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掌好莱坞-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madworld的音乐再一次响了起来,安迪也一下子就清楚是谁来过了。而紧随其后。音响中出现的对话,让安迪也明白了:托尼毕竟跟了黑帮老大多年,他能够找到黑帮老大潜藏的证据,也可以用这些东西威胁安迪。
安迪成了这个世界唯一一个知道托尼是警察的人,而托尼手中则拿着安迪的证据。两个人再次形成了一个相当有趣的链条。托尼不能出现在众人面前,而安迪也不敢大肆的去追捕托尼。
而他的未婚妻也知道了他是卧底,在逼着他做出选择。如果安迪再保持沉默的话,就算是托尼不露面,他也会被自己的未婚妻出卖——电影的前面已经说过了,他的未婚妻。是警界高层的女儿。
托尼再一次占到了上风。
这一对双雄的角逐,没有枪战,没有厮杀,没有肉搏,可是。这种斗智斗勇的比拼,却还是让人大叫过瘾。
而在此时,托尼拨响了电话,把安迪约到了警官丧生的大楼上面,要和他见面。
而且,托尼不止约好了他,还把自己的证据给了心理医生一份——他做事非常小心,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再一次。电影转到了天台。已经穷途末路的安迪,不得不亲自赴约,到这里来见托尼。
托尼站在了安迪背后。轻松利落的用枪口顶住了安迪,把他的枪摘了下来。
两个人再次见面了,可是他们这一次不再是来商量如何对付别人了,而是在谈论着他们自己的命运了。
“给我个机会,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只想要做个好人。”
两个人在天台上面开始对话了,而这一次的对话。是在预告片中出现过的。可是直到此时,科林才知道。这段的含义是什么。
两个人看似简单的对话,包含的却全都是各种谈判。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
安迪的反问看似简单,却极为刺骨。确实,托尼的档案已经被删除了,那么,能够证明他身份的,就只剩下了安迪。就算是托尼揭发了安迪,可是,安迪却不肯为托尼作证的话,托尼也就无法证明自己是个警察。
正是因为知道这样的结果,所以,安迪才想要和托尼来一场交易:托尼隐瞒情报,安迪则是为他证明。他给的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是两个人一起死,还是两个人一起活?
显然,安迪是希望两个人一起活的,可是,托尼的回答,也是一样的简单,他猛然拔出来了枪,对准了安迪的头颅。
镜头猛然拉远,上面是清澈碧空,下面是肮脏喧嚣的城市。站在这里的托尼,做了自己的选择。
他的选择是什么,不问可知:他选择的见面地点,是警官死亡的地点。直到现在他还选择这种地方,他怎么可能轻易和安迪妥协?
宁可自己死,也要把安迪绳之以法,这是他的选择。
安迪和托尼,终究是不同的。安迪虽然口口声声说想要做个好人,做个警察,可是他还是在用着犯罪者的手段办事:妥协,利诱,威胁,完全没有一个警察的做事风格。而托尼虽然已经被逼入了绝境,可是,他却依然是在坚持一个警察的做事风格:绝对不对犯罪者妥协。
两个人的做事,从头到尾都是不同的。
“放下枪!”
正在此时,有人开口了。在两个人之外,又有一个人上了天台。
是那个马特狄龙扮演的警察——科林认出来了是谁,只是,他不清楚,这个人到这里来是来干什么的。
“他是卧底,是他害死了警官。”托尼抓着安迪,给警察解释着。警察当然不信,可是,他也不在乎——他需要的不是对方相信——只要录音证据交到了警方手上,那么安迪就会被揪出来了。
这是托尼现在仅有的希求。只要警方抓住了安迪,那么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托尼不敢放开安迪,他住抓着安迪,和警察对峙着向前移动着,他们再次走到了那个电梯口上。身后的电梯一声轻响,大门打开了,托尼也扭过了头,向后看了一眼,确定电梯开门了。
也就在此时,警察的枪口却对准了托尼,一声枪响之后,托尼倒在了地上!
本来已经绝望了的安迪,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同事,当场吓呆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同事会开枪,更不敢相信,这个暗算了黑帮老大,当了十年卧底,而且眼看着也掌握了局面的人,竟然在这种最为关键的时刻,被一枪打死了。
倒在地上的托尼,身体横在电梯门口。电梯门碰撞着他的腿,可是却怎么也和不上了。
不只他不相信,就连看着电影的科林等人,也一样不敢相信。作为主角的托尼,死在了这个时候?
电影快结束了的时候,不是应该正义必胜了么?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托尼不是已经说清楚了马上就可以真相大白了么?这个警察为什么要开枪?
“不用怕,我们是自己人。现在大哥死了,以后你要罩着我。”
警察走了过来,轻轻地拍拍安迪,知道此时,科林才明白了什么:卧底不只有一个,这个家伙也是个卧底!
“那些录音带,我已经销毁了。我94年就混入警队了,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得到重用,也升不上去,其实我很能干的……”
警员在不住的说着话,一边说着,一边又拿着枪,对着托尼的身体补了两枪。开完枪后,他又拿起来了托尼的枪,垫着手绢递给了安迪——显然,他想要让安迪用这把枪开两枪,伪造出来一个托尼开枪反抗,当场被击毙的现场。
安迪默默不语的接过了枪,他们搬动了托尼的腿,走上了电梯。
电梯再次开动了,电梯里面,枪声响了起来,似乎一切真的按照警察的安排发展,似乎这真的就是最后的结局了。
外面部署的警员们,已经严阵以待了。而电梯门打开了,走出来的安迪手里拿着的不是枪,而是自己的警官证。
“我是警察。”
这是他走出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他的脸上带着少见的释然神情。回过头看看身后,电梯里面,托尼的尸体旁边,刚才开枪杀人的警察,也一起倒下了。
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死亡,可是却又让人觉得很现实:安迪想要做的,不再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卧底了,他不希望还有人知道自己曾经是黑帮的事情。他希望成为一个好人。
为了成为好人,所以必须杀人——看似黑色幽默,可这就是现实。
黑帮老大究竟没有看错人。这个警察虽然心狠手辣,可是识人不明,远远不如安迪。斗到了最后,他们都死了,而只剩下安迪一个人,带着些莫测的神色,看着他们的死尸。
安迪把情况报了上去:托尼是打入黑帮的卧底,而死去的警察则是打入黑帮的卧底。警察杀死了托尼,而自己则杀死了警察,揪出了京剧的内鬼,也为警官和托尼报了仇。
于是乎,一切都真相大白了,似乎一切都不需要再追求了。安迪再一次立功了,他获得了晋升。而托尼也以警察的身份下葬了,在他的坟前,安迪默默的向他敬礼,却没有留意到,身后的那位心理医生也在盯着他。
电影的屏幕黑了下去,这部电影,到此为止了。
字幕已经出现了,而观众也在此时,全都起立了。电影院里面,响起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部电影,对得起人们的一切期待!
第二零五节年度第一
当无间道这部电影在经过了半年多的拍摄时间,终于和观众们见面之后,在整个好莱坞,他立即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话题。
利维的新电影,每次都能够引起来不少的关注,这一次也是一样,在电影首映过去之后,整个好莱坞就已经全都把目光投放了过来。虽然同期上映的电影还有两部,可是,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们,在此时此刻,都把目光对准了无间道。
对观众们来说,这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大片,而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部相当值得讨论的电影。
“精彩绝伦的电影,每一次的转折都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
《芝加哥邮报》的影评,给了电影很高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部成功的电影——紧张的情绪从开头贯穿到最后,电影中的人物的争斗隐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神情中。狠辣的黑帮老大,出色的警方官员,机智的卧底,出色的配角,再加上那根本猜测不到的故事发展,让媒体对电影的评价很高。
在看惯了各种商业片都是大爆炸,枪战潮,电影主人公以一当百之后,这样的电影有一种别样的风味。尤其是那种大牌主演说死就死的决绝,让任何人看了之后都认为相当精彩。
对比起来那些主角就是挨了核弹都可以毫不在意,在生死光头还不忘泡妞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情节上面,显然更有可看性。
“一场顶级的盛宴——电影演员们的表演,让任何看过的人,都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对准的是电影的表演。四个顶级演员,各自的发挥全都让人回味无穷。两个卧底各自的挣扎,纠结,心机,愿望。两个老大,各自的霸气,胆魄,头脑,手腕,甚至于。露面不多的两个小配角在关键时刻的返回,乃至于两个女主角对各自戏份的把握——这些演员们,全都做到了最佳。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里面,只要有一个演员能够表演得很好。就足以称道了。像这样的四个大牌同台飙戏的场景,是多久没有人见到过的了?
“制作的相当用心的电影,电影中细节让人惊叹。”
《纽约时报》的评论点,则是另外的一个方向。他们比较关注的,是电影的细节。这部电影虽然是商业片,可是电影中的细节,却足够让人惊叹。电影中的种种细节的设置,却还是让人惊异的。从艺术性上来说。电影中那些背景,台词,细节动作的安排。从故事性上来说,拍摄的时候的各种塑造气氛的拍摄手段,这些东西全都是让人惊艳的。
风铃,铃声,枪口升起的烟,这些东西。让电影在细节上,也不落后于任何人。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部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可以并存的。电影在兼顾商业的同时,拍摄出来了极为精彩的艺术性效果。”
《旧金山邮报》这是对着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进行了夸赞。确实。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地方式让别的黑帮片很难企及的地方的话,就是他的艺术性。有着对人性的探索,对善恶的探究,对每个人物情绪的把握,还不忘记对宗教,政治等事物的嘲讽,这样的电影电影,让人赞叹不已。
“电影最为伟大的地方,在于给我们展示了电影就算是不按照一定之规拍摄,也可以拍摄出来很好的电影。”
而作为专业杂志的《综艺》等杂志,则评价的不再是电影的拍摄水准或者故事是否精彩,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电影给出来的这种拍摄的方式。拍摄一部好电影不难,可是以智斗为主,而且是靠着演员们的演技为主,而不是打斗场面为主制造的电影,竟然可以拍得这么好看,这才是让人惊叹的地方。
这两年收到了泰坦尼克启迪,电影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电影越拍越气势恢宏,可是,这些气势恢弘的电影,却大多数都是相当传统,相当老套的故事。而利维的电影敢于跳出这种套路,这就是相当难得的。
从创新到内涵,从故事到人物,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都在引人深思。能够拍摄到这种程度,绝对是难得一见的佳片。
从各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
当然,就算是如此,电影也一样不乏批评之声。
“足够精彩,但是却依然有些脱离现实。”
对电影的批评之声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准了电影不够真实。
这部电影其实有些地方并不全都是现实的:比如说安迪是怎么留在纽约的?美国的警察,是全国各地随机分配的,留在纽约的可能性相当小。
同样,彼此卧底对方的内部十年,看起来也似乎是太过于儿戏了。这么长时间的对抗,实在不切实际。更何况,十年过后,安迪和托尼都成了对方阵营中的领袖级别的人物,警官死后,安迪成了警方的实权掌控者。而黑帮老大死后,要不是托尼跑了,下一个黑帮老大也是非他莫属。
这样的卧底,未免也太过于霸道了。
“电影中的黑帮的戏份太少了,警局的戏份太多。对警匪双方黑白化的标准还是不够深入。”
另外一种批评,就是认为电影中的黑帮太黑,警方太伟光正了。既然电影中的黑白两方都做过不少事情,那么,单单只是把黑帮的毒品交易作为罪恶,而不去讨论警局的罪恶,这样的做法,就有些让人不满。
“作为一部黑帮电影,不得不说,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太少。只有几个简单的开枪杀人的镜头,枪战场景只有区区的一幕,抓捕场景也只有一幕,其他杀人的时候都是直接一枪搞定,这样的电影有些不够刺激。”
另外再有的抱怨,就是嫌弃电影不够刺激。本来很多人听说是香港人写的剧本,还以为利维想要拍摄一些香港风格的打斗。可是谁知道,这部电影的打斗场景竟然这么少。别说配角了,就是主角死亡的时候,都是说死就死,没有肉搏,没有枪战,没有爆炸,所以就是不够刺激。
这些问题,对于有些钟情于黑帮片,认为黑帮才是正义的人,或者是一些有着考证癖的人,再或者是喜欢电影时刻充满打斗的人,都是很重要的,不过对于其他人来说,电影还是很棒的。
比如说,对于广大的观众而言,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问题。在电影上映之后,他们纷纷涌入了影院,观看着这部电影。
“我很喜欢看这部电影,警察办案本来就该是这样的,都脑子才是关键,都什么年代了,还一个人单挑黑帮,根本不真实。”
对于电影中打斗场景不足的问题,观众们并没有反感:电影本来的卖点也不是抢占。比起来枪战,这样的智斗才是难得的。更何况,美国观众也不是傻瓜,不知道多少电视剧都已经演过了,办案哪里是靠蓝波们战斗?
认为美国人只喜欢肉搏的,才是纯粹的死脑筋。
“电影中的人物刻画得很好,几个人物都很有魅力。我很喜欢托尼这个人物,也觉得安迪挺可悲的。”
这个观众则是看的电影的人物。对于电影中的两个人们,人们也可有看法。而让人相当惊奇的是,虽然安迪是活到了最后的人,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他都是更为可悲的一个。
有争议的故事,会毁了一部电影,可是有争议的人物,往往能够成就一部电影。电影中的托尼是个媒体出众,相当正派的人,他的际遇也只会让人觉得惋惜。可是,安迪的际遇则是让人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哀。他身上的争议性,在电影完成之后,也很快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我是第二遍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看明白,看了后面之后,觉得前面似乎有呼应的东西,可是又记不起来了,所以就再看一遍。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我要看两遍?”
这些观众们,则是更为认真,看电影的时候,喜欢看细节的人。
电影中的许多细节,确实是一遍看不出来的。影像店和墓碑上的日期,小女孩的年纪,警察们前面几次的对话中两个卧底的表现,种种细小的伏笔,不去深挖,就看不清楚。而在深挖过后,这些或是让人觉得温馨,或是让人觉得发寒的细节,也让电影更加精彩了。
一部电影想让人看第二遍,那么就得让人看出来一些不同。细节的刻画,就有这样的作用。
一部电影,有故事,有人物,还有细节,怎么可能不受欢迎?在电影首映过后,在美国各地上映的电影,几乎全都是场场爆满。
如果说电影只是有好评却不卖座,电影不能算成功。只是卖座却没有好评,电影也不能算是成功。可是,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都非常出色,电影也是无可争议的获得了成功。
“这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非比寻常,利维导演果然证明了,他的电影可以拍摄的更加出色,无间道给我们的疑问中,现在只剩下了最大的一个:在今年的电影中,这部电影,是不是年度第一?”
第二零六节号召力
无间道在上映之后,带来的震撼力,其实就是媒体不说,人们也会清楚地意识到的。一部电影上映之后,最为直观的反应他的评价的,莫过于票房,而无间道上映之后的票房,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在电影播放之前,人们就已经聊到了,电影的票房不会太差。可是,即使是早有预料,电影的票房情况还是显得让人惊奇。电影上映首周,电影的票房,就已经超过4030万美元。从开画的第一天起,几乎所有片场,上座率就都超过了90%,观众们对电影的期待和热情,相当让人惊叹。
“无间道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仅仅用三天时间,就已经爆发出来让人觉得炫目的生命力。在此前,利维导演说自己的电影会是一部突破性的电影,而现在,别的方面是否有足够的突破性不好说,在票房方面,电影的突破性做到了十足。”
这部电影受欢迎的程度,看似不可思议:没有动作,没有爆炸,为什么观众还会买账?可究其原因,这其实也很好理解:观众们想要看的,除了大场面之外,再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明星。
这部电影的宣传片,早早的就已经放了出去。在电影宣传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和片段,可都是几个明星展示各自魅力的片段,这让人很向往的片段。
德尼罗本来就是黑帮电影中的佼佼者,他在电影预告中极具煽动性的话语,也是让人极为心折。而皮特和诺顿的飚戏在预告片中一样也出现,明星们的同场竞技。本来就是很让人心动的,更何况电影导演是利维。
对于明星而言,演完了一部电影,只要不是垃圾片,总是不愁电影票房的。德尼罗等人都是顶级演员。他们的电影,只要质量过得去,观众们就都肯买账。而这一次的电影,是利维拍摄的,三年以来,利维用一部部的电影证明了自己的水平。即使是最挑剔的影迷也得承认,利维的电影精品率相当高。既然如此,在电影上映之前,观众们就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部由明星演的精品电影。观众有什么理由拒绝?
因此,电影一经推出,就已经有很多狂热的影迷在等待着了。好的导演搭配上好演员,产生的票房号召力,可不是简单的加法。好口碑的作用也就是这个时候生效的:当一个导演证明了自己的电影全都是精品之后,他的新电影就算是还没有上映,也可以得到万众期待了。
而如果说电影在上映前,人们是靠着导演和演员们的名字来决定看不看电影的。那么,在看过了电影之后,人们的评价。又再一次把电影的票房拉高了。
“这是近年来德尼罗表演得最为成功的一次——这种充满了霸气和狡诈的黑帮老大,德尼罗表演的得心应手。任何他的影迷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不是他的影迷的人,看了之后也会为他所折服的。”
在电影结束后,各个演员的影迷们,也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同于过往。影迷们了解电影好坏的渠道只能够通过媒体杂志的评论,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各个电影的网站也都开始成气候了,这也促使影迷之间的交流更多。很多人在电影结束后,就已经在网站上面,议论自己的偶像了。
有些演员,本身的名字就是质量的保证:今年的汉克斯就是一个典型,凡是他接手拍摄的电影,无一不是成功无比的电影。而德尼罗与之相近,他的演技和名气早就是得到了公认的,这一次在电影中扮演的黑帮老大角色又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物。充满诱惑力的言语,缜密的心思,心狠手辣的作风,雷厉风行的态度,都让这个人彰显着自己的魅力。而在最后,临死之前,德尼罗面对枪口自己加上的一个嘲弄般的笑容,也让他的影迷们,看的如痴如狂。
而在德尼罗之外,吸引了最多观众的就是皮特。
皮特虽然在这几个人里面,名气不是最大的,但是要论及受欢迎程度,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正值当年,又长了一张帅脸的他,本来就是在观众中大受欢迎的人物,在这部电影里面,他又是主角之一,也让影迷们给予了最多的关注。
“谁如果以后再说皮特不会演戏,就让他来看看这部戏好了。皮特用最好的演技证明了,他就是最好的演员,奥斯卡级别的演员。利维的电影每一部都能够制造一个奥斯卡级别的人,今年,这个人非皮特莫属!”
皮特的影迷们,为皮特的表演而自豪着。皮特在电影中没有德尼罗那么多张扬个性的时候,不过,他的表演确实极为细腻。很多时候,他都是满面堆笑的表现着自己的个人魅力,而用自己的眼睛,来表现自己心里的纠结和落寞。一个口不对心,心事重重却要强作乐观的人的形象,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简直是无可比拟。几次和黑帮老大的电话,在未婚妻面前的装模做样,全都让人惊叹他的演技。
作为电影中活到了最后的人,他的发挥空间很大。因此,在看完电影之后,他的影迷们都认定了,凭着他的演技,今年挑战奥斯卡绝对没有问题。
看完一部电影之后立即就说自己的偶像能拿奥斯卡,这是身为粉的基本素质——皮特的影迷们,就是这么做的,可这一次,他们的做法却遇到了些麻烦。诺顿的影迷们对他们的态度很不满。
“明显托尼比安迪的戏份要重,要多,更符合主角的身份。爱德华的表演更加出色,皮特在表演中有些地方还残留着一些演的痕迹,而诺顿已经完全是融入了角色。这部电影里面,他的表现明明更好。”
诺顿的影迷们,看的自然是诺顿。在他们看来。诺顿是要比皮特强的。诺顿是个注重表演细节的演员,在电影中也为了自己的人物设计了不少属于自己的动作。比如说,他自己要求加上了抽烟的镜头,在表演的时候,他更注重眼神的变化和交流。这些方面是他的优势,即使在电影里,他的表现也比皮特好。
因此,在诺顿的影迷看来,诺顿的表演明显更好——只是可惜,诺顿不如皮特帅。所以获得的支持不高。
电影之中,诺顿是戏份较多的,皮特则是活到了最后的。因此,更多的人认为,皮特才应该算是主角——他才是真正的迷失了自我的人。这两种论调也让影迷们争吵不休。虽然影迷们也都知道。电影是一部双雄片,本来这两个人就都是主角,可是,谁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那个人物更展现导演的想法?这也是人们讨论的重点。
当然,无论是三方谁在讨论,他们至少都承认一件事情:连姆尼森的演技非常出色,在电影里面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从最一开始的两极之一,敢于和黑帮老大正面对抗的警官。到后面发展成了线索人物,在死后让两个卧底因为对他的死而产生心理变化,联手干掉黑帮老大。他的威严的一面。和他的慈祥的一面,全都是让人心服口服的。
“也只有连姆尼森,才能够和德尼罗正面飚戏不落下风。也只有连姆尼森,才能够在和皮特,诺顿同场的时候,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手。利维的电影中经常有黄金配角。这一次,他又挑对了人物。”
虽然电影的主角是谁。人们很难分说明白,可是电影的配角是谁。却可以一目了然。连姆尼森在这个配角的角色上发挥的相当出色,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演员们在电影中的表演,不止决定了电影本身的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影迷是否爱看。有的时候,一部电影别的地方全都一无是处,可是因为主演的魅力惊人,就有观众们买账。
而一部电影能够塑造出来多个魅力十足的人物,还让这些人物相互较量,相互映衬,自然更让人为之激动。
无间道这部电影有四个明星,而且令人惊奇的是,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使得电影中的四个人的戏份并没有太多的轻重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出彩的一面,每个人都可以说是魅力十足,他们的影迷们,自然也就都会涌入电影院,观看自己的偶像的演出。商业大片喜欢使用明星,就是因为这个:这些演员的死忠们,都是愿意为了看自己的偶像表演而掏钱买票的人。
能够拉动票房的,除了场面,就是明星。当一部电影有着极大数量的影迷观看的时候,他自然就有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好票房。
当首周结束后,电影接近4100的票房成绩,也说明了这部电影在观众们那里是多么受欢迎。一部没有太多的打斗,没有爆炸,没有动作场景的电影能够有这样的票房,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数字,在今年的电影中可以位列前三——x战警的首周票房超过了5000万之外,派拉蒙的碟中谍2,更是有着5700万票房的骄人战绩。
而这样的成绩,也让很多人在议论着,这部电影是不是有可能挑战今年的另外一部大片角斗士的票房成绩。
角斗士这部电影是梦工厂成立以来,制作的投资最大的电影。上亿元的投资,使得它从开花的时候起,就已经承载了梦工厂和环球最大的希望。现在,它的热映期已经过去了,它在美国取得了超过1。8个亿的不俗票房,在全球更是有着超过4亿的票房成绩,这样的成绩,虽然无法和电影上映之前喊出来的挑战泰坦尼克相比,但是,也绝对让人满意。
可是,那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一周,只有3400万的票房,比起来无间道来,还要略微低一些。
如果这部电影的票房从第一周就超过了4000万,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他是不是会再次创造奇迹,超过角斗士呢?
一时之间,这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第二零七节屈膝之敌
对于人们的猜测,环球公司方面的媒体,也是做出了反映。角斗士是他们今年上映的大片,人们现在都纷纷传言别的电影比他们的电影更好,这是环球公司不能够容忍的。
亲近环球公司的媒体在此时纷纷指出来,一部电影的票房,不只是有北美,还有欧洲,亚洲等多个市场。作为一部史诗电影,角斗士是能够吸引不同文化,不同人种,不同语言的人观看的,而无间道的故事,太多地方都需要台词了,这部电影很难有在全球票房上面,挑战角斗士的实力。
他们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和史诗无关,简单的说,动作片在全球范围内更为受欢迎,这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是角斗士,就是碟中谍2在全球范围内一样也是大卖。要说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能够超过无间道,人们还是都比较认同的。
斗智的电影,靠的就是台词的把握。不同的语言之间一进行翻译,很多原有的台词意味就会丧失了。相比之下,肉搏斗殴是硬性的东西,全球范围都没有什么区别,这些东西,更能够让人接受。
比如说,今年七月份上映的卧虎藏龙,票房可以说是高的惊人。那部电影可就不是讲解台词和结构的,优美的风景,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