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源帝国-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不否认有些国企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用最好的机械,花最贵的价钱他们都在所不惜。但这不代表国内国企全都是这个样,现如今很多国企,那压根就是吃不上饭。你叫他们去买最好的东西,花最贵的价钱,上面又不拨款的情况下,他们哪里来钱弄设备?”刘东也问道。
听到刘东这么说,小林才知道刘东之前那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还真就像刘东说的那样,是出于一片好意,反而是他有些着相了。其实也怪不着他小林,实在是现在国内的氛围,并不算是太好,刘东经商都感觉有些费劲了,就更别说像小林这样身在体制里面的人。
虽然他是搞情报的,但并不代表这就能完全脱离一些敏感问题。甚至很多时候,情报这一块,在事件当中,都是重灾区。虽然现在小林是出国了,但才出来,猛然听到刘东这样的言论,不自觉的就开始了斗争的想法。
但既然话都已经说出来了,小林也不喜欢立马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所以小林辩解到:“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那些国企肯定能够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活力来。”
“暂时的?林哥,你这个想法,未免有些太过天真,真要靠那些国企自己走出困境,那这个事情基本上也就没有挽回的办法了。要说到企业,林哥不是我说你,你仅仅算是一个门外汉,而我,却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专家。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他们的本质上,都是为了赚钱。不赚钱的企业,那还能叫企业么?政治这个东西,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的。
尤其是企业这一块,政治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市场的影响力重要。依靠政治力量,或许一时半会儿会让企业显得欣欣向荣,但最终只能会被市场淘汰。毕竟商品流通的意志,不在于政治而在于市场。市场反响不好,你政治手段就算是再出色,也没用。
就好似现在的国企,在市场经济下,政治的影响力实在不怎么样,该卖不出去的东西他还真就卖不出去,该卖出去的东西,即便是政策方面不支持不重视,他也一样能焕发青春。”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这番话以后,小林沉默了。他知道刘东说的是什么,那个所谓的该卖不出去东西的企业,不就是说的国企么?虽然小林不是专业人士,但就平时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也能很明显的佐证刘东的说法。
那些前些年才改革开放,红火得不得了的国企,这几年,依旧很红火的,除了有限的,仅仅抓住市场脉搏的那些国企,抑或者是那些垄断性国企,不愁卖不出去东西的国企,其他的那些没门路的国企,哪个还能继续红火。都快被那些所谓的乡镇企业,揍得哭都哭不出来了。
而那些该卖出去就能卖出去的说法,就是指那些民营企业。虽然这些企业现在在国内,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说法,地位上面,还有些朝不保夕的感觉,但别人的东西,就是能大大方方的卖出去,即便他们的厂房,放在那些稍微有些规模的国企眼里面,那都像个窝棚。
但就是这些所谓的窝棚企业,却把比他们大太多的国企,弄得欲仙欲死,如果再没有政治手段干预,那些国企,就只有眼巴巴的看着机器腐朽下去的份。
“好了,我们不说这些问题了,毕竟我也算不上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即便我们讨论得再好,也对国内那些国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何必费这番功夫去讨论他们呢?”小林现在也不想和刘东墨迹这些事情了,摆明了这些事情刘东比他了解太多了,这样完全不对等的计较,吃亏的只有是他自己。
再说了,这个事情,真和他小林关系不大,如果小林是地方上的人,或许还会对这些讨论比较感兴趣。可关键是小林是情报方面的人,还是军方情报方面的人。情报方面的人要跳到局外面去,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个军方的身份,小林这辈子,就注定了不可能和国企这些有什么好交到的。
看到小林这幅模样,刘东也适时的闭上这一类谈话的大门。因为刘东也知道,和小林谈论这方面的东西,压根就不太靠谱,只不过刚才突然谈到了这个事情,有感而发而已,再加上现在又是在国外,并不如国内那么敏感,即便是和小林在这谈上纲上线的内容,等出了这个书房的大门,小林也会自动的遗忘刚才谈话的内容。
别说是小林了,就算是苗部长,和国内国企发展一类的问题,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对口的问题。这次要谈的买卖之所以能把苗部长给拉过来,不过是因为刘东拿苏联的军工设备来诱惑苗部长而已。
对于国内的军工企业来说,苏联的东西,那都是好玩意,设备虽然看起来傻大黑粗,但用起来,实在不是国内自产的那些设备能比的。要真有这么一个捡洋落的机会,苗部长还真放不下这么一个机会。即便到时候事情真要做成了,引进设备这一类的问题也绝对不会劳烦到苗部长,即便是立功,苗部长那也仅仅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但苗部长依旧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为这些设备到头来,还是得运用的军事领域上面。他苗部长即便是穿针引线,功劳也是大大的,越是弄得多设备,他的功劳也就越大,位置做得也就越稳。
第六百二十六章 搬空苏联的野望
但这些事情,都是应该以后再想的,至少现在刘东想要做的生意,和军工搭不上关系,和国企那边的关系,说实话也不是很大,毕竟算起来,刘东仅仅是个生意人,他需要的仅仅是把东西卖给国企而已,至于什么制度,改革一类的东西,压根就不是刘大老板需要考虑的。
“对,我们现在不应该讨论这些设备到底是新的还是旧的这一类问题,我们现在应该讨论,到底需要给苏联那边那些工厂,到底下些什么订单。”刘东也开始缓和起室内的气氛来。
“说起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刘二你到底能从苏联这边弄到多少机器?别到时候生意做大了,你这边的机械进口途径却没有了,那可就是个大麻烦了。”小林有些试探的问道。
听到小林这么一问,刘东也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说到:“想要让我的渠道缺货,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要让我的渠道缺货了,那基本上苏联这边,也就没有什么工业设备了。所以,这个问题,你压根就不用多考虑,我觉得你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该如何确定,国内那些工厂,到底是缺乏什么样的设备。”
刘东这口气,那是相当的大,不怕货源没有,只怕市场饱和。这得多有底气,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然,刘东也不能说完全是在吹牛,实际上,刘东这话还算是相当的靠谱。
虽然现如今,仅仅只有一个列夫捷特在为他奔走,而列夫捷特加上他们高尔察克家族,最多也仅仅是能影响到列林格勒,至于其他的地方,虽然也有影响力,但也仅仅是影响力,想要弄到实惠,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要知道,这样的买卖,压根就不能用正常的生意经来推论。只要列夫捷特他们这些人真弄到了实惠,想要让其他的势力参与到这项盛宴当中来,并不是多么费劲的事情。
可以说,做这个生意,对于苏联和华夏来说,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三项都完全具备。苏联的机器,相对于欧美的那些好东西来说,技术上的差距,还是有一些的,所以,国外想要弄到苏联的工业产品,第一个就是想到军火,至于苏联那些设备,还真就没多少国家势力惦记。
倒不是说完全没有国家惦记苏联的工业设备,比如阿三国家,他们就很乐意用苏联的设备。但他们乐意归乐意,可他们却出不起价钱。要仅仅是买点军火什么的,阿三咬咬牙也就买下来了,毕竟作为两极之一的苏联,能和美国打对台戏的国家,他们的军火,还是很可靠的。
但要说到设备,阿三想要弄到手,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苏联也知道阿三是大头,所以设备什么的,一向都是卖的黄金价格。可阿三头脑不好归头脑不好,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彻彻底底的傻子。
要知道,阿三的地缘环境,可是要比华夏更好,巴统什么的,对华夏有限制,但对阿三却没有什么限制。阿三想要弄欧美的先进机械什么的,并不怎么困难,只要他们有钱,欧美是什么玩意都能卖给他们,包括核一类的大东西。后世阿三不是叫嚣着他们也有核武器么,就是欧美给他们弄起来的。真要靠他们自己努力,压根就不现实。
用买欧美产品的价钱,却去买了苏联的货色,阿三就算脑袋再不灵光,也不至于傻到那样的程度。至于像刘东这样用私人公司来搞这项贸易的事情,现在的阿三,可想不到这样的方法。即便是前世苏联解体以后,阿三从苏联弄到的玩意,也十分有限,就更别说现在苏联看起来还很强盛,打苏联的主义,阿三还真没有那个胆量。
而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阿三想要做这样的贸易,也不太容易,阿三虽然粮食什么的丰收,不缺,但工业产品,即便是轻工业产品,那是真的不行,卖卖原材料什么的还可以,搞工业,阿三只有看着。即便是在二十年以后,他们的工业也没见得有多大的起色。
虽然说起来他们是软件大国,但也都是卖低端产品,至于实体工业,那就呵呵呵,连常规子弹这样的小玩意,都需要进口,自己都弄不出来,就更别说现在。一款喷气式战斗机,从七十年代立项,直到两千年都还没有完全搞定,这样的效率,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工业不工业。
这还是军工,并不是民用,而民用东西,只有更加糟糕。刘东能从华夏弄来华夏卖不出去的轻工业产品,但阿三他们的轻工业产品都需要进口,哪里还能拿出来给苏联交易,那简直就是在扯淡。
所以,在八九年甚至在未来几年,有能力和苏联做交易的国家,看不上苏联那些东西,看得上苏联那些东西的国家,却偏偏没有能力和苏联做交易,尤其是大批量的交易。现在和未来几年,也就只有华夏,才能和苏联做这样的机械换产品的交易。
如果是在没有来到苏联之前,抑或者是之前在机场的时候没看到过环亚的威风,或许小林对于刘东这样的说法,并不会感到有多认同。就凭一个环亚,就敢大言不惭的说你有多少需要我就能有多少满足你。但现在嘛,既然刘东能这么大大方方的说出这样的话来,虽然并没有点名他的东西到底是从什么渠道来的,但小林也相信了刘东的话,刘东真要信口开河,也不至于拿苗部长开玩笑。
虽然苗部长现在的级别仅仅是正部级,但不代表苗部长代表的势力,就仅仅是这个档次。苗部长能够在五十多岁当上正部级干部,他的后面哪里能没有通天的角色。和苗部长开这样的玩笑,就算是老刘家,也不至于那么不智。
尽管小林是相信刘东的话,但并不妨碍小林打趣一下刘东,就当是活跃气氛:“真要像你刘大老板这样说的,那万一我们把苏联这边的设备都给搬空了怎么办?”
“真要能把苏联搬空,那我想国家绝对不会忘记咱们的功劳,我嘛,既然不混政界,到时候给我弄个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的身份,国家是绝对不会吝啬的。至于你小林嘛,到时候混个正部级,国家也不会舍不得。苏联空了好啊,就算他们有钱了,也不怕啊。”刘东也笑眯眯的回答到。
“刘大老板你还真是会扯,苏联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凭咱们,就想要把苏联的设备给搬空,那简直就是开玩笑。就算我们答应,苏联人也不答应。”小林有些干巴巴的笑道。
“真把他们搬空了,我们还用在意苏联答应不答应?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玩笑的话,苏联怎么可能被我们这些人买卖给搬空呢?他们随时都能造更多的设备出来,只要他们有人有钱,设备这些玩意,对苏联真算不上是个事儿。
我现在也就想着,国内那些企业,拿到苏联这边的好设备以后,真发挥出他们的用处来,如果当宝贝一样放着,放个几年,那这些先进的设备,又得被淘汰了。原本是给他们更新换代的东西,到时候反而成了压垮他们的稻草,那我们环亚这个生意,还真就做得不那么地道。”刘东有些感慨的说到。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是刘东的臆想,在现实社会当中,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还不少。有些厂子花费了大力气,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回来,不去用他,反而是当成了宝贝,生产东西,依旧用老机器,至于新买的设备,就好像买回来的东西是神像一样,只能拿来仰望,至于用这样的设备生产,压根就不考虑。也不管当初引进设备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着想。
当然,照成这样的情况,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有确实买设备回来时拿来显摆的,证明自己是与时俱进,不是老顽固。也有掌握设备不过关,没有人会操控机器的,使得有设备没人会用,只有放在那里。
其实当初环亚特钢成立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毛病。设备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炼钢设备,但会操控的人员,确并不多。好在环亚特钢也是财大气粗,挖墙角之后,总算是把人给弄齐了,之后才算是正常开工。
小林对这样的事情,显然没有任何认识,毕竟他并不算是搞企业的,而是搞情报的,还是搞军工情报的。在军工这一块,压根就不存在有机器没有人的问题,真要这个厂子没人,那么搞会战,从另外一个厂子里面调任,也不是没有的事儿。所以在军工企业当中,只有人等设备的,没有设备等人的道理。
至于说买设备回去当摆设,这个就更加不靠谱了,现如今国内的军工,本就是缺粮,谁要敢把新弄回来的设备当摆设,上面的人就能把你这个人当成摆设。
而地方企业,就和这些有所不同了。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其他方面,都要比军工更加宽裕。有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实在算不上多大的事儿。
第六百二十七章 保证
刘东这突然冒出来的话,让小林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和刘东,也算不上多熟悉,所以呵呵了两下之后,就把这个话题给岔开了。
“既然刘老板你有这么大的想法,那我过来也不能出工不出力。这样吧,从明天开始,我就暂时在你们环亚这里住下来了,而资料,也会随后就到,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到时候肯定还需要更多的人,只要刘老板你不介意,保证关于国企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情报,我们都给你弄过来。
毕竟,这个事情要说起来,也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这方面的情报给你们环亚共享,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刘老板,丑话我先说在前头,这些资料,虽然不至于特别的保密,但我们也不希望这些资料,变成了大路货,那样即便是我们不说,有人说不定也会站出来惹麻烦,我们情报部门倒没什么,关键就在于刘老板你,是否会舍得让他们攻击。”小林说到。
“这没问题,即便你不说,我们环亚,也会把情报保密好。毕竟我们环亚也不是一般的企业,对于商业情报上的重视,也不是一般。有价值的情报,无论是出于我们公司的需要,还是出于国家的需要,我们都不会随便泄露,这也算是商业当中的一些准则。要是到时候真出了泄露的事情,我自然会向某些需要解释的人负责,不会麻烦到你们。”刘东点头应承到。
“这就好,要是这样我们就放心了。刘老板你也知道,关于情报这一块的事情,这两年国内没少出问题,那些企业,无论是普通企业,还是那些特殊的研究所,泄露情报的事情,都时有发生。
虽然这些问题,和我们这些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老是看到外国人占便宜,也多少有些气愤。既然刘老板你有信心搞好这一块的工作,那我也就不多提醒了。”小林点头到。
环亚的情报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小林多少也是知道厉害,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环亚对于情报领域那么重视,但是环亚的情报部门,显然不是吃干饭的。要不然,国家情报方面关于环亚的推论,也不至于出现那么离谱的推论。
虽然这其中大部分原因在于环亚本身的特殊性,老板刘东是刘家的人,情报部门也不能太过苛刻,并且环亚发展的也是商业上的东西,而且环亚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多都是和国内不太一样的东西,同行业当中,都是技术非常领先的东西,情报部门,也不是十分的熟悉。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造就了小林在来环亚之前,看过的那些情报,面对着真实的环亚,完全就发挥不出一点情报的价值。
但也不得不说,环亚的情报部门,的确厉害。国家的情报势力,即便不是过度关注某一个企业,但在一般的企业当中,想要了解一些东西,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放在环亚身上,却出了很大的错误。如果不是环亚本身的情报实力比较强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出这么离谱的情报收集工作。毕竟,搞情报的,尤其是搞国家情报的,脑子都绝对不是白痴,被人这么虚晃一枪,一般势力,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就在小林想着环亚的情报实力不错的时候,刘东又开口说到:“对了,既然有更多的人和资料弄过来加以分析,那么我还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情报的刷选上,多费一些精神。我们搞的这第一批买卖,是必须要成功的,这关系到接下来的买卖是否能够继续畅通,关系到这个买卖是否能够做得更加的强大。
所以,在第一批买卖交易过程当中,我们环亚必须得选择那些真正有实力吃下我们环亚卖过去设备的那些企业。而那些有需要,但是没有能力偿还的企业,或者说是暂时没有能力偿还的企业,不在我们环亚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这项工作,也比较麻烦,我们环亚的人总归是少了一些,并且想要做些比较专业的分析,也是力有不逮,正好你们擅长这项工作,所以我们环亚就只有麻烦你们了。当然,这并不是无偿的贡献,既然是做买卖,那我们环亚肯定是要付出价钱的。到时候如果真的需要,我是会和你们苗部长亲自谈这个问题。
但我希望在谈问题之前,你们的人,能够尽快的把第一批交易的企业或者公司名单,给我们整理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最短暂的时间之内,把第一批货物给交易成功,给那些提供设备的苏联人,一定的信心。”
听到刘东这个要求,小林先是一愣,接着就有些恍然。如果是另外一个国有企业负责人和他这么说话,小林绝对不会搭理他,毕竟大家都是在为国家服务,这样的条件,显得有些嫌贫爱富,不太让人喜欢。
但问题是这个要求是刘东这个私人老板说的,那即便是有些对不住那些急需设备改革的企业,也没有任何办法。别人私企,生来就是为了赚钱的,又不是无偿为国企服务。要是第一批货物就落在了那些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国企身上,看到不赚钱,即便是这个项目对于国家再有利,刘东也未必会再趟这浑水。
毕竟,做这样的交易,得利的不仅仅是只有刘东,还有那些苏联人,刘东或许会有帮助那些困难国有企业的心思,但苏联人,可没有那么大公无私。本来买卖这些机械就是麻烦的事情,现在还得不到报酬,他们凭什么把东西卖给你?
到时候刘东无论做出多么花言巧语的决定,苏联人都未必会继续和刘东合作。到时候亏的,可就不仅仅是刘东了,国内大部分的国企,在还没有得到好处的时候,这交易就因为第一批不成功而消失掉,真要是那样,小林这个暂时的负责人,也未必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所以小林立马说到:“这个问题刘老板你放心,我们绝对会好好把握,不会让这支付的事情,出现问题。对了,刘老板,和苏联这边交易,是直接用货币,还是用其他?”
“用物品,用货币,我的手里面现在暂时也没有那么多人民币,而且苏联这边的人,也对人民币没有什么感情。所以直接用货物交易,是比较方便的。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林哥你有兴趣,我们公司有专人负责给予解释。整个交易流程,只要不涉及到保密的内容,林哥你都可以详细的了解到。
虽然我对于这个项目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我也知道,这个项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中间需要很多的手续,尤其是在苏联这边,交通运输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安排一下。所以真正开始交易的时候,或许最早也得等到一两个月以后去了。而在这段时间之内,林哥你是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这个项目到底如何运行的。”刘东对着小林解释到。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打搅刘老板你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我可能就会经常的麻烦你,希望到时候刘老板你,能够给予我一些便利的机会。”到这个时候了,小林也知道,这第一次见面谈话,也算是到了尾声,为了以后能够随时的能和刘东见面,小林这个时候,也打起了埋伏。
刘东很明显,是能听懂小林这个话的,所以刘东大大方方的说到:“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内,我都会在苏联这里,就连过年,我或许都不会回去。所以只要林哥你有空闲,想要见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甚至如果有机会,在适当的时候,我安排你或者你们的人,和叶利钦书记见上一面,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当然,这肯定是有一些前提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搞的项目,比较的成功,让我们三方,都能获得极大的好处,那样,或许能够更加推动苏联和我们华夏的双边关系。”
刘东这话一出,让小林的眼前一亮。他对苏联这边的情况也不算陌生,自然知道叶利钦现在在苏联的地位,到底有多么炙手可热。之前因为被戈尔巴乔夫打压下去几年,国内对于叶利钦的关注度,有很大的降低。
但国内的那些人,却没有想到过,叶利钦有咸鱼翻身的本事。而现在叶利钦再上位已经差不多成了定局,只要戈尔巴乔夫再没有多少有效的措施可以对叶利钦采取,那么叶利钦当选为苏联的人民代表,就绝对不是困难的事情。
对于叶利钦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对于华夏方面来说,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因为叶利钦这个家伙,和他们并不熟悉,眼看着叶利钦就要上位了,但他们手里面,却没有几个人能和叶利钦拉上关系的。
这个事情,也让情报部门很是纠结,但小林却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却好像能够在刘东这里获得一些解决的办法,这也能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突然的来电
对于介绍小林这样的人给叶利钦,刘东是毫无压力的,毕竟,叶利钦真想要有所作为,早晚都是要和华夏官方打交到,前世叶利钦也没少对华夏卖好,现在刘东也不过是让他们提早一步接触而已,和刘东的生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抵触。
和小林初次见面以后,刘东又把心思放到了如何让更多苏联人参与到项目当中来的工作当中。至于小林,作为一个八十年代末的华夏公务员,在职业操守上面,明显要比后世更加的认真,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小林就给了刘东一个初步的报告,关于哪些机械是需要重点引进,并且相关行业当中哪些是真的有支付能力的一类资料,小林大致的给刘东列出来了一个列表。
对于小林这么出色的工作能力,刘东在表示赞赏的同时,也开始加快了在苏联的步伐。虽然最开始的生意,不可能立马就能拉叶利钦下水,因为最开始第一批生意,虽然有可能会有上亿美元的交易额,但相当于两国贸易这么大的基数,也仅仅是相当于试水。
而叶利钦这样的人,或许几年前还可以用一两亿美元就能打动他,但到了现在,叶利钦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仅仅是一两亿美元的生意,并且还是交易额,并不足以让他动心。只有等到大规模贸易的时候,拉叶利钦下水,才有可能实现,至于现在嘛,就算刘东提出让叶利钦加入,叶利钦也未必有那个心思和刘东合作。所以,在没有拉到叶利钦这尊大神之前,刘东就得尽量的加大自己手中的筹码。
而这些筹码的表现方式,就在于苏联他能联系到多少人,华夏方面,又有多大的需求。华夏方面的事情,刘东并不是很担心,因为这个事情无论是对于谁,国家抑或者是个人,都是有巨大的好处,只有想加入进来的势力,没有不想捞好处的个人,再加上华夏那边,本就是刘东的根基。
无论是环亚,抑或者是刘家那些盟友,甚至是刘东那群小伙伴,最开始的生意,都能让这些人吃下。只要赚了钱,刘东就不相信他们舍得这么大的项目。要知道,现在国内还处在一个官员和商人之间利益连接并不怎么规范的时代,想要赚钱的人多了,就更别说刘东这个项目利益大,风险小,成效高,这么多优点,完全不用在意有没有人参与,需要在意的反而是如何平衡大家的利益点,让大家不至于因为利益而出现矛盾。
而苏联这边,刘东的掌控能力,就相对的比较薄弱,虽然有列夫捷特这样的人帮衬,也有这几年环亚努力下来收获的利益链接,但这条链接,在刘东眼中,并不算是特别的牢靠,并且真正有大势力的人,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同,也比较难办。
现在刘东虽然有多种路线可以走,但最为轻松的,却是从列夫捷特他们家族这条线上,打开一条缺口。只要这条缺口能够快速的打开,那么后来的事情,就容易办了。但如果这条线打不开,虽然依旧能够照常贸易,但想要快速得到成效,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这两天刘东别的事情没干多少,给列夫捷特打电话的事情,却做了不少。好在列夫捷特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是比较喜人的,高尔察克家族对于交易的事情,也很有兴趣。甚至还比较主动,而他们主动的原因,刘东多少也是明白的,不就是想要在未来的大项目当中,得到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么?这个事情对于别人来说比较困难,但对于刘东这个发起贸易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让人难办的要求。
刘东不在意高尔察克家族能在这个贸易当中,赚取多少好处,反正这个好处到时候都是要给出去的,给予一个自己比较熟悉,并且内部还有自己人的家族,当然比给予一个桀骜不驯的家族更加的符合刘东的利益。所以当刘东知道了高尔察克家族的想法以后,很大方的承诺到时候贸易链接建立起来以后,给予高尔察克家族一个有利的位置。
而这么大的事情,单单一个列夫捷特肯定是不能保证完全有效的,所以刘东还和老高尔察克聊了半天。作为一个苏联的老家伙,固然有傲慢的一面,尤其是对着华夏人,而且还是一个算得上晚辈的华夏人。但高尔察克并不是一个傻子,即便是有傲慢的地方,但他也明白什么时候该傲慢,什么时候该装作友好。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高尔察克当年也不至于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变成了苏联的前巨头。所以高尔察克和刘东之间的谈话,总体来说,是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