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源帝国-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年才签订合同,保底都需要六点五个亿人民币才能完成建设规划。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这物价上涨就要多一点五个亿人民币,即便刘东再有钱,那也不能这么慷慨。他赚钱虽然容易,但也不能白白的浪费在这政策上面吧?
所以,刘东宁愿因为过年的事情,到时候放假麻烦一些,也不宁愿因为物价上涨,而白白的损失金钱和时间。新招收过来的人需要好好的锻炼才能成材,早磨合就早上岗。
虽然在明年到后年这段时间之内,国外都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刘东的环亚公司去掺合,但能早一天把国内的实业基础打好,就早一天的准备时间。等到八九年的时候,苏联那边就有大的收获等着刘东去捞,要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国内的基础打好,刘东又怎么能放心的过去?
别说四个月的时间他浪费不起,就算是一个月的时间浪费,他都心疼死了。
“既然这样,那就开工吧。顺带的也锻炼一下我们新进的员工。虽然他们之前在岗位上的表现非常不错,但能否适应我们环亚公司的工作,还是一个问题。有了这两个月的时间,应该能够检验出一些问题。对了,老板,工程那边的工程队,是你在联系的,既然要早点开工,你就不能闲着咯。我们这些人把管理人员分配好,你就去联系做工程的那些人,同时进行,节省时间。”既然刘东明确要早日开工,陈志豪自然不会唱反调,反正对他来说,早点开工和晚点开工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那就这样说定了,我去联系做工程的,争取在一年之内,也就是在八九年之前,把基础的建设搞好,然后在八九年中旬,就开始试生产,九零年左右,就有能够量产的产品拿得出手。时间可能有些紧,关于科技方面的东西,崔晓明你那边要加快速度,那些大学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拿了我的钱,就得快点给我办事。”统一了思想以后,刘东开始布置起任务来。
这些任务,算是一个小范围的三年计划,仅仅限于大陆的工作,并不影响海外的公司运营。
听到刘东点自己的名,崔晓明开口到:“老板,你就放心吧。我们环亚研究所,这几年也不是白白浪费资金的。虽然可以拿得出手的项目还不是很多,但个个都是拳头产品,就算是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再加上国内的廉价成本来算,海外很多老牌企业,都不一定有我们的优势。”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咱们那六个机械厂当中的数控机床厂,有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弄出来?以我的估计,以后数控机床这个产业,会非常有市场,如果我们现在就能拿出一些初级的产品,那么就能打破国内数控机床产业链薄弱的现状。”刘东发问到。
“数控机床这块,我也无能为力,虽然香港那边的IC厂,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不论是国内,还是苏联那边弄过来的资料,数控机床这块的研究,都没多少,我们基本上算是在白手起家,想要那么快就有我们自己的成品出来,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产学研搞得不错,那么我们自己的拳头产品,我有信心在九三年之前,拿出来。但在这之前,就真不行。老板你自己也是搞技术的,这技术上的问题,你应该了解的啊?”崔晓明苦恼的说到。
刘东之前在南巡首长面前,弄了六家大型机械厂的项目出来,这其中,有两家机械厂是为环亚其他工厂做配套设施的,技术含量可能没那么高,但是却非常有必要。
而另外四家机械厂,就不是那么容易弄了。一个数控机床厂,一个机械动力厂(主要是搞发动机的),一个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制造厂,还有一个就是远洋运输船厂。
这四家机械厂当中,远洋运输船厂,有着现成的技术储备,即便是没有,国内的造船厂也有不少,算不上多么的难,虽然技术可能和国外先进技术有些差距,但这个远洋运输船厂,原本就是打算给自己用的,技术差一些没关系,只要能慢慢变好就成。
以后环亚矿业的海洋运输业,就会用造船厂出的船来运输。所以这个造船厂,基本上算是自给自足的一个厂。
机械动力厂,也就是发动机厂,刘东从苏联弄回来的那些专家里面,就有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已经出了几样不错的成品,销路是不成问题的。
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须加快工程进度
海上钻井平台机械设备制造厂,也没有多少技术困难,前两年刘东依靠列夫捷特,在苏联可是拿到了全套的设备,虽然这个技术并不是运用于海上钻井平台的,但以这个技术为基础,再开展海上钻井平台的研究工作,会十分省力,如果研究速度加快,可能明年,也就是八八年就能拿出不错的产品。
可单单就是这个数控机床厂,是个难题。虽然刘东在美国那边收购了这么一家工厂,但那个工厂规模并不是很大,技术资料也不全面,虽然可以生产出现阶段最为先进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但那是依靠美国发达的设备和现成的零部件,才完成的。说白了,就相当于一个贴牌组装工厂。自身的技术实力,并不强大。
而国内和苏联那边,对于这玩意的研究连国际三流都算不上,所以数控机床,对刘东来说,是一个比晶圆厂项目还要困难的项目。
不了解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人,不会知道数控机床在未来会有多大的舞台,可刘东却非常了解。虽然前世他并不是搞这一块的,他仅仅是搞得最为基础的材料科学。但是做为一个工业人,数控机床应用的范围有多广,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工业设备的精度,以后不会靠着什么八级工来保证,只要有数控机床,就算是一个初级工,都能加工厂非常合乎精密部件的产品。
一个八级工的培养需要多少年?一个初级工的培养又需要多久?最重要的是,八级工不仅仅是需要时间就能量产的东西,还需要工人有很强的悟性和水平,就算你花再多的钱,能够培养出来的八级工都不会得到保证。但有了数控机床,就算你仅仅培养出一个初级工,也能按时的,保证质量的完成任务。这就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不是以人来定论,而是以机器。
所以,就算目前刘东搞数控机床可谓是一穷二白,除了有钱的一点优势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刘东也必须把这个产业搞起来,就算是不为了赚钱,那也得搞。没有数控机床,就没有未来的尖端精密设备,华夏会因为这个问题,吃多少亏,简直是不可想象。
“有困难也要上,就算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的技术优势,我们也得把数控机床给搞起来。产学研那边,我们可以把这个大课题给扔过去,不论是搞电子的,还是搞机械的,都可以拉进来。反正现在有十所大学都和我们公司在合作,五年搞不出来,我们就用十年来搞,十年搞不出来,我们就用十五年来搞。总之一句话,数控机床即便是再困难,我们也得把他啃下来。”刘东严肃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崔晓明说到:“只要你不怕浪费时间,搞数控机床我是没有意见的。这东西,至少在五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毕竟不论是华夏,还是苏联,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底子都太薄。如果以后有机会去日本、德国、美国挖人,那我们的速度就会快一些。”
“这个问题我记下来了,我会给日本那边打招呼,虽然日本人我不太喜欢,但是他们这数控机床,确实做得不错。能挖人就挖,早一点把这个项目给搞出来,我们也会早一些拉进和国外的差距。”对于刘东来说,挖人那点钱他还不看在眼里,他在意的是工程的进度。如果能花一亿美金把这进度加快五年,他绝对不会吝啬出钱。
反正用不了几年,日本那边就要收网了,以环亚现在在日本的投资来看,收网的时候拿回一百亿美元,绝对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日本那迷失的十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美国人既然下刀子那么狠,刘东也不能手软。
等到这个短会开完,环亚大陆部分产业未来三年内的大方向,算是拟定好了,剩下的,就需要刘东他们这些管理层,一个个去实现目标。
做为环亚主管产学研部分的崔晓明,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工作可不是那么轻松。要说之前他在京城环亚研究所里面工作就好像度假一样,那么未来几年,他就会体会到地狱模式是怎么开启的。无数个项目需要他来引导开发,无数的课题需要他来牵头钻研。
原本在环亚当中存在感不强的崔晓明,未来绝对会是环亚在大陆公司当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个。就连陈志豪这个总经理,都不一定比他的曝光率高。毕竟,陈志豪还要管着香港那边的事业,根本就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大陆来。
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这个提法既然是刘东提出来的,刘东自然是不能当甩手掌柜。所以,在开完会以后,刘东就立马联系了赵建铭。
由于晶圆厂的建设遥遥无期,原本打算八个工程同时开启的刘东,现在仅仅是能开启七个工程。七个工程,每一个工程都不是同一家工程公司做的,要说这是个麻烦事情,但由于有了赵建铭的协调,所以刘东只要是把赵建铭这边的事情打理好,七个工程同时开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原本赵建铭现在应该还在乡下调研,刘东还以为很难联系到他。结果没想到一个电话打过去,他现在居然在四九城里面。于是,刘东啥话都不多说,直接就开着车去见赵建铭。
到了地头,就看见赵建铭穿着现如今挺时髦的西装,在门口等着他。
刘东把车停好以后,就对着赵建铭问到:“你不是应该还在乡下么?怎么这个时候在四九城?是不是知道我要找你,你就特意的赶回来了?”
“去你的,你又不是妞,我那么在乎你干嘛。这不来跑部钱进么?市里面带上我,也方便一些,所以,我就被他们拉回来了,还好是今天找我,要过两天,等事儿办完了,你就巴巴的跑到我们县里面去找我吧。”听到刘东的调侃,赵建铭没好气的说到。
“原来是跑部来了,你还真成了法宝了,你们市里,可没少拉着你到京城来啊。”听到赵建铭这个时候在四九城的原因是跑步,刘东就失去了打听的兴趣。像他这样的人下地方,如果地方上的人知道他的背景,不拉他过来跑部,纯粹就是浪费资源。
等到两人坐定以后,赵建铭问到:“你这大忙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找我,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儿。你就别给我来虚的,说要我办什么事儿吧,天天听那些家伙绕来绕去,脑子都绕晕了。”
“我们公司不是要建厂么,我现在就想着,在开年前就动工,能先弄两个月是两个月,要等到明年开年才弄,我们公司起码会损失四个月的时间。所以,这不就找你来了么。”刘东说到。
“厂房?你不提这个还好,一提我就有气,之前你可是说好了,要建八个厂区,结果到现在就只剩下七个了,这少一个厂区,弄得我灰头土脸的,都不知道该怎么交代。”听到刘东提起建厂的问题,赵建铭就有气。
本来这事儿,赵建铭算是义务给刘东帮忙,谁叫赵建铭家的根底是在部队呢?所以那些部队里面的工程兵拦活儿,刘东就把这事儿交给赵建铭去办。本来弄得好好的,赵建铭也把八个工程的施工单位给安排好了。可前段时间,刘东却突然说,现如今只能建七个厂区,晶圆厂那玩意,至少几年不用惦记了。这下,原本安排好的事情,被办砸了。差点就闹到赵建铭他家老爷子那儿去了。
要说赵建铭在这事儿上有多大的利益,这个黑锅他扛了也没什么。但就因为和刘东的关系,他压根就没有想过从这里面捞什么油水,所以,他算是受了无妄之灾。不对这事情有气,都不可能。
看到赵建铭又想发飙,刘东赶忙说到:“这事儿也不能怪我啊,我怎么就知道台积电这个时候冒出来呢?德仪那边不松口,英特尔那边也不行,晶圆厂这事儿,一时半会根本就解决不了。你就多海涵吧。”
“就算我倒霉吧,原本没我什么事儿的,现在还要帮张杰那家伙,新弄一个工程,我容易么?他倒是赖上我了。”赵建铭是早就听到过刘东的解释,现在不过是发发牢骚,只是对再帮那个失去工程的工程公司找个建设项目的事情,实在是头疼。
“以后有的是建设的机会,咱们超市不是又要扩建了么,你把这个工程给他们不就得了?虽然不比我们工厂的工程,但多少也能弥补一下。”刘东给赵建铭出主意说到。
“行吧,我到时候给他们说一下,如果能给张杰他们公司包过去,就给他们。现在不说这个,你刚才说,你们公司那些项目,现在就要开始动工,不会太急了点吧?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可干不了两个月啊。”赵建铭对着刘东说到。
“我不是说了么,能先干两个月是两个月。我们公司现在怕的不是麻烦,而是时间。早一天把建设完工,我们就能早一天生产。现在可是一直在往里面放白花花的银子,要不早点盈利,我们公司早晚会被拖垮。”刘东装穷的说到。
“既然你们不怕麻烦,那我就去给他们说,他们早一天干完,也能早一天拿钱。”刘东既然着急着早点动工,赵建铭也回答得爽快。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发福利的背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八七年算不上是一个多么让人记忆深刻的年份。在这一年当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了美丽的光彩,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梦想当中的电视机,洗衣机一类的东西,也慢慢的走入了千家万户,各大军转民的工厂,也浩浩荡荡的加入了白电行业。
比如电视机,比如洗衣机,抑或者是还略显奢侈的电冰箱,空调。虽然这些家电当中,国内能生产关键性配件的工厂,几乎就没有,宝贵的外汇还需要为新开足马力准备赚一票的各大家电厂,买回来那些国外高价的关键性配件。但不可否认,很多普通人民,已经是能够买这些奢侈的家电了。
刘东还来不及在这些事情当中加上自己的一份注解,就被各种各样的事情锁在了办公室里面。对于别人来说是个平凡年份,但对于刘东来说,却不那么平凡。
八七年,他把公司的重心转移到国内,为此投入了二十亿美元的投资,八七年,海外投资又有了丰厚的一笔回报,而想要再次得到这样的回报,至少又要等个四五年,相当于一个小轮。
而就在这即将进入八八年的时候,刘东又不得不为公司最近一两年的安排做一个规划,新招收进公司的人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培养,公司的重心转移也不仅仅是说两句话就能办到的。香港那边业务和京城业务交接,公司高层人员工作安排,甚至就连京城分部级别升格,都需要他来安排。方方面面的事情,差不多一下就凑到了一起。
所以,别看好像什么大事现在都安排好了,像产学研的框架已经搭好,日本那边的资金也在慢慢的注入,美国股市优质股票的争夺,苏联还需要偷偷摸摸给叶利钦资金,工厂的基建也开始动工。好像大事都有条不紊,但实际上,这些事情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开始工作,不是说两句话就能顺利下去,还需要刘东的协调,还需要陈志豪的忙前忙后,还需要陈洁东奔西走,还需要吴一平把工厂的工作稳定下去,甚至还需要黄三水的情报支持。
千头万绪,就是刘东的现状。
在八八年春节之前的两个月时间里面,刘东的生活安排就是接电话,打电话,签文件,发文件,开会,视察,个人的生活空间几乎等于无。在这样的情况下,熬了两个多月,刘东终于是把大部分的事情理顺了。
当看到自己办公桌前终于没有了那没完没了的需要他亲自审理的文件后,刘东差点泪流满面。这样的非人生活,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在休息了两天以后,总算把精神给恢复过来的刘东,又得面临着开会的事宜。好在这次的开会,仅仅是为这段时间的工作做个小结,而不是继续讨论之前那些没完没了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务。
在环亚京城分公司的会议室里面,刘东看到普遍都瘦了一圈的同僚们,感慨的说到:“同志们辛苦了!”
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被大家强烈鄙视了,就连一贯任劳任怨的陈洁,都不由得开口说到:“要是下次再这样把什么事情都放到一块来做,我就要罢工了,这段时间,我整整瘦了十斤,我简直都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虽然环亚从成立到现在,劳动强度普遍的都要比其他的企业高,就是因为这样,虽然每年刘东他们都在加大招聘人手的力度,但每年也都有很多忍受不住这样大强度工作的人离开公司。但是,就连陈洁这样吃苦惯了的人,都快要受不了这段时间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这段时间大家都忙成了什么样子。
陈洁一开口,陈志豪立马就助威到:“就是啊,老板,连老板娘都受不了了,就更何况我们这些人。我强烈要求放假,过年去马尔代夫也好,去夏威夷也好,总之是要轻松一下,要不然,我也顶不住了。我老婆不止一次的说,老板你这哪里是把我们当人来用,完全是把我们当非洲黑奴来用啊!”
看到就连两个老大都开始叫苦,其他的人也开始纷纷讨伐起刘东来。好好的一次工作总结会,变成了对刘东这个董事长的讨伐大会,绝对是出乎了刘东的意料。
在这样群情激奋的时刻,刘东不由得求饶到:“我错了,下次一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的辛苦我也是知道的。没看到就连我都快受不了了么?我也不想让大家这么辛苦,但没办法,这事情总是要做的,在这样争分夺秒的情况下,我的情况也比你们好不到哪里去。这样吧,既然豪哥都说要去度假旅游,干脆我们公司在年前,或者年后,就组织一下,公司里面的中层管理者,表现优异的,都好好的去旅游。不论是要出国旅游的,还是在国内旅游的,费用我们公司报销,有家庭的,可以全家一起出游。算是对大家的补偿吧。就算是不想出去的,那也可以发放现金,按照出游的标准来算。”
听到刘东这个消息,原本只是随口说说的陈志豪,被刘东这么大的手笔给吓到了。虽然对他这个香港人来说,去国外旅游什么的,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尤其是在进入环亚以后,出去旅游的时候也不少。
但是,这仅仅是他这样的高层,而整个环亚国际里面,能像他这样级别的人,能有几个?两只手都能数得出来。可刘东倒好,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句抱怨的话,就大方的让环亚国际里面的中层管理者都可以出去旅游,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行。
这样的事情,可是大手笔啊。如果说环亚还是没有在国内扩招之前这么做,那都已经可以算是大手笔了,就更何况是现在在已经扩招之后,就更加是大手笔。
没扩招之前,环亚能够达到刘东说的那种标准的人,都不下七八百人,现在扩招以后,没有两千人,也有一千六七。这么多人同时旅游,至少也要花费五百万人民币以上。别说国内压根就没有这样大手笔的公司,就算是国外,能做到的公司也寥寥无几。
怕刘东不了解实际的情况,陈志豪发问到:“老板,你知道这样做,能达到标准的人有多少么?至少一千多人啊,这样出去旅游一下,最少也要花五百万以上,一千万以下。这个花费可不是小数目啊。”
听到陈志豪这样说,刘东开口到:“没办法,谁叫你都说了,这段时间大家的确是忙坏了,如果不好好的让大家放松一下,说不定工作效率就得下降。在不能增加大家工资的情况下,出去旅游一下,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别说一千万一下,就算两千万人民币,我也会觉得值得。想要让人对我们公司高度认同,我们就得付出更多的回报。我们做公司的,不能把员工都当成奴隶,而是家庭的成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如果能让大家对公司高度认同,即便是多花费一些,我们公司也是赚的。”
刘东套用了后世好迪集团的广告语,说明了他对这旅游的事情,并不是心血来潮。早在他还在忙碌着那没完没了的需要处理的文件时,刘东就想着,自己这个董事长都那么忙碌,下面的人岂不是更加的忙碌?
以前的老员工,适应了环亚公司的忙碌状态,咬咬牙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但新招收进来的那些高薪聘请的人,是否能够咬咬牙就坚持下去,就是一个问题。虽然目前来说,这些人会被自己的高薪引诱,加入到环亚国际集团这个大家庭当中来。
但是他现在出的这个高薪,其实真要说起来,算不上是多么高的薪酬,别说比起欧美的那些企业来远远不如,就算是比起香港的人来,都还差一些。
现在这些人,在眼界不够宽广的情况下,可能会觉得环亚的待遇不错,虽然累了一些,但有高薪在撑着,就算有什么不满,也不会说出来。可是,这些人才,不可能永远都眼界不够宽广,尤其是环亚国际,并不是普通的国企,而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对外接触的时间,绝对要比他们之前所在的岗位要多得多。
而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会发觉,环亚真心算不上什么高福利企业。在外界,还有比环亚待遇更加优厚的企业。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不满情绪就会无限增大,只要有机会,就肯定会发泄出来。不论是跳槽,还是不认真工作,到头来,环亚都会损失惨重。
不但如此,在有很多人不满环亚,跳出环亚这个集团之后,就会给外界留下环亚国际不是什么好企业,别看待遇好像不错,但实际上就是血汗企业。有了这样的标志,以后真正有才能的人,谁还会来环亚集团?环亚国际,又不是打算做一锤子买卖,想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一个现代化的财团,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亮点,更加现代化的说法,就是要有环亚自己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的核心凝聚力。
而这些笼统的说法,最为根基的东西,最为关键的东西,就是人才。没有人才,你再有钱,你说得再好听也没用。
第三百七十八章 企业凝聚力的具象表现形式
无论是多么伟大的王朝,抑或者是多么伟大的思想。他的维持和传播,都需要一个介质,那就是人,精英的人。就好像儒家学说,如果没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加以推广,并且以儒家治国,到现在,又有谁知道谁是孔子,谁又是孟子?
两千年前百家争鸣,到现在还留下多少学说?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医家,兵家,这些学说,又有多少能够流传两千年?所以,由大而论,如果没有人这个介质,又有多少学说会湮灭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刘东自然不会妄想着环亚国际,会流传百世。就连罗斯柴尔德这个欧洲的无冕之王,第六帝国,才传了多少代?他一个依靠重生金手指的人,又能在历史大流当中,掀起多大的波澜?
虽然从未想过要流芳百世,但刘东也不希望环亚这个亲手创立起来的集团,在自己有生之年就分崩离析,最后什么都没留下。而想要让环亚长久存在下去,需要的不是资金的优势,而是人,能够把环亚当成自己家一样的忠心可靠的人。
如果刘东领导的环亚,仅仅只知道用钱来收买人心,那么环亚的路子就绝对长久不了。在这个世界上,比环亚有钱的集团比比皆是,环亚在那些财团面前,不过是小虾米,就更别说像国家这一类的强权势力。如果仅仅依靠钱来维持,环亚又能走多远?
正是有了这样的考虑,刘东在之前处理事情的时候,就在想着该如何把那些新进入环亚员工的心给牢牢抓住。让他们在环亚工作当中,收获的不仅仅只有金钱,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之前刘东可以说仅仅是只有这么一个概念,但是当听到陈志豪说要放假,要旅游的话以后,刘东就好像抓到了什么点子一样,再细细的一想,如果把旅游当作公司给予大家的福利来做,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在国内,除了那些真正的高层,或者说是国企高层之外,目前好像还没有谁会把旅游当成福利来发放。一般的国企,或者那些巨无霸一类的国企,都还仅仅是把发放一些物资,或者说是金钱当成最好奖励的时候,如果刘东破天荒的把旅游当成大众的福利来做,肯定会给大家留下一个惊艳的印象。
虽然这个福利,暂时不可能推广到每一个环亚的员工身上,但如果环亚以这个福利来惠及到那些中层管理者身上,效果肯定也会很好。在这个国内大家都还没有旅游概念的年月,如果刘东把旅游当成福利,绝对要比发钱要好很多。
就算刘东给每一个环亚中层的工作者发放五千元人民币的红包福利,也不及组织大家一起出去游玩一下来得深入人心。因为钱这个玩意,就算发得再多,那也不过是一个数字,可能会对一些人有很大的帮助,但更多的人只不过会认为老板很有人情味,再多的,就没有了。
但如果是旅游,他们就绝对不会认识这么浅薄,对于国内大多数人都没有旅游过的八七年,如果环亚以公司的名义,组织一次旅游。那么,很多人都会牢牢的记住。因为很有可能环亚组织的这次旅游,是他们当中很多人第一次旅游。对于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只要不是记忆太差的人,都会牢牢记得。
有了这样的想法,刘东越来越对让员工一起出去旅游一次的办法,觉得可行,在陈志豪可能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就继续说到:“我们公司,想要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做到一些别的公司做不到的事情。别以为这么一次旅游好像花费很大,觉得有些浪费。但如果能够通过这么一次旅游,让不论是我们环亚的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能感受到来自环亚的温暖,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值不值得?”
陈志豪好歹也是常在香港混的人,要论到眼界的开阔,绝对不是国内很多人能比的。所以,刘东把旅游这件事情和公司的凝聚力联系到一起以后,陈志豪就知道刘东在打什么主意了。
要说香港那边的公司,也不是没有举行过这样的活动,在国外很多公司,都组织过员工旅游类似的事情。但那些事情,大多数都仅仅局限于高层,或者少数中层,像刘东这样大手笔,一次就让一两千人去旅游的事情,不是没有企业做过,但做过这样事情的企业,都是别人眼中的巨无霸型企业。就拿现在的全球五百强当中,很多的五百强公司,都还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如果刘东真把单纯的旅游事情,拉升到企业凝聚力的高度,陈志豪觉得很值。别看一次性好像要花费几百上千万人民币好像很多,但这比起给员工们大幅度涨薪水的事情来,成本要低很多。
而且给员工大幅度涨薪水的事情,也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很容易惹来外界同行的敌视。环亚公司的薪水,可以说在国内已经算是非常高端的了,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抑或者是最为底层的员工。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