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源帝国-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东现在有着足够的实力,他也不介意把列夫捷特所有能卖出来的东西都给打包带走。但现在毕竟不是时候,离着苏联解体还有好几年,现在动手,并不能拿到最精华的东西,他必须得耐心的等待。
刘东真正所熟悉的科学领域仅仅是材料科学,虽然这个学科是所有工业最基础的东西,任何的机械设备,工业制造都离不开他,但基础就是基础,不可能仅仅靠这么个基础的东西就能把所有高科技的东西给弄出来。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刘东就是其中的一个。就像他虽然知道金融大势的走向,但他也不会傻乎乎的就靠自己一个人就去阻击日本人的经济,而是靠着专业人士来掌控这些资金,从而使利益最大化。
刘东现在已经有了一个项目,工厂也可以靠着这个项目建立起来,所以对于工业设备,他现在的需求并不大。以他现在的实力,不可能在大工业上面全面开花,仅仅只能一个个项目的发展,现在既然把钻井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拿到手了,他觉得应该暂时放手,不要具体的东西,而是仅仅要资料。材料科学方面的资料。
这样对于刘东也好,对列夫捷特也好。因为列夫捷特不用去搞那些大型的工业机械给刘东,仅仅是需要付出可以复印无数份的资料,就可以满足刘东所有的需要。那样所面临的危险,更小,不用太过冒头。
而刘东也不用马上上马无数的项目,然后用有限的资金一笔笔的去弄实业,削弱自己金融上面的攻击力。资料可以拿回去慢慢研究,增强公司的科技底蕴,等到想要上项目的时候,也不会乱了手脚。
想到这,刘东打断了列夫捷特的话,说到:“我亲爱的列夫捷特,你说的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真的没有太大的用处,就像合成氨,虽然有着巨大的前景,但是,你觉得我会为了这么个合成氨的技术,还专程去弄个化工厂来生产化肥,再去销售到千家万户价?”
听到刘东这话,列夫捷特感觉有点尴尬。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刘东现在的底气,也用不着再弄这么个大项目,虽然赚钱,但好像和刘东的事业并不契合。
列夫捷特也是个干脆的人,听到刘东既不想要弹道导弹的动力系统,也不想要投入大笔精力才能够成功运作的合成氨化工厂,这就说明,刘东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是看到什么技术和设备都要一并拿下的那种人。虽然日本人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这样,但貌似刘东是华夏人,两个国家的人,国情自然是不会相同。
“那么刘东,我的朋友,你到底需要些什么东西。你说出来,我才好准备。不然我介绍半天都没有你满意的东西,那样效率实在是太差了,太过于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了。”列夫捷特耸着肩膀说到。
刘东看着列夫捷特,一字一顿的说到:“剩下的一千七百万美元,我即不打算再弄更多的机械设备,也不想要触碰那些非常敏感的东西,我现在只对一种东西感兴趣,那就是资料。不涉及军方和政治的科技资料。”
听到刘东这话,列夫捷特反而沉默了起来。虽然工业设备或者军工技术都是很花费力气的东西,但他最喜欢弄的就是这些东西,一个是因为这些东西他有门路弄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东西才能把价格卖起来。
要就像刘东这样,单纯的要资料,是买卖当中最好办,也最简单的事情。要是那些没有列夫捷特这样背景的纨绔,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这个,但列夫捷特不一样,他能倒卖的东西都算是高端,这就说明了他比起那些一般的纨绔身份高。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好办,越是简单的东西,他所能带来的效益永远不会是最高的。就像刘东想要的资料,要说他值钱,那绝对是非常值钱的东西,因为能弄出来一份完整的资料,那就代表着有无数的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辛苦劳动,才能完善出这么一份资料,那需要的代价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有些科学技术,也就只有国家才能担负得起。
但是,当这些资料研究出来后,除非马上就能应用,那么那项科技成果才会非常值钱,反之,那这些资料就只能束之高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启用。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国家总会有他现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而科学研究,并不是一个见效很快的东西,很多项目,他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研究推论。
可能现在迫切需要弄出来的项目,等过上两年之后又没那么迫切了,那这个项目就算研究出来,也只有等着,并不能马上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就像苏联,他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国际领先,但这个领先的东西他有没有变成生产力,就只有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能不能马上实现效益。如果能那就是最好,但如果不能,他也就仅仅只能作为一份资料,放在那里等别人瞻仰,等到有人想起他来的时候,再做打算。
这样的东西,最大的意义就是能把他当成底蕴。一个国家的底蕴,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起来,然后等到某个时候,才突然爆发。就好似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到头来仅仅能算是个骗局,但并不代表美国当初什么收获都没有。
要是没有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的互联网产业也不会崛起得那么迅猛,然后让美国享受了八年时间经济高速增长的福利。这就是当初星球大战计划所留下的底蕴造成的。
而列夫捷特之所以沉默,不是怕刘东选择那些热门的技术资料,而是怕刘东选择那些现如今并没有多少应用的技术资料。因为作为底蕴的技术资料,所能带来的效益并不好。需要很多的资料才能抵得上一份热门的技术资料,热门的东西,随便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会被人追捧,卖这样的资料,才是最有赚头的东西。
现在的美元,虽然对多国货币都下跌了,但他的实际价值依旧非常坚挺,尤其是在苏联,美元的硬度绝对让人羡慕。列夫捷特还差刘东一千七百万价值的资料。要是全都是热门的资料,刘东能购买到手的资料并不会有多少份。
但要是刘东选择那些不热门的资料,想想一千七百万美元能买到多少资料,列夫捷特脑子里面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列长长的火车,而每个火车车厢里面,都放满了由4S纸张所打印的资料,那样的场景,实在是太过恐怖了。
甩了一下脑袋,列夫捷特对着刘东问到:“我亲爱的朋友,既然你要资料,那我就给你找资料。对于朋友,我列夫捷特的热情绝对是能融化冰山。就不知道我的朋友你,到底是需要哪一方面的资料。或者具体一点的东西,一个项目的分支?亦或者是整个项目,还是多个项目当中你所选定的那些东西?这些你也得压告诉我,要不然,要在这茫茫的科技海洋当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那无异于。大海捞针。”
听到列夫捷特并没有说弄不到资料,刘东松了一口气,然后赶紧说到:“你知道我是学材料科学的,而且专长在于金属材料上面,我既然想要买资料,当然是要从这一方面下手。就不知道你能不能搞到这方面的东西。”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低温钢资料
“金属材料科学?不是吧?我的朋友,我还以为你是在商学院毕业的。真看不出来,你居然是研究材料科学的。”听到刘东的话,列夫捷特脑子都有些发蒙。
“当然,难道你忘了我之前就给你说过,我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么?如果我不是学这个学科的,又怎么能赚到那么多的钱?”刘东很自然的说到。
“好吧,我算是服了。金属材料科学?这个东西我还真不太熟悉,请原谅我失陪一下,我去找个懂行的过来。”列夫捷特说完,马上站起身子来,走向了人多的地方。
这个时候,周青富才对着刘东问到:“老板,你怎么刚才对列夫捷特说,你才带来了两千万美元?我记得你那个本票,是可以签两个亿美元的啊?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你拿出两亿美元,那列夫捷特所有的东西,你都能打包带走,又何必把自己的资金说那么少呢?“
刘东左右看了一眼,发现没有什么人注意自己这边,才对着周青富说到:“列夫捷特的手笔虽然大,而且他也能弄到很多的东西,但我们毕竟是第一次合作。不是说怕黑吃黑,主要就是钱太多了,他吃不下。两亿美元,他上面的人还差不多,列夫捷特这样明面上的人物,不值这个价钱。你没看到我两千万美元,他都吃不下,需要找帮手么?”
“那是因为老板你不要他的好东西,就凭刚才他开出来的那个东西,他的背景应该是军工企业方面的。一个军工企业的人,卖得最多的自然是军用的东西,而老板你偏偏不碰这个,他就算再有能耐,不也得碰壁么?”周青富嘀咕到。
对于刘东不碰这些东西,周青富也不会劝解。虽然军火这玩意,的确是个暴利的东西。但玩这个玩意的,都不是善茬。刘东的身份高贵,当然不能和那些亡命徒拉上关系。再说,就算刘东不卖军火,他赚钱的能力也不可小觑。
这世界上,有几个人把世界第一经济体和世界第二经济体都惹了,还能很悠闲。全世界都找不出两个这么大胆子的人,但刘东,自己的老板却偏偏这么做了,而且现在还活得很好。
“军火这玩意,至少我现在不会碰他,实在是太显眼了。拉仇恨的能力很强,苏联可是世界的两极之一。我总不能在惹了老美的情况下,再把苏联这头北极熊一起得罪了吧?要真的让两个国家都发飙了,我家老爷子都扛不住。”刘东怕怕的说到。
就在刘东和周青富两人聊天的时候,列夫捷特拉着一个带着眼镜的青年人走了过来。这个年轻人比起列夫捷特来,至少要小好几岁。虽然以刘东的眼神,看这些外国人都好似长了一个模样,但那眼镜男的年纪,却也看得差不多,最多比刘东大一两岁,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五。
列夫捷特走到刘东面前,对着刘东说到:“我亲爱的朋友,这个家伙在我们这堆人当中,负责的就是资料这方面的东西。你叫他保尔就行。”
“保尔?保尔。柯察金?”刘东好奇的问到。
那个带着眼镜的保尔听到刘东这样说,居然用汉语对着刘东说到:“我为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出现了保尔。柯察金这样的英雄感到自豪。但是,刘东先生,我和那位英雄,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保尔在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
听到保尔居然能够说汉语,刘东感到吃惊。如果老一辈的苏联人有人会说汉语,那并不奇怪。因为当时华夏和苏联是处于蜜月期,两国之间的交流很频繁,苏联人在华夏工作的也很多。
但是,看保尔的年纪仅仅才二十多岁,他出生的时候,华夏和苏联已经开始交恶了。就算会说汉语的苏联人,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说汉语,并且,这个语种在苏联也不是那么受欢迎。当时的赫鲁晓夫政权,也是非常强力的,要是有人在苏联说汉语,是一件惹麻烦的事情。
那保尔能说汉语,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看到刘东十分惊奇,保尔又说到:“不用奇怪,我的汉语是和我父亲学习的。他当年也是苏联援建人员当中的一员,而且对华夏很有好感,虽然两国关系降至了冰点,但是他一直坚信,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并不会无限制的这样僵持下去,因为那会让资本主义有可乘之机。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开始教我汉语。现在果然如我父亲所料,我们两国的关系又拉近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能在一个年轻的斯拉夫人嘴里说出这么流利的汉语,刘东也感觉亲切。于是,赶忙把保尔和列夫捷特迎到沙发上,对着保尔说到:“当然,我相信我们两国之间,关系肯定会进一步加强。而会说汉语的年轻人,以后所能接触的工作肯定会很广。我要恭喜你了。”
“多谢!听列夫捷特说,你需要购买一些材料科学方面的资料?那你不妨说一下,到底是需要哪些资料,然后我才好评估一下具体的价值如何。”保尔说起正事来,比列夫捷特要靠谱很多,至少,他谈到工作的时候很认真,而不是像列夫捷特那样显得有些懒散。
“我的资金量相信列夫捷特已经给你说过了,那么依照这个价值,我所能获得的技术资料应该会有非常多。但是我这个人并不贪心,我会给你们留下充足的利润。下面就是我需要的资料,就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够拿得出来。”刘东说到。
由于之前没有想过会遇到列夫捷特这样的妙人,所以刘东根本就没有机会整理一下他欠缺的东西。现在只有靠着他在材料科学方面的成就,来罗列目录了。
第一个需要的资料,刘东打算要耐低温钢材方面的资料。这个玩意,苏联可以说是走到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阵地。由于苏联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他们对于这类资料会有丰富的经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和苏联比。
在寒冷的地方,钢材的特性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一般的钢材拿到苏联地区来使用,会导致钢材变脆,延展性变小,很容易断裂和粉碎。
而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域的苏联人,对于耐低温钢材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他们既有需要,也有能力在这方面走得更远。而刘东就是看上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才准备在这里下手。
当然,他没有打算把耐低温钢材的资料都给打包。那样很不现实,并且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毕竟,在这样寒冷区域的国家,毕竟是少数,市场潜力并不大,并且消费能力也不明朗。再说了,他那一千七百万美元就想要打包所有的资料,在这个时候也不现实,除非苏联解体,这些科学院校管理混乱的时候,才有可能用这样的白菜价把所有好东西都给抱走。
他所需要的东西,仅仅是用于制造工业设备的那些资料,而不是一般民用型的那种建材。
虽然耐低温钢材就这么几个字,但有两大分类。一个分类就是铁素体低温钢。另外一个分类就是奥氏体低温钢。
铁素体低温钢下面,还有三种小分类。一个是低碳锰钢,一个是低合金钢,最后一个就是中(高)合金钢。而就算这三个小类,也还有好些细的分类。
奥氏体低温钢也按合金成份不同,分为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为Fe…Cr…Ni系,主要为18…8型铬镍不锈耐酸钢。这种钢低温韧性、耐蚀性和工艺性均较好。
第二个系列为Fe…Cr…Ni…Mn和Fe…Cr…Ni…Mn…N系。这类钢种以锰、氮代替部分镍来稳定奥氏体。氮还有强化作用,使钢具有较高的韧性、极低的磁导率和稳定的奥氏体组织,适用于作超低温无磁钢(即材料的磁导率很小)。如0Cr21Ni6Mn9N和0Cr16Ni22Mn9Mo2等在…269℃作无磁结构部件。
最后一种系列Fe…Mn…Al系奥氏体低温无磁钢。这个玩意就算找苏联人也没用,因为这个东西是华夏自主研究出来的。前世刘东对于低温钢最为熟悉的就是这种钢材。
因为只有这种钢材,才适合于当时的华夏应用,而其他的钢材,或多或少都有些缺憾。也不能说是缺憾,只能说是有些资源华夏没有,或者很少,需要进口,而为了不被人卡脖子,就自主研究出来一种适合于国情的产品。
像这样的东西,在各行各业都有,这就是国产化。
这么多耐低温钢材的种类,能够运用到工业设备上面的钢材,不过是寥寥几种。再加上现在华夏已经拥有的技术,和刘东自己知道的技术,扒拉下来,能够在保尔这里弄到的技术,还真不多,但也聊胜于无。
所以,虽然低温钢这个资料范围很大,要是全弄回去,一千七百万美元绝对一丁点都不可能有富余。但挑挑拣拣了之后,一千七百万美元绝对还能剩下一大部分,刘东还可以选择其他所需要的资料。资料这东西,尤其是科技资料,绝对是好宝贝,增加科技公司的底蕴就全是靠的这些玩意。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完整技术的价值
(蒹葭已经无力了,但最后一声呐喊还是要发出来的。求收藏,求红票,求一切。大家行行好,中不中?)
华夏虽然在低温钢材的技术上也是有一些底蕴,但比起苏联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还是要差一些,更何况苏联的技术实力比起华夏这个学徒来说,更加高明。
虽然以前援建过华夏无数的项目,但苏联人也是留了不知道多少手。所以,尽管华夏材料科学这方面的学科架子是搭起来了,但在这个领域当中,还有非常多的东西没有掌控。
而刘东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苏联留的那些手段都给弄到手,反正对于列夫捷特和保尔他们来说,那些资料仅仅需要给刘东复制一份就可以,如果那些纸张的成本也算是一笔开销,列夫捷特他们不介意白送一打纸张。
听到刘东报出需要的资料,保尔想了一下,说到:“资料可以给你,但你知道,如果仅仅是要那些成熟的资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要是要所有的资料,那价格就很昂贵了。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要是不懂行的人,对于保尔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抓瞎。但刘东这个行内人,自然是懂得保尔的意思。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研究出一个新型的材料最重要的就是那份正确的材料资料。因为这样的材料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商业化。
但对于一个研究所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成功的技术,而是需要过程。科学是个很严谨的东西,不像文学,可以天马行空,也不像交女朋友,看对眼就可以在一起。
在科学界,无论是什么样的项目,它都离不开一项项的试验,而没有那个幸运儿,是能够一次性就把课题给解决的。失败的东西,在科学界,并不代表那个玩意是垃圾,而是一个宝贝。因为失败的试验,会让人了解到这项技术,到底有哪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哪些东西是可以考虑的,而哪些东西又是不明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如果仅仅有一个现成的技术,那就像华夏老话说的那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单就拿到那份技术,是怎么也不能够从这项技术当中逆推出一些基础的东西,就算能逆推,那也是一件相当费时间的功夫。
真正把一项技术的逆推工作做出来后,那基本上就相当于在这个学科上面又做了一次完整的试验,而试验最终的结果,却是早就有了。如果不是实验室,而是公司,那纯粹就是一笔亏本的买卖。而完整的资料,才是一项技术的精华。仅仅是拿到一个成功的技术,对于这项技术再次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所以,听到保尔的话后,刘东马上就说到:“当然,我肯定是要全部的资料,单单就拿到一个成品的技术,对于我来说,没有丝毫的意义。就算再贵,我也得把所有的试验资料都拿到手。我是一个材料科学方面的学者,其次才是一个商人。我明白的东西,那些商人未必能够明白。”
刘东这话,说得保尔不住的点头:“是啊,是啊,日本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前有个财团的人,在我们这边买技术,当时他们带的专家就点明了需要所有的实验室资料,但当时带队的那个家伙,却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否决了他们团里面那个专家的意见。那个家伙,注定是要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那么,保尔。整套的低温钢技术需要多少钱?还有,成熟的低温钢技术,又需要多少钱?”刘东有点紧张的说到。
刘东紧张,不是因为怕保尔他们开出一个天价,而是心情有些激动。苏联的技术,就算是在二十多年后,像刘东这样的学院派,也是非常流口水。但因为那年月,俄罗斯已然恢复了许多元气,对于这些基础学科的尖端技术,封锁得非常好。那个时候想要在俄罗斯获得这些东西,付出的代价足以让国家都感到心疼,就更别说个人或者私人企业,那不是一个小团队能玩得转的东西。
而现在,刘东却因为时代的缘故,可以花费一笔异常少的资金,而把这些东西都打包带走,那心情的激动,不是用语言可以述说的。这一刻,刘东不由得感谢满天神佛,让他来到这个遍地黄金的年代,而更加感谢的,就是他现在有着足够的资金,来搞定这个事情。
保尔自然是不会知道刘东内心的激动。由于之前他们就卖过这样的技术,所以现在对于保尔他们来说,这次交易变得亲车熟路,不必再算一次需要卖出的价格。
“所有的科研资料,包括三家科学院的资料,而还有两家,由于他们是属于另外一个势力的,所以,那两家的资料我们拿不到。但三家科学院的资料,已经是非常雄厚的资本了,对于任何一个科研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我们对于低温钢技术的标价是五百万美元,当然,如果你仅仅是需要成熟的那份资料,仅仅五十万就可以拿到手。现在,就请刘东先生你自己选择了。当然,如果你选择五百万美元一份的资料,我们还会额外的附送你们一条消息。”保尔开口说到。
还好这次谈判是刘东亲自来的,要是换了一个人,听到这么离谱的报价,说不定也会和那个日本人的选择一样。成熟的技术仅仅需要五十万美元就能拿到手,但那些失败的东西却价值四百五十万,这个世界上,也就只有科学试验项目才会如此的离谱。
难怪那个日本团队,最后要的只是成品技术,而对于那些失败的试验记录,不屑一顾。如果他们需要的东西,仅仅是成品的技术,那些失败的试验,对于他们来说,价值并不大。要是钱少一点说不定就买下来了,但这些失败的试验,苏联人却偏偏开价四百五十万美元。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一向吝啬的日本人,他们哪里会为苏联人买单?
但刘东知道,保尔他们敢开出这样离谱的条件来,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那么,问题就应该是出在那条额外附送的消息身上。作为一个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刘东知道,研发出一项成熟的技术,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而一项技术研究出来,得到的并不仅仅是那项技术,还会有无数的分支,那些分支的试验,虽然目前来说,可能他是失败的。但是,谁知道继续研究下去,会从那些分支当中,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钢材这方面,配方材料有着无数的变种可能。现在的成熟产品,不一定就会是这项技术的终点站,而很有可能它也仅仅是一个分支,真正的终点依旧还是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事情,在科学界是比比皆是,像刘东这样的人,就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刘东对着保尔说到:“我选择五百万美元的资料。你现在可以给我说说,那份免费赠送的消息到底是什么了吧?”
听到刘东要买五百万美元的资料,保尔一下就兴奋了起来,然后赶忙对着列夫捷特解释,列夫捷特虽然不懂这钢材方面资料的意义,但他却明白,刘东没有选择买五十万美元的资料,而是花了大价钱买那份作价五百万美元的资料。就这一点,就足够让他兴奋了。
之前刘东买第三代旋转钻井技术的时候,他可是才卖了三百万美元,而且这还要包括那些生产设备,那些设备的成本也要一百多万美元,再加上一些应酬,疏通关系等等事情,实际上三百万美元,他才能赚到五十万美元,甚至还没有。
要不是刘东之前就和他说了,两千万美元的资金,都准备交给列夫捷特,打死列夫捷特都不会把价格降到这么低的范围。但现在看来,刚才的示好算是成功了。这第二笔买卖,他马上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技术资料对于他来说,需要付出的仅仅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封口费,还有那些纸张的钱。但就算那些资料能堆满一个火车皮,纸张才是多少钱?根本就达不到这项交易的一个零头。一个技术资料项目的买卖,他可以获得的利润至少也有四百万美元。
想到这,列夫捷特脑子都有点发蒙,怀疑这个事情不是真实的。列夫捷特以前并不是没有做过大买卖,上亿的项目他都沾过手,但那些项目,哪个不是要打点方方面面,还要面对克格勃的压力。那些钱,哪里能有这个卖完整资料的钱好赚?这个才叫低成本,高回报的东西,以前他做的事情,简直是弱爆了。
原本列夫捷特还在想着,需要多少的资料才能换到一千七百万美元,但现在他的底气已经非常充足了。卖什么东西都没有卖这资料值钱,一个低温钢技术就能卖到五百万美元,钢材资料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那能换得到多少?现在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皆大欢喜
(这本书风云最后的一声吼:同志们,记得收藏啊。明天就要开始裸奔了,现在不收藏,明天再找的时候会很麻烦的。)
列夫捷特有这种想法,并不算奇怪。也算是他遇到了懂行的刘东,知道一份完整的资料价值多少,才会愿意把资料都买下来。要是外行,就像以前和他们交易的日本人一样,仅仅只要价值便宜的成熟产品,而没有想过要帮苏联人买单。
当然,刘东也并没有吃亏,反而占了莫大的便宜。
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够知道一份完整的技术资料价值如何,而外行人对于这里面的门道并不清楚。要说五百万美元买下一份低温钢所有的试验资料,无论对于谁,都是一个划算的买卖。要这份资料是由正规渠道流出去的,那价码根本就不是这个价,你就算加一百倍,也不一定会拿到真正完整的资料。
也就是遇到列夫捷特这样的纨绔,对他们来说动动手复制就能拿到钱的资料,卖太贵了根本就不会有市场。因为那些买家们都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也就会死命的压价,最终把能卖帝王绿翡翠的价格,直接就压到了只能卖白菜价。
整个低温钢材料的试验,需要耗费多少资金刘东并不知道,但他后世学习的时候,一锅钢水就需要几千块。这还没有算人工,还有电力等等问题。而试验,肯定不会仅仅就做一次那么简单。一个成熟的技术,需要的是无数次的磨练,弄个三五年,十年八年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这么多时间当中,单单钢水就需要熔炼多少次,那只有老天才知道,还有其他的什么配套设施,还有试验设备等等东西。刘东估计,苏联人弄出来这套技术,所要花费的金钱,至少也是一二十亿卢布,这还没有算上人工成本。
因为苏联的体制问题,科学家的报酬是白菜价,讲究的就是奉献精神。这一块,苏联就占了很大的便宜。要是像欧美那些国家,单单就是专家教授的报酬,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刘东花的这五百万美金,在欧美国家,大概也就值那些研究院专家教授一年的薪资价钱。就这,还仅仅是顶尖科学家下面所有人的开支,像那些国宝级的大人物的薪资,更是能吓出一般人的心脏病。
所以,刘东出的五百万美元,简直就是连白菜价都不如。当然,对于列夫捷特他们来说,没有卖出去的资料,那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