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源帝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叶利钦并不是非常了解刘东,称不上是泛泛之交,但也说不上关系很铁。到了他这样的位置,能和他关系很铁的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同盟军。刘东在叶利钦面前,一向是表现得财大气粗,就犹如现在,张张嘴就是一亿美金白送。这年月,能有这样手段的人不多,但刘东这个年轻人,却是其中一个。
按理说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不达到目的就罢手的。既然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当然得要连本带利的给捞回来。可刘东倒好,他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居然仅仅是想要这些带过去的高级人才,为他服务八年的时间。
这笔买卖,别说叶利钦看不明白,就算是刘东这边的陈洁和周青富也弄不明白。刘东这条件,可从来都没有和他们讲过。要不是这个时候是在叶利钦的办公室里面,周青富和陈洁肯定会第一时间发问。
仅仅想要拥有这些高级人才八年,就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样说来,其实和苏联外派专家,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是工作几年,一样的是到国外公司去,还一样的要付出高额的代价。刘东这计划,基本上就相当于彻头彻尾的苏联援外计划。
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苏联援外,都是以国家为单位,个人和企业,根本就沾不上边。这纯粹就是一个援助国家计划的翻版!刘东的脑袋抽了,这是叶利钦的第一印象。
不可能不抽,如果仅仅是翻版一下援外计划,刘东根本就用不着和叶利钦打交到,直接和下面的人接触,一样的可以把这个计划给实施下来,何必动用到叶利钦这样的高级干部?援外做为苏联的传统项目,做了也不是一次两次,可以说是非常的熟练。就算刘东这个计划有些变故,仅仅是相当于原先的援助国家,改为现在的援助企业,这也改变不了是援外计划的实质。
所以,叶利钦才会说刘东脑袋抽了。为了确定刘东说的话是否明白,叶利钦再次确认到:“小家伙,你这份计划,好象和我们苏联一直有的一项计划内容上差不多。仅仅是改变了援助对象,把国家改成了私人。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听到叶利钦这样发问,刘东点头到:“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份计划,你们苏联方面其实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仅仅是一个变种计划,其实很容易通过。”
听到刘东说得这么简单,叶利钦反而不太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这个事情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用通过叶利钦,刘东以他在苏联的人脉,都可以做得非常妥当。而且根本就用不上花这么大的代价。先不说一亿美金的问题,单单就是那些人才的工资,都是一笔庞大的数目。
而苏联向其他国家派外援专家的时候,除了必要的待遇条件之外,当事国给予的待遇条件其实是由苏联方面拟定的,虽然在那些援助国当中,看起来工资很高,但要换到苏联去,其实也就是平均水平。但刘东刚才却大包大揽的还要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并且还有额外的收获。
这样的待遇条件本就比较古怪,再加上现在那些苏联专家们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其实用上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完全把他们的问题给解决掉。那刘东又凭什么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刘东是资本家,而不是专门做慈善的。他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凭什么要把好处全都给苏联,真当两国人民友谊牢不可破?那就是扯淡,别说叶利钦不相信,就是刘东也肯定不会相信。
但偏偏刘东现在,却提出了这么一个让苏联方面无法拒绝的提议,为的是什么?有时候,看起来是占了大便宜,但实际上吃亏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件事情,叶利钦怎么看,都觉得有阴谋在里面,可他无论怎么看,再仔细的回想起刘东刚才给出的条件,都是明明白白的,说得非常清楚,只要按照这样的条件把合同定下来,苏联无论如何都不会吃亏。
但这样实在是太过轻松和简单了些,对于苏联方面,占据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叶利钦可不相信,刘东这个能够直接和自己对话的人,真的会那么仁慈,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
所以,面对着这样大好的局面,叶利钦反而是犹豫了。虽然直到现在他也不明白,问题是出在哪里,但这其中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叶利钦非常相信这个感觉。
看到叶利钦听到自己的话反而犹豫了,刘东并不着急。反正无论如何,叶利钦是不可能从这份合同上找到一丝一毫的漏洞,他当然不会着急。至于刘东是否真的是在做慈善,那就只有刘东自己一个人知道。
说实话,对于自己这个计划,刘东是相当满意的。这绝对是一笔坑爹的大买卖。只不过这个爹,换成了苏联,只要做成了这笔买卖,苏联以后哭都哭不出来。
刘东不是慈善家,叶利钦猜得非常正确。但刘东从什么地方坑他,他绝对想不到。如果他能想通,他就是一个像刘东一样的重生者,但他却并不是,所以就算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刘东的大坑,是挖在哪个方向的。
刘东给出来的待遇,是绝对没得说。对于现在的苏联来说,绝对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的事情。不论是他给予那些人的高待遇,还是那白送的一亿美金,苏联都绝对拒绝不了这样的诱惑,贪婪的北极熊,是不会放过任何占便宜的机会。
而刘东正是看出了这点,才会放出他的杀手锏,让这件事情能够完全的打动苏联政府的任何一个人。刘东那八年的时间,就是这个天坑。
苏联援外,为的是资金还有影响力。那些外派的专家教授,不但能够在国外得到实际的操作经验,还能够给苏联带回来很大的财富。他们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吃了其他国家身上的肥肉后,还要让其他国家感恩戴德。
并且,这样的机会,还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享受到的。那些国家看重的是什么?还不是苏联的先进技术?为了能让自己国家的技术水平提高,就算暂时的阵痛,也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刘东和那些国家的目的一样,也肯定会受到这样的剥削。但是,刘东一开始的目的,就没有打算把这些人给还回去。别看他提出那些挖来的苏联专家,只要为他们公司工作八年,就能够再次的回归苏联,只要有这个限定,刘东怎么可能能继续的把这些专家留下?
在一般情况下,刘东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毕竟,面对着苏联这么个庞然大物,刘东一个小小的公司想要毁约,根本就是自寻死路。但刘东可没有打算在一般情况下,实行这个计划。
重生者的优势就在于这个地方,后世的很多大事件,都可以加以利用。这个金手指只要用好了,绝对能够卷起惊天财富。之前刘东抄日元,也就是在动用这根金手指。而现在,面对着这些苏联专家,他同样的祭起了自己的金手指。
现在是一九八七年春天,而八年后,就是一九九五年的春天,刘东在那个时候,就得把这些苏联专家给还回去。要不然,苏联就会找刘东的麻烦。
可是熟悉历史的刘东却知道,苏联在一九九一年就得完蛋,连九二年都撑不过,就更别说三年以后的九五年。那个时候,刘东和苏联的合同,早就因为苏联的不存在,而失效了。没有苏联这个国家,刘东就算想还人回去,那能还给谁?
还给俄罗斯?那不可能。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很大一笔遗产,但是这个合同,苏联就不一定能够继承了。只要刘东这边强硬,俄罗斯能把刘东怎么样?白纸黑字上面写明白了,刘东可是和苏联签订的合同,和你们俄罗斯有一毛钱的关系么?
而且那个时候俄罗斯的老大可是叶利钦,做为俄罗斯的总统,岂能在苏联的文件上签字?并且还是自己当年在苏联的时候达成的协议,要真签了,他到底是苏联的高管,还是俄罗斯的总统,单单这点,就有他犹豫的时候了。
更何况,在记忆当中,九五年的俄罗斯,情况可不怎么好。内忧外患一堆事儿,就够叶利钦头疼了,就更别说这些人才的去向问题。他那个时候,哪里还有精力来管这些人?是整个俄罗斯重要?还是这些人才重要?叶利钦这么理智的人,怎么可能分辨不清楚。
就算他到时候想要做些手脚,刘东再给予一些利益给叶利钦,就足以让他闭上自己的嘴巴。


 第二百一十六章 掉坑里了(求订阅)

所以,别看刘东好象什么条件都是向着苏联的,但实际上,等到这批人才到了华夏以后,和苏联的关系基本上就断绝了。再过几年,等到苏联解体,这些人才不都成了刘东的了?
那个什么八年的约定,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法定效力。苏联都没了,刘东还能和苏联执行什么合同?开玩笑。刘东之所以想到这个坑爹的方法,不过是因为当年苏联解体以后,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
那些原本苏联援外的专家,很多都是因为苏联不存在的问题,而被那些被援助的国家给拉拢了。等到俄罗斯缓过劲儿来,都没说什么,刘东这样做,根本就是毫无风险。那些国家是无意当中捡了个便宜都没事儿,刘东有意要占这些便宜难道还能出事儿?
叶利钦就算再能耐,他也不会想到,等过了四年以后,他就是推动苏联解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想不到,那他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刘东的坑埋在什么地方。
刘东老神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等着叶利钦决断。而叶利钦,这个时候也还是没想明白,刘东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即便是这样,他也不会相信,刘东真是来做慈善的。但刘东的条件,他真是难以拒绝。
在他想来,刘东既要给予那些人才优厚的待遇,又要给予苏联政府足够的好处,而且仅仅让那些人为刘东服务八年的时间,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亏本的买卖。
但叶利钦最多是想到刘东可能会在资金上做手脚,或者是等到这些人到了华夏以后,刘东依靠他在华夏的势力,不准备履行给予那些苏联专家们的待遇,把这部分克扣掉。反正苏联已经得到好处了,在这样困难的时候,说不定对刘东这样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在叶利钦的想法中,这样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依照苏联现在的困难程度,要是刘东真这样做,依照他在华夏和苏联的人脉,事情还真有可能摆平。反正苏联政府的好处是得到了,至于那些专家教授,只要不是非正常死亡,艰苦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没看到整个苏联都在受苦?他们苦点算什么?
想到这里,叶利钦越是觉得,刘东很有可能在这个方面做手脚。于是,叶利钦自以为抓到了刘东的马脚,微笑着说到:“小朋友,不得不说,你的这个计划,对于我们苏联非常有好处。我怎么想也想不到拒绝你的理由,但是,你也知道,由于我们两国之间的生活方式有些差异,如果让那些苏联人民觉得在华夏过得并不是很舒心,我们政府方面,也得花费精力去安抚那些人。所以,你不觉得,应该对于我们政府方面,多给予一些优惠条件么?比如说是无息贷款什么的。”
叶利钦这话,很明显的就是要卖掉那些专家们的利益。他这意思就是,只要苏联政府方面得到更多的好处,那牺牲一下那些专家们的利益,也不是不可以。相反苏联政府还会帮助刘东,这样的条件,也算是投桃报李。
但刘东可不知道叶利钦那想法,听到叶利钦还想让他付出更多的利益给苏联政府。刘东就觉得,苏联不愧是北极熊,这么优厚的条件,都还想再让他多出点血。
虽然叶利钦是说让刘东给予苏联政府一些无息贷款,而并不是无偿捐献,这钱终归是要还的。虽然一个政府,向一个私人索要贷款,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真有好处,那也不是毫无可能。当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也给整个欧洲放贷么?并且效益还不错。刘东虽然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他身家也不小,弄个几亿美元的贷款,也不是不行。
可知道苏联结局的刘东,又怎么敢贷款给苏联。这纯粹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借无还的买卖。等到苏联解体以后,他这钱找谁要去?叶利钦都不可能点头。再说了,刘东本来付出的代价就够大了,那些代价足以让刘东把这些人拿到手,他又凭什么要多给予苏联好处?真当他是慈善家?
于是,刘东毫不犹豫的开始哭穷起来:“叶利钦书记,您也知道。我的公司还是个小公司,我个人的资产也不怎么丰富。如果我有那个能力帮助苏联,那我是绝对不会犹豫的。可现在为了帮助那些苏联专家,我已经算是砸锅卖铁了,公司的现金流动,都有可能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又哪里能拿得出钱来?我都还想找苏联政府借点钱呢,哪里还有借钱给你们的实力?”
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认为刘东以为他并没有看出刘东自己那些小把戏,于是忍不住提醒到:“小朋友,我们苏联政府可不是白要你的这些贷款。如果你换到华夏的那些专家,认为你给予的那些待遇实在是太过苛刻,不想再为你做事,岂不是会变得糟糕起来?而你如果贷款给我们政府,我们政府方面,就可以为你排忧解难,安抚那些人有可能产生的愤怒,让他们好好的工作,即便是再艰苦的环境,也可以以革命精神克服的。”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忍不住想要呸他一脸唾沫。那么好的条件苏联人都不满意,那还有什么条件他们才能满意。叶利钦这话,简直是毫无道理。还艰苦?再艰苦能比在苏联更艰苦?连面包都吃不上?
但好在刘东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人,要真这样做,老爷子都保不住自己,而且这单生意也要黄。于是,刘东忍着胸中的那团怒火,准备好好的给叶利钦解释一下。但当刘东看到叶利钦那眼神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刚才好象领会错了什么东西。
叶利钦那话,还有更深沉的含义。好在刘东脑子转的快,想着刚才叶利钦那番话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再结合刚才叶利钦那略带诡异的微笑,刘东一下子就明白了,叶利钦到底想要说什么。
但正是因为明白了叶利钦到底想要说什么,刘东才更郁闷。天地良心,他是真没想过要克扣那些被自己拉到公司里面的高级人才的薪资,这冤枉实在是太大了。这些人,只要拉到国内去,都将会成为他公司的骨干,对于自己公司的骨干,刘东又哪里会舍得让他们不满,即便做不到巴结的份上,至少也要让他们舒服满意。要不然,岂不是白费了他一番功夫?
刘东可知道,在高压下的科研成果,可比不上在舒适的环境下能研究出的成果多。那些人既然被他请回去了,为了让自己公司多出成果,当然得把那些人招待好。克扣薪资,实在是扯淡,也不知道叶利钦怎么会想到这个方面,还那么煞有介事的把这当成条件,让苏联多占些便宜。
但不管刘东怎么吐槽,叶利钦这话,他是必须得回答的,要不然,叶利钦一直扯着这个问题,实在是个麻烦。
“叶利钦书记,你完全可以放心。那些专家教授一类的高级人才,我们公司肯定会好好招待,不会让他们觉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毕竟,当年苏联援助我国的事情是有先例的。我们知道该如何满足那些人的生活需要,这点您完全不用担心。并且,我们还会和那些人签订合同,只要他们能够确认我们公司给予的待遇低于苏联的平均水平,他们完全可以单方面的撕毁协议,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点我们会写进合同当中的。”刘东很认真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再看到刘东那表情。叶利钦知道,刘东这话,应该不是开玩笑。因为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写进了合同当中,他们公司就得遵守合同,就算苏联官方想要帮助刘东的公司,都很困难。胳膊肘不能太往外拐,要是苏联政府都帮着刘东欺压自己的国民,传出去就是一大丑闻,绝对会成为世界人民的笑柄。
但如果刘东不是从这方面打主意,他的成本又怎么收得回来?之前的推论被推翻以后,叶利钦一时间也想不到其中到底哪个环节会出问题。但这事情,不能以他怀疑,就停止。因为明面上,苏联实在是太占便宜了,就算叶利钦阻止,以刘东的人脉,完全可以找其他人,而且同样会通过。
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怀疑,而把这么一份天大的政绩给推出门外,叶利钦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个蠢货!于是,在想不出这事儿对于苏联有什么不利的条件下,叶利钦打定了主意,必须要把这事儿,放到自己的手中来完成。送上门的政绩,不要白不要,不要是蠢货!
叶利钦想到这里,轻咳了一下,然后正色说到:“这件事情,我原则上同意了!并且,只要这些条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我愿意推动这事情的进展,并努力把这事儿当成我的一件大事来办理!”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理,一下就放松了。叶利钦啊叶利钦,你终于掉坑里了!真不容易。


 第二百一十七章 细节

(ps:上架也好几天了,蒹葭上架后的成绩现在也差不多看出来了。真心不太理想,数据太蛋碎了。可能是之前的低谷让大家对蒹葭的文不太满意,但现在蒹葭也算是有了很大的改正。真心希望各位看书的兄弟们,能够支持一下蒹葭这本书,订阅一下,多谢了。)
在官方语言上,原则上同意了的意思就是已经同意。并且,叶利钦还承诺,只要刘东不继续压价,保持现有的水平,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推动这件事情。有了叶利钦这个承诺,刘东算是彻底的放心了。
本来这件事情其实并不需要这么麻烦。就如叶利钦之前所想的那样,即便是换个级别稍微低一些的人,一样的可以办成这件事情。毕竟,这样的事情也算是有先例,只不过更改了一下援助的对象,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刘东为什么偏偏要叶利钦来操作这件事情?那是因为他想要把这件事情办成铁的事实。的确,换一个级别低一些的人,同样能够办成这件事情,那样刘东付出的代价还会少很多。
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价钱,这是国际通用的。叶利钦的级别高,他办事的价钱自然就会高,其他的人级别低,办事的价钱肯定就会低。
在刘东的计划当中,如果由一个稍微低一些级别的人来办理这事儿,事情办成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那毕竟不保险。因为苏联解体以后,谁知道那个人到时候会怎么样?万一在那动荡的岁月里面失去了自己的权利,俄罗斯方面想要毁约,就会很轻松,因为这边没有相关的人员来保证刘东的利益。
但叶利钦不同,刘东知道他将会走上高位,并且权利还会进一步扩大。这样的人绝对能够保持刘东在苏联,也就是后世的俄罗斯的利益。其他人可就不敢打这个包票了,那几年的俄罗斯,政治次序可是相当混乱,刘东现在叫周青富结交的那些人,谁知道以后是否能够熬过这一劫?
和那些人合作,并不保险。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搭上叶利钦这艘大船,风浪再大,也有他顶着。只要刘东能够保持利益关系,那就不用为这事儿操心。正是因为这样,刘东是宁愿花费大价钱,也得把叶利钦给拖下水。
而且,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对于叶利钦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政绩,虽然刘东一个公司能够挖的人仅仅是少数,顶天了最多能够有几千人,那就已经快要撑死刘东了。相对于那茫茫的失业人才群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数字。
政治上的问题不能从经济上来看待,别看刘东仅仅是能够给予那么小一群人利益,但这东西已经能够算是一个新的模式。只要是模式的东西,并且能够得到通过认可,那就可以打造成一个样板。一个新的样板能够带来的政治利益,就算是叶利钦这样的人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刘东和叶利钦双方都能看出这点的好处,这才是合作的真正基础。
刘东和叶利钦谈到这里的时候,时间早就过了一个小时。但叶利钦的秘书却是一个很有眼色的人,他知道叶利钦现在和刘东谈的事情,有着非常大的利益。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提醒叶利钦,让他注意一下时间,反而在外面不断的打电话,帮助叶利钦推脱其他的事情。这样机灵的人,也难怪能够成为叶利钦的秘书。
看到大体的东西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叶利钦就开始考虑那刘东捐赠一亿美金的问题。之前就说过,一亿美金,就算是对于叶利钦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还是因为苏联家大业大,尽管现在不怎么景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富裕过的人,多少是有些气度的。
要这一亿美金刘东捐赠给国内,那受到的礼遇还要更加夸张。那个时候,就不会是像叶利钦这样的副国级领导接见了,而是正国级的那些中政常委接见了。可惜,这钱刘东也花得肉疼,要不是因为苏联这边实在是有他急需的东西,他白痴了才会这样给钱。这样的情况以后都不可能再发生,刘东自然也不会想到要给国内捐钱。至少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这样捐。
一亿美金,相对于苏联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说多也算不上多,说少也不是很少。但由于现在的特殊情况,刘东这一亿美金所拥有的能量,比平常还是会多一些。
这么大笔政绩和利益,叶利钦自己,肯定是不能够吃独食的。但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难点。他现在靠的是戈尔巴乔夫,这大头就肯定得给他拿去,剩下的还要打发一些其他人,真正能到叶利钦手里的并不多。所以,如何把这政绩和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叶利钦当下最主要的问题。
“刘东,不介意我这样叫你吧。我想问一下,你所捐赠的那一亿美金,是准备以什么样的形势弄到我们苏联来?现在说说,我们到时候也可以多考虑考虑。”叶利钦开口说到。
听到叶利钦这么快就开始谈起钱的问题,刘东就知道,这件事情妥妥的了。要是叶利钦心中还有疑虑,或者顾忌其他什么东西,根本就不可能马上和自己谈这个问题。
于是,刘东把早已打好的腹稿,摆到了叶利钦的面前,开口说到:“我这是第二次来到伟大的苏维埃,两次的经历,给予我很大的震撼。对于伟大的苏维埃政府这么多年来的工业成就,我个人是相当钦佩的。但是这其中,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希望叶利钦书记你能够理解,我并不是有意诋毁伟大的苏维埃。”
“当然,即便是再伟大的国度,也有自己的不足点,这个不足点,也就是国家将要努力的目标。我们伟大的苏维埃,这几年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要不然,我们伟大的戈尔巴乔夫同志,也不会那么大力的推动改革的事业。我们是能够承认这些不足点的。”叶利钦很坦荡的说到。
至于这份坦荡,有几分真实性,那就只有鬼知道。如果面对一个对苏联毫无了解的人,叶利钦自然是得大吹法螺,诉说苏联的伟大。可刘东这家伙,并不是一般人,虽然他是个华夏人,但他这个华夏人的触手已经伸进了苏联,由于他的公司并没有作出什么不利的举动,所以克格勃也不会找刘东的麻烦。没有克格勃的牵制,再加上刘东在苏联的人脉关系,他对于苏联的了解,也肯定有一些。
在这样一个苏联通的面前,叶利钦当然不好在苏联的脸上贴金,只有说出一些模糊的东西,变相的承认一些问题。反正叶利钦也知道,刘东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下去,那样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刘东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是这事儿关系到下一步的动作,刘东才浅谈一下。
叶利钦的推断没错,听到叶利钦这么大方的承认了,刘东也不在这事儿上继续纠缠,开口说到:“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不足点,我就觉得,我应该为苏联做些什么。现在的苏联,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物资,一些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物资。正是想到了这点,我决定,我们公司所出的那一亿美金的捐赠,我们会把它变成实物,运送到苏联境内。”
“实物?日常物资?你是指哪方面的东西?”叶利钦感觉不太妙的问到。因为这些东西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大到电视空调洗衣机,小到锅碗瓢盆卫生巾,这些东西,都能划分到日常物资当中。而且刚才叶利钦还听到了刘东说运送到苏联境内,这意味着什么,叶利钦多少有些明白。
“除了粮食,其他的日常用品,我都能提供。当然,限于我国的科技实力问题,像比较先进的科技产品,我就无能为力了。”刘东很遗憾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就知道,之前的猜想变成了现实。刘东这是一笔买卖找两个婆家啊!如果仅仅是给苏联资金,那刘东只能卖个好给苏联,但如果把这资金换成实物,物资,那就还可以讨好另外一个势力。听刘东那意思,是想要把这笔买卖,交给华夏来。用华夏的物资,来顶替刘东给苏联的捐赠。
一亿美元的买单,无论是放到哪个国家,都是一笔大生意。就更何况是现在急需外汇的华夏,如果刘东真这么干,华夏方面,绝对会高兴死。至于粮食这种战略资源,华夏政府也需要,所以刘东一开始就堵死了这条路。
如果一亿美金的单子是给苏联,多少也能改变一下现在苏联工人尴尬的局面,但没想到刘东居然也看中了这方面的利益,连汤水都不想给苏联留下。
对于这点,叶利钦就不太满意了。苏联现在的确是缺乏这些东西,但并不代表苏联就没有这类物资。之所以现在比较困难,完全是没有资金,开工率不足造成的。原本叶利钦还想着这一亿美金到时候分配给哪些部门,但现在看来,之前的那些想法,都是空想。刘东压根就没打算把这笔利益交给苏联来做。


 第二百一十八章 苏联的国家利益

涉及到一亿美元的大买单这样大的问题,私交方面的因数就得靠边站。即便是刘东给予了叶利钦相当大的利益,在这样的问题上,叶利钦也不能退让。一亿美元的单子,能救活多少苏联的企业?岂能让刘东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送给华夏?
于是,叶利钦开口说到:“刘东,你在这点上,就做得不怎么厚道了。一亿美元的单子,怎么可以就这么轻易的交给你们国内来做呢?要知道,这一亿美金,本就是你捐赠给我们苏联政府的,对于这笔钱的使用权,应该是属于我们苏联政府。”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摇摇头说到:“叶利钦书记,这笔钱的使用权应该是在我的手中吧?好歹这钱是我出的啊?怎么您这一下就把钱变成了苏联政府的了?我这都还没把钱交出来呢?”
刘东这话,让叶利钦有些尴尬。刘东说的是事实,虽然刘东已经答应了捐赠给苏联一亿美金,但他之前可没有说,这一亿美金是以什么方式交付给苏联的。现在刘东说要以物资抵押,在一般情况下,的确没有任何问题。
这钱虽然实际上来说,是刘东给苏联买卖人才的买路钱。但这笔钱的幌子,是捐赠。只要是捐赠,捐赠的方式就理应由捐赠方来处理,被捐赠方也不能要求太多。别人给你钱都算好了,你还要唧唧歪歪,这就不道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