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八宝饭

【由文,】

作品相关

关于地图及部分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老饭不知道怎么在章节里发地图,弄的地址也被河蟹了,所以只能将现在书中用到的地图发在本书群共享里,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今后还将按照故事进展上传新的地图,给大家添麻烦了,老饭诚挚抱歉。

二、懒得进群的书友也可以参照如下所述的部分地名进行古今对照,以方便大致了解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幽州:今北京

贝州:今河北邢台市清河县

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

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

乾宁军:今河北沧州以北清县

深州:今河北深县

河间:今河北沧州河间

妫州:今北京延庆、河北怀来一带

檀州:今北京密云一带

蓟州:今河北玉田、遵化一带

平州:今河北唐山至昌黎一带

营州:今辽宁西部

柳城:今辽宁朝阳

燕郡:今辽宁义县

怀远军城:今辽宁北镇

锦县:今辽宁锦州

扶余城:今吉林省四平市西

巨马水:现在的涞水

白狼山:今辽宁建昌的大阳山

白狼水:今辽宁大凌河

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

三、几个重要常识

晚唐河北三强藩:卢龙、魏博、成德

山后八州:幽州(妫州、蔚州、新州、武州)、并州(云州、应州、朔州、儒州)

山后子弟:汉、西奚、契丹、室韦、沙陀、突厥、霫、土浑等族及杂胡

四、相关藩镇辖地:(随着战争的进展而经常发生变化,包括州名)

卢龙军:幽、檀、蓟、平、营、顺、儒、新、武、妫、涿、莫、瀛州

义昌军:沧州、景州、德州

魏博军:魏州、博州、贝州、相州、澶州、卫州

成德军:王镕:镇州、赵州、深州、冀州

义武军:定州、易州、祁州

先这样,有了新的内容再加。

营州都督府新军编制

营州都督府新军编制

(天复元年夏)

都督府

虞侯司:作战处、军令处、后勤处

后勤处辖后勤营(10都编制)

教化司:宣教处、军法处、考功处

作训司:征募处、训练处、白狼山军校

训练处辖柳城、怀远两座新兵训练营

调查统计局:职方处、分析处、行人处

职方处辖各地情报战

行人处掌三组行动特务人员

营州军:

10人为一伙

伙长:仁勇校尉(正九品)伍长:培戎校尉(从九品)

伙长及伍长各领一伍

5伙为一队(51人)

队正:御侮校尉(从八品)队副:仁勇校尉(正九品)

队副为一伙伙长兼任

2队为一都(104人)

都头:宣节校尉(正八品)参军:宣节校尉(正八品)

5都为一营(530人)

指挥:致果校尉(正七品)教化:致果校尉(正七品)

副指挥:翊麾校尉(从七品)虞候:翊麾校尉(从七品)

参军:宣节校尉(正八品)录事:御侮校尉(从八品)

两押衙:仁勇校尉(正九品)两经历:陪戎校尉(从九品)

5营为一厢(2686人)

指挥使:昭武校尉(正六品)教化使:昭武校尉(正六品)

副指挥使:振威校尉(从六品)都虞候:振威校尉(从六品)

两教化:致果校尉(正七品)两从事:致果校尉(正七品)

四虞候:翊麾校尉(从七品)两孔目:翊麾校尉(从七品)

两参军、四录事、八押衙、八经历

2厢为一军(左右厢,并含老营——双编制1060人和指挥部,共计6468人)

都指挥使:游击将军(正五品)都教化使:游击将军(正五品)

副都指挥使:游骑将军(从五品)都虞候使:游骑将军(从五品)

两教化、四虞候、两从事、两孔目、两参军、四录事、八押衙、八经历

怀约联军:虞侯联席本部

暂编骑兵一营、二营各千人

暂编步卒一营、二营、三营各千人

共计5000人

关于双极(十)的说明(河东系众将)

本章人物有点多,作点注释吧。

河东系里,李克宁、张承业都是重量级人物,李克宁是李克用的弟弟(李克用其他兄弟都死了),他在河东军中有很大发言权。李克用领兵出征时,军镇内都以他的号令为尊,算得上是监国。李存勖继承李克用王位的时候还年轻,德望不足,是李克宁遵照兄长之意竭力扶持,才让李存勖坐稳了王位,可惜后来还是被李存勖杀了。

张承业是李克用忠唐的标杆,也很有才具。史书对张承业的评价很高。

李嗣昭、周德威是河东衙内军的指挥,也是两员帅才。除了李克用亲领的黑鸦军(沙陀铁骑)外,河东的骑兵主要在他们手上。在抵挡宣武进攻的这几年,河东军主要依靠他们两人。李嗣昭同时也是李克用的义子,为“太保”之一。

李嗣源等李克用的义子(儿子)则有太保的加衔,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本书中的年代,李存孝和康君立都已经死了,老饭认为,他们俩是其中最猛的,接下来才能排到李存勖,没有能写写他们,是个小小的遗憾。

这一章里有三个人在正史中当了皇帝,李存勖是后唐庄宗、李嗣源是后唐明宗、孟知祥是后蜀高祖。

其他如郭崇韬等,也是五代风云人物。郭崇韬是五代年间被史学界成为军事家、战略家的牛人,其中有很多故事,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

所以晋阳在五代期间地位很高,因为出了很多帝王。

以上是老饭的个人见解,有不对之处,敬请海涵。

河北常备军军官一览表

河北常备军军官一览表

(天佑二年五月)

军事参谋总署:

虞侯司:总管张兴重

作战处:都虞候冯思友

军令处:都虞候杨可世

统战处:都虞候韩延徽

教化司:总管姜苗

宣教处:都虞候邱明

军法处:都虞候梁德安

考功处:都虞候萧哲元

作训司:总管周坎

征募处:都虞候田承焕

训练处:都虞候李维业

白狼山军校:都虞候萧哲元

后勤司:总管赵弘德

计划处:都虞侯高行珪

装备处:都虞侯蒲敌臣

调拨处:都虞侯崔和

仓廪处:都虞侯冯庆

后勤营:都虞侯李维恩

调查统计局:观察使高明博

内务处:都虞候刘巴

行动处:都虞候张小花

情报处:都虞候江书承

中南海警卫局:巡察使乞活买

燕王府警备都:颉木里

军事参谋总署警备都:(暂缺)

判官署警备都:(暂缺)

沧州军:统制钟韶、点检李承约、司马冯术

莫州军:统制周小郎、点检赵原平、司马郝先恩

幽州军:统制孟徐兴、点检王义簿、司马薛继盛

营州军:统制焦成桥、点检魏克明、司马朱原宥

魏州军:统制刘金厚、点检文嗣朔、司马来兴国

妫州军:统制高行周、点检张会景、司马(暂缺)

定州军:统制王思同、点检李定难、司马(暂缺)

赵州军:统制赵霸、点检元行钦、司马(暂缺)

怀约联军:都指挥使解里、都教化使章顺乾、都虞候使赵让

骑兵一团(乌隗团)指挥使:姚阿达

骑兵二团(西京团)指挥使:高明熏

骑兵三团(耶律团)指挥使:阿保机

骑兵四团(库莫奚团)指挥使:呼也失必里

骑兵五团(迭剌团)指挥使:安端全

步卒一团(中京团)指挥使:乌荥力

步卒二团(南京团)指挥使:杨越全

步卒三团(熊津团)指挥使:金刚

步卒四团(述律团)指挥使:阿平

步卒五团(室韦团)指挥使:濡莫遮

幽燕保安军:统制李小喜、点检纪文允、司马张景韶

辽东保安军:统制赵在礼、点检张龙、司马毛璋

第一卷  燕赵多悲歌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陆导,就这些人了,再也没有了。”被大家称为“群头”的张副导演指着他带过来的二十来个群众演员向陆导解释。涿州影视基地很大,在这里拍戏的剧组非常多,经常出现群众演员短缺的现象。

陆导皱着眉看了看眼前的这二十几个人,很无语的挥了挥手,让化妆师带下去化妆。他马上就要开拍的这幕场景需要大量群众演员,目前只找到一半,看来只能去和摄影师商量,运用多镜头多角度拍摄的办法,把场景中的人数渲染出来。

李诚中被带到化妆师面前,很快被盘了个发髻,用一根筷子簪上,包了个辔头,脸上用黄粉扑了扑。他又被带到服装师那里。服装师打量一番他的身材个头,吩咐助手取了件大号圆领褂衣给他围上,看了看他那双球鞋,皱着眉挑了双唐靴递过去。李诚中连忙试了试,刚合脚,便赶紧腾出地方,让下一个人领取衣服。

作为一个不得意的群众演员,李诚中也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深深沉迷于自己编织的电影梦中。他幻想着能够被某个导演看中,一举出名,成就光彩灿烂的人生。可是世事不能尽如人意,长相上没什么特点的李诚中,自然也就一直挣扎在莽莽群演之中,毫无出头露脸的机会。他参演过数十部影视作品,最长的出场镜头是八秒,扮演一个死了的清兵,可惜脸上涂满了浓浓的猪血,那股腥臭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现在为止,他吃到猪肉时还反胃。

李诚中的不成功还表现在台词上。三年来,他只说过一句台词,那次他扮演一个仆人,弯着腰恭敬的回答了一声“是”。虽然镜头上只有自己的背影,但他依旧津津有味的从网上下载了这部电影,反复观看了自己的背影无数次,傻笑着,然后幸福的睡去,在梦里和无数的粉丝见面,为他们签名,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透露自己的喜好,在聚光灯下放声歌唱,引来歌迷们的欢呼……

这就是不成功的群众演员李诚中,但他没有灰心和气馁,依然在涿州影视基地里忙碌着,有时候好多天都接不到戏,有时候却一天到晚的累死累活。很多当初来的同伴都纷纷离开了,但他却一直苦苦寻觅着机会,他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有心人,他相信执着和坚持能够换来自己梦想的那一天。

今天这部戏里,要拍摄古代战争的一个场面,李诚中要扮演死尸,趴在树林当中。为了营造出火攻之后的战场氛围,他和几个同样扮演死尸的群演都配发了一枚纸质的简易烟雾弹,到时候要按照导演的吩咐在战场中点燃。

开拍之前,大家都在休息等待着,也不知道哪一环节出了问题,迟迟没能等来导演的命令。李诚中看了看,估摸着还有一段时间,就跟旁边的同行打了个招呼,到后面的林子里去了。尿有点急,实在有些憋不住了。

等轻松完了,李诚中往回走着走着,立马就有些心慌。不会吧?人呢?那么快就拍完了?他向四周张望了片刻,竟然没看到剧组的人!他连忙跑出树林,连一个人影都没有!正疑惑间,终于看见远处有三个人骑马往这边过来,心中一定,连忙迎了上去。今天这些场景里道具有马的,只有陆导的这部戏。

等双方接近,那三个骑者勒住缰绳,马头立了起来,原地停住,三个人在马上稳稳当当,身形很是潇洒。李诚中不由得暗赞了一声:“好马术!”

打头的骑者从马上微微探身,看了看李诚中,问道:“哪里人?”

“啊?”李诚中一愣,没反应过来。

后面一个骑者大声道:“兀那汉子,问你话,速速回答!”

这是……正在拍摄么?而且……有台词!李诚中一阵惊喜,他不知道导演是怎么安排的,他这个群众演员什么时候也能合戏了?难道是自己误打误撞?这可是好机会啊!他没看见摄像机位在哪里,也不敢去看,生怕听见导演喊停。可这台词怎么接呢?心头百念急转,连忙拱手道:“军爷,小人就是本地人。”

虽然不知道台词,但作为一个戏龄三年以上的资深群众演员,李诚中亲眼看到的古装戏拍摄可不算少,平日里自己琢磨的也多,这时候就有样学样比划了出来。说完还侧耳听着,却没听到导演喊停,当下更是心喜。

那打头的骑者又问:“本地人?家住何处?”

李诚中有点晕,这台词怎么接啊?但活人不能给尿憋死,好容易得到这么一个上镜的机会,千万不能掉链子!他灵机一动,回答:“没有家,就在四处游历。”

后面一个骑者带马上前,冲打头的骑者小声道:“陪戎,似是乡间游侠儿。”

打头的骑者点了点头,向李诚中笑了笑,露出一嘴黄牙:“既是本地人,看你身子雄壮,可愿投军?”

李诚中幸福得快要昏死过去,血涌上头,激动之下脸都涨红了,大声道:“愿意!”乖乖,这可是三句台词啊,很多二、三线的职业演员都没那么多台词!他李诚中到底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莫名其妙有了那么多台词?最关键的是,没听见导演喊停!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戏被认可了!

“这就走罢,可能跟得上?”打头的骑者捋了捋马鬃,问道。

第四句!李诚中入戏更深了,再次躬身抱拳行礼:“能!”

三名骑者控制着马速,李诚中在后面小步跑着,他这时候才有空去看那三个骑者。三人都是骑兵打扮,外罩黑漆漆的皮甲,但李诚中估计很可能是涂黑了的泡沫塑料。只是这马上挂着的箭壶和弓却有些精致,看来这部电影在道具置装上着实下了工夫。又观察了多时,他忽然醒觉过来,就这么跑下去,摄像机在哪儿啊?

平日里演戏,都是围着摄像机位转大圈,可是现在这么跑法,却是跑的直线,也没见摄像机跟上来啊。他忙偷眼四处张望,始终没看到剧组的其他人,就这么跑出去一里多地,心里开始打鼓了。

再跑了一会儿,眼见就是两里地了,三个骑者慢慢停下马,打头一个等李诚中跟上来,大笑道:“果然是好儿郎,真能走!”

李诚中心道这刚哪儿跟哪儿啊,他是当兵退役后才干上群众演员这一行的,以前在部队里,每天早上都要负重五公里越野,现在空着身子跑个两里地,简直小菜一碟。他喘了口气却没顾得上回话,只是四处看着,心里越来越慌了。剧组的人都去哪儿了?摄像机呢?以前没觉得这里这么荒凉啊,连个人都没有!

而且,这地上哪来那么浓密的青草?最后,他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电线杆!

华北大地上,要说什么东西最多,那只有一个答案:电线杆!要说什么东西最少,也同样只有一个答案:草地!

可这里给他感觉,就是草绿人少。树虽然也不多,但十几棵二十几棵,围成一丛丛的小树林,散布在广袤的原野上。没有农舍、没有田垄,没有人烟、没有村落……李诚中有些发呆。

三个骑者打马四下里兜了一圈,又聚拢回来,招呼李诚中跟上。李诚中就在浑浑噩噩间跟着慢跑,跑上几里地,就歇一下。歇上一会儿,就接着跑。他已经有些迷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涿州基地呢?剧组呢?村庄农户呢?电线杆子呢?田地呢?这些怎么都忽然之间消失了?

趁一个停歇的当,李诚中犹豫着问打头那个一直被称呼为“陪戎”的骑者:“这是哪儿啊?”

那骑者一愣:“你不是本地人么?”

李诚中摇头道:“我生在涿州,可一直在固安长大,从来没到过这边。”

三个骑者小声嘀咕了几句,大笑起来,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笑之事,李诚中有些生气了。他打算不再傻乎乎的跟下去,他要回去问问剧组到底怎么回事儿。刚要开口告辞,却见那一直被称为“陪戎”的家伙打手势让大伙儿禁声,然后从马上摘下弓箭,弯弓满月,“嗖”的一声,一箭扎在三十米外的草地间。一名骑者纵马过去,探身一抄,将一只插着羽箭的灰兔捡起来,兜回来扔在地上。

李诚中一看,箭矢插在兔子后腿根部,兔子兀自蹬着腿,却眼见不活了。三名骑者都是一阵欢笑,剥皮生火,就地收拾起来。这下子李诚中有点口干舌燥了,他慌乱的咽了咽口水,心中暗道不好,想要告辞的言语再也不敢说出口,只是脑子里反复想着一件事,这弓箭不是摆设!

吃了“陪戎”丢过来的几块兔肉,继续上路,李诚中边跑边琢磨,怎生寻个法子溜之大吉,他越看这三人越不像好人,终于还是壮着胆子问了句:“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陪戎”骑在马上回头道:“你不是要投军么?跟上就是!”

李诚中心中无奈,这三人是神经病吧?还投军呢?到底怎么回事啊?难道是绑架?这个念头刚起,他暗自摇了摇头,自己一则不是妇孺,二则看上去也一副没钱的样子,绑架自己干吗呢?虽然想不明白,他还是慢慢停下脚步,想要开溜。可他刚一停下来,那三人却也慢慢带住马,丝毫没给他转身离开的机会。看着三人马上的弓箭和腰上别着的横刀,李诚中很无奈,只得再次跟上。

再行几里地,李诚中终于看到人了。只不过这些人和三名骑者一样的打扮,骑着马套着甲,腰悬刀或手持矛,一队一队往来穿梭。

越过一片山坡,李诚中张大了嘴半天没有合拢,心里霎时间如惊涛骇浪掀起,再也无法镇定。

一座连绵不知几里的巨大古代营寨出现在眼前!

第二章 健卒营

大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河北大地。

前退役战士、二十一世纪青年群众演员李诚中穿越了,他来到的是一个唐末藩镇割据的年代。这个年代,大唐内忧外患,经过多次农民战争的打击,社稷摇摇欲坠,朝廷敕令不出京畿百里,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各地藩镇相互攻伐,千里赤野、人命如草。

李诚中因为“身子雄壮,善走”,作为河北大地常见的“游侠儿”,被编入了健卒前营。营指挥是周知裕,但李诚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福气见到。入营三天以来,他所见到的最高级别长官是一个姓任的都头,其下是本队队正张忠严,秩别陪戎校尉,从九品上。于是他终于弄明白了,三天前将他“诱拐”投军的家伙名字并不叫“陪戎”。

他见得最多的是伙长刘子壮,陪戎副尉,从九品下。同伙里没有伍长,因为加上刘子壮本人,一共也就五个人,换句话说,编制不齐。据刘伙头讲,他本人已经从军一年,最初也是从健卒干起,一个月前,大帅征召燕地儿郎,他才被任命为伙长。按照刘伙头的说法,只要战事一起,好多人都可以当官,所以他鼓励大伙多加劲、多卖力,升官发财很容易!

刘伙头很朴实,不太会说话,把同伙几个人召集起来说出上述那番话以后,已经急得鼻尖冒白汗了,最后想要说一句结束的话来鼓励士气,却始终没能说出来,只能用力挥了挥手。等刘伙头挥完手,李诚中和剩下三个人还在大眼瞪着刘伙头,直到刘伙头转身出帐,大家才意识到动员会结束。

刘伙头不会说话,但燕地男儿自有一番热血,除了李诚中外,其他三人都兴奋起来。大帅发出征召令是为啥?不就是为了进兵中原么?咱燕赵男儿也要加入争夺天下的行列了,到时候不知有多少仗可以打,有多少官等着升,有多少钱可以抢!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转眼就都是陪戎了,手下也管着弟兄了。

李诚中只是翻着白眼听他们议论,浑没兴趣参与。打仗是闹着玩的?会死人的知道不?盯着眼前破了好几个窟窿的小小皮帐,掂了掂手中不仅生锈而且破口的横刀,他苦涩的叹了口气。

穿越这个事情让李诚中苦恼了好几天,好在穿越前便一无所有,是以他倒没什么可惜的。只是他的历史知识并不丰富,除了知道晚唐是一个藩镇混战的年代外,对于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脑子里一片模糊,尤其对于自己所在的卢龙军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更是一片空白,而对于即将开战的魏博军,反而有些印象,似乎记忆中、魏博军在晚唐里很有名吧?既然有名,是不是很厉害呢?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无论自己是被胁持也好,被诱骗也罢,总之如今是入了大军了,想要逃跑?在这平原上谈何容易?一旦被追回来,必定是个杀头的结局,所以李诚中只能认命,且走一步看一步吧。这几天中,李诚中也早已想通,既然已经效法前人穿越,便索性安定下来,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既来之,则安之,还没有想好怎么在这个时代讨生活之前,先混口饭吃再说吧。好在他当过两年兵,对行伍生涯十分熟稔,几天下来,便适应了这种古代军营的生活。

又过了两天,伙里添了两个新来的弟兄,都拥挤在一个破旧的帐篷里,说说笑笑倒也热闹。连上刘伙头在内,一共七个人,只有刘伙头一个算是老兵,其他都是新兵蛋子。但河北大地上向来不缺敢战的士卒,既然被编入了健卒营,就都是可战之士。虽说都是新兵,可燕赵男儿本就都是热血赳赳的汉子,又生逢乱世,自然谈兴都很浓。就算到了晚间军营宵禁,仍是在帐篷里拉着刘伙头问东问西。

刘伙头被问的有些吃不住了,抛出一句“马上就要开战,到时自知”,便转过身去闷头睡大觉,对其他人的问询置之不理,被追问得烦了,喝上一声“禁声!”大家伙便都不敢再说话了,只是默默的想着即将到来的战事。大仗马上就要开打,如今大军汇集巨马水畔,只等少帅带兵过来,便要拔营起寨,南向魏博。

李诚中没有等太久,第二天刘伙头便匆匆传回军令,大军出发!于是大家伙儿忙碌起来,在刘伙头的指点下,收拾营帐,装备器具。不仅李诚中他们,此刻就连整座军寨都喧闹纷乱起来。有些找不着自己东西的便相互指责谩骂,有些所携营帐包裹绑束不紧的便挨上官好一顿训斥,更有没工夫外出方便的直接就地解决,让穿越前当过兵的李诚中摇头不已。

让刘伙头意外的是,在收拾军帐方面,李诚中表现得比他这个老兵还要好很多,三两下子就将帐篷绑束完毕,连带伙里共用的几条毡毯也收拾得十分利落,全部装上了一辆马车。这下子刘伙头舒坦不已,自己伙里有能人啊!燕赵人直肠子,刘伙头没有什么嫉妒之心,满心欢喜的拍了拍李诚中的肩膀,以示夸奖。

得益于李诚中的利索,全伙第一个收拾完毕,得到了队正张忠严的点头赞许。等整个健卒前营收拾完,已经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于是大伙儿整队出营,在营寨外的空场列出队形,等待指挥周知裕的校阅。

说是列队,但在李诚中看来,这样的队列实在是……不敢恭维。两千人在几十个盔甲鲜明的老军弹压下,勉强收束成一个方阵,但行列之间歪歪扭扭,前后相隔乱乱糟糟,更有甚者,干脆挤成一团,分不清前后左右,就在方阵中间大声交谈着、嬉笑着,在几个军官的巡视下,好容易才渐渐理清。这一番折腾,又耗去小半个时辰。

由于健卒营是新立的营头,李诚中对于这番乱象倒也能够理解,只是不知如此乱哄哄的军阵,拉出去能不能打?尤其是手中所持兵刃,五花八门,有胯刀持枪的,有握棍吊锤的,其中很多还背负弓箭,大都是投军时自带的家伙。更有多一半人都如李诚中一般,没有带兵刃投军,只是发了一把锈迹斑驳的横刀。不过好在健卒营都是燕赵大地上的健儿,能称得上健儿的,自然体格都不会太差,精气神也都充足,若是单独一个一个拉出去,看样子似乎也能战。

因为李诚中的个头较壮,换句话说,形象较好,所以刘伙头特意让他站在本伙第一的位置,后来被队正张忠严看见了,直接把他叫到本队第一排站立。这个位置也是整个健卒营军阵的第一排,于是李诚中习惯性的站了个标准的后世军姿,连任都头都过来问了他的名姓。

就在健卒营整队的时候,李诚中在第一排看得清楚,大军并非都如自家军阵这般杂乱。从营寨中陆续开出一些队伍,也在空场中整合。横列竖行都要像样得多,衣服甲胄也相对统一,兵刃都很齐整,就连旗帜竖得也精神许多。

站在李诚中旁边有几个前排压阵的队正、都头就抬眼望去,然后羡慕的小声嘀咕着,这支是什么山后子弟,那支是什么衙内军,李诚中也听不真切,更记不得那许多,只是觉得人家方阵要远远好过自家所在,虽然开拔之后,队形明显松散,但比起自家身后这些左右都分不清的家伙,实在是好太多了。

就在李诚中看得津津有味之时,忽感大地颤动,大队大队骑兵涌出营寨。成千上万匹战马的马蹄同时踏响,仿佛雷鸣一般,震得李诚中耳膜鼓轰鸣不已。那种刀枪如林的森严气象、那种万马奔腾的威严气势,让李诚中忍不住热血涌上心头,只想高声大喊,否则不足以宣泄心头涌动的激情。于是李诚中情不自禁喊了起来,身后整个健卒营的两千人也同时喊了起来。

足足好半天工夫,骑兵才出完,等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良久,李诚中才深深吸了口气平息下来,他身边很多人却如喝醉了一般,脸色潮红,盯着骑队远去的方向,张着大嘴好半天合不拢。

这样的场面是最能鼓舞军心的,所以当周指挥在亲随的簇拥下来到军阵前时,并没有多说什么,左右打量了一番,便挥手示意出发。于是在老兵和军官的指挥下,健卒营终于按照每都的编制陆续开拔。

大军在河北大地上展开,数条长龙并驾齐驱,旌旗招展、鼓乐齐鸣。李诚中作为新兵,不知道自家所在的卢龙军规模有多大,有说五万的、有说十万的、更有说二十万的,但放眼望去,密集的队伍在田野中穿行,如林的刀枪在阳光下折射寒芒,时不时一队队骑兵在周围往来纵横,身前身后人声鼎沸,大笑声、誓言声、谈论声夹杂在一起,燕地男儿的直爽和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诚中身处其间,也忍不住心潮澎湃,勃然而生出踏平一切阻碍的勇气。他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赖!

此后几日,大军每日卯时行军,辛时扎营,行三十里而止。一路上仍然不停有青壮从军,有的是游侠儿,有的是体力健硕的农夫,还有少许念过书的。李诚中所在的伙里就分到一个,此人姓姜名苗,家中农户,但自幼好书,家中交不起先生的束脩,便时常在学堂外偷偷听讲,倒是让他学会不少字,懂得了不少道理。

此际天下大乱,武人当道,姜苗干脆就丢下了家中的农事,投入军中,梦想着博取一番功名。李诚中见姜苗身体略显单薄,行军有些吃力,便想帮他多担一些,但姜苗却微笑着一口回绝了,只是每天扎营之后累得半死。有时候想起来,李诚中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这份坚持。

过得几日,前方传来消息,骑军已然围了魏博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