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身之轮回境界-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砦笥凶胖苯恿担残枰鲜兜剑灰猟na链上基因部分的编码区内容不出错,其余非编码区内容即使在传代的过程中发生一点错误,对遗传也是不会造成影响的。
    所以古老头要检查的并不是构成染色体的整条dna长链,而是只要选择其中的基因部分进行检测就可以了,这一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但事实上即使如此,这工作量依旧十分庞大!比如现今已经获知的x与y两大性染色体,这里面x染色体就包含着1529个基因,y染色体包含着344个基因,而且单个基因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个碱基对,要对它们进行逐一分析,可以想象其中具有多大的难度。
    好在有一点值得庆幸,人类基因组计划早在1990年就正式启动了,虽然还未进入收获期,但三年多时间过去,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古仕国作为中国国内生物领域的泰山北斗,又逢中国正在试图推动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在这方面可谓有着强力的外援助阵。
    在离开华东理工大学,正式入主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之后,古老头即开始凭借有限的科技成果对这些基因开始了比对。但或许是因为工作量太过巨大,又或者是刚刚起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亦有着许多缺陷,总之古老头没有从中得出任何结论。
    就当古老头一筹莫展,眼看就要前功尽弃之时,偶尔一次回头性的实验却让他有了意外的发现。
    有一次,古老头安排所带的研究生进行细胞结构方面的观察,这一次却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高倍镜下,该位研究生发现了一个形状似椭圆形,但个体明显偏大,又与线粒体有着截然不同特征的细胞器。姑且将这个东西称作“细胞器”,它的个头足足是线粒体的三倍大!
    刚一开始,那位研究生还以为是自己弄错了倍数,可再一看,倍数没有错,而且该细胞器与线粒体明显有着不同特征。谨慎起见,他将这个现象告诉了古老头。
    古老头知晓后很重视,亲自取来组织细胞进行匀浆、离心、纯化,并做上镜前处理、染色,最后他也同样观察到了这一怪异的细胞器。与线粒体做了比较,两者迥然相异。
    “这是怎么回事?”饶是在这一专业领域摸滚打爬了几十年的古老头也犯起了嘀咕。
    “这个细胞器是之前不存在的,或者说在初期的培养中只有极其稀少的细胞具有这类细胞器!”古老头在他的实验记录本中如此写道,“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多,这一类细胞脱颖而出,并最终数量多到了可以被实验人员观察到的地步。”
    因为这一发现,古老头不得不又跳回到了之前的步骤——“细胞分析”。而且这次走回头路的分析又让他有了另一个收获:原来这类细胞不是简单的多了一个细胞器,确切的说,它是多了两个细胞器!
    这两种细胞器在外形上十分类似,都呈椭圆形,大小相差无几,只是其中一种相比另一种稍稍显得修长,稍一不注意就会将它们混淆。
    这两种细胞器都具备稳固的双膜结构,且内部含有遗传物质dna。进行到这一步,有些问题已经明朗了,这两种细胞器及其携带的遗传物质,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有了这一意外的发现,古老头的研究进入到了快车道,研究再次步入“遗传物质提取”步骤。并且很快从两种细胞器中分别提取到了相应的dna长链。
    接下来就是要对dna长链进行测序,进一步搞清楚这两个细胞器中携带的遗传物质到底有怎样的功能。
    而且这两种细胞器的出现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在这些细胞中会具有这两种细胞器?这两种细胞器在遗传的时候,是借助自身携带的dna进行自我复制,还是在细胞核中的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古老头隐约有一个猜测,这两种细胞器应该同线粒体、叶绿体一样,都是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完成复制的,这便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它不是由细胞核内通用的遗传物质编码的!因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培养前期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细胞才具有这两种细胞器。
    但同时,前期只有少数细胞才有,后期却出现了大量细胞都有,这一结果是否说明了它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还是说在同等培养的环境下,它比其它细胞具有更加顽强的适应性,优胜劣汰导致它大量增多?(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崭新的世界线
    无论是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种,有一点是一致的:具有这两种细胞器的细胞有着更强的生存优势,它们毫无疑问比不具备这两种细胞器的细胞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
    所谓细胞器,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细胞内部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型“器官”。它们常常有着鲜明的功能性,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分工明确!没了细胞器,细胞的生命活动就很难有序进行了。
    生物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器,有一些是所有细胞通用的,有些只有特定种类的细胞才有。比如合成蛋白质的“分子机器”核糖体,就是所有细胞都具备的;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只有植物细胞才有。此外,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细胞;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细胞核动物细胞。
    总之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要求,各种细胞“进化”出了具备各自功能的结构。这就是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在大基数的情况下,无数原本无数小概率的事件有了发生的可能,那么从进化的角度,出现一种恰好适应周围环境的细胞就不觉得奇怪了。
    这其中细胞器是最为成熟的体现!说到细胞器,苏源便想到了细胞器的起源,她知道生物界有一种标新立异的看法,那就是“内共生学说”。
    学说认为,在早期的生物界,细胞器其实也是一种独立的细胞,那时候的细胞还比较低级,功能也比较单一。它们往往不具备现代细胞那么复杂的生理活动,最大的价值就是最低限度的维持自身的存在。并不断繁衍下去。
    直到几十亿年前,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大型细胞出现。它接连吞并了好几种原核细胞,但被吞噬的原核细胞没有被消化分解掉,反而在大型细胞内寄生了下来,并由一开始的寄生慢慢过渡到共生,最终成为大型细胞重要的细胞器。
    比较鲜明的就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与大型细胞有着几乎一致的结构,并且内部含有自身的遗传物质dna和rna,能够自行完成复制和传代,它们的存在不由让人想到细胞内共生学说。假如学说是正确的,那么细胞器在大型细胞中的生存,就是十分和谐的过程。
    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发电厂,是为细胞提供能源的机器。在有氧呼吸中,细胞将吸收进来的葡萄糖先经酵解分解成丙酮酸,尔后进入线粒体内完成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线粒体得到了来自大型细胞的能源物质,并在大型细胞内部舒适、无忧的生存下来。而大型细胞则得到了线粒体分解能源物质后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必为能源烦恼。彼此协调、共生,各有所需,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生存节奏!
    这就是自然界神奇的地方!
    那么苏源不得不产生一个怀疑:古老头研究中发现的两种细胞器。是否也是类似的存在?它们也具备比较稳固的独立结构,且具备自身的遗传物质,那么它们是从外界来的吗?而且最重要的。这两个细胞器又有怎样的功能?
    ……
    ……
    12月9日,星期天。
    一场小雪席卷了华东大地。第二天清晨,晨曦刚刚升起。尚未融化的积雪稀稀拉拉的铺在地表,在阳光下慢慢融化成晶莹剔透的液体,汇成一条溪水,缓缓从枯黄衰败的残枝落叶下面穿过,发出隆冬作响的流淌之声。
    凤凰山山脚一个山村,一个身穿白色羽绒服的少女推开房门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口陶瓷小碗,碗内盛着三分之二的稀饭,上面还放有一些鸡蛋和榨菜。冬日里,一道白色雾气升起,热气腾腾,简单而朴实。
    少女走到院中一大摞经过处理的竹子前,三两口便将这碗稀饭吃进肚子里,回头冲另一名少女道:“夏姐,咱们动作要快点了,要不然就要错过时光机降临的时间了!”
    夏琳扉不慌不忙解决掉自己的早餐,顺便接过苏源手中的碗筷准备一起洗掉,悠然道:“放心吧,刚刚跟刘爷爷打听过了,从北边山头上去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到我们以前露营时去过的盘山公路,如果我们开车沿着盘山公路上去,最后再走一段,比直接攀登要省下很多时间。”
    “好吧,即使这样我们也要抓紧时间了!”苏源无奈地看了下时间,“现在是早上六点三十分,我记得上次穿越过来的时间大概是九点多,可能还要更早些,我们到山顶最起码还要两个钟头吧?”
    “ok,那我们出发吧。你先去取车,我向刘爷爷他们道别一声。”将碗筷清洗完毕,夏琳扉擦了擦自己的手,一脸淡笑地道。
    几分钟后,车子由凤凰山山脚的小桥村驶出,经村中一排排房屋,渐渐没入一条两侧葱郁的山道中,不多时又拐到一条水泥盘山公路。山路较为陡峭,且在山麓间蜿蜒起伏,苏源足足打着精神开了近一个半钟头,才来到目的地。
    将车停在路边,苏源和夏琳扉徒步进入到一侧的山林中,周际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山林,草木交错,层峦叠嶂,虽是冬日,却也被全年常绿的树遮挡在树荫底下。
    “到了,就是这里!”
    根据脑海中的记忆,苏源带着夏琳扉在两座山峦中间停下,这里就是她第一次使用时光机降落的地方,与第二次降落隔了好几座山的距离。
    “这里吗?”夏琳扉轻轻点头,此地幽静祥和,蓝天白云,碧空如洗过一般。灰褐色的树干间有几只松鼠正好奇地注意着下面的两个人,随着夏琳扉目光看过去,松鼠们连忙窸窣地在树梢间跳动,躲了起来。
    苏源点了点头,来到一棵被大雪压折了一根枝干的大树前,伸手轻轻触碰粗糙冰冷的树皮,“不会有错的,我对这棵树有印象!”
    “既然确认了是这里,那我们就等一等吧。”
    说完这话,夏琳扉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掏出手机用玩游戏的方式打发时间。
    苏源见状,嘴角微微一扬,漫不经心的表情闪过一丝狡黠,也便在她旁边坐了下来,同样拿出手机,却是看起了当前比较火爆的网络小说。
    此时距离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对古老头遗留下来的实验记录本的解析也已进度过半。这三个月里,苏源强迫自己补充了大量关于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如今俨然可以跟得上古老头的实验思路!
    当然,除了伴随古老头的思路展开对两种细胞器的理解外,夏琳扉也没有闲着,几天前,这个世界第一台世界线嗅觉器在她的手中完成,苏源自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知道了当前这个世界的世界线数值——a=1。00106!
    是的,不属于a=0。8集合,也不属于a=1。2集合,而是一个全新的a=1。0。
    由于制造嗅觉器的材料俱是由苏采薇提供,选取的元器件都是市面上质量最好、价格最昂贵的,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排除数据出错的可能!而且为了增加可信度,夏琳扉不是一锤子定音,相反她财大气粗的一次性做了三台世界线嗅觉器,而且事实证明,这三台世界线嗅觉器显示的数据基本上是一致的。
    换言之,当前这个世界的世界线数值a=1。00106是准确无误的。
    得到这个数值后最高兴的莫过于苏源本人,因为这个数值意味着与之前几次经历截然不同的世界走向,意味着光明的前景!让原本还纠结着最后是不是要“牺牲自己保全大家”的苏源彻底从阴郁的情绪当中挣脱了出来。
    心情大好之后,时间也走到了具有关键意义的12月9日,在上一个世界的今天,她在这个时间点乘坐时光机来到了那个世界。
    那么苏源和夏琳扉需要证明的就是,在同样的12月9日,会不会有另一个苏源乘坐时光机穿越到她们当前所在的这个世界。如果按照“世界线故事树”的结构进行推测,这个世界不应该出现这么一个“穿越者苏源”。
    因为苏源的之前一次穿越仍然是在a=0。8的支线内进行的,而如今,由于苏源的后一次穿越,整条a=0。8的支线在9月3日穿越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抹杀了,由此产生了新的a=1。0的世界线不应该继承在穿越点后面的仍未发生的“历史”。
    它的依据在于世界线的结构性:在世界线的继承过程中,如果后发生的穿越行为穿越到的时间点是之前一次穿越时间点之后的时间,那么之前发生的穿越将被如实的保留下来,即穿越到的新世界保留着之前发生的一切,包括上一次穿越的自己!而如果后面发生的穿越行为穿越到了更早的时间节点,那么之前发生的穿越将随着世界线的抹杀而一同消失。
    这些便是苏源她们的猜测,假如事实证明她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个世界确实没有出现另一个乘坐时光机到来的苏源,那么有关于世界线的继承与跳动的理论将会更加完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 绝对的一方通行
    科学是一个证伪的体系,在茫然未知的世界中,由种种现象总结出一条具有经验式的结论,这便是科学。
    科学不能有错,一旦证明错误的,就不是科学。
    但凡是可以被称得上是科学的东西,包括一切理论、定理、公式,它们的存在必须服从一条最根本的铁律,那便是不能有不符合它描述的客观现实存在!一旦现实中有一个现象违背了它所定义的描述,那么“科学”就被证伪了,结果自然得出它是错误的。
    比如说,有一个科学的结论是“全世界的羊都是白色的”,那么在无穷无尽的羊中,就算有再多的羊是白色的,也不能说它是正确的,而只要发现有一只羊是黑色的,那么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
    以上发现羊是白羊还是黑羊的过程,就是人类的“经验”。经验不能证明科学的正确性——因为你有可能一辈子看到的羊都是白色的。但它可以否定“科学”——只要发现一只黑羊,就可以将不正确的“科学”从科学的行列中剔除掉,这就是证伪的过程。所以“经验”是对科学理论进行证伪的工具!
    而非科学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乍一看,非科学的字面意义是不科学、是错误的结论,实际上这个理解并不正确。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它正确与否,而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能够用反例举证,甚至毁灭其自身存在的,是科学。根本无法用反例宣布其错误的,则是非科学。
    比如数学、逻辑学、心理学、占星学。这些实际上都属于非科学的范畴,其中数学和逻辑学是特殊的存在。它们之所以被划入非科学范畴,是因为数学和逻辑学根本不必用“经验”去验证它们。而且它们是抽象的事物,并非客观存在,也便无法用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去证明它们的错误性。
    但数学和逻辑学毫无疑问又是正确无误的,因为两者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高度自洽的东西,所谓高度自洽,就是说它们在自我推定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一丝一毫矛盾,不出现矛盾。便是正确的。可以说数学和逻辑学,是建立在正确领域中的非科学的事物。
    ……
    半山腰湿气很重,虽然有暖阳照射,但从一株株笔直耸立却显悠旷的树干中间,不时吹过来一股股刺骨冷风,似狼嚎,又似马嘶,恍若风雪中夹杂的冰粒,方向变化无定。吹打在脸上,教人透不过气来。
    等待的情绪是焦急的,尤其面对命运即将给予的答案时,这种感觉尤为凸显。随着时间一点一点逼近穿越的时间点。苏源已经看不进小说,她将手机收了起来,起身在树林间走动。
    她知道。如果待会儿这个世界确实没有出现另一个乘坐时光机到来的自己,那么她便有工夫先喘口气了。虽然她也非常警惕的认识到。没有另一个自己到来,未必能百分之百证明她和夏琳扉设想的关于世界线继承与跳动的理论是正确无误的。但起码有越来越多的现象符合理论的描述,在概率上的层面上便提升了理论的正确性。
    如果说没有经历过这个时间点之前,苏源的理论有着五成的正确性的话,那么只要通过这次考核,怎么说也可以提高到六成吧!
    反之,如果即将到来的时间点出现了另一个自己,那么一击必败,毫无半点妥协的余地,只要出现一个特例,她的理论便彻底瓦解了。简单的修补都无济于事,必须重新构筑理论的骨架。
    所以此时苏源是异常紧张的,她手里紧紧攥着手机,指头因为用力而显露着一抹青色,冻得有些发白的脸蛋更显得局促不安。
    就这样,过去了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
    很快,一个钟头过去了。
    抬起头,透过头顶那一片由巨大树冠组成的绿色屏障,穿过密密麻麻的叶片,苏源看到了已经爬到正当空的太阳。此时已过晌午,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来,斑驳的光斑洒在铺盖着稀稀拉拉白雪的地面上,暖暖的滋味正在不断扩散……
    又过了很长时间,夏琳扉看了看手机屏幕,乏味地打了一个哈欠,“苏源,已经十二点多了……”
    “嗯。”苏源眼神如电,看着原本应该是时光机降落的位置,此刻几棵树苗依旧扛着积雪顽强挺立,周围的灌木丛也是同样盎然存活,并没有出现被巨物砸扁的一幕。
    “你那天穿越的时间应该是早上吧,到现在这个点还没有出现,看样子是不会出现了。”
    苏源点了点头,踏着脚下的地表发出一声声咯吱的声音,她舒了口气,开心道:“我也觉得应该不会来了!那不是很好么,至少证明咱们关于世界线的理论到目前为止是正确的!”
    夏琳扉拍了拍衣服站起来,笑道:“这么看来咱们现在这条世界线是一条独立而全新的世界线了,它是前面你我经历过的所有世界线的继承,同时又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在它们上面有所突破,a=1。0啊,意味着全新的未来。”
    苏源报以同样灿烂的微笑,悠然地看了看远处,叹道:“是啊,终于可以有一个看起来可以期待一下的未来了。”
    两个人彼此一笑,继而转过身,慢慢朝着车子停放的公路而去,准备下山。上山时,若说两人没有心理负担是不可能的,但此刻下山,车内的气氛明显活跃了不少。
    对于穿越者而言,知道世界线的数值是异常重要的,虽然按照单条世界线内历史固定不变的原则,即使你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世界的世界线数值是多少,历史也会忠实的照着安排好的既定轨迹发展。换一句话说,即使苏源不知道现在的世界线数值为a=1。000106。她会做什么、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这些都是确定的。
    但难道历史固定。世界线的数值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当然不是!
    对于穿越者而言,知道自己所做事情是否具有正面的意义同样非常重要。即使历史不变又怎样,至少她可以心无旁骛、满怀期待地为了自己的理想未来而努力。换一个角度,假如她知道的世界线数值为a=0。8,那么在明知道未来仍然会走向破碎的情况下,她还能充满激情的面对吗?
    明知是徒劳的,又有谁会热情高涨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许正是由于她知道了a=0。8,因此失去了改变未来的信心,继而采取消极怠慢的应对态度。结果反倒使得历史如实的照着a=0。8的方向发展了。如此,究竟是消极怠慢导致了悲剧未来的发生,还是因为事先知道了悲剧未来,因而消极怠慢,最终补全了悲剧的未来,这两者谁是因、谁是果,又有谁说得清?
    做与不做,是一个问题。如果未来注定是悲剧的,可能做了仍然会有悲剧的未来。那么何必还要做呢,那么不做,可也许正是因为不做,所以才导致悲剧的未来呢?
    这是一个扯淡的逻辑问题。面对负面的未来时,无论选择怎么做,选择的举动都是导致负面未来的原因。也就是说。当未来是负面的时,这个问题基本上无解了。而未来若是正面的。无论做什么,它都会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哪怕一天到晚窝在家里睡觉。什么都不干,未来也是光明的。
    当然,这仅仅是基于逻辑的层面,此种情景若是之于经历过苦难的苏源,在知道未来是正面的情况下,她岂会真的窝在家里睡觉?她不仅不会坐以待毙,反而会爆发出更大的精力参与到对未来的塑造中。
    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仅有的穿越者,做了,那么正面的未来是诞生在自己手中的!她情愿相信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为至少她付出了。
    ……
    依旧是苏源开车,她掉了个头,轻踩着刹车让车子缓缓顺着下坡驶去。音响中传来悠扬的歌声:
    只有到了无法挽回之时
    才会明白这个世界被太多的荒谬充斥
    不要看,不要来,不需知道,不准靠近
    绝对不允许你们再往这边而行
    不要听,不要停,不需理解,不准探寻
    在别的地方才会存在着值得获取的东西
    只有改变了之后才会幡然醒悟
    回头已经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被重重夜幕所遮蔽
    非常识的那一侧一定不能去窥视
    现实中的世界
    现在你所生活的地方的景致,只去观察这些吧
    之后就请,安静地、一无所知地、单纯地将黑夜所畏惧
    ……
    “苏源,这首歌有些不应景啊……”坐在副驾驶的位子,夏琳扉眉头微蹙地对苏源道。
    这首歌的名字叫《绝对的一方通行》,意为单行道,不可掉头,讲述人生没有悔过的机会,迈出了脚步,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歌声很幽怨,充斥着对现实的哭喊,结合故事的背景——纵然成为了强者,依旧无力反抗命运的安排。倒是将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夏琳扉从中听出了强烈的无可奈何之味。
    苏源笑了笑,道:“这首歌蛮好听的吧,讲述的是一名现代少女因为好奇误入神秘地带最终被拖入深渊的故事,实际上那道深渊逆转了时光,将她带到了神秘地带尚未出现的过去。后来她成了强者,以贤者的头衔建立的这个神秘地带,等时光发展到某一个时刻,她将误入神秘地带的‘自己’拖入到了深渊当中,补全了历史……代价则是永远守护这个神秘地带。”
    “因果定数。”夏琳扉点了点头,忽然一叹:“也许命运就是一条单行道!”
    “是啊,时间轴在某一个区间出现了一个凸环,但度过了这个凸环,它仍将是笔直向前的。所以说,前途还是光明的。”
    夏琳扉道:“从某种意义上,这次我们已经具备了改变‘历史’的希望,也正因为如此,这首歌对我们来说太悲伤了。”
    “嘿嘿。”苏源抿嘴轻笑。(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章 执行者
    夏琳扉看着苏源也是一阵莞尔,转头看向窗外不断掠过的景物,随着她的沉默,车内只留下略显悲伤的歌曲在响彻。
    绝对的一方通行,单向通行……
    忽然夏琳扉想到了什么,开口道:“已经明确方向的未来,势必需要执行者让未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逻辑上,未来是果,而要产生这个果就需要一个促使它产生的因,这个导致未来发生的因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执行者。”
    “执行者有两类,一类是世界本身具有的发展大势,也就是说当没有一个具体的执行者的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充当执行者的职责。比如未来是负面的,那么产生这个负面未来的原因就是无数的人和事在经过一系列混沌演变之后共同产生的。”
    “它没有鲜明的角色分工,不会因为扼杀了某一个角色而使得整个执行过程戛然而止。”
    “而还有一类就是明确执行者身份的,在跳跃世界线的过程中,穿越者从一个相对负面的未来跳至另一条重塑的世界线,那么新的世界线在大势上仍旧是遵从原先负面的未来,换言之它的发展大势仍旧是指向负面未来的。但由于穿越者的到来,这个穿越者以‘观察者’的身份改变了世界线,那么在这条新的世界线中,历史便与原先的世界线有所不同,具体的分岔点则源自穿越者到来的那一刻。”
    “在这种情况下,穿越者就是比较明确的执行者,一旦穿越者死亡。历史的进程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苏源开着车,表情慎重地点头:“因为我的到来。世界线从a=0。8变为了a=1。0,如果这个世界所指的未来是正面的。那么要将原先的负面转向正面,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执行者,而毫无疑问的是,在跳跃世界线的行为中,穿越者就是名副其实的执行者,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执行者应该是我!”
    事实上穿越者只是最初的执行者,当随着蝴蝶效应的扩大,与苏源有过接触、并且参与到计划中来的所有人都有着执行者的身份。比如说现在的夏琳扉。她已然全程参与苏源的计划,其影响力并不比苏源小,假如现在苏源忽然死去,夏琳扉也完全有能力代替她执行这一计划。
    夏琳扉道:“目前来说,已经明确的执行者人数还十分有限,你、我,加上小姨,一共才三个,苏梦源至多算半个。万一我们出现意外,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所以我觉得要想保证成果的延续以及更好的改变这个世界,必须扩大执行者的规模!”
    “你的意思是?”苏源惊异地看向夏琳扉。
    “我觉得可以将高峻、际叶皓、苏梦源等人拉拢过来。将我们所知道的事情告诉他们。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拉拢更多的人!”
    “但是世界线的数值显示a=1。000106,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仅凭我们三个努力就足以产生这样一个全新的未来,中间肯定不会出现问题。为什么还要拉更多的人进来呢?”
    苏源有些迟疑地道。
    夏琳扉道:“虽然说未来基本上已经固定了,但其实它又何尝不是取决于你我的一念之差?假如你不同意让际叶皓他们参与进来。或许这是产生a=1。0的充分条件,但这是否也是必要条件呢?也就是说,不让际叶皓他们参与进来是否是a=1。0的先决条件?换一个角度思考,假如你改变主意了,最终作出的决定是让际叶皓他们参与进来,那么也许a=1。0的产生便是诞生于你的这个一念之差。”
    苏源将信将疑地点头,其实她也明白,夏琳扉遵循的是人多力量大的原则,既然未来都是指向a=1。0的,那么是人少更容易实现,还是人多更容易实现?从概率的层面来讲,毫无疑问是后者更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