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划是按着两线作战设计的,法国总得被迫打仗。如果它宣布中立,柏林的使节奉命提出要求,凡尔登和土尔的要塞需要进驻两队德军代表作为监察,以防止法国暗中做军事动员。

法国人以沉默回答了德国人的最后通牒,欧洲战争的到来令这个国家的高层已经陷入了慌乱之中,尽管往来巴黎跟伦敦以及圣彼得堡之间的电波不断,但法国总统、总理任谁在欧洲三大强国走到了战争边缘时,都不愿意背上‘带来战争’的责任,因为战争就意味着死亡跟毁灭。

8月19日,当德国要求的时间到来时,面对法国人的沉默以及俄国人的持续向奥俄边境增兵的举动,德国的将军们认为战争已经无可避免,他们设法说服了德皇威廉二世,在19日天将黑去的那一刻,于七点三十分向俄国宣战。

德国人的过激反应惊呆了法国,法国国内上下总算意识到了战争的到来,这一个月来叫嚣的最是厉害的一群惟恐战争不到来的报纸们却悉数没了声音。20日,法国数份报纸头条只有一个标题——“战争?”,位于德法边境的百姓,惶恐着收拾了东西,向南部更加安全的地方逃去。法国政府终于在这一天,宣布法军全军总动员,认识到了和平已经不可追求,法国人决定用战争来回击德国。

8月21日,德国对法宣战,欧洲战云密布,各大股市开市之后便遭遇疯狂抛售,黄金价格短短一周时间价格每盎司暴涨了十四便士(1先令=12便士,一英镑=20先令)。不过尽管德国向法俄两国宣战,却没有在宣战之后命令军队向两国进攻。圣彼得堡命令俄德边境的军队轮番放假一日,以向柏林示好,示意俄国无心战争。而法国显然也有相同的意思,巴黎下令边防部队撤到边境后面六英里多,作为和平意图的证明。

三国在边境线上艰难的维持着‘和平’,但尽管没有对法俄两国动手的意思,德皇却对他的那位才疏志大的总参谋长小毛奇提出的入侵永久中立国——比利时十分感兴趣。德法两国世代互相敌视,因此不仅德国在德法边境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要塞,法国也在对面修建了许多坚固的永久性要塞。德军总参谋部认为,德法边境的军事要塞,可能会成为德军战略的一大掣肘,因此建议吞并比利时以获得绕开法国军事要塞的安全途径。

德皇同意了小毛奇的提议,8月23日,德军入侵卢森堡,当同一天,柏林要求比利时允许德军无限制地通过,以侵入法国。这是违反英德和其他国家于1839年签订,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公约的。阿尔贝国王对这个要求的反应毫不含糊。比利时“不会牺牲它作为一个国家的荣誉,同时背叛它对欧洲的责任”,它“一定要用它的力量击退对它的权利的每一个攻击”。

英国的签订比利时中立公约,并不是单单为着对一个弱小国家的崇高关怀。它的海上优势不能容忍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比如德国控制极为重要的海峡沿海地区,包括第一流的综合性港口安特卫普在内。当德国人于8月23日侵入比利时时,英国国内吵成了一团的议会终于批准了内阁的请战令,英国宣布全军军事动员的同时,也成为当时唯一对德宣战的国家。

当天晚些时间,法国向德国宣战,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8月25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同一日,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对奥匈帝国宣战;8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中立。第二天,无视德奥意三国同盟协议,意大利王室绕开政府,宣布意大利中立,五日后总理西德尼·桑尼诺遭遇王室跟来自国内各阶层的威逼被迫宣布总辞职,亲英派安东尼奥·萨兰德拉就任新任意大利总理。8月31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至此,拉开了这一场被后世称之为毁灭了欧洲文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触即发(4)

“欧洲真的宣战了!”

在远东,数万里外的北京,一直都在紧盯着欧洲的一群人几乎都能只比欧洲稍晚半天最多一天,拿到有关欧洲的最新情报。

最近一个月对于李汉来说可真是辛苦,他这位大总统家事国事都要问,忙得跟着陀螺一样,停都停不下来!

跟女孩之间迟到了半年多的婚礼在只有极少数政府高层跟在京外交官的掌声中总算是完成了。对于那个女人他辜负了她太多,让她等了太久,也没能得到一场举国关注的盛大婚礼。一方面女孩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以身作则,不叫外人找到借口指责他削减政府公费,结果整个婚礼只花去了七千多元,除了调用了一队陆军部麾下的仪仗队外,所有费用全部都是以他个人的名义支出。这些在国外是很常见的举措,但是在国内却还是头一遭,倒也为他又赚了一些威望。

虽然委屈了女孩,不过安妥了家事之后,他便一心投入了国事、军政之中,忙得不可开交。

陆征祥坐在总统对面位子上,面上微微有些拘谨。

“大总统,英人、德人都在催促咱们表态,您说我们该做如何态度?”

“徐国务那边的意见呢?”

总统府刚刚送走了最近脾气越来越大的陆军部段总长,因为谈了一些惹他不满的话题,总统现在明显心情不是很好。

他的外交总长有些迟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陆征祥是知道大总统亲德立场的,甚至{“文}最近就算{“人}一月前传来{“书}可能爆发欧洲{“屋}大战的风声,依旧毫不转变自己的立场。最近政府在跟德国谈判收获胶州湾已经转交他来负责了,若非总统跟德国之间有些外人不足道的关系,如何能够说动德人提前数十年将从前清手里抢走的胶州湾收回。

可是,国务总理徐世昌却是不折不扣的亲英派。

不过很快他便意识到了,大总统不可能不知道徐世昌的倾向,当下老实回答,“徐国务更倾向于向英国靠拢,最近他正在同英国协商,有加入协约国的打算!”

徐世昌越过外交部直接跟英国会商令陆征祥十分不满,尽管他从未表现出来,但说话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了。

“英国!呵呵……”

陆征祥似乎听到总统的嗤笑声,果然见总统停了笔脸上尽是冷笑,“英国……徐国务老糊涂了,自近代来对我中国造成损失最大的四个国家,英国居首、俄人第二、日本第三、法国第四,尽皆都是协约国,与他相交作甚?英人在南方扶持冯国璋,想在地方扶持一股势力对抗我中央。若非冯国璋至今尚未敢有动作,国防军早就拿下了南京城,要了他冯国璋的颈上首级了。英国人把持我国关税不愿松口,背地里阴谋诡计从出不穷,这样的国家说是盟友更是敌人,断不可信!”

伸了个懒腰站起来,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在旁边的墙上一张自制挂历上的31日上画了个圈。

“子欣啊,跟德国人有关胶州湾的谈判谈得如何了?”

一提到‘胶州湾’,陆征祥也跟着兴奋起来了,他也起了身,走到总统身边候着,道:“只差最后一些还没谈妥,我今天过来便是要跟大总统汇报有关胶州湾的谈判。欧洲对于我中国而言真乃机会,德人恐慌一旦开战,青岛将失去同德国之间的联系,所以底气本来已是不足。只是德人要求我政府支付部分现款补偿其损失,因为数额不小,外交部不敢答应!”

“补偿?”

这倒是蛮符合洋人的个性的,心里哼了一声,总统询问:“德国要多少?”

“5000万!”

“荒谬……”

李汉吓了一跳,德国人的黑心吓了他一跳,尽管他知道青岛的确值这个价钱,德人自占领后投入巨资修建,光是岸防那数百门重炮,价值便不下两三千万马克,更别说还有一处深水良港了!但青岛毕竟是中国的地方,一想到这里他心里便有气,不愿掏一分钱。

“……是美元!”陆征祥声音低了许多,“德人提议政府只需要补偿支付五千万美元,便将青岛移交我国,包括所有军事要塞等。而且,为了照顾我国财政,德国那边的意思,可以将它拆借进铁路公债中,可做十年债务,十年后再做偿还!”

“立刻停止跟德国人之间的谈判!”总统冷哼一声斩钉截铁,“外交部以中华民国的身份跟英国接触,你去跟英国人谈,一亿英镑的十五年无抵押贷款加移交江海关所有权利,我们中国放弃宣布中立,站在协约国这一边!”

跟德国人之间的口头承诺算什么,盟友就是拿出来卖的,意大利就是中国的好榜样。之所以跟德国之间维持着良好关系,就是为了能和平收回青岛跟继承德国人在山东的特权。看来现在欧洲才刚宣战之始,德国国内明显还没感觉到压力,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痛宰中国的条件了。

陆征祥闻言一愣,“英国人断不可能接受这条件!”

他话才刚落下,突然幡然醒悟,大总统这并不是跟德国人之间真正闹翻了,而是向德国施压。否则,他断不会向英国要求提供一亿英镑的十五年无抵押贷款,先不提英人能不能拿出这么一笔巨额贷款,以英国人一贯的斤斤计较,怎么可能不趁机勒索更多特权。而且江海关在英人看来是掣肘中国一道枷锁,英人不但每年可通过控制江海关影响中国金融跟经济,变相的控制了这个国家部分,如何舍得放弃。

“不要英国人答应,只要让各国看到我们的态度。外交部起草好的中立国书先压下,等局势明朗一些我再通知外交部发布吧。欧洲是欧洲人的事情,欧洲列强每一个好东西,在我中国烧杀掠夺这么些年,做的孽已经竹简难书,最好一场大仗把整个欧洲都打烂了才好,如此我中华才有出头之日……”

“咳咳……”他的外交总长咳嗽一声,示意他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了。

李汉很快反应了过来,虽然不用怕什么隔墙有耳,但身为政客,就算是对列强恨得咬牙切齿,必要的尊重还是要挂在表面的,谁叫人家强大民国羸弱。

“徐国务那边你就不需要过问了,无论加入同盟国还是亲近协约国,都不是我国最好的选择。在东边海上,我们还有一个恶邻时时刻刻都在对我中华虎视眈眈,学习美国保持中立才是立国之本!”

“是!”

陆征祥也是赞同恪守中立的,他虽不像总统一样那么担心日本的觊觎,但总归还是知道民国现在百废待兴,最需要的便是和平跟时间。

汇报完了最新的外交动向,陆征祥很快便离开了。屋内只留下一人独立站立好一阵,才慢慢走回了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

“算一算时间,日本那边也该差不多了吧……”

抽屉声响起,一封盖着调查局血红色四星机密印章的文件露出了一角。

进入九月之后的第三天,随着南中国海上一个热带增强为台风,并自浙江杭州湾登陆几乎一路朝北刮来。尽管台风过了河南威力已经没有什么威力了,然而它所带来的丰富水汽还是令京畿地区下起了雨。

“下来了,这一场雨可来的真是及时,京畿附近的土地旱情得到了缓解,明年的农业收成肯定要比今年稍好一些。”

迎着雨,一辆正在行进的马车中传来一声有些生硬的低吟,“听说安徽、江苏都遭了洪灾,也好……北京的那位,又要头痛一阵子了!”

尽管天才刚刚过了下午三点,也快黑了,但天上阴阴沉沉的尽是雨云,在雨中这视线也模糊起来,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也不得不降低了速度。

一辆打着外交徽记的四轮马车在这北京南郊的田野上飞驰,纵然视线不佳,但是这辆马车的速度仍未放缓,那坐在驾驶位上的车夫时不时的在雨幕中挥响鞭子,催促着那几匹一看便不是凡种的高头大马加快速度,继续向北前进。

近代来脚下这个国家的衰弱,令中央、政权呀拿不出太多的钱来修路,哪怕只是京畿附近,也只有有限的几条官道,才会稍微平坦一些。而这里明显只是一条乡间的土路,一旦下雨,路上就会变得泥泞不堪,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将马车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这名车夫为什么如此心急了。谁也不想在这种天气里冒着从中午开始就没减少一点的倾盆大雨推车。所以,趁着雨水还没将地面上的一层砂石子全部冲走变得十分泥泞,还是赶紧赶到目的地。

不用问了,这辆马车的目的地似乎是北京,而且从那插在马车后头的膏药旗来看,这辆马车显然属于日本驻华使馆,至于到底是属于北京的公使馆,还是属于天津领事馆,却不容易辨别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辆马车显然是往北京赶去的。

马车里只有一名乘客,名叫寺内寿一,他确实是从天津过来的,至于为什么不乘火车,这主要是为了赶时间。因为前天的暴雨冲垮了沿途几段路基,天津到北京段的火车已经停运了两天了。为了不耽误公务,寺内寿一最终选择了天津领事馆的外交马车,急匆匆赶去北京。

说起这寺内寿一,其本人也是不简单。他出生于日本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贵为朝鲜总督。在他的权势庇护下寺内寿一这位贵三代在经历过‘日俄战争’镀金之后,已在三年前便晋升少佐,1913年,寺内寿一在家族的安排下获得赴德机会,随后任日本驻维也纳陆军副武官。七月,欧洲的局势骤变之后,寺内正毅作为日本国内坚定的主战派,认为帝国又一次扩张的机会到来了,于是便活动一番给他在参谋本部谋了个职位,将他先经西伯利亚大铁路直接召回朝鲜。

寺内寿一还没来得及回国呢,因为他现在背负重任在身。他的父亲寺内正毅跟国内的几位陆军实权派有所联系,直接通过电报拿到了国内的一份任命跟命令,将他派往了北京。

寺内寿一已经看过了国内的命令了,主要是帝国要求日使日置益向中国、政府施压,不许中国继续同德国接触,商议收回胶州湾。显然,日本国内已经得到了中国、政府正在跟德国接触的情报了。不过,日本在华情报组织最近半年来损失惨重,新政府有着自己的情报跟反间机构,几个月来处死了大量向日本提供情报的商人跟政府官员,甚至有不少都是发现之后匆忙审判不等日本反应过来便直接处死。新总统的血腥手段之下,目前中国国内已经少有敢主动向日本提供情报的中国人了,纵使偶尔有一两个表示愿意‘铤而走险’的,日本方面也要小心精神。一个月前跟日本政府交往甚密的日本黑龙会头山满被发现给人毒杀在福州日租界内,据说就是上了一位伪装成‘汉奸’的中国情报组织的杀手所为。这位日本民间情报巨头的死已经震动了日本举国,国内担心北京跟天津公使馆都受到了监视,所以宁愿多耽搁几天,也希望由他亲自出马将几份国内的电报交给日置益。

日本不谨慎不行,国内高层已经达成共识,要趁欧战东风,先对德国下手,通过对德宣战阴谋夺取胶州湾跟山东。至于满蒙则伺机而动,若是欧战不在短时间内结束,日本也将出兵东北三省,以期分裂甚至全部吞并三省。这是日本政府的战略,但这战略似乎中国这边已经有所察觉了。最近一个月来,那位大总统借口九月举行‘保定会操’,源源不断从国内调集了四个整编师到直隶暂时驻扎,又借热河跟察哈尔省换防,将两省的驻兵增加到了四个整编师。如今的东北三省跟京畿附近几省,中国集中跟驻扎了十七个师,总兵力接近25万人。尤其是一车皮一车皮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国内各地集中向直隶附近,尽管十分瞧不起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但日本国内也不是一点担心都没有,因为中国在他们将要图谋的地区附近驻扎有接近日本陆军过半的军事力量,一旦山东开战,中国方面甚至可以通过铁路,立刻调集数十万军队进入山东,东北也只不过稍晚一些。

这无疑对日本吞并山东跟东三省的战略造成威胁,引起了日本国内军政高层的警惕。现在日本政府已经起草完毕了对德宣战书,就等得到中国、政府的反应,安排下一部的作战计划,以便日本军部从国内抽调精锐师团前往朝鲜、关东州或应付山东战事。根据前几年日本政府制订的《帝国国防方针》,日本陆军应该组建二十五个常备师团,并将其中的一多半部署在国内,但是由于财政问题,日本海军与陆军不可能同时完成国防方针制订的扩军方案。前几年日本国内考虑到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军的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日本的生存与否,面对越来越强大的美国海军的挑战,再加上海军在元老中取得支持,最终日本政府决定将军费向海军倾斜。结果导致日本陆军到了现在也没完成扩军方案了,日本陆军也仅仅只组建了二十个常备师团,距离二十五个常备师团的目标还很远。

大量从国内抽调精锐师团前往“关东州”“朝鲜”是不现实的,日本也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军队用于对德宣战。毕竟,日本国内也需要驻军,这不仅仅是防备敌对国的攻击,更是为了防备日本平民的暴、动,自从日俄战争结束之后,由于没能得到一个卢布的战争赔款,日本国内的经济一直处于低糜状态,再加上政府不断压榨跟鼓励民众捐款助力海陆军跟重工业建设,日本的平民生活正日益艰难。微薄的工资、恶劣的作环境,以及那凶残的工厂主与地主的压榨,整今日本国内弥漫着一种消极思想,自辛亥年邻国中国爆发了革命之后,反过来也影响跟鼓励了日本国内。不少的日本国内革命党人纷纷要求效仿中国实行暴力革命,日本米乱逐年增多。这时候若是再从国内调走了大量的军队,难保日本国内不会有革命党人跟穷苦百姓有什么其他想法。

日本国内的心里无疑是矛盾的,糟糕的财政跟国内经济,令日本无力挤出更多的军费,抽调更多的兵力。但一向狂热推行对外侵略的日本又对吞并山东跟吞并东三省表现的十分狂热。偏偏这个时候,中国的国防军却开始高调向京畿附近集结,宣布搞什么会操。而日本一旦这个时候向德宣战,很可能将同中国之间打一场硬仗。这无疑是想不付出一点损失,白捞好处的日本政府所不能允许的。

“只怕国内的担心很有可能要成真呐!”

想到这里,寺内寿一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放在身边的那只黑色的公文包,里头装着几份绝密文件,正是他从父亲那里拿到的有关国内的布置。车内一股汽油味,马车的车厢内还有一小桶的汽油就放在他的脚边。倘若路上遭遇了什么‘不测’,他被命令必须保证绝密文件不能落入任何人手中。一旦情况不妙,他将立即把汽油洒到文件上,然后点燃,将文件化为灰烬。

如此小心翼翼,可见日本政府对于这些文件的谨慎跟对中国方面日渐威胁日本的情报组织的忌惮。

马车继续前行,那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难走,速度也渐渐快了起来。就这么又颠簸了几个小时,直到外面的雨声终于渐渐停了下去,马车总算是在天黑前赶到了北京城,从南城进城,路过大前门的时候,寺内寿一吩咐车夫停了车,亲自下车去火车站买了几份最新的报纸。翻开一看,那头版头条都是一模一样的。

“列日战役失陷,比利时全境沦陷!”

寺内寿一心中一惊,再一看时间竟然德国竟然是在两天前攻陷的比利时列日要塞,这令他十分震惊。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寺内寿一在欧洲期间曾经亲自前往考察过,要塞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北邻荷兰边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咽喉。要塞周围筑有12座炮台,环形炮台群周长50余公里,炮台间隔3~6公里,部署有各种火炮400门,各炮台筑有厚度为2。5~3米的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

德国对法宣战后,西线德军前锋共10万余人,携带200门大炮,在司令官艾米赫的指挥下,迅速冲向比利时境内的马斯河天险——列日要塞。24日下午开始,德军重炮轰击列日要塞,炮轰整整三日别提攻陷列日,甚至连缓步推进都十分艰难。直到28日中午,从国内调集了一批共计四十多架轰炸飞机之后,德军的空中武装力量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狰狞,大量的德产更大威力的高爆炸弹落在一座座炮台之上,短短两天时间便令列日要塞彻底哑了火。尽管比利时人又坚持抵抗了一日,但九月一日这天凌晨的时候,德国默兹河军团已经攻陷了列日要塞。为了麻痹英法,德国一部军队向列日要塞集结,另一部缓些才向比利时全境推进。待消息布鲁塞尔沦陷的消息传到法国巴黎的时候,德国人的军队已经抵达了德法边界,法国北部重镇里尔已经首当其冲,遭遇了德国军队的强攻了。

德军在欧洲的快速推进令他感觉到了些许不安,因为国内已经制定了对德宣战的国书,就等中国这边准备妥当,便要发作了。在这个时候,他更愿意听到欧洲,有关德国军事不利的消息。

“飞机,飞机的威力真有那么大吗?”

寺内寿一在欧洲并不是没见过飞机,他曾经参观过法国飞行展,不过对飞机却不太感冒,因为那东西除了表演跟卖弄外,没什么大作用。很显然德国发明了一种了不得的新式飞机,他们竟然能弄飞机从天上往下面扔炸弹,再好的军事堡垒,也挡不住!而德国人制造的那些飞机,根据情报中国也有装备,而且似乎还从德国引进了工厂跟生产线。飞机这东西,日本国内还处于萌芽状态,别说飞机了连懂这方面东西的人都少有。他开始有些担心,一旦中日因山东交战,会不会对帝国的军事行动造成威胁呢?

带着些许烦躁跟不安,寺内寿一很快回了马车。吩咐车夫赶去东交民巷使馆区,向日本驻华公使转达国内的相关指示。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九章 山东危机(1)

等到了日本驻华公使馆,寺内寿一却发现那位日本驻华公使现在情绪也陷入了烦恼跟担忧之中。

“见过公使阁下!”

“寺内君无需多礼,这里没有外人,你我平辈相交即可!”

寺内寿一虽然只是参谋本部的一位中佐军官(回国后刚晋升),但他的父亲不仅是陆军大将还是华族伯爵,还领着朝鲜总督的头衔,日置益只是一个普通家族出身的外交官,哪里还不刻意讨好他。

屋内还有一人,寺内寿一刚进屋内便认出了他来,此人名曰坂西利八郎,乃是日本国内赫赫有名的军方第二代情报巨头,在他的老师青木宣纯被调往国内随后又调往东北之后,坂西利八郎便肩负起了主张军方在华所有情报渠道的重任,他的坂西公馆曾经有十数人打入了袁世凯政府内,其本人更是作为袁世凯的顾问间接影响到袁世凯政府的对日决策,不知道窃取了多少高层情报。

寺内寿一曾在前往欧洲前在日本国内参谋本部做情报部的助理,当时坂西利八郎不少往来的情报都要经他之手,两人虽未见过面,却也不算陌生。

他上前一步,恭敬对着坂西利八郎鞠了一躬,“这位想必就是坂西君了,鄙人寺内寿一,曾在参谋本部情报部工作过,对于坂西君的大名如雷贯耳,可惜一直都是无缘一见。今日有幸见到,真是三生有幸!”

坂西利八郎一直本着一张脸,直到寺内寿一向他主动示好,他方才挤出了些笑容,回了一礼,道:“寺内君言重了,你刚从关东州过来,可曾途径旅顺拜访我之恩师?”

“嗨,青木将军身体一切健好,老将军让我转个口信给坂西君,中国现总统十分难缠,坂西君有重任在身,万望不得疏忽,以防中国阴谋!”

“嗨,必谨记在心!”

几人闲聊了几句,各自落座。寺内寿一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谨慎的递给日置益,道:“公使阁下,这是国内命我转交给公使阁下的命令,请阁下务必挑时间尽快看完!”

“嗨!”

日置益将那公文包收下,他不确定里面的情报是否具有保密性,因此也不敢在人前观看,只好先将它接过放在自己旁边,准备等会一个人的时候再行观看。

“我在海上耽搁了一天,在天津也未作滞留,很多情况都不晓得,直到抵达了北京才在附近买了份报纸,欧洲的局势看的不甚明朗,独国快速的吞并了比利时,会不会对我国的行动产生影响!”寺内寿一问道。

“寺内君,影响是肯定的。”日置益胡子颤了几颤,“外务部在今天早晨刚刚从国内发回来电报,要我使馆麾下报纸暂时不得动作,之前国内制定的发动报纸煽动中国民众的反德计划已经暂时停了下来,显然国内有些担心。”

“那是内阁产生了动摇,军队诸位绝不会为独国人的一场胜利就害怕了什么,我们愿意为帝国的永世万代玉碎!”这说话的自然是坂西利八郎了,现在德国人在欧洲的胜利不仅令日本国内高层有些迟疑,连日本在华的文武官集团也产生了不同意见。比如不少谨慎的外务省出身的官员,自然是希望政府能够谨慎观望,而陆军部甚至海军都希望能够从战争中获利,因此继续维持强硬,希望维持原政府的协议,对德宣战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也难怪这种分歧了,只能说是欧洲局势之始,同盟国表现的实在太好了。原时空中德国一开始因为小瞧了列日要塞,结果被小国比利时整整挡在列日要塞前半个月之久,令法国跟英国从容完成的调军,令德国人在开战之始便陷入了困境。奥匈帝国也是一样,奥军虽然装备跟训练要优于塞尔维亚,但一来大军远道而来士兵疲惫,二来塞尔维亚军队在本国国土上作战打得是保家卫国、拼命敢死之下奥军跟塞尔维亚之间的有限优势就这么被抵消掉了,结果入侵塞尔维亚没几天便被塞尔维亚军队赶出了国境线。

而这个时空恰恰相反,德奥两国在李汉的影响下,德国提前两年一年半认识到了空军的重要性,并且提前一年半装备上了经过合理规划的轰炸飞机,从天空上对付列日要塞他们的高爆炸弹轻而易举便撕裂了德军的炮弹打不到的一座座炮台。结果只用去了七八天的时间便拿下了列日要塞,对英法造成了出其不意的一击。奥匈帝国也是一样,奥军历史上会在10年后开始规划自己的海军短脚,从而忽略了对本国本来就谈不上第一流的陆军建设。而李汉的出现跟装备了大量德系、奥系军械的远东军队在一系列战争中的表现都通过奥匈帝国早年在卡尔要求下派遣的代表传回了国内,并引起了之前的奥军总司令斐迪南大公的兴趣。在他的努力下奥匈帝国取消了两艘巡洋舰跟两艘战列舰的造舰计划,挤出了大量的军费用于为奥军装备机枪跟迫击炮等轻武器,结果令奥军的军队火力在欧洲仅次于德军,同法国几乎不相上下。塞尔维亚的士气自然不可能令血肉长城挡得住一挺挺轻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对奥军的认知还停留在1908年时的塞军高层失误之下,在最初同奥军交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