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林德尔。苏德显然错了,中国陆军不仅在炮兵数量上对印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更可怕的是中国炮兵的射击技术也比印军高明。中国陆军将3个团的重炮集中部署在塔色地区的丘陵地带,炮群密集程度和阵地设置均超出了哈林德尔。苏德的想象。
    当第一波的炮弹落在印度伞兵的阵地上时,AN/TPQ…373型炮兵侦校雷达系统矩形平板天线阵上由数千个发射/接收单元组成的移相器来改变扫描波束的波前相位,从而迅速变化扫描波束的方向来探测、辅捉、跟踪目标的。
    先迅速沿水平方向发射90度扇面的…轴扫描电磁波束带探测目标;当中国陆军炮群发射的炮弹进入水平扫描扇面区域时,相控阵平板天线又立即发射一束垂直方向的Y轴跟踪波束,开始自动跟踪炮弹的运行轨迹。
    在短时间内连续测定炮弹运行弹道上几点的坐标参数后,雷达的火控计算机立刻反推出抛物线飞行弹道的起始点坐标,即中国火炮发射阵地的位置。因此,当对方发射的炮弹尚在空中飞行时,AN/TPQ…37雷达就可以近实时地确定出发射火炮的阵地位置及数量,并迅速将己方火力反击所需的雷达定位目标信息上报己方炮兵射击指挥中心。
    哈林德尔。苏德立即命令自己手中唯一的一个FH77B式155mm牵引式榴弹炮连对中国陆军的炮群实施反击。
    
   
第二十五章:追亡逐北(四)


    
    但印度伞兵们猛烈的反制炮击,并没有给中国陆军的炮兵造成太大的损失,因为精于炮兵对攻的中国陆军,早已利用弹道战术,将重炮隐藏在塔色地区的丘陵地带的土丘后坡之上,而不是印度伞兵认为的山前。这样中国陆军的火炮可以越过土丘,而印度伞兵的反制炮火则大多数全都落在土丘之前的山坡上。
    而对于印度伞兵并不庞大的炮群,中国炮兵也不敢掉以轻心。除了性能已全面超越美制AN/TPQ…373型雷达系统的SLC…2型地面炮位侦校雷达,和活跃在前沿阵地的小型化的P300型侦校雷达之外。在第一轮炮击中,中国炮兵还发射了大量的特种侦察炮弹。
    这种特种侦察弹与普通榴弹在外形完全一致,但当它飞到战场上空后会,空炸弹出的数个带有小型降落伞的探测器,犹如美丽的蒲公英在高空飘舞,而后方的炮兵指挥中心的接收屏上便会显现出清晰的侦察图像。以及时实现对火炮射击效果的观察评估和对战场定点目标和区域的侦察监视。
    哈林德尔。苏德试图消灭中国炮兵的努力,最终毁灭了印度伞兵自己的炮火支援能力。仅仅进行了两个回合的较量,印度炮兵在春蓬府地区已经无力集中起哪怕一个连规模的炮兵与中国陆军进行炮战了。
    经过殊死的血战,印度伞兵第9突击营的士兵一度重新冲上了“罗摩”460高地之上。但是猛烈的炮火阻断,令印度伞兵的攻击后续无力。最终不得不放弃对“罗摩”高地的反攻。
    而同时遭到攻击的“梵天”507高地的印度伞兵部队一度也难以支持下去。在中国陆军炮火的猛烈打击下,面对地面坦步协同的猛烈攻势。印度陆军第51伞兵旅第1营在中国陆军的第一波攻势前,印度伞兵部队的抵抗意志便近乎崩溃。
    但当M48式76mm山地加农炮的炮弹在中国步兵的散兵线中炸响,数辆中国陆军的96式主战坦克被前沿的地雷炸瘫。守备“梵天”507高地的印度伞兵们突然意识到,对方跟自己一起都是血肉之躯。
    整个白天,印度陆军第51伞兵旅第1营在“梵天”高地上,击退了中国陆军担任主攻任务的中国陆军第37师第109团4次营级规模的轮番进攻。“梵天”高地前沿,被击毁的96式主战坦克残骸旁,战死的中国步兵们仍保持的冲锋时的姿态……。
    中国陆军第37师师长廖熙洪上校愤怒的要求担任主攻的3个营长天黑之间一定要拿下高地,否则提头来见。于是“梵天”高地前沿,在第37师师属装甲团炮兵营的12辆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一线展开,对“梵天”高地进行直射火力压制。军史上战功赫赫的“红军团”—中国陆军第37师第109团第5次总攻,全线展开。而冲在散兵线最前列的正是“红军团”3个营的营长。
    完全控制“梵天”高地是2008年1月1日黄昏时分,为了打开春蓬市北边的门户,中国陆军第37师第109团伤亡超过400人,而担任守备任务的印度陆军第51伞兵旅第1营则全军覆没,仅67人被俘。
    当天夜晚,印度伞兵第一次出动了全副夜视装备的夜战部队进行反击。但当印度伞兵特种部队渗透到“罗摩”、“梵天”高地前沿时,被警惕的中国哨兵发现。在纷飞的曳光弹和照明弹中,双方在夜幕下再度为了这两座土丘而流血。
    而1月2日黎明的到来,中国陆军的炮火开始延伸到白滩野战机场,机场上得不到修理而无法起飞的印度伞兵直升机中队4架的米…35M武装直升机被炮弹击中,燃起熊熊大火。而围绕着白滩野战机场建立的防空火力网也让印度空军的空中补给开始变得空前危险起来。
    不过当天却发生了一场很传奇的空中运输,一架画着红十字标志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竟在漫天的炮火中顺利降落在白滩野战机场坑坑洼洼的跑道上。在此起彼落的炮声中,运走了接近150名印度伤兵。而2个医疗组的印度军医也自愿留在了白滩野战机场的防御圈内。
    与塔色的围攻不同,中国陆军并没有再度开始掘壕工事。在夺取了“罗摩”、“梵天”两高地之后,中国陆军一边发动持续的炮击,一边集中装甲部队开始向南迂回,迅速切断了白滩野战机场与“克星希纳”的阵地之间的联系。中国陆军开始同时对这两个阵地的猛攻。
    怒吼的重炮和炽烈的火箭弹雨将成千上万吨的钢铁倾泄在印度伞兵的阵地上。众多印度伞兵在整天的炮击中被震聋了双耳。但是他们仍然顽强的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中午开始持续的大雨使中国陆军的炮击精度有所下降,却也将无数印军的壕沟里灌满了污水。许多原本已经在炮击中岌岌可危的堡垒,在雨水一一坍塌。整个白滩野战机场笼罩在中国陆军炮弹所溅起的泥浆中。
    1月3日天气放晴之后,中国陆军的炮击更加猛烈,整个白滩野战机场一片火海。印度伞兵修筑的碉堡被一一掀翻,战壕里死伤狼籍。而“克星希纳”的阵地上情况也同样困难,印度伞兵在这里的炮兵阵地只剩下2门105毫米炮仍然可以射击。最后的时刻显然已经并不遥远了。
    1月3日下午4点整,已经进入攻击阵地的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49摩托化步兵师的各部队发起全线总攻。庞大的装甲集群和步兵纵队从各个方向对白滩野战机场发起最为猛烈的攻击。
    但当中国陆军的装甲集群开始突击之时,印度伞兵最后的机动力量也投入了反击之中,残存的4辆俄制2S25“章鱼”…SD式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从固定的掩体内驶出。
    2S25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采用BMD…3伞兵战车的加长型底盘,但负重轮由每侧5个增加到7个。一门125毫米滑膛炮装置在全密封旋转炮塔上,构成轻型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它战斗全重仅为18吨,是典型的“小车扛大炮”的轻型战车。缺乏装甲突击力量的印度伞兵一度将它作为坦克来使用。
    在近距离的对抗中,2S25“章鱼”…SD式自行反坦克炮的2A75式125毫米滑膛炮接连摧毁了超过20辆中国陆军的坦克,但在数量的绝对劣势下,他们的反击最终以自我毁灭而告终。
    1月3日晚8时,印度伞兵在炮火覆盖下的白滩野战机场最后一次集结,此刻他们不足1200人,既没有弹药和兵力进行反击,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突围。所有的掩体里都是伤员。
    哈林德尔。苏德少将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发出了最后一条讯息:我已命令销毁了一切可能为敌方利用的物资,愿祖国取得最后的胜利。天堂再见!
    随后哈林德尔。苏德少将下达所有的部下停止抵抗,并通过无线电向中国陆军发出了自己投降的决定。但这位62岁的少将却再也没有走出他的指挥中心,他用饮弹自尽的方式来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而在白滩野战机场的印度伞兵放弃抵抗后的几个小时内,“克星希纳”阵地上印度士兵仍在坚守着阵地,直到午夜时分。
    
   
第二十五章:追亡逐北(五)


    
    春蓬府战役由2007年12月28日开始,至2008年1月4日凌晨结束。中国陆军累计参战兵力总计2个步兵师又1个山地步兵旅,此次战役共歼灭印度精锐伞兵部队约10个营的兵力,顺利打通了克拉克地峡交通线,此后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装甲洪流可以畅通无阻的奔腾向南,直扑泰马边界。
    但在这次战役中中国陆军的表现,却一度被倡导“新闻自由”的香港媒体所诟病。某电台的知名军事评论家在自己的专栏节目内,大肆批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表现:
    “战略上毫无新意,我们看到的还是围点打援、坑道作业这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把戏。”
    “根本没有组织起象样的空地协同的作战,夺取阵地的手段基本还是大炮加冲锋,靠政工宣传要求战士冒着敌人的火力前进。结果造成了一线部队巨大的伤亡,官方数字是伤亡1500余人,不过真实的数字呢?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对于这些恶评,远在曼谷南部帕塔亚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的胡维风中将置之一笑。没办法,没有参加过实战的军事评论家永远都在追求高新的战术理念,信息战、火力控制、空中打击……仿佛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再也不需要陆军一样。但实际上,即便强如美军在费卢杰攻坚战中,面对只凭一腔血勇的伊拉克反美武装,最后靠的也能是步兵的逐屋争夺。
    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并非无力夺取春蓬府区域的制空权,但是胡维风中将却要求空军尽量不要进入这一战区。这不仅是为了暂避印…俄空军“方块…A”空军中队的锋芒,更是由于对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以地制空的中国陆军来说,谁掌握天空并不重要。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印度空军还不擅长防区外的精确打击,却缺乏对战场的信息实时监控能力。印度空军的机军即便突破中国陆军的防空火力网,飞临战场的上空也难以对中国陆军的行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不过随着战线的继续前推,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补给线必然将进一步的延伸,在印度空军全线失利的此刻,中国空军如果再不夺回战场的制空权,不仅将影响陆军在泰国中南部的交通补给线的畅通,更将延误下一个阶段的城市地域攻坚作战的进展。
    经过了近一周以来的激烈空战,印度空军战前在远东战区前线各机场集结的庞大机群,已经被遭到了空前消耗和削弱。苏门达腊岛的天空已经看不到印度空军战机的身影了,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野战机场的跑道上也稀稀拉拉的没有几架战机了。
    而支撑着印度空军战区局部制空权的只剩下印度海军的“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Su…33/Su…33UB舰载机联队和装备着Su…35战斗机的印…俄空军“方块…A”联合中队。
    随着春蓬府地区的印度伞兵在克拉克地区最后的阵地被全歼,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也终于结束了其一周以来艰难的对地支援任务。庞大的航母战斗群编队开始撤离泰国南部普吉岛外海的攻击阵地。
    作为印度海军少壮派的代表,指挥着远东第一分舰队的印度海军准将拉维。萨蒂亚,此刻正站在“辛格”号航母的岛式舰桥的飞行甲板观察站上,注视自己庞大的舰队缓慢的转向。下一个转向,舰队将前往何方?拉维。萨蒂亚对自己和舰队的命运充满了迷惑和怀疑。
    作为一个理性的舰队指挥官,拉维。萨蒂亚清楚的知道“辛格”号航母战斗群已经难堪再战了。即便在优秀的海军航空兵也难以长期匹敌庞大的陆基机群,何况在失去了格雷特海峡周遍的印度海军部署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反潜警戒线之后的安达曼海随时将成为中国狼群的猎场。
    如果要拉维。萨蒂亚作出选择,他会要求舰队立刻撤出危险的马六甲地区,返回印度本土接受补给和休整,以利再战。但是新德里给“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却是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辛格”号航母战斗群将驶向槟榔屿附近的海域,支援印度陆海军的部队从吉隆坡地区—巴生港战区的撤退行动。此刻正有数万名印度士兵沿着中央山脉西侧的公路向槟城的方向撤退。
    一度在巴生港外海支援两栖登陆任务的印度海军“英迪拉。甘地”号直升机航母编队,此刻也将全速撤出危险的马六甲海峡。
    而此刻在整个战区的印度空军前沿机场根本无力拼凑出一支象样空中力量来掩护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撤退。所以“辛格”号航母战斗群必须继续保持着前沿部署的姿态。
    “该死的,中国人的蜂群战术来了~!”又一组闪亮的光点出现在了正在安达曼海上空执行值勤监控任务的印度空军A…50I型空中预警机的雷达屏幕上。
    A…50I的“I”代表的是以色列。1997年2、3月间,俄罗斯政府同意向以色列IAI公司提供一架经过改造的A…50M预警机的机体,作为A…50I的新平台。而IAI公司负责安装先进的费尔康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并将飞机最终出售给东亚某大国,而最终的订购数量则为4架。
    为了使战机能安装上IAI公司的子公司Elta电子公司研制的EL/W…2085费尔康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A…50I较之A…50系列的其他产品拥有了全新的、紧凑的机体结构,俄罗斯工程师拆除了原有的雷达罩,飞机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也有很大的修改。
    虽然A…50I在1999年底完成了以色列雷达系统和电子战任务系统的安装,并且IAI也收到了亚洲某国为购买这架飞机支付的近1亿美元的定金。但是2000年4月,美国政府向以色列施加了压力,要求其不得向亚洲某国出售这架预警机,以色列政府虽然在权衡考虑之后一度决定不理睬美国照会,打算加速项目的进程,尽快交付这架飞机。
    但是随着2000年7月初,美国国会警告以色列:美国国会将反对美国政府在2001财年向以色列提供任何形式的财政援助之后。2001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巴拉克通知美国总统克林顿,以色列政府已经决定中止向亚洲某国出售A…50I预警机的合同。
    随后这些A…50I预警机一度被封存在以色列空军的仓库内,但是精明的以色列人最终还是将这些存货销售给印度空军。如果这些“改嫁”的A…50I空中预警机此刻自己正被用来监视昔日的买主,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在A…50I上装备的EL/W…2085费尔康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由三块太阳板状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组成,每个天线上集成了数百个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单元。由于融合在机背的雷达罩内,它能够不间断提供360度方位内的任何信息,实战中,雷达天线接收到的目标的初步讯号经过控制单元——信号处理——任务电脑分析的流程最后显示在彩色的显示屏上。
    这种雷达能够有效地探测到380…398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并同时连续地跟踪100个空中目标的飞行轨迹。但是今天,它显然不够用,从泰国中北部和澜沧—湄公河一线起飞的中国空军庞大机群此刻正如出巢的蜂群一般涌向战场。
    
   
第二十六章:支离破碎(一)


    
    距离港区不远处的自由贸易及工业区方向不时传来的巨大爆炸声,宣告着印度对巴生—这座港口城市短暂统治的结束。满载着从马来西亚自由贸易及工业区各大跨国企业的工厂内拆卸下来的各种机器设备,“英迪拉。甘地”号直升机航母蹒跚着驶向通往槟榔屿的北巴生海峡。
    作为巴生港攻坚战的功臣—“英迪拉。甘地”号直属两栖突击大队850名的官兵们中,能活着从吉隆坡前线回到船上不到200人。此刻神色黯然的他们正整齐的站在甲板上,看着这座倒下过无数战友的城市逐渐淡出他们泪眼模糊的视线。
    按照新德里的计划,残存的两栖突击大队的士兵将在槟榔屿下船,加入到槟榔屿要塞守备部队的行列中去。所以他们已不再需要居住舱室了,所有的人员住舱应全部用来装载从巴生港获得的“战利品”。
    虽然舰体是以英国皇家海军的‘海洋‘号直升机航母为蓝本建造,但是在武器和电子对抗系统等上层建筑上,“甘地”级直升机航母却有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
    宏伟的岛型舰桥几乎完全移植了俄罗斯出售给印度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不过出于经济考虑取消了俄制“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天线,只保留了桅杆顶部的“蛋糕台”战术空中导航系统和“顶板”对空/对海警戒雷达。
    俄罗斯人在航母上加载大量的自卫甚至攻击性武器的习惯,也被印度人继承了下来。在“甘地”级直升机航母岛型舰桥的前部,布置有一门俄制AK…130型双管舰炮。作为俄制“现代”级驱逐舰和“光荣”级巡洋舰的主炮,AK…130型舰炮不仅能够执行反舰、防空、对岸火力支援等多种任务。
    射速更高达每分钟70发,在对岸打击时可以提供持续的猛烈火力支持,在执行对岸火力支援任务时,1门这样的舰炮便可抵得上1个炮兵营的地面火炮。在巴生港登陆战的初期,“英迪拉。甘地”号航母一度开上火线,用自己的舰炮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前甲板布置的3组SA—N—9六联装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可以独立为战舰提供中距离防空火力。而位于岛型舰桥后部阶梯性部署的2组“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则可以为战舰提供1500…8000米近程防御。
    凭借不弱于印度海军现役驱逐舰的自身火力系统,印度海军相信“英迪拉。甘地”号完全可以独立应对小规模的海空突袭。所以仅有2艘老旧的“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为“英迪拉。甘地”号进行护航。
    作为印度海军的中的老兵,“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是前苏联的“卡辛”II级驱逐舰的出口改进型,由尼克拉耶夫造船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承建。共有5艘在役。
    其由1座双联装76毫米舰炮,4座AK…630型近防炮和2座双联装“果阿”SA…N…1舰空导弹发射装置所组成的防空火力,显然上不了台面。不过作为由新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替代了4座SS…N…2C‘冥河‘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之后,这两艘老旧战舰也拥有令人不可小觑的反舰火力。
    在这3艘印度海军的战舰队列之后,还有印度海军临时“征用”的近十艘马来西亚巴生港区拖船,这些具有防火设备和无线电通讯系统的现代化拖船同样是印度所缺乏的。
    由于缺乏当地引水员的指引,“英迪拉。甘地”号航母驶出巴生港时,显得格外的笨拙和缓慢。但是如果印度水兵们知道在港外等待它们的是什么的话,或许他们宁愿这样的航行再慢一点。
    自开战以来一直龟缩于本土防空火力圈内,难有作为的新加坡海军第1舰队第185特谴中队的6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此刻正在距离巴生港100公里左右的海面上,静静的等待着猎物进入射程。
    作为法国“拉法叶”级隐形护卫舰的一种改进型,“可畏”级护卫舰吨位略小,由于技术方面的进步,除了主炮和桅杆外,几乎没有暴露在外的武器装备,且使用了更加先进的隐形材料和涂料,在舰体、上层建筑、雷达天线、桅杆和武器发射管上都涂有雷达吸波材料,使其雷达反射截面降至最低水平。
    而一艘战舰的最大发热点是发动机废气排放口、废气本身及被废气加热的舰体,“可畏”级护卫舰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红外特种,烟囱隐藏在桅杆后,除采用隔热材料外,还设置有排烟散热的喷水装置,必要时能制造水幕对废气进行进一步冷却,将红外特征降低至最低限度。
    同时还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了舰体震动和噪声,并对舰体进行了先进的消磁处理,以有效对抗鱼雷和水雷的威胁。
    这些综合隐形处理,使“可畏”级护卫舰的隐形性能方面优于“拉法叶”级,在雷达、声音、红外线和电磁等方面具有低信号特征。在印度海空军的战场雷达探测下,6艘满载3600吨的“可畏”级护卫舰不过是200吨渔船的大小。
    而正被中国空军强大的攻势,吸引了极大部分注意力的印度战区C4I系统此刻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监控辽阔战区的每一个方向。当“英迪拉。甘地”号直升机航母战斗群艰难的驶出巴生港区,向北航行时。
    6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所装备的法国泰利斯公司所研制的“武仙座”无源相控阵雷达,便同时锁定各自的目标。虽然是拥有良好的隐身性能,但是一旦攻击开始,那么攻击的突然性将全部消失。
    24枚射程达130公里的美制“捕鲸叉”式反舰导弹被通过弧型部署的6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连续4波齐射,在海面上构成了一道恐怖的弹幕。作为一种现役反舰导弹中出类拔萃者,“捕鲸叉”式反舰导弹有着大射程、抗干扰能力强等突出的优点。但它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作为一种亚音速的反舰导弹,它的最大速度0。8马赫。
    面对着100公里外显现的威胁,印度海军“英迪拉。甘地”号直升机航母战斗群虽然出现了慌乱,但是反击的程序仍然按部就班的进行着。2艘“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上的卡…28舰载直升机迅速起飞,配合战舰上的“顶网”三坐标E波段雷达,为舰上的8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提供精确定位。
    而与此同时,各舰的防空火力也开始全力拦截袭来的“捕鲸叉”式反舰导弹。“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上2座双联装SA…N…1“果阿”舰空导弹显然无力抵御这样的饱和攻击。它们唯一的作用,只能是将所携带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全力打出去。
    长达8。1米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以2。5~2。8马赫的高速发射出去。仅仅在最后一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后的刹那,第一枚“捕鲸叉”式反舰导弹准确的击中了印度“拉吉普特”级“拉纳”号的左舷。随后的几分钟内,印度“拉吉普特”级“拉纳”号和“兰维杰”号,先后被6枚“捕鲸叉”击中。
    而飞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贴近海平面并作蛇形机动弹道飞行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也有1枚顺利的躲过了“可畏”级隐形护卫舰所携带的“紫箢…15”舰空导弹的拦截,命中了新加坡海军“可畏”级隐形护卫舰“不屈”号的舰桥。
    
   
第二十六章:支离破碎(二)


    
    当最后的2枚“捕鲸叉”式反舰导弹击中“英迪拉。甘地”号的侧舷时,这艘满载排水量为22000吨的直升机航母已经在熊熊大火中,缓慢的倾斜起来。
    虽然舰首的SA…N…9六联装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为这艘战舰击落了超过10枚以上的“捕鲸叉”式反舰导弹。但是显然在新加坡海军的“超饱和”的攻击之下,这艘具备完善自卫火力的航母也难以全身而退。
    在AK…130型双管自动舰炮对空射击的炮火中,俄制的舰用无源干扰设备系统也在全力进行着“软杀伤”。作为应用广泛且廉价的雷达无源干扰物,箔条通过迫击炮式发射器在空中发射大量随机分布的箔条形成箔条云,以迷惑、屏蔽或削弱敌方武器系统。
    但是第一枚“捕鲸叉”式反舰导弹还是穿越航母上空的箔条云正面击中了“英迪拉。甘地”号的侧舷。装有230公斤烈性炸药的战斗部顷刻间在“英迪拉。甘地”号的侧舷上撕开一条可怕的伤口。随着烈焰开始在“英迪拉。甘地”号上蔓延开来,这艘战舰的速度迅速下降到10节以下。而更多的“捕鲸叉”式反舰导弹更是接二连三奔袭而来……。
    在“英迪拉。甘地”号在海面上燃烧着逐渐倾斜的同时,马来半岛的上空一场自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空战,也如火如荼的展开着。虽然在参战兵力上,中印双方参战战机的总数并未超过2007年12月25日开战当日的规模。但是战机的性能和战机驾驶员的素养却是开战以来最为精锐。
    由“辛格”号航母战斗群上起飞的印度海军航空兵INAS300“白虎”中队的Su…33/UB舰载战斗机是印度军方前期空战的主力。INAS300“白虎”中队一度装备着英制“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
    但随着Su…33/UB舰载战斗机作为印度海军航空母舰装备的舰载主力战机被引进之后,该中队的本土训练将在位于果阿附近的达博利姆航空站进行,这里有一个庞大的陆上训练基地,主要是模拟常规航母起降的环境。基地上有仿照航母甲板建造的模拟跑道,近似于一艘“陆地航母”,供飞行员进行起飞和降落训练。
    由俄罗斯引进的“银针”的地面模拟甲板试验系统,由起飞滑跃甲板、“斯维特兰娜”2拦阻系统和“电阻”无线电着舰引导系统组成,可以完全模拟航空母舰的甲板构造。前苏联的Su…27系列战机上舰前的地面试验工作都是通过“银针”的地面模拟甲板试验系统来完成。
    虽然大量采用俄制战机和配套设置,但是通过印美刚刚达成的双边军事合作协议,印度海军航空兵却大量采用美国同行的战术战法,着重练习“外科手术式”打击和进行局部战争等两类作战。
    “外科手术式”打击侧重以有限空中打击,以少量航空兵从空中闪击敌国要害或敏感目标以显示力量,在政治上迫使对方就范,起到警告、震慑和惩罚对手的作用。
    局部战争则需要海军航空兵表现出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印军未来组建的航母舰队将模仿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能够以每昼夜500海里的快速机动能力,进入危机水域,构成对敌方的威慑态势。
    印度海军航空兵还将更多地强调“隐蔽突击”作战,他们认为隐蔽突然的袭击可“从军事上和心理上使对方受到有力打击”。为达成航空兵海上进攻的突然性,印海军航空兵近年来已经加强了各类隐蔽措施的运用,飞行员训练也加大了低空突击、夜间依靠仪表飞行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的攻击战术显然是针对印度西侧的世仇邻国—巴基斯坦的沿海目标群,但开战以来INAS300“白虎”中队一直担任战区救火队的角色,甚至一度挂载各种普通装药的指导炸弹、航空火箭弹等,执行由海向陆的对地支援作战,对深陷重围的印度伞兵提供空中支援。
    Su…33的雷达与苏…27的雷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