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人生-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张辰身后还有龙城张家这个庞然大物在,少不得有些人还要牵扯上关中张家,这两家在政坛的影响力同样是极为深广的,别说一半的事业单位,即便是一些相当地位的官僚,也不敢随随便便就得罪这两家。龙城张家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撼动。
而张辰本人的实力也不容小视,手里有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称之为吸金神奇也是不为过的。张辰还有一个神秘的海外支援团队,唐韵里大部分的展品就是通过海外引流回来的。即使有人专门针对张辰和唐韵,上边管理全国的脑袋们,也不会就这么把随时都可能引流回来的大批文物给断掉。
最为重要的就是,张辰通过唐韵,以及唐韵的大量藏品,和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院、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机构这些不恩和个人都有深度的合作,可以说得罪了他就相当于得罪了那些人。
所以别说只是两座影壁,即便张辰拿出更多相同的东西来,只要不直接去和他们当面的抢资源,他们既不会对张辰有任何的不适当行为,得罪了张辰可是得不偿失啊。当然,为了自己的利益,适当的和张辰讨价还价一下,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而对于这个问题,宁琳琅就没有张辰想的那么多了,因为从小接受国外的西方式教育,这丫头某些时候说话办事都是直来直去,根本不考虑婉转和曲线的问题。
宁琳琅认为,这么好的宝贝,而且还是比那两处都漂亮的,当然要拿出来给所有的爱好者来共享了。理由也很好说啊,既然鬼子六在一百多年前能够找到,为什么我们在一百多年后就不能找到呢。
像是这类的琉璃器件,为了颜sè和其它各种品质的统一,肯定是要同时烧制备用件的,面前的这两座影壁就应该是用备用件建造起来的。既然鬼子六在百年前已经这样做了,那现在为什么不用这个作为正式的说法呢,想那么多弯弯绕干什么,有哪些必要吗,
最后这丫头还无比霸气地说:“再说了,以唐韵和师兄你现在的实力、影响力,没有谁会这么无知到专门做对的,除非他不想再古玩圈和展览行业混下去了,怕是到时候连商场和官场斗会混不下去,这不是自讨苦吃嘛。”
别说这丫头是个老外,对于事物的真相还真是看得挺透彻的,而且要比很多身在局中的人看得都要透彻,往往能够直指事物的本质;在张辰钻进牛角尖的时候,她很出sè地做到了一个未婚妻该做的事情。张辰就这么一想,心里就开始美得不得了,得妻如此,真是不枉为人啊。
由于这两座九龙影壁是直接建在地下建筑的石基上面的,想要收进戒子里就得要费一点工夫,必须要从石基上吧影壁搞出来才可以。但是这么大的影壁,小的也都有近三十米长,如何才能快速完整地把影壁搞出来,还不能拿损伤到地下建筑的石基,这还真就不容易了。
好在这个人是张辰,如果再换了另外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有一点点的办法。因为张辰释放出意念力,进入到影壁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发现下面居然是石质的榫卯结构,而且是和一些机关相连接的,如果有人硬来的话,很可能就会把这两座影壁给毁掉,同时把这座地下建筑也一样的都毁掉了。
这鬼子六真是好算计啊,不但地下建筑的在外边把人算计了个遍,将即便有人在亿万分的幸运眷顾之下,或者是真有那么聪明的人破解了他所有的机关,进入了这地下建筑里边。但是只要他没有在最后的机关上使用那几块近半作为钥匙,也是会引发机关的,因为就在这九龙影壁的最后面,还有一个机关,是要把那几块金板顺序反过来重叠作为钥匙的。
如果有人进来过了,只要他动了这两座九龙影壁,那几关就会马上启动;如果没有动这两座影壁,那机关也会在他走出地下建筑的时候启动,总之如果没有金板作为钥匙,肯定是有得来没得去了。
这个机关是三重连接的,必须在进入之前和出门之间关闭机关,如果想要移动影壁的话,还要在影壁后面的石壁上的机括处关闭机关。而这九龙影壁下面的榫卯结构,就是机关启动的一个机括程序,启动的信号就是没有关闭机关就要移动影壁。
看到这样的一副机关,张辰已经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到底要一颗怎样的心脏和大脑,才能够设计出如此复杂的机关,并且把人xìng中的弱点把握的如此之准确,只要不是手持钥匙并且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进入地下建筑就是来送死。
看这机关如此的jīng巧复杂,又是那种玉石俱焚,完全把这里边所有的宝藏都豁出去的架势,张辰估计这应该是给慈禧派来的人准备的。能够被派来查这件事的人必定是慈禧的最亲信,而能够找到这里的,有必定是一个最聪明的人,这样的人也的确值得用如此多的宝藏来掩埋了。(未完待续。。)
p
第四四三、四四四章 至尊皇权的象征和万人追捧的臭脚(一、二)
四四三、四四四、至尊皇权的象征和万人追捧的臭脚(一、二)
想了一个借口,就说是在之前的那块石板上提到了这里的机关,张辰拿出那几块金板,到影壁后面把机关关闭掉。在意念力的关注下,张辰“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榫卯结构的石条和石块纷纷自动推开,留下了两座可以活动的影壁,而那个让地下建筑自毁的连接机括也在同时断开了。
把两座影壁都收进戒子里,张辰心里的后怕都还没有落下去,他可是很清楚地看到了那些机关的厉害,也能够想到这地下建筑自毁的破坏能力,只要是在这里边的人绝对不可能留下活口,倒是一些重要的东西可以保留下来。而最重要的保护区域,居然就是放着那些青铜鼎的区域,这倒是让张辰有些想不通了。
不过这时候张辰脑子里想的可不是这些,也不是任何意见文玩珍宝,而是他身边的小师妹宁琳琅。经过了刚才的那个机关,张辰是真的害怕了,如果不是自己能通过意念力来把影壁收进戒子里,现在早已经触动激发那个机关了。小师妹即便有自己保护,有一年里可以形成隔离,但也也很有可能被机关伤到,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也就是这时候,张辰做了一个决定,今后但凡出来探宝,就不能再带着宁琳琅了,哪怕是再刺激,再能让人享受,也不如那么一次机关的启动多带来的伤害来得刺激和恐怖,小师妹是他心中的至宝之一,绝对不能受到伤害的。
如果直说探宝的危险,依着宁琳琅的xìng子怕是更要陪着张辰了;可如果不说危险的话,又实在找不到什么掐当你的借口。看来也只能是回到京城以后慢慢劝说了,实在不行的话就干脆尽早把婚结了,让她怀上孩子,有了孩子她总不能还跟着了吧。
只是现在还不是细想这件事的时候,等待机关断开已经有费掉了一些时间。距离之前设定的时间只剩下四十多分钟了,最多可以再这里拖延二十分钟。再晚可就不能保证出去还能不能见到帐篷和摩托车了,虽说这里是荒郊野外的。来的路上也没有见到什么行人,可这里还是有路的。
刚才在观察地下机关的时候,张辰通过意念力观察到,这座地下建筑其实是两层的。第一层是放着这些宝藏的空间,而下面的那一层则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机关,简直要比最jīng密的钟表还复杂很多,这样的机关足以把这座地下建筑完全毁掉。
可是张辰却发现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在这么复杂且威力巨大的机关启动之后。居然能够把这里的大部分宝藏在毁掉这座地下建筑的同时另行保护起来,而不是他刚才在没有断开机关之前想的那样,会因为建筑的毁坏而把这里的宝贝都连着毁掉。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座地下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地机关,里边有包含着若干的小机关,而这些小机关又和大机关相连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可以小范围启动,而且还有几套不同的启动方案。
这样的机关简直是恐怖啊。张辰也算是博览群书。且又博闻强记的典型人物了,但也从来没有在任何古籍或者著作中见到过有这样机关的记载,就连类似的机关都没有见到过。
能够设计并且建造出这种机关的人,绝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绝世之才,鬼子六是从哪里找到这样的宝贝人才的啊。这种人的能力可不止在机关设计这一个方面,要知道这么庞大的机关所涉及到的。是包括物理、几何、算学、铸造、工程学等等,甚至包括到心理学方面的若干学科。
不说这个设计者和建造者。就这座地下建筑本身,那就是一座蕴含了极为的各种高段位知识的宝库。张辰已经觉得。应该把这座地下建筑也一并搞回去,这也是一件绝无仅有的超级古董啊,虽说这个头确实是大了一点。
可想要搞回去并不那么容易,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要用意念力把建筑周围上下前后左右五米范围内的土壤都弄瓷实了,然后再把五米开外的泥土都阔开去,尤其是在入口想你外的地方,必须把与目标建筑整体高度、宽度相同的尺寸上,横向和纵向都腾出一个足以让这座建筑物可以松动甚至移动的体积来。
也就是说,这座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再加上预留出来的上下左右各五米的总面积,乘以前面的通道的长度,差不多就要把这么大一块体积的山体给弄松动了,这才能把这座建筑物给整个儿弄出来带走。
想要悄无声息地把山体搞松了,这个倒是不难,以张辰目前的意念力来说,只要在清点检查剩下的物件,以及往出走的路上这段时间之内,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了。而且,这样做可以完全瞒住宁琳琅,完全不可能露馅。
这里边的难度在于,当张辰把这座建筑物从山体里取走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山体的坍塌,在那时候要保护宁琳琅和自己的安全很重要,如果稍有不慎,两个人就很可能会被山体塌陷的泥土掩埋在下面。
而一旦成功之后,这座山肯定是要坍塌一部分的,毕竟把那么大一块山体都给搞松动搞空了。山体坍塌啊会带来什么张辰不是很清楚,但肯定是对自己不利的,也许会被认为是什么异动,也许会引起蒙古zhèng fǔ方面的注意。
一旦那样的话,如果不能再第一时间离开这里,离开塔雅克林镇,以最快速度回到乔巴山去。那就有可能会被拦截在半路上,他这个共和国高级领导人的亲属,坐着私人飞机来到蒙古,就是为了到这鬼地方来转上一圈,这话说出来真是连鬼都不信。
接下来的麻烦可就大了,总能不能把沿途的相关人员都干掉吧,那样将会引来更大的麻烦;但是要让张辰放弃这座可以说是史上最神奇建筑,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这件事上,必须要谨慎又谨慎,争取不发生一点点的问题,顺利平安地回到乔巴山。*
张辰刚才就注意到了。在这座地下建筑自毁的机关上,对于青铜鼎这一片的保护是最强的,也就是说这一片区域里有鬼子六最想保护的东西。
可张辰看来看去也就是一些青铜鼎而已。难不成还能比得上禹王九鼎那么厉害吗,而这里的鼎基本上都是商、周和秦汉时期的,甚至还有一些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鼎,最夸张的就是四只宋鼎和两只元鼎了。
这些鼎倒也都是不错的东西。件件都是jīng品,都代表着当时的最高工艺。
那几只宋鼎和元鼎都是仿制商周时期的鼎来制作的,但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极致,仿制出来的东西要比原本的更加像是商周时期的东西。
七只南北朝时期的鼎和三只隋鼎,也都做工那个很不错。但是却少了一些商周时期的元素,应该是当时的人专门制造的,并不是为了模仿商周遗风。
商周和秦汉时期的鼎最多,一共有七十只。其中能确定属于周鼎的最多,多达四十一只,商鼎也有十二只,汉鼎要比商鼎少一只,秦鼎最少只有六只。
但是在这些鼎的最前边。也就是离九龙影壁近的方向上。有九只唐鼎单独放在那里。而这九只鼎,则是完全按照商鼎和夏鼎的模式去做的,也可以说是像极了夏商时期的青铜大鼎,如果张辰不是有意念力帮忙,想要看出来还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远。
张辰首先是疑惑了一下,然后脑子里马上就出现了一个“九”的数字。跟着就笑了。这不就是在仿制禹王九鼎嘛,这东西可是掉脑袋的营生。民间是不敢随便制作的,一旦出现肯定就要和皇帝、天子什么的扯上关系。
张辰先不看那些商周秦汉时期的。却是拉着宁琳琅到了最前边那九只仿禹王九鼎的唐鼎前,笑着对宁琳琅道:“琳琅,你来看看这九只鼎,能不能看出来像什么。”
宁琳琅绕着九只鼎走了两圈,细细比较之后,才回来站定了,说道:“这九只鼎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鼎口沿的高度比我的手肘略高,应该在一百一十到二十公分之间,加耳的高度应该在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鼎口直径大约在一米左右,腹部的直径大约有一百一十公分多一点;这样的鼎已经算的上很大的鼎了。
这鼎的外表看上去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一些细微的纹饰上不尽相同。鼎腹内的铭文却是每一只鼎就有一个样子,基本没有相同的,但是这些铭文我却没有见过,也许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文字,而是一些简单的符号。
师兄,如果不是禹王九鼎现在就在唐韵摆着,而这九只鼎上的纹饰有些混乱,我都怀疑这就是禹王九鼎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敢说这些鼎腹内的铭文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但因为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只有这九只,所以不能肯定。”
张辰听了呵呵一笑,这丫头现在进步越来越快了,而且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看来“高手就是用大量的好物件熏陶出来的”这句话完全有道理啊。如果天天在市场上看那些赝品和当代工艺品,再好的一双眼睛,也得给晃瞎了,哪里还能谈得上高手呢。
点了点头,表示对宁琳琅回答的认可,道:“琳琅,这九只鼎也可以叫做‘禹王九鼎’,虽然这是假的,却真在历史上以‘禹王九鼎’的名义存在过不短的时间。
确切的说,这九只鼎是唐太宗李世明在位时候铸造的,当时有一位大臣为了讨好李世明,就私自找人铸造了这九只大鼎,搞了一些自己都不认识的铭文在上面,当做找到的禹王九鼎进贡给李世民。
这可是代表者上天的受命啊,效果一点都不必传国玉玺小,结果李世民还真就相信了。最后还是魏征站出来揭穿了这件事,劝谏唐太宗不要在这些东西上费心思,还是勤于政务最重要。
我小时候曾经看到过父亲带回家的一本古籍,上边就说到了这件事,当时还以为是一个故事呢,哪知道今天居然还真的见到实物了。那时候觉得好奇啊,也就记得清楚一些,包括这上边的纹饰我都还记得,我来只给你看啊。”
稍微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张辰给宁琳琅指出了他所记得的那些和这九只鼎所温和的地方。还真就是完全一样。张辰在见到这九只鼎的时候,就想到了那本古籍,但是让他确定下来的。还是神奇的意念力,鼎身上两层红sè的光芒告诉他,这是唐代太宗和高宗时期的物件,而符合史料的也只有他记忆中的那九只了。
在华夏历史上。九鼎从来就被认为是国之重器,而九五之数从古到今都被认为是最尊荣的,即使在社会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难从上位者们那里看到九五的架子,老百姓谈起朝廷所说的还是九五之尊的事情。
今天这样的高科技文明了。人们依旧还有这样的说法,何况是一千几百年前的人呢,更何况主角还是一个皇帝,属于最容易被这种事蒙蔽的人群,高危啊。
鬼子六能把这九只鼎找来,还真是煞费苦心了,他哪里里知道,真正地九鼎早就让吴三桂给搜罗去了。就藏在滇缅边境的山洞里。他得到的不过是九件赝品而已。而他自己也不是第一个上当的,在他之前至少已经有过一位了。
看过了这边的拢共九十五只不同时代、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青铜鼎,张辰才算是知道为什么这片的保护最强了。这九十五只鼎里边,有七十四只就是天子鼎,更有九只是被鬼子六认为的禹王九鼎,像这样的东西怎么能不被严加保护呢。
话说回来。这鬼子六还真是够强大的,他找来的这九十五只鼎。每一只都是带着铭文的,这可是很了不得的了。除去那九只伪禹王九鼎外。 其它六十五只天子鼎的铭文都有很清楚的表达,是哪朝哪代的哪位皇帝或天子铸造的。
最让张辰觉得有趣的,就是这些天子鼎并不全是商周和秦汉时期的,反而七只南北朝时期的,和三只隋鼎、四只宋鼎、两只元鼎,这些却都是当时的天子铸造的。
正所谓“鼎定天下”,自古以来就有把上位称作“问鼎”的,可见鼎这一神器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而鼎这种器物在超脱了煮制食物的功能后,就变成了至高权力的象征之一,天子王侯俱都以执鼎为终极追求,直至华夏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清,天子门也对鼎有着极高的追求。
自周天子定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后,鼎就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和国之重宝,各朝个贷的统治者们常常是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直至秦后才有所势缓,但依旧有当政天子为自己铸鼎。
这里的六十五只天子鼎,就是有型在各种朝代更迭交替的过程中得以存留下来的。南北朝的七鼎中宋、齐、梁、陈等天子的都有;三只隋鼎的铭文都很完整,记录也很全面,都是称颂他功绩的;唐鼎除了那九只伪禹王九鼎还有两只武则天的,和唐高宗、玄宗各一只;四只宋鼎和两只元鼎都是天子鼎。
偏偏是四十一只周鼎、十二只商鼎和十一只汉鼎,并非全是天子鼎,大夫鼎、元士鼎、礼器鼎都有。但是这些非天子鼎,却也不是什么寻常物件,上边的铭文却是最好的考史资料,对于史学和文字等方面的研究作用甚大。
等到这些青铜鼎从“海外引流”回到唐韵之后,唐韵就要专门再为这些鼎开辟两处展厅了,届时唐韵将成为收藏和展出青铜鼎数量最多,藏品品质最高的博物馆院。虽然这些鼎的存在并不会在名声上给唐韵太多的提升,毕竟唐韵已经是一等一的大户了,多个千八百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
但是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却是一种实力的证明,搞收藏看什么,还不就是看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吗。有道是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这收藏行当也是一样,谁手里的玩意儿多,品相好,自然是实力的证明,同样也就能大声说话。
这次得到的可不只是这些个鼎,几乎地下建筑里所有的物件都不是凡物,至少能让唐韵再增设十个以上新的专项展厅,至少可以保证唐韵在未来五到十年不必为了新展品而发愁。虽然张辰会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淘换玩意儿,唐韵本身也在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地收罗各种展品。但有了这些东西总归是一件好事,谁不愿意自己的实力增强呢。
这地下建筑里最后的物件,就是那些搁几上的盒子了。看那些盒子的式样。断不是用来做装饰的,里边应该都装了东西。下面是平托的底,上面是正方的盖子,而这样的盒子基本上只有一个名称“宝函”。里边装着的不是顶级法器就是宝玺。
这一排共是四十六只盒子,都是用上等料子制作的,最差的也是紫檀木材质,靠近中间通道处的那几只最好,用的都是极品金丝楠木的料子。上边镶嵌着各种的珠宝玉石,逐行有yīn刻纹饰嵌如金丝装饰,顶子上都是清一sè的金镶玉螭龙钮,端得是华贵之极,这里边的东西之尊贵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辰心下甚至在想,清一sè九只同样的箱子,该不会是鬼子六私下里预备的玉玺吧,不过这数字上却有些说不过去。还真就不好说了。
有了刚才九龙影壁的前车之鉴。张辰事先将这四十六只盒子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完全没有任何机关相连之后,这才要准备打开盒子清点。为了能够在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惊喜,张辰刚才并没有观察盒子之内的情况,而是在每打开一只盒子之前才释放出意念力进行检查。
最好的自然是要放在最后面,一只只打开来看过去。张辰还真觉得自己的猜测很可能是对的。从左到右打开了近三十只盒子,这些盒子里居然都是各朝各代的玉玺。从两汉到两晋,自隋唐至宋元。几乎就是每一个朝代的玉玺都见到了。
那么剩下的这些盒子里,是不是会有鬼子六私制的皇帝玉玺呢,根据前面这些盒子的情况来看,结果几乎已经可以肯定。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人们都是以方寸大小的金银玉石为印,等到秦始皇称帝后,独称为“玺”,专门规定必须要使用玉石为材质。秦始皇又规定了天子玉玺的制度:天子需要有六枚玉玺,分别称呼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而那枚传说中被历代皇帝们争相追逐的“传国玉玺”,却是不在这六枚之内。
皇帝们处于对玉玺的喜爱和崇拜,在得不到传国玉玺之后,就开始越来越多的制作玉玺,以弥补没有传国玉玺的尴尬。到了清朝的皇帝手里,玉玺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共只做了二十五枚玉玺。清高宗乾隆在传位给他儿子嘉庆之后,仍然掌控着整个朝廷,但凡是三品以上的堂上官任免,都要经过他的批准,诏书上盖的则是他自己的另一方印信“太上皇帝之宝”,这样算下来,清朝的玉玺就一共是二十六枚了。
这里一共有九只最好的盒子,里边装着的兴许就是鬼子六自己制的玉玺,数量上要比正牌皇帝少了许多,但他这毕竟是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最终得手之后那些玉玺也是要归他的,少一点倒也无所谓了。再者说,能够被选中刻制玉玺的料子,必定得是最最jīng美的极品玉石,大小还要合适,这里边的难度可是不小,毕竟没有所谓的正统传承,少一点倒也很正常。
在最后的那九只盒子前,张辰把其它的几只盒子都打开了,剩下的四只盒子里全都是明代的玉玺。从年份上来看,距离清代时越来越近了,真不知道鬼子六自己制的玉玺和真正的那些清代玉玺是否相同呢。
张辰缓缓地打开第一只金丝楠木镶嵌宝石的盒子,在此之前他已经用意念力观察过了,这里边并不是什么私制的清朝玉玺,而是一只南北朝时候的玉玺。
这枚玉玺没有和其它的前朝玉玺放在一起,反而是用最华丽的宝函装起来,放在最前边的九只盒子里。这么摆放的原因就是,这枚玉玺是一枚“传国玉玺”。
看到这枚玉玺的第一时间,宁琳琅简直是快要惊呆了。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相当丰富,历史上的记载不论正史或者野史,都说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什么“木星之jīng,坠于荆山,化为一块稀世的美玉”,“置于暗处。自然有光,能御尘埃避邪气;若置于座间,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虫不进”,还有说秦始皇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把传国玉玺抛入湖中,以镇风浪。八年又后有人找到传国玉玺奉上的。
而这些不过都是传说而已,如果真的是这么神奇的话,为什么不保它主人的天下万世永存呢,秦始皇耗尽一生的心血的来的天下统一可没有在多少年啊。
也正是因为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太多。以至于传到千年后的时代,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样子都没人能确定了。甚至连一些君王都不知道自己手里的传国玺到底是真是假,也有的君王收到过好几枚传国玉玺但最后都被认定是赝品假货这样的故事。
宁琳琅对于真正的传国玉玺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所了解的也只是从各种古籍和传说中得到的信息,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整理过后,一样是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现在看到眼前就有一枚“传国玉玺”,虽然自己很可能也无法断定真伪,但是这毕竟是传说中的物件。以前见过的宝贝使不少。但却是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不论真假,都足够惊讶一下了。
何况这还是鬼子六手里的东西,前面的那么多极品物件已经让宁琳琅对这个打字亲王有了些佩服,现在看到“传国玉玺”认为有可能是真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辰已经知道这枚“传国玉玺”只不过是南北朝时候伪造的。心中也就没什么感慨的意思,但宁琳琅却是不一样。一个大步迈过去,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那枚玉玺。仔细地端详着,想要看看这传国玉玺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或者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要说传国玉玺神秘,那还是真够神秘的。自从秦亡之后,两千多年来没几个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史料和传说中的信息又不足以全信,而这东西又是全天下仅此一件的宝贝,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比对的标准器,想要断定真假的确是够困难的。
可即便是再难,也难不过有心人。但从玉石这一项上说,就可以找到很多的突破口。秦朝时候的玉石和后世朝代的玉石总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打磨和老化等方面,很容易就能拿看出端倪。如果有更加jīng研玉器这一项的,还能够从玉器的纹路,雕刻的刀口和下刀手法、走势,以及雕刻工具将对玉石的了解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鉴定。
宁琳琅虽然不是最顶级的高手,但也毕竟是世家出身,名门高徒,同门中还出了李天平这么一个玩玉的顶级高手,跟着张辰在玉石上也经历了不少的世面,在鉴别玉器方面还是很过得去的。
最初的兴奋过去之后,仔细一观察就发现,收了礼的这枚“传国玉玺”并不是那么完全符合秦时的特点,多多少少还是留下了一丝模仿的痕迹。
放下这枚玉玺,摇了摇头,对张辰道:“师兄,这并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虽然我还看不出具体的年代来,但是却可以肯定,这绝对是后世仿制的。”
张辰笑呵呵地把盒子盖上,走向下一只盒子,边走边道:“嗯,这的确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从刀工、打磨和玉料的老化程度来看,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不过也真的是很逼真,尤其是在玉玺角上的那块金子,那镶嵌工艺可一说是完美无缺了,单就这手镶嵌的功夫,也称得上是一件宝贝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镶嵌的手法,完全暴露了它的年代,有时候做到极致的好也并不是最正确的。”7615
接着,张辰连续打开了三只盒子,里边都是传国玉玺,但却没有一枚是真的,年代上最接近真传国玉玺的,也就是一枚晋代仿制的,其它的里边还有宋代仿制的。而这些仿制的传国玉玺,都不可避免地贴上了某一种史书或者传说的标签,以表示其确属真正的传国玉玺。
而史料和传说中的的传国玉玺,无一例外都是有伤的,并不是一枚完整的玉玺。有的说是掉了一角,有的说是裂了一角,也有说是独角的螭龙,也有说是龙缺了一角。而这些说法中被公认为最接近的,就是掉了一角。后来被人用黄金补起来了。
可事实上却是,现代的人没有谁见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