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人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岁大的孩子,完全没有生存能力,冬天的夜里不是睡在人家的炉洞外边,就是在草堆里咬着牙打哆嗦。渴了就捡路边的冰块来解渴,或者吃雪。有时候一天都没有吃的,张辰饿极了都会在狗离窝的时候去偷狗食。流浪的生活给张辰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阴影,不合群,不和任何人说话。从五岁到九岁的四年多时间里,张辰多次被送进孤儿院,又多次逃跑,直到九岁的时候被张百川夫妇领养,张辰的好日子才算来了。
张百川夫妇把张辰带回家后,并没有急切的让张辰叫爸爸妈妈,只是给他安排了自己的卧室,带着他买衣服买日用品,带着他去游乐场。期间张辰也想过要逃跑,被养母陈雯珊发现截了下来,张辰以为接下来一定是一顿皮肉之苦,可陈雯珊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把他叫到他自己的卧室,对他进行了一番开导。告诉他这样顽皮是不对的,作为一个男孩子,应该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只能是害了自己。并且养父母还给他安排了学校,让他多多接触社会的正面,夫妻二人每天还都会亲自辅导张辰的功课。
张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幼小的心灵里,满是社会的黑暗,和被人欺负侮辱的惨痛。这时候有这样一对夫妻,如此的对他,张辰也不是傻子或者不识好歹的孩子,他明白这对夫妻不是坏人,和以前欺负他的人不一样,他也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家庭的温暖,心中那根叫做亲情的弦被拨动了。
在张百川夫妻的意料之外,张辰开口了。那天夫妻二人约好了早点回家,带着小家伙出去吃饭。二人一进门,就看到张辰并不是往常那样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是跪在了门口,张百川和陈雯珊惊呆了,这孩子是怎么了,难道又犯了什么错怕被责罚吗?孤儿院的孩子领回家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才会慢慢融入新的家庭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孩子常常会因为叛逆心理犯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孤儿院被领养走的孩子又再次回到孤儿院的原因。
夫妻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张辰就开始磕头了,三下,额头重重的碰在地上,发出了“笃、笃、笃”的响声。张辰流着泪,对着二人说:“爸,妈,对不起,这几天让你们操心了。我从小野惯了,除了孤儿院就没有在谁家里待过,不懂规矩,还请你们不要怪我。既然你们领我回来,就是要把我当儿子养的,这个我知道。你们是好人,你们对我好,我心里明白,我以后不会跑了。我一定好好学习,给你们长脸,长大了也好好孝顺你们,不会比谁家的亲儿子差。”说完,站起来跑到自己房间拿出一张纸,递给张百川,问道:“爸,您看我写的对不对?”
纸上写的是:爸爸,张百川;妈妈,陈雯珊;儿子,张辰。在小孩子里边这字算是很漂亮了的。张百川赞许的点了点头,也是流着泪问他:“你这字写的很好啊,在哪里学的啊?”
张辰答道:“以前在孤儿院学过一些,我逃跑出去的时候,也会在一些学校的窗户底下偷偷地学一些。有时候没饭吃,饿的厉害的时候,就会跑去听人家上课,听着听着入了神,也就忘记饿了。”
陈雯珊早在进门听到张辰那番话的时候,大颗大颗的眼泪就滚落出来了。她们师兄弟五人都是孤儿,知道孤儿的苦,可没想到,这小小年纪的张辰,竟会是如此的苦。冲过来就把张辰搂在怀里,忍不住的哭,边哭边说:“我的乖儿子,你怎么就受了这么大的苦啊。你让妈妈要怎么疼你才好呢。”
张百川也是忍不住的落泪,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哭罢了,张辰抹抹眼泪,笑着对二人说:“爸妈,我不苦,我现在有家了,还有你们这样疼我的父母,我心里很高兴呢。”
张百川毕竟是个男人,也抹了一把眼泪,高兴道:“对,应该高兴,今天得庆祝一下,咱们全家到鸿宾楼,去吃烤鸭去。明天,不,今天晚上我就给师兄和四师弟小师妹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他们听了一定也会很高兴的。”
就这样,张辰脱离了辗转流离的童年生活,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疼爱他的养父母。
其实张辰也不知道,当他真正的见到亲生父母的时候,会不会去恨她们,会不会叫他们一声爸妈。
第四章 文庙街
张辰回到了学校,老师们也都表达了对张百川夫妇去世的惋惜,并安慰张辰,要他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当然,对张辰的成绩还是很放心的,虽然张辰读的是双学位,可成绩从来没有因为课程多而落后过,从来都是第一。
就这样,张辰又投入到了学习生活当中。每天早上晨练,吸收灵气进化着意念力,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家做顿好吃的犒劳一下劳累了一天的自己。只是每天晨练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显得鬼鬼祟祟的,这就是在找吸收灵气的对象,准备下手了。可是这灵气虽然到处都有,可也不能见啥就抱住吸吧,吸也不怕,最怕的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被张辰吸走了灵气,肯定会马上变成一堆灰。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这半个月里,张辰的意念力有了很大的长进,总感觉意海有一种要惊涛骇浪的感觉。现在张辰能够找到的地方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石头可供他享用了,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处可以供他长期吸收灵气的所在,要不这灵气可就要断顿了。话说这意念力可是张辰的必杀技,不说它能够穿透物体的能力,单单是那恢复的功能就可以让张辰受用不尽。
周五晚上张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龙城卫视正在播一部纪录片,讲的是龙城市领导大搞经济建设一类的形象工程片子。镜头里,一帮子跟屁虫捧臭脚的家伙跟在主管经济建设的副市长身后,聆听着副市长的现场教导,就怕落下一个字。接着副市长大人来到一片树林之前,旁边是龙城老牌企业卤味斋的董事长陪着,副市长对着面前的树林一顿指点,身后的小官吏门只剩下微笑和点头,然后大家鼓掌。
听着配音的旁白,张辰“嗯?”了一声,卤味斋要到高新区建基地,选的是这片树林?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一直以来张辰都在为灵气供应的问题发愁,眼看着周围已经没有可供吸收灵气的东西了,正在为这时犯愁,解决的办法自己就来了。
既然是要在这片树林的地方搞建设,那么这片树林就是要被毁掉了,常言说十年树木,这片树林里树龄最长的也不过六七来年,还不足以成材,肯定是要被浪费掉了,不如便宜自己好了。张辰心里欢喜,看着这副市长和卤味斋的老大怎么就那么讨人喜欢呢,恨不得抱着他们亲上一口。
高新区离张辰家不远,还不到张辰每日晨练跑到中心公园的距离,而且那片树林还是在高新区靠近边上的地方,基本就没什么人会去。那片树林张辰还有印象,是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三年时候一个个体老板种的,为的就是占地方。一共种了有六千株,占了二十亩的土地,就等着将来有人想用这块土地的时候,他好借这片树林来抬价。可悲的是树林还没长成,土地也还没人用,那个体老板就在澳门赌钱输了个倾家荡产,还不了银行的贷款,这片种了树的土地也就被国家收回了。
现在刚刚开始考察,到立项、批复、开工这么一个圈子兜下来怎么也得要半年时间。这么大一片树林,张辰两年都吃不下,所以也不用担心被发现的问题,可以美美的享受了。况且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就算批复会很快,要动工也得等到明年开春才可以,这一冬天死个几百棵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张辰改变了往日的晨练路线,一路向南跑步到了那片可爱的树林处,依旧是按照惯例进行。一套太极打下来后,看看四下无人,钻进了树林里,先是把一只手扶在树身上,感应一下灵气,树木是有根之物,灵气果然要比石头强太多了。张辰不敢吸收的过猛,双手放在树身上,展开意念力,一点一点的开始吞进,等到把一棵树的灵气全部包裹之后并没有过于反常的感觉,这才把灵气收入体内开始消化。这一棵树的灵气就让张辰足足转化了十几分钟,足足是之前消化石头灵气耗时的五倍。张辰又把两棵松树变成朽木之后,满足地离开了树林。
感觉了一下意海中的情况,已经有波涛汹涌的架势了,估计第一次的进化很快就到了,不知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根据梦中的说法,到时候意海内会是惊涛骇浪,等进化完成之后意海会扩大一倍,意念力也会随之增强。想着这些,张辰心里不免有些期待。
回家洗漱之后吃了早饭,张辰就往文庙古玩街赶去,周六日的文庙是摆摊的人最多的时候,张辰到没想着怎么去捡漏,古玩市场上的东西,十件里边最少有九件是假的,地摊上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一百件最少有九十五件假的,不过这些赝品却是考究眼力,学习知识的最佳教材。
张百川在世的时候经常带着张辰逛这些地方,张百川很少出手买东西,只在有绝对把握的时候才会出手。张百川只是收藏字画,而字画类的精品又很少,而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非漏不出手,所以二十多年下来的藏品也就百十件。虽然只是收藏字画,但张百川对于其他方面也不是没有研究,要不怎么做博物院的鉴定师呢。
龙城作为三晋省府,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城市的形式存在,历经了十几个朝代的更迭,有着极深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龙城一共有三个古玩市场,分别为南宫旧货市场,文庙古玩市场和刚刚开业的并州古玩城。其中又以文庙古玩市场的物件相对好一些。文庙古玩市场因张之洞做山西巡抚时,提议在被大火焚毁了的崇善寺废墟上再建的文庙而得名。
文庙古玩市场形成于一九九五年,除了文庙街里边的龙城收藏品市场,还包括分布于整条文庙街两侧的众多古玩店铺和沿街地摊,随着一九九六年府西园古玩市场的古玩经营商户陆续迁入,文庙古玩市场越发的繁荣昌盛了。相对于南宫旧货市场和新开业的并州古玩城,文庙市场无疑是收藏圈内公认的首选,每逢周六周日,更是人山人海,比逛庙会一点不差。虽说比不上北京的琉璃厂和潘家园之类的大型市场,但也算得上不小了。
从文庙街口进来,一路都是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地摊,每个摊位上都摆着或多或少的物件,有青铜器,陶瓷,玉器,木雕,骨雕……林林总总,类别繁多,整个一条街挤得满满当当的。
龙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特别是经过了晋商大院时代之后,遗留下来的宝贝数不胜数。然而,经过了八十年代的大收购之后,包括一些高古文物在内,明清之前的早期精品古玩,尤其是家具瓷器,在市面上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多数都是在当时被玩家们所忽略的清晚期及民国的家具、瓷器、杂件之类的。想要找到更老一些的物件,就要看你是不是能够撞大运了。
张辰是抱着拿实物学习的想法来的,倒是不管他有没有真家伙,老家伙。它就想看看自己的眼力能达到个什么样的程度,看着一个物件,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后再用意念力去判定对错。
连着看了十几个摊子,没有发现一件能够入眼的物件,都是一眼看去就知道是新做的。即使有几件看起来老一点的,不是器形不对,就是纹饰弄错的,搞得张辰想施展一下意念力的机会都没有。
在走到一个稍微大一些的摊子时,正见到摊主在对着一个客人神侃。
那摊主左手里拿着一只碗,右手伸出食指,指着手里的碗说道:“你看着花纹,这包浆,实打实的老物件,你要是送人的话,挑这件绝没错。整个文庙街就没有几件好东西,一出来就让人买走了,你今天是正赶上了,这是我前两天刚收的,今天第一天摆出来。”
听这摊主的话就知道,这位客人是一个绝对的外行,标准的棒槌一个。到这里还敢说是买东西送人,那不是嚷着要挨宰嘛。十块钱的东西能要你一万,就算是刀子不够快的。
这位像是有点被说动了,但又不太相信,带着点疑惑的眼神,问那摊主:“我怎么相信你说的就是真话啊,谁知道你是不是骗我?”得,还算是没有傻到家。
摊主也明白,一句两句根本拿不下来,接着忽悠道:“这你就不懂了,我能拿着老东西骗人吗?我跟你说啊,这个玩意儿是有来头的,可做不得假,你知道原来那个慈禧太后吗?”
这位点了点头,说知道。摊主再接再厉,道:“那你应该也知道慈禧太后逃难的事吧,那时候给外国人撵出来的。不是就跑到咱们这边来了吗,还在祁县的乔家住过,这碗就是那时候慈禧太后赏给乔家的。”
摊主说完咽了一口吐沫,也不给客人说话的机会,又开始鼓吹他的东西:“这年头,但凡是和皇家御用什么的沾点边的东西,那可是人人都喜欢的,但凡有了这层关系,那这物件儿就带上贵气了。你要给人家送古董,那对方也得是一个有来头的人物吧,你说,你把这只带着浓重贵气的皇家瓷碗一送,那是多大的面子啊,还愁办不了事吗?”
张辰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家伙愣是够能侃的,一只现代的景德镇青花碗,还不是什么顶级工艺,最多也就二十块钱,他就能给你说成是慈禧老佛爷用过的。那位也是够可以的,着实让人给侃懵了,看情形离掏钱也不远了。
这古玩市场里,最听不得的就是故事,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什么人说的故事,一概的不能听。等你真的听进去了,等着你的十有**就是套儿,挨宰是跑不了的。
张辰离开那个摊位继续往前走着,又到一处摊子跟前,这是一处卖字画和瓷器的。前边也蹲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只笔筒问价呢。摊主出价两千,那人听了摇摇头放下笔筒就走了。
第五章 维摩诘真迹
这是一件保存完的整民国笔筒,山水青花,画工也还可以。张辰蹲下来拿起笔筒,展开意念力,果然是民国的,只有一层淡淡的绿色。这还是张辰今天见到的第一件老玩意儿,对这书画摊子也起了一点兴趣,就把意念力展开覆盖到其他的东西上面,这一下倒是让张辰有了意外的发现。在那一堆的大轴里边竟然有一件表面散发着一层浓重的红色光芒,下面还有一层淡淡的红色。
张辰还真是给惊了一下,随后又是一喜。惊的是那一浓一淡的两层红色光芒代表的年代是唐中期的开元盛世左右,一千两百年前的书画作品能流传到现在,还能有这么好的品相,已经不能用难得来形容了,众所周知,如今存世的唐中期到早期书画作品那可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啊。喜的是这摊主把那唐代大轴扔在那一堆破烂中间,肯定是没认出来,让宝珠蒙尘了。
看着这民国青花笔筒,张辰脑子却在想着怎么把那大轴搞到手。估计这摊主不会要价太高,毕竟他应该是把那大轴当成仿品来卖的,今天出门时候装了五千块钱,应该是够了。
思量一阵之后,放下笔筒从那堆大轴里拿出来五六件,其中就有那唐代大轴,张辰不敢直接拿那一幅,那样就显得过于明显了。
展开两幅看了看之后,都是现代印刷品,质量粗燥,毫无美感可言。再拿过那幅唐代大轴,慢慢的打开,越是往下看张辰就越是忍不住的想要惊呼出来,这个惊喜实在是太大了。这是一幅积雪图,整幅画作层次分明,干净利落。远山近树皆是一片银装素裹,山势威严,山腰处可见一处寺院,一片松林间穿出一条积雪覆盖的蜿蜒小道,小道折弯处三两户人家,画工可谓精绝。
最让张辰惊喜的是上边的题字和落款:癸巳年腊日遇雪,嬉作,赠晋阳古人。王摩诘。跟着是篆体的款识方印。
王摩诘是谁?山西老乡啊,唐开元九年的进士,官至尚书右丞的王维是也,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世人皆知王摩诘好诗书,却不知其更善画,只是因为王维的传世画作少的可怜,能被世人认可的也就是台北故宫的一幅《雪溪图》而已。而这幅大轴,绝对是王维在世那段时间的物件,在那个年代搞当代大家高仿的人不可能有,而且王维可是大官,仿他的作品,不是找死吗。就算仿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
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开宗人物,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绘画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了浓艳富丽的重彩。
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赞美王维的画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钱钟书也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王维的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诀》,更是被历代文人画派的选手们所追捧,堪称水墨画的顶级教材。
而这幅画也正合了王维水墨山水画“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有路处则林木;林密处居舍。”等特点,当是一幅传世巨作精品。
放下这幅王摩诘精品,张辰又装模作样的拿起另外几幅看了一遍,问道:“这些个大轴,怎么个价?”
摊主知道他是从那一堆里拿出来的,那些都是用来糊弄外行人的,也就几十块钱一件,都是他从别处当破烂收来的赝品,或者直接就是从印刷厂进的货,那幅王维的腊八雪景图他压根就没看过。见张辰也年轻,随口应了一句:“那可都是古画,最便宜的也得千把块。”
张辰一听就知道他没认出那幅王维的画,心下一阵狂喜,接着口说:“你这是古画?你当我是棒槌呢吧,就你这印刷品,别说一千,一百怕都没人要吧。说句难听的,擦屁股都嫌它太硬。”
那摊主听张辰这么一说,原来也是行里人啊,笑道:“小伙子懂行啊,我想你不是看上这些轴子了,你想要这件笔筒吧?”
张辰听他这么一说,心里那个高兴啊,这正瞌睡着呢,他就把枕头送过来了。嗯,这摊主不错,人很好嘛。
看了看那幅王摩诘的位置是在几幅印刷品中间,随手推着边上的印刷品往旁边一拨,又拿起了那件民国笔筒,仔细的看了起来。好象那笔筒比王维的画还要精细,还要珍贵。看了一会儿后,张辰抬起头看看摊主,问道:“这笔筒多少钱卖啊?”
摊主见张辰真有心思要买,也知道张辰听到了刚才他报的的价格,笑道:“小伙子,我看你也是懂行的人,这可是好东西啊,你要的话便宜点,一千八拿走。”
这话说的可真是爽朗大方,不明白的人还真以为他给你便宜了。张辰看了看那笔筒,又看了摊主一眼,撇了撇嘴道:“有那么好么?这就是一件明国货,哪值得了那些个钱,我也是看着品相还算可以,准备拿回去摆着玩的,最多给你三百。”
摊主也不恼,你漫天要价我就地还钱,没什么不合适的,正是这种谈价钱的人才是真正的买主,像刚才那位问了价钱摇头就走的,压根就是来找乐子的。
这笔筒是他花一百块收来的,三百不是不能卖,只不过不甘心赚这么一点,而且按照这行当里的惯例来看,张辰这三百也不是最后的底线。
摊主想了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又略微加高了一点,回价道:“小伙子,你看我这也是从别人手里收上来的,本钱不说,还有驴来马往的一些费用,我这还得养家糊口的,你多少让哥哥赚几个,一千二怎么样?”
张辰跟着他老子张百川跑古玩市场十来年了,对于这摊主的话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像这样的物件最多也就值个几百块钱,就这样的货色,如果不是为了那幅王摩诘,他连看都懒得看。压死了不准备给多高价钱:“这样吧,你这东西市场价值是多少相信你也清楚,咱就不说那么多套话了,再给你加一百。”
其实像这摊主这样练地摊儿的,都是图个短频快,不愿意把钱压在一件货上时间太久,利润差不多就能成交了,这件笔筒他收上来有一个多礼拜了,再有一个礼拜又是收货的时候,能早点卖了,多多少少到时候也能添点。就回了个一千的价格。
张辰见火候也差不多了,假装着犹豫了一下,又开口还价:“一千还是有点多,虽然你这笔筒品相是不错,可再不错它也只是个民国的物件,我要不是看着好看,也不会买的,你也知道,这民国的物件它就不值钱啊。”
摊主也是想多赚一点,奈何自己的物件不争气,卖了就卖了吧,留在手里还不知道哪天才能卖出去,咬了咬牙,说道:“得,小伙子你会砍价,我看你也是真喜欢这玩意儿,八百块给你吧,再低我就没法卖了。”
其实多花个一两百也无所谓,这件笔筒也算是精致,放个几年价格也肯定会翻上去,但买卖就是买卖,你觉得买贵了无所谓,可你回头一走,背后就有人说你是棒槌,脊梁骨冷飕飕的,多难受啊。
八百虽然还是有点贵,但不是不能接受,张辰也就不再搞价了,但是脸上还是得装出一副不太爽利的表情,说道:“其实老板你也挺会做生意的,八百就八百吧,我这可是买贵了。”说完还叹了一口气,颇有点不大情愿的味道。
“嘿嘿,小伙子,多少这笔筒也是你喜欢的东西啊,咱行里也有一句话不是说,只要是喜欢的就不算贵嘛。要不你看我这古画你拿两幅当搭头!”看来这古画他是说惯了。
摊主一看买卖做成了,心里高兴,反正这些画都不值钱,十几二十块的,自己赚了七百,就当给他打了个折。
张辰心里也是高兴,这摊主实在是上路啊,他连着瞌睡,摊主就连着给他垫枕头。不过他高兴的原因要是给这摊主知道了,怕是会后悔的要自杀吧。王维的画啊,那可不是多少钱的问题,那玩意儿无价,无价之宝。台北故宫那幅都没有款,只不过是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就这也是只有那么一件传世的。这幅画,有款还有泠印,还有王维的题字。也不知道这摊主从哪里淘换来的,居然还保存的如此完好。
张辰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不是得给我搭头吗,两幅就算了,挑一幅图个吉利而已,你这些破玩意儿要那么多干嘛,我今天可是花了大价钱了。”
张辰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把那幅王摩诘抄了起来,夹在腋下之后,才点了八百块钱给那摊主,拿起那笔筒说了一句再见,转身就走。
摊主见张辰走的那么急,以为张辰是觉得钱出多了不高兴,还在那里为自己的精明沾沾自喜呢,殊不知张辰那八百不但卖了他的笔筒,还顺带着搭走了一件无价之宝。
这古玩市场是没法逛了,带着这么一幅无价之宝,万一丢了或者弄坏了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他也是急不可耐的想要回家好好看看这幅画。这样的画,是很脆弱的,需要很好的保存。回去打个电话给师伯,看看他老人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张辰第一次亲自上手,就得了这么一件宝贝,可算是旗开得胜了,这意念力真实好东西啊,要不是有这意念力,张辰是绝对不会去扒拉那堆破烂的。
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给董老挂电话,这种好事要是没有一个人和自己分享,就像是锦衣夜行一般,不是个滋味,而董老也是他分享的最佳对象。
董老听他说收了一件王维的画作,电话那头差点把下巴掉下来,很是惊讶了一阵子。又听张辰说八成是真迹,也忍不住想要见识一番,告诉张辰把画收好了别乱动,他明天就到龙城。
第六章 得与失
张辰把这幅王摩诘的积雪图放在书桌上展开,越看越是喜欢。王维不愧是南山之宗,画雪的一哥。就这么欣赏了一个钟头,张辰又想到自己那神奇的意念力有着恢复功能,连切破的手指都能愈合,这古画也应该能够修复吧。
字画最难保存,最容易损坏,有很多字画类的文物,就是因为没能妥善保存,导致损毁的。这幅画虽然相对来说算是品相很好了,但也不是那么十分的完美,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小的破损之处,这么一幅传世巨作的精品,如果能够复原,那拿出去绝对就是举世震惊的大发现啊。
想到这里,张辰展开意念力,把整幅古画包裹起来,再把意念力一点一点的注入到画身之内。张辰控制着意念力的注入量,不能太大了,万一因为注入量太大,把画恢复到原来的纸张,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随着意念力的注入,纸面上的一些陈年霉点慢慢消失了,一些凸起的毛刺也平复了下去,画纸的颜色也由本来的枯黄色转变为微微发黄的颜色,就连上面的墨色都带了一点淡淡的微光。一浓一淡两层红色的光芒也流动起来,仿佛流动的水幕,又像是云烟氤氲般在纸面上游走。张辰觉得差不多了,赶忙收回意念力,画卷已经是如刚刚装裱好一般的完美无瑕,带着一股浓浓的古朴气息,恍若一位妙丽的古装美女,娓娓讲述着一段历史,相信即使是不懂欣赏的人,也会被其吸引了目光。
又再看了一会儿,张辰把画卷了起来收进书柜。明早还得去接师伯的飞机,可不能睡太晚了,要不会困得。经过这一个月左右的调整和适应,张辰已经从那场车祸中走出来了,再开车也不会有车祸的阴影。
第二天早起,晨练之后又吸收了三棵松树的灵气,回家洗漱吃饭后,开车去机场接董老。这是一台奔驰E320轿车,是当年新车下线的时候,四师叔李天平买来送给张百川的。张百川是个学究,嫌这台车太过豪华,就一直停在停车场,家里人很少开出去。张辰出门一般也是不驾车的,他一贯秉承着低调,守着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这次是因为要去接董老,总不能让师伯搭出租车吧。
到了机场停好车,航班还没有到,张辰就坐在长椅上等着。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广播通知京城飞往龙城的航班到达了,张辰起身走带接机口,看着远处的电梯。不一会儿,董老乘电梯下来,也看见了张辰,快走了两步来到接机口。董老只来一天,没带什么行李,和张辰拥抱了一下,叔侄两人并肩往停车场走去。
刚走两步,就听见后面一个呱噪的男声,“呦,这不是张大才子吗?怎么不在家啃书本,跑到飞机场来了,提前步入社会吗?”张辰停下脚步转身看去,出声的人正是赵蕾的公子哥男友,正搂着赵蕾从接机口出来。
张辰不想和他废话,象征性的点点头算是和赵蕾打了招呼,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张辰再次向外边走去,可没那个闲工夫和和这无聊的公子哥在这边打嘴仗。
可是对方不这么想,那公子哥觉得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怎么也得踩踩张辰才能过瘾啊。抢了他的女朋友,他却连个屁都不敢放,这么窝囊的家伙,不踩他都对不起祖国和人民。拉着赵蕾紧走两步,赶上了张辰,大声的和赵蕾说:“蕾蕾,看见了吧,咱们张大才子以前多傲气啊,都不带正眼瞧人的。现在怎么样,还不是提前步入社会给别人打工吗。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