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国医-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庄实当年的事情因为时过境迁,已经很难再评判。而高庄实这个当事人也就此缄默不语,连女儿高欣庆都不敢多问,外人就更不得而知了。
而之后的市委书记侯森临也有机会。但后来爆发了侯森临贪腐大案,他被时任省纪委副书记的邓宁临拉下马,半路翻盘。而因为侯森临案发,安北市被牵连上的官员成串,而安北市也因此在省里臭了名声。
直至邓宁临临危受命,这几年来,才慢慢扭转了过来。
邓宁临的升迁其实在意料之中。因为无论是资历还是政绩官声能力,邓宁临在省里的厅级干部中都名列前茅。而当时他从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的岗位上平调任安北市委书记,本就是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但无论如何,安北市出了大官了这个消息震动全市,坊间议论纷纷,成为最大的热点新闻。
同时,邓宁临的心腹、原市委副秘书长安知儒调任安北区区长,市经贸委主任何县临改任高新区一把手,安北市的后起之秀、官场新星、民兴县鹏程镇党委书记骆志远升任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和管委会副主任,这一系列县处级干部的提拔、调整的消息,也在市里传开,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作为京城骆家和谢家的“委托人”和骆志远的“监护人”,邓宁临在调离之前,本该将此“重任”移交给新任的市委书记劳力,但邓宁临却没有这样做。
倒也不是邓宁临故意使坏,而是骆志远本人的坚决反对。开完干部任命大会,邓宁临一边让人收拾自己的行装准备赴省城上任,一边秘密找骆志远谈话。提起这茬,骆志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的态度非常诚挚和恳切,表示他留在安北工作本就是为了历练,没有必要被人“护着”。出于尊重他的想法,邓宁临也就没有勉强,只是暗示他今后有事要在第一时间给自己打电话,邓宁临虽然不在安北市了,但人在省委高位,说出来的话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邓宁临有事给劳力打个电话过来,劳力就算是心里不舒服、不满意,也绝不能不给邓宁临面子。而反过来说,邓宁临如果想给劳力“使绊子”,有的是机会和手段,毕竟他在这个位置上。
这是一个不足为道的小插曲,骆志远这时并没有意识到,邓宁临的离任对自己的影响超乎他想象中的大。
第二天也就是1993年的8月21日。
霍尔金娜的医药项目正式落地,俄商独资安北西伯利亚远东制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注册成立,前期的手续早已跑好,只待俄方的资金注入到位和管理人员到位,新公司就可以开始运转,而由新公司作为医药项目的投资、管理主体,对外招标引进建设工程单位,大体就是这么一个程序。
项目就是这样,一般是投资商是发包人,而中标单位是承包人,投资与建设是分离的。况且,霍尔金娜的西伯利亚集团也不可能真正组织工程队伍万里迢迢来华夏搞土建和基建,只能委托安北市本地的建筑工程商来干。
项目的事情已经全部移交给市政府为此专门设立的临时机构安北市政府项目办来进行总协调总牵头,项目办的负责人由唐雪松兼任,直接对劳力负责。
这是劳力的安排。
很显然,劳力成为市委书记,唐雪松用不了几天就要改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主任,而相应地,这个项目办也就顺理成章地挂靠在市委办下面,还是由唐雪松在劳力的领导下掌控。
对于这个项目,无论是民兴县还是鹏程镇,都插不上手。而新成立的高新区就更不用说了,劳力不会放权,骆志远和何县临也就无可奈何。
何县临曾经想要争取到这个项目的管理权和调度权,因为项目建设放在高新区的范围之内。可他的话刚出口,就被劳力一句话给顶了回去,何县临哪里敢跟劳力争辩什么,只好将一肚子的话咽了回去。
上午,骆志远和何县临乘一辆车赶赴高新区党政机关的办公所在地。
有必要在这里再次解释一下安北市高新区的行政区划。高新区相当于是从安北区和民兴县各自划出了一块地盘,组成了新的行政经济区域,从安北区的西北一直到民兴县的东南,绕了一个椭圆形,鹏程镇和另外两个乡镇级街道办事处完完全全都覆盖在其中。
而原安北市化肥厂的旧厂区就是高新区党政机关临时的驻地。在新的办公区建设起来之前,起码在一年之内,高新区都在这里办公了。安北市化肥厂已经破产倒闭,厂区收归国有。
办公地点的选定,出自邓宁临的手笔。早在一年前高新区开始运作申报时,邓宁临就敲定了这个位置。因为这里正是未来高新区规划中的中心点,在邓宁临对安北市的长远规划中,此处正是功能区和金融区,周边都将是高科技企业小园区。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高新区的基础并不是很好,除鹏程镇算是一个经济强镇之外,另外两个街道办事处基本都是安北区的“边缘单位”,堪称底子一片空白。这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大量的招商引资上项目,才能逐步发展成型而这,不是何县临和骆志远两个人能决定的,这直接取决于市里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
换言之,市里主要领导大力扶持,高新区的发展速度就会很快;而反过来说,如果市里主要领导的态度“不冷不热”,高新区发展的“头三脚”很难踢开,“三年建设成国家级知名改革开放前沿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成为一句空话。
站在安北市化肥厂的旧厂区门口,何县临踌躇满志神色振奋地扬手指着面前的场景洋洋洒洒地说着,极尽自己的规划思路蓝图,但与何县临的“豪情满怀”相比,骆志远的情绪却有些低。
不是他扫何县临的兴致,而是他心底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预感高新区是邓宁临主抓推进,连高新区的党政领导班子正副职主要人选的配置,都是邓宁临临走前“突击提拔”,而当他真正走了之后,新任的市委书记劳力会不会继续重视高新区,其实还很难讲了。
这一点,在今天早上骆志远与唐雪松的一番通话中,就能判断出了某种征兆。
现在高新区的人员明确的只有何县临和骆志远两人,骆志远是鹏程镇党委书记兼任,但何县临的经贸委主任职务却被免了。接下来,按照昨天任命大会上邓宁临与劳力的表态精神,由两人牵头运作,市里是要人给人,要财力给财力,会支持他们尽快将高新区的架构搭起来。
但骆志远找上唐雪松协调车辆和人员的问题,唐雪松的态度却跟昨天骤然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虽然还是口口声声大力支持,但说的话却很模棱两口,针对骆志远提出来的具体要求打起了太极拳。
骆志远马上就意识到,唐雪松的态度取决于劳力,而这,无疑就暗示着未来他和何县临推进高新区的过程将很艰难。
骆志远心底暗暗叹息,却也无可奈何。
一个主要领导一个思路,邓宁临的想法劳力未必认同,如今劳力上任市委书记,他固然不敢直接否了高新区的决策规划,但冷处理一下还是可以做到的。
邓宁临在省委事务繁忙,不会抽出专门的精力来关注安北市高新区的运作;而作为高新区推进的主要执行者,何县临和骆志远,也不至于因此就跑到省里去“抱怨诉苦”。当然,就是去诉苦也无济于事,劳力有的是应对之策。
再说,劳力起码在口头上还是会“一如既往”、“继续支持高新区的建设”,但就是在实际行动上不见效果罢了。
热风拂面,气温很高。何县临探手抹去了自己额头的丝丝汗珠,回头望着骆志远笑道:“志远啊,我们两个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今后还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啊。”
骆志远也笑:“何主任,那是,我会尽最大努力配合领导的工作!”
其实他在心里也是苦笑:于今,他和何县临还真成了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互相补台而不能拆台了。
第550章 升官的烦恼
何县临往前走了两步,停下脚步探手过去敲了敲一旁依旧高悬在那里锈迹斑斑满是风雨侵蚀痕迹的化肥厂的老牌子,叹息了一声:“化肥厂早年也是市里响当当的国有企业,效益很好,工人的工资福利很高,但也就是坚持了那么十几年就走了下坡路,一个千人的大厂,说倒闭就倒闭,改革开放也真算是大浪淘沙了。”
安北市最近两年国有企业倒闭的不少,除了被骆志远资本运作的两家国有大中型毛纺厂之外,还有不少传统工业企业因为生产工艺落后在市场上被无情淘汰,大批量的国企职工下岗,一度成为邓宁临的心病,作为安北市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骆志远微笑不语。涉及国有企业破产这个命题,就太宏大了,没什么好说的。
好在何县临只是微微感慨了几句,然后就转入了正题。
“现在高新区就我们两个光杆司令,一时间要想建立健全机构和人员到位也不现实,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先筹备成立一个临时的筹建办,先从市里抽调几个精兵强将过来,让市里资金到位,然后把我们的办公地点拾掇拾掇再说。我们起码要有个地方办公才行嘛,我看这个地方到处透风撒气,楼房破旧不堪,不翻修一下根本不行。”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参照其他地区的高新区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拿出一个草案来报市里审批。”
“我估摸着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能基本上搭建起一个框架来。志远,我们俩分分工,你负责去跟唐雪松协调,要几个人过来,还有,必须再要两辆车;我去跟财政要钱,我们分头行动,时不我待啊,志远同志!既然市里领导把高新区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立竿见影拿出一点动作来,要不然,市里这么多人盯着我们,我们没法交差呐!”
何县临挥挥手。
骆志远心里苦笑,嘴上却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何县临估计一个月能搭起架构,他不以为然。如果邓宁临在,这肯定没有问题。可关键是,新老书记刚刚交替,劳力此刻正忙着掌控全市大局,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哪有精力管高新区这茬?而就算是劳力抽出时间来,对高新区的态度……也难以预料啊。
骆志远判断,不要说一个月,半年时间内能搭起高新区的架构来就是很幸运的事情了。但这些话,他又不能说出口来,只能让事实去给何县临浇浇冷水了。
一念及此,骆志远就未免有些烦躁和郁闷。半年,对他来说能做太多的事了,如今被生生耗在高新区的事宜上,岂不是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
“好,志远同志,我们回去,分头干活。你那边,也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镇里了,跳出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以高新区的工作为主,镇里的工作交给其他同志!”何县临亲密地拍拍骆志远的肩膀,然后就笑着跳上了自己的车。
何县临的车飞驰而去,骆志远默然站在那里,望着原安北市化肥厂那幢貌似老朽实则病入膏肓的四层办公楼,以及杂草丛生的大院、厂房,亦或者周遭那成片成片的盐碱地,五味杂陈。
邓宁临将他放在高新区本是一番好意,借此机会破格提拔他成为副县级实职干部,但……恐怕邓宁临也想不到,这实际上是让骆志远陷入了一场无形的沼泽泥潭中,很难自拔了。
骆志远百感交集,轻叹连声。
赵寒将车开过来,站在他的身后心内狐疑。
他不明白,自家这位领导明明是刚升了官,可谓是青云直上,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但看他的样子却为何闷闷不乐?
在骆志远看来,如今升官虽然早了些,但实际上对他的长远发展并不利。与其这样,他倒还不如在鹏程镇稳扎稳打,干满三年的镇委书记再往上走,其实基础更牢固。
当然,高新区二把手的位置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经营得好,他越过正县级的门槛也指日可待。
赵寒不敢吭声。领导的事情,作为下属,能不问的就不能问,能不知道的就一定要不知道,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分寸。
良久,骆志远才慢慢转过身来望着赵寒轻笑一声:“老赵,我问你个事,我现在被市里抽到高新区来工作,虽然还兼任镇委书记,但从长期来看,脱离镇里的工作是迟早的事。那么,你是愿意跟我来高新区,还是想留在镇里?”
赵寒八面玲珑,心思细腻,服务意识强,又极有忠诚度,骆志远肯定是想将他放在身边。但是,他不会勉强赵寒,所以征求赵寒的意见。
赵寒一怔,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骆志远拍了拍他的肩膀,淡淡道:“如果你愿意留在镇里,我会积极推荐,按你的资历和工作能力来说,干一个副镇长还是问题不大的。当然,如果你愿意来高新区工作,那还是会干办公室,主要协助我工作。”
无论如何,赵寒跟了他这么久,骆志远肯定对他的前途有所安排。
赵寒其实早就拿定了主意,他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前途无限能力很强背景深厚的领导,哪肯撒手?而他的野心很大,又怎么能局限于一个乡镇,这两年,他的心气儿也高了闻言,他立即腰杆挺直热切道:“骆书记,我想继续留在您身边工作,不知可不可以?”
骆志远微微一笑:“那当然好,不过,下一步的工作环境肯定很艰苦,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回镇里之后,马上准备跟王倩交接工作,王倩给你干了这么几年的副手,也该转正了。正好欣庆同志接我的班,身边有个女同志服务也正合适。”
骆志远不着痕迹地暗示着,却没有明说。
赵寒恭谨连声应是:“是啊,骆书记,我跟领导来高新区工作,也正好给王倩腾空了位置,王倩也很全面,高镇长很赏识她的。”
实际上,在鹏程镇里,赵寒这个办公室主任为骆志远服务,而副主任王倩则就跟镇长高欣庆。
第551章 微妙的变化
其实从本心里来说,骆志远是希望赵寒继续留在鹏程镇的,因为他预感高新区的工作会遭遇重重障碍,赵寒调到高新区来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但,无论多艰难,他都必须要开展工作,而要开展工作,身边就必须有人可用。
没有下属协助,能力再强的领导也成了光杆司令,屁事也干不成。
所以能力强的官员,不仅个人素质高,也往往擅长用人,协调各方面关系。
“领导,我们是回镇里还是……”赵寒小心翼翼地问。
骆志远摇了摇头:“镇里就不去了,镇里有高镇长在,我也放心,工作不会落下,我们去市里,我去找唐秘书长谈谈。”
赵寒点头,跳上车,发动起车子。
骆志远又站在那里默然张望片刻,才上了车。
赶到市政府机关大院,骆志远下车直奔唐雪松的办公室,但唐雪松的人却不在,市府办的人告诉骆志远说,唐秘书长去市委那边办公了。如今的唐雪松也跟劳力一样,市长兼任市委书记市府办主任兼任市委办主任了。
当然,正式的任职文件还没有下。不过是迟早的事儿。
骆志远无奈,只得继续赶去市委。
唐雪松果然坐在前任安知儒的办公室里,正在处理市委机关事务,而新任市委书记劳力却没有占据前任市委书记邓宁临的办公室,而是在他的隔壁找了一间办公室进去。邓宁临现在可是省委常委领导,他刚走办公室就要被人占,这可是一种忌讳这点政治分寸感,劳力还是有的。
不过占了也就占了,邓宁临也不至于计较这种小事,可毕竟是潜在的隐患,为了避免无谓的麻烦,劳力还是选择保留邓宁临的办公室他已经吩咐市委办,邓宁临办公室的任何陈设都不能动,一切保持原状吧。偌大的市委机关办公楼,也不至于空不出一间办公室来,闲着就闲着吧。
其实骆志远觉得劳力还是有些心急了些。如果是沉得住气的领导,会继续在市府的办公室办公,毕竟他还兼任市长,等一段时间过去,再转移到市委这边来。就在宣布任命的第二天上午,劳力就搬到了市委这边上班,这岂不是给人一种太过迫不及待的感觉。
实际上,市委办和市府办在唐雪松的安排下,昨天晚上就开始给劳力搬家了,工作人员一直忙活到凌晨时分,才把劳力的新办公室安排归置好。
骆志远沿着市委机关大楼略有些阴森的走廊一路走过去,直奔唐雪松的新办公室。
办公室门敞开着,唐雪松在里面埋首看文件。骆志远站在门口敲了敲门,笑道:“唐秘书长!”
唐雪松抬头望着骆志远,虽然脸上还是温和的笑容,但骆志远却明显感到他的笑容中多了一些东西,而也少了一些东西。
多了几分倨傲和矜持,而少了一些热情和客气。
唐雪松坐在那里摆了摆手,“小骆同志,来了,请坐。”
骆志远不以为意,唐雪松现在成为炙手可热的实权派,市委新书记手下的绝对心腹、全市党政机关的“大管家”,心态发生一点微妙的变化也是正常的。只要是人,都会难以“免俗”的。
骆志远走了进去,在唐雪松的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笑着道:“唐秘书长,我来向领导汇报汇报工作。”
唐雪松哈哈一笑,故作谦逊地说:“小骆同志现在也走上了高新区的领导岗位,应该去向分管的市领导汇报工作,跟我汇报不着,你太客气了。”
骆志远暗骂唐雪松虚伪和狡猾,但面上却微笑着:“唐秘书长,劳书记可是说了,我们遇到困难要找您,您是对口领导,可不能不管!”
唐雪松笑了:“好,你说说看,找我什么事?”
“是这样,唐秘书长,今天上午我和何主任去高新区的临时办公地点看了看,合计了一下,何主任安排我来找唐秘书长求援,能不能先帮我们从党政机关上协调几个人过去,我们先成立一个临时的筹备办,来具体开展工作。否则,我和何主任就是光杆司令,心有余而力不足呢。”
骆志远说完凝望着唐雪松。
唐雪松果然如骆志远预料中的那样,微微皱了皱眉道:“小骆同志啊,这事是不是先搁一搁?你们先不要着急嘛,对于高新区的运作,市委下一步肯定会有明确统一的安排,你们先等一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开展工作也不必急于一时嘛。”
骆志远闻言虽然不动声色,但心里却还是轻叹一声,知道自己猜测的没有错。
但这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也只能笑笑顺着杆子往下爬:“行,唐秘书长,那么我们就先等市委的统一安排吧。”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市里能尽快给我们配置一定的人员,还需要两台车,要不然,所谓的高新区就真是空架子,光靠我和何主任两个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唐雪松嗯了一声:“不要急,你先回镇里坚守岗位,等我忙过这两天,再向劳书记请示!”
“你放心,这事儿我记在心上了。”唐雪松又笑着追加了一句。
骆志远知道自己该走了,就起身点头笑着感谢:“谢谢唐秘书长,不打扰领导工作,那我就先回去了。”
“去吧,去吧,沉住气。”唐雪松挥挥手。
骆志远没有迟疑,转身就走。望着骆志远离去的飘逸背影,唐雪松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眉梢紧蹙起来。
对于高新区和高新区的干部人选,劳力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他在劳力身边工作这么久,早就对他的心理状态揣摩了一个通透。
接下来,劳力肯定不会免了何县临和骆志远的职务,也不会将高新区的运作推倒重来,但高新区想要获得市委的鼎力支持,目前来看也不现实。
这是一种非常敏感也是非常微妙的权力博弈,对于唐雪松来说,只能秉承劳力的意志不折不扣地去完成该拖的就会拖,但打太极的就会打太极。
过了一会,唐雪松犹豫着还是起身去了隔壁劳力的新办公室。
最近这两天,劳力要集中精力掌控全市大局,而首要的就是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以一种隐蔽不着痕迹的方式慢慢荡涤邓宁临在安北市官场的影响。
这需要时间和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急也急不来。
唐雪松敲了敲门,里面一会才传出劳力沉凝而肃然的声音:“来。”
就这么一个字,简单明了,低沉有力,平生几分权力上位者高高在上的威严,不可侵犯的威严。
唐雪松推开门,毕恭毕敬地走了进去道:“劳书记。”
劳力微微点头,“坐。”
唐雪松欠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腰杆笔直。其实在市政府那边的时候,唐雪松面对劳力也不至于这么紧张,但现在不一样了,劳力掌握全市大权,威严不可方物。尤其是他刚上任,心头绷着一根弦,任何的不恭谨、不细心,都有可能触发劳力心态转变下敏感的情绪,唐雪松哪敢不小心翼翼。
“劳书记,刚才骆志远来找我谈高新区的事。”唐雪松试探着开了口。
劳力的眉头略微一挑,默然不语。
唐雪松马上意识到自己开了一个让领导心里暗生抵触的话题,就不敢继续往下说了。
但劳力却想了想,自己主动接过了这个话茬说了下去,他的声音轻描淡写却隐含冷肃:“高新区的事情先放一放,你的表态没错。现在市里千头万绪,工作需要一头一头地理顺,我现在精力有限,等过一段时间再考虑高新区的运作。”
“现在这个局面,你让我对高新区的工作拿出一个基本的思路来,也不现实。先沉沉看,等我征求一下市委其他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再说!”
“当然,现在我们也必须要提前考虑一些问题,比如高新区的一些人事安排。”劳力挥了挥手。
唐雪松心里一惊,知道劳力想要插手了。
邓宁临临走之前,只任命了何县临和骆志远,但高新区的班子不可能只有这两人,起码还要配置三到五人,否则就不成一个班子了。这三到五人就需要劳力来安排了,如果安排妥当,说不准会架空某些人。
这“某些人”可以是何县临,也可以是骆志远,就看劳力的心意了。
何县临暗里是邓宁临的人,劳力在这两天才梦醒过来,心头的愤怒可想而知。他毕竟也是厅级干部,官场上打拼几十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正是洞悉了这一点,他才暗暗生出了架空何县临的决定。
高新区不是不可以运作,但实权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人手里,听自己的招呼劳力有这种心态其实太正常不过了。
不管劳力接受还是不接受,现在高新区的存在已经成了既定事实,而高新区的班子干部,就成了不亚于各区县党政班子成员的重要岗位,由不得他不看重。
第552章 排斥的种子
唐雪松恭谨地坐在那里,聆听着劳力的指示。
“从市直几个部门物色几个人选,充实一下高新区的班子。我正在考虑人选,你也考虑考虑。必要的时候,跟组织部门的同志沟通一下,让他们提供一个大名单。就目前来说,何县临这个同志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遇事还是容易产生毛躁情绪,有时做事太过激进,必须要有人给他打好下手。”劳力淡然说着,话题突然又转到了骆志远的身上。
“至于骆志远,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严格说起来,这个年轻人提拔得过快,并不是什么好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镇长、镇委书记,旋即是副县级的实职,有市里的领导同志私下也跟我说,这小子的提拔跟坐火箭一般。”
“当然,也不能否认他的能力和成绩。实事求是地讲,他能从无到有组建起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而且这两年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实力越来越强,这是很不简单的。”
“但一码归一码,在党政机关工作跟企业管理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个人觉得这个年轻同志还是需要在基层多历练历练。这才是一种对年轻干部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了,既然邓书记看好他,将他提拔到现在的岗位上,对他也是一种考验。”
“高新区是我们市里将来改革开放的一个门面,也是市委市府的一个脸面,干部的配置非常重要,我们要慎重再慎重。”
劳力突然这么说,唐雪松心头震动。
他暗暗揣摩着劳力究竟是什么意思,听起来似乎对骆志远也有了几分“不待见”?
其实劳力对骆志远的印象本来很好,因为霍尔金娜的这个项目,更是对骆志远产生了重用的心思。但是,骆志远身上贴着太明显的邓宁临的标签,邓宁临在临走之前更是冒着一定的阻力将骆志远提拔安排到高新区的二把手位置上,这直接引起了劳力的反弹和抵触。
因此,就“迁怒”于骆志远。
倒也不是真正的迁怒,而是一种潜意识的排斥。
对此,骆志远疏忽了。他没料到,邓宁临临走前的安排,会在劳力心里种下一颗不满的排斥的种子,而现在这颗种子正在发芽生长。
“是啊,劳书记,骆志远还是太年轻了,未必靠得住,您的意思是……”唐雪松以为劳力想要调整骆志远,将骆志远调离高新区,换一个普通区县干副县长或者市直部门干个副职。这样一来,面子上也能过得去。
劳力笑笑,“总体说来,这个年轻同志还是不错的,不过,我们要对他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培养。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高新区的事务上,我看他鹏程镇那一头就没有必要再兼了,这也是对他负责任嘛。过两天,你跟组织部的同志打个招呼,让组织部下个文,免了他的镇委书记职务吧。”
唐雪松心头猛地一跳。
他没想到,劳力的动作比他想象中的更过激。竟然要免了骆志远的鹏程镇党委书记职务,毕竟高新区的职务是虚的,但镇委书记却是实的,免去后者,对骆志远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压。
因为现在的鹏程镇划归高新区,而高新区的组织部门还没有架构起来,干部配置任免临时归市委组织部代管,所以要免骆志远,还是要由市委组织部下文,况且,骆志远现在是副县级干部,干部的管理权限也在市里。
“好的,劳书记,我马上去跟组织部的同志沟通。”唐雪松恭谨道。
劳力笑笑,“没有必要那么急,再说我就是一个建议,究竟妥不妥,还需要组织部门通盘考虑。另外,建议组织部门提前跟骆志远同志进行组织谈话,让他做好工作上的交接。”
“是,我明白。”唐雪松站起身来。
劳力挥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骆志远的镇委书记职务,可以兼也可以不兼,但放在不同的语境下,兼与不兼就有了不同的寓意和深远影响。
望着唐雪松离去的背影,劳力嘴角浮起了一丝复杂的弧度,似笑非笑,似阴沉又非阴沉。
邓宁临给他留下了一个走上正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安北市,但同时,又给他留下了一个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安北市官场。真正坐到了这个位置上,仔细从容开始梳理,劳力这才发现,邓宁临对安北市的控制力超乎他的想象,而在他离任之前,先后三次大规模的干部调整,目前各区县和市直各部门的要害岗位,基本上都是邓宁临的人。
他盘算了一个上午,动谁都不妥,只得趁机先拿骆志远开开刀,试探一下市里的动静。
然后再定行止。
按照他的打算,未来三个月内要再次进行全局性的干部调整,通过干部调整,一方面来安置提拔自己的人,另一方面树立个人权威从而淡化邓宁临的影响力。只有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