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事如易-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陷入一阵回忆,那只虎斑猫有一身金黄色的毛皮,喜欢卧在太阳底下玩尾巴,后来惠子阿姨发现它被冻死在走廊底下,浑身是污黑的泥巴,僵硬的好像一块石头,她们把它的尸体埋在树底,夜里,她就看到一团光从泥土里钻出来,飘荡在那里,徘徊不去,一直到了第七天,光才散尽。
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信,笑着说她眼花了,再到后来,妓馆中有人死去,她在死人身上看到了一样的东西,再告诉母亲,她却笑不出来了。
于是母亲和她做了一个约定,不许将这个秘密告诉别人,她答应了,却没能遵守这个约定。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秘密,人们看着她的眼神渐渐变得厌恶和畏惧,他们说,她能够看到死人的鬼魂,他们说,她是个不祥之人。
一年前,她和母亲被一位大人带到了京都,将她献给足利大将军,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要面对着不同的尸体,有的时候,就连睡觉都在死人堆里。
最后,她跟着使节团,来到了大安。
她断断续续地讲完了她的故事,屋内陷入一阵沉寂。
换个人听说这样诡异的事情,大概都难以置信,可是余舒不是一般人,她本身就发生过比这更离奇的经历,她都能从五百年前穿过来,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鬼魂。
何况安倍葵没理由骗她,对她说谎,一点好处都没。
“你再说的明白些,你能看到死人身上冒出来的光,就是他们的鬼魂吗?那鬼魂都是什么样子,它们看得见你吗?”余舒的兴趣全被勾起。
安倍葵原本做好了被她厌弃的准备,闻言悄悄抬起脑袋,但见她脸上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顿时松了一口气,唯唯诺诺地告诉她:“人一死去,灵魂就会离开身体,它们会停留在尸体周围,七天之后才会散尽,鬼魂是没有形状的,就是一团光,不会说话,也不会乱跑,只有颜色不同。”
余舒想了想,又问道:“那水陆大会的时候,你是怎么知道那个死犯叫什么名字,犯了什么罪。”
让死人重活在狗身上的把戏,被朱青珏揭穿是因为迷药的缘故,可是安倍葵准确地说出了死者的身份,却成了悬疑。
“那、那是因为,”安倍葵有些结巴道,“半年前,我发现自己不光能看到死人的鬼魂,还能看见将死之人的灵魂。水陆大会前一天,山田大人买通了你们的官员,带我到牢里转了一圈,让我见了一些死犯,把我能看到灵魂的犯人都打听了一遍,所以我才知道那个犯人是谁。”
余舒恍然大悟,随后便是惊奇——安倍葵看得到死人的鬼魂,说白了没什么用处,可她看得见将死之人有魂魄出窍的预兆,这才是关键!
她心跳加快了两分,从榻上坐起,鞋子也没穿,光着脚来回在屋里走动了几圈,脑中灵光闪现,她忽地停下脚步,转过头,死死盯着战战兢兢的安倍葵,嘴角慢慢咧开,兴奋地几乎跳起来——
有了这个孩子,她的断死奇术,岂不从假易真!
第六百一十八章收留
安倍葵明知道实话说出来,眼前这位年轻的安朝女官大人可能会将她送回那个羞辱人的地方,可她下意识地选择了坦白,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她在水陆大会上亲眼目睹了余舒呼风唤雨的神气,使得余舒在她心目中的形象神秘而高大,使得她不敢有所隐瞒。
让她始难预料的,是余舒听罢此事,非但没有将她送走的意思,反而很感兴趣地询问起来。
“你们一起的这几个东瀛人,在牢中受审的时候,没有交待清楚你眼睛的事吗?”余舒兴奋过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她紧接着就是纳闷,按说安倍葵生了这样一双奇异的阴阳眼,叫人得知,就算是卖到了供人院,断不会轻易就被她给领走了,多得是易学世家宁愿出大价钱买下,哪怕是刘炯有意卖她一个人情,一分钱没花,也有些说不过去。
但很快,她就知道为什么了。
“他们有说出去,”安倍葵打了个寒噤,嗫嚅道,“是葵子没有承认。”
在牢房里她受过刑,鞭子抽打在身上,还有滚烫的烙铁,冰冷的盐水,他们问她是不是能看到鬼,她咬着牙忍着疼,就是没有承认。
余舒眯起了眼睛:“那你为什么告诉了我?”
“山田次郎就是把我与母亲带到京都,把我送给足利大将军的坏人,他们怕我不听话,就囚禁了我的母亲,让我和他们一起欺骗大安的皇帝陛下,等到他们达到了目的,用我与武士相田真纪换取海上那一座岛屿,相田就会杀掉我,他再逃跑,这样大安皇帝就不会知道我们骗了他。并不会招雨的法术和起死回生的能力。”
安倍葵先是不问自答地向余舒坦白了东瀛人的阴谋,她那双几近空洞无神的眼睛,始才露出一些愤恨,小声道:“可我知道,母亲早在我离开京都的前一天晚上,就被他们害死了,她的鬼魂就飘荡在我的窗外,我发誓要为母亲报仇,所以我装作顺从他们,来到大安。就等着在他们欺骗了大安皇帝之后,揭穿他们。我恨不得他们全都死去,所以他们说我能看到鬼魂。我就是不承认,他们就会彻头彻尾地被当成是骗子,他们会遭到报应。”
说了这么多,她最后一句话,才讲到重点:“昨晚我梦到了母亲。她要我好好活下去,主人救了我的性命,葵子不敢欺骗您。”
安倍葵说着,又朝余舒跪了下来,她匍匐在地上,无比虔诚地道:“请主人让葵子活下去。葵子一定会做一个忠心听话的仆人。”
余舒这下看着这个东瀛少女的眼神就不一样了,不是刚才听说她有阴阳师的见猎心喜,而是带些探究和莫名。
这个葵子。看上去年纪不过十二三岁,说她单纯,她却长了心眼,辨得清好人坏人,为了报仇。懂得忍辱负重,偷活下去。可要说她有心机。她又不懂得掩饰,自己将她从供人院领出来,还没说要怎么处置她,她就迫不及待地向自己表忠心,一五一十地讲明了她的底细。
思索了一晌,余舒的神情的兴奋消退,淡着一张脸,对着安倍葵道:“你眼睛的事,除我之外,决不许对第二个人提起,我先收留你,给你一口饭吃,至于你日后是死是活,那还要看你自己。”
安倍葵对她是有用,但也仅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她暂且不会给她什么特殊待遇,留一阵子,观察一下这个人是不是可用,再议。
即便如此,她的话却让安倍葵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安心,一股疲倦奔涌而来,她用力挤了下眼睛,想要清醒,因为有一件事,她还没来得及对余舒说起,可是下一刻,她便失去了知觉。
余舒叫了两声起,发现安倍葵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才发现人晕了过去,赶紧叫了芸豆她们进来,喊人把安倍葵抬到下人房里。
余舒跟了过去,见她们将安倍葵仰面放在床上,精致的五官尚未成熟,白皙的不可思议,反衬得她面颊通红之极,她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才发现烧的不成样子。
沉下脸,余舒对芸豆道:“去请我干爹过来瞧一瞧。”
“是。”
鑫儿和林儿悄悄对视一眼,眼角泄露了少许讶异,她们虽是刚刚进府的奴婢,却再来时路上就听赵慧说明了府上的情形,知道当家做主的是这位年纪轻轻的女大人,而老爷夫人还有老夫人却是她认得一门干亲,那位贺老爷是行医治病的大夫。
这怎么一个奴仆生了病,就要惊动府上老爷来诊治,这显然不合乎规矩,难道这个叫做葵子的女孩子有什么来头不成?
两人心中存疑,却聪明地没有提出一声异议,装作哑巴在一旁听命。
。……
安倍葵发了一整夜的热症,梦里的她只觉得身处在火海一般,拼命地想要逃出去,却被火舌一次一次舔舐背脊,疼得她直想落泪。
梦里她又见到了死去的母亲,她还穿着那件最美的芸衣,那样忧虑地望着她,她伸出手,想要抓住母亲的手臂,却见母亲被吞没在火海里,她大声地哭了起来,无助又痛心,就在这样生死不如的噩梦里,一抹冰凉贴上她额顶,将她惊醒。
她朦胧地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看到床头立着一个人影,而她的额头上传来一阵阵冷冰冰的湿意,浇熄了她梦中嗜人的火海,那人眉心一点淡淡的红芒,不同于她以往见到的所有灵魂与鬼魂,她眨了眨眼睛,脱口唤道:“主人…”
余舒听到烧得又哭又喊,稀里糊涂的安倍葵还能认出自己,不由嗤笑,心说这孩子还真有点奴性,扭头对正在拧手巾给她冰敷的鑫儿道:“看好她,过上半个时辰还不退热,再喂她一碗药汁。”
鑫儿应声道:“奴婢会照看好葵姑娘,主子快请歇着去吧。”
贺芳芝来看过安倍葵,开了药方就走了,说是不会死人,余舒却不大放心,大半夜又起床过来看了一回,见她还有力气哭,大概是没事,吩咐了丫鬟好好守着,便回房继续睡觉去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瑞皇后
月底最后一日,八月份的坤册才到了皇后瑞氏手中,后宫妃嫔侍寝的日子是由坤翎局排卜不错,但具体落实执行,还是要通过执掌六宫凤印的皇后。
瑞皇后拆封了坤册,阅过一遍,没看出什么毛病,斟酌过后,才发现个中巧妙,比如,吕妃平白减了一天,再比如,淑妃那三天都不是什么“好”日子,还有,正得宠的孙贵人看上去一天没少,却分别撞上了淑妃与赵嫔。
“呵,”瑞皇后嗤笑一声,将坤册递给郑尚宫,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道:“看来这后宫要变天了,有人潜心静气等了这些年,总算坐不住了,连本宫的事,也要横插一杠子。”
郑尚宫年纪要比瑞皇后大上一旬,她是先皇跟前的老人,一说先皇北巡时她曾有救驾之功,今上继位后,她便被派到栖梧宫导引六宫之主,在这除了主子便是奴才的皇宫里,地位倒是有些特殊,便是四位正妃见她都要和颜悦色地唤一声郑姑姑。
瑞皇后都能看出端倪来,何况是人老成精的郑尚宫呢。
“听永乐宫递来的消息,前不久坤翎局的余女御被召唤进宫,先是去了贵妃娘娘那里,然后又见过淑妃与贤妃,老奴原以为这余大人不会得罪谁,没想到她竟这样胆大妄为。”
新官上任,就敢轻易地在坤册上动手脚,郑尚宫真想夸她一声有勇气。
瑞皇后皱了下眉,眼角丛生的细褶暴露出岁月的痕迹,她面有嘲色,极不合乎身份地咬了下嘴唇:“她们都是有儿子的人,自然要好好打算,可本宫这样煞费苦心,又为哪般。”
她十六岁嫁与兆庆帝。当时他还只是一位不起眼的皇子,谁知进府三年,他虽没封王,却在先帝朽年之际,一跃成了太子,而太子府中,又接连住进了几个各有千秋的女子,比她年轻貌美的薛氏,比她家世丰厚的尹氏,比她温柔体贴的吕氏。而她唯一比她们都要强的,似乎就只有太子妃这个身份。
兆庆帝爱美人,是个多情却不长情的人。年轻时候就有些荤素不忌,皇长子是当时太子府里一个暖床的应女所出,她当年瞧着那个孩子出生,心里不是不恨,但是刚满周岁。那孩子就夭折了。
长子早夭,兆庆帝为此消沉了一段日子,但是很快的,他就有了第二个儿子,他子女里排行第三的三皇子,是一个颇受他喜爱的姬妾所生。那个孩子生下没多久,他就做了太子,所以对三皇子十分爱护。甚至为他的生母刘氏请封了良娣,然而好景不长,三皇子没等到他继位那一天,便病死了。
就在这一两年里,太子府的后院早不是她一人独大。兆庆帝陆续添了几个子女,而她。在生下二公主三年后,再次有孕。
那些日子,她过的无比小心,总觉得太子府里那些女人,一个个都对她心怀不轨,觊觎她的位置,想要害死她与孩子,后来她平安地产下五皇儿,总算得以喘息,好像她那个太子妃的位置,在皇儿出生那一天,才终于坐稳。
先帝赐名给太子第五子,刘旭,象征着旭日东升之美意。
那些一直没有子嗣的女人,在她眼里,突然就变得渺小了,就连最初让兆庆帝情迷一时,流连数月的薛良娣,似乎也没什么可怕的。
在她的殷勤盼望下,她的旭儿一天天长大,兆庆帝终于坐上了龙椅,遵循祖制为先帝守孝三年之后,易改国号,大赦天下,册封六宫,她顺顺利利地成为皇后,母仪天下。
可是好景不长,她的旭儿长到四岁时,溺水死了。
她整个人出离愤怒,哪怕是年轻的妃子在她面前挑衅,兆庆帝的冷落与寡情,都不及她当时愤怒之万一,她彻查六宫,惊动前朝,一心要将那个谋害她皇儿的凶手揪出来,谁知,查到最后,也没有查出个头尾,看上去,五皇子就是贪玩偷跑出去,不小心溺了水,除了那一群该死的奴才秧子,不怪谁。
她从愤怒到怨恨,这些年过去了,她始终不能忘怀,她冷眼看着后宫的女人明争暗斗,揣测着究竟是哪个贱人害死了她的皇儿,然而眼前就好像笼罩着一团纱雾,拨开一层又一层,叫她看不清。
淑妃尹氏,乃是左相之女,祖上追溯三百年,便是开国元老沛国公留传下的旁支一系,可谓家世渊源,她的出身,就注定只要尹家不败,兆庆帝的后宫始终都不缺她一席之地。
尹氏本来生的貌美,又才艺兼备,可她不善经营,为人冷淡刻板不说,还总爱找兆庆帝的不自在,所以即便家世第一,却从没受过兆庆帝的宠爱,比不过薛氏,就连貌不惊人的吕氏,都有不如。
可她让人羡慕眼红的是她生了一个好儿子,七皇子刘灏能文能武,为人正气又平易近人,再加上好学勤奋,简直就是全天下父母所期望的儿子样,所以兆庆帝十分偏爱这个儿子,从小就赏赐不断,在四皇子出身低下,前面几个皇子又多夭毙,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最多关注刘灏。
瑞皇后觉得最值得怀疑的人就是淑妃,可是淑妃这个性子,又实在不像是个手段高到杀人不留痕迹的女子。
再就是薛贵妃,身为右相之女,系出名门,三代忠良,她在太子府中是嚣张过一阵子,这与她父亲在朝中的威望,与她那位探花出身的大兄得到先皇赏识,脱不开干系。
但是后来,薛家连出噩耗,先是薛老夫人病逝,再来那位薛大少爷在京外任职途中暴毙,她又进府三年空无消息,薛氏因此便本份老实起来,直到进了宫,生下九皇子,还没等她重新得意起来,兆庆帝又给了她当头一棒,以身体孱弱为由,将年幼的刘昙,送去了龙虎山养身子。
这一去,断断续续就是十多年,久到瑞皇后都禁不住对薛贵妃生出同情之心。
谁想一晃眼,九皇子受诏归京,在双阳会上一鸣惊人,就连年长于他的七皇子都在他手底下吃了个闷亏。
要说薛氏此人,头顶贵妃之位,却能在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之下隐忍多年,受人背后冷嘲热讽,这等城府,能不知不觉害死她的旭儿,没什么不可以,但问题却出在——五皇子出事那时,薛贵妃刚被诊出怀孕。
瑞皇后生过不只一个孩子,知道做母亲的坚忍,怀着孩子时候,一门心思就只想着保全,就算是为肚子里的孩子积德,也断不会允许一点危险出现在身边,哪有多余的心思去害人?
“娘娘,您近来身体欠安,还是不要思虑过重为好,”郑尚宫看到瑞皇后一脸思绪,便猜到她又在回想当年五皇子遇害一事,一边温声劝言,一边将坤册收入袖里,道:“孙贵人那里,娘娘不必担心,说不定这个月就能听到好消息,至于这坤翎局的女御大人,圣上既然给了她封号,就是要抬举此人,与其作对,不如请进来结个善缘,看一看是个怎样的人物,钟粹宫能给她什么,咱们也不缺她的。”
PS:
(昨天那章在后台没发出去,中午才发现不对,汗。)
第六百二十章栖梧宫
余舒因为乔迁歇了两天,一回到司天监,就接到皇后传唤的口谕,一点都不意外。她收拾收拾,交待了文少安几句,便随着宫里派来的人去了。
栖梧宫没有余舒想象中的冷清,金色的琉璃,绕梁的彩绘,细腻的天花藻井,还有摆满走廊过道的碧绿盆栽,在这初秋的季节里,半点不见萧瑟之意。
太监将她领进殿门,便有宫婢上前指引,一路将她带到了朝阳的偏殿,别的宫殿里,除了住在正殿的宫主,左右偏殿大多安置了低级的嫔妃,唯独栖梧宫,乃是皇后一人独居,这是正宫娘娘的特权。
她知道这位皇后娘娘并不受宠,在后位上坐了这些年,膝下却无一子,她为兆庆帝生了四个子女,二公主下嫁陶文馆大学士家,五皇子幼年夭折,十公主死于非命,眼下就一个年仅九岁的十四公主养在身边。
面见皇后的过程,比余舒先前拜见薛贵妃时要繁琐的多,她先在偏殿香室里更衣,脱到只剩里衬的单衣,头发都要打散了重新梳理,由专门的宫女检查了身上的物品,一样一样登记在册,确认没有不该带的东西。
然后漱口含香,面前点上一根香,静坐半晌,等到有经验的老嬷嬷发了话,才能穿回衣裳,原样出去。
余舒早在司天监翻看过典籍,这一套面见皇后的规矩,是从安武帝在位时期传承下来的,换句话说,即是宁真皇后生前制定。
仔细想想,倒不难理解,宁真皇后当时不仅身为国母,更作为司天监的头号长官,她手中的权利。说句大不敬的话,很有一部分制约了皇帝的行为,大安开国最初,前朝风俗文化影响着一代人。女子地位大不如男子,不少人以为女人不得干涉朝政,攻讦宁真皇后的朝臣大有人在,而宁真皇后为了自身安全着想。立下如此规矩,避免了许多麻烦。
打个比方,就说这面前一根香,就有个名堂。叫作“三思香”,相传当年有位大臣的夫人,同宁真皇后有些交情。因为丈夫和儿子获罪。进宫求情,她抱着一死的决心,在簪子上涂抹了毒药,原本想着宁真皇后不答应她的恳请,便在她面前自裁。
宁真皇后早早听说了消息,没有拒绝见她,只是在她进宫之后。让人将她领到一间屋子里,在她面前烧了一根香,让她坐着一动不能动,等到香灭后,才肯诏见。结果那位大臣夫人在等待中冷静了下来,香烧完了,便打消了疯狂的念头,最终没有做出傻事,这一根香,由此得名。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却被运用在宫规中,余舒在太史书苑的藏书楼中翻过这一段野史,不得不佩服宁真皇后的智慧。
余舒当然没有打什么歪主意,她靠着椅背,闭目养神,也不在乎那个干瞪眼盯梢的老嬷嬷。
室内还立着几个宫婢,悄悄抬眼打量这位传闻中的淼灵女使,暗道果然非同一般,那些头一回到栖梧宫拜见娘娘的人,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眼前这一个,倒是轻松自在的很,汗都没留一滴,看她闭着眼睛,该不是睡着了吧?
一炷香后,余舒总算在偏殿见到了当今皇后瑞氏。
作为一个曾经的升斗小民,这一见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余舒并没有特别激动的感觉,瑞皇后身体纤瘦,乍一看竟有些弱不胜衣,她穿着色泽妍丽的金罗蹙鸾大摆衫,长长的丝尾垂在脚踏上,厚重的发髻上坠着大朵的金珠与明玉。
不如薛贵妃美丽,不如尹妃傲气,也不如吕妃和蔼可亲,她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意,与余舒说话,看似亲切,却有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漠然。
“微臣拜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余舒跪下来,叩首后,才听瑞皇后出声。
“免礼,赐座。”
两个宫婢抬来一张椅子,注意不是凳子不是墩子,而是一把带着靠背的椅子,余舒看了那椅子一眼,心中顿时有了数。
皇后诏她进宫,不是为了坤册的事找她晦气,而是要示好。
“谢娘娘恩典。”
余舒就着椅子坐下了,抬起头,望向瑞皇后,并没有学书文上那些内妇与女官缩头缩脑的样子,边上的老嬷嬷见她如此没有规矩,皱起眉头,正要喝斥,却被站在瑞皇后身后的贺尚宫一个眼神拦下了。
“呵呵,”瑞皇后笑了一记,对余舒道:“听说淼灵女使原是南方人士?”
余舒道:“正是,微臣出身义阳。”
“义阳?本宫不曾去过南方,你家乡都有什么风俗,捡些有趣的讲来听听?”
瑞皇后再是表现出平易近人,可话里难免包含了高高在上地意味,余舒知道她是找话题热场子,便配合地讲了些义阳城里的事,瑞皇后听的很感兴趣,不时发问,到最后,说到吃食上面,她又让人呈上三色糕点,说是御厨今早才捏的南方点心,让余舒品尝。
喝了茶,吃过点心,瑞皇后觉得暖场了,才点到主题:“坤翎局呈上八月份的坤册,本宫看过了,可是女使拟定?”
余舒拿帕子擦了擦手,正经答道:“是微臣占卜之后,最后右令大人凿定的。”
瑞皇后若是看不出坤册上藏了什么猫腻,现在哪能安稳地坐在这个位置上,余舒知道她会问,便在话里打了埋伏,听上去是景尘最后拿的主意不错,可谁又清楚,整篇都是她一个人安排的,景尘没有修改半分,盖了章,就呈递进宫。
顿了顿,她面上略带一丝不安,请示道:“微臣惶恐,敢是这个月的坤册名录,有什么不妥之处?”
瑞皇后见她不安,声音又和缓了几分,道:“不妥倒是没有,不过本宫掌管六宫妃嫔,到底有些话要对女使说明,先前本宫身体有恙,今日才得见你,听说你已见过别宫几位娘娘,想必她们已经交代过你一些事体,只有一点,本宫得重提一提,女使不妨一听,并无害处。”
余舒这便起身,作揖道:“请娘娘示下。”
瑞皇后坐在八尺长的孔雀床上,向后倚了倚,面上笑容收起,道:“这坤册的拟定,全是为了圣上龙体,不光要按照司天监的规矩严格卜算,总得考虑到圣上的心情,女使你说是也不是?”
第六百二十一章借她十个胆子
余舒心里有数,八月份的坤册,肯定与瑞皇后的意愿相左,进宫之前她就揣测过瑞皇后会有什么对策,是像淑妃那样威严恐吓她,或是吕妃那样动之以情,加以利诱,再不然,就学薛贵妃毫不遮掩,摆明了要笼络她。
不曾想,瑞皇后既没威逼,也没利诱,而是正正当当地和她讲起了“大道理”。
“圣上日理万机,白日要面见文武百官,批阅各地奏章,到了夜里才得闲,回到后宫方能稍作休息,如若一身疲惫,再遇着些个不懂事不讨喜的宫女子,岂不糟心?女使应知坤册的拟造是圣祖武帝时期便传下的规矩,原由最初,是为着帝君龙体安康,倘使一味地只求规矩,不顾圣上喜恶,岂不是本末倒置。圣上是君,女使是臣,臣不能体察圣心,何以为君分忧?”
瑞皇后最后一句,挑高了声音,那微微不悦的神情,分明是在质问余舒,偏她不挑明了责怪余舒在八月的坤册里摆了她一道,不说她不规矩,而是说她太规矩,不顾皇帝心情,所以失了为人臣子的本份。
余舒闻言,总不好再傻坐着,头一低,便离了刚刚坐热的椅子。
“娘娘所言甚是,是微臣疏忽。”
余舒脑子很清醒,她不好正面和皇后叫板,是与不是,都只能应是。
瑞皇后见她顺服,面色缓下,声音又柔和起来:“女使晓得道理就好,本宫不是要故意难为你,念你也是新官上任,不免疏漏,往后行起事来,不妨多一些变通,一板一眼未必可取,就拿坤翎局这个月拟定的坤册来说,就有几处安排的不合适。”
话说到这份上。余舒当然要请皇后娘娘指点,是哪几处“不合适”。
瑞皇后手一抬,立在一旁的贺尚宫便递上八月抄录的坤册单子,她信手翻了翻,道:“宫里新晋的孙贵人,是个有福相的,圣上瞧着也喜欢,本宫见你安排了三日。是比旁人厚待了些,这倒是不错的,但是日子挑的就有问题,一日排在淑妃后头,一日排在赵嫔后头,你大概是不知。这两位都矜贵,日子临的近了,难免争风吃醋,招了圣上头疼。”
余舒以为瑞皇后会卖一卖关子,她却摆明了要偏袒那位孙贵人,这番话,简明扼要就是告诉她——孙贵人是本宫罩着的,你甭给她穿小鞋。
“微臣记下了。”余舒一边应是,一边回想那天她在钟粹宫的情形。薛贵妃暗示过她,瑞皇后膝下无子,宫中又没有年幼的皇子可以过继,所以动了借腹生子的心思,调教了孙贵人这个小宫女,送到兆庆帝眼前。
一旦孙贵人怀有身孕,瑞皇后自有法子让她失宠,等到她诞下龙子,顺理成章地过继到她名下。关乎将来皇位。瑞氏便有了一争之力。
现观瑞皇后做派,倒是确有其事了。
瑞皇后对余舒的识相略感意外。她之前听说了这位淼灵女使不少“光荣事迹”,多是不合礼教,惊世骇俗,心中本以为是个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女子,没想到她说一句,她应一句,倒叫她准备好的软刀子没处使。
沉吟方寸,瑞皇后又交待了余舒几句话,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便放了人,最后是让叫贺尚宫送她出去。
走在偏殿外面的回廊上,贺尚宫一脸和气地与余舒唠了几句:“女使年少有为,不知家中可有兄弟?”
“有一幼弟。”余舒早从薛贵妃那里听说瑞皇后身边有位老尚宫,很有面子,想来便是这位。
“哦,可是到了进学的年纪?”
“舍弟虚有十三。”
“拜了哪一位先生为师?”
余舒摇摇头,“送去京中一家书院识字罢了。”
贺尚宫脚步一顿,转头道:“恕老奴直言,听说过余大人身世,令尊乃是正经文人,奈何早逝,有子何不承父业?这安陵城中的公子哥,虽多出入学堂,但哪家没拜一位有名望的老师,余小公子如是从易,自有大人您言传身教,可如是从文,这个年岁,可该拜寻一位名师了,不然岂不误了前程?”
余舒面露思索,给余小修寻个德高望重的师父管教他,这一茬她还真没想过,不是她对余小修的前程不上心,一开始她是打算将祸时法则亲传给弟弟,所以没有让余小修读四书五经考科举的意识,再然后,余小修选择跟着贺芳芝学医,她更歇了心思。
贺尚宫瞧着她脸色,适时提道:“不瞒余大人,方才的话是娘娘嘱咐老奴询问,果真余大人有意,娘娘便有一举荐——陶文馆秋大学士,有翰林子墨之文章,铄懿渊积之德行,圣上几度赞誉为文士表率,京中多少文人子弟拜望门风,盼得一二指点,余小公子如能拜他为师,再好不过。”
余舒明白过来,刚才在偏殿她低头伏理,瑞皇后却不是个空口说白话的,这便是许她的好处了。
秋大学士其人,她曾听薛睿提及,确是位德高望重的真名士,不是她妄自菲薄,似余小修这样的家学与出身,和年纪,别说给人家当徒弟,就是当个书童,都不够瞧的,可是瑞皇后金口一开,这不可能的事,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