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源帝国-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板你这说得倒也是,现在四环那边车都还没有通,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四环这个名词。如果我们现在真去那里弄上个一万亩的地,别人压根就不会理会。而等到别人想要理会的时候,咱们早就不知道持有这些土地多少年了。于情于理,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老板你这可想得够长远的。”陈志豪拍马屁的说到。
“我这也不过是给我们环亚打地基而已。以后我们的发展重心,肯定是要牵扯到国内来的。如果在京城这个政治和金融的中心都没有我们公司的地盘,别人也会小看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未雨绸缪。”刘东丝毫没有自满的说到。
第四百二十八章 九五年之前的产业布局
想想国内的市场,那基本上就是无限大。后世多少企业就靠着华夏混日子?三星要不是没有华夏的市场,他早在九七年那会儿,就因为资不抵债倒下来了。但后面三星混得好好的,连思密达都说全宇宙是他们的,可以想想,华夏救了多少思密达。虽然这些思密达让人感觉恶心,但华夏的市场救了他们,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那边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不靠着华夏市场,他那些薄皮小汽车往哪儿弄?反正欧美市场是没他什么事儿了,他要敢把他们往华夏卖的薄皮小汽车往欧美卖,欧美那些洋大人,就敢给他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就连欧美,要不靠着华夏的市场,还不知道他们没有Made…in…China怎么过日子,没有价廉物美的Made…in…China,他们能过上那么悠闲的日子?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
所以,只要刘东环亚的产品能够占据华夏的市场份额,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来。到时候,刘东想像的老红星厂地皮,是否能容纳得下环亚大陆的总部,还真是个问题。老红星厂地皮虽然看起来不少,足足有三千亩。
但华夏那么大的市场,仅仅三千亩地方的总部,好像也会感觉很紧凑。如果真能在现如今的四环弄上一万亩的土地,以后总部的办公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别说十年够用了,就算二十年,也足够用了。
反正这些地方,以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拿来办公,并不做其他的用途,把楼房建高一些,刘东就不信环亚不能弄出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比起香港那边就算有钱也拿不到土地来说,在京城这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如果老板你真的有意拿四环那边的地,我想现在正是时候。那边现在还荒凉得很,如果有我们环亚去投资,想必政府那边,也会给我们优惠。”陈志豪说到。
“这是肯定的。我们公司的考虑虽然是长远性质的,但政府那边是否能够想得那么长远,就不太清楚了。在任的那些人,巴不得自己任上能出政绩,而我们环亚买地皮,那就是政绩。这事儿你就看着办吧,我出面就不太合适了。毕竟,我四姑丈现在还在京城市政府班子里面混,多少需要避嫌。”刘东开口吩咐道。
“那行,我尽快的把这些事情都办好。如果到时候能多弄些土地呢?”陈志豪问到。
“多弄一些也没什么,以三万亩为底线,再多我们就不能要了。到时候正好可以把环亚科研弄过去,虽然环亚科研人不多,但他们做实验也需要地方,以后三环这片地方,只能是总公司总部,别的部门,都要撤到其他的地方。去四环也算不上多难,地方还大一些。这些你和崔晓明商量就行,我就不多掺合。对了,崔晓明,你们环亚科研如果有什么需要,到时候就可以和陈志豪他们协商处理,别什么事儿都往我这边放,大家都是环亚的人,互动一下也是应该的。”刘东又转过头对着崔晓明吩咐到。
“行,有需要我就找老陈。”崔晓明闷头回答到。
“对了,我四姑丈王卫红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调到荆北省去做副省长,到时候我们公司可能会去弄点相关的项目给我四姑丈当政绩,到时候你们看看有什么合适的项目就往那边放,反正那边要说到交通也算方便,至少有着长江这水路运输。”刘东又吩咐到。
“这事儿还得看,我们又不知道你四姑丈到时候分管什么东西,现在就考虑,实在太早,等他到了地方以后我们再接触也不晚。”虽然陈志豪不管政治方面的东西,但刘东这个老板的背景注定了有些时候,公司的利益得给政治让道,反正只要不亏本,陈志豪也不会说太多。
“那我们现在就看看我们国内的产业分布,再研究一下那些工人的安排。”刘东说起了下一个议题。
这个时候,陈洁摊开手里的文件,柔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的招工情况良好,由于有了之前的广告效应,我们公司招收到的,不仅仅只有管理人才,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类型的人才。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国企分流的人员,虽然他们有技术,但由于国企的管理僵化,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除了特殊类型的国企,很多国企现在都呈现出了疲惫的事态。经过黄三水的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判断,在未来的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国企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些现有的国企工人,很大一部分都将会被推入社会。”
陈洁说到这里,刘东插嘴说到:“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我们公司就算是拼命往前冲,在工人的问题上,都不会出现问题。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熟练工人,即便是我们公司每一个实业企业,都把自己的工厂扩大到十万工人的高度,在工人问题上,都不会出现用工短缺。而且由于这些工人都普遍在国企当中做了那么多年,要论起熟练的程度,绝对不是我们随便在外面找几个人就能比得上的。这个宝贵财富,我们公司就必须要牢牢的抓紧。”
“每个工厂十万人的高度?那老板你还不如把国企都给接手得了。那么多人,再加上家眷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总数。”崔晓明翻着白眼说到。
“我这不是打比方么?再说了,就我们环亚将要生产的那些产品,哪里可能用得到这么多人?一万人的规模,就能和国企十万人规模的工厂产能相媲美,剩下的九万人我往哪儿放?”刘东没好气的说到。
刘东弄的工厂大部分都是重工业不假,但由于科学化的管理,再加上很多东西都用的先进设备,真要说到能用多少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这些工厂把产能开到最大,可能到时候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服装厂的工人多。
“老板的意思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环亚的那些实业工厂,不会出现用工荒的瓶颈,只要我们能够稍微加快一些速度,把产能提起来,那我们就能早一些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这些实业工厂开始成为环亚的赢利点,那么我们环亚公司的产业结构,就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陈洁开口帮腔到。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环亚和其他的新兴公司有个很大的区别,这区别就在于别的公司如果像我们环亚这样,才发展四五年的时间,那他们就算再有能力,这个时候他们也会什么都缺乏。人员缺,资金缺,技术缺,工厂缺。但我们环亚的发展模式和他们不一样,由于有着环亚金融的存在,我们环亚的实业,目前来说最为缺乏的仅仅是时间,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用钱弄到的,但时间这玩意,却是钱不能买到的。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环亚就得想方设法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出更多的事情来,这样才能够弥补我们环亚和国外那些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而未来几年,就是我们的优质资源,因为国外那些有实力的企业,目前来说,进入国内市场比较困难。
只要我们早一天开工出产品,我们就嫩早一天的让华夏这个市场,认同我们的产品。在那些外资企业不能动手的时候,我们就要尽可能的抢占制高点。等到他们进入市场的时候,我们才有充分的应对时间。”刘东振奋的说到。
其实以前世的经验来看,刘东能够争取到的时间其实并不短,明年发生的事情,会让很多外国企业都裹足不前,而他们真正开始试水的时候,都要等到首长南巡之后。而那仅仅是在试水,而不是大规模的进入市场。
以刘东的经验来说,他们真正大规模的进入华夏市场的时候,起码要等到九五年左右,而在这之后,他们才会蜂拥而至。真正顶点的时候,那都得纳斯达克崩溃,互联网泡沫破灭,大规模的游资在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途径以后,才把目光看向华夏这个新兴的市场。
而现在才八八年,如果刘东的工厂进度再快一点,在八九年的时候,大部分的工厂,都可以开工了。再用两三年的时间不断的扩建,在九三年之前,目前这些还停留在纸面上的企业,就能形成最大的产业规模。
而有了这些产业做为第一批实验的对向,在九二年左右,刘东就能靠着苏联解体,从那边弄过来无数的优质资源,再加上那边比白菜也贵不了多少的人才储备,刘东完全可以在九三年左右,就大规模的爆发产能,在九五年左右,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而那个时候,外资再进来,想要和刘东竞争,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毕竟,环亚的品牌已经在华夏市场驰骋了五六年,只要环亚品牌的东西质量没问题,绝对能够形成很好的口碑。再加上依托华夏大陆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外资不在国内建厂,他们都不可能会是刘东环亚的对手。
第四百二十九章 铁都之旅(上)
刘东对于环亚实业的念想,是在九五年之前把产业布局给弄好,把市场打开。但这个想法,仅仅只能是他自己知道而已,不论是陈洁,抑或者是陈志豪,甚至是老爷子,都不可能有这么清晰的认知。
所以,在不知道环亚能够领先多久的时候,陈志豪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之前环亚的主要精力,基本上都是放在金融行业上面的,虽然他对于金融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环亚前几年的发展是压根离不开金融的,实业反而是次要的。
现在环亚大规模进入实业,对于陈志豪这个总经理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虽然就算这次的产业布局失败了,对于环亚也不能说伤筋动骨,但多少是有些丧气。而刘东还把目标定得那么高,要抢占国内市场制高点,陈志豪表示压力山大。
但刘东都把目标说出口了,陈志豪也不能说办不到。要真这么说,环亚在实业当中的一系列投资,岂不是在打水漂?所以,陈志豪想了一下才说到:“我会尽量的把实业这一块的业务打开,让公司实业早日步入正轨。现在金融方面的事情,有林家兄弟两人和罗伯特撑着,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上面,绝对不辜负老板你的期望。”
“有决心是好的,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咱们环亚毕竟有很大的硬伤,和那些大型财团比起来,我们成立的时间太短,就算一时比不上他们,也不用太过丧气。毕竟,我们有着那么多的优势,只要环亚不出现问题,我们总有一天能够赶上他们,按部就班就行,不能把实业这一块逼得太急。”刘东开口到。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吧,接下来大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今年大家的工作目标都比较多,需要公司支援的就开口,不要逞英雄。能顺利的把今年的预期目标弄好,就是我们的胜利。”陈洁这个时候总结到。
陈洁这番话,算是给这次的会议下了一个注脚,等大家出了办公室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始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刘东把手头的事情弄完以后,就准备下到地方那些工地去实地考察一下。虽然工程进度每天都有专人报告给刘东,就算一天进了多少水泥这样的小事,刘东只要想查,也能查得到。
但毕竟是纸面上的东西,虽然足够详细,但并不是非常直观。刘东想要实地了解一下工程进度,就必须要下去看看。这样既表示刘东对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能让刘东更为直观的了解一下工程到底如何,是否一切正常。
过了一个星期,刘东带着陈洁和几个工作人员轻车从简的下到地方去,观看工程的进度。
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铁都这边,因为这边不但有环亚特钢,还有一个重型工业配件生产工厂。环亚特钢在扩建,这个重型工业配件生产工厂在新建,两家厂都在一个方向,刘东的第一站自然会在这里进行。
当刘东再一次的来到铁都,发现铁都这边比起上次来的时候,好像更加的破败。倒不是那些工厂厂房,抑或者是建筑物太过陈旧,而是街道上的那些人的气质,变得更加颓废。
虽然刘东并没有详细的去了解这些人,但现在在铁都生活的人,大部分都是属于国企这个圈子的,就算自己不在国企上班,但家里人总会有一两个是在国企里面。真正和国企不沾边的人,在这边是比较少见的。而国企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刘东的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有着很深厚的研究,再加上刘东脑子里面相关的经验,就不难得出一些结论,就比如什么国企现在的效益不太好,尤其是重工业这一块,更是如此。
反倒是一些轻工业,关系到民生生活的国企,现在效益还算是不错。而铁都这边,不是说完全没有轻工业,但比起铁都的重工业来说,实在是太少。所以大部分人的气质比较颓丧,刘东是可以理解的。
大环境如此,就算是刘东也改变不了什么。虽然他也是搞重工业,但他搞的重工业都是国内需要,抑或者是国外需要,并且没有多少竞争对手的产业,所以并不会受到多少影响。要是他也搞国内成熟的那些重工业,他也得套牢在里面,面色也不会太好看。
等一行人快到环亚特钢这边的时候,才看见几分热闹的情景。原本空旷的街道上,车辆的来往变得繁忙起来,时不时的就有大型的工程机械车辆进出主干道,来来去去的没有停顿。
看到这样的情况,刘东对着一旁的陈洁说到:“看来咱们环亚特钢这边,工作进度还是蛮不错的。这来来回回的车还挺多。”
“是啊,刚开始进城的时候,街上压根就没有几辆车在走,就算是路上的行人也比较少,我还说喏大一个铁都,怎么人却那么少,都到哪里去了,看到咱们环亚特钢这边,我才算明白,原来人都到这边来了。”陈洁也回答到。
“哪里是像你说的那样,你也别往我们环亚这边脸上贴金,整个铁都有多少人?我们环亚特钢那边才能站多少人?要真的铁都的人都跑到我们环亚去,哪里放得下。最多只不过是我们环亚这边在大搞建设,看起来热闹一些,要人都跑到我们环亚来,铁都市委那边,就得找我们环亚的麻烦了。”刘东笑呵呵的说到。
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别的企业自然是不会大搞建设什么玩意的,而环亚这边扩产,看起来就热闹一些,真要说有多少铁都人围着环亚转,那就实在太搞笑了。
就在刘东和陈洁说话的时候,环亚特钢的大门出现在他们车队的眼前。原本够大够豪华的大门,现在却因为进出的工程车太多,显得特别的拥挤,而且灰尘非常多。门口站了十来个人指挥车辆进出,间或有一些带着工程帽的人从车上跳了下来,然后拿个本子对着那些站在门口的人说些什么,没一会儿,带着工程帽的人就飞快的跳上了自己的车,然后发动汽车,进入环亚的大门。
看到这样的情况,陈洁对着刘东问到:“要不要把吴一平叫出来,我们这样没有通行证的人,万一进不去怎么办?”
听到陈洁这么说,刘东才记起来,他虽然之前是说了要到地方上考察,但并没有说具体的行程,到了铁都这边,吴一平肯定都还不知道。原本准备悄悄的进村,看看实际情况,但现在看到门口有那么多人在那儿检查,好像没有证件还进不去,这就比较麻烦了。
要不叫吴一平,万一在门口被那些人堵住了,难道刘东还能往里面冲?那些站岗的人,不拿铁钎抽自己才怪。想到自己要被下面的员工拿铁钎当阶级敌人对付,刘东就一阵恶寒。真出了这样的事情,自己这个董事长那脸可就丢大发了。
于是刘东赶紧说到:“那行,赶快给吴一平打电话,这悄悄的进村既然不管用,我们就正大光明的去看看。反正看这架势,好像挺不错的,就不知道吴一平在里面没有,铁都这边,可不仅仅只有环亚特钢需要他来管理。”
就在这时,一阵大喇叭从刘东两辆小汽车后面响起,一个粗狂的声音骂骂咧咧的说到:“前面的干嘛呢?要进不进,要出不出的,堵在这诚心找骂呢?车好了不起啊?就算是市委那边的车,也没你们这样放的。”
饶是刘东他们怕灰尘进入车厢里面,把玻璃窗都给关掉,这大嗓门依旧能把声音传进车里面。这音质,要去唱歌,基本上就没有帕瓦罗蒂多明戈他们什么事儿了。
刘东这个时候才注意到,不知不觉当中,自己两辆小车,居然在这里进退不能。虽然环亚特钢厂门口这边的路一向很宽敞,但耐不住进出的车实在太多,弄得两辆小车要停一会,都能阻碍交通。
但如今他们压根就没有通行证,就算想要往前开也不行。但要后退,那后面的车也堵上了,完全行不通。这下,刘东不得不叫陈洁加快速度,要再不联系上吴一平,天知道后面的大车司机嘴巴里面内冒出什么东西。
刘东前世也曾经去过工地,自然明白这样的底层人员,那嘴巴里面到底有多少弯弯绕,要真惹急了这些人,他能半个小时不带喘气的给你说不重复的国骂。自己这些文弱之人,遇上他们绝对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
好不容易把吴一平的电话打通,当他听到刘东他们的车队被堵在环亚特钢大门口进退不行的时候,没好气的说到:“你们这还搞微服私访呢?要不是进厂门需要通行证,我看老板你们还不打算让我知道你们来了是吧?唉,先不多说,我现在没在环亚特钢那边,你们先把车牌报一下,我马上叫人把你们安排进大门,等会儿我就回来。”
第四百三十章 铁都之旅(中)
挂了电话没一会儿,果然有一个穿着西装的人跑步到了刘东他们的车前,敲了敲车窗大声问到:“你们是董事长的车队么?”
前排的司机把窗户打开一条缝,对着那个穿着西装的人说到:“对,就是我们,你赶快把我们放进去吧,在等一会儿,后面的家伙就能下车拿扳手把我们的车给砸了。”
等司机说完话,立马就把车窗关严实。尽管这样,从那一点缝里面吹进车厢的灰尘也不少。这样的情况,陈洁还是第一次见到,她皱着眉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职业装,看着里面的白衬衫,差点没哭出来。要穿着这一身下去走一圈,等回来以后,这衣服你就压根看不出是白色的了。
反倒是刘东前世有过下工地的经验,准备十分充分。穿着一身灰黑色的运动套装,就算是灰尘,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倒不是陈洁完全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没有准备,至少在京城的时候,每年都有沙尘暴,陈洁也有好几套应付沙尘暴的套装。但她没想到工地的环境和京城沙尘暴的时候也差不多,于是压根就没有准备。
看到陈洁愁眉苦脸,刘东幸灾乐祸的说到:“瞧瞧,这就是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你难道就没有想过,工地上面到处都是泥土,穿那么干净的衣服完全是白搭么?”
“我又没去过工地,我怎么能知道?反倒是你,好像有准备似的,今天这穿着我还说有些怪怪的,原来是在这准备着呢。你可真行,就想看我出丑还是怎么的?”陈洁娇声说到。
“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是我给你说了,你的印象也不深刻。以后下工地的时间还多呢,我总不能每一次都提醒你吧?”刘东振振有词的说到。
“你就得瑟吧。”陈洁苦着眉头说到。
就在刘东他们说话之间,两辆沃尔沃小车也进入了环亚特钢的大门。等到车停稳以后,刘东和陈洁两人,还有其他几个工作人员下车才发现,原本还很大的环亚特钢厂,现在却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
工程车最多,其次还有一些大巴,大卡车,反倒是像刘东他们这样的小轿车,最为少见。偶尔的几辆小车,那车牌号都是小号,要么就是好牌子,看样子不是政府的车,就是大老板的车。反倒是刘东带来的两辆沃尔沃,车牌并没有那么显眼。
现如今国内的沃尔沃轿车,全都是进口的,并且还很少,再加上沃尔沃本就低调,之前那个大车司机居然能说这车是好车,看起来也算见识不凡。当然更多的可能,是那家伙压根就不知道刘东这两辆车是沃尔沃,还以为是桑塔纳。反正现如今能开得起小车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等到刘东他们站定了以后,之前那个小跑着过来给刘东他们引路的年轻人,有些紧张的问到:“请问谁是刘董事长?”
看到这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甚至还要年轻一些的年轻人这幅模样,刘东笑着和他握了一下手,说到:“我就是刘东,吴一平什么时候能回来?”
原本眼珠子在那些随行人员身上转悠的年轻人,陡然听到面前这个年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的人说他是刘东,那个年轻人有些不太确定的说到:“您就是我们董事长?”
“如果环亚高层里面没有另外一个叫做刘东的家伙,那我想你应该没认错,我就是董事长。”刘东笑道。
听到刘东这话,那个年轻人一哆嗦,差点没吓趴下。倒不是刘东长得面目可憎,实在是这么年轻的董事长,完全出乎了那个年轻人的预料。吴一平这个经理在年轻人的眼中看起来都是很年轻的了,四十多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就能当上环亚特钢这么大一个钢铁公司的经理,非常年轻有为。
但没想到环亚的董事长居然比吴一平还要年轻,要不是刚才他听吴一平经理说,董事长的名字就叫做刘东,并且刚才还是他亲自把刘东一行人领进环亚特钢大门的,打死他他都不相信,环亚的董事长,看起来和才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都差不多。
但看到刘东好像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样子,那个年轻人紧张得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夸刘东年轻有为?好像这事儿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员工能说的,说欢迎刘东前来环亚特钢考察,好像这台词也轮不上他说。
于是这个年轻人站在那里好一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连他的手也不知道该放哪里,十秒钟不到的时间,差不多就换了七八种姿势,就好像在跳舞一样。
刘东很明显的看出了这个年轻人的紧张,如果刘东的年纪大一些,他可能还有话能和自己说两句,但对着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但身份地位需要他仰视一辈子的人,这感觉对于年轻人来说,的确不太容易接受。
于是刘东也不难为他,拍拍那个年轻人的肩膀说到:“行了,有什么话等会儿再说,你先把我们领到办公室去吧?我们总不能站在这当雕塑吧?”
听到刘东这么一说,那个年轻人才算回过神来,赶忙说到:“行,我这就带董事长你们去经理的办公室。”
说着,也不等刘东他们回话,差不多用小跑的速度往前面冲,没一会儿,他又回过神来,赶忙又用走,看着这家伙那不安的样子,陈洁趴在刘东耳边说到:“瞧你把他吓成什么样了?你这董事长下来考察,难道就是为了吓人玩?”
听到陈洁这话,刘东无辜的说到:“我也不想啊,这是他心理素质不过关,可不管我的事情。再说了,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是你陡然看到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实权总统,你也能像他那样。见识少了,就会出现这样的毛病。”
好不容易把刘东他们领到吴一平的办公室,那个年轻人紧张的说到:“董事长,各位领导,你们先坐一下,我去给你们倒杯水。”
“行了,你别忙了,先在这坐着,我们说会儿话。”刘东对着那个年轻人说到。
董事长都这么说了,那个年轻人还能怎么办?就像小兔子面对大灰狼一样,战战兢兢的坐在刘东的正对面,但那屁股,却仅仅是坐了一半沙发,好似刘东一有什么命令,他立马就能跳起来一样。
看到这家伙那么紧张,刘东也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问不出什么东西,于是为了让这家伙放松,刘东开口问起一些不相关的问题:“看你这年纪,好像不应该是在工厂里面做过事情的,那你就应该大学毕业生。是么?”
“是的,董事长,我是去年才从水木大学毕业的,学习的是经济管理学。看到环亚招聘,我就前来应聘,很幸运的被录取了。”听到刘东说起自己的学业,那个年轻人渐渐的放松了下来。
“水木大学的经济管理?哟呵,你小子真行啊,第一批的。以后只要是这个学科的,不是你们同届的人,都得叫你学长啊。”刘东有些惊讶的说到。
水木大学的经管系,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专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院长再过几年,就能成为华夏的副总理,再之后,就能成为总理,实际上的华夏金融掌舵人。有这么一个大佬顶着,这些水木大学毕业的人,那绝对是天之骄子之中的天之骄子。
刘东是真没想到,一个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的人,来头居然那么大。尤其是首届毕业生,再过个十年,无论他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有非常高的地位。
看到刘东惊讶,那个家伙有些腼腆的说到:“我学习得还不够好,没来环亚的时候,就是井底之蛙。在环亚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才知道之前在学校里面的自满是多么的可笑。要说到实际的工作能力,我这样的大学生,是真比不了那些工作一辈子的老人,吴经理就是我的偶像。”
“呵呵,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已经很好了。就怕连不足的地方都认识不到。既然有了明确的观念,我相信以你在学校里面的基础,肯定能够很快的掌握好社会上的一些经验,我很看好你。对了,你叫什么名字?”说到这里,刘东自己都有些尴尬,聊了这么半天,他居然还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叫做什么名字。还说很看好他,真是太搞笑了。
“我叫吴天鹏。”吴天鹏说到。
“你和吴一平还是本家啊?看来以后应该让他多给你一些锻炼的机会。小伙子嘛,就是得多锻炼锻炼,锻炼成一块好钢以后,就能有合适的位置给你。我们环亚做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最为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刘东高兴的说到。
他也没想到,随便找个人聊天,居然都能找到一个水木大学经管系的高材生,而且还是第一届的高材生。看来现在的环亚,人才储备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不但不会再出现人员紧缺的情况,还能有高素质人才储备。
第四百三十一章 铁都之旅(下)
只要像吴天鹏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真心实意的加入到环亚这个大家庭当中来,那么环亚未来的路,将会更加的宽广,当然,这个路应该是限于国内。
虽然这些人的真正本事,一时间不一定有那些老手厉害,但因为他们还年轻,还有学习的机会,未来肯定会大放光彩。并且由于他们的学历问题,以后也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只要环亚能够善加利用这个关系网,对未来都有不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