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国医-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冯国梁愤愤而去。
骆志远问讯,忍不住啼笑皆非。其实,他觉得易纲的做法也有些过头了。
不过,他既然放权给了易纲和冯国梁,就给予两人相应自主的权力,轻易不会插手。
冯国梁走后,易纲犹豫了一会,还是主动去向骆志远汇报,试图争取骆志远的支持。
“骆董,我个人认为,邀请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加盟,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日后产品的上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日后很轻易就能引发业界的质疑。”易纲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骆志远的神色变化,他就是这种个性,一旦发现骆志远有不满的表现,他会立即放弃个人观点。
骆志远笑了:“易纲啊,你的想法没有错,的确是这个思路。”
“是啊,骆董,我跟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彭向里教授接触了两次,人家对我们的邀请也很感兴趣。只不过呢,以彭教授的层次,我们给出的报酬太低,人家恐怕也不能答应帮我们摇旗呐喊。”见骆志远支持自己的观点,易纲非常高兴。
骆志远又笑了:“彭教授在业内大名鼎鼎,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有什么条件?”
“彭教授倒是很客气,说是为了支持中医药文化义不容辞,但实际上,骆董,您也清楚,现在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切都要靠真金白银来说话,不给出一定的价码,显然是不行的。”
易纲试探着又道:“彭教授个人,我想给个一年二十万的年薪,至于他推荐的其他人,一年给个十万也就足够了。骆董,您看这样合适不合适?”
骆志远哦了一声:“具体的成本,你去跟老冯商量着办吧,这事由你们具体运作,无论你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们!”
骆志远轻飘飘地又将皮球推给了冯国梁,易纲无奈地苦笑,只好告辞离开。



 第711章 相互制衡

望着易纲的背影,骆志远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事其实不复杂,不在于他支持谁,而在于他不能通过支持易纲来“打压”冯国梁。
所以,骆志远没有真正表态,而轻描淡写地将皮球推了回去。
毕竟他站的层次和高度不同,几十万的资金投入对于康桥来说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大方向没有走错就行了。而且,他不希望因此而诱发两个高管的不合。
如果冯国梁和易纲因此走向对立面,带给集团的损失何止是区区的几十万啊。
有的时候,骆志远也很无奈,不得不将官场上的御人之术挪用到公司管理上。商场虽然与官场截然不同,但在御下方面,“思路”实际上也是相通的。
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手腕,也不得不通过一些方式让下属互相制衡和监督。
对于骆志远来说,下属太团结拧成一股绳,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极容易架空他和唐晓岚;但下属如果互相构陷攻击,集团内部陷于内讧而不可自拔,更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掌握一个度,“欲放还收”、“欲语还休”,是极妙的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官场多年的历练对于骆志远掌控日渐庞大的康桥资本帝国,有着重要的帮助。否则,帝国大厦越高,将来倒塌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康桥集团这两年发展的速度过快,基础不是很牢固。
其实,康桥集团发展到今天,骆志远所面对的考验已经不单纯是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还在于如何用人、如何平衡内部利益、如何清除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管理隐患。
骆志远的野心很大,超乎寻常的大。
对于他的雄心壮志,哪怕是妻子谢婉婷都不会真正读懂。
他想要将康桥集团打造成世界上数一数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资本财阀,他的目光不局限于华夏一国,而是放眼整个风云变幻的世界。
他希望自己掌控下的康桥集团能建立起无人敢小觑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商业王朝,成为世人皆知的巅峰传奇。
易纲离开骆志远的办公室,有些郁闷地敲开了冯国梁的办公室门。
他不得不继续来找冯国梁“斡旋”,没有冯国梁的点头,他高薪延揽专家教授的计划就无法真正实施。
见易纲再次找上门来,冯国梁有些不虞。
在冯国梁看来,易纲纯属不负责任。现在康桥是家大业大,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消耗。创业容易守业难,冯国梁此刻视康桥为家,不愿意有人败坏康桥的家业。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很排斥易纲的大手大脚做法。
易纲走进冯国梁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苦笑:“老冯,我还是想跟你沟通一下……你不要觉得一时的投入太多,等日后我们获得的回报也大,你仔细想想,我们是医药产业的新军,如果没有业内权威人士的加盟,我们怎么能打开市场?”
冯国梁忍不住反唇相讥:“我们在印国的医药公司不是运作得很成功?”
“老冯,且不说国内的情况与印国截然不同,但就事论事,印国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要想在国内发展,必须要打好这个基础啊。”易纲耐着性子跟冯国梁解释。
“你所谓的基础就是花大价钱?我说句难听的话,真正的大师和专家是不看重金钱的,你靠钱拉来的这些人,水平其实很……”冯国梁心里的排斥很深,很难说服。
易纲见冯国梁如此,心里很不高兴,忍不住冷笑道:“老冯,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持有这种态度!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什么都讲究个物有所值、付出回报。你没见大学里这些教授学者都在到处走穴?你以为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义务奉献?”
“什么年代也不能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如果只认钱,这种专家不要也罢!”冯国梁义愤填膺起来。
易纲也是勃然大怒:“你老冯真是可笑!如果集团不给你高薪,你老冯愿意在这里继续干?”
冯国梁冷冷回应:“康桥是我的家,即便没有工资拿,我也不会离开康桥!”
易纲拍案而起:“真是高风亮节,那我倒是要建议集团今后给你免了薪酬吧,也好给公司省下一些成本。既然你愿意义务劳动,又何必要领薪酬呢?”
易纲一句话将冯国梁堵死,冯国梁气得面红耳赤,倒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易纲拂袖而去。
望着易纲大刺刺离去的背影,冯国梁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想当初,易纲只是康桥集团的中层,电动车公司的副总。只是后来,受到骆志远的信任和重用,才提拔到集团副总的岗位上。而当时,冯国梁已经是康桥副总,位置和层次在易纲之上。
但话说回来了,提拔不分先后,英雄不论出身,既然两人现在一个层面上,那就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易纲和冯国梁闹翻,消息自然瞒不住,很快就传到了骆志远的耳朵里,但骆志远无动于衷,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骆志远自打回归之后,已经意识到,集团高层内部形成了几个小派系,各自为政,虽然维持着面子上的团结,可背后里却还是互相拆台的。
薛萍个人算一派,她靠近骆志远和唐晓岚,不怎么搀和其他副总的内讧;易纲和常建、宋爱娟等是一派,冯国梁和另外两个副总是一派,当年从国有企业出来的韩大军和夏侯明礼又是一派。
在骆志远看来,这都是极大的隐患。
虽然个人关系有远近,但他作为老板,并不希望下属拉帮结派或者互相构陷。
因此,他有意借此事激化矛盾,暴露问题,然后他再出面居高临下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随后骆志远召集的总裁办公会上,易纲和冯国梁互不相让,坚持各自的观点不松开。而其他的一些副总,要么看热闹,要么添油加醋惟恐天下不乱。
骆志远在一旁冷眼旁观,心里暗暗冷笑。随着集团实力的增强,企业规模的扩大,这几个高层已经逐渐心态开始膨胀。相对而言,冯国梁倒是比较谦逊和有分寸的一个。
实际上,康桥集团发展到今天,目前这个经营团队结构比较老化,管理比较落后,已经与集团的现状不相适应。
唐晓岚曾经动过“大换血”的念头,但被骆志远劝阻了。
一来是骆志远不愿意导致集团内部动荡,二来,他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从一路跟随过来的老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康桥集团还远没有到卸磨杀驴的程度也不能卸磨杀驴。
但如果维持现状不变,或者任由现状发展,康桥管理的巨大隐患必将产生在顶层,这可是致命的风险。为了企业的长远生存,骆志远不得不壮士断腕。
犹豫来犹豫去,他终于做出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消灭派系之争,整合现有团队力量,让康桥集团高层内部只能有一个声音。那没什么好说的,骆志远和唐晓岚是老板,他们作为下属只能服从、贯彻落实老板的决策。
第二步,经营团队部分换血。一些年纪偏大、思想僵化、心态膨胀的人,如韩大军和夏侯明礼;个别能力欠缺、目光短浅的人,如宋爱娟,“退居二线”,提拔新人进团队,增加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管理的活力。
骆志远正发愁没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就在这个时候,易纲和冯国梁爆发了“争斗”,在他看来,这正当其时啊!
骆志远双手抱在胸前,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突然挥了挥手沉声道:“好了,你们两位不要争了,我看这事也没什么好争的。高薪邀请知名专家加盟我们的中医药研究团队,非常必要,最起码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还不能免俗,要借用一下人家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
“但是,薪酬也不能无限放大。其实啊,有些专家教授,更看重做事后的成就感和社会贡献度,不一定非要靠高薪来吸引。比如说彭向里教授吧,我通过别的渠道跟他接触了一下,他很愿意支持我们的中医药产业研究。”
骆志远声音低沉,各打五十大板,即没有公开支持谁,也没有公开反对谁。
见骆志远这么表态,易纲张了张嘴,也不敢再说什么。
冯国梁也无奈地耸耸肩,扭过头去。
“我看事情就这么定了吧。我出面跟彭教授接触,具体的薪酬额度由人力资源部拿出初步方案来,我来审批。”骆志远点了点头,“易纲,你把精力转移到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上来,老冯,你侧重于整个中医药产业板块的设计思路上。我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到年底,我们的康桥中医药产业板块必须要有动静、占市场、见效益。”
“我还是那句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相应的宣传和市场策划必须要走在前头。不管怎么说,先把声势造出去,只要我们的新产品一上市,马上抢占市场先机。”



 第712章 壮士断腕

骆志远拍板,结束了易纲和冯国梁的纷争。此事到此为止,再也休提。
调子都定好了,还有什么好争的?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办公会,其实有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想要跟大家先通通气。”骆志远挥了挥手,慢慢站起身来,刚毅的脸上浮荡着若有若无的笑容:“康桥集团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点。过去几年,大家戮力同心,集团有今天的成就,归功于大家的努力。”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站在这个相对的高点上,我们其实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继续向上,一个选择就是折返向下。说句难听的话,一个搞不好,我们就要前功尽弃,康桥盛极而衰逐步走向落魄,甚至破产倒闭。”
“国内这种企业太多太多了,因此,这绝不是我危言耸听。”
“因此,我们必须要殚精竭虑,谋求向上的发展。而这就需要,我们要从体制机制上、管理模式上、人员结构上等等方面,进行自我革新,甚至说是革命。在改良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
“当然,这只是我初步的一个想法,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我准备首先对集团现在的管理架构和运行体制进行改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资源集中配置和统一调度为平台,建立层级负责和由下而上的管理架构。”
“康桥集团,下设三大子集团:康桥投资集团,康桥实业集团,康桥控股集团。”
“投资集团负责整个集团层面的对外投资业务,侧重于项目的前期运作和决策设计;康桥实业集团负责管理现有六大产业板块康桥置业、康桥能源、康桥设备制造、康桥商贸、康桥乳业和康桥医药,以及所有集团旗下的实体企业,包括全资子公司,分公司,一级利润单位;康桥控股集团则负责管理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比如香港上市公司和即将运行的美国上市公司,以及未来可能在国内、东南亚和欧洲上市企业。”
“康桥集团总部设立董事局、监事局和工会。各子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分支工会。”
“集团总部经营层成员分别兼任子集团董事长,取消原来的板块管理委员会。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行使集团整体调度和资源配置权,负责贯彻落实集团董事局和经营层的各项决策。”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思路,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意见没有。”骆志远说到这里戛然而止,环视众人,面带沉凝的微笑。
夏侯明礼和韩大军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第一时间开口表态:“骆董,我们坚决支持您的思路,我们觉得这样很不错,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嘛,就是让我们的企业加快脚步迅速发展,争取早日成为全球性的跨国企业。”
骆志远笑了笑,又望向了冯国梁几个人。
冯国梁几人也立即开口赞同。
老板说了话,那就是决策了。况且,他们这些人都了解骆志远的为人,一般而言,只要骆志远说出口来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考虑成熟了。既然如此,他们又怎么能跟骆志远拧着干、唱反调?
到这个时候,其实没有一个人能意识到,骆志远竟然要对经营层进行大换血予以壮士断腕式的自我改良。
骆志远笑了笑,又缓缓坐在了座位上,扭头向列席会议的赵寒扫了一眼。
赵寒赶紧将骆志远亲自起草的集团架构管理示意图一一分发到每一个高层手里,韩大军低头一看,心里一震,心说这果然不是一个小动作,幸亏他多长了个心眼,没有开口说什么。否则,必然会撞在骆志远的枪口上。
“这是我亲自起草的集团架构层级图,大家看看,讨论一下,我们逐步加以完善。”骆志远挥了挥手,旋即端起茶杯来小啜了一口。
“大家有没有意见?”骆志远沉默了几分钟,开口问道。
见没有人反对,他笑了起来:“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先确定下来。”
“康桥集团董事局下设经营层,经营层之下是集团11个职能部门。尔后,下设康桥投资集团、康桥实业集团、康桥控股集团三大子集团;康桥投资集团之下有康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康桥创投有限公司;康桥实业集团下设康桥置业集团、康桥能源集团、康桥设备制造集团、康桥工贸集团、康桥乳业集团和康桥医药集团六个三级集团,涵盖六大产业板块的54家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康桥控股集团下设康桥(香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康桥(美国)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正在筹建中的三家海外上市公司。”
“这样一梳理,架构就清晰了,职能也明确了。这有利于集团步调一致,统一调度,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避免互相推诿扯皮和责权不明,更会避免有些下属成员企业坐大失控,导致集团利益受损。”
“运行体制上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桌案上,我们无法回避。”骆志远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那就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首先是高层团队的问题。”
骆志远这么一说,在座众人脸色骤变。
谁都没有想到,骆志远话锋一转,竟然到了这个方面:他这是要干什么?难道?……难道要裁人减员,拿他们这些高层开刀?
“我也不瞒大家说,我跟唐总商量很久了,现在经营团队里的一部分同志,将要退出去。同时,提拔一部分新鲜血液进来。留下的同志,分工和职责也有相应的调整。”
骆志远缓缓说着,环视着一个个脸色震惊的高管。
“必须要声明的是,大家对集团发展的贡献不能否认。但为了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壮士断腕,施行自我革新。这不是卸磨杀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可以保证,退出的同志,收入待遇保持不变,仍然留在集团工作,可以进入监事会或者工会,仍然视为集团高层,但不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骆志远的话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首先宣布一下改组后的董事局人选:我(骆志远)、唐晓岚、谢婉婷、薛萍、冯国梁。薛萍兼任董事局秘书,主持董事局日常工作。”
骆志远的话音一落,冯国梁倒是没有表现得太过惊喜,但其他人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了。
原来在座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董事会成员,可如今骆志远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砍掉了很多人,除了骆志远、唐晓岚、谢婉婷之外,就留下了薛萍和冯国梁两个外人。
骆志远无视了众人的阴沉和躁动。
他改组后的董事局就是康桥商业帝国最高的决策机构,人员不在多而在精,权力必须要牢牢控制在自己人手里,骆志远绝对不愿意看到因为企业发展壮大而导致的失控。
骆志远顿了顿又宣布道:“我本人作为董事局主席,不再参与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唐总作为集团总裁,薛萍仍然作为执行总裁,协助唐总工作。冯国梁、易纲两人继续担任副总裁。”
“谢婉婷作为董事局董事,兼任监事会主席。宋爱娟、常建、韩大军出任监事会监事,继续享受副总裁的待遇。夏侯明礼出任集团工会主席……”
骆志远没有拖泥带水,很快就宣布了其他几个人现任副总的去向或者监事会,或者工会。
换言之,除了冯国梁和易纲之外,其他人都被骆志远砍掉了。
如此大的动作,事先竟然没有一点动静!
冯国梁和易纲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垂下头去。他们倒是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其他人呢?他们无法面对众人那失望中透着愤怒和恐惧的眼神。
“好了,基本就这样了。散会吧。”骆志远挥了挥手,转身而出,背影飘逸而肃然。
他这一走,会议室里就炸开了锅。
“这……这是不是太那个啥了?”
“老宋,你事先没有一点消息?”
“唐总知道不知道他这么安排?”
“我们竟然被清退了,这……这是不是太狠了啊?这么多年扑在企业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不就是卸磨杀驴啊!!!”
韩大军和夏侯明礼表现地义愤填膺,他们两人是从国企转过来的曾经具有行政级别的县处级干部,如今放弃级别身份,却被骆志远“扫地出门”,自然是非常气不过。虽然骆志远表示待遇收入不变,但不再参与经营管理就相当于是“退居二线”,手里失去了权力,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得了?
宋爱娟是骆志远发小陈斌的老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也被清理。
她的脸色很难看,但当着众人的面,她还是不能表现出什么异样来。
易纲和冯国梁此刻也顾不上“争斗”了,两人尴尬地顶着“枪林弹雨”灰溜溜地退出了会议室,在走廊上忍不住长出了一口气,然后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区区半个小时的时间,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第713章 铁腕

运行体制变了,管理架构变了,高层大换血。
接下来,这就涉及中层和下属成员企业。涉及的人员之广、层面之大,绝对是康桥自创业组建以来的首次。
如此重大的改革,竟然事先没有一丝风声透露出来。
开完会,骆志远跟远在美国的唐晓岚通了电话。
“志远啊,你可要掌控好,不能乱起来。我早就想好了,这个黑脸必须要由你来唱,我毕竟是女人,下不了这个狠手。但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不下决心,将来我们会后悔莫及。”
“晓岚姐,你放心,乱不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骆志远淡淡笑了笑:“我既然敢做,就不怕他们乱!而趁着这股子乱势,也正好清理出去一些害群之马!我早就有言在先,真心跟公司共同发展、愿意与企业共进退的,康桥永远都有他的位置。否则,就请离开。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晓岚姐,你要知道,公司发展到今天,就像是一个人,开始生病长疮。如果我们不自己动手术,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病入膏肓了。”
“是这个理儿。你抓紧给薛萍打个电话,让薛萍回来,帮你掌控大局,我担心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唐晓岚担心地嘱咐了一句。
骆志远笑了:“姐,这点破事真不是事。不过,薛萍马上回来了,晚上的火车,估计明天早上就到。”
“下一步,我们要在全集团范围内和面向全社会招聘三个副总裁,以及下属子集团和三级集团的总裁。至于中层和成员企业的高管,暂时还是不要动了。可以逐步调整,但不可能一步到位。”
唐晓岚嘻嘻一笑:“你也是聪明啊,其实中层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只要中层不乱,几个高层蹦不蹦的,也没什么关系。”
骆志远哈哈大笑,就挂了电话。
而这个时候,赵寒已经奉命电话通知,明天早上9点,骆志远召集集团总部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成员企业的负责人开会,执行总裁薛萍会参加。
正如唐晓岚所言,只要中层不乱,康桥就乱不了。反过来说,空出来几个高层的位置,应该更加能刺激中层人员的热情。
但骆志远如此激烈的动作,想要不引起一些反弹,那也是不现实的。这在骆志远的意料之中,早就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
不过,骆志远没想到的是,首先冒出来的竟然是宋爱娟。
宋爱娟竟敢气势汹汹地闯进骆志远的办公室,指手画脚,要求骆志远给一个说法。
骆志远的脸色当即阴沉了下来。
实事求是地讲,宋爱娟根本就不具备一个大集团高管的基本素质。骆志远当初不过是看在发小陈彬的情面上,关照一下她,为了给她一份高管的收入。因此,这些年,宋爱娟就是管管机关行政和后勤,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所以,骆志远没有心慈手软。
可宋爱娟居然不服气,还上门兴师问罪。她倒也不想想,如果没有骆志远,她算什么?她今天的一切,包括高薪和体面的社会地位,都是骆志远给予的。
骆志远望着情绪激动的宋爱娟,声音淡漠:“嫂子,你不要激动,这不是要辞退你,而是给你调整一下工作岗位,收入什么的都不会变。”
“监事会成员?骆董,我就是问问,我到底犯了什么过错,你要免了我的副总裁职务?我一个女人家,撇家舍业跟你到京城来,跟老陈两地分居,我容易吗?!”宋爱娟涨红着脸大声道。
她刚才给丈夫打电话,让远在安北已经担任安北区公安局局长的丈夫给骆志远打电话,但陈斌不肯,她按捺不住,就自己跑了过来。
“你没犯错,是我犯了错。如果当初我不让你进康桥,如果当初我不建议你担任康桥公司的副总经理,那么,今天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骆志远猛然挥了挥手:“我再次重申一遍,这是公司最终的决定,不可能更改!你如果不愿意去监事会工作,那么,我可以派人派车送你回安北!你可以走了!”
骆志远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冷肃无比。
宋爱娟表情僵住了,整个人也呆住了。
她没想到骆志远会对她如此不讲情面。
骆志远的办公室门敞开着,他和宋爱娟的对话都传入了韩大军等人的耳朵里,以及很多总部员工的耳朵里。
骆志远连宋爱娟的帐都不买,可见他的决心和铁腕。韩大军本来还想过来尝试着跟骆志远沟通一下,见此情状,也黑着脸放弃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盘算自己的前途和出路。
到了这个份上,辞职回家是不可能的。康桥集团给高管的薪酬绝对是国内顶尖的,如果失去了这份收入,谁能甘心?
一念及此,韩大军就有点心灰意冷,不得不面对现实。
不管怎么说,如果接受骆志远的安排,他还能保住高管的地位和待遇,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任何面子都是虚幻的东西。
……
韩大军第一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搬到了康桥大厦的第十四层。在这一层上,所有的监事会成员,包括工会主席等等,这些从经营团队里退出来的“顾问团”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
韩大军之后,是宋爱娟。她最终还是舍不得这份高收入,尽管她心里还是抱怨骆志远不通情理,不念旧情。
宋爱娟之后,夏侯明礼、常建都开始行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卸任副总裁的办公室都空了出来。总部一些个实权部门的中层都眼睛放光,心里踌躇满志,准备竞争这空出来的三至五个副总裁岗位。
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回归之后,骆志远终于面向所有的康桥员工,展现了他铁腕治企的一面,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骆志远明白,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个不得不转型的过程。
如今的康桥,家大业大,如果再不引进高层次的高端管理人才,后果不堪设想。



 第714章 公开招聘

第二天上午九点。康桥大厦11楼会议中心。
康桥集团总部目前有11个职能部门,同时还有总部直属的分公司5个,加上后勤以及赶过来的一些成员企业负责人,差不多有百余名中层管理人员参会。当然,这只是康桥庞大管理团队中极少的一部分。若是全部到齐,必须要提前数天下电话通知,让外地的企业负责人有时间赶过来。
但这次中层管理人员会议,明显是临时性召集的。
骆志远突然对高层经营班子下刀子,这在康桥集团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普通员工倒也无所谓,但中层以上经理人员,却心神动摇,人心不稳。几乎人人都在惴惴不安,不知道骆志远要干什么而连韩大军这些高管都说动就动了,何况是他们这些中层?
所以,赵寒一通知说开会,有超过半数的人,心理状态都非常紧张,处在忐忑不安之中。
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就过于沉闷和压抑了。
没有一个人敢吭声,闷头坐在那里,焦躁不安地等待着骆志远和薛萍的到来。
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赵寒率先出现在众人眼帘中。
不少人热切复杂的眸光都瞬间聚焦在赵寒身上。对于赵寒,原本集团总部的不少员工都不怎么认可,觉得赵寒不过是骆志远原先在政府工作时的秘书,懂个屁的企业管理啊?但如今一看,赵寒果然是骆志远的心腹,无人可以替代的角色啊。
赵寒却没有任何得意忘形的姿态,哪怕是面部表情,都保持着足够的低调、谦和和恭谨、沉稳。
他在骆志远身边工作多年,太了解骆志远的个性和为人了。如果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嚣张狂妄,必然会触发骆志远极大的反感,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赵寒纵然明知自己即将在这一次的高层调整中得到机会,但还是保持着相应的理性和克制。
不能不说,赵寒对骆志远的了解,在如今的康桥集团无人可及。这种了解,有助于他把握和落实骆志远的决策,单凭这一点,他就足够胜任一个助手的岗位。而对于赵寒的安排,骆志远也早就心里有了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