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这一营的管带郜翔宸在清军中堪称健将,也是果决之士。在原本那个时空中,革命军起义后,郜翔宸始则坚闭营门,继后在遭到革命军炮击后,又率领全营旗兵出击革命军蛇山炮兵阵地,被护卫炮兵的李鹏生部击退后,又回营固守。第二天营房被革命军夺占后,郜的左队,在满人军官崇光的率领之下闯入藩库,差点劫走现银。此队被革命军张鹏程消灭后,郜还敢率领残余,在军政府外面放枪一排,吓走了守门的学生兵,使得疏于防务正在吃午饭的黎元洪、蔡济民、吴醒汉等人,不得不往后山躲避。郜部后来被军政府卫队逐走,窜至东湖一带,才被乡团打散。

不过这临时指挥处遭到攻击,吴兆麟倒也不甚惊慌,一是营内虽然只有数十守卫再加上蛇山炮营支援的一队炮队,人数只有那一营的三分之二不到。不过他们毕竟占着城防,外加储备弹药充足,别说阻挡一时了,便是一夜也不在话下。何况他已派出信鸽与那熊秉坤处,言到他们能够分出神时再赶来相回合,前后夹攻消灭掉它。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六十三章 武昌城内战事结束

“杀……”

“快……大人,山下杀来一批乱党……咱们……咱们撤吧……”

“可恶……撤……”

没让吴兆麟等上多久,楚望台被围的危机很快便接触了,原来那会和了南湖炮营的熊秉坤在接到了信鸽传信之后,分不开身的他当下便命令几人前往蛇山,令蛇山炮营又派遣了一队人马,助其解除了楚望台之围。

晚上九点才刚过一会,吴兆麟又接到了负责攻打督署、第八镇司令部的蔡济民等人送来的战报,言到督署已经攻克,第八镇残部在张彪的带领下突围而出,已经出了文昌门,逃往码头方向了。满清湖广总督瑞澄已被一营转交给了二十九标看守,连带移交的还有一批之前试图作乱的士兵,目前一营已经随着李汉追击逃窜的第八镇而去。

又不到一刻钟之后,吴醒汉等人再次传来捷报,城中清兵因瑞澄被擒、张彪出逃而士气摔落,目前城中各处战火已基本上熄灭,便是那被阻于中和门外的两营清兵也有了投降的意思了。

接到战报,楚望台指挥部一片欢腾,一批才刚参加了革命的测绘学堂的学生更是兴奋的欢呼雀跃,忍不住全体把军帽抛向空中,欢呼不已。

就是身为临时总指挥的吴兆麟也无比兴奋,连连大呼:“好!好!好!……”

不过,许是受到了李汉带来的蝴蝶效应的影响,他还是很快想到了还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首先,下令各处收拢散兵。武昌城内战事已经结束,不过还有那汉口、汉阳甚至整个湖北、南方、全中国,今晚过后革命军将有更多更加艰难的硬战要打,所以现在必须尽快的增强革命军手上的武力,方能保卫革命成果。

城中还有不少的民团武装,甚至未加入革命军举义,同时也没有跟随其他清兵营清剿革命的还有三四千之数,比起从民众中招收新兵,这些没参加革命军,但又不是死忠于清朝的,无疑是更好的人选。而且,收拢散兵,也就避免了他们之后四处为害的可能。

除去跟随端方入川的五千新军之外,武昌城内尚有一万两千余新军,今晚参加起义者三千余人,加上提前反正的蛇山炮营,也不过四千人左右。

此刻,城内清军,只有藩署(布政使衙门)一部仍在做困兽之斗。与革命军作战者,计有原督署卫队、教练队、宪兵营、辎重八营、三十标的旗兵营以及城内外的千余名警察和巡防军等,共五千余清军,如今或被消灭,或为张彪带走(辎重第八营),余者多数为革命军驱散,少数被俘。此外,城内尚有留守兵三四千之数。

督署卫队、三十标的旗兵营两部已被基本消灭,宪兵营为呼延杰驱散,“教练队”又被称为“娃娃队”,虽然有些战力不过很快便被说服投入了革命的阵营之中,在二十九标的蔡济民跟三十标的吴醒汉等阻击之下,城中各处赶来支援督署的千余名警察和巡防军才一碰面没多久就遭遇突然插入战场的一部革命军的背后进攻,溃败之后被俘虏的大部分的人。

守卫藩署的清军,不过是若干卫兵与武装消防队,并无多少战力可言,可一鼓而下。之前革命军腾不出手来,才让其苟延残喘至今。接到蔡济民部战报,吴兆麟已经传令他,留一部留守督署,主力往攻藩署,务必一战而克,并确保库银不得有失。

许是因为知晓了李汉手上掌握的力量已达千余之众。如今,城内战事可说基本底定,吴兆麟除派出部队在城内四处收拢散兵外,更打起了那原本历史上根本没在意过的三四千未参与举义的新军的主意。毕竟这些力量,虽没有参加革命军,却也并不怎么忠于清廷,更不愿意与革命军为敌。在原本那个时空,这些留守兵后来除一小部分,如炮队第十一营残部,在管带张正基带领下,向革命军投顺,大部分都散走,甚为可惜。

这些留守兵还包括驻扎右旗的步兵第二十九标两个营,第三十标两个营,驻在左旗的第三十一标若干士兵,驻在南湖的第三十二标第二营的左右两队。掌握住这部分力量,革命军手上的可战之士就将达到八千之众。

张正基部,吴兆麟已经传令在蛇山反正的李鹏升部前往招降,他敢确信李鹏升一行必然顺利。

“寿亭(徐万年字)兄,刚刚南湖那边来报,言到第三十二标第二营尚有余部若干并未参与战事,现今我城中战事已基本结束,还请你率队一行,前往招降以壮我军之力,可好?”

安排走了李鹏升之后,吴兆麟让传令兵把徐万年请来,徐徐问道。

“诺!”徐万年是个寡言的性子,直接领命而去。

瞧见旁边带队回归楚望台补给军资的熊秉坤正对着墙上悬挂的城内形势图发呆,吴兆麟知晓他在担心什么,“戴乾兄不必担心,你看……”

他的手指向图上原本应该是标注张彪第八镇的地方,又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两张旁边参谋刚刚做好的红色箭头状的剪纸,背后黏上了些许浆糊,贴在了图上。

“这里……文昌门那边已经宣布失守,第八镇的张彪余部约两千人……嗯,可能还会更多一些已经突破了文昌门,往那码头方向逃去……”

熊秉坤瞧见了他的肩头指向的方向,不仅眉头皱的更重了起来。

“是汉阳……”

他口中喃喃自语,脸上却是愈发的阴沉。自昨日出事了以来,码头已被湖广总督府下令封锁,严查来往三镇的人员,除了洋人跟朝廷的官署货轮不查之外,无论是百姓还是往来的士兵,在这个节骨眼上稍微巡查人员感觉有些古怪便可当场拿下,稍微反抗就是当场击毙。之前李汉要不是花钱混上了那艘美国货轮,恐怕也很难过了巡查那一关。

昨日事发之后,武昌三镇联系顿遭中断,准备起义的士兵自晌午十分便派出了数波妄图联系上其余两镇的联络员,不过不是中途遭了清兵的逮捕,便是无功而返,眼望长江天险而途胜奈何。因此这举义,便是汉阳、汉口两镇的革命新军至今还未收到消息。

“没错……”

吴兆麟脸上也跟着凝重了起来,给大烟枪熊秉坤递了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如果给他去了汉阳,咱们恐怕危险了……”

鼻息间喷出两道浓烟,熊秉坤点了点头,脑海中全是三个字‘汉阳造’。

“四十二标乃是文学社主攻的新军标镇,内里有不少我们的同志。只是那边至今联系不上,四营的代表邱文彬、赵承武、刘化欧、胡玉珍四位同志下落不明……之前我派出去了两个联络兵,不过到了码头发现有士兵在设置路障防线,未防暴露就没靠近……若给他渡江到了汉阳可就麻烦了……”

吴兆麟点了点头,不过脸上表情却不甚担心,反而有些……

“别担心,事情还有转机”

叹了一口气,又从旁边的参谋官手中拿过两个剪纸,贴上了浆糊黏在了形势图上。

熊秉坤看罢一愣,嘴里含着的烟卷也掉在了地上,“这……”

他指着后面的蓝箭头皱眉道:“我知此部必是追击第八镇的李汉的一营,只是,那驻守码头的一部又是何解?难道不是清兵?”

却是那吴兆麟将那代表着革命军的蓝色小旗至于了码头处,以至于熊秉坤也是一时没有明白过来。

吴兆麟叹了口气,“是李汉的人,刚才一营转二十九标蔡济民部发回来的战报,言到战前李汉分兵三处,炮兵一部连步兵一队,支援二十九标、三十标狙击张彪部并炮轰督署府;而他自己则带着一小队伏兵,又嘱咐蔡济民部配合之后,逼得胆小的瑞澄逃离督署,被他于文昌门外一举拿下,大壮我革命之军威。而这第三处分兵便是这里……”

指了指码头方向,“一营一部已经拿下码头一段,并且以我革命军指挥部之名,强自下令各船只今日不得靠岸,想必应该能够阻他一段时间吧,一营派往联系四十二标革命同志的联络员差不多此时已经登上岸了……兴许已经联系上了四十二标的同志也说不定……”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并不知李汉乃是重生者,因此感慨道:“他之谋略在我之上,此等缜密之布局,料敌于战前……吴某不如……”

言罢脸上有些黯然之色,不再说话了……

熊秉坤知道他必是心中对于黄国云之死仍有芥蒂,只不过他有心开口劝勉一番,不过想到之前程正瀛等人偷偷告诉与他的消息,最终还是张了张口,却没有说任何话,脸上也变的阴沉了起来。

“戴乾兄,你部五营如今正配合南湖炮八标战与中和门,等会你可令人前去联系旁边配合战斗的三十一标,务必说服他们前去招降左旗驻地余部,可好?我今武昌之革命方兴,但是残忍的满清统治者必不会坐等我等革命军成了气候,相比日后讨伐之兵不下千万,此时我等手上多掌握一份力量,日后革命成功之把握也就多了一分!”吴兆麟到底不是一般人物,很快便从思绪之中回过神来,肯定熊秉坤帮忙说服三十一标余部。

“是,我这就安排人去!”

熊秉坤的五营现在正与那三十一标反正的一部并肩作战,这任务倒是最适合他来做了。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六十四章 捧杀

武昌城中,随着督署府的陷落以及第八镇外逃,又有吴兆麟命人招募洋人照相师十数人,携相机拍摄了一组被俘的原湖广总督瑞澄的照片之后印制邮报传单四散于城中,顿时城中大多数的清兵心中惶惶之下放下了武器,就连通湘门、中和门外损失惨重的两营张彪心腹也选择了投降,对于起义革命士兵们来说,胜利已经遥遥在望。

不过,战事降息并不代表城内的局势也跟着平息,恰恰相反的,反而因为某些人而变得更加混乱起来。

先是居住在起义士兵与清兵交战处附近几条街的百姓眼见着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生怕火势蔓延,于是纷纷收拾细软,拖家带口,在本能的驱使下,在那满城的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朝那城外逃去,准备想到乡下躲避一段时间,等到战事平息了之后方再回来。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年间百姓活着不易,乱世之中更是命如草芥,但身逢乱世,指望别人却也无从更改这种辗转流离的命运,唯有投身革命,早日终结这个乱世方为正理,更有不甘平庸之人,心中打定注意,本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理,吆五喝六的召唤亲戚子弟一同追打清兵逃兵,哄抢武器,无论结果如何,终究没在世上白走一回。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无牵无挂的穷汉扛着木棒、拎着砖头也加入了对溃逃清军的邀击,还有那城中各处的红帮、洪门豪杰,虽然此时已是战事将要平息,有没有他们都没什么意义了!

枪炮声逐渐的息了去了,不过城内城外因为刚才的炮火,尤其是整个城市原本督署跟第八镇司令部所在的西南角,更是火光冲天,一片末世景象。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夜10点左右,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激战,在城内各处新军的拼命,左右旗三营起义军的努力之中,在原本驻扎城外的湖北新军南湖炮营的拼死狙击之下,原本实力远远强于起义起义部队的清兵最终还是失去了对整个武昌城的掌控,原湖北总督瑞澄被俘,与他同时被俘的还有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协统黎元洪,至夜十点时分,重新完成了武装的二十九标蔡济民部回合已经脱离了与那第八镇残兵战斗的李汉的铁一营,十数门大炮连番轰击了十余分钟之后,城中最后一处清军残兵重兵把守的藩署(布政使衙门)也落入了起义军的手中,至此,革命军彻底的占领了包括楚望台在内的所有军火库,蛇山、凤凰山、左右旗营、两署总局、花园山、以及城内电报局、电话局、铁路局等全部战略要地,伴着冲天火光,在革命军的炮声中,武昌这座千年古城比它原本应该的历史整整早出了十数小时庄严的宣布光复!

历史,已在这一刻改写!

将库存颇多银钱的藩库城防移交给了随后带队过来的程正瀛之后,蔡济民领命带领二十九标清剿黄鹤楼废址附近闹腾的一干青皮、无赖。据说等会城中各部主要将官将聚于资议局处回合,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因此城内战事务必尽快结束。

李汉也在邀请之列,并且不仅如此……他也接到了新任务。

“回收枪械、镇压城内生乱之徒……”

自那似乎生硬了些许的程正瀛手中接过命令,李汉应了下来,城中因为清兵的溃败,这些枪弹是巡防队的败兵们逃走时丢弃的,整箱整盒,沿着城内几条主干道扔得满街都是,这引起了一些青皮流氓的觊觎,当城内的枪声稀落之后,这些人便倾巢而出,试图哄抢枪弹,其中的一些人在得到武器之后,劣根性便立即暴露出来,沿街挨个抢劫商铺,店主若是稍有反抗,便被立毙枪下,更可气的是,这些人混水摸鱼,竟然打着“革命军”的大旗,严重败坏了起义军名声,并导致城内人心惶惶。当然了,这其中免不了的也免不了红帮、洪门子弟的身影。为防止城中原本将要平息下来的局势,又要乱起来了。

对于这些篡夺革命果实的无赖,李汉也不怕得罪了人,派出手下几连以班为单位,每班至少一挺机枪镇压,沿着城中的几条主要交战街巷搜索攻击,哪怕身上穿了军装却痞气十足手持枪械的人,还有那趁乱纵火烧杀之人,立将其缴械,胆敢违抗者不管是不是支持革命的红帮会众,胆敢违令一律直接枪决!

接到了命令之后,铁一营除去之前在码头与第八镇恶战一场而损失惨重、几乎被打残了的三连跟警戒的四连留下休整以外,其余的四连仅在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内便击毙哄抢、烧砸的青皮无赖一百余人,甚至还在城内某处银楼跟某支打着‘革命军’旗号哄抢银楼的红帮武装打了一场,彻底击溃并留下了对方近百尸体,而黄鹤楼废址那边的蔡济民也是痛下杀手的斩获了百余暴徒,方才彻底震慑了城内意图趁乱获利的步伐之徒,将那原本混乱的局势逐渐的掌握住。

这一番行动,仅仅李汉手下的一营便收缴完好的枪支七百余杆,还有损坏的近百,子弹数万发,机枪五挺,并随后将已平息的地区移交给其后到来的吴醒汉的新巡防营。

至此,武昌城成功的结束了因仓皇革命而造成的短暂无政府状态,在革命的烈火硝烟中,“临时起义革命军都督府”宣告成立,军政府各级主官的委任状也立即印发下去。

当从新上任的第一巡防营管带吴醒汉的手中接过委任状的时候,这名刚刚清点完缴获的武器,正在思考三连未能成功阻止张彪,结果被他跟第八镇的残兵征用了几艘日本货轮逃去了汉阳方向是否对他的后续计划有影响的李汉明显的脸上有些疲惫,昨日左臂受伤的他连夜开车来到武昌府,之间也仅仅休息了不到四个小时的男人已是疲倦难耐,不过他仍然强打着精神,接过了委任状。

“资令,李汉素有才能,于我起义之中素有建功,特督令其晋升吾湖北革命新军第一标标统,因战事未平,麾下一标战士可自行招募,但不得扰乱于民,否则必军法严惩!代革命军大都督吴兆麟”

“什么?委任我做第一标的标统?”李汉翻开委任状一看,顿时心中感觉这其中必有古怪。

虽然历史上对于吴兆麟此人颇多赞誉,并且他本人也对吴神交已久。不过圣人也是人,何况之前因为起义,自己也的确得罪于他,没奈何的自己能够得到这第一标的标统之位。

数千年的历史熏陶,国人对于争功排位看得颇重,而自己前番又得罪于了那共进会的革命党,断不可能被授予这革命军‘第一’的一标标统之位,内里若是没有古怪才叫古怪呢。

何况,便是那吴兆麟真的心胸阔达不与他一般见识,但是城中领导举义之人何止他吴兆麟一人,仅仅来自于共进会、同盟会的方面的掣肘阻力就不在少数,再加上那些官瘾十足的江湖会党首领,即使革命成功,这第一标标统的荣誉也断难轮到他这个来历不明的人来享受。

“这事说来李兄恐怕就要好好感谢一下吴帅跟熊标统了,若不是吴帅一力相推,甚至还以辞去这大都督之位相威胁,加上最后熊标统也出言称赞李兄你用兵如神,言道若是没有李兄,只怕我等革命军此刻能不能够成功还是问题,方才压下了异义,为你争来了这第一标标统之位”,吴醒汉微笑着提醒道。

“此次就职标统的除去李兄之外,还有戴乾兄跟蔡公,加上城内反正的炮八标跟三十二标,合计共有五位之数!”

他的口中不无羡慕之意,不过见到李汉脸上断无半分得意,反而像是在皱眉苦思,想起之前自己听到的消息,顿时知晓对方已是明悟了各种三分。

“不过,李兄以后还是小心一些……”

吴醒汉好心的提醒了他一句,“城内各部多有对此不满之人,尤其是来自炮八标跟第五标、八营还有工程队的同志,还有不少的袍哥兄弟也对此十分不满,日后若是遇到有人寻事,不妨礼让三分……如此吴某身上还有任务,就此告辞了……”

说完便同他道了个恭,转身带队离开了。

说来这吴醒汉也是一妙人,他早年曾经参加过共进会,只是因不满孙武等人骄横,大有将那共进会变为一言堂的意思,因此得罪了孙武等人,若不是有刘公出面相保早于孙武势同水火,因此他也对这越发随了孙武的性子、革命还未开始便变得骄横起来的共进会中的某些人无甚好感,方才在离开的时候,出言提醒了他一句。

也是拜他这一句话,在他走后不久,李汉终于一连恍悟的顿悟过来,满脑只有两个字——‘捧杀’。

他想,或许自己已经明白了那吴兆麟打的什么主意了!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六十五章 黄明堂

夜幕已深,随着城内溃逃清兵一一被捕,那枪声也越发稀疏了起来,初时偶尔还能听到一阵,不久之后一刻钟的时间也未必能够听到几声了。不过战事虽然平息,但是未防出乱大街上巡逻的新军士兵却多了起来,武昌城中也在革命军政府宣布了关闭城门戒严之后,城内的一众还未完全从这之前的起义所带来的巨变中醒来的市民们纷纷担惊受怕的紧闭了门窗,吹熄了火光,冷眼等待,等待着最终的结局!

此时此刻,与城中冷寂、不安的气氛格格不入的只有城中一处地方—武昌咨议局大楼,虽地面上的血迹未干,火光的照耀之下还能从周围的墙壁之上看到丝丝子弹烙下的印记,却也挡不住其热闹的气氛,此时内里不但灯火辉煌、更是军歌奏乐、人声噪杂,当是热闹非凡。

半个小时之内,城中便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些革命军将官,直到十点前后,城内各部的指挥官方才脱开了身子,齐聚于此!

前来的军官并不多,除了包括李汉等5个标统外,还有十来位面色仍显稚嫩不过脸上却夹杂着兴奋与激动的年轻军官,还有四五位衣着明显有着很浓重的江湖味道的中年汉子,其中一人自李汉入了屋子坐下之后便一直怒视与他。

察觉了屋内的气氛有些不太对味之后,嘴角一丝隐晦的讽刺笑意一闪而过,李汉笔直的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头儿微微低下闭目养神,不过是真在休息还是想些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会议所占用的屋子乃是原咨议局的主要议会处,如今临时给他们做了会议室。四面墙壁之上高悬的正是熊秉坤专门派人前去加紧赶制几面铁血十八星旗,倒是令屋内的气氛变得肃穆了许多。

心中叹了口气,这今后中国之所有还要经受数十年的战乱,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国内的革命者之中少有真正愿意为了革命而付出一切之人,反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把那革命当做事业甚至买卖来做,买卖成了,他便成龙成凤一跃可居于人上,获得显赫的声明或财富。

再不就是执着于党争、意识之争,最是见不得别人好于自己,白白错过了太多可伶新中国崛起的机会了。

瞧一瞧这屋内的情况吧,这革命方才成功了第一步,顿时某些人的心思也跟着变了味了。

嘴角冷笑更浓,这屋内若他没有看错,不到三十人却隐隐分成了五个阵营。第一个阵营便是那人数最多也是最年轻的一帮起义军官,他们大多来自共进会,少数出自文学社,别看此时是服从了吴兆麟的指挥,不过估计真正能够指挥动他们的可能就只有那位曾经被传为‘孙先生’本家子弟的湖北三武之一的孙武了。不过令他惊讶的是那领首的居然不是那已经晋升第五标标统的熊秉坤,而是三个他并不相熟的年轻军官,感受到来自那个方向的一道敌视的目光之后,李汉抬起头顿时眼角一跳,只见那个之前想在一营内闹事,结果反而被他收拾了一番扭送到吴兆麟处的王文仁,没想到共进会对革命军的影响如此之大,之前他给贴上的罪名哪一条可都够关他一年半载甚至直接驱逐出革命军的,现如今人家反而混出了一番模样出现在了他面前。

瞧见李汉冲他那个方向看了过去,更令他恼火的是,那厮好像忘了之前那般一样,居然微笑冲他点了点头,这般作为看在那年轻气盛,又感觉之前好似受了凌辱一般的王文仁眼中几乎与那挑衅无异,顿时就要怒起。

不过还是他旁边的一个右臂负了伤的白净脸一把拽住,冲他摇了摇头,方才止住了他生事,末了他还歉意的看了李汉一眼侧过脸去似乎在劝解那王文仁一般。

见到那白净脸如此作为,李汉也是一愣,不过也没深究眼神就投向了其他地方了。

那第二阵营便是几个江湖气息十足的中年男,为首的是个看上去书生气息十足的先生,像私塾的先生多过江湖大佬,不过能够进来这里,与手上掌握数百上千新军的起义军同席而坐的必不是一般人物,想来不是红帮大佬,便是洪门、三合会等之流的头龙、魁首。其中位列在那为首大佬左手侧的一个刀疤脸不时将那阴沉的带着杀意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哼……”

瞧见李汉注意到了他那个方向之后,那刀疤脸闷哼一声,却也扭过头去,不再看他。

“李兄要小心了,此人名叫杜芳兰,江湖人称杜老虎。乃是咱们武昌地界上比较有名的洪门大佬,据说他跟那国外华侨圈内颇有功望的致公堂大龙头有些关系,寻常便是共进会也要给他几分面子,因此……此人虽说对我革命颇有些照顾,不过性格难免有些骄横,李兄最好小心一些,之前南城银楼的那帮生事者十之八九应该是他手下的弟兄……”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之前同他有些交际的吴醒汉来到了他的身旁,微笑着提醒了一句。他虽然跟共进会中的某些人有些交际,不过却并不与他们走在一起,反而与那之前跟李汉打过交道的英气军官——蔡济民十分走近,身边也聚拢了三五人,自成一派。

李汉点了点头,“厚斋兄可知那书生气十足的中年文人是谁,我见他似乎颇有江湖地位,想来必不是一般人物吧?”

对于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江湖人物,除非是未来的上海滩大佬的那般人物,否则这杜芳兰仅仅只能让他记下名字而已,还是因为那位致公堂的司徒老先生的关系。因此相比那杜芳兰,他反而对那看上去书生气质十足的中年江湖大佬颇有兴趣。

“这个……”

这一会那吴醒汉倒是犹豫了一下,显然心中有些顾忌,“此人名曰‘黄明堂’,身份倒是不凡,不过他会出现于我武昌也是意外,他与孙总理、黄先生都有着很深的交情,所以李兄最好还是莫要得罪他为好……”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六十六章 争端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全国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钦州是“会党”斗争活动最激烈的地区之一。1900年明堂加入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洪门三合会(三点会),入会者达3500多人,因为早年上过私塾因此做了掌管文牍的先生。后来,他以镇南关那棋村为基地,组织反清抗法武装从事反清斗争。后接受孙中山领导,成为革命军重要将领,1907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孙中山委派,在越南太原府左州设立革命机关,联络革命志士,准备回国发动武装起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9月,指挥镇南关起义。因后援不济失败,退入越南。光绪三十四年(1908),受任为革命军指挥,参与发动云南南开起义和河口起义。因寡不敌众,退入越南。后去香港同盟会支部工作,到粤桂边境组织武装。

听他一提起这黄明堂,李汉脑海中顿时有了些模糊的印象了,隐约记得清末两广那边的起义基本上都有他的参与,并且都是给黄兴打下手的,只是,他怎么会到这武昌来呢,还赶了个这么准的时间。

瞧见他脸上的疑惑,那原本要离开的吴醒汉只好停了下来又跟他解释了一下,“说来也是巧合,前几日为配合共进会安排的起义,他们粤桂那边也是有行动的。不过因为最近段时间广州沿海那边枪支买卖查的比较严,而印度支那那边法国佬手也紧了许多,只能北上重庆,跟日人联系了一些枪支,今日他们不过回程滞留于我处而已。”

说罢冲他道了声歉,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因为,头上顶着临时总指挥、大都督等头衔的吴兆麟已经在熊秉坤、程正瀛几人的陪同下,漫步走了进来。

“起立!”

旁边当值的参谋官高喝一声,不过下面的二十多人真正应声而起的就只有李汉、吴醒汉蔡济民等几人而已,无论是隶属共进会还是会党以及被俘的清兵势力都不怎么卖他的面子。稀稀疏疏的磨蹭半天,方才站起身来。

“……坐下……”

挥手示意一群人坐下,那吴兆麟眉头一跳,这城内局势方才刚刚有利于他们革命党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