微微发抖。

如果常年处于内陆的人突然到海边生活,肯定会有很大的不适应。特别是老人或者受过伤的人被海风一吹,很容易关节骨骼疼痛,特别容易犯风湿病。海风湿润,众人都是有些不适应。

不过也有让泉北甚为满意的地方,整个望海堡依山而建,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整个堡周长约为五里,呈椭圆形。堡子位于两座山凸起的空地上,北面有一条小溪从山缝中流出,正好穿越堡子中央,也不用为水源发愁。东面相隔一里多点,就是茫茫大海,站在堡子里,可以清晰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声。沙滩白茫茫一片,没有人为因素的破坏,比起后世那些沙滩上随处可以塑料袋和避孕套的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西面是方圆数十里的小平原,看得出来原来是耕作的良田,只是多年无人打理,长满了杂草,显得有些破败。

泉北对此虽不是太满意,也只能接受。这就是自己的地盘了?

看着众人都有些疲累不堪,泉北连忙吩咐几个健妇埋锅造饭,熬了几锅热气腾腾的米粥,给众人驱除寒意。

然后开始登记造册,准备统计自己的财产人口。只是问了大半天,居然没有一个识字之人,泉北不由得大为无语,只好自己亲自动手。好在泉北前世也是本科毕业,写些繁体数字倒也不在话下。

经过初步统计,望海堡现有军户三十户,总人口约为一百六十有余,其中成年男丁只有四十几人,而成年女子约有六十余人,剩下的多为老弱妇孺和未成年的孩子。金子,一分没有,白银约还有二百两,耕牛十头,泉北早已吩咐人好生照料。大米还有两石有余,野兔三只,煮好的野猪肉大概还有七八十斤。生铁三十斤,铠甲一件没有,棉甲三套,单刀十把,硬弓两张,长枪数杆。这就是泉北的全部家当。

泉北看着这些数据,心里也是毫无底气,只能硬着头皮上,粮食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只等赵沧海和陈小六他们回来救急。

吃过午饭,泉北令众人在堡内大扫除,清扫淤泥尘沙,又用水清洗路面,清洗完毕,用命人将堡内各处撒上生石灰,消毒杀菌,防止疫病。令人吃惊的是,在清扫淤泥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多年前遇难者的遗骨,泉北也是唏嘘不已,命人将这些遗骨,收拾起来,运送到后山好生安葬。

忙完这一切,已是天黑,泉北并未让众人入堡子居住,而是在堡子外过夜,一夜无话。

第二天,泉北召集众人上山砍伐木材,收集茅草,准备修理房屋,又安排几个手脚麻利的健妇专门负责食堂,给众人做饭。

一时间,整个望海堡,忙忙碌碌,显得生机勃勃。

经过三四天的艰苦奋斗,整个望海堡逐渐成形,房屋虽然大多都是茅草屋,但是都是众人的心血。泉北按照每户人口的多寡,分配好住房,当然吃饭还是要吃大锅饭的。众人顿时都是十分高兴,毕竟房子自古都是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好房子,众人心里都有了盼头。

而此时,泉北居然发现了一个人才,此人三十多岁,身材中等,相貌也是平平,但是一双眼珠却是炯炯有神,神采异常,对农事兴趣了了,但是对大明的各式物价却是了如指掌,口才也甚是了得。此人名叫孙福,他的婆娘也是十分精干,是食堂几个健妇的领头人,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女儿。孙福平日为人和善,在军户中人缘不错,泉北前世也对此人有着不错的印象。

泉北又招来孙福,与其深谈数次,发现此人可用。于是命孙福掌管后勤辎重,以及采购工作,相当于后世的后勤部经理加上采购部经理,权利可是不小。而孙福也颇为能耐,将堡内各项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

又过了几日,赵沧海和陈小六终于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十几车粮食以及堡内各种急需的物资,泉北也是很高兴。

“赵大哥,小六,真是辛苦你们了!兄弟我在这里谢过!”泉北温言抚慰道。

“周头哪里话,都是自家兄弟,为周头办事也是我们的荣幸。”赵沧海恭敬道。

而陈小六也是不断点头。

“对了,周头,我二人此去胶州,并没有招到流民,反而是招到了十几户渔户,他们都是辽东逃难过来的,自称是有着数代打渔的手艺,我就将他们带回来了。不过此去胶州,米价可是吓人那,我和小六在胶州城里逛遍了,也没有找到便宜的,最后和胶州本地的李家米庄谈好了,五两一石,一共购买了五十石粮米,主要是他们帮忙运送过来,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买完粮米,我等又托李家大掌柜托人,买了一些小麦种子,眼见秋分已过,正式播种的时机,剩下的余钱又买了些锄头镰刀,二百两银子就没有剩下。”赵沧海详细的解释道。

泉北听了也是大吃一惊,虽说明末白银不值钱,但也不能这么不值钱啊,粮米居然五两银子一石,也是摇头不已。

大明此时真的是千疮百孔,朽木难支了,民生困苦,物价暴涨,整一幅末世景象。

泉北又询问了几句闲话,就吩咐他们先去休息。

晌午,泉北来到望海堡中央的一块空地上,大约有四五百平方,此时这里已经有人在这里支起了几个窝棚,而几个健妇正在里面忙的不可开交,泉北将这里当做众人的露天食堂,一日两餐,都是到这里就餐。

众军户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吃饱肚子。

泉北为了让众人能吃饱肚子,都有力气,成年男子一餐可领粗面馒头两个,稀粥一碗,肉汤一碗,而女子和孩童则是馒头一个,稀粥和肉汤掺杂一碗。而前些日子捕获的野猪,也没有浪费,除了当日被吃掉大半,泉北吩咐几个妇人将剩下肉风干凉起,而猪骨头全部用来炖汤给众人补充营养,每次放入些许风干野猪肉,虽是有些显得寒酸,但在此刻吃在众人嘴里都是十分香甜。

孙福的婆娘李氏正站在两口大锅前,为众人盛粥舀饭,她大声说道:“你们能吃饱喝足,可不要忘了周大人的恩德啊!”

众人纷纷应是,纷纷朝着泉北所在的地方磕头谢恩。

而那些新来的渔户更是感动不已,他们已经多日未曾吃饱过饭了,此时不仅能吃饱,而且还有肉汤,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都是跪倒在地口称泉北仁德。

泉北走到这些渔户中间,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香甜的喝着腊肉骨头汤,走过去问道:“老人家,尔等从何而来?在此生活可是习惯?”

老人一看到泉北的官袍,连忙放下手中碗筷,跪下磕头道,“回官爷的话,小老儿同众乡亲都是从辽东逃难至此,本都是世代渔户,可惜那鞑子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没有了活路这才逃亡山东。小老儿代众乡亲谢大人赐饭活命之恩那。”话未说完,已是老泪纵横。

泉北心中也是深深悸动,“老丈快快请起,尔等可愿在此充为军户,与周某一同经营这望海堡?周某可为众乡亲分发田地房屋,并照顾众乡亲温饱。”

众渔户听到纷纷跪倒,口称愿意。泉北的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老丈,尔等可还有下海捕鱼的本领?”泉北问道

听到此处,这老人立刻恭声道:“官爷,小老儿这些人都是祖传的手艺,只要有几条粗制的木筏,就马上可以为大人出来捕鱼。”

泉北哈哈大笑。

第13章 分田

土地自古就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东西,士农工商,农业还要排到工商的前面。

如果问我古人对土地的看重程度到底有多严重么?那我可以告诉你,应该跟现代女性结婚前对房子的看重差不多吧!

崇祯七年十月初,望海堡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分田运动,按照人口的多寡,军户们每户最少可以分得十亩土地,多者可以分到二十余亩,而渔户们每户也可最少分得五亩良田。!

胶东南之地,本来土地就十分肥沃,水系充沛,只要是能有足够的人力,在平常年景下自给自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泉北前世家乡就在这一块,对此自是心中有数。

周泉北在众军户的簇拥下,来到田间地头,对孙福道:“孙大哥,丈量土地你带人去办,记住,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乡亲们都不容易,我们不能让他们吃亏!”

“周头,请放心,小人省的。”言罢,便带着众人开始了土地丈量。

泉北站在高处,看着这些忙忙碌碌的人们,心中也是感慨。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程度真的超乎想象。后世有句话说道,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啊。而在此时,最重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肯定是土地。

望海堡周围方圆数十里足有近千倾良田,只是现在堡内人口稀少,这些土地不可能全部耕种,所以泉北只选择离堡子比较近的,让军户们耕作。

整整忙活了一天,丈量土地的工作才算完成,由泉北亲自登记造册,这样也算是有了法律依据。

看的出众人都是疲惫不堪,但很显然,他们更多的脸上呈现出幸福的神色。明代后期,军户们几乎都已经沦为军官们的奴隶,生活毫无保障。此时,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众人都是兴奋不已。

时间已经进入十月份,恰巧赶上小麦最后的播种季节。泉北怕贻误了播种时机,亲自带头开始了垦荒种田。

原本当宝贝养在堡子里的十头耕牛,现今也被牵了出来,每三户可以公用一头牛,众人都是热情高涨,几乎不用泉北命令,都是分外的卖力。

连周母和晶儿都是十分兴奋,早起晚睡,活跃在田间地头。此时的望海堡,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中午的阳光十分毒辣,泉北怕母亲身体受不了,连忙把母亲扶到阴凉处,然周母却是不依,“北儿,为娘不累,能在自己的田里种上庄稼,娘心里是真的高兴,以前咱们在卫所,本来分到的田地就少,收成的十之八九又都要上缴,娘还记得那年过年,你还小,家里实在是没有粮食了,娘厚着脸皮东边求求,西边借借,好不容易凑了半斗米,就着野菜根子熬粥,好不容易才撑了过来。娘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我儿平安长大,成家立业,你爹在九泉下也能瞑目了啊!”说完大声抽噎起来。

泉北的眼泪也是止不住的往下流,“娘,您放心,以后咱再也不用过那种苦日子了,我要让您享尽天下的富贵。”泉北用力握紧了拳头。

晶儿还在田地里劳作,泉北赶忙把她拉到阴凉处,怕晒黑了她,自己这个小娇妻经过这些日子的调养,已经慢慢展现出女人的风韵了,皮肤越来越白皙,身材也是越来越好了,只是还是稍显瘦弱。泉北的身高大约有一米八五,而此时的晶儿大概只有一米五五左右,泉北不是萝莉控,这让泉北跟晶儿站在一起,很有些禽兽的感觉。

胶东地区出美女,可能是因为水好吧,后世的青岛地区美女众多,就算是相貌不是特别突出,但是皮肤绝对都是非常好的。

“哥哥,奴不累,你和母亲歇歇吧,我这里就快完了,等这些种子全部种上,咱们明年就不用怕挨饿了。”晶儿看着泉北,一本正经的说道。

泉北的眼泪又流了出来,他轻轻的拉着晶儿的手,“晶儿,放心吧,有哥哥在,咱们永远不会在挨饿了,你还小,这些活让哥哥来做。”说完扛起锄头开始了辛勤的劳作。

后世的泉北虽然生活艰辛,但毕竟是在城市长大,对于这些农活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花费了好大力气,效果却是平平。

“哥哥,这活可不是这样干的!”晶儿在一旁笑道。“播种刨的土用不着这么深,挖的太深种子就长不出来了。只需将表面的这一层挖的松软就可以了。”

泉北一阵无语,只能悻悻的掩饰自己的尴尬之色。

“周头,我们望海堡现有军户四十二户,开垦了良田八百余亩,只是这里取水有些不便,军户们都想请周头从山脚下的河流中引一条沟渠过来,方便灌溉粮田。”孙福找到泉北,小心汇报着情况。

“挖取沟渠,这个不是不行,只是我望海堡眼下银子有限那,你去告诉军户们,今年只能是辛苦他们了,待到来年,我定然满足大家的需求。”泉北无奈道。

孙福点头称是,“周头,那些渔户们跟我说了几次,他们都要请求出海打渔。”

“恩?这倒是个好主意?你去将那老渔户老王头请来,我要当面问他。”泉北道。

“周头,我等在您治下,不劳而获,空的您浪费粮米养着我们,众人都是心底里过意不去啊!众乡亲都是委托我来找您,希望替您出海捕鱼,也好为您分忧啊!”老王头真诚的说道。

“王老伯,您不用如此客气!只是不知若要出海,都是需要什么?”泉北也是意动。

“只需几艘木筏而已,若有大船当然最好,不过此时天气甚好,海上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几艘小木筏足以。我等在辽东都是数代渔民,相信只要不是遇到风暴,定然能有收获。”

“如此,就仰仗王老伯了,我在这里替众兄弟谢过您了!”

“周头,何必如此客气,都是小老儿分内之事!”老王头恭声道。

第二天,泉北吩咐众军户到附近山上砍伐木材,准备打造木筏。只是目前望海堡之内没有匠户,军户们大都是些粗鄙汉子,这这个也是一窍不通,还好,老王头他们多少有些见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众人终于打造好了五条小木筏,虽然是寒酸无比,但是结实耐用,勉强可以出海。

这让泉北不禁想起了南美那些土人用整只的木材,中间挖空做成的独木小舟,只是这种小周,载人可以,但是用于捕鱼却是大大的不便。哎!泉北叹息一声,心道:“老子现在混的比那些土人都不如啊!”

十月初九,这一天,泉北带领着众军户摆上供桌,参拜了海神,五艘小木筏组成的小船队就要出海了!

“王老伯,此次出海不要深入太远!勿以安全为重,我等在此恭候王老伯满载而归!”泉北嘱咐道。

“请周头放心,小老儿定然不负所托。”王老头拱手应道,说完便踏上了小木筏。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几艘小木筏载着十几个汉子像大海深处划去。

泉北一直看着小船队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这才收回目光。

--------------------------------------------------------------

高潮即将到来,猪脚将会慢慢扩大自己的财产,人口,地盘,一切都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迈进!

泉水是新人,恳求大家的支持,请放心收藏推荐!泉水会用更精彩更火爆的故事,稳定的更新报答大家。

第14章 安身立命之本

崇祯七年十一月,日子过的飞快,田地里的农事基本上都已经忙完了,而泉北心里最重要的事情也要实施了。此时的大明,已经是风雨飘摇,张献忠李自成之流,现在大概已经开始合谋凤阳了吧?

根据泉北的记忆,崇祯八年元月初,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攻入中都凤阳,挖掘太祖朱元璋父母的陵寝,烧毁了众多宫殿建筑,朝野震惊。众多活不下去的农民纷纷入伙,一时间流寇队伍又壮大了不少,同时也产生了更大的流民潮。

后世毛太祖曾言,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泉北是理解透彻。世界就是这么个道理,拳头大的说了算。连动物世界都是强壮凶狠的才可以获得交配权,更何况人类呢?所以练兵是当年泉北的头等大事,也是事关泉北身家性命的一等要务。

其实在大明,屯兵是不需要出外作战的,但是此时泉北的心里已经被压抑和无力感折磨的够呛,有武力在手,最不济也能有自保的资本。

泉北在望海堡东侧贴近海边的空地上,盖起了数十间茅草屋当做营房,专门请了三个妇人做饭,又从军户中挑选了四十名成年男丁,开始操练,让他们坐起职业军人。

每十人为一甲,设一甲长,分别由赵沧海,大牛,陈小六,李竿子统领,而泉北总领全军。

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这些憨厚的汉子们就被泉北叫起,沿着海滩开始了五公里越野。

“狗日的陈小六,你给老子跟上,还他娘的当了甲长呢?竟给老子丢人!”看着陈小六渐渐拉在了后面,泉北顿时怒骂道!

陈小六毕竟年纪小,身子还未长成,本就瘦弱,在这些成年人都接受不了的痛苦训练中自然是落在后面。

他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脚步沉重,泉北拿着一根婴儿手臂粗细的藤条用力的抽在了陈小六的身上,“你他娘的给老子撑住了!你看那些个军余都比你强!”泉北怒道。

陈小六连话也说出来,只能是咬牙坚持着。

开始几圈众人还可以坚持,可是大约跑了有三四公里的时候,便开始有许多人掉队了,泉北也是不客气,谁落在了后面,顿时就是狠狠的一藤条抽过去,这些军户们畏惧泉北的威严,也只好硬着头皮坚持,只是个人心里都是抱怨不已。

终于总算是跑完了,众人都是累的瘫倒在地,泉北站在众人中间,脸色凛然。“你们他娘的是不是爷们,这点苦都受不了,将来如何保卫自己的土地,如何保卫自己的家人妻小!我也是人,焉能不知,众位兄弟操练辛苦,只是眼下我大明内有流贼肆虐,外有东掳鞑子虎视眈眈!我心里怕啊|!我怕有一天等鞑子杀过来,我们连逃命的能力都没有,就像猪羊一般任人宰杀!”说完泉北的眼睛流出泪来!

“是谁他娘的在背后抱怨了,周总旗养着你们的家小,又每日好久好肉的伺候,只是轻轻操练,尔等竟然还敢有怨言!”陈小六虽然有些疲累,但毕竟是年轻人,此时看到泉北如此模样,顿时大怒,跳起来叫嚣道。

泉北曾明言,若是有人受不了操练,可以推出,只是全家都要被赶出望海堡,没收所有分发的田地。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份,天气渐渐寒冷,就算是出去逃荒,估计连野菜都难以挖到,被赶出堡去的唯一的命运就是饿死。

这些穷军户们都是咬牙坚持,只有跟着泉北在这堡子里才能活命,更何况家小都在泉北的掌握之中。

不过泉北在饮食上并没有亏待了这些军汉们,每天中午都会有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肉汤,粗面馒头管够,尽管这样会大大加强泉北的经济负担,但是为了这些军汉们能尽早形成战斗力,泉北只有咬牙坚持。

开始的几天,泉北只是让众军汉跑步,加强耐力,适应训练强度,虽效果不甚理想,但是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

接下来几天,泉北在每天跑完五公里越野后,又将众军汉集结到营房前的空地上,准备练习站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算你有数万兵卒,然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各自为战,最终的结果也只有败亡。队列和纪律是行军打仗的基础,泉北自是十分重视。

四队兵分别稀稀落落的站在空地上,他们脸上一片茫然,不知道泉北想要做什么。

泉北看着这些军汉,也是很无奈,就算后世不成样的大学生军训也比这要好的多。这些人左右不分,不知所措。

“众位兄弟,军中以令为尊,而今尔等不再是种田的军汉,而是我望海堡的正规屯军了,这一点,就是让尔等明白军纪的重要性,兵卒听令于甲长,甲长听令于我,接到命令,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给我顶上去,若是尔等阵亡,我自当奉养你们的父母双亲妻子儿女终身,若是有人临阵退缩,畏缩不前,就地斩首,亲人家眷赶出堡外,没收田地财产!而若是尔等立下军功,我周某也不吝惜赏赐!尔等可听明白了?”泉北大声道。

“听明白了!”众人纷乱道。

“大声点!我听不到!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声音大了许多。

“在大声点!”泉北激励道。

“听听明白了!”众人撕破了喉咙大声道。

“很好,我们如今辛苦操练,就是为了日后能在战场上活命,今天多流一滴汗,打仗的时候就能少流一滴血!现在开始操练队列!”泉北指挥道。

“向左转!”泉北令道。

四十多人竟然只有七八个人能够作对这个动作,泉北也是深深无奈。只好让人拿来许多藤条,缠在这些军汉的脚脖子上,十人连成一串,这样总算是好了许多。

十几天过去了,这些军汉们多少能明白一点泉北的意思了,也能简单的做些如排队齐步走,向左转向右转等简单的动作了,但是还是反应很慢,泉北拿着一根藤条,在众人中穿来穿去,如有一人做错动作,立即是藤条鞭子猛抽一记,这些军汉吃痛叫苦,却也是勉强能跟上泉北的节奏了。

堡子里的女人小孩没有了农活,很多人都好奇的来到营地旁边观看,这些军汉也不免挺直了胸膛,毕竟人都是要面子的。而每当泉北的鞭子抽到一人时,这些妇女和小孩都是哈哈大笑,也是臊的挨打的军汉无地自容,只能更加拼命的训练,无意间竟然帮了泉北大忙,使得泉北的操练更加顺利。

这一日,泉北正在校场指挥众人操练,突然见一个渔户女眷兴冲冲的跑来,大声对泉北道:“大人,出海的渔船回来了,他们打了好多鱼啊!现在正靠在海边呢!等着大人过去清点!”

泉北大喜,连忙让让众军汉一同直奔海边,并让几个妇人备好热酒,准备款待众渔户。

“周头,小老儿幸不辱命,这次出海一路平静,收获颇丰啊!”老王头兴高采烈的说道。

“王老伯真是辛苦了,快快喝下这杯热酒去去寒气!”泉北说完从一个妇人手中接过一碗热酒。

王老头一饮而尽,大声道:“大人,我等此去共捕到各种鱼类近千斤,这条小木筏上的是最近捕到的,还新鲜的很那,可以现在食用,而早先捕到的都被撒上海盐腌了起来。大人请过目。”

泉北看到这堆成小山的各种鱼类,心中欢喜,赶忙吩咐让全堡子所有人到中间的食堂集合,要开全鱼宴了,所有人顿时欢声雷动。

这些海鱼泉北也是都叫不上名字,不过前世泉北曾在青岛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吃海鱼那是多少有些经验的。这些新鲜的海鱼只需刨去内脏鳞片,清洗干净,直接放入锅中,放入少许粗盐,些许姜丝葱片,清水熬炖,就是新鲜无比的美味鱼汤了。

此时,早有一些健妇将十几条约莫三四斤重的海鱼清洗干净,周边已经支起了几口大锅,待水慢慢烧开,就将这些新鲜的鱼儿放入锅中,不多时一股海洋里的香气就从锅中传来,众人都是直流口水,泉北也是蠢蠢欲动。

若是此时再能加点海肠子之类的调味品,只怕是给个神仙都不换了。

“众位兄弟,众位乡亲,我望海堡能有今日,都是众位一起努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今日得以鱼儿满仓,我宣布,今日鱼汤馒头管够,美酒尽情喝!”泉北高兴道。

顿时众人就像过年一样,纷纷敞开肚子,大吃大喝,一片欢声笑语。

泉北也是带着母亲,领着晶儿坐在专门为泉北设计的主位上吃喝起来。

“周头,仁义啊,我等已经有多年未曾如此爽快过了!”一名军汉哈哈大叫道。

“就是,就是,周头乃是东海蛟龙转世,自是凡人能比,平时对我等虽是严厉,但都是为我等好啊!”又有一人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