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解决国民党带来的麻烦。有鉴于立宪派的潜势力太大,正巧国民普遍不满去年的袁氏选举法,于是李汉趁机在去年的袁氏选举法的基础上做了一番改动。首先是将门槛调低,除了对选举人的财产由四百降低到一百以外,还扩大了地方上实业界人士的推荐数额,以挤压立宪派地方乡绅的数量。不过考虑到现阶段国内的实业派实力较弱,而且多数实业派都是立宪名流,因此他也没太指望实业界能力迅速的替代立宪派,缓缓图之便是。

选举法除了对选举人的资格最好降低以外,还增加了几点备注。比如必须过去三年内未因各种原因犯罪入狱经历……又再比如一旦各地选举中出现徇私舞弊,或收买选民、非法拉拢选票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参选资格。仅靠这两条,李汉相信就有将近半数的国民党跟立宪派要被刷下去。

知道现在国内多数目光都集中在新政府的身上,而久乱得治的河南将是国内检验自己治国之能的一道习题,这一天的会议中,李汉上来便将河南的问题摆在最前面,先把该交代的全部交代了一遍。

说到这里,李汉突然想起一事,于是吩咐副官拿来几份文件,交给汤化龙、蒋方震几人。

“这是前几天日本驻华公使送来的抗议,日本公使对咱们派兵去东北很不满。想逼咱们把兵撤回山海关,不然的话,他们威胁要采取行动。”

蒋方震看了几眼文件,冷哼一声,说道:“现在这种时候,日本人敢乱动?英国人和俄国人会不答应的,至于美国人和德国人,恐怕会直接采取对抗措施。德美两国内不是传来了我们的铁路公债方案进行的十分顺利的消息吗?中国现在的大总统是你,德美两国在咱们身上有太多的利益了。昨天穆默公使不是还以大总统的名义宴请了美国公使吗,德国人一直都在谋求中美德三国同盟,现在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可比前清的时候要好谈得多了!”

战略上蒋方震的眼光已经逐渐的放到国际上,可惜政治上他还是欠缺一些。

李汉摇了摇头,“美国国内奉行光荣孤立主义,不大可能与别国结盟。不过我们与德国之间的友谊还要进一步的加强。英国人最近在江海关的谈判上口气越来越软,显然英国政府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向德国靠拢。不过一位的强硬也不太好,至少英国那边不能一位的表现太过强硬。我有意向英国采购40组机车,这笔九百多万的单子应该能开一个好头,毕竟之前我们的火车设备都是跟德国采购,连美国跟奥匈帝国也只吃到了不足两成订单。所以啊,咱们只要利用好了这一点,争取将英国也拉拢到支持我们这边来。日本国内政局正在渐趋和缓,我们必须在五月初,解决了东北的问题!我相信只要英国人不点头,日本政府就不可能采取什么军事行动,最多就是搞搞小动作,支持一下地方上的反对派,比如说国民党跟冯国璋那帮人。对此,我们也是有必要提高警惕的,不能叫他们钻了空子,更不能叫日本政府坐收渔人之利。”

李汉小作了一番分析,话音刚落,副官来报,段祺瑞等人来了。

他们来见临时大总统,目的就是磋商明天召开的那场过渡内阁第一次会议的一些细节问题。徐世昌等人已经乘坐火车过了郑县,根据行程来算,差不多明天下午就能抵达北京。本来这会议按李汉的意思不妨缓两天,等待南北方北上官员休息之后再开。只可惜北洋那边担心日久生变,主要还是怕他李汉从中作梗,耍了什么手段。因此段祺瑞几人过来,再一次通知李汉,明天晚上徐世昌等人抵达之后,过渡内阁第一次会议将召开。话里说得确实好听,什么国民焦急等待过渡内阁早日决出,一边刷新吏治、安稳民心什么的,其实还不是像尽快成立内阁,约束了李汉手上的权力。

临时大总统李汉并没有在他办公的东暖阁接见几人,蒋方震等他也没有让他们回去,只叫他们先等一等,待他会一会段祺瑞等之后,再来商议对策。

说来李汉抵京也已有段日子了,到目前为止都是他在以临时大总统的身份约束国内局势,至今尚未公布过渡内阁的完整阁员名单。这无疑给了外界很多的攻击点以及遐想余地。这里面固然有李汉的原因,但也有北洋的问题,总之是由于诸多原因,才一直拖到现在。

此次会议,主要的议题有再个:其一,成立过渡内阁,确定过渡内阁各部长官,接管中华民国大权;其二,商讨商议新一届‘国会选举’,明确国会选举时间等等。

如果会议进行顺利,那么之后不仅李汉正式将获得各方势力承认,成为真正的民国临时大总统,南北之间尤其是李汉跟北洋集团之间的矛盾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解。毕竟这一届的过渡内阁,几乎全部高层都是出自双方,可谓是双方联合执政,只不过作为护国战争的胜利者,李部未来的权力要大过北洋集团罢了。

过渡内阁各部长官其实名单现在都在李汉手上,毕竟明天的会议只是走个过场,其实真正的人选决出还是在汉口的德租界里,南北双方谈判代表面红耳赤的争执了多日,已经在妥协中达成了一致了。既然已经达成了妥协,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此次会议,那就是分赃盛宴!

没错,分赃盛宴。

人人都知道过渡内阁并不是重头戏,毕竟顶着过渡两个字,他肯定是不可能存在多久的。事实上李汉在抵达北京的第一时间,便对外承诺了过渡内阁将在国会大选结束,正式内阁成立之后移交权力。甭管国内各势力相不相信,反正北洋集团是不相信。就连李汉自己,他也不相信。所以,这一次的会议其实不过是打着过渡内阁成立的幌子,进行的一场国内两大势力集团之间,有关于未来国会跟未来内阁权力的争夺跟协商碰面会。

目前国内的局势是,李汉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势力横跨十几个省区。他的心腹饶汉祥还在到处挥舞着钞票,高举着‘共和党’的大旗正在疯狂的拉拢地方名流、乡绅以及实业家。有临时大总统李汉挟击败北洋集团的大势席卷天下,地方上,那些比较开明的立宪派或者原本亲近革命党的实业家们也出现了分化,大部分人选择了投靠共和党,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却是准备搭上他的线。目前国内大选虽然还没开始,但是却如同去年一样,民间进入了活跃之中。徐世昌、段祺瑞、盛宣怀等人不可能没看到现在共和党一马当先,冲在了所有人前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也是出于对李汉的不信任,北洋系在同一个敌人的威胁下,渐渐又有了联合之势。他们准备拉拢梁启超,采取统一行动,在大选中展开反击作战,维护本集团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之下,北洋集团可能全力支持梁启超的进步党争取国会大选,国内眼看将形成两强格局,再加上之前实力也不差的国民党,这种局面让不少宪政人士欢欣鼓舞,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是一党专、政,那便是真正的民主,眼下国内这一幕,似乎也昭示了宪政已经不远了。

但是李汉并不这么看,他也不打算现在实行这种轮流、执政的制度,他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这个国家的正常秩序,并利用熟悉历史的优势帮助这个国家摆脱危亡局面,所以,这加强中央权力并在短时间内实行专、制是当先必须要做的事。

对于北洋集团还想在随后的国会大选之中有所作为,李汉恼火之余很快便沉下了气来,为了实现这个加强中央权力的目标,国会大选还是有必要的。不过北洋有野心并不是坏事,毕竟,这些反对派的存在是一颗很好的烟幕弹,能够有效掩护他的真实目的,制造宪政气氛。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四十二章 过渡内阁(下)

跟段祺瑞等人短暂的交流了一阵之后,送走了几人,李汉又回到了东暖阁,将之前同段祺瑞等交流的话同几个早一步抵达北京的心腹道了一遍。

“徐世昌也就罢了,他虽曾是袁氏心腹,但这人在前朝名声不错,让他暂代内阁总理倒是无妨。只是那盛宣怀虽说与我们有些关系,但是那个人从前清时候起就是官商,那挣的银子里头,到底有多少是白的,这可让人费尽思量。别的不说,就是那个轮船招商局,那里头的猫腻可是不少。还有铁路国有,到现在百姓对他还有些私怨在心,北洋方面推荐他来任副总统,这没问题吗?”

率先发表了自己心中疑惑的是汤化龙,本来他离开了政坛这么久,新复出应该晚些发表自己意见。只不过一来他现在急于有所表现,以弥补曾经在李汉心中造成的私通外人的不良印象。二来他们汤家兄弟日后一个高居海军部总长,一个为内务部总长,十二位过渡内阁总长中,光是他们两兄弟便联手占去了六分之一。有了这份底气,他自然很快便选择性的忘记了曾经被李汉软禁了大半年的事情,认真为李汉出谋划策起来。

东暖阁内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多数都是对汤化龙意见的附和声。但是李汉却只是淡淡一笑,盛宣怀是个什么东西他心里很清楚。若他还是两年前的那个李汉,他肯定也会咬牙切齿的痛恨这位至少贪墨国家千万以上巨资的大蛀虫——盛宣怀。但是现在,既然他已算是这个国家的总统了,他自然就要多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盛宣怀跟徐世昌都是北洋集团推荐的,不用说他们内里肯定达成了一些妥协。不过一来这是北洋的意见不好拒绝,二来这个蛀虫他还有些用途,完全没有必要立刻便向他下手。

当下笑道,“济武所言甚是,盛氏崛起于前朝,为官经商多年,这手不可能干净,前朝时候便多有御史弹劾过他,尤其后来借铁路国有等,侵吞国家资产不下数千万。但是目前来讲,盛宣怀还不能动,这会给人以口实,而且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动荡局面。现在,我们必须先稳住大局,然后再谈别的。”

微微顿了顿,“北洋集团还是有些实力的,他们既然依约让出了京津,我们自然也要守信。不急,一个副总统而已,给他便是!”

日后连内阁总理都休想从他手上夺走多少权力,更何况是副总统,对于这一点李汉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大总统教训的是,是济武唐突了!”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汤化龙被关了半年之后,政治智慧增长了不少,李汉开了口,无论他心里怎么想的,他都明智的点头应和闭上了嘴。话题又转回了内阁会议之上,这一谈就是一个多钟头。

对于此次会议,李汉也不敢掉以轻心。老话不是都说三个臭皮匠顶的上一个诸葛亮吗,他自然没有诸葛亮的才智,自然自己之前的一些计划跟措施难免会有疏忽。自然要多跟自己的一帮下属、幕僚们交流一下意见。

聊着聊着便在所难免的谈到东北、谈到外蒙跟地方各藩。

“东北应该打不起来,最新发回来的情报。第十师已经攻陷了第四座生事旗人占领的县城,目前距离复州等地已经不足百里了。日本人至今也只表现出了敌意却没有主动攻击第十师,我认为如果再调一师军进入东北,必能逼迫日本从复州、安东县撤兵。奉天那边,张作霖已经致电北京表示服从中央指挥,我已命他接管奉天。考虑到东北地区日俄两国势力不小,我有意将东北三省撤销督军只留省长,新建国防东北军区,年底前将东北驻军增加至五个师八万国防军以防止日俄两国反复作乱,未来五年内,必将东北常规驻军增加至20万至30万人。外蒙局势也不明朗,我有意在年底前在克什克腾旗、科尔沁旗、阿左古达旗分别驻守一个旅,一旦俄国人在外蒙闹事,随时可以调集两个师直捣外蒙!”

“至于南方,唐继尧坐拥云贵易守难攻,尚需要在四川、湖南、湖北部署五个师,一来可震慑滇黔军队、二来对陆荣廷部施加压力。畏三兄在贵州有些朋友,加上黔军之中不少将领都对唐继尧有些不满,陆荣廷在湖南跟我们打过交道,有多少斤两我们最清楚,我看先以中央之势威慑为主,叫他们短时间内不敢动弹就算达成目的。倒是福建跟广东,国民党高层跟日本人走近,日人包藏祸心支援我国革命,不可不防。福建的国民党必须解除了军权,不过要考虑其影响力,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主动出兵,在浙江跟江西我认为要维持至少四个师的兵力!广东龙济光已经出现了颓势,他曾几次致电中央,希望我介入调停。调查局现在还在追踪福建背后有没有日本军方支持,目前暂未发现,但有日本政商提供资金跟军火已经得到了证实。加上粤汉铁路乃是中央正在规划中的全国铁路网的一部分,广东决不能落入国民党手里!”

“还有军民分治,必须强制推行下去。督军的权力太大了一些,武夫当国可以强军,但同样也会助长分裂之风,长此下去地方实力派扎堆挑战我中央权威。因此督军一日不除,中央大权一日不得集中。革命党领袖孙雯先生曾经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我认为甚是得当。民国如今正处于军政阶段,各地方强藩以军弹压地方,虽有维稳地方之功,但到底不如一家统治来的稳妥。我有意在我们所控制的省份内取消督军制度,参考我们在西部的措施,取消督军制度只保留民政长官,军事及驻军交由中央统一部署!争取在半年到一年内,彻底结束国内督军弹压地方的局面!”

见总统打算尽快结束军政局面,李汉的不少心腹心里都有些高兴。毕竟,现在这种“军政”状态之下,政客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武夫。所以,他们与国内众多的政客一样,心中估计早就希望能够早点结束地方上军大于政的局面了。

但是军政之后的训政究竟将持续多久,没人能够回答,就连李汉自己也答不上来。

随着徐世昌等人抵达北京,这天晚上,国内等待了许久的内阁会议就在毗邻原总统府隔壁的国务院内一间较大的会议室内召开。

这天晚上的内阁会议气氛有些异样,毕竟这是李汉第一次主持召开如此级别、如此成员的会议,众人对李汉这位临时大总统的心思摸得不是很清楚,虽有些旧内阁的官员强笑着三五相熟的在会议开始前聚在一起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情报,但知道的越多他们心中的疑惑也就越多。说到底终归大家心中都有些数,胜利者入主内阁已成定局。李汉趁机在过渡内阁内安插心腹是免不了的,以他那迅速击溃了北军的强大军事实力,让没有见过真正战争的文人官员们在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先是李汉站出来。

“诸位,今天是汉就职临时大总统来第一次主持如此高级别的会议。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在前时间,因为内阁多有辞职,几位总长多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断难在未来更加艰难的局势中为我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主动要求请辞。诸位的离开,导致内阁短时间内陷入混乱之中,汉临危受命,只能临时挑选一些自己熟悉能力,知其能耐的昔日部下暂为行使内阁权力。然能力比起前辈尚有欠缺,恐难维持到国会召开。故此,我们理应当在今天的会议上推选出新的过渡内阁成员,以便尽快恢复国内的混乱局面!”

众人精神一振,知道正戏终于来了。

“除此外,今天的会议还要讨论过渡政府成立之后的问题。在我看来,摆在新政府面前的无非就是四个主要问题:第一,政治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运作与人事安排;第二,财政方面,特别是现阶段财政窟窿地填补;第三,军事方面,目前的局势安顿以及国防军的组建。”李汉威严地扫视了众人一眼,说道,“第四个也是当前国民最关心的国会大选问题,我们需要定下时间跟章程,以便尽快完成大选,决出新的国民内阁。”

在座的不少两不想帮的政客偷偷看向以段祺瑞、徐世昌为首的北洋集团,但是令他们感觉到惊讶兼不安的是,这一群人面无表情的端坐在那里,虽说没有附和之言,但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四十三章 詹天佑

五月的天,北京已经有了一丝夏天的气息,临时大总统李汉已经接管了这座城市整整十天了,伴随着一条条的维稳法令公布并迅速得到了实行,尤其是两批共十一万吨粮食已经提前抵达河南重灾区,除了粮食之外,李汉还以中央财政的名义,拨款一百一十七万元用于向西部各大服装厂商以及被服厂订购总计30万套春秋衣及棉被拨往河南。也多亏了现在正处于一年中天气最适宜的阶段,才能令财政上有条不紊的迅速完成,倘若是在秋冬季节救济,不但财政支出还要翻倍,而且匆忙之间也断难采购到那么多的棉被之类,最终肯定会有大量饥民死亡。

可以说,是政府在河南问题上表现出完全又别于前朝跟袁世凯时期的效率跟用心,才叫国民迅速的安定下来,民心逐渐的向着临时大总统李汉靠拢。

北京的军管还没有接触,或者说是京畿地区,依旧处于重兵守卫之中。大街上不时有一队队巡逻的士兵踏着正步持枪走过,纵使时间也无法洗去他们身上的肃杀气息,至少还未从战争的深渊中完全走出来的民国,它的国都本来就带着一些肃杀之气。

清晨大概是北京城中最热闹的时候了,尽管城中军管还没有解除,不过数千名撒在城中的军警已经全部被撤往了其他地方,新任的北京巡警监兼警务部次长陆建章显然很愿意在新总统面前表现一番,在得到李汉命令取消巡警扰民的巡逻之后,他第一时间便将城中的各处军警重新调回各自防区,将北京城的巡视工作交给了李汉更信任的他从南方带来的军队。

国防军的纪律自然要比陆建章手下的那帮前朝遗留下来的军警们严格的多,不但巡视过处秋毫无妨,而且对于弹压北京地方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毕竟是北京,冠盖云集之所,政令所出之地,天子脚下,就连百姓走起路来,也带着几分傲气。

天色渐亮,街上的行人逐渐增多。北京作为满清时期的帝都,纵使满清皇室已经被赶下了台,这座城市依旧是最念旧的地方。这不,这一大清早的偶尔在路上有几个相熟的人碰了面,倘若年纪稍微大一些的,行的依旧也是前清时候的礼节,抱拳恭维说几句吉利话,或者干脆还是那句“吃了么?”,总之一句话,老北京还是老北京,这个受到封建余荫影响最深的城市,并没有随着清廷退位民国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根本改变。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话可是一点都不假。北京的清晨,就是在这么各种美食的香气之中开始的。什么锅贴、包子、馄饨、米线、拉面、焦圈等等,多的数不胜数,尤其是大前门车站处!

一个微有些胖的中年人在几个年轻军人的引导了走出了车站,他们是坐着清晨第一班的北上列车抵达的北京,跟众多的下了火车的客流一样,几人出了车站之后待在车站附近微微停留了一阵,一个年轻人上前客气的同那位面露疲态的中年人道:“詹先生,咱们要不要在这里用些早饭?”

“也好,有劳陈副官了。正好老夫也有些饿了!”

中年人笑着点头应了下来,连坐了这么多天的轮船加火车,他现在已经年过五十,无论精力还是体力都不能跟以前相提并论了。

“这北京我有几个月都没回来了,不过这车站附近的吃点,我可是知道不少,诸位若是想尝尝地道的北京美食,还要跟我往那边多走几步!”

他笑着引导几人走了一段,瞧见略偏僻处一家满是食客的小店,笑着指了指:“瞧见没有,一大清早慢慢的全是人。这些八成都是老北京城里的食客,鼻子灵着呢!”

他看上去心情很好,瞧见有一桌客人起身走人,忙呼唤几人坐过去,一边不忘招呼老板,“老板,来五份焦圈、四斤锅贴、再来五碗油茶!”

“好嘞,您几位稍等片刻!”

他掏出手绢抹了抹额上的汗水,“几位也都坐吧,咱们吃点东西,等会再去内阁报道吧!”他压低了一些声音。

你到此人是谁?原来此人正是那新被任命为铁道交通部次长的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广东南海县人氏,但是祖籍却是安徽婺源县,当年詹氏曾祖一辈为了经营茶叶买卖,于清乾隆年间举族南迁广东,并在广州辖下的南海县定居下来。曾、祖、父三代均经营茶庄,标准的徽州式儒商家庭。但是传到詹天佑父亲这一代时碰上了“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爆发,国门洞开,詹氏茶庄的生意也遭到冲击,经营不下去了,家道也就此中衰,供养詹天佑读书已是非常吃力,迫不得已,在詹天佑十一岁时将他送往美国读书,因此,詹天佑也幸运的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

当时的满清朝廷有感于外国船坚炮利,急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在沿海地区公开招考有资质的少年去美国留学,由于家境较好的人家不愿爱子去外国吃苦,因此,中国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基本都来自贫寒家庭,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到了美国之后,詹天佑寄居在康涅迪格州威斯哈芬海滨男生学校校长诺索布先生家中,与他一同住在那里的还有一名中国留学生欧阳赓。两个、中国少年在那里一住就是六年,即使中国留学生都搬到了留学生事务所集中居住管理,但是詹天佑和欧阳赓却依旧住在诺索布先生的家里。在读完了预科学校和高级学校之后,詹天佑本欲报考美国海军学校,但是却遭到拒绝,在诺索布一家的建议和鼓励下,詹天佑改变初衷,转而报考耶鲁大学理工科土木工程系,这一决定无论对他本人来讲,还是对中国来讲,都意义深远。

在耶鲁大学苦读三年之后,詹天佑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他本欲在美国继续深造,但由于清廷发现留学生思想过于“离经叛道”,遂决定终止留学计划,并命令所有留学生立即回国,詹天佑不得不放弃了深造计划,与欧阳赓跟着留学生们一同返回国内,而这时,他们离开故乡已经差不多十年了,而且,在回国的所有留学生里,也只有这两个人获得了大学学位。

回国之后,等待詹天佑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歧视和冷遇,即使是洋务派领军人物李鸿章,也对留学生们剪去辫子的行为很是不满,但是不满归不满。洋务派还是需要技术人才的,于是,李鸿章大笔一挥,在美国学习铁路工程的詹天佑就去了福州船政局,做了一名轮船驾驶员。之后的七年间,詹天佑一直与铁路无缘,直到1888年,为了从开平煤矿向北洋军港运输煤炭,清廷决定延长唐胥铁路,修建芦台至天津的铁路,并在天津设立中国铁路公司,任命伍廷芳为公司经理,也正是这个伍廷芳,才真正使詹天佑学以致用,从此,中国的铁路事业终于出现了中国铁路工程师的身影。从唐津铁路到唐古铁路,从唐古铁路到古滦铁路,詹天佑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而那座滦河铁路桥的修建更使他声名雀起,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也正式将他吸收为会员。

但是国家的衰微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挽救的,甲午战争的战败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得中国更加虚弱,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也无法对抗历史大势,从1895年到1905年这十年间,他仅仅参与或主持了萍醴铁路、关内铁路、关外铁路、西陵铁路等数条零星铁路的修建工作,这些铁路的总长度加起来也不过九百余公里,与詹天佑铁路强国的目标相去甚远。

日俄战争爆发之后,出于国防需要,清廷决定利用关内外铁路的余利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但是由于关内外铁路的余利都存在英国汇丰银行,英国公使要求清廷在修建京张铁路时雇佣英国工程师,可是另一方面,俄国又借口与清廷签有条约。规定长城以北的铁路不得由中、俄两国之外的第三国修建,必须雇佣俄国工程师,英国与俄国相持不下,清廷谁也不敢得罪,最后干脆咬了咬牙,决定使用中国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于是,詹天佑再次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他的主持跟设计之下,京张铁路不但如期完成,而且无论建设时间、成本甚至设计都比之洋人只高不低,狠狠在一群等着看好戏的洋人脸上落了一巴掌,涨了国人志气。

袁世凯谋夺了革命果实之后,逐渐减少了对铁路的投资,将大量的铁路修筑权抵押给了洋人。不过袁世凯同样对名满天下的詹天佑十分喜爱,去年委任其为交通部技监,今年年初又对其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只是虽说得了许多名誉,但是面对着政府在铁路修筑上的低投入,一心希望靠着铁路强国的詹天佑说不出的心痛,多次向袁世凯反应,没有得到回复之后,他只能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去年年底,湖南落入李汉之手后,未免李汉以合建粤汉铁路拉拢了龙济光,同时也是为了给李汉找麻烦,他将詹天佑跟一个技术组派往了广州,同龙、陆、唐三人协商,修建一条云广铁路,将南方敌视李汉的三个地方强藩联络到一起。

袁世凯提出的倒是很轻松,只是却难为了詹天佑了。这个时代的民国哪里有那个实力去修建云广铁路,为了从云贵桂粤四省中找出一条最合适的铁路线,几乎这半年来詹天佑一直都是亲自带队,一行十几人穿行于四省的大山、大河周边,走了无数偏僻、到了许多角落,画出了无数张路线设计又随后都被复杂的地形跟建设难度推翻。为了修建云广铁路,詹天佑殚精竭虑,总算找出了一条施工难度较低的可行路线,不过没等铁路动工,“护国战争”爆发了,云广铁路还未开工便停了工。袁世凯被炸死之后,眼看着广东局势一天乱过一天,心里担心加焦急之下,他乘坐轮船北上,人才走到了上海,李汉就带兵入了北京城。在上海他被认出来之后,很快当地政府就派人联系上了他,说是李汉请他来修铁路。对于西部他还是有些了解的,不过印象倒也谈不上多好。因为之前西部的几条铁路修建完成之后,都是洋人经营,在他这个爱国之人看来,毫无疑问是卖国的举动。

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过去快三年里李汉前后规划了数万公里的铁路,又弄出了一个举世关注的大铁路修筑公债,他这个时刻关注国内铁路的人如何不知道。所以,最后并没有拒绝李汉的邀请,暂别了他的那些学生之后,随着上海那边派出的护卫,一同先行乘坐津浦线北上了。

“嗨,季立兄,你说那盛大头他是怎么当了副总统的?昨天报纸上出了过渡内阁的名单,我看了之后可真是吓了一跳,想当初那盛大头祸害的这天下还少吗?当年革命党可都是给他盛大头闹得造了反的!”

旁边桌,几个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