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浙几省富裕,乃是梁启超主攻的地区,但是由于国民党也在当地积极争取影响力,宋教仁更是亲自出马接纳了数万退出共和党的成员,他们中大多数是立宪派出身并且掌握掌握地方政权,宋教仁的来者不拒加广发空头支票的手段无疑要比梁启超的干喊口号要强得多,登时将民主党压制的喘不过气来。民主党为改变这种不利境地,一再要求在选举中各党“势力均衡”,所有委派投票、开票、管理、监督各员,“务宜相等,不得专派一人”。

如果说这些策略还属于可容忍的范畴,那么有些举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首先是浮报选民,竞相效尤。在其它党看来,国民党、民主党两大党派背后前有前同盟会属各省都督,后有当今中央大总统,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主儿,只能用些手段争胜负了。他们找不到可以绝对依赖的力量,便纷纷多报选民。东北各属“只求增加选民,不恤逾限与否,甚至补报过剩定总数之后,仍超过八、九万之多……广西最为严重,其中得州、柳州所属所报选民竞占人口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完全无视中央制定的选举法。”

坐在摇曳的马车上,李汉饶有兴趣的拿着几份报纸看得愉快。现在他治下的五省内市面上还在发行的报纸已经并不多了,除了最大的政府官方报纸——中国之声外,就只有大江报、汉旗报、四川同胞报等合计四十一份。前段时间面对举国诸多报纸为了销量而对联合军政府跟他本人的摸黑着实令李汉气恼无比。本来新来这个年代时,他还因为报纸的开放言论自由,导致评论家可以自由的对时政等进行评论从而减少政府机构的错误而感觉到分外惊喜。后世的国内报纸出了名的报喜不报忧,放眼望去尽是拍马屁的文章,要他们除了忽悠人民,还有什么用!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从就任四川都督时开始,铺天盖地的报纸指责声选择了容忍,并且采纳了不少报纸上的建议。只是,他的容忍态度似乎助长了某些人的气焰,逐渐的有些报纸沦为了一些党派跟势力的工具,经常无故的揪住军政府的一些政策肆意攻击。上个月几大势力歪曲攻击李汉跟军政府时,省内大多数的报纸竟然跟着一同攻击,着实令他憋了一肚子邪火,下令直接关闭了数十家治下涉嫌歪曲军政府形象的报社之后,联合军政府最终于12月初出台的《新闻报纸管制法》,对报纸的特许经营牌照已经开始管制起来了。允许党派或有异见者经营报纸,也允许在报纸上发表批评军政府的言论跟文章,但是一旦发现有关军政府跟军政府高层官员的报道涉嫌不实,军政府将有权对该报纸进行彻查整顿。同时,对于申请经营报纸牌照的审批也比之前严格了许多,人为的抬高了进入报纸市场的门槛。

他手上在看的这份报纸是四川本地一个颇有名气的新报纸——民国青年报,元年4月于重庆创建,由顾树森、沈颐等主持。几人本来一月初民国成立时在上海创建了一份月刊——中华教育界,后来不满上海都督陈其美在刺陶案中的表现,加上几次要求上海军政府修建学堂都被以没钱推辞之后,一怒之下几人将新建月刊低价盘出,在一人的提议下往湖北而来。这民国青年报倒也谈得上公正,虽然面对的报纸受众都是年轻人,因此对于年轻人最关注的时事多有涉及,但是也经常给军政府提一些有关教育等方面的建议,因为公正的态度让李汉十分满意,成为了第一批获得军政府办法的特许经营牌照。

放弃了本次的国会大选,让李汉在忙中有了个冷眼旁观国内因为第一次大选而出现的丑陋百态!

本次国会大选之中拉票、冒投,无奇不有。苏州初选省议员,民主、统一、国民、自由各党及各团体均于附近特设选举人休息所,预发休息券,并派有招待员招待,招待颇为周到。至于内容,有用酒饭者、面点者、火车票者,纷纷不一,甚至更有一些势力为拉拢选票雇佣青楼小姐提供特色服务,当真让人大开眼界。民主党广西桂林支部则在发给选举票时,每一初选人附送一券,上写凭券发米粉若干碗,如未使用,或使用未完的数量,得按值换取现金。

再次抢票、毁票时有发生。比如江苏南京第一次发放选票,有十余名监管选举人员,不去监督,反而各自哄抢一、二千票出外,交其本党机关处填投。以至末到中午,票已发完,续来选民居然无票可投。江苏常州共设十个投票区,由于民主、国民两党相争,有八个投票区被毁,管理员被殴,签到簿、投票箱无一幸存。

除此之外,还有用金钱收买选票、用武力威逼选民选指定人物、私自打开票箱涂改当选人物等等……凡是能想出来的作弊手法,在这次大选中都纷纷上演,即便是西部五省有严格政权控制住的地方,各地都有舞弊事情发生,若不是李汉下令在大选期间出动驻军强制逮捕生乱者,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不过饶是如此,他才离开武昌几天时间,收到了军政府抓捕的各党闹事、抢选票的党员共计四百多人,基本上都是这边刚抓了没多久,那边就有人到警察局里保人,偏偏他们这种行为并不触犯法律,因为国内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所以,联合军政府各地警察局也只能稍作关押。

不过,民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对舞弊做法多有抵制。广东省选举参议员时。选票上出现的并不是人名而是写“何必举”的,有写“钱运动”的,有写“你谬之”地,更有一张写“那班鬼”三字,下注两行小字:“浊世无是非,可哀中国之前途。”其中书写“你谬之”一票,即系针对某位国民党成员“每票一张,谢以礼服七件而发”的利诱。江西省议员何广通等愤于李烈钧以武力胁迫选举陈硕为议长,通电表示:“不得最终正当解决,惟有蹈东海而逝耳。”

摇了摇头,国会大选要有一段时间的混乱了。李汉捏了捏鼻尖,将报纸递给了一旁的他的情报官。

“北边那边的局势如何?”

“袁大总统最近似乎一直都在忙碌着大选的事情,不过支部发回来电报,大借款可能已经基本上谈妥了。据说是英国那边先做的妥协,似乎美法两国都已经松了口,昨天晚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亲自拜会了德国公使,只要他一松口,在银行团中占的分量并不高的俄日两国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预计最迟明年一月,大借款余下数千万英镑都将交付与北边!”

轻轻点了点头,德奥那边已经隐晦的知会了他,西部五省的联合加上李汉的反英立场令朱尔典十分不安,英国国内已经给他回电,放权他尽快解决远东问题。欧洲因为巴尔干危机,前段时间俄奥两国才刚刚完成半军事动员,受其影响,德法两国边境区也开始出现了屯兵情况,英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这段时间来早就不管事的英国皇室出动几位亲王访问欧洲大陆,其中第一站就是德法两国,国内根本分不出精力来响应印度总督的再打一场鸦片战争的要求。

因此,朱尔典恐怕只能选择尽快将高达数千万英镑的大借款送到袁世凯手上,以资金武装他尽快进行统一战争。

李汉也在准备,根据他跟德国人的协议,在明年六月前,德国人将分批向他提供共计四万杆步枪加大小274门火炮,当然,他付出的代价比起袁世凯跟洋人的大借款并不差多少。德国人的胃口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似乎感觉到有些头晕,他微微往后靠了靠,让自己更加舒服一些,“国会大选的事情关注一下就行了,今年的大选跟咱们没关系。倒是大借款的事情要盯紧些!”

“是!”李东来回了一句,突然压低了声音,道:“按照您的吩咐,已经有一个人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大总统府……”

李汉突然坐起,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叫他好好隐蔽,人放机灵一些,不需要他打听任何情报,这个人必须保住。将他跟北京支部的联系改为单线,所有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全部撤往天津跟山西,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

“是!”

“还有,那帮蛀虫查的怎么样了?”

“有点眉目了,已经确定了几个,四川最近半年来的局势并不多稳当,因为您一直都在湖北指挥四川,有些人心中毛躁了!”

“哼!”

车内传来一声冷哼,车辕在颠簸不平的地面上快速的转动着,良久才从车内传来一个声音,“许是太久没见血了!”

军政府新立州——自贡,乃是军政府将附近同样产盐的荣县、自流井同富顺县合并之后的新州级行政单位,治属仍在富顺县。

富顺县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八店街,最大的八家盐商均在此设立铺面,故此,今时过境迁,那八家盐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街的名字却就此流传下来,在这条街上开设店铺的也不再仅限于盐商,银号、当铺、古董行、广洋货店,诸多商号鳞次栉比,就连前几年新开办的大清银行也在这条街上了分行。

保路运动中一部清军随着保路军哗变,除了在城外大肆洗劫之外,少数乱兵还冲进城,在这繁华的八店街上抄掠,虽然很快就被城内驻军击退,街面上的商号也遭了兵祸。后来保路军数次妄图攻陷富顺,同驻扎清军数次交战于此。李汉兴兵入川后没多久,入川鄂军又在这里跟清军打了一仗,飞入城中的炮弹摧毁了不少的建筑,当地商业损失惨重,直到这战火已经结束的一年后,才重新恢复过来。

大清银行早就不存在了,牌匾早已不知道被扔到什么地方去了。如今门口处站在两队荷枪实弹的士兵,看新挂上了牌子,赫然印着‘联合军政府四川盐政处’的字样,正是总管四川盐政的联合军政府官方机构。

尽管此时已经是寒冬的天气了,屋里虽然点上了炭炉,但也绝对没到让他感觉到热的地步。不过此时此刻四川盐政处处长邱正泽却不停的从怀中掏出一方手绢给自己擦汗。

屋内跟他一起候着的还有不少人,除了富顺当地的盐商之外,还有来自于荣县的盐商代表、地方名士,其中几个所谓的盐商代表一脸横肉,看上去倒是像那草莽汉子更多一些。不错,他们中的几位都是被军政府强制解散的哥老会曾经龙头大佬,只不过现在换了个身份成了盐商,似乎开始从良做起了正当买卖。

只是,真的是这样吗?

鄂军入川之后,川南虽有清军重兵弹压,无奈地方烂已久,会党横行,清军虽疲于奔,各地“保路同志军”仍是一个劲儿的冒着头,清廷无力弹压有利于方豪杰的崛起,像在当地十分有影响力的陈功、周勋等人就是那个时候崛起于草莽的哥老会大佬,仗着手下有那么千把号弟兄,竖起旗子就造反,占着山头敢称王,纷纷粉墨登场,当起了川南的地头蛇。鄂军强攻富顺时,当地驻扎的清军很快反正了,这些江湖汉子立刻摇身一变,离开了山寨,带着队伍开到了富顺,打着投效革命党的旗帜想分一杯羹,当时的何进的确需要他们帮忙管理当地的情况,于是乎,不少的哥老会大佬趁着这个势力的中空期,从富顺获得了惊人的利益后又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实力不菲的盐商巨枭!

并且,他们的存在现在已经成为了军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阻碍了!

盐商,中国古代商人中的翘楚,凭借着特殊地位不仅为自己攫取了大量财富,同时也与官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扳倒一个盐商,那需要动用足够的力量。盐政,不是那么容易整顿的,至少在承平年间此。

前清时候的盐政讲究八个字:裕课、恤商、利民、杜私。裕课,是指最大限度榨取盐税,充裕国库;恤商,是指减轻盐商负担,避免涸泽而渔;利民,是说降低盐价,扩大引岸,不使百受淡食之虞;杜私,是说尽力杜绝私盐贩卖,维持盐税收入。

这八字真言看上去冠冕堂皇,值得山呼“吾皇圣明”,实际上却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从清初开始,这盐政就一路磕磕绊绊,就没有走得顺畅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八字真言”之间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裕课就意味着要加大对盐商的压榨,盐商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自己承担这苛重的赋税,自然会放弃那些遥远而又毫无利润可引岸,还必须想尽办法将私盐变成官盐,以降低成本,此一来,就造成了个直接后果:其一,偏远地区的百无法吃到官盐,或根本吃不起盐;其二,大量盐税流失,或变成了盐商的豪宅、戏班,或进入了盐官、税吏的口袋,朝廷收入自然而然的降低了。

当然,清朝统治者不是没有考虑过对盐政实施改革,从立国之初起,皇帝们就一直盯着那盐税,底下的那帮能臣没少出主意,只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敢动手而已,所以,盐商继续维持着他们的特权,不过这个特权的享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用一句官场上的话来说,盐商就是朝廷养的“肥猪”。

皇帝之所以愿意维持盐商的特殊地位,纯粹就是在养肥猪,什么时候缺银子了,什么时候就杀猪,而盐商数量有限,这就决定了猪程序的简便,有几口猪,一口猪有多肥,这些细节官府都一清二楚,按图索骥,没一个能跑得了。没办法,古代中国商业、货币的流动性太差,只有财大气的盐商才有足够的现金供官府勒索,其他的商人根本没有这种实力,南方的行商虽有这种经济实力,现金不足,也不是旱涝保收的行业。

只有盐商才是肥猪,宰起来痛快,作为交换,朝廷也就给予这些盐商特殊照顾,甚至可以为盐商子弟的科举应试提供种种便利。

清初的盐法是纲商引岸,是直接继承的明代盐法,这一制度在明代就已暴露出许多弊端,明末就已出现了改革盐法的呼声,只由于明王朝的迅速覆灭而终未施行,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盐法败坏已极,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雍正皇帝不得不采取措施对盐政进行小范围修整,敲敲打打,勉强应付,自之后,一个继位的皇帝都曾试图对盐政进行彻底整顿,就场征税、民运……诸多改革措施一一出笼,直到道光年间,终于出现了“票盐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纲商引岸制的缺陷,不等进一步推广,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先后爆发,为了解决军费问题,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对盐政指手画脚,采取了寓纲法于票法的循环票法,等于是又退回了纲商引岸制,从此之后,清朝的盐政就再无回天之力,一直到清朝覆灭,这纲商引岸制也没废除。

如果从明代算起的话,这一古老的盐政制度已施行了五百年。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一十七章 四川盐务(二)

比起新出现的湖北盐都——应城,自一千多年前就诞生了炼盐业的四川无疑里面的利益纠缠太多太多了!

前清时期历代历朝都有官员帝王有意改良盐政,只是瞻前顾后的根本下不了决心。盐政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普普通通的食盐牵扯着太多的利益团体,盐商只是一个明面上的,藏在盐商背后的则是那数不清、理不明的利益链条,官僚、贵族、皇亲国戚,甚至就连那盐滩、井灶上的盐工,也都算作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一分子,要想彻底解决纲商引岸制的缺陷,就必须对这整个利益蛋糕进行重新分配,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盐法是变无可变。

站在盐商背后的利益集团担心失去这块巨大的食盐蛋糕,皇帝则担心触动不该触动的势力、导致政局动荡。到底还是这个国家受到被歪曲的儒学影响太深,太多的官员甚至有为帝王都受到了被歪曲的中庸之道影响,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太平度完自己的统治时期便是最大的功绩。所以,一晃数百年来下,多少代帝王、名臣都知道这盐政背后当有大利润,然而终其一生,盐改之意只能流于纸上不能得见施行。

但现在不一样了,清朝灭亡民国新立,正是大变之时。李汉也是看中了时机,认为只有趁现在国家局势还未彻底稳定,袁世凯的北京中央对全国影响力最小的时候快刀斩乱麻的改革盐政,才是上上之机!在他看来,革命,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权力的分化整合。不过很显然有些人也认为这机会是大家所共有的,所有的人都该有机会从革命中攫取一份果实。

于是,相比之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盐政改革的湖北,四川盐政改革几乎未动一步,就连称量等规定,到了四川也因为‘水土不服’,遭到下面的无声抵制!

这些站在四川盐政背后的利益集团势力极大,以至于连联合盐业这样李汉亲自经手特批的巨无霸,在四川都必须遵循他的规则。因为不同于湖北应城盐业的大工业生产,四川因为地势加上财力等方面的影响,富顺、贡县的盐业生产依旧停留在人力劳作之上。盐政改革经过某些利益受损阶级之口,歪曲传播到了当地那些盐滩、井灶上的盐工耳中,引起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为此而折腾了十数次联合罢工,他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军政府取消盐政改革!

这种无理的要求李汉自然不会答应,哪怕是联合盐业因为在自贡的盐井七成陷入停工之中,他也没做出任何的妥协。他知道盐工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过激反应,一方面的确是一些利益集团在背后捣的鬼,另一方面则是当地多数居民都是要靠炼盐为生,但是有些人却故意将应城的大工业化炼盐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中。得知整个应城仅有不足一千两百人从事炼盐,但是一年的产量就已经抵达四川的四分之一还多,甚至明年之后就要过半。这消息无疑令当地十数万户直接或间接从事炼盐生产的盐工感觉到了威胁。

结果幕后黑手只是推了一把之后便隐身事外,反倒是当地的盐工、小盐商们借着国会大选的这个时间站了出来抗议盐政改革。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甚至有些盐工不但组织起来冲击当地军政府机关驻地,甚至还组建了‘捉奸队’,威胁、恐吓那些还在为联合盐业工作的盐工不许再给军政府的官督商办——联合盐业工作,导致最近半月数百盐工为了避开叨扰以各种借口不再为联合盐业办公,致使现在联合盐业的减产矿井数量已经达到将近九成!

迟迟未见军政府妥协,加上最近李汉下令军政府将原本驻扎自贡的两个营变成了一个正规团加一个预备营,并且州内的警员也由之前的77人增加到了192人,其中自贡籍的58名警员系数被调往其他地区,现在整个自贡州内富顺、贡县几县的外籍警察已经占去了十成十,完全没有一个本地籍的警员了。

短短几日内军政府的反应令当地的各势力感觉到了不安,于是再一次狠下手来鼓动当地盐工,谣传军政府要武力镇压盐工抗议。谣言传开之后群情激奋,在一些势力的操控下,聚集起来的盐工数次强行冲击联合盐业、军政府驻地,军政府下令调动驻军驱散时有人暗中使坏连开数枪致多名抗议的盐工受伤,最终倒是引起冲突,酿成抗议工人冲进联合盐业驻地,砸毁、砸烂机器,并致使当地负责人等四人当场死亡。

闹出了人命还了得,还未进入四川境内,四川盐都大乱的消息便传到了正在巴东等地视察生产兵团建设的李汉耳中,令他愤然大怒,三日之内从周围川南、雅州、重庆等地往自贡又调集了一个团兼三个预备营的兵力,全副武装推着大炮机枪前进的队伍在他抵达重庆的前一天便强制驱散了示威盐工队伍,下令抓捕直接或间接伤人的盐工十七人,组织示威游行的领袖五人。

被他们一闹,联合盐业在自贡的盐井已经基本上陷入了完全停产之中。自贡每日可产盐1200吨上下,又被折腾了半个多月,每停产一日等同联合盐业要少创造高达四万银元上下的财富,李汉又岂能容忍了。当下在重庆下了船之后,便从当地调集了一个连的士兵护卫,一同往自贡而来。

重庆那边已经先一步将他要来的消息传递过来了,所以位于自贡州富顺县城四川盐政处内大堂中已经坐满了人。这其中有当地的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是惴惴不安的,甚至还有几人脸色蜡黄一片,像是得了什么大病一样。要说坐得稳当的,估计也就只有角落里穿着十分普通的几个小盐商跟联合盐业的股东了。厅堂上偶尔能够听到的几声说话声都是从他们这一队人口中传出来的。按照往年的历史经验,每一次国家真要狠下心来要做正政整顿总会有一批失势的势力落马,然后又有一批走对了门路的盐商飞黄腾达。

他们都在耐心的等待着,等待着巡检使的到来,下达裁决书!

按官场上话来讲,这叫“杀肥猪”,猪养肥了当然要杀了吃肉,吃不到肉谁会养猪?杀了一批养肥的猪,再一批猪仔喂养,养肥之后就是又一轮的循环。

国家离不开食盐国家也离不开盐税,而盐商就是这根社会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节,谁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虽然他们一向被官府视为肥猪,但官府也不敢将这些肥猪一次全部杀光了。每一次随着那些吃的膘肥肉香的‘大肥猪’被宰杀,国家总要再挑选出一批新的猪仔来养肥。

在中国历朝历代商人的身份都不高,但是给国家当肥猪的名单却总是排的满满的,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盐商在被养肥的过程中,要吃掉的利益更多。

谁会跟利益过不去呢!

“巡检使到!敬礼!”

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一阵齐齐的小跑,护送着几辆马车缓缓抵达了盐政处,还未等到盐政处门口守卫的士兵敬礼,随行的两队士兵便分出了一队包围了整个盐政处、在附近设置了几处临时防势,而另一队则直接冲进了盐政处内,一瞬间接管了整个盐政处的控制权。

传令兵一声令下,跟着是“哗”地一声,士兵们整齐地踏着步将手中的步枪呈四十五度角横握,这标准地阅兵持枪礼中包含着不知多少训练场上地汗水与呵斥。

原本还略有些声音的厅堂内顿时安静了许多,人们纷纷站起身来。朝门口望去见一名军官带着一队卫兵先行进场,分列主座两侧官兵均是蓝灰军装、船形帽,腰间三指宽地牛皮腰带,脚上一双锃亮的军靴踩在地上宛若敲动小鼓一般咚咚响,右腰挎着一个硕大地枪盒里头装着传说中地“盒子炮”,据说这种小炮只装备巡检使的警卫营。

片刻之后一个披着军大衣的年轻人带着几个副官快步走进来,一边向主座走去边挥起右手,面向众人挥手微笑。

这就是如今名满天下的西部五省巡检使李汉李易之了,如今民国西部五省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现如今更是被民间一群还未走出‘帝制’的老百姓称之为‘西王’的存在!

“见过巡检使!”

“我等见过巡检使大人!”

……

屋内短暂的交耳,抱拳的抱拳,鞠躬的鞠躬,下跪的下跪,一时之间倒也热闹起来。众人或许这是第一次见到李汉本人,可却都见过这位名满天下的巡检使的照片,就如这盐政处内也有他的一张身着元帅服饰的半身像挂着,高两米,宽一米,是城中的盐商自己掏钱模仿军政府统一定制印刷的他的半身相片,请重庆租界区内的洋人帮忙做得,多少有些讨好他的意思。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汉径直走上主座坐下,他的脸上暂时还带着笑容,右手轻轻一举,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缙绅、诸位父老与来宾,不必多礼,现在共和已立,咱们革命军不兴跪拜礼。鄙人就是李汉,草字易之,四川重庆人氏,早年随父母往国外谋生,随后回国赶上了大革命,蒙诸位革命同志抬举,蒙大总统信任,得以执掌西部五省,如今民国新立,国内革命形势稳定,举国静待大选之时。国有新气象,咱们民间也应该有新气象乃是,易之愿与诸位川中缙绅耆老同心协力,共建美好新四川!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吃饭,原就离不开食盐,然则满清无道,墨吏横行,百姓饱受淡食之苦,伪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天下骚然,食盐不济,湘、鄂、赣诸省百姓淡食甚苦,幸赖川中盐商援手,方解燃眉之急,川盐行销中原,大受百姓欢迎,无奈满清官场黑暗腐朽,吏、昏官与淮扬盐商沆瀣一气,战事方息,便大肆侵夺川盐引岸,不惟江西引岸尽失,便是湖广引岸也所剩无几,经此一败,川中盐商一蹶不振,昔日富荣繁华不再,显赫一时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也烟消云散,川南盐都,竟成哀鸿之地,令人扼腕叹息。”

李汉侃侃而谈,句句直击四川盐商痛处,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演讲,竟引起不少盐商的叹气连连,只是若真仔细瞧去,定然能够发现更多的人脸上冷汗宛若水滴一般冒个不停,幸好现在大家都没注意。

跟随李汉一同入了厅堂内的李东来冷笑着扫过屋内那些冷汗直冒的盐商脸上,目光最后在那一脸道貌岸然,颇有些古来能臣正气的四川盐政处处长邱正泽,眼中闪过一道寒光,跟门外的守卫的李汉的一个警卫使了个颜色之后,静下神来听李汉的演讲了!

自打明清开始,国内的盐商隐隐可分为两大集团,一则前期以徽州、后期以扬州盐商为主的淮扬集团,二则以富顺盐商为首的四川集团。这两个各自把持年产近四十万吨食盐的份子,数百年来这两个一直在进行着明争暗斗。无奈四川蜀道难且跟朝廷中枢之间的距离过远,加上无论经济还是影响都不如苏皖派系,所以在朝廷之中很难找到得力帮手,结果两大盐商集团的斗争多是以四川盐商败北为告终。

直到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沿着长江两岸太平军与湘军连番厮杀,长江交通断绝,淮盐无法运进,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出现盐荒,百姓怨言载道,迫不得已,清廷这才准许川盐少量运销湖南、湖北,后来随着战争的扩大和持续,川盐又取得了安徽、江西等地的销盐引岸,大量川盐源源不断从四川运销各地,那些年里,不仅是川盐产量最高时期,同时也是四川盐商最辉煌的时期,所谓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就是在那一时期崛起的,当时,四川盐商的财富积累已接近淮扬盐商,在朝廷之中也开始物色到了较有实力的代言人。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长江交通恢复,淮盐再次大举运销沿江各省,并依靠多年积累的实力和人脉,迅速将失去的引岸夺了回去,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策划下,清廷卸磨杀驴,勒令川盐退回四川,不得再向湖南、湖北外销。

四川盐商自然不肯束手就擒,立即进行了强力反击,通过在朝廷上的代言人,开始了艰苦的引岸保卫战,那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双方在户部、军机一连打了几年官司,淮扬盐商对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筹措军费有大功,这两个封疆大吏自然要投桃报李,极力维护淮扬盐商利益,四川盐商则搭上了左宗棠的线,为左宗棠的楚军酬饷也立下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