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新秩序-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直接冲到平丘,给正在攻打平丘的大军拦腰来一记横撞。
周德威用六百骑去堵郗家烟村,只是一个诱饵,实际上在石峪的一处高地后面,他隐藏了三千黑鸦军精骑。他很希望郗家烟村的燕军骑兵出营咬饵,到时候黑鸦军出其不意的杀出来,有九成的可能取得较大的战果。
可惜连续三天,周德威都没有等来燕军骑兵,似乎郗家烟村的燕军骑兵指挥者对平丘大营很有信心。于是周德威只能暂时放弃了伏击燕军骑兵的计划,他准备将这一计划推迟到全力进攻平丘大营的时候再进行,一边猛攻平丘,一边等燕军骑兵上钩,到时候看看那个叫赵在礼的家伙还忍不忍得住!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连续对燕军平丘大营试探性进攻了三天后,周德威发现,平丘大营中的燕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周德威没有燕军那样精于计算的参谋军官,但他的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从对方的防守的力度来判断,感觉上似乎不到万人。
甚至周德威猜测,平丘大营中的燕军也许连七千人都没有,因为李嗣源报过来的数字应该会有很大水分——哪怕他一再强调燕军抵抗异常凶猛。
不过,虽说估计出来的敌军兵力要比原先预想的少了近一半,但这座大营的防御设施却修筑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有层次,轻易之间是攻不下来的。如果强行攻打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巨大伤亡。
因此,周德威很快调整了计划,将主要作战目标从攻克平丘大营更改为伏击燕军骑兵。
九月七日,石峪大营三军齐出,向着燕军平丘大营发动佯攻。这一仗,周德威调动了一万八千步卒,从三个方向展开攻击,李嗣源、李嗣昭和他本人仍旧一人负责一个方向。周德威的要求是,攻击要比前些日子更加猛烈,但务必将损失尽量减少到最小,一切以制造声势为主。他希望通过对平丘大营的围攻,将燕军骑兵调出郗家烟村。当然,如果能够打开缺口的话,也不要放弃破寨的机会。
周德威的真正主力则在郗家烟村到平丘之间的通道旁设伏,准备聚歼燕军骑兵、在这条长五里、宽两里的南沟河通道旁,有石峪延伸出来的几处高岭,周德威将两万步卒和五千骑兵藏在高岭之后,以八百骑前往郗家烟村村口充当诱饵。
八百骑这个数量是周德威盘算良久之后决定的,兵太少或者干脆不派兵的话,这个圈套会显得比较明显,容易被人看出破绽来;兵要是放多了,他又害怕郗家烟村的赵在礼不敢出头,继续坐视平丘大营的友军被围——这样的举动对于一个军头来说太正常不过了。八百骑这个诱饵应该算是合适的,既能减少赵在礼的疑惑,又正好是燕军骑兵能够勉强一口吞下的限度,面对这样的诱惑,周德威觉得赵在礼很有可能动心。
一旦赵在礼出动,那么这八百骑兵就会向北后撤,引着燕军骑兵进入南沟河通道,到时候以这支骑兵反身冲上去纠缠,可以掩护两万步卒从旁边藏身的高岭处杀出来,封锁住燕军的归路。加上五千精骑配合,周德威相信赵在礼不死也得脱层皮。
一天过去了,又是一天过去,连续两天,不管平丘大营的战事进行到什么程度,周德威的注意力始终紧盯着郗家烟村方向。探骑不停的将消息反馈到周德威这里,所有的消息都宣称,郗家烟村的燕军骑兵没有丝毫动静。
但周德威并不着急,他有的是耐心继续等下去。乾宁二年的时候,周德威随李克用讨伐逼宫长安的王行瑜,周德威用了十二天时间设伏,一举击溃王行瑜主力;天复元年,面对朱友宁和氏叔琮对晋阳的围困,周德威顶住李克用的严令,耐心等候一个多月,终于觅得良机,从晋阳出奇兵包抄氏叔琮侧翼,逼迫十万宣武大军撤去了晋阳之围。
与这两次周德威经典的成名之战相比,等候区区几日工夫又算得了什么?
时间又过了两天,郗家烟村方向仍然没有任何变化,周德威毫不介意,打算继续耐心等候,但平丘大营的佯攻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李嗣昭所部郑军和周德威自己麾下的晋军,分别在燕军平丘大营的北部和西部取得了突破。其中,郑军三次突入燕军大营,晋军也于昨日午后突入了一次。可惜因为是佯攻,后继兵力投入不足,被防守营寨的燕军全数打了出来,没有能够拿下平丘大营。
李嗣昭亲自赶到周德威这里,和他商议改变方略,全力拿下平丘大营的事宜。李嗣昭兴奋的说,燕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强悍,虽说器械精良、进退有序,但缺乏效死之心,只要己方一开始能够忍受住出现的伤亡,拼死发起进攻,就能在之后的作战中取得很大成果。李嗣昭认为,只要投入充足的兵力保持攻击强度,拿下平丘大营是指顾之间的事情。
周德威没有被李嗣昭的兴奋分散注意力,他关注的是李嗣昭话语中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燕军远远没有预料中那么多,别说七千人,恐怕连五千人都没有。于是周德威让人去请李嗣源,想要听听他那头佯攻的战况。
李嗣源所部韩军虽然没有郑军、晋军攻得那么猛,但连续多日下来,也已经察觉到平丘大营的异常了。李嗣源南下快两个月了,他深知燕军的兵力实情,知道平丘大营应该驻扎了上万燕军,这个数字很有可能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可是燕军的防守力度与这个数字完全不能匹配,单单只说一点就可以看出来,那么多天的对战中,燕军竟然没有组织过一次出营侧击!
听说郑军和晋军都成功的突入了平丘大营数次,李嗣源的心思立刻开始活跃起来。事实上,在周德威向他派出的传令兵还没有出营,李嗣源就已经赶过来了。
三人凑在一起相互通报了一番战况,得出的结论是,平丘大营内燕军兵力薄弱,可一鼓而下!
李嗣昭反复煽动着要立刻拿下平丘大营,但却被周德威阻止。为将者决不能轻易改变原定部署,这可是兵家大忌!而且周德威始终认为,战局的关键不是一座燕军大营,只有消灭位于郗家烟村的燕军骑兵,才能把握住战场主动权,这才是重中之重。因此,他竭力劝说李嗣昭不要轻举妄动,一定要保持耐心继续等待,以平丘大营为饵,将燕军骑兵吸引到伏击圈里来。
同时周德威还提醒李嗣昭和李嗣源,切不可轻敌妄动,一定要好好想想,敌军驻守平丘的兵力怎么会远远低于预料之中呢?
就在周德威反复劝说的时候,李嗣源猛然间爆发出一阵大笑,让周德威脸色很不好看。李嗣源并非是要嘲笑周德威,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一股莫名的狂喜涌上心头,将他憋屈了近两个月的郁闷陡然间冲去,他如何忍得住不笑?
到了这个地步,李嗣源已经觉得没有必要再隐瞒下去了,大功已经稳稳捞到手上,也许黎城,不,也许连潞州都已经被安重诲奇兵拿下来了,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鼓动自己这两个盟友,立刻挥军南下,支援安重诲。
李嗣源将自己派遣安重诲由浊漳河谷小道奇袭黎城的计划全盘搬了出来,末了以极为肯定的语气说,安重诲的奇兵偷袭几乎可以肯定成效显著,甚至已经攻克潞州、截断了敌军的后路,敌军主力必然已经调回了南边。总之一句话,此刻正是席卷之时,切不可狐疑不决!
周德威这才明白了李嗣源这段时期的怪异表现,不禁叹了口气,下令改变原有部署,要求立刻拿下平丘大营,然后向南进兵。
看着李嗣源意气风发的离开了大帐,周德威忽然感到很不是滋味,似乎大胜即将来临,可为何自己心里是如此别扭呢?看了看李嗣昭,就见李嗣昭重重往地上唾了一口,恨恨道:“邈吉烈竖子!竟敢行此背心离德之事,为一己私欲,连如此军机大事也来隐瞒,将来必不得好死!”
李嗣源本是沙陀奴,“邈吉烈”是他的本名,飞黄腾达后,李嗣源改了名字,并且很忌讳他人以原名称呼,此刻李嗣昭背地里叫他“邈吉烈”这一沙陀奴名,明显是恨极了。
默然片刻,周德威调整心虚,安抚了李嗣昭片刻,李嗣昭这才愤然离开,回去准备攻打平丘的事情了。
郗家烟村,赵在礼站在村外的一处丘陵上,心中焦急的紧盯着平丘方向。已经连续多日了,也不知周坎在平丘守得究竟怎样,伤亡有多大,辎重消耗是否还支撑得住?
前后从平丘大营调走了李小喜的幽燕保安军、高行周的妫州军左厢,平丘大营内的燕军只剩下四千多人,其中只有妫州军右厢的四个步卒营是战兵,其余两千多人都是临时从潞州拉上来的补充营。以如此少量的兵力抵挡三王联军五万多精锐的进攻,周坎的压力可想而知。
平丘和郗家烟村之间的联络已经被阻隔了七天之久,李小喜和高行周奇袭武乡得手的军报已经传来,赵在礼却无法送到周坎手中。除了这个好消息外,燕王殿下所在的高平,也发来了军事参谋总署关于战场总体方略发生重大改变的军令,这条军令同样被压在赵在礼手上,周坎对此一无所知。
按照赵在礼和周坎之间的约定,周坎会尽量在平丘拖住三王联军,以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再以约定的信号召唤赵在礼策应,帮助他撤出平丘大营。这也是为什么周德威布置的伏击方略始终不能得手的缘故——人家赵在礼没有接到周坎的信号,根本不会自己出来!
赵在礼担心的是,周坎为了多拖延时日而死守的话,在敌军的猛攻下很可能撤不回来。
毛璋端着一碗汤羹、捧着几个面饼走了过来,递给赵在礼:“赵将军,该吃饭了。”
赵在礼接过来大吃着,一边吃,眼睛却始终冲着平丘方向遥望。
“敌军还在村口外一里挑衅,是否派军驱逐?”毛璋问。
赵在礼毫不在意答复:“不用管,很可能是敌军的诱敌之计。先放着他们喧嚣,到了时刻自然一举破之。”
正在这时,一朵白烟在平丘方向高空处陡然绽放,随即从身旁的大树顶上传来远望哨的疾呼:“周总管发信号了!”
赵在礼焦虑的神态瞬间变化,向着毛璋喜道:“快去传令,接应周总管撤军!”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李嗣源正在指挥本部韩军布阵,准备攻打平丘燕军大营,忽然听到燕军大营中传来连续不断的清脆爆响声,一朵朵白云在高空升起,其状甚是诡异。
有军士大呼小叫:“妖云!五雷正法!……”
李嗣源已经知道这是燕军的一种传讯方式,当即斥道:“这是敌军的火箭,谁再胡言乱语,以蛊惑军心论处!”
正在疑惑间,就见平丘大营南门缓缓开启,大队燕军开出,以小步向己方大阵冲杀而来。李嗣源连忙吩咐军士严阵以待,准备接敌厮杀。
一旁的任圜忽道:“殿下,瞧着情势,莫非燕军是要突围了?”
李嗣源点头:“燕军军士身后的背囊中塞得很满,当是补给等物,瞧这架势,确乎是要逃走。”
他正忙着指挥手下精锐牙兵向燕军冲击的方向聚集时,却被任圜凑到马前,小声道:“殿下,所谓穷寇莫追,咱们韩军已经折损了不少,若是当面堵截,恐怕伤亡尤重。值此非常之时,切不可浪战,军士们折损太过的话,将来咱们韩国如何立足于天下?”
李嗣源一呆:“你是说……”
任圜指着平丘大营道:“燕军轻兵而出,辎重当屯于营中,殿下首要之事,乃尽速夺营,免得燕军防火焚毁。至于这股逃寇,晋王不是已经准备了大军等着他们么?焉需我等多虑!”
李嗣源琢磨片刻,猛然醒悟,拍着任圜的肩膀道:“好你个任三原,真亏了这番点醒,否则果然是要误了大事的!”
李嗣源的韩军在石凳山西一战中丢掉了全部骑军,这种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任圜的谋划比较深远,如果韩军不尽可能的多拿些缴获恢复实力的话,将来的地位必然会非常尴尬。任圜是在提醒李嗣源,不要再拿自己的精锐去拼命了,这股逃窜的燕军交给周德威和李嗣昭的兵来对付就行,李嗣源的当务之急是抢占平丘大营中的辎重。
韩军当即让开了堵住的道路,让弃营而出的周坎所部顺利通过,李嗣源一面分派人手抢占营寨,一面让人飞报周德威,说是自己打破了燕军大营,正在和敌军激烈交战。他提醒周德威,有一股燕军趁乱南逃,让周德威小心在意,务必要留下这股残敌。
周德威听说李嗣源破了燕军大营,也没有心思去和他抢攻,连忙整顿本部兵马,向南进行追击,同时知会李嗣昭,让他也尽快整队脱离战场,和自己一起攻打郗家烟村。
平丘大营之北,李嗣昭正在准备发兵攻打燕军营寨,忽然看见燕军大营上空飘起的朵朵“妖云”,心中惊疑不定。看罢多时,正在琢磨此中意味,却听见燕军大营南方传来震耳的厮杀声,于是醒悟过来,知道恐怕是燕军要突围了。
李嗣昭当即立断,下令大军发动猛攻。军士们呐喊着冲过壕沟、移去鹿砦、砍断绊索,进而努力推到寨门,却发现燕军大营已经人去营空。
燕军是轻兵而出的,所有辎重器械全部抛弃在原地,除了那些投石车、弩车等大型器械被破坏殆尽外,粮秣、牛羊、帐篷、木柴、绳索、毡毯等等物资全部完好的留存了下来,营中许多地方还洒落着零零碎碎的铜钱和金银等物。
李嗣昭所部的郑军本来源自老河东军,老河东军根深蒂固的劫掠习性也彻彻底底的保留下来。见了那么多好东西,郑军的各个军头们早已经红了眼珠子,不需李嗣昭下令,纷纷指挥本部疯狂抢夺。
郑军从北,韩军从南,两军如蝗虫一般蔓延开来,逐渐在接近中线附近相遇。紧接着,郑、韩两军的军士开始剑拔弩张,形成了严重对峙,终于在一处屯满了粮食的粮寨中爆发了激烈的厮杀。双方各不相让,啥时间各有十余名军士横尸当场。
争斗由粮寨处开始扩散,双方各有上千军士混战在多处地段,战况之激烈,远超攻打燕军之时。直到李嗣昭和李嗣源赶到,双方才暂时罢手,各自后退,却始终紧握兵刃,怒目相视。
郑、韩两军在平丘大营内争斗之时,周坎已经率部南撤了约莫二里多地,一想到能够带着这三千多军士冲出包围,他就欣慰不已。区区财货而已,丢了就丢了,与襄垣和潞州城内堆积的军辎相比,这点东西毫不放在周坎眼中,却可以拿来掩护自己撤退,这笔买卖很值!
再有二里地就能冲出南沟河通道,抵达郗家烟村,到时候与赵在礼回合,仍然可以继续以襄垣为依托,迟滞三王联军的进攻。这时候周坎还不知道武乡已被己方攻占的消息,他的盘算仍然是尽量拖延和争取时间。
忽听一阵梆子声响,旁边的山岭沟壑中冲出一彪敌军,迎头向燕军兜了过来。这股敌军并非骑兵,所以周坎毫不畏惧,略略停顿了歇息片刻,收束好队形后就直接冲杀上前。
周坎的目的是要冲出重围,所以队形一直保持着攻击姿态,前面是正规的妫州军战兵,打头的是重甲枪兵开道,两个侧翼是刀盾兵掩护,中间是轻甲弓弩营,两千多补充营军士则尾随于后。
攻击顺序是弓弩营首先放箭,然后重甲枪兵突刺,两个侧翼交由刀盾兵遮护。第一排重甲枪兵突刺后,第二排快步猛冲,越过第一排进行突刺,紧接着是第三排……整个突刺过程犹如车轮滚动。
拦截的三王联军步卒得到出击命令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队形保持得不如燕军,在燕军的重甲突刺下,很快就溃散了。不过他们也给后续的拦截部队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随着燕军的继续突击,周坎发现攻击速度明显放缓。
燕军重甲厚实,冲击队形又比较整齐,在阵战中明显占优,两军交锋之处始终能够保持着不断突破的架势。但三王联军个人战力是非常强悍的,小队之间的配合也异常娴熟,所以始终能够保持着拦截线不被彻底冲垮。
等到周德威亲自赶到之后,三王联军的作战方式出现了变化,周德威指挥联军从两侧缠绕燕军,不停对燕军保护侧翼的刀盾兵实施横击,有效的迟滞了燕军的突围势头,不少燕军军士落单之后便被迅即围杀,凡是跟不上大队、或者不小心被分离出来的燕军军士都战死在了这里。
周德威在一处高地上观瞧战局,每当燕军冲破一道拦截,便迅速调动新的军队在前方构筑第二道拦截线,有时候燕军的攻击稍微缓慢一些,他甚至连第三道拦截线也构筑了起来。
观看良久,周德威不仅叹道:“虽说看不出燕军军士的武勇,但军纪着实森严,为我大军所困,依然不见半分困顿,实属强军之列……唔,弓弩极多、甲胄也好,此战之后,某等可算大有所获。”
麾下军官们纷纷点头,相顾叹服。
正在指挥着对燕军的围堵,忽然有军官提醒:“殿下请看,南边!”却见烟尘骤起,马蹄如雷,一股骑军从远处奔来,正是派往郗家烟村诱敌的骑兵,只不过这股骑兵似乎少了许多,早已不足八百之数。其后紧跟着一股更加庞大的骑军,看上去足有三千以上,当头将旗上打着一个大大的“赵”字。
周德威大喜:“燕军骑兵出动了!左右,立刻下令黑鸦军出击,不得放跑了一个燕骑!”
随着赵在礼援兵的到来,战场形势发生了改变,在南够河通道上出现了两处战团。靠北一些的战团,周坎所部燕军步卒正在努力向南,一层一层突破三王联军的拦截线;靠南一里多地的另一处战团,赵在礼正率领骑兵与黑鸦军精骑缠斗,同时拼命向周坎所部靠拢。
黑鸦军不愧老河东军立镇之基,无论军官和骑兵,个个都精善骑战,其中称得上可“骑射”者,往往十中有一。就这一点来说,赵在礼所部辽东保安军骑兵是比不过的。好在有来自妫州军的骑兵营助战,他们装备的骑兵手弩大发神威,堪堪抵消了黑鸦军骑兵的骑射优势。
两股骑兵相接,隔着五十步的距离处对射一轮,各有数十骑落马。
黑鸦军排在前列的都是骑射好手,射罢一轮之后拨马向两侧偏出,他们不会投入骑兵对冲的消耗性厮杀中,那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他们的任务是游走于战阵之外,以高超的骑射之术对敌军予以侧击。
前排向两侧避开之后,黑鸦军露出了后面用于冲锋的骑兵,然后……迎面又是一轮弩箭,然后又是一轮,短短五十步内,黑鸦军骑兵连中三轮。
在老河东军与老卢龙军的往来中,骑兵手弩一直是卢龙方面禁止输出的军事物资,或许河东能够多少得到一些,其中的翘楚也能够多少明白一点这种利器的威力,但想要为此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战术习惯,非经过惨痛教训而不可能。
来自妫州军的数百名持弩骑兵顿时令黑鸦军精骑吃了大亏,连续三轮弩箭当即将黑鸦军的骑阵撕出了一条豁大的口子,燕军骑兵从这条口子处一贯而入,直接突破。
这样的威势令周德威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个照面就损失了上百骑精锐,这种伤亡令他心痛不已。可惜他不知道对面的敌军大部分都没有那么精良的装备,更不知道这三轮弩箭之后,敌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安装好骑弩,因此错过了绝佳的缠斗良机。
周德威虽然对获胜很有信心,但不愿出现太大的损伤,于是下令各部以缠斗为主,而非拼死拦阻。他将消灭敌军和扩大战果的希望放在了后续可以预期的敌军崩溃上,只要等到敌军士气瓦解,所要做的就很简单了——率军掩杀即可。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赵在礼和周坎终于会合到了一起,燕军步骑开始向南合力突围。
周坎指挥步卒以枪兵都为箭头,将前路上重新形成的拦截一条条撕碎,遇到抵抗较为激烈者,则辅以弓箭营大箭打击。对于尾随身后的敌军,则以刀盾兵迭次防御,确保整个前进的攻击阵型不变。
赵在礼指挥骑兵严密伴随在周坎两侧,既为拓宽大军的阵型空间,也可随时上前相助,有时候驱逐逼迫太近的敌军骑兵,有时候干脆直接跃马冲向那些暴露出弱点的拦截阵列。
周德威早已从高地上下来,亲自领着牙军和各军军头紧跟在包围圈外,传令兵令旗如飞,调动着周德威目视范围内、目视范围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在燕军的前路上布下一道道拦截,在燕军左右两翼和阵尾组织起一次次袭扰。
令周德威诧异的是,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敌军竟然始终没有崩溃,虽然看得出来,对方支撑的很艰难,但每次看似摇摇欲坠之时,却总是又极为勉强的维持了下去,反倒令自己的部下伤亡不少。
燕军的强悍令周德威更加小心,他决定把围困的过程继续延长下去,让燕军返回襄垣的道路成为一条死亡之路,在这条路上耗尽燕军的每一滴血。同时,周德威也做好了燕军创造一路突围十余里的奇迹,为此,他再次向李嗣昭和李嗣源遣使,请他二人务必立刻率军跟上自己。
周德威的打算是,如果燕军真能够坚持到襄垣,对自己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襄垣守军敢开城接纳的话,就顺势攻入城中;如果襄垣守军不敢开城,那么坐视友军被聚歼于城下,这一事件也会极大地打击守军士气。
看着包围圈中的燕军拼死向南突围,周德威已经开始考虑下一步的作战方略了。毋庸置疑,按照李嗣源所云,安重诲部奇袭黎城、潞州的计划应当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就算没有能够攻下黎城或者潞州,但至少已经彻底打乱了燕军在潞州战场的部署,否则燕军决不会被自己围在这里。
周德威考虑的是,拿下整个潞州后,便等于将燕王李诚中困在了长平通道,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做呢?是从北方继续向南,一直打穿长平通道,打到高平?还是坐视燕军和诸侯联军在高平对峙?亦或是干脆率军通过滏口陉,直扑河北?
周德威神态轻松的遐想着下一步作战方略,周坎和赵在礼则指挥着燕军一步步向南突围。燕军士卒浴血厮杀,每一次前进,都付出了艰辛的厮杀,忍受着重大伤亡。周坎和赵在礼甚至不敢命令大军停驻歇息,战至此刻,将士们已经是靠着血勇之气和惯性作战了,一旦停下来,很可能造成全军溃散。
除了鼓动和维持士气外,周坎和赵在礼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们刚刚杀出南沟河,便发现军辎补给严重不足。箭矢的消耗超过了一大半,弓箭营每一名箭手配备的羽箭已经不足五枝;盾牌、木枪、横刀的折损也非常严重,许多都队出现了空手的士卒;另外,伤兵没有办法携带,所有受伤的士卒都舍弃在了原地,等待他们的结果令人不忍去想……
出了南沟河,便进入了开阔的襄垣盆地,大军离襄垣还有十里,这十里地对于燕军来说,似乎显得极为漫长。
周坎已经略显狂暴和焦躁,他不停的赶到赵在礼身边,大声质问“还要走到什么时候”?赵在礼每次都舔着干燥的嘴唇,向四处张望。
再向前杀了三里地,周坎换了一句问话,他不再问“还要走到什么时候”了,他问,能不能不要一起死?周坎让赵在礼立刻率领骑兵冲出去,由他带步卒在后掩护,无论有没有援兵,此刻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不能再耽搁下去了,继续耽搁下去的后果就是步骑一块儿死!
向前的攻击势头越来越无力,后阵掉队的士卒越来越多,已经出现被三王联军俘虏的成建制部队,至少有三个伙的编制在刚才的一会儿工夫中抛下了刀枪。周坎不怪他们,连续苦战大半天,水米未进,很多人连家伙都握不住了,这还怎么打下去?
周德威眯着眼睛注视着战场上的一切,他知道这股被包围的燕军快完了,当抛下兵刃的敌军以伙出现的时候,用不了多久,投降的规模就会扩大到队、都,当出现成百成百的俘虏时,敌军必然崩溃。
周德威的心情又松了松,他知道战胜已经必然,只不过内心里还有一丝可惜,可惜这里离襄垣还有六七里,无法让城上的守军看到这一幕……
高平,军事参谋总署指挥衙门。
这里是原高平县衙、高平守将侯言的中军行辕,如今是燕王李诚中的临时驻跸之地。院落内外布满了全副甲胄的警备营军士,由乞活买统一部署和调动,将整个驻跸防护得严严实实。
两个侧院不间断的进出着燕军的各级虞侯参谋,将战况和军情分析汇总,然后提交中堂。中堂两侧厢房坐满了军官和士兵,左侧是各级等候军令和召见的指挥军官,右侧则是随时待发的传令兵。
正堂内的三间大房已经全部打通,燕王李诚中、虞侯司总管张兴重、教化司总管姜苗等十余名燕军高级将领正围在一幅巨大的沙盘上小声地讨论着。左右两个角落上则是两个较小比例的沙盘,标注的范围和地区要小得多,但却更加详细,各有数名中低级参谋正在按照汇总上来的军报小心的移动和标注着各部位置。
此外,北墙上悬挂着一张巨大的山川舆图,将整个河东东南、河北西部、都畿北部以及河南西北部全部纳入其中,图上乱七八糟的画满了各种箭头,让人一望便即头晕脑胀。不是经历过燕军高级军校培训的军官,根本看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七月起,以梁军为主力的诸侯联军开始进攻燕军,两军主要交战地便是界牌岭。界牌岭位于高平和泽州之间,以界牌岭为首,燕军修筑了密布的大型防御营寨,连同界牌岭身后的悬壶、牛山和石嘴头三处高地,形成了屏蔽高平的坚固防线。
连续攻打界牌岭十日无果,诸侯联军从西面开始试探性侧击悬壶,企图绕过界牌岭抢先拔除其身后的防御支撑,于是两军又在悬壶展开激战。
付出近两千人的伤亡后,诸侯联军拿下了悬壶之前的东掘山、西掘山两个前出支撑点,开始正式进入攻打悬壶主体防线的作战。可惜东掘山和西掘山暴露在燕军两面夹击之中,向北攻打悬壶的同时,还要忍受来自东侧界牌岭的攻击,这一状况导致诸侯联军攻击悬壶十分不顺。
从八月下旬以后,诸侯联军意识到,不首先拿下界牌岭是不可能打破燕军防线的,于是在梁王的亲自命令下改变了攻击目标,将重点重新放回到界牌岭。因为占据了东、西掘山,诸侯联军可以从西面攻打界牌岭,这一状况导致界牌岭的防守开始吃力,燕军伤亡大增。
进入九月以后,界牌岭守军已经更换了三个批次,在这座小小的山岭上,上千名燕军阵亡,受伤者不计其数。文人小说下载
在诸侯联军不计伤亡的强攻下,燕军丢掉了界牌岭外围双南庄、老凹沟、坛岭头等多处阵地。从三日前起,诸侯联军以老凹沟为支撑,从西侧双南庄、东侧坛岭头两路齐发,沿山梁合击界牌岭主营。
战事至此愈发激烈,每天都有数百具尸首倒在这处小小的山岭之上。当然,燕军有大型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