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万象老师率先发现叶崛,领着大家走了过来,大家相见之后,叶崛少不了又是一番介绍,两位英国友人用十分蹩脚的中文跟大家打招呼:“泥、们、浩!”
来自中国的朋友同样操着蹩脚的中文回道:“泥们也浩!”
大家都是年轻人,有没有真正的语言障碍,很快就介绍完毕。
让大家有些诧异的是,奥斯丁、简妮两位名牌大学的学生,见到柳敬亭竟然有种初见偶像的感觉,两只眼睛放着光芒,不停地打量着这位中国男孩。
柳敬亭坦然微笑,用英语开了一个玩笑道:“我觉得我身上要开花了。”
奥斯丁和简妮都是一笑,奥斯丁同样用英文回道:“我不知道你身上有没有开花,但是我知道你的笔一定开了花。”
柳敬亭也笑,转头看着杨丽璐,问道:“英国也有妙笔生花这个成语?”
杨丽璐横了他一眼,没有搭话。
奥斯丁见状,忙挺身而出,为柳敬亭解围,切换到蹩脚中文模式,道:“泥女朋友,真飘量。”
杨丽璐俏脸一红,忙用英文解释道:“我不是他女朋友。”
柳敬亭笑道:“英国朋友,真是不瞅眼色啊。”
叶崛、孙泊雅和两位万象老师都是莞尔一笑,康令月则似笑非笑地摇摇头。
出了机场之后,早有一辆白色中巴车在外面等候。大家相继上车,随意选了座位坐好。这一次杨丽璐十分避嫌地没和柳敬亭坐一块,孙泊雅再次出面救场,笑吟吟地在柳敬亭旁边坐下。
汽车开动之后,柳敬亭拉开车窗,看着异国的街道。转头跟孙泊雅说话:“你看过《纵横四海》这部电影吗?”
孙泊雅点头,道:“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主演的。”
柳敬亭颇为感慨道:“那是九十年代的电影了,在时尚之都巴黎取的景。”
“嗯,怎么了?”
“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场景是三位主演开着敞篷车在巴黎街头飞驰,记忆特别深刻。”
“然后呢?”
“巴黎是时尚之都,又是所谓世界花都,有多少明星能像他们那样毫无违和感地在巴黎驰骋?”
孙泊雅点头,接道:“我们国家有太多人。不自主地去美化甚至神话这些外国大都市,归根结底是骨子里遗传下来的自卑感在作祟,他们三位之所以没有违和感,是因为他们完全自信。”
柳敬亭不置可否,指了指窗外,道:“可是人家的天空似乎真的比我们的要蓝一点。”
……
尽管柳敬亭急着看他们的话剧排练成果,但按照叶崛安排,他们要先去住的地方。洗个澡之后去吃饭,饭后各自休息三个小时,晚上的时候才能去剑桥看他们的表演。
柳敬亭是个急性子。听到这种安排自然有些皱眉,叶崛却早有准备,劝道:“今天是《哈姆雷特》 第 220 章 ,本身就具有不输于任何国度的魅力,再说,柳敬亭可是有《哈姆雷特》、《小王子》、《嫌疑人x的献身》加持的vip人物。
柳敬亭的vip属性在《哈姆雷特》正式表演后完全爆发,这部本就来自英国本土的传世经典剧作,通过柳敬亭的手,再现这个世界。
在场的观众虽然不够多,但是接连不断的掌声却彻底验证了这部剧的成色。
在《哈姆雷特》进行的过程中,现场的英国学生说的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amazing”。
amazing!
惊奇的。
这是一部令人惊奇的话剧,而这种惊奇,才刚刚开始!

第二百二十一章 剑桥校园的沸腾
    莎士比亚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地位异常崇高,而《哈姆雷特》无疑又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深厚内核让无数“莎学家”为之痴迷。
这也是为什么一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能传世至今的原因。
今晚到大礼堂的人虽然不多,但作为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大学生,他们的欣赏水平仍不容小觑,先不说精彩的剧情,单是高频出现的经典台词就着实给他们带去不小的震撼。
本来是抱着打发时间,做好随时准备离场的观众,看完整部剧之后,甚至忘记离场,仍旧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话剧观赏体验中。
能关注到这么小规模的公演的同学,当然是话剧的忠实爱好者,既然是话剧的忠实爱好者,当然能隐隐捕捉到《哈姆雷特》的伟大。
当演员出来谢场时,坐在前排的柳敬亭率先起身鼓掌,接着在场所有观众相继起身由衷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了舞台上的演员,其间不乏叫好声。
这个时候,主持人适时出场,说了一通放置世界所有舞台而皆准的套话之后,提高嗓音道:“今晚场上还坐着一位贵宾,一位来自中国万象学园的贵宾,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部精彩绝伦的话剧,就是出自他手,下面让我们欢迎《哈姆雷特》作者,我们中国的朋友——柳敬亭丈夫!”
在场的英国学生或许还有人不认识柳敬亭的,但是中国留学生,几乎无人不识,甚至还有几个留学生特意是为了看柳敬亭而来。
叶崛、孙泊雅和两位万象老师一边拍手,一边侧身让柳敬亭走出观众席。此时的柳敬亭对这种局面早已不再陌生,而且在话剧开始的时候,叶崛就已经提醒他等下要上台。
柳敬亭一脸诚恳微笑,快步走上舞台,还没站稳,就听观众席有人叫道:“古庸生,好样的!”
看来今天来现场的还有古庸生的武侠迷,柳敬亭颔首致意,英国那边的学生却有些困惑,不是说是柳敬亭吗。怎么又变成古庸生?
反应机敏迅速的主持人很快为大家解释了这个疑惑:“古庸生,这应该是柳丈夫的另外一个笔名吧?”
“是。”
“果然如此,好,那现在我们开始问话剧的问题,请问柳丈夫。你看完整部剧之后,有什么样的评价?原著的精彩呈现出了多少?”
柳敬亭沉吟片刻。认真用英语说道:“首先。我要跟大家坦白一件事,这部《哈姆雷特》的故事,虽然取丹麦的背景,但本身是属于英国,熟悉英国历史的同学一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台下有人附和。
柳敬亭续道:“其次,演员们的表演虽然有不流畅的地方。我想那应该是时间不够充足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已经十分令人惊讶,谢谢所有演员。”
尽管在把话剧交给英国之前。柳敬亭坚信英国人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剧本,但是真正观看表演之前,柳敬亭还是感觉到一些莫名紧张,毕竟,这样的旷世名著若不能广泛流传,这个世界就失色太多,好在这些剑桥的精英们没有让他失望。
“最后,嗯,希望这部剧能更好,被更多人看到,”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坐在观众席的两位老师,想起他们交代的话,补充道:“也希望这次合作能给中欧文化年涂抹上一角不一样的色彩。”
随着柳敬亭的讲话结束,大礼堂观众开始散场,几个中国留学生,各自拿着几本武侠小说冲上舞台找柳敬亭签名。
签完名之后,《哈姆雷特》的两位导演终于抓住机会,拉着柳敬亭去聊天,而这当然也是柳敬亭一个晚上最想做的事情。
于是,三个人聊了一个通宵。
……
“从明白话剧是什么意思开始,我就接触话剧,这些年来,看过的话剧怎么也不会低于两百部,而昨晚随意看的一部名叫《哈姆雷特》的话剧,却是有史以来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部话剧,历史、爱情、理性、哲思,我现在甚至都不知道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分析,更让我吃惊的是,这部剧居然出自一个中国少年之手,没错,我昨晚看到那个来自古老中国的男生,听中国的学生说,他还是一位写功夫小说的作家,难以想象的东方天才!
噢对了,推荐喜爱话剧的同学不要错过这部《哈姆雷特》,因为这会让你后悔很多年,同时,推荐暂时不喜欢话剧的同学同样不要错过,因为你们会因此爱上话剧。”
这个帖子来自剑桥大学某公开论坛,可能是因为发这个帖子的id在话剧话题上比较有信服力,所以这个帖子发出来不到十个小时,就吸引了三四千的点击和三百多条回复,一时间成为论坛最火热的帖子。
受此影响,昨晚看了话剧的同学纷纷发帖陈述感受,字里行间对《哈姆雷特》颇多溢美之词。
一边倒的口碑自然能激起一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但同样会为话剧拉起大大的仇恨,特别是这个话剧还是出自一位异国人之手。
“我是不了解为什么这次所谓公演,我半点消息没得到,但是我能了解为什么论坛里会突然出现那么多赞美那部话剧的同学,这应该是一次毫无例外的推介,为显示两国伟大友谊?动机足够多,不必一一例举,奉劝各位一句,做推介,记得要发出不同声音啊,这么言辞一致,难以取信于人。”
这个帖子也是支持者无数,然后论坛顿时分作两派,开始辩论,和所有辩论一样,辩到最后,大家基本都忽略了最初的主题。
午饭过后,论坛的论题已经变成“一个中国学生,怎么可能写出让英国人喜欢的话剧”。
这个话题的出现瞬间将战斗的范围扩大,一些不明真相的本土学生只是看到这个论题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怒,果断发帖攻击,而同样不明真相的很多中国留学生自然不答应,同样果断地加入战团。
这场由《哈姆雷特》引起的辩论,掀起剑桥论坛许久未见的热闹场面,敏感的校园记者早已狂奔到正在指导话剧排练的柳敬亭的面前,正全身心投入话剧的柳敬亭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最后被缠得没法,把那句被文学评论界列为经典的断语抛给了记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柳敬亭讲完这句话完全把记者丢开,不停地小声跟话剧导演沟通着,这位记者眼见这种场景,深知继续待下去也问不出什么,而且这句话听上去简单,实际已经表明了态度,多说无益,安静地观察了一会,在笔记本上记了一些东西之后,悄然离开。
……
关于柳敬亭的争吵仍在继续,大家的情绪也逐渐失控,论坛的气氛因此变得剑拔弩张,最后终于成功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校方负责人很快找到柳敬亭,柳敬亭这才意识到那个记者的问题,似乎是同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样的情况,只能用事实说话吧?”
柳敬亭说的“事实”自然指的是话剧全面公演,不料剑桥那位负责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立即接道:“既然这样,请柳丈夫赶出一篇文字发到《大学报》上,对这件事做一下解释,让好让同学们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情上。”
柳敬亭鉴貌辨色,立即明白了来人的意思,苦笑一下,点头答应,校方负责人这才满意地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起身离开,被柳敬亭留住。
“您稍等,你要的文字马上就有。”
柳敬亭说着向奥斯丁借了一支笔和一张笔记本的纸,开始书写。
校方来人大跌眼镜,惊愕地说不出话,奥斯丁和话剧的几位负责人也好奇地走了过来。
在大家的围观下,柳敬亭把雪莱的那首传唱不衰的不朽诗作《西风颂》写了出来: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半个小时后,柳敬亭把那张写满英文的纸递给校方的那位负责人。
一天后,这首《西风颂》吹至剑桥大学每个角落,论坛上关于柳敬亭的争吵刹那而止。
与此同时,柳敬亭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也被刊在《大学报》的头条位子。
一首诗,一句话,一下让这所世界顶级名校沸腾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忧郁王子,洒脱香帅
    《西风颂》的伟大,当然和它出现的时代背景脱不了关系,当时的欧洲世界,各种工人革命运动盛起,机器的轰鸣声推动着大时代的向前迈进,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热血之下少不了各种冷血镇压,在这种大环境下,诗人以不畏之心,吟唱出生命的旋律,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不朽之歌。
然而,这首诗之所以能传颂至今,除了时代特色之外,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结尾那句隽永深邃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是成为传世名句,激励着无数人。
而此时,这首诗就这样出现在剑桥大学,猛然地就来到了这些天之骄子的面前,一时间,他们甚至觉得有些无措,特别是那些桀骜自信的本土学生,接连几日对柳敬亭这位中国学生表示保留意见后,突然读到这首诗,感觉十分尴尬。
而当柳敬亭写这首诗的过程被爆料出来之后,这件事变得越发有趣。
“所有人亲眼所见,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那位来自中国的大男孩,的确只用了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写的这首《西风颂》,当时他正在指导那部叫做《哈姆雷特》的话剧排练,所有演员均能作证。”
这个帖子正是奥斯丁所发,话剧公演在即,这样的噱头不拿来做做文章,简直就是奢侈的浪费。
这首诗出现之后,关于柳敬亭的文字能力自然再无怀疑,《哈姆雷特》也因此在大家面前好好地露了一小脸,接着,最新一期的《大学报》出来,大家看到柳敬亭那句官方回应。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鲁迅先生对《红楼梦》读者的那句评语类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所以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很快被文学院的那些理论研究者们看到,顿时引为金句,文学研究中有个说法叫做“阅读体验”,针对的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毕竟。读者才是一切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种研究归根结底是用来指导作者。
凡是声称“自己的写作和读者没有关系”的写手,都是在吹牛逼。
因为没有读者的文本等同于没有消费者的产品,即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此外,除了话剧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日常用品中都能用到这句评语,和另外一个世界一样。这句话很快成为流行语。《哈姆雷特》就这样火起来了。
……
“真正成功的广告语就是最终成为流行语,柳导这句话真是神来之笔。”
大年三十这天,来自万象的这批文化交流使者自然是要聚一聚,叶崛和孙泊雅三天前就在剑桥镇预订了酒店,席间,大家聊起这部话剧。叶崛情不自禁地赞了柳敬亭一句。
“应该是那首诗的铺垫做得太好,我读了好几遍,特别钟爱最后一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能需要久等,感觉很有意境。”孙泊雅接道。
杨丽璐突然说:“那句原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杨丽璐身上,康令月问道:“原文?你怎么知道原文?”
杨丽璐猛然想起那晚自己生病的情状,柳敬亭怕自己无聊,跟自己玩起翻译游戏,这首诗就是那晚上他随口念出来的,可是关于那晚的情况,她咬定自己是一无所知,现在突然被问起,一向不会撒谎的她顿时慌了,脸上瞬间飞红,一个紧张手抖了一下,筷子掉了一根,更加狼狈。
柳敬亭忙接话道:“之前做《哈姆雷特》的英文翻译,我顺手写了这首诗,让半仙帮忙翻译,所以她算是这个世界第一个读到这首诗中文版的读者,说起来,这次还这要感谢她,英文翻译,百分之九十是她的功劳。”
“噢,所以这首诗最开始是中文版?”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的跟队女老师严静接过话。
“对。”
柳敬亭不方便解释太多,干脆答道,同时,服务员为杨丽璐换了一双新筷子。
“信手拈来就是这样的水平,羡慕你的大脑。”叶崛道。
“运气好一点。”
“是天赋。”
柳敬亭谦虚一笑,不再解释。
晚饭之后,大家自由去逛这座美丽的乡村小镇,杨丽璐、康令月和柳敬亭一队,叶崛、孙泊雅陪着两位老师。
“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来过这里,剑桥镇在古老建筑保护方面做得很好,街道两旁的树木也是千姿百态的,特别有趣。”
康令月化身导游讲解道。
“这里的马术表演很有名吧,我记不清楚了。”
“半……”康令月顺口要叫“半仙”,结果刚叫出一个字赶紧住口,抱歉一笑,道:“小杨,你也来过?”
杨丽璐瞪了柳敬亭一眼,道:“很小的时候来过,记得看过一次马术表演。”
“剑桥对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杯马术比赛,有13匹马出自这个小镇。”柳敬亭自信道。
“你也来过?”康令月问。
“嗯,看了攻略啊,怎么,你们出国旅游都不看攻略的?”
杨丽璐和康令月齐齐向柳敬亭投去鄙视的目光,柳敬亭坦然续道:“这里的古董和艺术商品店比较多,回国的时候带几件。”
杨丽璐瞥了他一眼,道:“想掩盖一下自己的暴发户气质?”
“没有啊,一部分可以送人,一部分用来装饰我杂志办公室。”
杨丽璐正要继续出言讽刺,结果听柳敬亭说道:“说起来半仙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物件?”
“我?”
“是啊,《哈姆雷特》和这首《西风颂》,我欠你两个人情了。”
“我不用,这个不是说好了么?”杨丽璐皱眉。
“奖状和奖金是你应得的。跟我欠你的人情不相关。”
“喂,我可以插一句吗?”。康令月突然接道。
“康指导您说。”
“你们刚才说奖状和奖金?”
“噢,我是开玩笑的。”
康令月释然,心想:“这比赛都没开始,你就自定义得奖,当然是玩笑。”
“奖状指的其实是荣誉证书,我跟半仙之前约定过,《哈姆雷特》的世界冠军荣誉证书和奖金和她平分。”
“谁说要你的奖金了,你个俗人!”杨丽璐斥道。
“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这是规定。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你有什么资格拒绝奖金?”柳敬亭义正言辞地批评道。
康令月扶着额头,看着眼前两位“完全搞簇点”和“拥有莫名其妙自信心”的男孩女孩,问道:“这话剧比赛,不是还没开始吗。怎么你们就分起奖金来了?”
“啊?!”杨丽璐和柳敬亭异口同声疑惑道:“康指导你觉得《哈姆雷特》不能得奖?”
“这……”康令月看着两位不可置信的表情,突然觉得自己好内疚。好不合群。亡羊补牢道:“这当然是一定能得奖的啦。”
“是啊,只要看过剧本就知道了。”杨丽璐自然而然说道,让康令月又是一阵暗汗。
“好了,扯远了,半仙你喜欢什么,到时记得跟我说。别客气啊,康指导你呢,还有康园长和文院长,他们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么?”
杨丽璐又横了他一眼。轻轻哼一声,显然对这种做派不大欣赏,结果柳敬亭不经意地路过她左边时,轻轻快速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还有杂志的事情。”
杨丽璐反应敏捷,问:“你怎么知道?”这句话一出口,顿时叫糟,这等于是承认了自己暗地试着帮过忙。
柳敬亭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忽然说了一个字:“傻。”
当时,小镇灯光阑珊,英格兰清澈的夜空繁星点点,柳敬亭蓦然回首,对着杨丽璐说了一句“傻”,一下将那个俏丽的女孩激怒。
随后,“柳敬亭,你个猪,给我站住”响彻某条乡村小路。
……
中国新年之后,柳敬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剧中,剧情方面,英国两位导演都自动以他为主,台词的修改,有杨丽璐这位英文达人,自然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舞台和服装方面,有康令月这个老伙伴,柳敬亭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能传达清楚。
其他方面,叶崛和孙泊雅负责日常事物,包括衣食住行,安排每日出游活动等,而两位老师则负责跟剑桥校方沟通相关工作。
时间在有序的日子中过得似乎尤其快,半个月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哈姆雷特》终于迎来自己大公演的日子。
公演结果基本没有太大悬念,《哈姆雷特》全剧只进行了一半,到场的观众就彻底确认了这才是冠军之作!
比之万象那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公演,这次赢得更加犀利,话剧刚一结束,坐在第一排的各位领导、评委专家就迫不及待地站起身献上自己的掌声,一时间,剑桥大礼堂被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吞噬。
柳敬亭上台之后,海洋般的掌声再拔高一个层次,在这座世界级名校里面,大家对真正的强者,从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柳敬亭的感言非常简短,正是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柳敬亭这句话刚一结束,与英国相隔八个时区的中国,也在发生一件和他相关的群体性大事件:“千红确认楚留香系列完结,万千读者自发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斗破苍穹》书评区因此一片通红,基本是提前蝉联月票冠军!(未完待续……)
ps:第一章就在为《射雕》做铺垫,现在确认细纲,还是觉得有点紧张,感觉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这部王者降临做铺垫,千万不要写得不好看呀!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起追过的香帅
    从柳敬亭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敲出‘楚留香‘这三个字开始,一段绚烂的传奇也就此启程,这本书名字叫做《楚留香传奇》,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从系列的第一本开始,每一部都拿过畅销榜月冠军,而去年的年度榜单中,畅销榜前十,楚留香系列更是占了五席!
除此之外,这两项传奇的缔造者也是一个传奇。
柳敬亭,或者说古庸生。
只要是对小说有所了解的人,基本都不会不认识这个名字,严肃文学、推理文学、童话文学、娱乐文学,都能见到这个人的身影,而且,此人此时正在为中欧文化年准备话剧!
对了,他现在还是全国最顶级学园万象学园的学生。
对粉丝们来说,偶像能力越大,表现出来的实力越强,他们就越自豪,因为那些东西不仅仅是拿来和别的粉丝对喷的证据,还是他们内心的一种满足,不管过了多少年之后,提到自己年少时的偶像,不会觉得丢脸。
有陆艺筹坐镇的千红文化当然不可能错过这样一次机会,官方的纪念活动已经准备好些日子,趁着读者们的情绪高昂之际,迅速放出活动第一弹“书评大赛之我和楚留香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是很常见、甚至可以说俗套的活动了,但是因为有诸如“签名书”、“作者画报”、“奖金”等各种奖励,这项活动每次都能吸引很多人参与。
千红这一次也不例外,特别是他们在奖励中也设置了“古庸生亲笔签名《楚留香传奇》全套书”这一奖项,对很多读者来说,这个奖励可比奖金什么的有意义多了。
当然。这个奖励的形成,也是柳敬亭所谓“我会帮忙宣传”的一个体现。
随着书评大赛的举行,网络上的纪念活动终于大规模开展起来,化用柳敬亭在英国说的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当然有一千个楚留香”,因此尽管“香帅”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但仍有一批口味新奇的读者有自己钟爱的人物。
比如爱打抱不平、喜欢喝酒喜欢美女的胡铁花,比如被称为“死公鸡”的腹黑男姬冰雁。还比如中原一点红、无花、薛衣人等,各局特性的人物,给读者很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这些人物的戏份还那么有限,更加有发挥的余地。
一时间像“请大家不要忘记燕蝶双翼”、“那抹惊艳的中原一点红”、“薛衣人还是血衣人”、“无花的宿命”等帖子也占据了一定的版面。
这个时候,那位在评武侠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人气的天道有常也在豆芽论坛发表了长贴,因为此人早前已经公布自己进入古庸生团队,成为他麾下一名编辑,所以大家对他的评论更加关注。
按惯例。和作者有关系的评论者,在写书评的时候,一定会加一些作者日常的私货,对读者来说,这些东西甚至精彩过书评本身。
论坛老手天道有常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帖子标题就就大张旗鼓地写道:“说说我眼中的楚留香和古庸生”,其他论坛老鸟看到这个标题,就腹诽起来:“尼玛你这样标题党。就是正贴没有一个字,也能骗取大量点击吧。”
更何况,正贴还有字,而且还很多。
没有让读者们失望,天道有常未曾评书,先把自己和古庸生之间的奇妙缘分进行了一番大书特书:
“他跟我说,他第一次注意我是我评《七剑》的那个帖子,其实我现在已经不记得那个帖子写了什么,当时应该纯粹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难得他竟然记得那么清楚。”
这句话当然是得了便宜卖乖的典型。实际上,当柳敬亭跟他提了那句“我一直在关注你的帖子”之后,他就把之前发过的帖子统一整理出来。进行了打印,自己偶尔翻翻,都忍不住为自己点赞。
“我对他的认识就一波三折,山路十八弯得多了,实际上,早在万象学园征文的现场赛中,我就见过他,有心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当时发的那个征文贴,我还专门提过他,但是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知道他就是古庸生。
这还不是我们相遇最精彩的部分哦,最精彩的部分是后来我们一起去万象报名的那次偶遇……”
天道有常又添油加醋地把那次打的事件介绍了一遍,当然,他忽略掉了自己假装没认出柳敬亭的事实,在这之后,他又把柳敬亭万象大礼堂自曝身份,记者纷纷扑空的事情简单介绍了一下。
写完自己和古庸生的三世姻缘之后,终于切入主题,开始评楚留香。
“以我个人和古庸生相处的这段时间来看,虽然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吐槽的地方,但是我还是要承认,至少有一点,古庸生和楚留香很像,那就是淡定,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而这种淡定的根源是什么呢?自信,对就是自信。”
“看《楚留香传奇》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那次著名的直播写作事件,即便不记得那次直播,那也应该关注过这次微型博客连载《书剑》这件事吧?说这两件事不是为了证明他多么喜欢出风头,而是想告诉大家古庸生自信的源泉,没错,那就是实力,实打实的实力!
我们可以说他从来不积极回应每次质疑,但实际上他每次的回应又那么积极,这句话不是绕口令,需要大家仔细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楚留香也是如此啊!看过前面几部小说的读者,肯定注意到了这个,那就是楚留香每次面对强敌时,都会有一部分人认为他必输无疑,他也很少去口头回应,而是用最后的结果去证明,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古庸生就是在写自己!”
“就好像我们这次做杂志《匠录》!”
天道有常为这句话专门开辟了一行,可见其用心。
“在准备之前,很多人提出质疑,甚至他的很多粉丝都对此表示悲观,认为办杂志和写书是两码事,而且后来遭遇刊号被卡事件后。这种质疑声更是蔓延开来,直到今天,我们杂志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妥当,再过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期《匠录》将会与大家见面,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那将是一本让你合不拢嘴的杂志,具体我不透露,到时自有分晓。”
帖子写到这里。广告嫌疑已经完全暴露,但是因为有古庸生细枝末节的消息,还是有人愿意追读下去。
“《书剑恩仇录》会在杂志上进行连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