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人生-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于他们。
对于这样的事,张辰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淡淡笑了笑,道:“毛局长,说实话我个人是很愿意为国家做一些事的,可唐韵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培养新人的地步,我也没有狂妄到认为唐韵有这样的资格,这件事还是由国家亲自解决吧,我们唐韵可不能付出了以后还背上一个耽误国家考古科学进步的罪名。
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这里,其他的也都被没空去考虑,目前就是抓紧时间,大家通力合作,尽快把‘南海一号’打捞起来,我也就能够给种副部长和军机处一个交代了。”
张辰这话说的应该是很含蓄,但是也很明白,不但拒绝了毛局长培养人才的计划,也含蓄地告诉他,自己接触的是种副部长,而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大部长。如果他非要拿大部长出来和自己说话,还要绕过最直接联系张辰的军机处,把军机一号也绕过去。
帮着进行一些打捞作业,或者参与到考古研究当中去,这些张辰都能够同意,哪怕是少赚点钱或者不赚钱也可以,但是帮着培养人才可就不行了,那个是要涉及到唐韵机密的。
唐韵所有的打捞团队成员都签过保密协议,对于唐韵的打捞地点、打捞对象、打捞数量等方面的消息都是不许外传的,另外还有唐韵的船上也不那么干净,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想弄沉印度海军舰艇之类事情,这些都是不能给其他人知道的。
张辰本来就不愿意和政府的一些机构有太多的瓜葛,能够参与打捞和后续的研究工作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再要有其它要求当然是难上加难。让他帮着带人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但是以带人为途径,实则是帮着毛局长他们刷政绩或者疏通以后的捞钱渠道,张辰自问他的操守还没有那么下等。
当然,如果把毛局长换成是他的师兄和师叔伯们,只要不涉及过分的贪腐,他都会欣然应允,甚至会为这件事专门想个法子。但是很可惜,毛局长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正确,还抛出一个永远都不会存在的扶持来引诱他,这就更让张辰看不上了。
毛局长也没指望着一次就能说动张辰,准备就是要做长期工作的,可是没成想,张辰连一次都不给他机会,刚刚开始说这件事,就被张辰给堵的死死的,以后再谈也就真正成了一句空话和虚话,再见都不一定有多少机会。
毛局长并不知道张辰为什么这么快就拒绝他的提议,甚至没有意识到正是“文化部终点扶持对象”这一条让张辰生起了多么大的反感,以他作为一个部委官员的优越感,享受着国内官本位社会制度给他的荣耀感,自认而然地认为唐韵应该为受到文化部的扶持而兴奋。
张辰决定不再理会毛局长,打了个招呼就独自回到他的办公室去了,他现在真是只负责打捞沉船好了,其他的一概都不想多管,这里边实在是太乱了。
工作组的一干人等简单参观过了游艇,虽然卧室等地方都没能参观到,可也算是开了眼界了,国内目前还没有第二艘这么豪华的游艇呢。倒是海事局的人,因为这艘游艇的特殊性,对它有些了解,但是游艇上的超大空间和奢华程度,也着实让他们羡慕和震惊了一把。
和工作组的探查方式不一样,唐韵虽然有几十个潜水好手,护卫队的人也受过严格的潜水训练,但是极少会有工作人员亲自下水的时候,正常情况下都是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
都说钱花在哪里哪里好,这话真不是吹的,上百万美金售价的水下机器人对这点做了很好的诠释;使用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不但能够保证每一个成员的安全,机器人的精细也远远超过人在水下所能达到的程度。
工作组的工作人员看着唐韵的打捞船上放下潜水机器人,眼里的羡慕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有了这种可以长时间在水下工作的机器人,打捞工作能够少受多少罪啊。其他的先不说,光是每天好几次的潜水局可以免掉了,而且这种机器人据说可以捡起掉落在海底的米粒,比工业上使用的机器人还要惊喜,简直就是水下考古的利器啊。
可是这种东西太贵了,超过千万的售价让大多数看上它们的人望而却步,国内的水考工作本来就不是很厉害,根本没机会使用这种顶级设备;即使这次的打捞费用超过了一亿,可也一样拿不出钱来买这种高级货,人工还是目前唯一可以使用的水下探查手段
水下掩埋沉船的淤泥样本在午饭前就已经取到了,吃完饭就得出了相应的化验结果,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白腐菌等会导致木质严重损坏和腐烂的菌群和微生物,而且越往里边靠近中心位置的淤泥,所含的危险生物两就越大。
这个发现也让工作组的很多人后怕起来,如果不是张辰及时阻止了沉箱打捞发,而是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下去,这艘船即便捞出来,也是一艘偶真正意义上的破船了,别说拿去展览,能有多少学术研究价值都不一定。
到了现在,工作组成员才算是真正的相信了张辰的能力,都没有到现场看过,也没有参加之前的讨论,就能知道沉船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同时还断定沉箱打捞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弊端,不是高手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不论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砍掉了,还是因为张辰年轻,或者是因为张辰一上来就表现出的强势而讨厌他和轻视他的人,这时候没一个不对他肃然敬佩的。要是没点真本事,谁能这么狂啊,还是军机处出面作安排。
下午稍晚一些的时候,工作组的成员就全部上岸去了,他们可没有张辰这样的条件可享受,也不会为了工作就住在海上,每个人在夜里都会有各种鸡鸣狗盗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些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严密到不可分割了。
张辰当然乐意他们都离开,这么一帮子人里边没几个是好东西的,跟他们长时间待在一起,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恨不得和着衣服跳进海水里去泡一泡。
工作组的人回去就要坐工作组的船了,张辰倒不是小气到不舍得送他们一程,但是却不能惯这种毛病,三次五次下来就会形成习惯,好像必须要这样似的。你要是不能天天接送,背地里骂的,冷嘲热讽的,各种不对付的话就出来了。
只是第一天请他们感受一下,毕竟自己的游艇就泊在那里,完全不招呼就显得没礼貌了,招呼过这一次之后,也算是和同僚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缓和。
本来张辰也不至于这样,可毛局长那番话却让他大为反感,连带着对整个工作组也有些厌恶了,当然不可能在为他们考虑一点点。
今天之后张辰就要住在船上了,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把打捞的顺序和节奏搞出一个书面的东西来,这个是需要在文化部和军机处备案的,接着他才能去把“南海一号”几百米外的那间船舱里的东西捞出来。
然后他还要安排好这里的工作,再返回京城去,蒙古之行只能在夏天的农历六月,这个事是刻不容缓的,今年必须要去一趟,否则再去就要到明年了,谁知到明年会不会还有其它的事情呢。
张辰留在海上,先把预计的打捞过程详细做个计划出来,工作组那边简单跟他们说一下就可以了,以他们的经验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张辰也懒得和他们商量,这是最终还是得由军机处拿主意。
“首先由水下机器人对沉船所在海底部位进行清理,把淤泥和沉积在海底的各种杂物清理出来,这些淤泥和杂物还不能扔掉,还要再细细过一遍,把可能会遗漏的文物或者碎片之类的筛出来。
接着还是由水下机器人对沉船外部进行清理,将腐蚀船体的淤泥和海底生物粪便等等,以及船体外部的附着物都完全清理干净。
第三步就是整理船舱内所运载的货物,也就是‘南海一号’上的文物了,这个过程中会对沉船进行可修复的破坏以方便将船载文物打捞上来,最后在沉船打捞之前把破坏的船体进行修复。船载文物也会在打捞上来的第一时间进行登记、分类和入库存放。
最后的一步就是沉船船体的打捞了,他们并不使用浮筒好充气等方法打捞,而是直接将钢网和钢缆垂进海底,由水下机器人牵引着从沉船底下的淤泥中把钢网搭过去,然后直接进行提升作业。
我看他们这个所谓的由机器人牵引链接钢网,估计就是和我们的网兜那样,从底子上吧东西兜住了,然后再一次性全部提起来,这样看来倒是一个很安全的方法了。
按照这份计划上边列出来的时间,整个打捞过程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因为堆积在沉船周围的淤泥之类的比较多一些,这一部分的情况不太乐观,完全清理出来大概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清理船载文物大约要四天左右的时间,船体的提升需要时间最短,有几个小时就够了。
这些步奏都完成之后,还要多周边再进行一次周边的清理,检查有没有漏网之鱼的文物留下,这个也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
比起之前打捞局他们联合给出的计划,时间上的差别完全没有可比性。以前是在担心怎么打捞出来,多久才能打捞出来;现在则是要发愁打捞出来放哪里,通过什么方式来存放和保养,真是天差地别啊。
总理,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唐韵的三艘打捞船已经开始初步的工作了,您这边还有什么要改动和交代的,我记下来一并给他们发过去。”
隔一天的军机处里,种汉民手里拿着张辰发来的传真件,正在给军机一号汇报工作,说话的时候嘴角都不忘了咧出一道笑来,可见他心里的确是真高兴。
刚刚接到传真的时候他都不大敢相信,没想到“南海一号”这么快就能打捞出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多次跟张辰确定没问题之后,才赶过来给军机一号汇报情况。
军机一号看起来也很高兴,这在文物界可是一件大事,对历史的研究考证有着极大的作用,毡衬这小子还真是争气啊,刚刚过去一两天,他就已经拿出绝对强势,和雄厚的实力,把打捞工作搞的井井有条。
拿起手边的笔,就像往常一样,把这件事记到最重要的那份工作记录上去,才笑着开口道:“你给他回个话,让他放开手脚好好干,这个计划不用做改动,也不添加意见,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操作就可以了。”
就在种汉民给军机一号汇报的同时,张辰已经把当天的清理工作安排好,带着人来到了他要亲自打捞的目的地五十米外的海面上。
跟着张辰两年多时间下来,六大金刚或者其他的护卫队员,都对他有了一种特别的崇拜,总认为他能够做到一切的事情,这种崇拜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一份盲目的信任。
正如此时此刻一样,张辰说他要下水里去看看,他总感觉这次打捞不止这么简单,也许从这里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跟着它的几个人马上就相信了,而且也很放心地让张辰不带护具就潜入水底二十多米,连他们都不用护具,张辰自然就更加的不用了。
只是分出几个人带着渔叉鱼枪,在不远处跟着张辰,以备有什么不时之需。虽然很可能永远都用不到,但是该做的还得做,上次张沐被绑架的事至今都历历在目,那可是这些大头兵的耻辱,以他们的骄傲,绝对不允许危险的事情再发生。
张辰本想直接拒绝掉,但是回头想想,这都是他们的一片心意,一点都不接受也不合适,也就任由他们跟着了。他们是如愿地跟上来了,张辰就不得不分出一份意念力来覆盖在他们的周围,这也是有鲨鱼出没的,偶尔中奖也会遇到鳄鱼,张辰也得照顾到他们的安全。
张辰不能直接就往那间船舱的地方去,目的性那么明显很不好说清楚的,反正这里的海水也不是特别深,氧气又是足够用,总要来来回回的转上一小会儿,才能像是恰好发现一样找到那里。
第四一三章 崖山遗物
第四一三章崖山遗物
张辰穿着泳裤背上氧气瓶从琳琅甜心号的船尾跳了下去,一阵急沉来到接近海底的位置,意念力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船尾部以丁志强和崔正男为首的六名护卫队员也已经整装待发,不过装备就要比他丰富多了。
海底世界也分好多种类的,两百米以内的深度是完全可以见光的植物生长区,两百米以下就很难见到有植物了;有完全不见光的千米以下深海区,也有只存在微弱蓝光的八百米区域,还有三四百米的弱光区。
而全球各大洋之间,也因为各种自然现象的不同,而成就了不同的海底风貌,有的是一片荒芜光秃秃的,有的是珊瑚和水草密布看起来枝繁叶茂的,也有只是水草或者其他海底生物的地方,总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美妙。
“南海一号”沉没的这片海域,海底的景色并没有多漂亮,各种不同的鱼类穿梭其间,既没有丰茂的水草和海藻,也没有遍布的珊瑚或者珊瑚礁,最多的就是密布于海底数不尽的贝类,海藻只是间落其中,看不出这片海底的美丽在哪里。
张辰也不会去管这片海底为什么没有丰茂的海藻和珊瑚,他的专业是文物和收藏,这个还不在他需要研究的范围之内,这次下水的目的也只是捞出那几件珍宝,扫去一层后顾之忧,其它的可以一律不管了。
进入海底之后,张辰就来回地四处闲逛着,这边捡起一只海螺看看,那边又拿过一只海蚌敲打一下,就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晃了半个钟头多,才开始向着反方向的船舱所在地游去。
这一路上,张辰就表现的认真起来了,用随身携带的金属探测棒不停对海底上偶尔凸出来的部位,或者是看起来有些可疑的部位戳戳点点,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后边跟着的护卫队员们只是负责应变突发状况,对于张辰要做的事情几乎是完全不懂,在他们的概念里,只要保证张辰本人的安全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张辰才会同意他们跟着。如果换做是弗雷德里克那样的资深专业人士,东西捞出来以后或许会因为兴奋而忽略了其它问题,但是在海底的行为,是肯定会引起他们疑惑的。
真正在海底搜索沉船和文物,并不是只靠着一根金属探测棒就能够做到,张辰即使装的再像,在专业人士的眼里,也不是没有破绽的。
所以张辰才会在下水之后往反方向搜索了一小段距离,然后再着过头来向着正路过去,沿途的不断动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掩饰,这样才能通过护卫队员不大清晰的叙述迷惑到所有人。
一路上张辰左戳右点的搜索着,还这就给他找出了几十枚散落在海底的铜钱,和几只跟“南海一号”上前期打捞出来的铜环一样的东西。这也证明南海一号上的货物在沉没的时候,或者是沉没以后,曾经散落到周边很远的范围内,对“南海一号”上散落文物的后续打捞提供了更大的搜索范围。
又是半个小时左右过去之后,张辰才来到了那间船舱真正所在的地点,拿起探测棒在泥丘表面戳了几下,尾部红绿相间的指示灯就亮了起来。
船上有一部和这只探测棒相连的仪器,上边也有七个红绿相间的小灯,当探测棒探测到有金属存在的时候,会发出一样的闪烁,能够通过探测棒发出的信息做出判断,探测的地点是否会有金属物体的存在。
七盏小灯分别是四红三绿,没多亮起一盏,就代表探测对象内部金属的属性更高一级,七盏全亮则是代表有黄金或者铂金的存在,闪烁的频率则是代表金属物体的数量。
这样的事情张辰是不会给别人功劳的,同来的几个负责仪器操作和文物收录的专家都是张辰的师兄,而且涉及到师门的关系,也只有他们才会在最大程度上为张辰保密。
看着显示器一侧七盏灯全部亮起,闪烁的频率也超过了每分钟一百五十次,董老的一个弟子兴奋道:“小辰这家伙的预感果然厉害,真就让他找到东西了,而且最低也是黄金的,估计重量不在一百公斤以下,这小子还真是有一套。”
顿了一顿,才有拿起对讲机呼叫安镇忠,道:“安队长,东西已经找到了,现在你安排人,让他们带上信号检索器放快艇过去吧,看看小辰有什么要交待的,需要什么样的运输工具。”
琳琅甜心号上也没有多少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对于张辰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奇迹,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这时候的欢呼只是因为再次找到宝贝,并不会因为张辰的发现而兴奋,可见习惯对于人类思维和接受能力的影响之大。
韩奎亲自驾驶快艇来到张辰所在位置上方的海面,等到张辰浮上来以后,把他拉上快艇把对讲机给他,和船上的专家们安排具体的打捞事宜。
那间船舱被埋在两米多厚的淤泥下面,只是人力挖掘的话,估计最少也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挖到,要加快速度就必须使用机器人了。
张辰并没有回游艇上去,等下会有一艘打捞船过来,这下面的文物要比“南海一号”上的重要很多,他必须要在打捞船上现场指挥。
这个额外的小型打捞任务是早就计划好了的,张辰在“南海一号”清理工作开展的初期,就以“给唐韵的人留出一个自己的空间”的理由,为这个任务单另留出一艘船来。不论事后的宣传会怎么说,在这次打捞的本身上,这个荣誉只属于唐韵的团队,旁的人不可能真是享受到这种兴奋和成就感。
工作组的打捞人员对于他们只被允许登上两艘打捞船一直就很不解,但是接到的指令就是本次打捞工作中一切都要听从张辰的指挥,出于一贯以来形成的听话乖宝宝心态,也没有多问为什么。
反正只要能让他们参与打捞就可以了,这么先进的打捞船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现在要做的就是跟着唐韵的工作人员学习,别的事还顾不上去考虑呢。
现在看到刚刚开始清理工作,就有一艘打捞船要离开,心想也许是人家本来就预计投入两艘船吧,毕竟是私人企业,不能像公家单位那样只围着一件事转。
要说让打捞船从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挪过来,远没有直接放机器人过来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件脱了裤子放屁的事。
以打捞船普普通通二十多节的速度,过来一下也就不到两分钟的路程,但是轮船的起锚、发动、行进、停泊等等程序下来,就要把这个时间增加到差不多一个钟头。
可张辰不愿意这个事和“南海一号”扯上太多的关系,就必须要这么放一次屁,搞出这么一个多此一举的怪异行为来。
五十多分钟后,唐风号停泊在了张辰指定位置,船上的操作人员全都是907退下来的护卫队员,船停下的位置正好适合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吊臂等设备也在最合适的工作范围。
不得不说907的训练科目之全面,所有的成员对各种交通工具都极为熟悉,操纵技术也是一流的,真是想不通当初为什么就要裁汰掉这么多的精英成员,只能说这种决策太畸形了。
这间船舱在海底的存在类似于陆地上的墓穴,周围全部是密度比较大的海底淤泥,船舱呈倒扣状盖在海床上,里边形成一个不是太大的空间,里边的海水早已经被地下的淤泥吸收,现在差不多等于是真空状态了。
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把舱里的东西捞出来,要比打捞“南海一号”上边的文物困难好多,首先要保证淤泥下的空间不会因为突然被破开而垮塌,从而进入大量的海水破坏掉内部的环境,或者被夹杂在淤泥中的石块进入到舱体内,这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
一旦有海水和石块进入舱体,里边的一部分文物就很可能被破坏掉,虽然还是能够抢出一两件,并且捞出不会被损坏的文物,但是在要求完美的张辰看来,这次打捞就相当于是失败了。
如果是陆地上的墓穴,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即使有很多的水和淤泥,也不会成为困难,只要从没有水的地方打一个洞下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舱室内的空气环境,就可以进入到内部去把文物取出来。
但是在大量淤泥堆积的海底,这种问题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那个很容易就能进去的通道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淤泥的密度再大也是淤泥,只要有空隙就会被填充进去,除非把一定深度的淤泥全部挖掉。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又面临着已经腐朽了的舱体被海水的压力破坏这个难题,那样给舱内文物带来的损害更大,很有可能会被海水一下子冲到别的地方去,这个过程中的损失就是无法估计的了。
张辰是有办法,他可以用意念力将一定的海水变成类似于墙壁的存在,阻止大量的海水进入舱体内;也可以使用意念力把淤泥的形状固定,不至于进入的通道被淤泥填充。
但是这些都只能在没人的时候去做,现在有一百多人都在唐风号上,两台机器人和十几个深水探头都需要传回海底打捞现场的画面,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通过探头传回到显示器上,所有会引起别人猜测和怀疑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摆在张辰面前最大的难题还不是这个,而是他怎样他才能够解释清楚他知道舱体内的半真空状态,这个一样会引起所有人的怀疑。
舱体内的十几件文物中有两件是金属的,所以才能通过使用金属探测棒来圆怎么找到这些文物的谎;但是打捞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超出人类所知范围的“异象”,这个可就不是能够轻易解释通的了。
思来想去,张辰觉得也只有冒险一试了。先让机器人去把堆积的淤泥挖去一部分,把舱体最坚固的部位露出来,通过意念力保证舱体不会被海水的压力破坏。
这时候再提出下面可能会是真空的说法,就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让他们都进入到如何避免海水对舱体内的文物造成损坏的思考中,接着才好在打捞上做手脚。
在露出来的舱体处放置一根大直径的钢管,并且在掩盖舱体的小泥丘上找一个比较平衡的高度挖出一个环形的内凹壕圈,覆盖三层泡沫压缩包,每两层压缩包之间用塑料进行隔绝,再配合一定量的压缩空气罐。
而张辰则是携带必要的真空袋子和弱光灯,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压缩包之间,靠近露出来的舱体附近等待。
所有的一切都布置好后,先引爆最外一层的压缩包,将泥丘和海水做最初步的隔离;接着遥控打开一部分的压缩空气罐,把这一层的海水尽量挤压出去。
然后就是引爆第二层压缩包,继续使用压缩空气挤压隔层里剩余的海水,等到海水基本都被压缩空气挤压出去后,张辰进入到那根已经准备好了的钢管内部。把里边剩余的海水手动排出去。
这时候,压缩包所释放的大量泡沫已经在泥丘上形成一个被围起来的密封空间,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挡外部的压力,隔绝海水进入。
张辰进到钢管内,并且排出剩余的海水后,引爆最里层的泡沫压缩包,这个密封的空间就拥有足够的强度对抗海水所带来的压力了。只要不出现强烈的地壳运动,至少在四十八小时内,泡沫掩盖下的空间就是坚固安全的。
崔正男担心张辰的安全要跟着一起进去,也被张辰以他不懂得保护文物的借口挡了回去。一切都按照张辰的预设顺利进行,最里层的泡沫完全固化后,轻轻打开几片舱体的壁板进入到内部。
用意念力进行观察和亲眼看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好像是张辰在大海上想象宁琳琅跟宁琳琅站在他身边的感觉一样;就像照片或者荧屏不论多么清晰,都无法和实物相比较。
舱体内里边的文物数量并不多,只有十几件,但是却件件让人怦然心动,一眼看去就不想再把目光移开了,张辰才踩在木板上十几分钟都没有再挪一步,他很难下定决心先把哪一件收进袋子里去。
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在泡沫保护层形成的过程中,和进入沉船内部后,因为氧气不够用而给张辰造成负担,破坏这次的打捞作业,船上的工作人员给张辰准备了四套氧气罐,足够张辰使用到第二天晚上,这也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去欣赏船舱内的文物。
虽然只是在弱光灯下,而且还是散乱着的,却并没有影响到张辰细细地欣赏,直到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张辰也不想因为对几件东西的着迷而给人笑话,这才开始捡起散落在倒转过来的舱壁上的文物,同时也没有忘记用意念力对舱体和部分文物进行修复。
只有张辰知道这只是一间船舱,并不是一艘沉船,可这样的话却不能对其他人说明。船上的工作人员还在想象着沉船内部构造的时候,甚至连负责通过探头观察的成员都没来得及反应,张辰就已经打破了三层泡沫从里边出来了,带着十几只密封袋子爬上了等候在一边的快艇。
张辰离开舱体上到快艇后,并没有让韩奎启动发动机,也没有收回意念力,而是用意念力继续包裹着舱体,等待着海水把舱体塞满。这间船舱是里边文物的最佳证明,想要揭开那一段历史,这间船舱就必须保下来。
张辰刚刚上到快艇,还没有来得及把潜水服和氧气瓶全部除去,先让韩奎把这个消息告诉船上还在等消息的人,以免他们没有观察到自己上船,被下面冒着气泡正在进水的洞口给吓到了。
待到下面的舱体内已经注满了海水,张辰才让韩奎开船往唐风号方向去,他要给船上的工作人员一个惊喜。现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为了保证下边“沉船”和文物的安全,把泡沫保护层搞到最稳妥,整船的工作人员连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
张辰在之前已经知道了舱体内都有什么样的东西,也一样在亲眼见到的时候内心欢喜了好久,船上的人估计连想都没想过会是这些宝贝,相信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打捞成果一定会让他们欣喜若狂的。
快艇往唐风号驶去,韩奎一边开船,一边问张辰道:“张先生,今天的收获一定不小吧,我看有不少的玉石印章,会不会是皇帝的玉玺啊?”
张辰笑了笑,道:“你倒是眼贼,这么黑的天了,都能看清楚袋子里的东西,上船去给你们一个大惊喜。”
上了船,一种专家们都围了过来,另外两艘船上的专家也抽空过来了一部分,都等着看看张辰带回来什么好宝贝呢。
唐韵负责玉器和雕刻研究的一位专家拿起桌上装着最大块印章的袋子打开,拿出里边的螭虎纹印章来在灯光下一看,差点失手把东西掉到地上去。
稳了稳心神之后,还是不大敢确定,带着一丝的疑惑,问张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天皇。张总,这玩意儿是宋制九寸见方的,该不会就是那枚定命宝吧?”
张辰笑着答他,道:“这还不算什么,我在下面一共找到六枚玉玺,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可以为确定都是宋皇室的御用品,我猜测这些很可能就是崖山遗物。”
第四一四章 唐韵永远是唐韵
第四一四章唐韵永远是唐韵
“崖山遗物?”崔正男跟着张辰久了,倒也知道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对于具体的内容并不可能很可了解,崖山海战就更不知道了,还以为“崖山”是什么人的号呢。
转头问张辰:“师兄,这‘崖山’是什么人啊,我听范老师念上边的印文,应该是皇帝玉玺一类的,他是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