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身之轮回境界-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说着道歉的话,但苏源看到那个英俊男子脸上非但没有任何抱歉的意思,反而一副骄傲的样子。
    “远道而来的造访者,请容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杰恩瑞,是米德什兰迪文明流亡分支的科学家。当你看到这个影像的时候,也就证明你同我们文明分支一样,陷入到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困境当中。虽然很高兴有人能发现我们文明分支的遗迹,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
    “我们米德什兰迪文明起源于一颗以我们文明命名的美丽的水蓝色星球,十万年前,我们的先辈用卓越的科学成就做出了母星‘太阳’将会出现剧烈波动的预言。这个预言得到了我们文明的科学体系的支持,因此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
    “用了三百年的时间,母文明采取一切手段执行寻找新星球的计划,并终于在距离母星十万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与米德什兰迪星极为相似的星球。这就是刚才纪录片中播放的撤离场景……”
    “来到了新的家园,母文明面对一个完全空白的生活环境,虽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如同画师作画,这是一张完全空白的上好纸张,因此,母文明在新家园落户后的几百年,爆发出了继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并从中为我们的文明找到了研究的主体方向——空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空能方程
    在米德什兰迪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重要的科技革命。
    这三次科技革命无一例外都是米德什兰迪文明历史中的浓重一笔,每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是科技水准的一大跨越,同时也令米德什兰迪文明迈入一个几乎全新的科学领域。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代替手工,以蒸汽机等内能热机的出现为代表,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内能热机一直是米德什兰迪文明的原动机,它从根本上提升了米德什兰迪文明的工作效率,开启了文明的近现代物理新天地。此后出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虽然是蒸汽机的换代,但它们仍然没有超脱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框架,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三百年后,经过三百年的成熟发展,米德什兰迪文明已经具备了现代文明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机械的效率提升了,各学科理论与实践都呈现井喷式发展,几乎每隔十年在各个领域都有新的成果诞生。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传统的化学燃料不仅污染大气,而且所能提供的能源亦十分有限,有识之士意识到如果再继续利用这种低端的分子间化学能的话,它将日益无法跟上不断巨型化的实验型科研需求,最终将导致文明的进步戛然而止。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相对论与质能方程的提出。
    这一次革命将米德什兰迪文明的能源从传统的化学能源提升到了核能,一时间能源限制不复存在,米德什兰迪文明再次迎来了一次“随心所欲”的能源利用时期。这一期间。米德什兰迪人走出了自己的母星,首度在母星所在的恒星系内留下脚步。开启了宇宙时代。
    总结文明的发展高度,所能得出的结论是。但凡文明的进程总是与能源的利用水平呈现正相关。
    在经过二次科技革命、步入宇宙时代后的五百年,米德什兰迪文明的足迹已经遍布了母星所在的恒星系,对于它们而言,本恒星系内已经没有未经探索的区域了,于是它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河系。
    但这时一道天堑横在了它们面前,那就是能源!
    对于动辄十几光年的遥远距离,普通的核能已经无法保证大规模的航行,初期设立了大量能源补给站,但这么做的后果很快显现出来——数量庞大的补给站无法进行有效的维护或者说维护的负担极重!再加上米德什兰迪科学家提出的“相对论”限定了宇宙中的速度上限。知道宇宙速度有一个常量,光速已经是宇宙中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虽然米德什兰迪文明的生命科学极其发达,一般的米德什兰迪人平均寿命都可以达到一千岁,但对于一次航行就要用去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还是显得力有不逮。不过随着“相对论”的不断完善,人们知道宇宙的速度上限虽然是一个常量,但可以通过“诡计”绕开这一上限,那就是自己相对于宇宙低速运动,而让周围的空间产生弯曲。以此抄近道,做到实质上的超光速飞行。
    米德什兰迪科学家将这一技术称为曲率航行,但是曲率航行需要庞大的能量,一般的重核裂变或者轻核聚变已经很难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时。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了。
    米德什兰迪科学家不再满足从裂变或者聚变的过程中只是将少许的碎屑转变为能量。在它们看来,无论是重核裂变还是轻核聚变,它们都像是在玩弄蛋糕!
    重核的裂变最易发生。因为它就像人为的将一块蛋糕掰成两半,只要有外力。比如一颗具备足够能量的中子去轰击它,它还是很容易发生碎裂的。碎裂过程中绝大部分都是完整的,它们会一分为二或者少数情况下分成三份、四份,但边边角角难免有些细粉末碎得比较完全,根据e=mc^2,这些碎裂得比较完全的边边角角就从物质变成了能量释放;出来。
    轻核聚变相对困难,它们是在强大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来释放能量,形象的比喻还是蛋糕,这回是两块,当有人用力将它们彼此相对地投掷过去,发生碰撞的时候所产生的碎裂肯定要比由一块蛋糕裂成两半更加彻底,轰隆一声,碎屑四溅,所以轻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重核裂变。
    当然要想把坚硬的原子核撞裂,起始时的能量和条件都是极端苛刻的,通常只有庞大恒星内部高压高热的环境才能自发进行轻核聚变,人为想要产生轻核聚变,一般都是先引爆重核裂变,然后再诱发轻核聚变。
    无论是重核裂变还是轻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都是边边角角,米德什兰迪的科学家就在想,要是能够将相撞的原子全部变成能量,那该多好啊。更进一步,如果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用作转变为能量的前体,那不是更加美妙了吗?
    质能方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就被提出,它表明能量的大小等于质量与宇宙上限速度平方的乘积。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米德什兰迪文明才找到了充分利用质能方程的办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为米德什兰迪文明解决了进入曲率航行的能源问题,从此米德什兰迪文明真正进入大宇宙时代。
    而且由于拥有了足够的能源,更大功率的曲率机器不断被制造出来,对空间的理解与运用也不断增强。待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三千年,也就是距今十万年前,米德什兰迪人发现母星所在的恒星系正在步入衰亡,于是用了三百年时间找到了一颗距离母星十万光年之外的宜居星球,开始了迁徙之旅。
    ————————————————
    “以上就是我们母文明的大致历史!”投影杰恩瑞带着自豪说道。
    “来到新星球后。母文明再次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并且在随后的一千年爆发了第四次科技革命!”
    “难道又是能源?”苏源惊讶地问。
    前几次科技革命可以说都是跟能源的利用密切相关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有效利用了分子与分子间的化学键能,释放了最为基本的微观能量;第二次科技革命利用了核能。初步实现了质能方程的质量与能量间转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全面利用质能方程,实现了质量与能量间的完全转化,顺便开启了空间领域的崭新研究。
    那么依样画葫芦,如果第四次科技革命依旧与能源有关,那么在质能方程已经被全面利用的情况下,还能发现怎样层次的能源?
    “为什么不呢?”杰恩瑞英俊的脸庞露出灿烂笑容,“这第四次科技革命正是母文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技发现!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超越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后,直至五万年后母文明衰亡。再也没有更重要的科技成果能够超越它!”
    苏源悚然一惊,脸色不由变了变:“第四次科技革命到底是什么?”
    杰恩瑞陷入到母文明衰亡的悲痛历史当中,一直沉默了十几秒钟,才幽幽地道:“那是空能方程的发现!”
    空能方程?空间与能量的联系?苏源不由呆了呆。
    杰恩瑞道:“在抵达新星球的一千年,米德什兰迪文明中出现了一个天才型的科学家,他从质能方程中得到启发,既然质量与能量间有着本质的联系,那么空间是不是也与能量有着联系?”
    “经过潜心研究,他提出了初步的空能方程。认为e=(c。a)n次方,其中c为宇宙的常量,在宇宙规则的制约下,这个常量与宇宙的另一个常量‘上限速度c’有着恒定的大小关联。a为标准单位长度,n为维度数。”
    “也就是说,在三维空间中。1立方米的空间如果完全转化为能量,其大小是c的3次方。这个c与另一个常量‘宇宙上限速度c’相关,所以存在性上它应当是与c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可能是10的7、8次方,是非常庞大的数值!”
    “维度越高,意味着单位体积转化的能量就越多,如果人为的将高维空间降为低维空间,将释放出无比庞大的能量!每相差一个维度,单位体积的能量差将是10的7、8次方倍!”
    苏源听到这里已经惊呆了,这空能方程果然是厉害的东西,它比起质能方程来何止是放大了千倍万倍啊,随随便便降一个维度,释放出来的能量都是低纬度单位体积内所蕴含能量的一亿倍!
    就三维空间而言,要知道在它之上还有四维、五维、六维,乃至一直到恐怖的十维!如果触及到十维空间的领域,将十维降到自身所在的三维,这中间相差的能量就是10的20多万次方倍!
    这简直太恐怖了!
    “空能方程的出现为我们奠定了基础,随后米德什兰迪文明的方向更加侧重的发展空间科学,并将空间确立为了我们米德什兰迪文明的主体方向。当然,即使是以空间见长的我们,在空间领域的研究也大多数停留在数学的层面,真正能够有效利用的也只发展到将五维空间降维到三维空间,释放出能量。”
    “而且由于常量c是在三维空间的宇宙中测得的,因此空能方程只适用于维度高于3的情况,更加低的零维、一维、二维并不适用。”
    苏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对米德什兰迪文明的崇敬上升到了极点,然而为什么这样发达的文明会衰亡?杰恩瑞所说的流亡分支又为什么会悄无声息的湮灭在这里?
    五万年前,米德什兰迪文明覆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吞噬文明的黑洞
    “你们真是一个伟大的文明!”苏源如梦呓般说道。
    了解到米德什兰迪文明的历史后,她心里感到无比震撼,这是一个一步一步走向宇宙巅峰的强大文明啊,虽然如昙花一现很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但不可否认它们曾经取得过让人为之动容的成就。
    身为地球文明的一员,她在为这个文明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感到钦佩时,不自觉地将地球文明和米德什兰迪文明作比较。
    结果她发现两者在近现代的发展上有惊人的一致,但地球文明能否健康的成长到抵达米德什兰迪文明的层次,苏源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站在她的时间点,米德什兰迪文明是一个已经覆灭超过五万年的文明,在时间长河中,属于被历史“淘汰”的文明,但覆灭了的文明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因为无法适应宇宙的环境而覆灭,就不值得冠以“伟大”的称号。
    事实上发展如米德什兰迪这样的文明,一般的“优胜劣汰”丛林法则已经不怎么适用。对于已经掌握了空间运用、拥有曲率航行能力和几近无限能源的它们而言,生存的压力已经十分微小,即使碰巧某个星球不适宜它们生存,它们也完全可以从容地选择其它星球。
    但米德什兰迪文明还是覆灭了,造成这一后果的可能性不外乎两种——战争或者一场突如其来的宇宙大灾难。
    如果是战争,那么与它交战的对手必然也是一个科技发展到极致的文明,不然很难消灭掌握了空间技术的米德什兰迪文明。如果战争假设成立。也就是说当时还存在着一个不亚于米德什兰迪的文明?
    但从杰恩瑞讲述的历史中,苏源知道米德什兰迪文明在以空间为主体方向的前提下。各个方面都堪称极致,杰恩瑞的自豪不像是夹杂着被另一个文明击败过的信息。那么她有理由相信不是战争覆灭了这个文明,最大的可能还是宇宙中变幻莫测的“超自然”现象!
    “宇宙对于冒险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存在太多可以挖掘的东西,同时它对安于现状的生命来说又是一个充满不测的恐怖怪兽,谁也不知道日落之后将会面临一个怎样不一般的黑暗。”
    “我们的母文明由弱小走向强大,并且将探索的范围不断扩大,其间我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文明,有善良而强大的高等级文明,我们与它们进行沟通、交易、交换科技成果。它们也不吝赐教地给予我们指点;还遇到过与我们相当,但极富侵略性的暴虐文明,我们与之经历过战争,并成功消灭了它;还遇到过对于我们而言十分弱小的文明,这时我们不妨充当了一回善良而强大的前辈……”
    “这一切是多么美好,文明的历程就是一卷不可预知内容的灿烂卷轴,眨眼间,我们的母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短短几万年甚至超越了那个曾经指点过我们的已经有上百万年文明历史的善良文明。成为了宇宙间最为顶级的文明!在我们已知的空间范围内,再也找不出比我们更加强大的文明。”
    杰恩瑞的表情充满追忆,“灾难来得如此之快,纵然是为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的我们。在它面前都是这么的苍白。”
    说到重点了!苏源精神一振,仔细聆听。
    杰恩瑞脸上出现一丝惊容:“灾难发生得太突然了,当母文明反应过来时。那突然出现的黑洞已经掠到了文明圈的中心,它的视界无情的扭曲周围空间。任何东西都在它的咆哮中被瞬间撕碎,面对它……我们没有任何招架之力!除此之外更为宽广的引力圈笼罩了整个母文明。巨大的引力拖着整个文明朝黑洞视界跌去……”
    苏源静静听着,眼中闪过讶然,就听杰恩瑞继续说道。
    “急促的警报几乎响彻整个母文明空域,灾难发生后最高委员会预设的零号指令被激活,中央光脑第一时间下达自救指令,几乎在一瞬间,一台台巨大的引力机器被开启,它们试图通过制造负引力来抵消黑洞对残留母文明的拖曳,同时无数台空间扭曲机器也被开启,试图抗衡黑洞产生的时空扭曲,甚至将黑洞拖进另一维度的空间中……”
    苏源可以想象当时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为数以亿计、数以百亿计的超级机器同时启动时的场面所震撼。这该是多么旷世难得的一幕啊!
    “那么结果呢?”苏源话一出口,便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那双乌黑的眼睛滴溜溜地看了眼完全投影状的杰恩瑞。
    好在杰恩瑞只是一段遗留下来的影像,本质上是受系统智脑操控的程序,并不会愤怒地上前揍她一顿。
    只见杰恩瑞影像露出痛苦的表情,艰难道:“引力机器和空间扭曲机器确实为我们赢得了一定时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抵御和削弱了黑洞的影响,但是这个过程是极其短暂的,根本不足以让母文明撤离,几乎十几秒钟之后,一台台机器就不堪置身在黑洞的强大引力和空间扭曲中而爆毁了。”
    “为了获得更加强大的负引力和空间扭曲,科学家们不得已人工上调了机器的工作功率,这放在平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超功率的运行需要消耗太多能源,这些能源由空能方程而来,直接关系到需要降维的空间大小。不过那时候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如果不提高功率,整个文明圈都会被拖进黑洞当中,被视界内的强大引力撕扯成碎片!”
    苏源理解地点了点头,当一个黑洞突然出现在文明圈内,保住文明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可以实施任何可能的策略。
    一来通过引力机器制造负引力,抵御来自黑洞的拖曳,为后续计划争取时间。二来制造空间扭曲,将黑洞拖到另一维度中,从三维空间中消失。但是要知道,引力是在十一维时空中贯穿存在的,将黑洞拖到另一维度的空间中,可以消抹黑洞产生的直接空间效应,但黑洞产生的引力却不会消失。
    虽然黑洞从三维空间中消失了,但它的引力却还存在,只不过如果黑洞到了四维空间,它的引力被众多的三维空间分担了而已。当然米德什兰迪文明从来没有实施过这个方案,对能否将黑洞这个怪兽拖到更高维度的空间,实际上也并没有多少把握,以上的想法也只是一种猜测。
    相对于将黑洞拖入高维度空间这一做法,另一种可行且一劳永逸的办法则是降维,直接将三维空间中的黑洞所在的区域降维为二维空间,一旦黑洞被困在二维空间中,那么无论它在里面产生怎样的破坏,对现实的三维空间都是没有影响的。
    问题就在于,本身就是扭曲了时空的黑洞,能否随同周围的空间一起被降维!而降维所产生的强大能量,又该如何分散?它们是一股脑的被释放到被降维的低维空间,也就是二维空间中?
    坦白说黑洞不是星体,黑洞也不是洞,黑洞同样没有大小,黑洞其实就是一个没有规则的奇点,它自诞生之初就有一个特定大小的引力,这个引力十分的大,以至于连光线都无法挣脱它的拉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黑洞大小,实际上指的是黑洞的视界大小,在视界线上,物体的逃逸速度等于光速,低于光速的物体,则被黑洞的引力拖向视界内未知的黑洞奇点。
    我们都知道,宇宙大爆炸起源于奇点,奇点本身没有规则,没有时间、空间的物理定义,既然没有时间、空间定义,所以奇点没有大小,同样也没有“奇点之前”这种说法,又由于宇宙始于以奇点为开始的大爆炸,所以奇点也是时间的起点。
    那么黑洞之内存在的奇点,虽然在黑洞之内,但它没有大小的概念,它完全可以是另一个宇宙的整体。在黑洞中,空间、时间发生颠倒,黑洞的半径变为时间轴,大小是一种类似外界的“时间”的抽象概念,即黑洞是一个以时间为“实体容器”,以空间轴为发展方向“熵增”的奇怪区域。
    那么降维的作用对黑洞有效吗?结果自然不得而知。
    杰恩瑞一脸痛惜道:“遗憾的是,母文明的自救失败了,黑洞果然不是轻易能被降维的存在,黑洞依旧顽强的待在它原本应该待的地方。面对整体性的失败,母文明已经在劫难逃。”
    “……而且更加恐怖的事情也发生了,因为要为数量庞大的超级机器提供超负荷运行所需的能量,需要数量众多的空能发动机一起启动,这就导致母文明所在的区域实质上进行着大量的高维空间被降维的情况,造成了空间的极度不稳定。”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不知为什么苏源脑海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
    米德什兰迪文明以空间技术见长,但最后的覆灭也很有可能就是源自空间破碎!(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奥菲文明
    米德什兰迪文明衰亡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宇宙的怪物——扭曲一切规则甚至说内部完全没有规则的黑洞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它的文明圈时,这个文明注定要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败。
    黑洞实质是奇点,这是包裹在无尽黑暗中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宇宙至高奥秘,我们所看到的黑洞大小,只是奇点的强大引力弯曲了时空之后所呈现的一个以视界为边际的混乱球体区域。
    视界外面,是我们所认知的正常物理规则;视界到奇点,则处于半规则状态,那里时空颠倒,没有空间的大小,只有不断从视界边缘朝奇点塌陷的过程;而到了奇点,则时间归零,任何外界我们所认知的物理规则都失去意义。
    我们生活的宇宙,其存在本身出现了一个速度的上限,在这个宇宙中,任何东西都无法超过这个上限速度,而事实上宇宙间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达到这个上限速度,比如光线、电场、磁场、引力场,前三者可以说是同一种性质的不同体现,引力场则是超脱空间限制的特殊存在,它们都达到了宇宙允许下的极致速度。
    我们常说,光速是最快的速度,定义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并不是因为它是光速,所以就强制不能超越,而是因为光速已经达到了宇宙的极致速度,正确的说法是——任何东西的速度都不可以超越宇宙上限速度,而这个上限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光速,即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同时也等于引力波传播的速度。
    黑洞有大有小,而黑洞的视界线正好是物体逃逸它束缚的临界。在视界上,物体的逃逸速度等于宇宙上限速度。而在视界线之外,由于自奇点为起点的引力场在不断减弱,逃逸速度低于宇宙上限速度,所以物体可以挣脱。
    视界内,则因为逃逸所需的速度超过了宇宙所能达到的极致速度,因而视界内的世界对于外部宇宙而言,是一个超脱了它规则束缚的世界,至少视界内的世界,已经不再属于外部宇宙的掌控。它是属于奇点的领域了。
    视界到奇点的这段距离,就成了冥冥之中阻拦外部宇宙探知内部的坚固城墙。
    “黑洞如此强大,它的引力场完全摧毁了我们所认知的物理规则,母文明的主体被撕扯进了黑洞,成了这个没有大小的怪物的养料,并且一点一点朝着奇点的方向跌落……”
    听到这里苏源忍不住问道:“朝着奇点方向跌落,那不就是不断朝着时间轴等于零的方向坠落?”
    很多科幻电影或者小说中经常通过黑洞进行时光穿梭的剧情,从理论的角度来说那是正确的。因为理想的球体黑洞,它的视界线就是一个完整的球面。如果朝着奇点方向不断等分,那么每一个细微的等分都是这个球面在不同时刻的状态,越是朝奇点靠近,等分上体现出来的就是视界表面“物体”在时间轴上往回倒退的过程。即从黑洞的视界到奇点。就是视界表面“物体”曾经所经历过的一切经过“倒放”的过程。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从地球出发前往黑洞视界,假设他能够完美的附着在视界的表面。而不被视界的引力差撕碎,那么当他越过视界不断朝奇点靠近。实际上呈现的却是从视界离开,不断回归到地球的过程。
    就好像一面镜子。镜里镜外呈现着两个完全一致的世界,我们理论认为宇宙的起源是以奇点为起点的大爆炸,那么越过黑洞视界这个镜面,我们回归到了的就是宇宙爆炸起点的奇点。
    虽然外部宇宙内似乎有许许多多的黑洞,每一个黑洞都有一个奇点,然而实际上,每一个越过黑洞视界朝奇点靠近的行为,都是我们朝本源靠拢的机会。因为奇点没有规则,黑洞这种“超自然”的存在本身就是引力发展到极致之后,打破了外部宇宙的时空规律,使之呈现了一个倒放的“影像”,这些奇点,实质上就是我们所处的外部宇宙的源头。
    杰恩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实如你所说,假如母文明能够抵抗视界边缘的引力差,他们确实是走向了一个时间倒流的通道。然而实际上这种行为仅存在于理论中,因为任何物体都是空间性的,它们有大小,就意味着它们无法承受视界的无限等分,因而在越越视界边际进入时光倒流的过程中,空间轴与时间轴对调时将会把所有物体撕成无限小的碎片……只有完美贴在视界表面的无限小物体,才能够顺利通过视界进入到时光倒流的过程。”
    “无限小的物体,也就是说不具备宏观粒子性,只有回归到足够小,也就是能量状态才能够通过视界?”
    苏源疑惑地问。
    杰恩瑞道:“我们米德什兰迪文明的研究方向是空间,所抵达的层次在于宏观以及抽象的多维空间领域。对于这种时间、空间互换的过程并没有多少研究。不仅是我们,就是那个与我们米德什兰迪文明相差无几的以时间为主体的奥菲文明,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也是没有多少了解。”
    “奥菲文明?”
    苏源对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名词感到疑惑。而且重点是,这个奥菲文明居然与米德什兰迪文明相差无几,并且是以时间为主体方向的。
    杰恩瑞如沐春风地笑了笑,仿佛一下子从母文明覆灭的历史境遇中挣脱了出来,道:“奥菲文明是位于无数河系之外的遥远文明,当我们米德什兰迪文明发展到极致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这个文明程度丝毫不亚于我们的强大文明!”
    “奥菲文明的主体方向是时间,在时间的领域中它们无所不能。通过技术交流,我们两个文明在常规技术方面已经没有优劣之分,不过两个文明的主体方向是不同的,一个专长于空间,一个专长于时间。”
    “在奥菲文明中,他们的天才科学家提出了时能方程,其时能发动机所产生的能量在数量级上丝毫不弱于我们的空能发动机!通过将一定区域内的时间转化为能量,提前衰老一个空间,从而粹取庞大的能量,也可以通过向某个空间范围注入庞大的能量,延缓这一区域的衰老……”
    因为取得了这方面的技术,使得奥菲文明在生命科学方面有着远超其它文明的成就,一个普通的奥菲文明成员,平均寿命达到了恐怖的两万岁,而一些重点保护的科学家、政治家,则出于文明的需要可延长到十万岁。
    在奥菲文明面前,米德什兰迪文明就犹如一个年轻而很有冲劲的小伙,在很多时候奥菲文明都是以“长辈”的身份在关照这个“新生”且取得了不俗成就的文明。
    “你们两个文明难道没有经过时空方面的技术交流吗?”
    苏源奇怪地问。
    “技术交流?”杰恩瑞笑了笑,“这个当然是有的,不过被交流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非核心理念,你要知道,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将自己的主体研究完全敞开了与另一个文明交流。虽然古老而强盛的奥菲文明对我们是友好的,但底牌怎可轻易示人?”
    事实上以时间见长的奥菲文明和以空间见长的米德什兰迪文明都是非常自傲的,他们均以为只有时间和空间才是最为强大的研究领域,当他们在其中一个领域取得不俗的成就,并以此将文明推到极致时,对自身主体研究的崇拜上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