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李汉兴奋的模样,蒋方震尽管在收到电报后同样是惊喜万分,但是他此时并不能像李汉这般高兴。也是,作为总参谋长,他的眼光仅仅局限于整场战争上,不像李汉一样,却是在考虑这一场完美胜利能够为他消灭多少现在国内的反战之声。不过他的话没说完,就被李汉给打断了。

“百里先生,我们跟俄国是交战国。俄国人在外东北跟西伯利亚是怎么对付咱们的同胞的,那可是活生生的剥皮跟不许穿衣服用刺刀驱赶到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冷天气中去等死。跟这个畜生、野兽组成的民族,我们不需要跟他们谈道义。我现在毫不怀疑,一旦这个国家能够腾出手来,必将集结数十万的兵力侵犯我国国土。中国跟俄国之间永远不可能存在盟友与朋友关系,我们只能是敌人。所以,对付这个国家,为了胜利我们需要不择手段。伊尔库茨克那种要塞,我们要拿下来没有一两个月恐怕很困难,所以,我们要烧光他们的储备、用毒气逼迫俄国人投降或出城与我们战斗。唯有拿下了伊尔库茨克,我们才能在战场跟外交上齐齐获得胜利!”

李汉的回答斩钉截铁,“何况我国并不是日内瓦公约缔结国,他们欧洲人不是一直排斥我国,说我们中国是野蛮国家不许我们加入吗,正好!”

蒋方震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他到底是个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很重的传统军人,不过却也知道这一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敌人有什么最新动向?”

蒋方震回答道:“暂时库伦那边还没发来,不过现在西北境那边应该已经打起来了。下乌金斯克刚刚镇压了城内的俄国人暴、动,守将唐淮源向我们询问,非常时期,可否使用极端手段保证下乌金斯克在战争结束前仍掌握在我军手中?”

都说将熊熊一窝,这句话反过来说,何不就是一个强硬的领袖,必将带出一群虎狼雄兵。如今镇守下乌金斯克的唐淮源的意思,无非就是向国内请示,可否以屠杀等手段,警告下乌金斯克的俄国人不得反抗。

李汉摸了摸下巴,这种决定的确不是库伦能拍案的。毕竟俄国作为世界有数的强国之一,纵使现在被欧战牵制了绝大多数的精力,俄国的国民也不是任谁都敢下令血腥镇压的。

“回电唐淮源部,战争期间酌情处理,视前线情况而定,无需再往国内请示!”

言下之意,便是应承下来了。

“这……”蒋方震略有迟疑,“总统,这样妥当吗?”

李汉点头却没说话,中亚那边因为主力都被国防军牵扯在前线,而且中国跟奥斯曼土耳其各扶持了一股势力在作乱,就连英国人也没少暗地里捅刀子,俄国已经失去了中亚突厥斯坦地区六成以上地区的控制,而且俄国失去控制的地区还在持续增加中。远东,俄国也已经失去了大半个西伯利亚的控制权。到现在因为他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的重新走到了他熟知的轨道上,而且,俄国人现在的局势比历史上俄国革命爆发前还要糟糕。

至少历史上中亚的混乱没有这么严重,而且俄国也没有在16年就失去了对远东跟大片西伯利亚领土的控制权。

所以,对于俄国,李汉心里的忌惮已经越来越少了。他已经用力推了一把,俄国这棵将倒的大树,任谁也没有那个能力,挽回它走向革命之路的。既然未来至少五六年里这个国家都将在动荡中渡过,中国为什么还要忌惮它?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反攻3

“增援部队走到哪里了?”李汉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谈太多,转过头问蒋方震,“援军何时能够赶到?”

“四十二师?”蒋方震身子站定,问道。

“对!”

李汉为什么会特别询问这个编制,那是因为四十二师并不是普通的陆军师,它的师长名为张孝准,也是李汉心中中意的未来阿尔泰军区总司令的最佳人选。

之前国防军曾将张孝准的四十二师跟另一部三十四师一同调往新疆,本是准备在从中亚发起对俄军的强攻,逼迫俄军主力往中亚迎战,然后中国这边中路跟东路军得以从容的消灭俄国人在远东的影响力。

然而受限于协约国的压力,加上中亚地区觊觎的目光太多。中国最终放弃了将中亚列为中俄交战主战场的预案,改为在外蒙古跟西伯利亚地区同俄军实现战略决战。三十四师跟四十二师在这种情况下在新疆休整了多日,直到最近日本出兵南洋,吸引了协约国大量的注意力后,中国这边才新近做出的安排,三十四师跟四十二师同时出兵。

为了掩护四十二师的行动,陆军部做了很多掩护,四十二师最近比较辛苦,往巴尔喀什转了一圈,才转为北上,目标看上去直指科布多,实际上四十二师抵达阿尔泰地区后,就改由等待那里的一支后备军打上了四十二师的旗号继续向科布多跟乌里雅苏台地区进军。实际上四十二师的真身却转向了西北方向,直接迈出国门沿着鄂毕河向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杀去,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拿下比斯克彻底断掉俄军的补给点。

俄国远东远征军共在下乌金斯克跟比斯克建立了两个补给点,都是远离中国国境线千里之外。下乌金斯克被拿下之后,尽管俄国人加强了对比斯克地区的守备,但是因为中国东路国防军的主力现在正跟俄国交战于塔拉兹至卡拉干达数千里的漫长战线上,因此俄国人并未在比斯克留下多少守备力量。一旦中国拿下这座补给点,就如同关上了闸门一样,不但断了远东远征军的补给,也断了近十五万俄军逃往西伯利亚的后路。

李汉对张孝淮十分看重,不仅是因为他士官三杰的身份,主要还是因为即将建立的阿尔泰军区的重要性。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外蒙古的科布多一部、整个阿尔泰地区、唐努乌梁海都将划入阿尔泰军区中。这个地方不但矿产丰富,而且出则可攻俄国的西伯利亚腹地,中国如果能控制住阿尔泰地区,未来五十年内面对苏联将处于有利地位。

蒋方震摊开地图看了一会,“按照预期来看,最迟应该是明后天抵达比斯克。根据前线发回来的情报,他们可能已经被俄国人发现,目前双方已经持续交火两次,给逃走了一些俄国侦察兵,相信俄国应该已经加强比斯克地区的警戒了。不过比斯克地区,俄国人只有不足三千守备力量,四十二师携带不少中型火炮,要拿下比斯克只是时间问题。我看,最多四五天就能收到前线的好消息!”

“四五天太迟了,中路军已经转入战略反攻,比斯克的大门必须关上。你们总参往他们那边转一封加急电报,告诉张孝淮,让他三天内必须拿下比斯克,然后至少坚守半个月!”

“这对韵农来说难度可不小,我这就去安排电报通知他那里吧!”

民国五年9月24日,素有中枢政府官方报纸之称的《中国之声》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夹杂有大量照片参照的新闻。这一条惊人的消息像惊雷在空中炸响,随着来往中国大江南北的电报电码,隆隆地覆盖了古老的中国大地,全世界也感受到它的震颤。这一声惊雷,划破了中国上空如今密布的阴霾,把一丝希望之光洒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民国五年9月22日,我国防军伊上军侦察兵锁定俄国哥萨克骑兵师位置。主力于西伯利亚冰天雪地中设伏痛击俄国哥萨克骑兵师一部,双方恶战逾三小时,俄军在我英勇的国防军官兵以及炮兵的炮击下,已溃不成军,溃败之俄军四散逃亡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我蒙古军区伊上军官兵已完成战略迂回,配合蒙古军区其余各部主力,逐渐实现对俄国入侵我国军队之围堵。是役,在我英雄各部官兵的努力下,共歼敌俄军哥萨克骑兵主力逾八千人,俘敌近四千。此役之后,俄国远东再无哥萨克骑兵之身影,我应用之国防军已扫平一切阻力,将于近日三路合击强攻俄国远东军。欢呼吧!同胞们!让我们在这久违的胜利之中,尽情地欢呼吧!同胞们!现在这只是开始!我国防军前线之将领骄傲向笔者保证,最多半月之后,必叫俄国后悔挑衅我国之举动。”

在李汉的安排下,西安收到前线捷报的第一时间,政府咽喉报纸《中国之声》便腾出了整整一个版面,用于详细介绍前线胜利之情况。为了这一场提携国民士气的大宣传,他连夜吩咐前线将随军记者拍摄的战场照片传回,并安排了一场对指挥官吴佩孚、骑兵师师长孙广臣的简单采访跟数张国防军荷枪实弹押解俄国战俘的照片。

当这份报道出现在《中国之声》上不久后,迅速传遍整个中国。前线国防军大捷,瞬间兴国上下关注着这场战争的国人们。一扫压抑了数十年地沉闷,人人欣喜若狂。举国上下也跃入一片欢呼沸腾之中。这一时,中国人心中的那种消极颓丧、恐惧庚子之祸重演地悲观气氛一扫而光,一口压抑已久的恶气长长地吐了出来。

在一张张照片的印证下,没有人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以至于就连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等十数份在国外普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报纸转载。

前线大捷的消息传来粉碎了国内一些人借口前线军事不利攻击李汉跟他领导下的现任中枢政府的传闻,和全国各地一样西安城内外跃入一片沸沸扬扬的狂欢之中,自1914年中日冲突之后,这个古老的国家再也没有像今天这么狂欢,但今天不同了,“中国军队痛歼上万俄国哥萨克骑兵”的消息像插上了翅膀。迅即传偏国内每一个角落里。

“号外!西伯利亚大捷!我国防军将士英勇毙敌八千!俘敌四千余!”

“号外!李大总统下达全线反攻令,陆军部高官表示,中俄战事将在两月内结束!”

“号外!东北军区进行新一轮的军事调动,军方有知情者透露,军队可能将在近日强攻海参崴,收复这座远东第一要塞!”

上海、南京、天津、武汉等地各处都可以看到各大报纸派出的运着加印号外地板车。受到前线大胜的影响,当拉运着一份份加印报纸的板车才刚驶出了印刷厂,就有报童跟想买报的直接在印刷厂外抢购了起来。随着一份份报纸的加印、加印再加印,一颗颗激动的心达到了沸腾的顶点。这一整天,整个中国南北识字也好,不识字也罢,仅令只是看着这红色的祝捷号外上头,几个黑黑的大字“西伯利亚大捷”的字样,就足够了。大街上到处是兴奋的无法自抑的国人,当国人们看到街头的洋人的时候,原本微弯地脊梁也挺了起来。

如果说,是中日冲突了惊醒了这个国家,让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那么这一场正在进行的中俄战争,就是国运之战。赢了,中国无需国外承认,国人们就能甩掉身上列强半个多世纪加注在身上的沉重包裹,重新昂头挺胸的直面洋人。

国内各个学校的年轻人再也待不住了,奔出学校和家中,去抢购各个报社近乎相同,但在他们看来却极不相同的战情号外。然后与同样兴奋不已,但却是素不相识的路边的行人,欢呼拥抱,享受这难得的欢畅、喜悦,年青人们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激动的擦拭无法自抑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

那些年长者们,则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深沉,或买上一份报纸坐在茶楼酒馆来一杯清茶,在茶水的清香中细细地咀嚼字里行间的甜蜜和喜悦,任由痛快、激动的泪水满面横流,嘀嘀哒哒地浸透手中的报纸。或者干脆买份报纸,仔细对照着报纸上给出的小块地区坐标,找寻中国伏击俄国哥萨克骑兵师所在的地理位置,以便记下这个让人激动的地方的位置。

随后的几天里,家里稍微有些条件的都买了幅亚洲地区在家里,连带着倒也带动了国内地图出版商的销售。

不外乎上了年纪的国人如此表现,自打他们从记事起,就没听说过前朝满清的军队打败洋鬼子的事情,一次次的对外战败、割地赔款,麻痹着这些年长者的神经。此时即便只是一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胜利,也足够他们流下这激动、兴奋,而不是过去那种屈辱的泪水。这几天不知道多少粗通笔墨的文人挥斥方遒,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词中,他们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跃然纸上。

西安新建使馆区,英国公使馆内。英国公使巴尔特也手持着一份情报看得时而皱眉,不仅是因为手上的情报内容,还因为此时在使馆区外面的街道上,中国的那些学生跟年轻人们,正在组织一场支持前线国防军的盛大游行活动。

一个哥萨克骑兵师被中国军队击溃,巴尔特的眼光并不如中国的绝大多数升斗小民一样,眼光仅仅局限于这一场小小的战役胜利。他的眼光看得更远,也必须更远。

中国人又往前线增兵了,而且那位大总统跟同盟国之间的接触越发频繁,最近更是以防范本国民国冲击协约国在华机构的名义,要求派兵暂时进驻租界,而且态度十分强硬。中国国内已经断绝了向协约国输出一切物资,那位大总统刚下前线转达了全力反攻的命令,中国的军队又在阿尔泰地区开辟的一处战场,目前中国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比斯克,眼看着就要直指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腹地了。

现在随着赤塔、上乌金斯克、下乌金斯克的陷落,以及中国出兵中亚的种种举动。这个经过革命之后浴火重生的国家正在经历着惊人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工业化上的这个国家的坚持,还有在军事上的强硬跟在国际事务上的成熟。现在,他们已经逐渐扭转了中俄冲突的不利局面,将战事推到了俄国控制区跟俄国国内。中俄战争已经完全偏离了巴尔特的意料,就像他完全没有猜到这场战争会爆发一样。

这一场因俄国人意图分裂中国的外蒙古而引发的中俄战争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快两个月了。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投入了27个师约51万兵力,如果算上运输跟后勤人员,可能数字已经突破了七十万。而中国人也成功的牵制了俄国约三十个师42万的兵力。因为中亚跟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沦陷’,彼得格勒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俄国高层在出离愤怒的同时也陷入恐慌之中。

侵略不成反被打到了国内,现在,这个国家国内已经开始以‘黄祸’跟‘日本第二’来形容中国了。沙皇在最近一次跟英法两国的会晤中隐约透露了一个意思,他们很可能将继续从欧洲战场抽调走更多的兵力,用于守卫国土不失,而且这一次很可能是一个方面军。

巴尔特为了这件事情已经头痛的几天睡不好觉了,国内现在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而他本人也清楚俄国人的一个方面军代表着什么意思,俄国自欧战开始至今,一共只组建了五个方面军,平均每一个方面军都有至少四十万的兵力。这表明中国已经把俄国打痛了,而现在这个惊恐的北极熊,已经准备拼命了。

当然,他手上拿着的电报纸上写到的情报并不是这个,而是来自南洋那边。英国远东舰队还在跟日本舰队对峙中,尽管印度洋舰队正在陆续赶来支援,但是英国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干涉时机了。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已经确定日本现在已经占领了荷属新几内亚岛跟苏拉威西岛,在婆罗洲,英国的军队也跟日本人碰面并差点擦枪走火。在陆地上紧张的陆军对峙中,随着日本陆军师团的火炮不断推荐威胁,英国被迫警惕性后撤,没能完成国内给他们的最低限度控制婆罗洲的指示,现在日本已经控制了过半的婆罗洲了。

苏门答腊岛,日本人还在对着荷兰的殖民地军队快追猛打中。现在英国国内还在为要不要出兵苏门答腊岛牵制日本人的进军速度而争吵呢,从现在的进军速度来看,最迟再一周的时间,日本人就能拿下苏门答腊岛,算是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了。

巴尔特刚刚得到来自南洋的最新情报,巴达维亚总督鲁哈尔已经率领荷兰殖民地残军一部向日本人投降,这可不是个好消息,也就意味着整个爪哇岛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控制中。

尽管南洋那边的事情不归他管,但巴尔特作为一个合格的英国外交官,也为此头痛了许多天。只能说日本人实在是挑了一个太好的时间了,当他们向荷兰开刀的时候,英国已经完全陷身欧战中,在远东尤其是南洋地区只有有限的一点力量。而且,他们还不敢过分刺激日本,以免这个仅次于美国的物资进口国跟盟国倒向敌对阵营中。

不好办啊,现在无论是中俄冲突还是日荷冲突,都已经牵制了协约国太多的精力了。可是这两场冲突都是协约国集团的加盟国挑起的,英国也根本不愿意吧中国跟日本推进敌对国的行列中。国内真给他下了个麻烦的任务,让他尝试跟那些中国大总统接触,看能不能调解了中俄冲突。

毕竟中俄冲突纠结起来,还真是俄国强词夺理,英国多少也对俄国在欧战时插手远东,妄图强占外蒙的举动不满。过去几年里尽管中国高层依旧未改亲德态度,但是从经济上,已经跟协约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至少供给了协约国三成以上的棉纺织品跟四成的‘阿司匹林’药物,除此外协约国进口的肉食关头等军用口粮,八成左右都来自中国。这几个月来失去了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后,协约国不得不支付更多的钱向美国购买昂贵的美国制造,协约国内部对于俄国的不满不在少数。

而且,种种迹象都显示了,中日这两个敌对国之间似乎有些一些默契。这一点从中国那位大总统时隔几年第一次邀请日本驻华公使赴总统府参加私人宴会,并且随后中日两国各从对峙前线抽调兵力往俄国跟南洋战场便知道了。

新首相劳合乔治给了他一个任务,尽可能的向中国转达来自英国跟协约国的善意。劳合乔治告诉他,不妨暂且许诺稳住中国这边。大可以告诉中国那位大总统,就说英国在调停中将会支持中国收回被俄国所占领的领土,但是中俄之间的战事必须结束。

至于俄国会不会答应,劳合乔治还是有自信的。为什么俄国不答应!他只是向中国人许诺,支持中国收复国土,可没有告诉中国,接受调停后,中国就一定能收回来。比起中国,英国毫无疑问在现阶段更需要俄国这个盟友,所以,虽然口头上是倒向中国这边,实际上却是帮衬着俄国的。

这种拖延式谈判是百年来西方国家百用不鲜的招数,谈判吗,大可以拖个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等半年后俄国人缓过气来,完全可以把中国收回的领土要回来。劳合乔治现在正在拉拢美国加入协约国之中,英国人相信他们的对手德国现在也恐怕在欧战的泥潭中损失惨重,倘若美国这个生力军愿意加入协约国,战争很可能在半年内就结束掉。

美国的战争潜力,这几年来协约国已经领教过并且深信不疑。

所以,劳合乔治需要巴尔特跟那位总统碰面,就跟中国人的要求进行试探。至于中国人愿不愿意接受调停,这个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中国尽管如今也算是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工业国了,但科技实力跟工业基础还不如欧洲西班牙那样的二流国家,跟老牌强国俄国维持一个多月的战事,想必也快到了中国的底线了。

调停,应该也是中国这边最渴求的事情。

是的,他们只需要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主动给两边各自一块下来的台阶。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四十六章 轰炸

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也为了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现在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892年7月,铁路工程又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修建。铁路修到西伯利亚腹地,有感于当地资源丰富、矿产开发难度较低,俄国政府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市。

1893年,在当地三座总人口只有六千多人的小镇基础上,俄国建立了新西伯利亚城。城里建设之初,新西伯利亚城尚且不如俄国欧洲区的一座大型城镇规模,人口也仅有不足万人。但是依托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跟俄国的扩张,到1901年,新西伯利亚城总人口已经突破了四万人。日俄战争爆发后,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跟俄国移民西伯利亚的战略出台,截止1915年底,这座城市总人口已经突破二十四万人,成为了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人口最多也是最大的城市。

新西伯利亚城依托于鄂毕河建立,在这座俄国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城市中有一座码头。此时,码头上站满了等待着上船的俄军官兵,这支新西伯利亚城的守卫力量共两个步兵团约四千多人,他们是俄国现在西伯利亚区能够调动的最后力量了。自从比斯克方向突然传来了中国人的军队远道而来袭击,为了增援比斯克,好不叫中国夺下了这种供给远东远征军物资的重要城市。

根据俄国政府的命令,这支部队现在被要求去增援比斯克的守军,确保其可以支撑到从突厥斯坦总督区跟草原总督区派来的增援部队的到达,也是守住比斯克的希望。

“敬礼!”

“亲爱的,等我。我想我最多半个月就能回来了!”

埃米特洛夫上校穿着一身华丽的军装,贵族出身的他正在跟自己的年轻漂亮的情人,一位西伯利亚商人的小女儿在码头附近依依不舍的惜别中。

在他身后,最后一队士兵也列队进入了船中。

经过了持续一个晚上的努力,在四百多码头工人的尽心工作中,他们已经将全部的物资跟重武器都提前搬运上了船,现在根据命令是该到了出发的时候了。

“亲爱的,你们要去跟中国人打仗吗?我听说他们已经打到了西伯利亚,你可要注意安全!”

“放心吧,伊娃。俄罗斯的勇士们会狠狠的教训那些趁人之危的黄皮猴子们,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俄罗斯的力量!”

吻别了自己的情人,吩咐仆人将他送走。埃米特洛夫上校整了整军装,把军帽带上,“一个晴朗的天气!”

他抬起头看了眼天空,心情十分愉快。

也难怪了,本以为小贵族出身的他,这辈子能够在军队里走到上校这一军衔已经是尽头了。而且被分配驻守在新西伯利亚,他本来是没有任何机会上前线去争取建功的机会的。却没想到,中国人竟然胆大的从阿尔泰地区出兵比斯克,在继拿下了下乌金斯克,断掉了远东远征军的一处补给后,他们这是要完全断绝了远东远征军的补给。

这可真是个好机会,埃米特洛夫上校怎么也想不到,草原总督艾尔克什维奇总督竟然命令他率领新西伯利亚城的守军,赶赴比斯克支援那里。总督大人给他的命令只有一个,不择一切手段坚守比斯克一周,等待他们从其他地方抽调更多的援军过来反攻并剿灭胆大包天的中国军队。

“快点上船。”

招呼一声让他的卫兵们上传,俄军是一支等级制度森严的军队,军官尤其是贵族军官在军队里的地位非常高。尽管是埃米特洛夫上校耽误了出发的时间,但是没有人敢抱怨他什么。大家安静的上了船等着他的到来,或许唯一不安静的,就应该数前来送行的码头上跟一艘运输战马的运输船上传来的嘶鸣了。

“再见,孩子……”

“注意平安,早点回来!”

码头上随处可以看到前来送行地新西伯利亚城的市民。他们大多数是来为他们的儿子、丈夫来送行的,和大多数守备部队一样,埃米特洛夫上校跟他所属的西伯利亚守备军中过半的士兵都是新西伯利亚城的本地人。所以当他们的家人得知他们出征的消息后,就立即到码头为他们送行。

因为对前线战报的封锁,现在这些为家人送行的斯拉夫人、哥萨克人、乌克兰人他们都不知道在比斯克那边发生了什么,只是隐约知道好像比斯克那边如同下乌金斯克一样,被中国的军队袭击了。现在中国军队已经打到了比斯克,比斯克随时都有可能沦陷,尽管这些都是市民们自己发挥想象力脑补的内容,但是很遗憾,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当这些士兵登上十一艘艘有些破旧的蒸汽船的之后,蒸气船拉动着汽笛,烟囱便喷吐着白烟驶离了这座西伯利亚最繁华也是最有活力的城市,顺着鄂毕河顺流而下,向着比斯克方向航行去。码头上为亲人送行的人群还在不断的挥舞着手臂,没人注意到的是,人群中有几个看上去像是图瓦人又像是中亚人的年轻人警惕的盯着逐渐远去的船队,身影很快机警的消失在了码头附近的住宅区内。

俄军启程不久后,几道电波先后从新西伯利亚城中各处发出。尽管发送的地点不同,但是内容却是完全一致。

当夜色降临之后,在鄂毕河中行驶的船队中,一艘崭新的内河炮舰内,位于上层甲板的装饰豪华的餐厅内,埃米特洛夫上校跟他最信赖的五位心腹一边享用着鱼子酱,一边品偿着伏特加。前线的残酷战争并没有影响到他们这些贵族军官的特权。仔细看一下他们所引用的伏特加,分明还能从那商标跟方块板正的汉字上看出来,这是来自中国仿造的俄国伏特加。在过去的两年里,直到今年六月中俄冲突之前,中国共向俄国出口了8万千升的伏特加酒。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劣质的伏特加酒,但是也有一些味道不错的中档品牌。随着欧战的爆发跟原材料的涨价,俄国本国产的伏特加成本越来越高,与其生产不赚钱的酒,还不如去制造跟投资更赚钱的军工产业呢。因此中国反而成为了俄国尤其是军队最大的伏特加供应商。

中俄冲突之后,来自中国的伏特加酒已经断去了供给,为了安抚军队,俄国政府不得不支付了一笔巨资向美国跟一些北欧国家采购了一批美酒,甚至还出台了一些法案鼓励本国酒类制造业。现在,俄国国内的伏特加价钱比三个月前已经组组涨价四成有余。

“喀什洛夫中校,你说这一场仗,我们能打赢吗?”

欧战爆发后,俄军的军官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恐怕就要数‘欧战何时才会结束’、‘俄国能否胜利’之类云云。

欧战打到现在,俄国死伤了数百万的兵力,付出了接近两百亿卢布的战争军费,以至于到现在俄国连再开一个战场跟羸弱的中国打,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要知道在‘中俄冲突’爆发前,整个俄国上下可没有多少人怀疑,俄国能在短时间内威逼中国妥协退让,并且完成他们分裂、中国外蒙古的战略。

但是结果却出乎所有的意料,滨海军区败了、阿穆尔军区投降了,外贝加尔那边赤塔跟上乌金斯克已经被中国打了下来,伊尔库茨克被围,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