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事如易-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边楼门上挂着一方匾题“芳草天涯”,另一座楼门上题着“松柏长青”。
站在楼外,耳听人声喧喧。尤其那芳草阁的一楼搭了大戏台,正在唱武曲,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宁王一行人进到隔壁的松柏楼里,耳根突然就清静了下来,不论那厢如何吵杂,传到这厢,就像远远隔着一条街似的,只能听个动静。并不扰人。
松柏楼上下都是雅间,却比寻常酒楼妓馆要宽敞的多,小的也能容纳一班乐师,大的则能摆下整张的戏台子,占着半层楼。
就这半层楼。确是实打实的销金窟,闲着能够上来消遣的贵人,满京城数不过两只手。
刘灏来了,自然是要往顶楼去的,引路小生推开四扇的厅门,室内早就掌亮百盏金杯银蜡,明晃晃的好不奢侈,最西边搭着一座两丈宽的戏台,隔着一带画栏,对面一溜儿的椅榻软座儿。
方坐下,李妈妈就领了一群清秀丽人的婢子鱼贯而入,手捧着茶盘杯盏,果子美酒,一一摆上,然后一旁侍候,举止丝毫不见轻佻。
李妈妈将檀木托上的戏本子捧给刘灏,先点了一出《醉花阴》,这是短折子,能唱个一盏茶许,给后头备大戏的班子留个准备的工夫,主要是听新编的《桃园结义》,其实前头这一出点不点都可以,毕竟松柏楼里就是一出喝茶的短折子都要十两金,但凭宁王的身家富贵,不会吝惜而已。
台上很快就上了戏,乐师调子一起,周围多出声响,本来在刘灏面前有些拘谨的门客放松下来,有人起头说笑,有人捧场,逗得刘灏笑声不断,真正有心去听戏的,怕无一人。
诸多门客当中,有一个惯会见缝插针的小人,名叫元舟子,别人谈论什么他都要插两句嘴,发表一下意见,显得他多有学问似的,这样多嘴多舌的后果,就是他比别人多灌了半壶茶,大戏没出,就尿急去了。
他这一走,没人在意,大约去了一刻才回来,《桃园结义》正在唱词牌,词曲都是新作的,刘灏听得认真,四下都安静,没人聒噪。
元舟子撩着袍角匆匆入了席,却坐不稳,他不听戏,反而不住地看向刘灏,一副想要说话又不好吱声的样子,
就这么默默唧唧等到了台子上换角儿,刘灏身旁有一个老清客,早看见元舟子探头探脑的,这便出声调侃他:
“舟子你记性最好,听出这新牌子和老调有甚么不同?”
元舟子哪里听进去台子上唱的什么,不过他正愁没机会说话,见刘灏也看了过来,忙站起身,开口道:
“某刚离席了小会儿,错过了眼前的戏,却是听了另一出好戏,实在稀罕有趣,想要说给王爷一笑,不知可否。”
刘灏门客当中多是能人,自有傲骨,很看不上他这等没鼻子没脸的小人,因此没有一个人出声迎合他,倒是刘灏本身有些好奇,抬手示意他:
“什么稀罕,说来听听。”
元舟子忙不迭应了,两步挪了出来,站到刘灏斜前方,比手画脚地从一刻前他出去方便讲起——
他是头一回到蘅芜馆,摸不着茅房,转来转去下了二楼,就过了天桥,去到对面的芳草阁,走没几步,见到一处屋门没有关好,便误闯进去。
谁道那里不是茅房,也是个单间,有几个纨绔子弟正在喝酒乱侃,西角有人弹琵琶,是以没人发现外人闯入。
元舟子发现走错了门,连忙要退出去,就在这时候,他听到里间的说话声,停下了脚步。
这里头坐的是谁呢?原来是尹元波和着几个狐朋狗友,昨儿在家听了尹夫人唠叨,心中烦闷,就跑到蘅芜馆来消遣,你问他为何没去青楼找相好的,亏了最近尹老爷管他管的严,要去了那种地方,回头有人告到家里,免不了一顿皮肉。
尹元波借酒发泄,喝得上了头,被旁人哄了几句,便口无遮拦地讲起前因后果:“我娘先前给我相了个婆娘,居然是我们家放出门的下人生的,你们说就这么个下贱胚子,哪里配得上我尹三爷,可这小娘皮偏生的眼高于顶,竟看不上我,拒了媒人,跑到我们府上耀武扬威!”
朋友奇道:“有这等事,是什么国色天香的美人儿,敢小瞧我们三爷?”
尹元波大大一声冷笑:“哈,美人儿?就那姿色,脱光了在我面前,我都兴不起来。不过是个擅长装神弄鬼的娘们儿,名声大了好听,说白了就是个贪权慕贵的贱人,一面拒绝了爷家,一面又跑上门来卖弄风骚。”
朋友们面面相觑,听他说话颠三倒四,越听越糊涂,于是问:“这人谁啊?听起来还有些名声,我们听没听说过?”
尹元波道:“怎么没听说过,不就是前段时候传的沸沸扬扬的,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那个淼灵女使。”
众人“喝”了一声,纷纷惊疑,话里这一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怎么又说她跑到你家去卖弄、咳,卖弄风骚呢?”问话的人有些不信,毕竟传闻把余舒说成是仙家子弟,就连皇上都另眼相看,御赐她封号,这样的人物,何必要去勾扯一个侍郎府上的小公子。
尹元波阴阳怪气道:“她哪里是冲着我这个不成器的痞子去的,人家奔的是相爷府正牌的三公子,我堂兄尹元戎。”
然后就说了尹邓氏生辰那天,他们在后院遇上衣衫不整的余舒,不过他言语偏颇,是将这一场意外讲成了余舒处心积虑的谋划。
“要不是我凑巧也在边上,和我三堂兄一起看见了她的丑态,恐怕她当下就要声张起来,逼着三堂兄对她负责,呸!”
尹元波说完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不屑之极。
众人还有不信他的,哄闹几声,便见他脸红脖子粗地指天诅咒:“我要有半句瞎话蒙你们,就让我阳衰不举!”
元舟子听到这里,见没了后话,就悄悄退了出去。
。。。。。。
回到眼前,松柏楼顶层,刘灏和一帮门客听完元舟子绘声绘色地讲述,前者若有所思地托着下巴,他不出声,大家不好议论,台上戏子呜呜呀呀不知唱到哪一段,就在一声弦落后,刘灏方才一声轻笑,从软榻上坐起身子,伸腿让小厮给他穿鞋。
然后不提半句闲话,只对四下道:“本王更衣去,各位接着听戏吧。”
撂下神情忐忑的元舟子,和一众摸不着头脑的门客,背着手走了。到了外面,他招来门外头的李妈妈,低声吩咐了两句,转身去了隔壁空房。
李妈妈赶紧下了二楼,揪住一个跑堂的伙计问话:“知道侍郎府的尹三公子在哪一间?快去打听。”
宁王要她找到尹元波,悄悄带到这边来。
第六百七十四章太承司少卿
水筠来了司天监。
余舒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打听到这个事的是她的侍卫徐青。
“今一早太承司新来了位少卿,据说是龙虎山正一教派的仙姑,乃是被大提点委任。属下去看了热闹,远远瞧见那位新上任的少卿是个年轻女子,似乎不便于行,坐在一张手推的木轮椅上。”
听他描述,余舒瞬间就知道了这人是谁。
话说司天监下设三司两局,每一处都有正副两位长官,宗正司由大提点亲理,少监为其副手,坤翎局的主事官为右令,副官为女御。而那太承司的主事官是左令,副官则称少卿了。
余舒早想到水筠不会安分,岂料人家不声不响地混进了司天监,一来就占了一处要职。
这太承司是专门负责大衍试和记名易师的部门,具体要说它是干嘛的,解释起来有些复杂,这么说吧——太承司在司天监的位置,就如同六部当中的吏部,司天监的官员考核与审计不归吏部管理,而是收权在内部。
打个比方,余舒是兆庆一十三年大衍试两榜三甲女算子出身,司天监的记名易师,本身就有入仕的资格,所以她一上来就担任了一局的副官,并没受到太大非议。但因为她是新官上任,有三到五个月的考察期,在此期间,如若她做出任何渎职之事,太承司则有权检举她,报到宗正司,由大提点决断。
余舒没有被害妄想症,也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她的直觉告诉她,水筠恐怕来者不善。
景尘今儿又没来,不然她非要问问他。他那小师妹断了两条腿,怎么还不知道安分守己?
敲了敲桌子,她吩咐徐青:“最近你多在外头转转。尤其留意太承司那边的动静,一旦有什么风声。立即禀报我。”
白天她待在坤翎局,两个保命的侍卫没了用武之地,都被她派出去当眼线了,别说,他们当中真就有一个有这方面天赋的。
就是徐青,别看这小子长相斯文腼腆,一副老实模样。耳朵鼻子却忒灵,总能带回些有用的消息给余舒,让她快人一步。
。。。。。。
太承司来了位新女官的消息,不只余舒一个人听说了。突然冒出来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占了许多人盯了好久的空缺,整个司天监没几个乐意的。
就算水筠头顶上插着龙虎山的大旗,也不能让人对她心服口服,尤其是在司天监内已经有了景尘这么个先例的情况下。人们对同样“开后门”进来的水筠,很难有什么好感。
这不才过了两天,就有人在余舒面前嚼舌根:“太承司那位新来的水筠姑娘,岁数不大,看样子比大人您还年轻些。就不知在道门学了多大的本事。余大人和景大人有交情,听说水筠姑娘与景大人是同门的师兄妹,是真的吗?”
这人是会记司的一个官员,辛雅的下属,今天到坤翎局来核对财务,得空进来拜见余舒,顺便八卦。
余舒笑着对他道:“上司的私事,我哪儿好议论,你不如回去问问你们辛大人,他想必是知道的。”
对方神秘兮兮地凑上来,又道:“余大人有所不知,太承司底下好多人不服气呢,都拿新上任的少卿与您比较,同样年纪轻轻就担当要职,您可是正正经经的大衍易师出身,响当当的女算子,那位仙姑算个什么事儿呢!”
闻言,余舒收起笑,板脸道:“即是大提点的委任,自有道理,我等还是不要背后说三道四的好。”
在她这里吃了瘪,这人悻悻去了。
余舒见人走了,冷哼一声,扭头对睁眼望着她的文少安道:
“太承司原本的郑少卿因为老母病故,离任回乡了,他一走,便有好多世家盯上了那个职位,一个个卯着劲头向上举荐,可惜大提点另有人选,这些人没能如愿,心中难免不甘,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边的鸭子飞了。有人想拿我当枪使,也要看我愿不愿意配合。”
的确,水筠是断了两条腿,名不符实,来做这个太承司少卿实在勉强,但是,人家是大提点亲自破格录用的。
今天要有什么不利水筠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明天就能传遍司天监。
余舒是不想水筠留在司天监,但她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去和大提点作对。再说了,她根本不怕水筠什么,来就来了,有什么招数尽管放马过来。
这就是她现在的心态。
文少安听了她的话,有所领悟,思索了半晌,问她:“那照大人看来,这位新来的女少卿,会不会被人拉下马?”
余舒转着一支新裁的毛笔,勾嘴对他说了一句名言:“你记住了,这人呢,不作就不会死。”
水筠若是老老实实就罢了,若是来招惹她,只有死路一条。
***
水筠进了司天监,也有高兴的人在,譬如刘昙。
他比所有人都提前知道消息,因为水筠在进司天监之前,就曾找他商量过,告诉他她要进司天监,让他打听都有什么空缺,当时他是十分惊讶的,因为水筠的口气太过焉定,就好像去司天监做女官不过是她一句话就可以。
刘昙报着将信将疑地态度,打听出司天监的几个空缺,职位最高的便是太承司少卿,然后过了没多久,水筠就上任了。
于是现在的司天监中,右令官是他的师叔,太承司少卿是他的师姑,坤翎局女御是他双阳会上的坤席,这让他如何不欣喜?
刘昙早年耽搁在龙虎山,少年归京,纵有心与宁王一争储位,奈何不如宁王积势已久,除了仰仗他外公薛家,朝中连他半个心腹都没有。
他受薛凌南指点,不急于结党营私,而是专心于经营名声,招纳人才,然而不久前皇上提前解禁了宁王,让他再度感到了浓浓的危机。
他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兆庆帝属意的继承人,都是刘灏。
不然,为何刘灏被卷入钦差谋杀案中,兆庆帝逐了刘翼,却不舍得重罚刘灏?不然,为何都是儿子,他就要被送到道门清修,刘灏却能从小待在京城培养势力?不然,为何同样居于相位,刘灏的外公尹天厚手中仍有兵权,而他的外公薛凌南则在他回京之前就被收回了兵符。
刘昙怕他来不及,来不及等到自己羽翼丰满,兆庆帝就公布了储君的人选。
所以继景尘之后,水筠能在司天监占据一席,对他来说,是件好事,在他看来,不管是景尘还是水筠,早晚会成为他的支持者,不然他们还要去助谁?
现在有望做太子的皇子其实就那么几个人,刘灏、刘鸩、刘瞻,还有他,其余人不是年幼,就是早早出局,难以为患。
而八皇子刘鸩出身不够,他母亲只是个贵人,还是因为生育他有功才得以晋位。十二弟刘赡胸无大志,如今同他亲近,倒是能拉做一个帮手。
所以他的敌手从头到尾,只有宁王。比他年长的宁王,比他势大的宁王,比他更受父皇宠爱的宁王。
他该如何斩断宁王的这些优势呢?
刘昙一面高兴,一面忧患,晚饭时候难免走神,已经贵为敬王妃的夏江敏察觉,先是按捺不吭,等到饭后上茶,才坐到身边关心道:
“王爷有心事吗?还是今晚的菜色不合胃口?你吃的不多。”
刘昙回神发现他美丽可人的王妃正一脸担忧地看着他,不禁对她笑了笑,捏了捏她的手背,道:
“没事,晚些时候你送夜宵到我书房便是。”
夏江敏脸色微红,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追问。
两人将将完婚一个月,少年夫妻,正是浓情蜜意的时期,晚上刘昙不是在书房研习兵略计谋,就是歇在夏江敏的月襄苑,至于后院开府时候兄弟们送的那几个姬妾,他根本是视而不见。
这样的沉稳又柔情的郎君,叫夏江敏如何不爱。
是夜,夏江敏亲自送了燕窝粥到书房,刘昙退下旁人,夫妻两个坐在一处,你一口我一口,说不尽的甜蜜。
刘昙年轻气盛,娶了这样一个绝色的女子,怎会让她独守空房,于是书房做了洞房,两人贪欢一场,颠鸾倒凤,一时忘却了烦恼,快活不提。
第二天一早,下人进来伺候梳洗,刘昙上早朝前,没忘记对夏江敏提了一句:
“我不在府上时,你一个人无聊,不妨请些朋友来陪你说话。”
夏江敏一边给他抚平衣襟,一边撅嘴道:“我家在江南,京城里哪有什么朋友呢。”
刘昙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提醒道:“不是还有余莲房么,我记得你们两个十分要好,最近怎么没有来往?”
提起余舒,夏江敏眼睛就是一亮:“我可以请她到王府做客吗?”
刘昙道:“有何不可?这敬王府是本王的,你是女主人,你想请谁来就请谁来,只要你高兴。”
夏江敏顿时喜上眉梢,也顾不得服侍他梳洗了,拎着裙子便往外走:
“我这就去写帖子请她来。”
刘昙并不生气,在她背后摇头一笑:“这急性子,得改。”
第六百七十五章生身父母
薛睿派去南边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因为牵扯到他的身世隐秘,这事儿他没放心别人去做,去的人是他养父生前留给他的忠仆,贵大。
贵字开头的仆人,薛睿一共养过九个,除了贵大是最早薛父给他的,其他人的不是他从供人院精挑细选的罪奴,就是他过去两年在外飘荡时收下的苦命人,完全不经薛凌南之手,对他唯命是从。
这九个人并不是人人忠心,所以留到现在,就剩下贵大、贵三儿、贵六、贵七还有贵八。
贵大年纪最长,薛睿还在襁褓中,他就已经认了薛父为主,似乎他年轻的时候曾做过一阵游侠儿,自恃拳脚仗义,后来得罪了当地的豪强,被害的家破人亡,薛父回京述职路过当地,为他一家老小平冤昭雪,事了贵大自甘投身为奴。
薛父出事死后,薛凌南心痛难当,一度想将活下来的贵大发卖了,但是这忠仆跪在薛父的棺木前磕了几十个响头,磕得头破血流,说是薛父有遗言让他伺候大公子,硬是留在了年幼的薛睿身旁。
。。。。。。
为了避开余舒,薛睿没在忘机楼见人,而是去了南林木材行,这也是薛父死后留给他的一处产业,一个未经薛凌南染指的地方。
贵大是早晨抵京的,来见薛睿之前就洗净了一身风尘,但是明显瘦了一圈的样子,说明他这一趟来回奔波吃了不少苦头。
南林木材行有间地下室,贵三就守在上面入口,保证连只老鼠都听不了墙角。
“贵叔,查出什么了吗?”薛睿直奔主题,在贵大面前无所掩饰。他并非是薛家的骨肉,这一点在三年前贵大就知道。
见他心急,贵大也没多废话,便将这次义阳一行的收获如数禀告——
“老奴去了义阳,数次夜探县衙库房,翻查到宝太十一年当地因通婚迁户的居民,共有韩姓妇人七人。。。。。。”
薛睿从余舒口中得知,云华与元配夫人韩氏。大约是在宝太十一年前后成亲,云沐枫是假名,他无从查找,所以便叫贵大直接从韩氏着手调查,女子嫁人后会迁户到男方名下,这在当地府衙都会留有记录。
果然。贵大找到了七个嫌疑人,逐一寻访,最后锁定一人。疑似云华元配,即是薛睿的生母。
“有女韩氏,宝太十一年七月嫁人,其夫姓刘名雁,落户在西平巷中,老奴找到这对夫妇过去相熟的邻人,据他们回忆,刘雁乃是一名易客,当年上京赶考,留下家人。后来她妻子有孕,一夜之间无故失踪。不知去向了。”
薛睿木着脸,搁在膝上的拳头紧紧攥了起来,胸口就好像摁了一只大手,又闷又堵,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个韩氏就是他的生母。
“她。。。叫什么?”
贵大犹豫了一下。伸手在两人当中的那张小茶几上写道:“韩、宁。”
韩宁。薛睿铭记,这是他生身的母亲。
他闭起酸涩的眼睛,许久,长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一块包袱。终于,他不再是来历不明的孽障,他找到了自己无缘的父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是死,是活。
“公子,需要继续查找这对夫妻的下落吗?”贵大毕竟照顾了薛睿这么多年,看到他此刻反应,便猜到这刘雁夫妇就是薛睿的亲生父母。
薛睿脸上似痛非痛的神色让他不禁回忆起三年前,那时候薛睿差点做了驸马爷,然后十公主死了,薛家好险避过一场大祸,事后有一天,薛睿醉醺醺地将他叫到跟前,问他知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什么人。
贵大当时是震惊的,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薛皂临死前都放心不下,要他发毒誓保护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会不是他亲生的。
他以为薛睿从哪儿听信了谣言,但结果证明这不是个玩笑,薛睿一声不响地走了。
第一个发现薛睿离家出走的就是贵大,他也第一时间向薛凌南禀报了此事,然后请求离京,去追赶薛睿,贵大至今记得薛老太爷当时冷漠的脸色,和问他的那一句话——
“你知道他为何会离家出走吗?”
贵大那会儿已经不年轻了,没有傻到告诉老太爷,大公子是因为受不了身世真相的打击,大概找他亲生父母去了。
他只能低头伏在他面前,哭着道:“小人不知。”
然后老太爷就让他走了,尽管他最后没能把薛睿追回来,让他在外头流浪了两年。
贵大抽回思绪,听到薛睿略嫌疲惫的声音:“不必了。贵叔,你去休息吧,有什么话回头再说。”
贵大想说为何不找了,好不容易才有的头绪,就这么放弃了?可他一触到薛睿空荡荡的眼神,便把话吞了下去,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他的确是累了,这把骨头不比年轻时候,连夜地跑马赶路,硬把一个月的路程缩短成半个月,他现在只想倒头大睡一场,什么都不管。
贵大走了,留下薛睿一人,四周的寂静,让他轻易地陷入沉思。
知道了亲生父母是谁,现在摆在薛睿面前的疑问只剩下一个——养父究竟是怎么死的?
当日薛凌南怒极攻心,一句话道破了他的身世,同时也泄露了另一件事实,薛父是因他而死。
薛皂是在薛睿六岁时出的事,薛睿那会儿刚开始记事,不大清楚前因后果,但听贵大的讲述,薛父有一天独自出了门,回来就突发疾症,暴病而亡。
薛睿小小年纪就学着披麻戴孝,不明里就,直到他渐渐长大,才发现整件事藏着诸多疑点,比如,父亲一个人出门干什么去了,再比如,薛父一向身体健朗,为何突然害病?
祖父口口声称父亲是因他而死,可是薛睿根本不记得他小时候做过什么错事害了父亲,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薛皂出事之前出的那一趟门,是为了他。
三年前,薛睿离开京城的前夜,闯进了薛凌南的书房,鼓足勇气问他,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他爹究竟是被谁害了。
薛凌南近乎残忍地告诉他——“除非是老夫入土,不然你要想知道谁是你父母,就自己去查吧。至于你爹,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他是让你害死的。”
回忆定格在那张对他深恶痛绝的脸孔上,薛睿猛地闭上眼睛,身体微微发抖,难以自抑地对自己升起一股厌弃来。
他明知道祖父有可能是故意激怒他,但他仍然害怕,害怕某天真相揭开,将是他无法面对的丑恶。
第六百七十六章讨人厌
敬王妃的请帖晌午送到宝昌街,傍晚连同其他五花八门的邀请函和拜帖一齐摆在了余舒的书桌上。
余舒每天晚饭后都会抽出一段空闲来处理这些帖子,该回复的回复,该丢的丢,能不去的就不去,实在不行就让下人备上一份礼以她的名义送过去,也算结个人缘,不落人话柄。
夏江敏这份请帖写的很官方,不像她的语气,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敬王府园子里的菊花都开了,问余舒是否有雅兴和她一起赏花,她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她。
但余舒还是看懂了她字面底下的撒娇:王府好大我好无聊,你快来陪我说说话儿。
余舒捏着薄薄的帖子笑了,让芸豆研墨,当即回信给她,约定后天她沐休时候登门拜访。
做完这些,夜色已深,她再卜上两卦,就该到了上床睡觉的时辰,听到芸豆提醒她时间,余舒却不大想睡,她计划好的,今天要翻一翻司徒晴岚抄给她的手札,不能到太史书苑去听课,看一看课堂笔记同样受益。
犹豫了一下,她还是决定今日事今日毕,于是就拿着手札上了床,坐在床头翻阅,谁知这一看就入了迷,又爬起来到书房翻找课本,一直熬到后半夜才睡下。
第二天就起晚了,赶到司天监点卯,有相熟的同僚一见她便问:“余大人昨晚没有休息好哇?”
到了坤翎局,坐下来就是哈欠连连。文少安见她困得不行,便提议道:“上午没什么要紧事,大人不如到后头去躺躺,有事我再喊你。”
她办公的地方是个套间,西屋有床有被,专供她午休,这是一局副官的优待,余舒平常换洗的衣物柜子里也锁了那么几套。以备不时之需。
“那我去睡会儿,过半个时辰你叫醒我。”余舒没有和他矫情,转身进了西间,关上门,褪下外头浆洗的笔挺的官服,穿着中衣躺床上盖了被子,倒头就睡。
然后不知睡了多久,隐约听到外间有人说话,她被扰醒。晕头晕脑地坐起来,正在套衣服,就听到叩门声。一下一下。并不急促,仿佛怕她还在睡觉,把她惊醒似的。
“怎么了?”她问,
文少安一板一眼的声音从门那边传进来:“禀大人,太承司来人巡查了。”
多余的话一句没有,但余舒听出来不对劲。于是快速收拾齐整,又使冷水擦了一把脸,开门出去。
大约是巳时,仍是上午,窗外的树影斜照进来。余舒一眼就看到了停在她那张宽长的桦木方桌前头的水筠,为什么要说“停”在。那是因为她坐在轮椅上。
时隔两个月,水筠的气色比余舒上次在敬王府见到她时要好很多,起码不是脸色苍白,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跑的娇弱。
余舒留意到她身上穿着略显宽大的官服,肩上一对绣花补子,与她同样是悠然盛开的鸢尾,不同的是她的花色是深沉的蓝色,而水筠则是轻浅的粉色。
水筠刚摘下了余舒桌角根雕上挂的一串沉香木珠把玩,听到门声响动,不慌不忙地转过了头,靠着椅背,上下打量了一遍余舒,微微一笑,先声夺人:
“我是初来乍到,便想着四处看看,只因司天监中唯独与你相熟,就寻了过来,没想到来的不是时候,打扰到余大人休息。”
余舒看了眼神色不安的文少安,绕到窗边坐下,一面打发他去叫人倒茶,一面对水筠咧开八颗牙齿,露出标准的假笑:
“前两天就听说太承司来了位新任的少卿大人,与我一样年纪相仿,且都是女子,我就纳闷了,京里的女易师当中还有哪一号人物,是我不认识的。闹了半天,原来是水筠姑娘你啊,这就难怪了,呵呵。”
两个互相痛绝的人一见面就先笑里藏刀地过了一招,水筠暗示余舒大白日在官署睡觉,不务正业,余舒就讥讽她不是正经易师出身,靠走后门进来的关系户。
“而今我亦在司天监做官,余大人不必姑娘来姑娘去的,有失体统,我与你品阶相当,你唤我水少卿便是。”刚才还说与余舒相熟,一转眼就摆起架子。
水筠摆明了来者不善,余舒也不是吃素的,她扫了眼水筠捏着珠子的左手,看起来并无大碍,便相当直白地问道:
“水大人的伤势见好了?不知几时能下地行走啊?”
当初水筠设计她和她一起被宁王的人抓去,经历死劫,被人挑断了手筋脚筋,在景尘的悉心调理下,好险保住了一双手,渐渐愈合,而腿脚却始终不见好转,这是她一块心病,被余舒当面提起,表现的一团和气几乎维持不住。
“我的伤势就不劳你关心了。”
余舒冷笑:哪个关心你,我恨不得你一辈子当个瘸子呢。
她与景尘从生死莫逆,沦至今日地步,景尘没有主见有一部分责任,但最让余舒恶心的却是水筠这个充当搅屎棍的角色。
水筠自认清楚景尘的命数,就将她视作眼中钉,见面没几次就对她心生杀意,妄想着她一死百了,景尘道心不动,就威胁不到龙虎山那一帮牛鼻子老道。
算来算去,却弄巧成拙,她千算万算算不到差点被她害死的自己,就是他们千方百计寻找的破命人。
文少安端着茶进来,发觉气氛不如刚才和谐,先给余舒续上杯子,踟蹰了一下,正要给水筠看茶,就听余舒对他道:
“不必麻烦,咱这儿的茶水便宜,又不是山泉清露泡的,水大人身体弱,回头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