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生话语向这位护士念了一边,然后温柔的抱着对方颤抖的双肩,然后转身准备冲向那吞噬着无数生命的战线。
“我还有一个女儿,叫苏纳米。所以不能陪您走完最后一程。十分抱歉!”这是阿德瓦尼走出掩体冲向那无边战火时听到的最后一句话语。最后的战斗进行的异常的激烈,中国陆军在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逐步的推进着,名为“火蝎”的重型喷火战车燃烧着一栋又一栋的房屋,无论其中是野战医院或是临时指挥中心,玉石俱焚似乎总是战争的最后一页。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信步走过一排排残破的建筑物来到这个最后争夺之后的十字路口,一排排印度陆军的伤兵和平民正在中国远征军的押送之下,走向战俘营的方向。一个身着白色护士服的印度女子吸引了他的目光,这个据说是向中国远征军指出了印度陆军最后的弹药储备仓库的护士,显然不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最后那些血腥战斗的进程。
此刻她的手里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这个可怜的小精灵显然被战争吓坏了,她目光呆滞的靠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等待着和平的到来。“去问问那个小女孩叫什么名字?”胡维风中将有些好奇的对着身边的翻译说道。很快翻译就带回了答案
“苏纳米,在印度语中也就是“海啸”的意思。”翻译的回答令胡维风中将为之一愣,是啊!这片美丽的群岛在21世纪的初夜还是真是多灾多难,难道是她的美丽遭到了上天的妒忌吗?希望在这场战火洗礼之后,这片岛屿可以在中国军民的努力之下,重现容光。
第四十六章:十字路口
当连日来部署在印度洋之上的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得到安达曼群岛攻坚战大致结束的消息之时,已经是2008年2月5号,星期二的黎明时分。此刻距离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春节已经仅有两天的时间,和大多数参战的普通士兵一样,参与对印度所属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两栖登陆作战的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上的战士们一直渴望着能在这个举家团员的日子里能飞回祖国与家人团聚。
但是这场原本认为能在一周之内结束的战斗却持续血战了15天。直到此刻在“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的各个战斗单位里,仍然没有任何节日的气息。所有的工作表都排的满满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和疲惫。祖国和家人对于水兵而言依旧是那么的遥远。
“想不到陆军的动作这么的慢!这么几个弹丸大小的岛屿既然啃了这么久!”怪话和抱怨到处可闻,走过一间间敞开着的舱室,航母战斗群的最高指挥官徐杰大校苦笑着收集着每一个战士此刻心情的写照。对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坚战的艰难实际上他在事先就依旧有所预感。和普通战士的失落相比,他却对陆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肃清岛上印度陆军重兵集团的顽抗而感到钦佩。
毕竟对于并不擅长两栖登陆作战的中国陆军而言,能在15天之内夺取整个安达曼群岛的控制权已是难能可贵了!要知道在相同的条件之下,美军攻克冲绳历时3个多月,付出了伤亡7。5万人,损失战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的惨重代价。
随着安达曼群岛的战斗进入尾声,一度在中国海空军严密封锁之下的尼科巴群岛的印度守军也迎来了最终的结局。对于这片远离主战场的岛屿上的印度军队,中国远征军采取的围困战术用美国二战两栖作战名将—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话来讲就是:“让葡萄在枝条上自行枯萎”。事实证明,在“跳岛战术”之下,当扼守着马六甲以东的海空交通枢纽的安达曼群岛被攻占之后,中国海空军实际上已经夺取了进入印度洋的前沿阵地,将战线推进到印度本土的南亚次大陆附近。而无论印度陆军在尼科巴群岛的各岛屿上驻守再多的部队,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放下武器,接受遣散这一唯一的出路。
尼科巴群岛位于印度洋东北部,距离印度次大陆半岛的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介于安达曼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盂加拉湾内的一组重要岛屿。它由20个小岛组成,共中只有12个岛屿有人居住,总面积为1831平方公里。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叫大尼科巴岛,面积为862平方公里,位于群岛最南端。群岛中部重要的岛屿有卡姆塔岛和南科里岛。北部重要的岛屿有卡尔&;#8226;尼科巴岛,面积为127平方公里。与安达曼群岛相比,尼科巴群岛中大部分岛屿地势平坦,甚至表面只有一层珊瑚沙覆盖着,则非常缺少淡水。只有海拔达642米地势最高的大尼科巴岛利于防御,而且岛上有比较大的溪流。
虽然同属于一个群岛体系,但实际上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的战略价值却有着云泥之别。安达曼群岛海岸曲折异常,拥有众多优良的安全港,除了南安达曼岛的布莱尔港,还有北安达曼岛的康沃利斯港以及中安达曼岛的埃尔芬斯通和马亚班达尔港。
由于安达曼群岛自古以来就位于印度洋从印度到缅甸和远东的贸易要冲之上。因此,很早以来人们就知道它的存在。公元九世纪阿拉伯旅行者的笔记和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游记之中都曾谈到过安达曼群岛。而尼科巴群岛却直到十七世纪才为世人所熟悉。在如果夺取这两个群岛的问题上,中国远征军的高层曾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讨。
有一种意见认为,可以从防御薄弱的尼科巴群岛入手,绕过并孤立印度军队重兵集结的安达曼群岛。最终通过封锁和围困来夺取安达曼群岛。但这一意见很快就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尼科巴群岛虽然防御薄弱,但是却几乎没有战略价值,虽然可以轻易的夺取,但是由于缺乏利于部署海空军力量的优良军港和军用机场。实际上夺取了尼科巴群岛之后,中国远征军最终仍需要强攻安达曼群岛才能打开通往印度洋的门户。
“英国人远渡重洋征服印度、缅甸,最终在马六甲树立起日不落帝国辉煌的时候安达曼的确还只是一个仅仅适合流放死囚的蛮荒之地,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片岛礁最终将成为孟加拉湾乃至整个西印度洋的锁钥之地。”从自己的休息室回到“上海”号的舰桥之上,徐杰大校却意外的听到了自己相交多年的老搭档—“上海”号航母的舰长—马澜中校正在向自己的部下们讲解着安达曼群岛的战略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任何欧洲、西亚强国要想从印度洋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都将先行控制孟加拉湾,然后从海、陆并进、陆主海辅,在马来半岛相机登陆,然后一路南下,最终形成对马六甲海峡要塞天险的内外夹击。葡萄牙人、荷兰人、大英帝国莫不如是。新德里的战略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参照了这些殖民者的传统路线。那么东亚强国要从马六甲海峡向东挺进印度洋又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呢?”马澜中校说道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望着自己面前一个兴致盎然的同僚,故意预言又止。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东亚强国的海军突破马六甲驰骋印度洋的成功先例并不多,准确的说只有一次半!”徐杰大校此刻看着舰桥上宛如学生课堂般鸦雀无声的样子忍俊不住的清了清嗓子,揭开了马澜中校故布疑阵设下了谜题。
“这一次当然指的是从大明永乐年间开始的郑三宝七下西洋,当时郑和的舰队虽然多次穿越马六甲海峡,还开辟了孟加拉湾的三角航线,但实际上走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南线,也就是从印度尼西亚的巨港,再开始环印度半岛的航行。虽然这是一次和平之旅,但不可否认的是郑和的舰队拥着当时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所以尽管没有血与火的征服,但却仍是东亚强国唯一成功的一次在印度洋上的舒张。”徐杰大校一边讲解着,一边在大比例的海路上向大家画出当年郑和的舰队的航行轨迹。
“而剩下的半次嘛!则属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积累,1942年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整个西太平洋上几乎是横行无忌。在珍珠港时间之后,日本又迅速击溃不可一世的英国远东舰队主力,并于1942年2月在爪哇海区击溃美、英、荷、澳联合舰队,支援陆军攻占菲律宾、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以及西太平洋主要岛屿,掌握西太平洋制海制空权。但在印度洋方向上,短视的日本人却犯下了难以挽回的致命错误。”马澜中校会心的接过了徐杰大校的话题在海图上推演起日本在1942年开始的印度洋战略。
1942年1月,日本陆军在攻占了马来半岛之后,开始挥戈北上。日本陆军第15师团假道泰国以8万之众大举进攻缅甸,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指挥混乱,使得日本陆军在4个月之内就击溃了包括英印第17师和英国第7旅甲旅以及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内的中英联军10万之众,控制了整个缅甸。
但就在日本陆军攻势如虹、势不可挡的同时,日本海军在印度洋上的表现却乏善可承。当时英国皇家海军虽然在马来海战役之后手中仍然有部署在斯里兰卡附近的“赫尔墨斯”、“不屈”和“可畏”三艘航空母舰。但是其所搭载的“剑鱼”、“大青花鱼”、“海飓风”、“管鼻藿”和“野猫”型舰载机却远不是日军海军航空兵手中三菱A6M零式战斗机的对手,而英国航空兵那些缺乏经验的二线飞行员们更满意匹敌日本海军精锐空中老手。
但是当1942年3月底,日本海军中将南云忠一便亲自率领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第一机动部队杀入了印度洋之后,日本海军却没有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虽然4月5日,南云的机动舰队便对英国在印度洋最为重要的海空军基地斯里兰卡首府科伦坡发动了空中打击。零式战斗机轻而易举的消灭了前来拦截的英国皇家空军“海飓风”战斗机和一整队“剑鱼”型鱼雷攻击机,但当时的科伦坡并没有多少舰船可供日军轰炸。
4天后,日本海军航空兵在又在斯里兰卡东南方搜索发现了英国皇家海军“赫尔墨斯”号航母战斗群,在超过40枚炸弹的打击之下,将这艘老航母连同其护航的驱逐舰一起被送进了海底。逼迫别无选择的英国皇家海军退往东非和印度西北海岸。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这是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印度洋战局的空前忧虑。不过就如同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其他战场一样,日本海军在满手好牌的情况之下,却选择了半途而废。在1942年底到1944年1月之间的漫长岁月里,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艇从远东完全消失了。但是在印度洋上大获全胜的日本海军主力也始终没有再在印度洋上出现过。
而日本陆军也在控制了缅甸之后止步不前,直到1944年3月在战局已经急转直下的情况下才调集第15、第31、第33三个精锐师团和一个印度国民师,在补给缺乏的情况下,仅携带部分马、牛、羊、大象和20天的口粮,为了破坏盟军从印度向缅甸发动进攻的准备,盲目渡过亲敦江向印度东部的英帕尔地区实施所谓的“闪电战”。
而实际证明这一冒险的地面突击完全是一场灾难。依托着后方完备的铁路交通网和强大的空中优势,英国军队轻易的粉碎了日本陆军的重兵集团。在热带磅礴的雨季之中,血战64天的日本陆军被英军四处追歼围剿。天上有美国、中国空军的不断轰炸,而通向缅甸的山林羊肠小道已被大雨山洪冲垮,粮食极端缺乏,士兵们靠吃野草、蜗牛、蜥蜴、蛇、猴子度日。7月,日军开始向亲敦江撤退,在倾盆大雨中狼狈地翻山越岭,冒着中国、美国空军的地毯式轰炸仓皇后撤。途中,数万伤员用手榴弹自杀,几万官兵魂断荒山密林,溺死于深涧大川之中。可以说英帕尔战役是日本印度洋战略最后的挽歌,在此后不多岁月里,强盛一时的日本帝国终于土崩瓦解。
“可以说日本的印度洋战略距离成功仅一线之遥,不过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近代的日本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如果是真的以切断中国西南的抗战大动脉为目的,那么日本海、陆军应该同心协力,在1942年中期的全力向东,那么面对当时势如累卵的英属印度,将战线前推到孟加拉甚至印度东海岸都不成问题。如果要收缩战线,构筑所谓的‘防御圈’,那么就应该在拿下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后,在可以覆盖缅甸近海和孟加拉湾地区的安达曼群岛建设大型空军和潜艇基地。而不是将防御的重心放在靠近苏门答腊岛的尼科巴群岛。事实在1942年—1944年的时间里日本海军即便不出动主力战舰,只要有一支高效、精干的潜艇部队在印度洋上活动,都可以有效的牵制和延后英国人的战略反击。”马澜中校最后终结道。虽然是一名航空母舰的指挥官,但马澜中校对潜艇部队在现代化海战、特别在破交作战中的作用同样报以青睐。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度洋战场真正给同盟国制造问题的恰恰不是日本联合舰队的那些大舰巨炮而是德国海军以马来西亚的槟城港和沙璜岛为基地的“季风狼群”,1943年到1945年的印度洋战场上,这些远涉重洋的U艇猎杀了众多的盟国舰艇和商船,迫使英美两国在印度洋上部署数艘护航空母来包括中东到印度半岛的海上航线。
“今天马澜舰长给大家讲这么多,其实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虽然今天我们已经夺取了印属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控制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海军已经控制了印度洋,相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所面对的将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个中国海军发展历史上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印度东海岸的近海,色彩丰富的印度洋此刻正在温暖的热带阳光的映照之下,不断荡漾着的海水在这柔和的光线中显得无比的碧蓝,此刻的海洋仿佛就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配上雪白明净爽目的朵朵浪花足以令任何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心旷神怡。一群群海鸥早起的海鸥翱翔在碧蓝的海天之间,自由的呼吸着远离硝烟的散发着淡淡咸味的空气。而唯一与这自然的景象有些格格不入的是此刻正飘浮在海面之上的印度海军“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
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战线上撤退下来的“辛杜格霍什”号此刻正宛如一头疲惫的巨鲸,以3节的速度缓慢的向印度本土的方向驶去。三三两两的水兵走出暗无天日的船舱,懒散的坐在航行在水面之上的潜艇潮湿甲板上,享受着本不需奢望的阳光。
望着自己面前低阻水滴型的黝黑舰体,站在俄制“基洛”潜艇高耸的指挥塔之上,“辛杜格霍什”号潜艇的舰长印度海军中校萨克胡亚此刻已经没有体力去作任何的感怀了,他所想要作的只有回家而已。毕竟对于一名水手而言漫长的海外部署已经耗尽了他身体内的最后一丝热情。
在经过了中印战争最初阶段的海战之后,“辛杜格霍什”号又在艰苦卓绝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担任着外围游击和牵制中国海军舰队的艰巨任务,虽然在对缅甸南部丹老群岛的攻势布雷之中,“辛杜格霍什”号一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功迟滞了中国—东盟联军第三两栖攻击集群对北安达曼海的攻击近3天的时间,但是在庞大的水面舰队面前,单纯依靠一艘常规动力潜艇所能达到的阻击效果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在耗尽了所携带的大部分水雷之后,再也无力进攻的“辛杜格霍什”号不得不退出战列,向东航行,由于前进基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已经深陷中国海空军的重重立体包围之中,萨克胡亚不得不指挥着他的潜艇小心的躲过中国—东盟空中和水面的联合反潜绞杀。从群岛的北侧转向向西,开始了横渡孟加拉湾向印度本土的方向撤退的漫漫航途。
对于包括萨克胡亚在内的大多数“辛杜格霍什”号上的水兵来说这一路走的并不轻松。缅甸沿海是中国海空军运…8F大型反潜巡逻机的猎场,而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周围则集中了大量的中国—东盟联军的水面舰艇,即便通过了这些艰难险阻,再向西航向则是飘忽于东经九十度海岭到孟加拉湾的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号双航母战斗群游弋的区域。躲过这些已知的鬼门关,在孟加拉湾之内还有众多潜伏在海底的中国海军潜艇,作为潜艇指挥官的萨克胡亚很清楚,只有潜艇才是自己最危险的敌人,这些悄无声息的盘踞在漆黑海底的“海狼”随时可能在任何地方突然跃出,将独自旅行的“辛杜格霍什”号推入死神的怀抱。就如同他在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战斗中所作的那样。
■水面了。
远处的天空之中闪过一个色彩斑驳的亮点,那是前来进行垂直补给的印度海军“云雀—2”型轻型直升机。在孟加拉湾意外的失去了“乔蒂”号的综合补给船之后,印度海军显然已经无力对自己远洋部署的大量常规动力潜艇进行水面补给。更多的生活必须品都只能依靠从小型战舰上起飞的轻型直升机进行吊运。
但是面对着欢呼雀跃的印度潜艇兵而言这架轻型直升机显然没有带来他们所渴望的补给物资,空空如也的机身下面只悬挂着一副随风摇摆的绳梯。当得知印度海军远东舰队司令的塔布拉斯中将迫切想要见到自己之时,萨克胡亚多少有些意外。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这次意外的邀请竟然会自己带往一个正逐渐形成,最终席卷整个次大陆的风暴中心。
与此同时,在位于喧嚣而嘈杂的新德里南部的一片豪华住宅区内。众多相当气派的三到四层欧式别墅之中,45岁的阿吉特。库马尔正在细心的修剪着自己大大的草坪庭院里的每一株花草,和印度许多上层家庭一样,库马尔的家就像一个微型社会:除了妻子和正在上中学的小儿子外,他还雇用了两名仆人、一名司机以及几个私家保安,为他们支付的工资基本上为每月2万卢比左右,而这些仆人之间的等级和分工都非常严明。
每年夏天,库马尔都要会和他的家人选择前往欧洲避暑,同时顺便去看望在英国读书的大儿子。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将这幢自己修建的三层别墅外加庭院花园的住宅便全部交由仆人来打理。当他待在家里的时候他更愿意亲自动手,在小心的修剪完自己的所钟爱的花草之后,他象往常一样打开庭院中央的水泵,期待着众多喷水口同时灌溉这片生机勃勃的草坪时的景象。
但是今天显然那动人的景象却迟迟没有出现,在询问了自己的管家之后,阿吉特。库马尔得到了他所预料之中的回答—今天又停电了。“该死的中国人!”库马尔小声的咒骂着这场对他来说无比遥远的战争。虽然早在战争之前印度的能源供给就已经出现了缺口,但是随着孟买海上油田的停产,新德里近期以来更是已经饱受停水断电之苦了。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库马尔的正常生活,为了应对这些恼人的突发事件,他的家中还装备了一个大型柴油发电机以及几个巨大的水箱。和居住这个区域内的多数印度富豪一样,库马尔来自于一个高种姓的家族,他的父亲曾是20世纪60年代印度陆军中的首脑之一,这样的血统传承不仅令库马尔从父亲手中得到了一大笔财产。更使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机会在新德里南郊从政府那里廉价购置一块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用地。
如今当年的荒郊野外早已变成寸土寸金的富人聚集地,现在每平方米房价也从过去的1000多卢比翻了不知道多少番。库马尔把其中一处住房出租给了外国公司,每月的租金收入去掉税收后可以达到数十万卢比左右。此外他本人拥有着数家新德里效益不错的出租车公司。这些收入便足以令他在印度过着奢华的富豪生活。
收拾完自己的草坪,库马尔下意识的看了看自己手腕的金表,盘算着如何打发从这个早晨到下午茶之间的这段时间。每天的下午茶是库马尔无论上班与否都是雷打不动的必须。当然闲暇的时候,库马尔还会去参加马球、高尔夫等俱乐部的活动。在印度过一种英国贵族的生活——这是印度上层社会的普遍心理。
而正当他走上二楼的阳台,打算选上一套高尔夫杆找几个朋友去谋杀一下这些闲极无聊的时光之时,从他门口驶过的一辆黑色印度军方的“大使”牌小轿车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车子平稳的停在了他家的隔壁—那个脾气古怪的退役空军中将—什玛亚。阿尔莫斯特家的门口。
凭心而论库马尔并不喜欢这个偏执的老头,虽然有些军方背景的库马尔知道这个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印度空军的历史上分量,但是这个寡言少语的邻居在很多地方还是让他难以接受,比如这个老头饲养的奇怪宠物—几只凶悍的印度白背兀鹫,每当一阵阵了老头用来饲养它们腐肉的臭味和那刺耳的“咔,咔”声传来,库马尔都会感觉一阵心跳加速。
“又是什么事情?”库马尔好奇的站在自己家的阳台上张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两个印度空军的尉级军官,期待着他们在走进老头家门后被那些走来走去的印度白背兀鹫吓到的样子。但是今天的情况显然令库马尔为之失望。这两个显然不是什玛亚。阿尔莫斯特老人的客人。对于他们的拜访老人也有些意外,但是当几句简短的对话之后,一个黑色的信封和一个包裹被递到了老人的手中,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库马尔仍隐约的看到老人的身体在接到这些“礼物”之时所发出一阵阵的颤抖。两个年轻的尉官似乎在逃避着什么,当东西送达之后,便离开回到了车上,驱车离去。
库马尔看到老人站在门口良久之后,才缓缓的转过身去,有些蹒跚的通过自己家的草坪向自己的房间走去。几只令人畏惧的印度白背兀鹫紧紧的跟随在老人的身后,那种景象竟显得无比的凄凉。隔了好久,库马尔听到一阵嘶哑的怒吼从老人的房间里传来,那么的撕心裂腹、那么的令人毛骨悚然。
“真希望他的孙子能早点回来。”库马尔此刻突然对这个原本厌恶的老人产生了些许的同情,他甚至有些想念那个精神的小伙子—老人唯一的孙子—年轻的空军少校阿德瓦尼。那个总是保持着微笑的阳光男孩可以说是老人最后的精神支柱,在印度天空之中他是老人最为骄傲的雄鹰。
什玛亚。阿尔莫斯特所代表的血统可以说是印度空军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家族之一,托马斯。什玛亚的叔叔就是印度空军第一任司令员是托马斯&;#8226;阿尔莫斯特。而什玛亚。阿尔莫斯特本人在印度空军草创时代便投身到征服蓝天的行列中去,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之中,年轻的什玛亚。阿尔莫斯特便指挥这一个中队新锐的米格…21型战斗机与巴基斯坦人角逐克什米尔的天空。而此后在印度空军各大院校和机关中的任职,更令他获得了大多数印度空军军官的尊敬。
不过战争成就了这个家族也几乎毁灭了这个家族,在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空战中,什玛亚。阿尔莫斯特的长子驾驶的苏…7型攻击机被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击落。两年之后,老人的第二个儿子在驾驶运输机飞往印控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机场的途中坠毁。那架飞机的残骸直到10年之后才被找到。
虽然门生遍布整个印度空军,但这个印度空军的元老却生活的异常的孤独,如果没有孙子阿德瓦尼的陪伴,库马尔几乎难以想象他的生活将如何继续下去,而就在库马尔为这个孤独的老人所担心的同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却从老人的房间里传来。库马尔并不知道这个电话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自己此刻安逸的生活,将印度推向毁灭的边缘。
第四十六章:十字路口(三)
当印度洋的1月笼罩着娇媚的阳光之下的同时,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甘肃兰州却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和中国所有大中型城市一样,鲜花、气球、霓虹灯将古老兰州城内的每一个街头都装扮得分外漂亮,到处都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
外出寻找自己理想的年轻人此刻又回到了养育自己的黄土高原的怀抱,那些在外无助的漂泊的日子将在今天得以舒缓,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将洗去他们身上的疲惫和那些莫名的失落。不过此刻走在兰州市中心的东方红广场,独自一人的任令羽却在品味着只属于自己的离别和相思。很大多数中国军界的年轻将星相比,任令羽中将的家庭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作为共和国成立之后现代的国防工业的先趋者,他的父母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当时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在任令羽的童年岁月里,一次又一次与父母的分离和向边远战区的迁徙几乎充满了他所有懵懂的回忆。
等到自己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保卫者,他的生活又与部队和军营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为了建设更为强大的国防或者说是为了追逐那些年少轻狂的梦想,在过去的近十个年头里,任令羽总是选择了将一年一度的春节更多的留给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翘首而盼的家人,此刻当自己站在这片欢乐的海洋之中的孤岛上,任令羽第一感到了深深愧疚。他从未质疑过自己的选择,但是在那些选择的背后,他却忽略深爱着自己的人们的感受。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相拥着陶醉在东方红广场这迷人的夜色之中,每当他们从形单影只的自己身边走过,任令羽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远在印度洋的海岛之上战斗着的恋人—那飒爽英姿的冷紫翎,此刻正置身于战火之中的她,现在还好吗?虽然身为一个大军区的副司令,但对于遥远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他依旧有心无力,想起过去对这个与自己相逢相伴的女孩,自己那些对她生活的粗暴干涉,那些精心安排她远离战场的行动,任令羽的心海之中不禁掠过一阵甜蜜和心酸。此刻的自己再也无力去干涉这个为战争而生的女孩在战场自由的奔驰,但同时也失去了保护她的能力。
和任令羽相比,冷紫翎的双亲在共和国军队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从红军时代冷紫翎的先祖便在中国腹地为了拯救这个古老的国度而战。但是刚正不阿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名字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只能伴随一连串无比辉煌的战绩和地名,而永远与最高的权力无关。远在北京的冷紫翎的双亲对自己的女儿的选择和共和国的安排一如既往的支持着,但是对任令羽的遭遇,他们同样报以不平,任令羽知道自己之所以在违逆了诸多权贵之后,还能得到今天这个位置。除了钱箫上将的救赎之外,冷紫翎的双亲的影响力也起到不可抹杀的作用。
他当然明白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