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渣!”

外面的小太监应了一声,很快便通道宣见的声音了。

养心殿里短暂又安静下去,不过这般寂静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外面便听到了摄政王载沣的声音了,“奴才载沣,恭请圣安!”

“进来吧”,隆裕太后拿锦帕擦了擦眼,身边一个太监便走了出去,将那位一脸阴沉的摄政王给迎了进来。

“摄政王,刚从东交民巷回来?可是听到什么好消息了?”隆裕问道。

载沣脸上勉强挤出个比哭好一点的笑容打了个躬之后,方才又给旁边几位王爷见了礼,说道:“回太后的话,奴才方才刚从英国领事馆回来,袁宫保已经接受了内阁总理一职,已经离开了彰德府,不日将抵达开封暂作停留,然后南下信阳督检完战事后便回京组阁,他派人给太后、各位王爷大臣带了句话内阁无皇族、否则坚决不愿接受总理大臣之位;还有奴才无能,未能说服各国公使团,公使朱尔典大人明确指出大英帝国跟其盟友不能出兵帮助朝廷抚乱,不过他也保证,绝不会允许其他国家插手咱大清国的内务,严守中立之职!”

随着滦州兵谏,朝廷当真是慌了神,甚至小恭王最后提议邀请外国军队帮忙抚乱的主意,竟然也能获得一群宗贵们的响应,这才有了这么一处。

“唉~~~”

养心殿内传来一片叹气声,不知道多少的亲王、宗贵因为朝廷未能请来国外强兵帮忙抚乱而唉声叹气。

这个国家的所谓统治阶层,实际上早就已经腐烂到了骨子里。

“唉,那内阁他要就要了吧,各位卿家早有准备,想要便给了他吧。没能请来援兵也无妨,哀家也算看明白了,少了这些国家在后面闹事,咱们大清国才能安生几年。罢了,没什么事情就都回去吧!”

隆裕显然也很失望,叹了口气,打发大家伙没事就回去吧。

“启奏吾皇万岁、太后千岁,奴才还有一事要报!”

载沣再一次站了出来,面上很是难看的拿出一封电报呈上,“奴才刚才经过军机处电报房接到一封信阳拍来的电报,事关重大,奴才一人做不了主,只好跑来请懿旨定夺。”

隆裕被他难看的脸色吓得够呛,没敢接过那封电报,只是看了一眼,说道:“我一人也做不了主,这里的都不是外人,又没有汉臣,你就大声念出来,大伙一起参详参详。”

“这……太后还是先看过电报,再说别的吧。”载沣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隆裕也没坚持,将那电报封皮拆了,取出抄稿,瞄了一眼,惊得从炕上跳下,拿着电报的手颤抖着,抬起另一只手指着载沣,正欲说些什么,但觉两眼一黑,手一松,整个人向后一仰,昏倒在炕上。

“太后!太后!”

“主子,您可不能有个三长两短啊!”

……

众人见状,顿时嚎了起来,太监宫女们七手八脚将隆裕扶着坐起,又是掐人中又是喊太医,养心殿里乱成一片。

慌乱中,那封背面朝上的电报抄稿被人踩了几脚,可就是没一个人敢去捡起来。他们是在害怕啊。

过了好一阵,隆裕才幽幽醒转,看了眼仍旧跪在地上的大臣和王公,号啕大哭道:“摄政王,你就把这封电报大声念出来,叫大伙都知道如今咱们爱琴觉罗的祖宗们辛苦打下的基业,如今究竟到了一幅怎么样的危险地步了?反了……反了,都反了吧!”

说完痛哭起来。

听了这话,众人都是一惊,什么情况?不是才刚刚收到南边云南反了的消息吗?难道这又有什么地方闹腾起来了?

“是,奴才这就给各位大人念念!”载沣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抓起掉在地上的那封电报抄稿,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方才一脸死了亲娘的表情,念了起来:

“奴才王士珍,恭请圣安。湖北祸起今满天下,前几日我朝南下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遭敌受伏于武胜关外,数千袍泽命丧黄泉。虽有恶毒小人孙国安从中作梗,然乱党于战前能够得知我部消息,提前于襄阳布置重兵防范,令西路张大人无有寸功。奴才斗胆,担心军中还有乱党探子,随派遣斥候潜入敌后侦探,自置万两重金,收买乱党内部军官,损失数十斥候方才得知一情报。真假虽未验证,但微臣斗胆上呈吾皇处。敌传前第六镇统制官吴禄贞与革命乱党沆瀣一气,阴谋不轨,勾结山西乱党、湖北乱党意图合兵一处,强攻京师重地……吴禄贞世受国恩,不思报国,反与乱党谋大逆,阴谋反叛,士可忍孰不可忍!奴才曾听闻其早年曾与乱党头目黄克强过从甚密,从一同组建反朝廷之暴乱组织华兴会,接此情报奴才方才想到,不敢欺瞒禀告圣听,还望朝廷早日定夺,以保大清基业永固!奴才王士珍,叩首。”

殿内一众听得手脚冰冷,这封电报的内容在目前这个时候的确太过骇人听闻了!

吴禄贞,与如今逼迫朝廷立宪的张绍曾齐名的另一位士官三杰之一,朝廷方才任命的山西巡抚,他是前任的北洋第六镇统制,然而更令一众群臣恐惧的是,如今他就驻扎在距离京师不远的直隶石家庄,距离京城只有短暂的一段不设防的路程了!

更令群臣恐惧的是,如今自河南南阳、信阳刚刚各调了一协大军北上,如今算算时间差不多也到了石家庄了,而他们乃是朝廷划给吴禄贞这位新上任的山西巡抚调度的武装,准备由他西入山西抚乱的。如今,这支军队很有可能成为他进攻京师的力量。

一瞬间不少人的心中吓出了一身冷汗。

“王爷,这电报当真是信阳那边王士珍拍来的?”小恭王被吓了一身冷汗,连忙开口询问道。

有关吴禄贞的事情,其实不少大员都知道他。只是满人好吃懒做,到了现在矮个里挑出来的胖子都成为了官,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领兵了,正巧他又不是袁世凯的亲信,才在老袁倒台之后,把第六镇的新军交给了他。

载沣哼了一声,说道:“军机处刚拿出来的,用得是专用密码,错不了,旁人想假冒,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消息那王士珍不也说了吗?不能确定消息的真假。眼下朝廷不宜自毁长城,消息既是得自乱党,焉知不是离间之计?”一旁老谋深算的庆亲王奕劻问道。

“虽有离间嫌疑,但仔细想来,这事还真有可能!吴禄贞与那张绍曾乃是挚友,再说了,朝廷之前将他调离第六镇,不也是因为有人举报他在军队里宣传乱党那一套东西吗?”小恭王急忙说道,“皇上,太后,这些汉人没一个好东西,咱们不可不防啊!”

他这话说得也有道理,因此一旁与他不甚对眼的庆亲王奕劻也难得的没站出来反驳!

“这…各位卿家,哀家一届女流,还要各位卿家给些意见!”

座上隆裕皇太后早就乱了神了,没了自己的主见!

还是小恭王溥伟没有接过话茬,只是向隆裕叩首,说道:“奴才恳请太后懿旨,派兵捉拿吴禄贞。不管这电报是真是假,先把吴禄贞扣起来再说,正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太后,咱大清国正处于危机边缘,请太后果断下旨才是上策!”

“不可!”

“万万不可!”

前一个喝阻的是庆亲王奕劻,他会反对小恭王并不意外。倒是令他意外的是,第二个出声反对的竟然是跟他死去的父亲,前任恭亲王关系不错的肃亲王善耆!

似乎是感觉到了小恭王在看他,肃亲王善耆冲他点了点头,站出来说道:“皇上、太后,无论这情报是真是假,此时朝廷都不宜使用强硬手段。那吴禄贞如今就在直隶,手上更有近六千新军在握,若是朝廷下旨拿他不成,定会逼反了他。到时万一他再联络了第二十镇一同合击京师,则,京师危矣!当务之急还应督促河南抽调大军北上拱卫京师,然后再派几员杀手暗杀了他才是!”

这肃亲王善耆倒是阴狠,上来便要对吴禄贞实施暗杀。

小恭王听他这么一说,也是吓了一身冷汗,这才想起那吴禄贞手上还有兵权,当下连忙退下去不说话了!

“摄政王,你的意思呢?”

隆裕问道。

载沣抹了一把额头汗水,“回皇上、太后,奴才也是这个意思!”

“哀家准了,小恭王,这事你最积极,回去就由你去安排人手吧!”

小恭王大喜,连忙跪下领旨,“是,奴才这就去办!”

对于新任山西巡抚吴禄贞,小恭王溥伟。

对于之前担任过第六镇统制的新任山西巡抚吴禄贞,小恭王溥伟并不算陌生。北洋第六镇本是袁世凯多年经营豢养的一支忠于袁氏个人的武装,从上到下遍布袁世凯的心腹爪牙。当年赶走了袁世凯之后,不仅摄政王对着这块巨大的蛋糕颇有无从下口的感觉,小恭王也是眼馋六镇新式陆军久矣。它的原任统制是段祺瑞,1910年段祺瑞升署江北提督,位置空缺,摄政王载沣招来一帮王公大臣协议,最后还是他跟载涛、良弼等年轻亲贵想用日本士官派来抵制袁士凯培养出的小站系将领的势力。

而吴禄贞倒是聪明,他就是这个时候走了庆亲王奕劻的‘老庆记公司’,听说花了不少银子,连他府上也收到了吴禄贞让人送来的一对血玉扳指,这才点了头,才于去年12月获任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到任后,虽然坚决以“烟瘾甚深,行同盗贼”为由,要撤掉原第十二协统周符麟的职,但这周符麟乃是袁世凯心腹,早就得了他的指示,还是通过庆亲王跟朝廷表了‘忠心’,加上吴禄贞没派人过摄政王的府上一走,结果被他记在了心中,暗命陆军部不同意用吴推荐的人继任,而调二十四标标统吴鸿昌来暂时署理、待吴上任后的三把火烧过之后,那周符麟又走了关系,还又回来了第六镇,继续做他的第十二标标统。这一番做派,吴禄贞早就得罪了第六镇内的小站系将领,视吴禄贞为眼中钉,处处掣肘,在朝廷调任王士珍为第六镇统制前,实际上吴禄贞已经远远不能驾驭第六镇了。

这也是吴禄贞当时那么爽快的收拾了包裹走人的原因。

离开了养心殿小恭王边走边想着,领了太后的懿旨,太后既然要把这事交给他做,他就要做的干净、漂亮一些,好叫太后知道他溥伟皇室宗贵后起之秀可不是白叫的!

摄政王载沣已经将王士珍那边收集的全部资料都给他发了过来,其中还包括他先一步做出的一些布置。

不得不说,看到王士珍将周符麟的第十二协调到开封的时候,想到吴周二人,以及吴禄贞跟北洋小站系将领之间的矛盾,满腹龌龊的他眼中突然一亮暗叫一声好,拜那王士珍之助,他想到了一条好主意,要行那借刀杀人之举。

想到这里不禁加快了脚步,心中已经有了腹案,就等回去做些安排了!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八十六章 年轻俊杰

一个月前,武昌新军工程八营打响了“首义第一枪”,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消息传到上海,以陈其美为首的同盟会联络了以李燮和为首的光复会以及以李平书为首的上海商团,决定响应起义。10月31日,革命党人陈其美和绅商代表李平书、王一亭、沈缦云、叶惠钧等在白克路贞吉里李平书的家中召开会议,决定于11月3日发动上海光复起义。是役,经过上海革命军的浴血奋战,特别是革命党敢死队与江南制造局清兵的殊死交战,起义终于奏凯。

凌晨时分,上海光复的消息已经随着通电明传整个远东,甚至全世界。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可不同湖北武昌,以一城之地拥有数百万人口,几乎云集了五成欧美来华贸易商人的赫赫大上海,它的光复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似乎象征着‘大清’这个远东帝国的彻底没落一般,电报处收到消息后甚至没有如平时那般等待第二日再传到李汉手中,而是跟他的警卫协商之后叫醒了还未完全睡去的李汉,递到了他的手中。李汉得到这消息之后果然心神振奋,忙叫电报处以他的名义,通知应城那边拍发一封电报祝贺。

这一番折腾,等到兴奋散去他睡下的时候,已经到了临近五更天了!

11月4日,起了个大早的李汉才放告别了武胜关,告别了季雨霖、孙国安等军政府将领,带着副官陈天祥跟一群参谋、警卫,在一营新军的护卫下,在关外隆隆的炮火声中,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拿下了武胜关之后,军政府临时从孝感调来了不少精通铁路维修的技工,在数百民夫不分昼夜的忙碌下,又发动力量拆卸了一部分孝感至汉口段的铁轨,才在短短几日将已经遭到破坏的应山县内的一段绵延近五里的铁路重新修好。如今,只要武胜关不失,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可从孝感等军政府腹地运来,补给大军作战。

想必光化县数千清军全军覆灭,只被遁走了清将的消息一定传到了信阳,今日天方启明之时,他才方才和衣睡去不久,就听到关外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在停歇了一夜之后,清军重新发动了对武胜关的冲锋,数十门大炮夹杂着呼啸声,不断落在关内民夫们用了一夜时间才方建成的阵地上!

老袁怒了!

坐在火车上,闭目养神的李汉静静的听着车轮摩擦铁轨传来的‘噌噌’声响,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看样子他这两记巴掌终于让那位未来几年间将要执掌这个新生远东古国的‘袁大总统’终于认真起来了,可惜,此时他的北方布局的棋子已经落下,莫要说如今河南清军总数已经与军政府麾下大军人数等同,便是再多一些,也恐怕就要开始头痛了,因为,他们快要忙不过来了!

他面前的桌上有一摊纸屑,方才焚烧不久,是从山西娘子关那边发过来的,他在半月前便开始布置的几人终于抵达了目标的身边。为了逼迫清廷下定决心从河南调兵北上,分担军政府的压力,他曾出手用了一记损招,将原本历史上也差不多该暴露了的吴禄贞的‘三路大军会京师’的计划提前暴露在了清廷面前。无论这消息是真是假,只要清廷得到了风声之后决不可能忍住,他虽然不敢确定如今是不是经王士珍之手,将这一记‘震撼’送到紫禁城内,但是不管如何,不算去先后折损在军政府手上的近万清军,清廷已经从南阳、信阳抽调了三个协近九千人北上了,如今算来河南省内清军不比军政府多上多少。他手上的兵虽然以新兵居多,但是,他手上掌握着豫鄂交界三座雄关,连偏远的九里关也在武胜关大捷之后,被一心想要立功的孙国安主动请缨,带着他手下的河南混成协杀将过去,倒是没费多少功夫,就拿了下来。借雄关据守,信阳清军如今除非绕道襄阳或安徽,否则就只有强攻三关南下了!

何况如今拿下了光化县之后,第三协跟第四协将要合兵一处,那张怀芝若还没有老糊涂不想遭遇合围,当该明白这时只有退出湖北,返回南阳一条路可走了!

如今他已经掌握了局部优势地位了,虽然这种优势并不大,而他本人也不该在这种时候离开应山回归应城坐镇。他也是十分无奈,如今的鄂中军政府缺兵少将,根本没有堪当大用之臣,此时正值全国各地纷起云涌的独立浪潮,孙武也在昨日的电文中透漏了一个消息,他有意召集众多独立省份的代表至武昌讨论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可能性,这可是件他筹划了很久的大事,加上汉口战事对于湖北军政府严重不利,黎孙二人都有从湖北其他地区调兵反攻汉口以增加自己在军政府威望的意思。

但是湖北省内的势力勉强也就那么几个,他的鄂中分军政府正在北面全力抵挡清军自湖北境内沿京汉铁路南下,孙武、黎元洪二人便是有意鄂中出兵也有顾虑,剩下的便只剩下如今已经编练了两协一标约莫七千多人的宜昌分军政府了!

鄂中分军政府图谋长江上游黄金水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这个时候即使有些风险,他也不得不亲自坐镇应城,指挥。争取一举拿下鄂西这块军政府战略版图上的最后拼图!

应城前几日已经发来电报催促他快些回去了,是张梅生叫人发过来的,看他的口气,应该是好事。除此之外他还要准备即将开会的湖北临时议会,宋教仁抵达湖北之后除了外交,一直在忙碌着搭建临时议会,到时他也要赶到武昌参会!

孙武、黎元洪都给了他不少的暗示,他的鄂中分军政府掌握了湖北十府中的五个,到时候还要有一番计较,因为已经有不少对他的鄂中分军政府不满了,很可能到时会借机耍枪,要逼他解散了鄂中分军政府!不仅要组建临时议会,还要重组湖北军政府,不过到时一点可以肯定,即湖北军政府必须把持在革命党人手中,立宪派人士和一些开明的官僚只是陪衬,当然鹿死谁手现在还不清楚,大家还要尔虞我诈、阴谋诡计齐上阵,狠狠算计一番。

李汉跟鄂中现在的身份比较尴尬,他不属于这其中任何一个集团,又拥有强大的武力、如今控制了半个湖北,想要把他跟鄂中排挤在议会跟即将重组的湖北军政府之外肯定不可能,不提湖北几千万百姓怎么看,但是李汉手上的两万多兵就可以肯定,绝对不会同意的!

十一月三日,陕西、山西、湖南、江西都已经派出代表抵达武昌,云南派出的代表估计也就是这几日就能到达武昌,上海那边估计不会派代表来,陈其美什么样的人物,身为同盟会巨头之一的他最是眼高,又如何愿意把第一都督拱手让给在他看来不过捡了个便宜的黎元洪!

李汉闭目养神的功夫间仔细回忆了一阵,对于民国的这段历史,因为离开学校之后已经太久没有温故,所以对他来说已经十分模糊了,只是隐隐记得,似乎武昌倡导的这会议最后并没有成功,好像是因为当时湖北军政府前线战事失利,清军攻陷了汉口之后,更是将战线推向了汉阳,并派遣水师骚扰武昌。结果最后便宜了陈其美,似乎是在上海召开的组成临时政府议会,会议决定选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而黄兴坚辞不授,坚等孙文归来。当时已经掌握了湖北军政府实权的黎元洪对陈其美操纵上海会议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跟上海派之间就会议提到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府展开了争夺,最终便宜了游走在立宪派跟汉臣集团之间的江浙派,夺去了临时政府的首府!

这里面的事情牵扯利益极多,以至于他现在在犹豫,是不是要放弃一部分计划!

列车行驶的很快,也许跟心情有关吧。可能是太累、可能是这短暂的安逸时间的确令他十分享受,不知不觉之间便昏昏睡去了。就在火车一路呜呜的汽笛声之中,李汉一行人很快就抵达了孝感车站了!

不过,当他的副官陈天祥推醒了他的时候,车站内噪杂的声音惊动了他,令李汉没有想到的是,孝感车站内此时迎接他的除了鄂中分军政府的张梅生率领的一群临时政府的官员跟当地的驻军外,还有数目众多的操着各种口音,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投军的青年志士。

“大帅,俺是安徽蚌埠过来的,俺要参军,外边还有俺们一起来的十几个同学!”

“李帅,阿拉们上海的,搞了一万多银两,来资助革命。”

“李将军……”

熙熙嚷嚷,吵吵杂杂。一会工夫李汉便听到了上海话、闽南语、粤语、北方方言、四川话等十几种语调,也不知这些年轻人从哪获知李汉将从北方前线赶回来的消息,一座不小的车站内竟然拥拥嚷嚷的恐怕挤有上千人。有来参军的健壮儿郎,有各地慕名赶来的学生娃,甚至李汉还看到一群身着学生装的民国女学生,似乎是感觉到了他的视线,领头的几人兴奋的尖叫,一群约莫十几个女学生在男伴的帮助下,似乎是想往他这个方向挤过来。

“请让一让!”

“烦劳各位让一让!”

经历了上次的暗杀时间之后,卢三狠狠操练了手下警卫连的一帮手下,如今一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往李汉这个方向挤来,惟恐这人群之中又暗藏着清军或者其他势力的死士、枪手,忙指挥着数十装备了新式军装的魁梧警卫队员,隔开了拥挤来的人流。

李汉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张梅生上了年纪挤不过来,不过他倒是派了个年轻精壮的手下,从拥挤的人群之中艰难的挤到了李汉身边,详细跟他禀报了一下情况。

原来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前些日子闻之武胜关大捷之后,从武昌或者湖北、湖南以及临近的安徽涌来的向往革命的年轻学生,其中不乏家世不错的富家子弟,看了他在报纸上夸大的形容军政府新兵缺枪少弹的情况后,抵达应城便是一同慷慨捐助,不乏一出手就向军政府捐助过万银元甚至银两的款少。他们原本都是听到革命的消息之后便从各地赶到了武昌,只可惜等待的却是汉口失陷、湖北军政府的军队节节败退的消息。

因此,当获知鄂中分军政府以一府之力抵挡住了妄图经襄阳、京汉铁路南下的数万清军,并成功夺取两座雄关,伏击了南下数千精锐北洋军之后,李汉更是成为了众多热血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原本投奔武昌的青年,不少人纷纷改投应城,尽管这里远远比不得天下重镇武昌繁华。

自打抵达了应城之后,就有人一直盯着鄂中分军政府,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心中的偶像。今天有人发现了负责军政府民政杂事的张梅生一早上了马车,在不少人的护卫下往孝感赶去之后,顿时就有心思敏捷之人活络了起来,原本只是猜测李汉是不是要回来了,没想到到最后竟然惊动了大多数来到应城的年轻人,他们自发聚集到了一起,或租借马车、或步行,李汉等抵孝感的时候,时间已经快到午时了,便是步行也足够大多数人赶到孝感地区了!

这群年轻人中不少都是精通西学的学生,不少人更是各地陆军学堂的后备军官。据张梅生介绍,还有十几来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跟其他各地陆军学堂的毕业军官,其中就有几个李东来都感到不凡,已经被他安排了住处,就等他回到应城接见了。

也难怪张梅生头疼了,这些年轻人不少可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甚至不乏各地师范学堂出来的学生,懂得各种各样的西式学科,或许含金量比起后世的博士、博士后之流有所不如,但对于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而言,哪个不是未来能在历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的人物,嗯,哪怕只是地方志!

对于这些金贵的娃,张梅生真的没了奈何,李汉多次吩咐他,一定要小心对待这些年轻人,千万不能出了什么事情!军政府如今根基浅薄,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填补空白,这些年轻人虽然不能立刻就被委以重任,但却有可能成为中兴新中国的人才,也难怪自全国各地赶赴应城的数千人中,老实到军政处的募兵点要求加入鄂中革命军新兵营接受三个月训练的只有少少不足三分之一了。剩余不是极为倔犟,就是非要立刻加入革命新军,北上抵抗清军,就是那啥子保卫军根本不愿意在新兵营里待几个月的时间。

听着那张梅生派来的年轻人一边擦汗一边汇报如此情况,李汉面皮一阵抽动,想笑最后却没有笑出来。这些年轻人的加入,固然会立刻壮大他的队伍数量,但是却成为了严重的浪费,这些学生之中很多都是学过西方学科的,不少甚至还是仔细研究对比过西方列强国家体制的法学、哲学等西学的学生,这些宝贝蛋儿,就算是他们自己愿意为革命牺牲在战场上,李汉也断不会应允了他们。再不就是这些人虽然学识不错,但身体素养可能还不及经常忙于农活的农夫来的要强一些,就是送上了战场也并不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不论是编入革命军的哪一主力还是地方巡防营,都会影响现有编制的战斗力。

何况李汉还有一个忌讳,他虽并不反对党争,但是并不希望现在就让自己还不容易才清理干净了异声的军队重新有了其他的想法,人民百姓可以有党争、有不同的意见,唯独军队不能有、军官不能有,历史上的民国已经用尽四十年的战乱证明了一个事实,一旦领导的军队有了不同的声音,就会出现争执然后过渡到政治,最后演变成军阀混战、党同伐异。历史上可不就是半个世纪的战争赔款跟列强掠夺没能摧毁这个远东帝国,结果它自己却用了几十年的内战,彻底跌入不入流国家的行列之中,损失逾千万亿的财富。

不过如今军政府即将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些军政府急需的人才他必须要留下来。之前还没有什么气候,如今经过武胜关之战后,一己之力独挡数万南下清军,无论他愿不愿意他都已经成为了焦点的存在,这从各地青年学生来投就可以看出。而高调显露在国内民众与知识分子视线内,将自己的影响力建立起来正是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而且他也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大家满腔热情,千里迢迢赶来投奔革命新军。你却拒之门外,不让满腔热血的他们立刻加入前线战场,为心中的理想与革命努力,你让这群正值多想年龄段的年轻人心里如何想?

因此他沉吟了片刻,已经有了主意。当下和副官陈天祥等几人使了个眼色,扬声道,“诸位,诸位暂且安静,可否暂听李某一言?”

李某?李汉?

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之前他们或许还只是猜测这自北方武胜关方向开来的列车内下来的会不会是如今名满天下的荆襄五府巡检使,鄂中分军政府总司令官李汉。如今听得有人开了口,大家的注意力顿时都落在了声音响起的地方,几乎不约而同的,看到了一身戎装的李汉?

一时之间顿时有不少的年轻人只感觉脑袋好似嗡的一声炸裂开了,莫非面前这个年龄看上去逼他们大不了多少,却生的高大威猛的年轻将军,就是传说中的荆襄五府巡检使,鄂中分军政府总司令官李汉?

只见他一身众人从未见过的新式军装,金丝穗花跟两肩之上耀眼的金星无不显示此人的高贵威严,他的身上扎着武装带,武器鼓鼓囊囊的置在一侧,让人只看一眼就感觉这绝不是装饰,一双后世带来的高筒军靴穿在脚上,配合着他高大挺拔的身材,不得不说,李汉的模样虽只比普通稍强一些,但俗话说一高遮百丑,再加上他身上的军人气质,一瞬间不知道多少年轻人被他倾倒,纷纷心中暗赞也只有这般雄伟的男人,才能打下不世战绩!

场面随着他的声音安静了下来,这令李汉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面上多了几分笑意:“诸君想必是从各地赶来支援湖北革命的年轻同志了,李某暂代前线正在同清军交战的一众革命军战士们跟各位说一声感谢。诸君或有出身贫寒、或有出身富庶、或有精通西学、或有目不识丁,但是我却从各位看到了一种共同的东西,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傲骨,这个国家的希望。我在西方的时候,曾经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过不少的西方精英阶层聚会,诸位,我可以明白的告诉各位,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出生在一个西方强国地骄傲与自信,而这一刻,我也从各位身上看到了一股不屈、一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