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掌好莱坞-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门的生活中破绽重重,难道别人的生活中就不是么?又有多少人,明明干着自己不喜欢的活儿,对着自己没感觉的人,而做出虚伪的表情?
电影里面,楚门似乎也已经屈服了。他再次走出了家门。再一次的,他在家门口遇到了邻居。他还是像上次一样,站在大门前,大声的打着招呼。
“假如明天见不到你,祝你早中晚都安!”
看似玩笑的话语,再次听到却已经让人心酸了:上一次听到时,这是一句招呼,可这一次听到,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话实际上是说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的。
而后的拍摄,也是一样:再次遇到的两个老人,在路上说着买保险的事情,可实际上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镜头拍摄后面的大幅广告。收音机里再次传来了声音,可是人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专门做给楚门一个人的收音。而当楚门到了公司再次上班的时候,他的同事给他介绍着新的美丽女同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理解了这是怎么回事了——这是导演为他安排的新的妻子,导演想要把他的生活再次引导到自己想要的路线上。
女孩很美丽,工作很圆满,这一切的一切都很好,可是,观众们却很难为楚门的处境高兴的起来:这一切都是假的,这些虚伪的美丽又有多大的诱惑力?
再次看到楚门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和第一次看到楚门的一天时,观众们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这样的生活再美好,也毕竟是假的。
这样的生活,虚假的让人叹息。
电影里面,摄制组人员志得意满的看着楚门的生活步入了正轨,他们在庆祝着,在闲聊着,不再去关注楚门的生活。楚门也似乎接受了这种生活,他倒在了自己的床上,睡着了。
电影的气氛,在此时下沉到了令人绝望的境地,楚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还安于现状,这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而也就在此时,导演敏锐的发现到了不妥,当镜头再次拉近时,人们猛然间发现,被子里面不是一个人,而是枕头和气球做的假人!
这一次,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带给观众们的不再是震撼,而是猛然间的惊喜。
“楚门跑了!马龙,立即过去!”
电影里面,导演气急败坏的指挥着马龙前去。没有了妻子的监视,现在想要再就近监视楚门可难多了。马龙在楚门的家里四处探索着,他想要找到楚门,可是,找了半天他也没有能够找到人,最后,只能把他的脸凑到了摄像机前,报告着自己的失败。
摄像机前的人脸,大概也算是这部电影最为丑陋的一幕了。这个在戏里面耍弄欺骗楚门的好友,有这样丑陋的镜头,让观众们都有了笑意,而此时,观众们更加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楚门去哪了?
街道上面,所有人都走了出来,他们大声的喊着,试图找到楚门。楚门的学校,工作地点,家里,父母家里,到处都被搜遍了。所有的摄像都被调用了,导演已经完全愤怒了,他甚至不惜下令让太阳早早升起,以便搜索。
可是,人们却依然找不到他。
而就在这一片喧嚣中,导演突然明白了什么了。
“把镜头对准大海。”导演突然下了命令。
“他害怕水,他去大海干什么?”工作人员不明白,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听话。而这一次,他们震惊了:楚门坐在自己的船上,驶向了大海,“他是个职员,他怎么会驾驶船的?
他不再怕水了。
他对水的恐惧,其实也就是一种对自己改变自己现状的恐惧。可是,当他意识到了工作,妻子,好友,乃至于父母全都是虚假的时候,他对改变现状的恐惧,也就消失了。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当下定决心改变生活的时候,一些小小的技巧,根本不是阻碍的理由。
楚门的扬帆,在电影院里面,再次激起了一片声音:继上一次转折揭破了真相之后,这一次突然的转折,让观众们消沉的意志,全都被激发了起来。
楚门的世界,其实也就是每个人的真实映射。看到他闯出了生活,向着梦想前进,又有谁不会为之欢呼?
楚门的帆船,那是梦想的象征。
第一五七节广阔天地
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自从利维接手前,就有人告诉利维,这是一部讽刺传媒的作品,贸然上映,只会得罪传媒。可是在利维看来,电影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关键还在于电影如何塑造。一部电影是讽刺为主还是励志为主,关键在于拍摄方式。阿甘正传能够成功的把讽喻变成励志,为什么自己不能?
而这部电影里面,他也做了很多的修改。那些电影中的围观的观众被他删去了很多:观众的同情和惊讶,靠着镜头引导银幕前面的就足够了。电影中的导演和摄制组,也没有被利维进行恶意的丑化。他们没有大谈赚钱,更没有为了钱要公开楚门的卧室床戏的做法,这些明显就是为了讽刺媒体的部分,利维也没有保留。在他的镜头下,导演的身份,就是命运的具现化:对一般人来说,命运之神操纵人的命运,对于楚门来说,导演操纵他的命运。导演的存在,只是为了直观的表达而已。
而这部电影中,楚门的个人的情绪变化,以及他的从妥协到侦查,再到看似驯服,实则思量逃跑的部分,则被利维放大了。这一部分,在利维看来是电影的重点。
这是电影里面最为励志的部分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弃了现有的优渥但虚假的生活而扬帆远行,而这部电影能够吸引人,最大的理由不是它多么露骨的讽刺了媒体操纵舆论,而在于这部电影中前期楚门无力的挣扎感,生活完全被人操纵的荒诞感,和后期楚门扬帆而去形成的鲜明对比: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深刻。是前后的对比导致的,只要加以引导,让前期的那些人的得意嘴脸,和后期楚门离开时他们的惊慌失措造成对比,楚门离开的举动。就足以让人振奋!
前期的讽刺和后期的励志,这才是电影的重点。利维没有去夸大媒体的导向作用,而是借助导演的嘴,把媒体的操纵和上帝的操纵等同了起来,从而引起观众们更多的代入和思考。比起来贪多嚼不烂的去讽刺媒体,利维更希望观众们多多的去思考自己。而这样一来。电影到了这一次转折,楚门扬帆出走时,自然也就会引起观众们更多的投入了。
现实主义的题材中,现实总是残酷的,而个人的追求总是理想化的。拍摄这种电影。如果更多的注重社会现实,那就是讽刺为主。如果更多的追求个人努力,那就是励志为主。一个导演应该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镜头,镜头只要能够用好,自然也就不必担心讲不好故事。
通过前面的镜头,台词,演员,现在的楚门已经是观众们自己的化身了。看到他不再被生活所折服。而是努力去征服生活,人们自然会无比的激动。
有太多的人,在生活中都对梦想有所期待。可是却没有力量去追求了。当他们看到有人敢于去追逐梦想,他们当然也会为之激动。
导演对着楚门的离开显然是没有预备的:因为楚门恐水,他很早就荒废了这方面的防备,灯塔的摄影都已经不能用了,他自然也没有对帆船做什么手脚,这一个交通工具的使用。超出了他的预料。看着楚门想要逃离,他的想法。也只有一个办法:掀起人造的风浪,试图阻止楚门离开。
你想要追逐梦想。我就能够给你制造麻烦:有多少梦想在挫折面前止步不前?一个人想要反抗命运,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音乐激昂了起来,小帆船在风浪里面飘摇,几次三番的差点倾覆。可是楚门始终都紧紧地抓着帆船,而且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掉转方向。他坚定地想要离开这个地方,风浪并不能够阻挡他。
“你想要阻止我,除非是杀死我才可以!”
站在帆船上的楚门,大声的冲着天空咆哮着。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被谁操纵的,但是他知道他们想要阻挠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是,在一个人的梦想面前,风浪这样的挫折,算得了什么?
除了死亡,有什么能够制止一个下定决心追逐梦想的人?
“停下吧,这太危险了。”
导演无奈的选择了让风浪停下:困难可以阻挠一个人的很多努力,可是绝对无法阻挠一个人的梦想。
利维没有选择让导演说出来类似于‘杀死他也无所谓’的话语,比起来顺手抹黑媒体,他更希望导演克里斯托弗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关爱恨的‘上帝’角色出现。这样的角色,更有助于他的电影。
风暴停下了,重新站在帆船之上的楚门,看着雨过天晴的天空,露出了百感交集的笑容:原来,这也就是他们的手段,原来,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他们可以掀起风暴,可以让自己遭遇挫折,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只要自己毫不气馁,那么自己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刻,总能看到雨后的碧蓝天空。
真正阻挡自己的,只是自己的内心而已,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
他在船上坐了下来,小船向着前面漂流着,蓝蓝的天空下,一叶轻舟荡漾出行,海天一色之下,唯一的景物就是楚门的小船。这样的美景,完全是楚门雨过天晴的心情的写照,也是彰显着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于追逐梦想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坚持自我。
而也就在此时,小船也走到了摄影棚的尽头。船头刺进了蓝色的幕布,楚门惊讶的走了过去,他没想到自己看到的蓝天白云都是假的。他用力捶打着幕布——原来他的生活,一直都在这样的虚假的环境中。也让楚门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多么的滑稽。
还好,他已经走出来了。
转过身,他沿着墙壁行走着,很快,他就发现了那一条通向外界的阶梯。他走上阶梯,推开了那扇写着出口的门,而就在此时,克里斯托弗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了。
“楚门。”
他的声音,透过厚厚的云层,和阳光一起播撒了下来。云层背后的他,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一样,观看着楚门的生活,和楚门说着话。
“你是谁。”
“创造者,我创造了你的世界。”
“那我又是谁?”
“你是我的世界的核心,你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所以,一切都是假的?这整个世界,都是假的?”
“不,楚门,没有什么是假的。外面的世界,和桃源岛一样的虚假,一样的充满谎言,依然会有很多人骗你,在我的世界里,至少你不必担心受到伤害,可是在外面……楚门,你属于这里,外面的世界并不值得向往,在这里,你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你喜欢这里。”
“你又没有在我脑袋里面装摄像机!”楚门抬起了头。
“你在害怕,你在犹豫,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克里斯托弗揭破了楚门的心思,“你属于这里,你应该留在这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你自己都不行。楚门,我看到了你的一生,我是最了解你的,留下来吧,留在我的世界里吧。”
当一切人造的挫折和苦难都不能够阻挡出门的时候,那么最后的办法,也就是最为简单的办法:这一切不妨直接挑明,克里斯托弗想要的不再是用困难阻碍楚门,而是改变楚门对真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外面的世界并不一定就好,虚假的世界不一定就差。楚门对外面一无所知,他离开这里当然会害怕——既然害怕,为什么不留下呢?
人最难以战胜的,不是上帝,不是自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一切的手段都不管用之后,直接去说服对方,是最为简单的。
楚门慢慢转过了身,他抬起了头,紧盯着云层中不知道在哪里的上帝,而后在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了防止我明天见不到你,祝你早中晚都安。”
导演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这一句话,他每天都听楚门提起,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真的有一天,这句话变成现实。
楚门说的对,他可以在任何地方装摄像机,但是,他不能够在楚门的脑子里面装摄像机。别人的思想,他操纵不了。
外面的世界确实可能会很危险,很难过,可是当一个人有勇气去质疑自己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时,怎么会没有勇气,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呢?
这一句招呼,曾经是对楚门的生活的嘲讽,可现在,却已经变成了对导演的嘲讽。楚门的勇气和追求彻底击败了导演了。
楚门转过了身,大步的走出了摄影棚。他的白色毛衣消失在了黑暗中,他的选择是离开。
音乐再次激昂了起来,到此,电影终于结束了。
而在电影院中,也响起了一片的掌声:他们是为了楚门的选择鼓掌,也是为了这部电影而鼓掌!
ps:因为想要说说具体的剧情的更改,所以这一段电影的介绍写的比较长。
第一五八节内涵
在人们的一片议论声中,《楚门的世界》的试映结束了,也迎来了媒体们的各种评价。
这些声音,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拍摄的很好,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电影的故事,过于滑稽不可信了。
“搭建一个巨型摄影棚,找来无数的演员,只是为了拍摄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且还播放了30年?这样的节目会有收视率该怪。而且,技术上这根本不可能达成,如果真的达成了,楚门的生活也肯定是扭曲的,他不可能想要离开——也许利维应该更多的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看看斯金纳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这样的评论,是认为楚门的世界拍摄的实在过于离奇了。电影中的那些情况,在现实中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电影,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又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
如果是别人,拍摄了这样的电影,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天的爆米花电影多得是,谁会在意深刻内涵?可是,这部电影是利维的电影,利维的电影,怎么能够这么不经思考?
“电影中的导演可以让一个儿童从小到大在镜头前生活30年,这样的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世界?这个世界还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吗?这样的世界,楚门就算是走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一些人,则是在谈论着楚门的世界里面的社会性的谬误:楚门就算是走出去了那个世界,又有多大的必要呢?
很多人抓着电影的这些方面评论着,在他们看来。楚门的世界有些过于荒诞了。可是,另外一些人,则是意识到了电影的深刻含义,他们对于电影的评价就很高。
“表面上说,影片是一个荒诞无稽的故事。然而深入了解其内部构造你就会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意义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会开始担心是否在自己的周围也会发生同样的事。”
《纽约时报》的评论,就有所不同了。纽约影评人的看法,比起来别人还是更加贴近电影的真实意图的。
“荒谬的故事逻辑设计,只是为了突出其背后的深层次的内在。看似不合逻辑的设计。其实是把一切符合逻辑的东西直观表现出来了——这也是最让人惊讶的。
《洛杉矶时报》也一样刊登了这样的消息。显然,洛杉矶的影评人们,也看懂了电影的内在含义。
“我曾经以为,楚门的世界会对于媒体操纵世界进行大肆的描写:毕竟,这样的讽喻。可以算得上是深刻。可是,在看到了电影后,我才明白利维的野心:比起来命运这个永恒话题,媒体算是个什么?”
《芝加哥邮报》的评论,更是一语中的。
而此时此刻,《综艺》也一样刊登出来了一片荧屏,这一篇影评,则是对电影的长篇的解读。
“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电影看似真实,却处处隐含暗喻:前半段中楚门努力想要找出来自己生活中的真相,他为了追求真相。甚至可以赌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性命。可是,当真想真的被揭开的一瞬间,我们发现,真相的可怕程度,远远超乎了任何人的预想:一个人的生活竟然全都是假的,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真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真人秀,这和楚门追求真实的过程。实在是反差太大了。”
“这样的生活,和楚门对于真实的探索完全是相左的。这是影片中最大的辛辣讽刺之处。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写照: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导演围绕着你转,也不是所有人都把你当做唯一的主角。可是,我们的生活中一样充满了虚假:多少人和自己的妻子早就激情不再了?多少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无比的厌倦?多少人对于自己的邻居,朋友都毫无好感?虚假无处不在,可是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楚门的世界的前半段,用看似夸张,实则处处暗含映射的手法,映照出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他说的就是每个人的日子。所谓的真人秀,真实的地方,隐含的第一层含义,是楚门的世界是真实社会的映射。”
“可是,如果只是一部讽刺的电影,那么就会显得过于晦暗了。好在,这部电影没有就这样结束。楚门意识到了他的世界是虚假的之后,他没有像导演说的一样对此满足,生活在他的父母,妻子,好工作的宠爱之下,而是大胆的站了出来,打开了通往外界的门,勇敢地走了出去。比起来一般人的生活,这是楚门的生活不同之处:楚门是不同的,他勇敢的站了出来。而这也是电影的第二重含义:楚门是一个‘真人’,他是追求真实,追求真我的,他终究和他周围的虚假环境格格不入,他是要勇敢地秀出自己的。”
“从俄狄浦斯的年代开始,一直以来,人类和命运的对抗,就是戏剧的一个不变的课题,而楚门的世界,也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只是,它没有让诸神深藏在云端,而是让诸神化身成了一个老导演,让这个导演来安排命运,而让一个主演反抗导演,寓意人类反抗命运。和天使爱美丽一样,这一部电影中的超越现实的部分,如果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背后的故事——只是,这部电影如果自信思考的话,很容易让人觉得悲哀。”
综艺杂志的评论,可以说是完全解释清楚了电影的一切内涵。利维拍摄的这一部电影,就是在用导演和媒体,来影射命运。
这些东西,如果真的能够读懂,就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部电影的精髓,不在于对媒体的讽喻,而在于它是在讲述着整个社会的故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摄影棚,一个巨型桃源岛,每个人都是上帝手下的楚门——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
笼罩全岛的摄影棚,播放了三十年的节目,全岛都是演员,这些本来就是不现实的。可是,这些荒谬的东西,反映出来的,确实现实的世界。
一部荒谬讽刺的电影中,非得按照真实逻辑去推测就太过无聊了。比起来电影所诠释的深刻含义,其他的地方,倒是不怎么重要了。
媒体的争论,此时一直都在进行着。只是,它们对电影的评价,毕竟还是媒体层面上的。和媒体的评论相比,观众的看法,就远没有这么麻烦了。
“电影很有意思,中间有些压抑,不过总体很好,前面很搞笑,后面很过瘾。深刻的寓意我没有读出来太多,我就只知道,如果换上是我的话,我也一样会逃离桃源岛的。”
“电影拍摄的不错,两次转折都特别突然,让人预料不到。不过挺好好看的,很有意思。”
“金凯瑞演得很好,很少见他演戏能够演出来帅气的一面的。很希望看到他多做一些这样的表演,演这样的电影的。”
比起来媒体对电影的内在含义的追求,观众们更多的还是关注故事本事。利维拍摄的楚门的世界,前后两处,有两个重大的转折,前面一个几乎否定了楚门的一切努力,后面的一个摧毁了导演的全部自信,两处重大转折,可以说都是让观众始料未及的,可是,电影中的那些细节,却又让转折很有说服力——这样的情节对于追求刺激的观众们来说,也是足够的了。
内涵是留给愿意想的人去想的,对一般观众来说,看的就是热闹。这部电影情节很有趣,有转折,有搞笑也有励志。导演很出色,镜头很美,故事很好,而且也拍摄的很流畅。演员又是大牌的演员,票房号召力十足:这样的电影,没有理由得不到观众的好评。
而不管是媒体的高热度的议论,还是观众们的高度评价,都已经说明了一件事情:这部电影现在已经走了人们的关注,成了今年夏季影响力最早打响的作品之一了。
哥伦比亚公司对于这部电影的信心也是很充足:在北美开画的同时,在欧洲,日本等地,电影也在几乎在同一时间开画了。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上映,也在试映之后正式打响了。
不仅如此,在电影热映的同时,另外一个话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一直以来,金凯瑞的表演都被人认为是浮夸造作的,喜剧演员的表演不算是顶级表演,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印象。可是,这一部电影中,金凯瑞的表现,则是让人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人们在此时也在讨论:金凯瑞的演技到底怎么样?
电影中的楚门可完全没有了金凯瑞以前表演的疯癫的样子。这个楚门有深情的一面,有敷衍的一面,有果决的一面,也有勇于面对人生的一面,可是,却偏偏没有疯癫的一面。金凯瑞在戏中抛弃了他以往的癫狂,他表现出来的真实,也令人动容了。
这个演员,绝对不是靠装疯卖傻才获得的地位。他的地位,来自于他的才华。
第一五九节成就他人
楚门的世界,说的是楚门的故事,表演的最为受重视的,自然也是演绎楚门的金凯瑞。他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楚门,和以往大不相同。楚门是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可是精神生活却有着不足的人,和以往的金凯瑞电影中他只需要表现欢笑一面不同,这部电影里,金凯瑞需要把欢乐的一面当做是一重面具,而在面具背后,还要表现出来自己的心事和空虚。多重不同的表演,可以说是大大的增加难度,而金凯瑞能够表演很好,也让媒体大为吃惊。
“金凯瑞的表演让人们意识到了,他也能够演出一些不一样的电影。就算是不用他所习惯的那一层外壳,他也一样可以有很好的作品。”
一直以来,人们对金凯瑞的演技的评论都不高。作为一个演员,他演出的纯搞笑的戏实在太多了。总是装疯卖傻,也限制了他的戏路。而这一次他的突破性的表演,让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楚门真实的展现了出来。他不再只是一个疯癫,神经质的形象代号,这也让媒体对他的评论大为不同了。
喜剧演员们全都是靠着笑中有泪的悲剧色彩的电影而自我生活的,金凯瑞也不例外。楚门的世界过后,他的演技也算是正式的跃升了一个台阶了。从此以后,谁也不能再把他当成普通的丑角了。
“也许金凯瑞终其一生无法获得奥斯卡的器重,不过不得不说,他绝对是喜剧表演的无冕之王。”
对于金凯瑞的表现,媒体业做出来了评论。谁都知道,金凯瑞说话办事一向都比较随意,而且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嘲讽过奥斯卡,奥斯卡不可能把奖项颁发给他,不过。就算如此,人们依然无法否认,他的电影的出色之处。
而在媒体大为称赞金凯瑞的时候,对于利维,他们也免不了同样夸奖几句。
“利维在这一部电影中对金凯瑞的演技的点拨,可以说是使得金凯瑞演技大为长进的关键因素。利维导演喜欢和最为顶级的演员合作。也能够让最为顶级的演员轻松拿到荣誉。前面两部电影,人们也许还会怀疑这是凯文史派西和薇诺娜赖德本身的演技所致,可是这一部电影中能够让金凯瑞演技大增,这就不得不说是他的天才的功力所致。”
演员的演技提升,除了演员自己的努力之外。当然也有其他人需要感谢。其中最为重要的,除了为演员挑选剧本的经纪人之外,为演员点拨演技的导演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演员的演技,很大程度上得依赖导演的栽培。毕竟,天生就能够演好戏,懂得如何演戏的天才是极少数的。
大部分的演员,并不是那种看看剧本就能够完全领悟了导演的全部意图,知道了意图就能够自我创造出来足够好的动作的天才——那样的顶级的天才是有。不过太少——像马龙白兰度那样,不到五十岁就可以把老态龙钟的教父演好的天才毕竟是极少数,至少利维知道的这几个号称天才的。无论是皮特,德普还是唐尼,他们在五十岁的时候,还都只能在电影里面耍帅扮酷,做不到更进一步——顶级的天才不那么好找,不是说有就有的。
而如果能够与导演做更多的交流。让导演把电影中的含义说透,说明白。自然就可以表现得更好。而且和导演交流自己的动作,得知自己的动作该怎么做才算是最好。才能够在电影里面既有好的表现力,又不破坏电影的整体构图,这也可以让电影更好。电影的拍摄,是导演意图的反映,作为导演的故事构架下的演员,能够听从支配,当然就会让自己的演技上升。
利维从来不认为喜剧演员的表演能力就差:演员们的演技,毕竟还是得靠着导演要求磨出来。都说喜剧演员演不了正剧,可是说起来的话,香港的那位被那么多人推崇的梁影帝,还不是演鹿鼎记,绝代双骄这样的戏出身的,被王家卫磨砺出来了演技?
很多时候,导演的一句话,都可以改变演员的演技:记忆中,香港的那位刘天王,在演杜琪峰的戏时,被杜琪峰当面训斥:‘你就不能把手从兜里掏出来么?’这样的话语看似严厉,却很好的打破了刘天王一贯以来的形象,成功的让他演技更上一层——刘天王一辈子演戏,却只在杜琪峰手下拿了个影帝,也就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问题。
好的导演,总会磨砺演员的。
金凯瑞也一样,他的演技也得磨砺,这部电影如果抱定了主意让他演讽喻剧,那么效果肯定还是免不了夸张,可是让他演正剧,对他严格要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利维的要求,使得金凯瑞有了现在的进步,这一点媒体也都很清楚。
“利维习惯于在电影中严格要求演员,让每一个演员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表演。电影的好坏,与他的要求密不可分。这部电影里面,无论是金凯瑞,还是艾德。哈里斯,都发挥出了极佳的水准。就连作为配角的马克。沃尔伯格等人,也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这样的高水准,不得不说是利维的功劳。他是现在的好莱坞最善于成就他人演技的演员,这一点毋庸置疑。”
确实,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可以说表现的都很好的。第一遍看这个电影,人们还看不出来什么,可第二遍再看,人们就瞧出来端倪了:演员们需要在楚门面前不漏破绽,又需要在观众面前表现出来疑点:他们同时进行着的,全都是两种表演,那些广告,需要被观众看破,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