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敬亭点头:“小说是梦工厂,就是要毫无顾忌地描绘梦的形状,不然怎么有想象力?黄赤交角的改变是一个例子,果梨你觉得呢?”
果梨好似在思考柳敬亭刚才说的话,听到问题,答道:“需要更细致地描绘这种变化,可以杜撰出一套科学理论来支持这种改变。”
柳敬亭立即点头,说:“是这个意思。故事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观内达到自洽,在虚拟的逻辑中讲得通,读者就能认可你的设定。”
果梨想了片刻,展眉道:“我知道怎么做了。”
柳敬亭心道:“若非自己有浩瀚书海作为支撑,他的文学天赋不如果梨。”
《爱的回归线》就这样定了下来。
作为老板亲自关怀的一个项目,而且作者本人表达了创作的愿望,杂志不能这么不负责任地突然休刊,经过简单的商量,假期只好缩短,旅行安排也只好放在国内。
果梨自始至终也没有依照父母的嘱托,向柳敬亭提推荐信的事情。
……
六月。
《魏武挥鞭》在海洋卫视开播,虽然郑余团队已经放弃“用魏武的马鞭抽柳敬亭脸”的打算,但是剧集的宣传还是要积极运作。
该炒的话题、该参加的宣传的节目都按部就班地做完,剧集中一线明星的号召力加上海洋电视的大力推广,一时间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热议,关于剧情的讨论、明星的表演及客串都有话题形成。
但是这次热潮未能持续太久,6月15,《倚天屠龙记》上市,相关书评开始大面积侵占网络版面。
《匠录》编辑们没有深入讨论的感情问题,读者开始深挖,各种映射和原型考证,各种相关细节,总之为了探讨张无忌和四女的关系,柳敬亭以前的所有八卦被大家集体回顾了一遍;
然后是“风陵师太”的问题,“神雕迷”和“郭襄党”看到这个名字,瞬间心碎,连几位知名写手和郭襄之前的扮演者都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上聊到这个话题;
“初读不以为然,细想之下,心如丝系,阵阵抽痛。”
接着是杨不悔和殷梨亭的不伦恋,大家感喟于这场爱情救赎的惊天动地,分析三位角色的心里,进而推测柳敬亭如此安排的用意,顺便就把徐晴八卦进来。
这也是徐晴第一次出现在柳敬亭的八卦中,个中脑补,荒诞不堪。
很久没有写长书评的萝卜头,在个人博客公布:“读完《倚天》,沉默了许久的大手,终于又骚动了起来,明晚有“倚天长评”放出,这次咱们玩点高逼格。”(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书评乱谈(下)
《倚天屠龙记》正式上市之前,《匠录》已经连载了一半内容,这种“先杂志连载后全书出版”的模式已经为读者所习惯,尽管这种发书形式有攫取两份稿酬的嫌疑,但对读者来说,也有提前预警的作用,如果看完小说连载发现不是自己的菜,等小说全本上市,不花钱购买即可,至于花钱买杂志,也不只是为了哪一部小说。
实际上,很少有人看完一本杂志上的所有文章。
而且,古庸生的小说连载良心之处在于,连载内容和全书出版的内容一字不差,从来没有类似“完结上市之后,内容会有调整”的说辞。
所以,对古庸生的铁杆读者来说,拿到《倚天屠龙记》全书之后,可以毫无障碍地直接从二十二章开始看起,不用担心错过什么剧情,因此小说上市的第二天,就有读者迅速看完全书。
萝卜头就是这些“急性子读者”中的一员。
“在正式书评前,我先吐个槽——每次追古庸生大大的连载,都是一次煎熬!我已经无数次提醒自己,下一次一定等到全书完本再宰,但是,我每次都,做、不、到!最痛苦的是,我还要跟别人装淡定说,追连载也是一种格调和幸福呀。
幸福个毛线!!!
实话告诉大家,我已经不止一次想揣着一把刀冲到古庸生家,打劫他的稿子,也不止一次想雇佣黑客,黑了他的电脑。把完稿拷过来!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他机智,及时发布全书。现在我可能已经在里面待着了。
当然,说到这里,我顺便炫个耀,我拿到《倚天屠龙记》这本小说的时间可能比大家都要早点,因为小说前脚刚一出印刷厂,我后脚就入手,没什么。我出版社有人。
ok,言归正传,接下来。我跟大家聊聊《倚天》这本书可能被大家忽略掉的几个重要内容点。
熟悉我的网友一定知道,一旦我决定发专属长文评价某种事物,那么这种事物一定是在自己的领域形成了某种审美上、价值上、历史观上等方面的挑战和波动。
《倚天屠龙记》也是如此,不过我今天要说的不是大家正在热议的‘张无忌究竟爱四女中的哪一个’。不是风陵师太到底表达了郭襄怎样的心态。不是周芷若要张无忌答应什么事情,而是明教的那首歌: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大家注意到我关注的点了吗,哪里是什么儿女情长。直接命中本书的主旨,民生忧患,世皆黑暗。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视死如归,蝴蝶谷举事时,他们唱这首歌,豪情万丈,一往无前。
‘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读到这里的时候,已入不惑之年的博主险些潸然泪下,到了我这种年纪,儿女情长显然已经骗不了我的眼泪,但是豪杰决然惜别、相见可能无期还是让人很是感慨呢……”
萝卜头全篇文章洋洋洒洒接近三千字,前面接近六成的内容实在谈明教纯粹热血的革命主义精神,中间一成聊的是倚天剑和屠龙刀的暗喻。
“屠龙刀代表的是权利,倚天剑指代的是对权利的监督,这种权利架构模式,大家应该不陌生……”
最后三成还是不可避免地提到书中的感情描写,不过为了彰显逼格,萝卜头“聊风花雪月也立意不同一般”。
“张无忌性格所致,无法做政治领袖,更加不适合混官场,相比之下,周芷若倒更有做皇帝的潜质,这恰恰也是他们无法终成眷属的根源所在。
价值观分歧!
书中已经很明确地给出暗示,周芷若对‘皇后娘娘’这个称呼可是‘不胜欢喜’,而张无忌却是‘万万不可’,这是典型的三观不对路,反观赵敏,她同样有政治才能,手段高明之处完全不输周芷若、朱元璋这些人,但是她却甘心为了张无忌放弃一切荣华富贵,所以她最终抱得美男归。
当然,书中最好的女孩是小昭,不过由于小昭一直处于弱势,自具备胎光环,百依百顺反而无法激起男人内心对爱情的狂热,可见爱情游戏,有时候也需要连消带打,需要设计一些合理的关卡,有挑战才能完全激发出雄性的荷尔蒙,连张无忌这种温和男人都如此,可见一斑。”
《倚天》出来之后,很多人为张无忌的皇位感到惋惜,本质上,这是小说需要把历史交还给真正的历史人物的要求,也是作者对这种历史背景的一种巧妙运用。
历史是挂小说的钉子,但钉子就是钉子。
萝卜头的评论文章再次成为“倚天书评”的排头兵,并且为后面的评论提供了几个方向。
爱情、理想、权利。
书评越多,小说的内涵越深,文本值得被研究的地方就越多,这种火爆的书评解读也很快激起部分书评人、作家的逆反心理。
“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全是正面评价,更何况还是武侠小说。”
“先不论古庸生其他严肃文学,单是武侠小说而言,到《射雕英雄传》已经是这个文学类别的极处,无论思想性还是故事性,都达到此类小说的巅峰,其后《神雕侠侣》专注写情,也算另辟奇径,但艺术性而言,终究逊了一筹。
至于新书《倚天屠龙记,虽然故事同样精彩,但也不过是古庸生凭借个人小说技艺制造出的阅读产品,猎奇、新鲜、好看,但深度却大大不如。
以柳敬亭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身家,还执着于创造这种纯粹撩拨读者阅读感官的文字,不能不说不是一种遗憾。
武侠小说这个类别,成也古庸生,败也古庸生,尽管这话说出来会被唾骂,但武侠走到尽头也是事实。”
有这种论调的评论者,一般都没有真正看过武侠小说,偏见根深蒂固地扎在心底,再从以前的书评中寻找理论依据。
《射雕》出来的时候,他们是批评的,但是《倚天》出来之后,他们又拿他们批评过的小说来批评古庸生新小说,可见其理论匮乏。
不过,从影响力、场面、作品的历史深度等几个方面来看,《射雕英雄传》确实达到了一个顶峰,说《倚天》是想象力之下的匠人之作,虽然不全面,但也有道理。
毕竟一个成熟的作者会不由自主地运用小说技巧来创作,而不是纯粹地才华铺陈。个中优劣,仁者见仁。
“《倚天》雄伟不及《射雕》,刻骨铭心不及《神雕》,唯一长处是塑造出明教一批桀骜不驯的英雄豪杰,我仍然相信古庸生能写出精彩纷呈的好故事,但是对这个小说类别再进一步持保留态度。
实际上,武侠小说发展到现在已经适得其所,更多的要求有些得寸进尺。”
……
“得寸进尺的说法比较确切。人性啊,小说都写成这样了,还不满足,我也是想不通。”
看到网上的负面评价,常有道非常不解,在他看来,“射雕三部曲”各有千秋,俱是杰作,而且柳敬亭求新求变的心思弥漫在字里行间,怎么就有那么多人非要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文艺界从来没有绝对的一边倒,我们也不要吹毛求疵啦。”
苏瑾说。
“愤愤不平而已。”
“你先看看咱们老板再愤愤。”苏瑾指着楼下说。
常有道起身透过窗户往下看,发现柳敬亭正躺在藤椅上,悠然自得地戴着耳机听音乐。(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国》开播,西湖论剑
“众口难调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且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文艺界,深谙此道的经营者大多懂得取舍。”
在柳敬亭淡定如斯气质的感染下,常有道痛定思痛,决然制怒,洗心革面之后,用本尊号在“华山”发了一个抒怀长贴。
“如果你的产片消费者定位在十岁到十五岁之间,那么你就要提前做好被十五岁以上的消费者攻击的准备。
倘若没有大利益支撑,过程并不轻松,至少对大部分创作者来说是这样。
文字界尤甚!
按照概念上来理解,“凡是热爱文字的人本质上都不可能太坏”——相信很多人持这种观点。
实际上,互相拆台使绊、装腔作势的情况在“文字圈”最为常见,那些用心险恶的所谓文学评论者我就不说了,单是作者之间的各色斗争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里的作者包括同类型作者(比如青春校园、武侠、治愈系),也包括不同类作者(比如编剧和小说家),明里暗里地自我太高,用漂亮话表达肮脏观点,一旦被多人指责,立即摆出‘我就是在炒作呀’‘我就是想红呀’的恶心嘴脸,好像这么说了之后就没有这种心思一样。
更可笑的是这种事情在编辑圈也时有发生,不同出版社编辑之间的明争暗斗,唇枪舌剑,作为地球上最卖座杂志的编辑,我们基本每天都要接到来自各家同行的友情问候。中心思想不外乎‘媚俗’、‘讨好市场’、‘无社会责任心’、‘无真才实学’,一旦我们接招回嘴,立即要摆擂台。要现场真人pk,总是一副‘我之所以没你红没你卖座,是因为我没有你那么不要脸’。喂!醒醒好吧。
最后阐述一下,这个帖子不说《倚天屠龙记》,你们一定能了解我的心情。”
其实最后一句话原本是接近五百多字的小说分析和反驳,但写到最后,发现跟那些人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干脆换成“不说”,玩无声胜有声。
大家看到常有道这个帖子,都是心领神会。一笑而过。
“小常‘凡是热爱文字的人本质上都不可能太坏’这句反讽太用心了。岂不知撕逼最用力、戾气最狠重、伤害最深沉的都是文斗。”
康令月在群里提了一句,其他人纷纷发送叹息表情,作为编辑,他们对作者之间的那些明争暗斗见得实在太多。文人岂止相轻。简直相恨不得打得对方永世不得翻身败名裂。
“所以我在想。晴姨我们干脆不要去发布会了,这《倚天》刚出,现在大家议论正激烈,我怕到时候发布会现场又偏主题。”
七月《三国》播出,六月底发布会,柳敬亭最近不大想出席这种公开活动,所以见缝插针找个借口。
“你跟宫承品兄弟去说。”
……
6月26日晚上七点半,星月、踏歌网直播。《三国演义》发布会正式开场。
不出柳敬亭所料,在访谈环节。柳敬亭被提问最多的问题都是关于《倚天屠龙记》。
“今晚只回答和《三国》有关的问题,大家理解一下。”
这句话被强调了八遍后,还是有人站起来拐弯抹角地问柳敬亭对批评《倚天》的书评怎么看。
“九月我们踏歌网和西湖市文化局将联合牵头,在西湖边举办小说家峰会,届时全国知名的小说家都会到场,现场媒体朋友和观众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留到那个时候问。”
唐斐半路截住话,替柳敬亭解围:“所以现在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三国演义》上面吧。”
柳敬亭听得一愣:“西湖小说家峰会是什么鬼?”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如果唐斐所言属实,肯定会主动联系自己。
果然,发布会结束之后,唐斐笑眯眯地走了过来,说:“柳总,你真的太能沉得住气了。”
正在和宫承品讲话的柳敬亭转头看着唐斐,一脸疑惑。
“你不会以为我在忽悠那些记者吧?”唐斐哭笑不得道。
柳敬亭摇头,笑着说:“唐总是说西湖峰会的事情?”
“是的。”
“具体怎么说?”
“西湖市准备在九月份办一届西湖文化节,内容除了歌舞、话剧、灯火表演之外,还包括一些文化论坛,这个小说峰会就是系列论坛的压轴大戏。”
唐斐认真道:“大概就这两天,全国所有知名小说家都会收到邀请函,因为这个项目由文化部亲自关怀,省里市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规模算得上空前,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讲,柳总是第一个不能错过。”
“准备休息半年呢。”柳敬亭道。
“不耽误您休息,说是论坛峰会,其实就是作家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看节目。”
柳敬亭又不傻,对唐斐的话持完全的保留意见,不过项目规模如果真是他说的那样,估计这次自己九成九逃不掉,特别是刚刚唐斐还特意用这个当理由替他解围。
真是老狐狸啊。
“有时间肯定去。”柳敬亭留有余地的说道。
唐斐却十分胸有成竹地点点头,没有继续说什么。
旁边的宫承品问:“这个峰会是踏歌网独家直播吗?”
唐斐摇头,说:“还有浙。江卫视和西湖电视。”
宫承品点点头,说:“那插不上手了。”
唐斐理解地笑了笑。
星月和海洋做了多年冤家,他们两家电视本身又是其他卫视的眼中钉。
三人又说了一会话,准备离开。柳敬亭刚要掏出手机和徐晴联系,听有人叫“七爷”。
虽然柳敬亭从来不跟任何人摆“爷”的谱,但是这个称呼他却已经非常熟悉。被他当做代号之一。
来人有点眼熟,好像在三国剧组碰到过,但是两个人都不记得名字。
“七爷你好,能认出我吗?”
站在左边的年轻长腿姑娘问道。
柳敬亭努力回忆,说:“不是貂蝉就是小乔。”
“哈哈,七爷记性真好,我是小乔纪欣可。”
柳敬亭忙点头。笑道:“换了现代装,真有点认不出来。”
“不要说七爷,我都有点认不出来。”旁边的中年女人接话道。
“是啊。你们现在也要回去?”
纪欣可看了自己的经纪人一眼,自然地歪了一下头,看着柳敬亭问:“七爷很急着回去吗?我还想请七爷出去吃个宵夜,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一下呢。”
纪欣可说到这里看着柳敬亭的目光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试探带着点细微不可察的。
柳敬亭有种敏感。毕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早在拍摄《还珠格格》的时候,就有不止三四个“宫女”给过这种暗示,甚至当初还珠三人组中的一位,现在已经是一线明星也曾表达过跟柳敬亭能发展一段“互惠互利”关系的想法。
娱乐圈这种“名义情侣”并不罕见,绑在一起,无论是制造话题还是做各项宣传都有益无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1。“知情人”爆料两人在一起。但都否认或者不回应;
2。被偷拍到一起进出某公寓/酒店/房车/飞机,以工作为理由否认或不回应;
3。一方的“朋友”说漏嘴证实两人在一起;
4。两人拥抱或者接吻的照片被拍到;
5。两人只好承认。已经交往了一段时间,请大家祝福吧(第一个话题)
6。“情侣”身份认定之后,接下来的炒作话题有两个方向,一,男方或女方被偷拍和其他陌生男或女一起出现;二,“据传两人已经分手”
应对方法很简单:愤怒否认,痛批狗仔无良,再酱紫就寄律师函咯;两人携手出席某活动,“破分手传言”。
7。遗憾承认分手(第二个话题)
虽然不是每一对都如此,但是只要根据明星的话题性和他最近有无新作品面世就能轻易判断其中猫腻。
柳敬亭当然不可能让自己卷入到这种事情中,他笑着跟纪欣可说:“今晚还真有点事情要急着回去处理。”
柳敬亭说的很真诚且不容勉强,纪欣可经纪人忙说:“那下次七爷有时间再说。”
……
和纪欣可两人道别之后,柳敬亭继续给徐晴打电话。
“怎么不一起去聊聊呢?”
徐晴的声音不期而至。
“晴姨。”
徐晴走到柳敬亭近前,盯着他说:“如果今晚没跟我一起来……”
柳敬亭道:“晴姨我已经是第几百次遇到这种事,包括以前还没跟璐璐确定关系的时候。”
“好得意。”
柳敬亭笑笑不再解释,说:“回去吧。”
经纪人提醒自己的艺人主动跟一些人打招呼或者结识,未必都是奔着上床和潜规则去的,特别是某些身份比较超然又影响力极大的人,很少有人敢轻易触碰那根底线。
循循渐进而已,最不济也是跟xxx一起吃过饭,这种说辞生活中都不少见。
“你要去唐斐提到的那个峰会吗?”
坐在回映日大楼的车上,沉默一段时间后,徐晴问柳敬亭。
“应该跑不掉了,去。”
“你不是要休息半年吗,就当度假呗。”徐晴可能为刚才怀疑柳敬亭感到一点难为情,所以有点没话找话的意思。
“就怕去了之后,没办法休息了。”
“你觉得是个坑?”
柳敬亭点头。
“小说又不是诗歌,他们总不能让你现场写小说。”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西湖论剑的坑
《三国演义》刚一开播,立即赢得如潮好评,考究的服装道具、精湛的演员表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都成了观众交口称赞的点。
而之前有人做出的“小说提前剧透可能会影响收视”的预测也得到了有利的回击,观众不仅没有因为预先知道故事情节而弃剧,相反,他们对小说中的那些精彩场面和桥段表达了强烈的期待。
央视当晚也以45点的收视笑傲群雄,夺得同时段收视冠军。
当初热炒的“三国之战”至此彻底落下帷幕。
“影视及小说中的柳敬亭,是没有对手的。”
《三国》得到大片盛赞之后,有人不由得再度感叹柳敬亭那双无所不能的点金手。
同时,西湖小说家峰会的新闻也开始在网络上传开。
“仲秋西湖,群侠论剑。百位名家,与你相约!”
“中华文化盛事,柳敬亭领衔西湖论剑!”
“由西湖市和踏歌网联合举办的西湖小说家峰会,将于9月9日盛大开启,据悉,峰会邀请了全国近百位知名小说家,年龄横跨老中青少四代,作协主席冯长行及柳敬亭均确定与会。”
……
西湖论剑的第一波宣传中规中矩,大致是公布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具体流程没有细谈。
柳敬亭和徐晴都接到了邀请函,不过徐晴觉得自己是沾柳敬亭光才被邀请,所以开始坚决抗拒。直到她得知父亲徐远怀也在受邀之列,突然改变主意。
“虽然你外公从来没有明说过我,但是每次提到不务正业、老大贪玩。都会下意识地看我一眼,我想说,您干脆直接骂我几句得了,别用眼神杀人啊。”
徐晴边右手捏着邀请函拍打着着左手,边跟杨丽璐吐槽。
“小姨你出书、写剧本,哪里不务正业?”杨丽璐笑着问道。
柳敬亭接道:“在老人的眼里,该结婚时不结婚就是不务正业。以你外公外婆的通达……”
“你外公外婆啊?”杨丽璐瞪着柳敬亭。
“咱外公外婆,咱外公外婆……”
徐晴瞥了柳敬亭一眼,又看向杨丽璐。说:“他说得有道理。”
“那小姨你结婚不就好了,反正现在追你的人那么多。”
徐晴皱眉道:“结婚又不是去菜市场买菜,怎么说结就结,而且他们说得没错。我就是贪玩。我很喜欢甚至可以说是迷恋现在的生活,有足够的钱用,有大房子住,还有一帮年轻的伙伴一起聊天玩耍,不必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拖累,不用想着去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坦白说我听到这两种东西就头皮发麻。”
柳敬亭道:“一个人生活习惯了会上瘾,可是应该也会有孤单寂寞冷的时候吧。比如某个寒冷的冬夜……”
徐晴一双像似能穿透岩石的眼睛盯着柳敬亭,带着点戏谑的语气说:“你是说性生活吧?”
“嗯?”柳敬亭咋舌。
“小姨。”杨丽璐脸上一红。
徐晴道:“你们两现在已经长大了。跟你们聊这个话题也不算过分。”
柳敬亭些许尴尬地咳了一下,暗自后悔不该忘记徐晴犀利的一面,当初第一次见面就以“你还是处男吗”的问题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
“也不是没有想过,”徐晴继续说:“发展一个固定的伴侣,不要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无后顾之忧最好,这样一想,已婚的成熟男性最佳,但是我个人的自尊和道德要求自己,不能做小三这种角色。”
“而且这个很有后顾之忧。”柳敬亭下意识地接了一句。
徐晴微嘲道:“自作自受的情况居多,而且这也是想逃避责任和义务的代价,话虽这么说,我也只是理解这种做法的心态,但是自己却做不出来。”
“正常恋爱,不结婚不生子也可行。”
徐晴笑着摇头,说:“这种关系能维持多久呢,两个人在一起待久了,很多事情就控制不住地发生,到时候查手机、跟踪、质疑、争吵都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对我来说,那样的人生就毁了。”
柳敬亭忽然想到当初和徐晴去见的那个初恋男友,想到一个问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徐晴语气忽而一转,警告柳敬亭道:“我就是这么跟你一说,你敢对璐璐不起,我会让你好看。”
“晴姨你没这个机会。”
一直低头沉默的杨丽璐看了柳敬亭一眼,柳敬亭比了一个ok的手势,两人相视一笑。
……
西湖论剑的第二波宣传如期而至,不过这次不是通过官方发布,而是走得爆料路子。
爆料者声称,这次西湖论剑除了论文,还要现场斗文,效仿古代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比文斗诗的盛况。
“试想一下,一群顶尖小说家坐在一起写文pk,场面会是何等壮观?”
不过这则爆料很快被官方否认。
“峰会全凭到场作家自由阔论,绝对没有什么斗文的环节设定。”
尽管踏歌和西湖论剑官微都双双否认了这则爆料,但是对常有道这些老网虫来说,还是看出了别样的意味。
“这个料爆得突兀,他们回应的也,怎么看都是一唱一和。”
“西湖市既然选择了和踏歌网合作,就是看准了他们网上宣传的庞大潜力,这次文化节既然有中央领导的关怀,想必也不是做了一届就算,估计到底会成为西湖市的一大特色,所以,这第一期自然要大搞特稿一番。”王见山说。
“既要做出实质内容,又要搞话题性。那么现场比文,百位顶级作家齐齐挥墨最有噱头了吧?”苏瑾道。
“现在文坛抱团成风,柳敬亭却单枪匹马地一骑绝尘。无意间得罪的人估计不少,这次论坛被使几个绊子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徐晴回道。
“大不了不去了。”杨丽璐不满道。
“他们之所以放出比文的消息就是为了防止大家退出,因为这个时候说不去,大家就会说你是不是胆怯了。”常有道分析道。
“所以是一举两得,既给大家打了预防针,又给大家挖了一个不得不跳的坑。”苏瑾说。
“比就比嘛,难道会怕他们?”青椒说。
“怕倒是不会怕。问题在于柳敬亭既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又是世界小说畅销纪录创造者,到时候传统作家们要过来切磋。畅销书作家们也要过来领教,会有点麻烦。”康令月说。
“是啊。”一直在看大家分析的柳敬亭回了一句。
连柳敬亭都这么说,大家更加忧心忡忡。
“看看他们后续宣传再说吧。”
就在《匠录》编辑群聊西湖论剑的同时,全国各地有不下一百五十个wc作家群在聊这次峰会。
“不论如何。这次一定要当面跟柳敬亭切磋一下。平时的大会小会他都不屑参加,一直没有机会,西湖这回要好好把握,亲自鉴证一下这位少年天才作家的成色。”
“当然要挑战古庸生,反正这种事有益无害,输了属于正常,侥幸占到上风就是大话题。”
“一个人打不过他,我们就组团。反正是跟柳敬亭打,他不也是两个人。不丢人。”
这番讨论的结果是,全国作家给西湖市办事小组上联名信,建议峰会现场举办一场“写文会”,不必强调是“比试”,就是作家们自由发挥,灵感来了就涂几笔,如果出现佳作,对宣传也有好处。
接到这封联名信的组委会成员喜不自胜,因为这个流程本就是他们计划之中的一环,按照他们的部署,峰会现场会安置二十台计算机和三块巨型电子屏幕,作家们论谈之余,如果有兴趣,可以当场留下文字。
如今这个安排和作家们的建议信不谋而合,为接下来的宣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近日,组委会接到数十位作家联名信,要求峰会当天现场安排一场‘写文会’,以便论谈之余,作家们可以随兴创作,经组委会慎重考虑,决定在峰会现场安置二十台计算机及三块电子屏幕,作家们可以现场即兴创作,向中华历史历次文会致敬。”
表面上当然是“自由即兴创作”,实际上到了现场,大家言语中的挤兑挑衅,氛围的烘托,写文很容易就成为斗文。
“本来还不愿意去的,他们这么一搞,我反而有兴趣了。”
这个消息发布之后,韩朔立即给柳敬亭打来电话。
“你和我的情况差不多,得罪圈里很多人,我是想你也能出席,多少能有个帮着堵抢眼的。”柳敬亭笑着说。
“坦白说,我对这个圈子绝望已久,但是这次他们亮明刀斧要给我们一点颜色看看,那就会一会吧,反正我想出他们丑也很久。”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