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醒狮-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波-2”的双座初级教练机,性能之低令人咋舌:双座纵列,空重只有700公斤,机身很小,全长8。17米,翼展11。4米。它是用松木条制成的,用钢丝拉紧,蒙皮是帆布的。巡航速度155公里/小时,续航距离500公里。她们在机翼下安装了4个炸弹架,居然可挂360公斤炸弹,专在夜间用小炸弹出击德军的阵地,每夜要轰炸顿河渡口十多次,协助地面部队攻占了渡口。德军的优势空军对她们毫无办法,德军称她们为“夜空女魔”。
    ——9年后,在朝鲜战场,中朝空军受到她们的启发,决心用同样的波-2飞机去攻击美军的重要空军基地-水原机场。当时水原机场距前线约200公里,是侵朝美军空军第5航空队的主要基地,经常部署有F-86、F-94战斗机和F-84歼击轰炸机百余架,还经常有几十架B-26轰炸机在这里转场。机场周围配置了严密的雷达警戒,部署了40毫米的高炮,还有F-86和当时最先进的F-94夜航战斗机担负夜间值班,可谓戒备森严万无一失。然而就是这不起眼的小东西愣是成功地挑战了这些庞然大物。1951年6月14日夜间中朝空军各派1架波-2,每机携带了50公斤炸弹。他们成功地飞到了水原机场,虽然由于天气不好没有投弹,但是又在低空安全返航了,并未被美军发现。6月17日夜里月光明亮,目视距离达几十米,凌晨时分中朝空军的2架波-2再次起飞,沿着山沟飞了1个多小时就到了水原机场的上空,只见机场上空一片宁静,大约100多架美军飞机静静地停在跑道边上。2架波-2在离地面约20米的高度冲向敌军,4枚炸弹投了下去,只见4架美机着火,4架也倒向了一边。飞行员赶紧把机头一转,沿着山谷就朝回飞。这时机场才拉响警报,2架F-94战机迅速升空,可是这种战机的速度太快了,一下子冲出了几千米远,等他们绕了一圈回来,波-2早已钻进了山谷,哪里还找得到呢?
    美军第5航空队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那些“王牌”飞行员提出了许多对付波-2的办法。几天后,志愿军再次用波-2飞机袭击水原机场,这次美军飞行员有了准备,2架F-94夜航战斗机紧急起飞后,追赶刚刚投完炸弹的波-2机。王牌飞行员麦德尔看到了月光下的一个小黑点,他一拉操纵杆追了上去,可是还没有看清目标,自己的飞机就冲过了头。只好再转一个***再回来。这一次,他打开了起落架,又放下了襟翼,飞机的速度大幅度下降,真不愧是王牌飞行员,终于使高速喷气机可以跟在木头飞机的后头了。当距离只有200多米时,麦德尔按下了20毫米机炮的按钮,一串炮弹飞了出去,可波-2恰好再次降低高度,未能击中目标。怒火中烧的王牌飞行员再次瞄准了又是几炮,于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机炮的后坐力太大,F-94瞬间降速到零,机头一转坠向地面,在如此低的高度这是一眨眼的功夫,王牌飞行员根本没有跳伞的机会,活活摔死在机舱内。这一事件震惊了侵朝美空军,远东空军司令下令,不准再用这种冒险的办法攻击志愿军的波-2飞机。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空军也没有找到别的办法来对付波-2的夜间袭击。
    研究小组认为波-2飞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主要是雷达难以发现这种主要用木头制造的小飞机在夜间的超低空低速飞行,一般的喷气式战机也确实难以对付这种低速小飞机。他们提出歼-17的指标是:
    ——隐形:采用电动螺旋桨推进后,又是低速飞行,飞机的红外特征是极其微弱的;由于是小型低速飞机可以大量采用合成材料,再辅以一定的吸收雷达波的涂料,可以大大地降低雷达的反射截面。
    ——能超低空飞行。配置GPS导航、地形跟随雷达就可以做到。
    ——夜间飞行性能优良。将配置微光夜视仪、“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高性能的热成象仪“探针”等设备。
    它们的任务是夜间袭击特殊目标;与直升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作战。还可以承担一定的侦察任务。
    经军委批准,哈尔滨飞机厂成立了设计组。经过10个月奋战,第一架样机就展现在军代表的面前,这可不是波-2那样的木制飞机了,完全是一架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单座超轻型战机了:
    ——机身和机翼的主梁以铝合金作框架,连同飞行员的澡盆形防护装甲全部涂上强烈吸收雷达波的涂料,外面复上既能透射又能吸收少量雷达波的合成材料-它原来是为隐形直升机的螺旋桨研制的-作蒙皮和机壳。二台驱动螺旋桨的电动机也同样处理,螺旋桨本身是透射雷达波的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整机的雷达截面极小。与F-117隐形战机或B-2隐形轰炸机的吸波涂料不同,我们的涂料被密封在机壳内,既不承受雨点和冰雪的高速冲击,又不受雾气和潮气的侵袭,效果好而维护工作量又低。螺旋桨叶也进行了减噪音的设计。电动机本身又几乎不发热。可以说这是世界上隐形性能最好的战机了
    ——机头的雷达罩内是一台高性能的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无人驾驶侦察机这类小目标很有效。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负担配置了GPS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仪,机身后部有地形跟随雷达,可以在10米的低空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作贴地飞行。配置了微光夜视仪、半导体强制冷的热成象仪,有二台平面显示屏,分别显示电子地图、飞机设备状况、战场情况、敌方雷达和导弹的威胁警报等。
    ——2台额定功率为450千瓦的变频电动机埋在高升阻比的机翼中,驱动低噪声推进螺旋桨,使飞机可以28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飞行14小时。由于电动机的特性是短时间内可以超负荷工作,因此它的最大速度达570公里/小时,升限为11000米,足以同直升机,甚至“鱼鹰”垂直升降飞机格斗。它不需要跑道只要有一小块平地即可起降,在一般土路上的起降滑跑距离仅120米甚至更短。
    ——拥有极为强大的通讯能力,可以直接接收侦察卫星、预警机和无人侦察机的图象信息显示在平面显示器上。更绝的是,计算机中储存了20种常用的极为简单的回答短语,使用时飞行员可在显示器上调出来显示,如:“已收到××号命令”,“已到达目标上空”,“已实施攻击”…,飞行员点中其中的一条后,就以0。01秒的时间发出短语的编码和极少量的信息。敌方的侦察系统是不可能发现的。
    机头的雷达罩下是1门双管23毫米机炮,备弹150发,有2个空空导弹发射孔,可发射新型的双导引头的霹雳-15B近程空空导弹。无外挂武器。
    翼展10。5米,机长9米,机高3。3米,翼面积21平方米,自重连电池1850公斤,起飞全重才2300公斤,比二战初期名震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战斗机还小。在低空的机动性能极佳。经过试飞,顺利地通过了测试大纲,毕竟只是一架螺旋桨的小战机,从飞机结构和气动特性来讲并无特殊的地方。唯一比较特殊的是利用电动机控制性能,开发了以左右电动机的不同转速来产生转弯力矩,进一步缩小了战机的转弯半径,并采用四线数传控制,主要是用于匹配自动驾驶仪以减轻飞行员的负荷。
    定型后被命名为歼-17,很快生产了24架。设计组还开发了它的二种改型,一种是拆除武器,可在机舱内搭载2名突击队员降落在1300公里半径内的地域。第二种是拆除武器后,安装一台侧视雷达和多光谱电子相机实施侦察任务。不过它们是否生产,将要等待今晚的任务完成情况而定,所以设计组的人员也在前指焦急地等待结果。
    今晚歼-17的任务有二项:
    ——以4架分二组,分别袭击英帕尔和贾姆谢德布尔的预警机基地。这是很艰巨的任务,印军的预警机基地遭受过二次袭击后,全面加强了戒备,尤其是英帕尔基地离前线才250公里,四周配置了严密的警戒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并有战机在高空警戒。贾姆谢德布尔距前线是600公里,同样是戒备森严。我军的战术是歼-17利用隐形和超低空飞行的绝技接近机场,等到预警机起降时实施突袭。
    ——20架参加对印军直升机的格斗,这次交给中央突击师指挥。
    空1师的144架战机也将参加东线夺取制空权的战斗。
    低空飞豹
    在反击战中屡建奇功的中央突击师――他们是我军的另一张王牌,今晚将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将要围歼印军精锐的第7快速旅和第9装甲步兵师再建新功。他们师在前期的反击战中屡建奇功,在军委的支持下始终保持了满员,装备还有所增强,主要是直升机力量再次获得加强。郝志刚命令部队在白天睡了一天的觉,以恢复体力。现在全师14000名官兵有如一头弓身准备飞扑的豹子,等待冲击入侵不丹的印军。郝志刚在5号天鹰基地的指挥部中还在思索着制订好的计划,今天他还将指挥47集团军的141快速师的陆航兵团的3000人,这支部队将围歼入侵塔希冈宗的印军。师参谋长傅其彪将和4名参谋在Z-15指挥直升机上亲临现场在空中指挥。指挥歼-17战机对他来说也是新鲜事,不过他对这些小战机很有信心,曾亲自驾机飞了好几圈。
    出击部队都在等待20:30的到来,这个时刻可是精心选择的,对应的新德里时间是18:00,当地的天文时间是晚上7点左右,天色已经转暗,而印军的晚餐时间是18:30,也是印军较松懈的时刻。
    印军锡金——不丹集群司令部6月18日新德里时间18:00
    “6。12”大败对贾吉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知道不少前线的高级军官在向陆军参谋部告他的状,骂他是个不懂实战的空谈家。虽然在总部不少老朋友的帮助下,他挺了过来,不过他也知道不可能再有这种机会了。他必须在短期内结束夺取锡金的战役。明天他就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敬那些背后说坏话的家伙了。不少前线指挥官请他注意组织防御,以防中国军队的反击。他却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消灭了“入侵”锡金的中国军队,才谈得上真正的防御,不过他认为即使到那个时候也还要进攻,直到成立了印度控制下的“西藏共和国”再考虑防御也不晚。
    当然他认为自己已经相当注重组织防御阵地了:第12重装甲师部署在左翼的大吉岭一线,第9重装甲师部署在右翼的噶伦堡,他们各有220辆主战坦克,并且都是把其中的120辆T-80UM2坦克部署在前沿,100辆性能较差的印制“阿琼”坦克部署在后部。上次损失的100多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总算给补充齐了,每师又都有120辆。现在这些自行榴弹炮出击任务完成后,都会及时退回到坦克阵地后面隐蔽起来。2个师的16个防空导弹单位和一批高炮,则部署在四个要害部位,组成严密的防空火力网。
    他的司令部在二个师的中间结合部后面。如果以为接合部是一个薄弱环节那就中计了,他把第8快速旅和基本恢复了战斗力的第5快速旅强大的直升机兵团就放在司令部驻地的周边,第7装甲步兵师剩余的3个团则在重装甲师的后面,协同坦克部队守卫阵地。他也深知从锡金的前沿阵地到孟加拉国的边境总共只有50-60公里,纵深实在是太浅了,这也是总部和他都急于发起进攻的主要原因。
    他起身走向餐厅,他安排了一个工作晚餐,他必须再次提醒那些前线的指挥官,作战一定要勇猛,这次必须压倒中国人。凄厉的警报声打断了他的思索,他急忙要返回指挥厅,可是参谋人员却让他赶紧到地下指挥所,说中国人已经发动了全面的空袭。不过他并不相信没有重型坦克的中国地面部队敢于向他的重装甲师挑战。
    空中游击队
    攻击时刻一到,率先出击的我第一波混合机群准时从低空冲出各山口,首先是6架EQ-6电子战战机发射了强大的干扰电波压制印军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站,在强大的金龙电池电力的支持下,可以说是世界上压制功率最大的电子战机,并向雷达站发射了反辐射导弹,有2架还逼近了那2架印军的预警机各向它们发射了1枚反辐射导弹,虽然并未奏效,也引起了它们的一阵混乱,并立即后撤了50公里。192架制空战机立即升空担负夺取制空权的任务,24架歼-11IIM则先与42架Q-6攻击机立即展开对印军雷达站、防空导弹阵地、机场和炮兵阵地的猛烈攻击。印军的预警机和阵地上执勤部队纷纷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可惜预警时间太短了,大多数前沿阵地的警报声还未结束,炸弹、火箭弹已经掉到了阵地上。这款重型攻击机出手不凡,狂暴的火力有力地摧毁了一个个目标。在低空飞越印军的阵地时角速度很大,只有灵活的高射机枪能跟得上,可惜打在他们厚重的装甲上没有什么作用。23毫米的速射炮也打不透它们要害部位的装甲。再说印军的反击机会也不多,接踵而来的还有武装直升机的打击呢。
    大批印军的战机急速升空迎战,原来在空中警戒的8架战机赶紧在二架预警机的周围形成内层防御圈。大多数印机扑过来迎战我机群。
    在锡金以西的大批印机均被我机阻截在极为狭窄的尼泊尔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空中走廊,我军仅以48架战机就构成了2道阻击线,印机根本冲不过来,他们暂时还不敢再次破坏这二个国家的中立地位。我军的主力则在东部与印军东北战区的战机争夺制空权,而东北战区总共只有180架战机,再加上锡金集群在东部的60架战机,根本不是对手。在第一轮对攻中,就被我机击落了12架,不少印机在机场还没有起飞就被攻击机摧毁。经过三轮的作战,我军就牢牢地掌握了锡金-不丹战场的制空权。印军二线战机企图把我战机引入他们的阵地作战,我军不为所动,只是在不丹-锡金一带牢牢掌握了战区的制空权,保护攻击机的对地攻击。
    最有意思的现象是,我军的战略轰炸机H-6自如地在东线和西线调动,现在大批的重磅制导炸弹砸到各处的印军阵地上,可是印军大吹大擂的6架“逆火C”战略轰炸机却根本不敢到东线来,只好在西线实施远程攻击,也算是隔靴抓痒……这对印军的士气是很大的打击。
    却说我们的空中游击队,东部的2架歼-17是新德里时间18:30从8号天鹰基地起飞的,预计20:30到达英帕尔基地,根据多日来的侦察记录预测,印军的预警机将在20:30-21:00起飞奔赴西隆东南的10000米上空以替换现在执勤的预警机,共同执勤一段时间后,被替换的一架才返航。2架战机起飞后就在低空沿着预定的航线,在印缅边境的深山峡谷中飞行,一直绕到英帕尔的东南方。由于先进的自动驾驶仪的工作,飞行员只是注意周边的环境,很好地保存了体力和精力。直到进入目标附近的地域他们才关闭自动驾驶仪,接管了飞机的飞行控制。
    20:35他们接到了高空侦察机的信息,机场已经准备预警机的起飞了。担负首轮攻击任务的杨兴军中尉率先驾机飞出了峡谷,在低空15米的高度穿过了二座雷达站之间的一片洼地,任洪明中尉则无声无息地在150米的后方跟着他。不一会,他们就看到了机场跑道的泛光灯照亮了跑道,前面的杨兴军清晰地看见1架巨型的预警机正在开始滑行,预警机的样子是无人会搞错的。他压下了心头的狂喜,沉着地调整机位,他要在A-50离开跑道的一刻,从侧面发起攻击,戒备森严的印军基地无人知道灾难即将降临。庞大的预警机刚要离开跑道,杨兴军在300米外的侧面1个短点射,10发炮弹准确地全部打进了它的机体,灌满了燃油的预警机立即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跑道的端部飞去。
    得手后双机立即悄悄地沿原路撤离机场,他们压下了兴奋的情绪,警惕地注视着显示屏上反映的战场情况。那些印军的雷达居然对他们熟视无睹,没有锁定的信号。预警机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掩盖了短促的机炮声,杨兴军射击时没有使用曳光弹,所以没有引起印军的注意。机场虽然响彻了警报声,可是印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紧急起飞的直升机绕机场飞了一圈,什么也没有见到。杨、任二人知道机会来了,敌人竟然没有发现他们。他们再次在山谷中等待机会。我军的高空侦察机当然知道英帕尔机场大火的含义,一会儿他们收到了杨兴军0。01秒的报信,代表“继续待机”,就完全放下心来。前指的领导十分赞赏他们的顽强斗志,在前指等候消息的设计组人员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们的杰作将打消一部分人的疑虑,他们成功了。他们告诉指挥员,歼-17的续航时间足有12小时多,他们完全可以再创奇迹。
    却说,印军执勤的预警机无法多坚持了,他们也不敢实施空中加油,在敌机环视之下,哪里敢冒这种风险。机场也扑灭了大火清理了跑道,在黑夜之中一时哪里查得出原因呢?“事故”后的1个多小时,机场准备好让预警机降落了。今夜的天空并不亮,进入雨季后,这一带夜里经常要下雨,机场得到的预报下雨的概率为30%。为了保险,机场派遣了一架卡-60直升机在低空巡逻,天上有LCA巡逻,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可是直升机的搜索雷达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得到我军预警机报告印军预警机正在返航的信息后,杨兴军一出山谷就发现了卡-60的搜索雷达波,他一会儿就发现直升机只是在跑道的指挥塔台对面的一边,于是就在塔台的同一边的远处低速飞行,根据电子地图的标识找到了二个雷达站的结合处,不久就看到了A-50的庞大身影,按照商定的计划,杨兴军还是攻击预警机,任洪明则同时突袭卡-60直升机,以取得时间脱离机场警戒圈进入山谷的安全地带。杨的战机几乎与预警机同时到达跑道的端部,一串炮弹准确地打进了刚接触跑道的预警机机体,这些高爆炮弹照样炸毁了预警机,让它冒着火翻腾到跑道的尾端。在1个多小时中,这二架小小的螺旋桨战机居然连续摧毁2架昂贵的预警机连同机上的同样珍贵的机组人员,可以说是创下了空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再说任洪明中尉这次得到了歼敌的机会,他加大了电动机的功率直扑卡-60,在杨兴军射击的同时,他也发射了2枚空空导弹,导弹只是几秒钟的功夫就击中了800米开外的直升机。双双得手后,他们立即穿过了二座防空导弹阵地之间的疏林地,那些高炮和导弹根本来不及反应。只有附近的一辆装甲车上的炮手用车上的机枪向后面的任洪明打了一梭子弹,不过没有打中要害,任洪明只觉得背后一震,他继续加大功率发现没有异常就放心了。进入山谷他们就又翻越一道山脊进入另一条山沟向北返航了。在上空巡逻的LCA接警后,立即压了下来,它们的雷达如何能在山谷中找到那2架小飞机。等到再派直升机也赶不上了。杨任二人安然地返回了基地,受到了战友们的热情欢迎,二人被抛入了空中。机械师们一检查任洪明的飞机被打了6个洞,可是澡盆型的座椅防护装甲顶住了12。7毫米机枪子弹的射击,只是留下了一个小坑。
    西部出击的2架歼-17从甘托克西面基地出发,他们预计在当地时间21:00赶到600公里外的贾姆谢德布尔基地,以攻击21:00-21:30起飞的预警机。大批印机正在高空迎战我方战机时,他们却在低空悄悄地穿越了狭窄的东北走廊,然后贴着印度与孟加拉国的边界向南飞越了恒河,继续向南直到这个基地的东南才折向西飞,绕到了基地的南方。不过他们的运气似乎不好,印军司令部一见大批印机被阻截的东北走廊之外,急令基地的预警机提前升空,加强空中指挥力量,所以20:20就起飞了。胡宏和王一兵两人得到信息立即降低了速度,坚信空中的那一架总是要返航的,所以慢慢地飞近机场在不远处的低空低速徘徊,歼-17的优良性能保护了他们的秘密。不断有苏-27、苏-30等战机在机场起降,他们不为所动。22:10他们得到高空侦察机的信息,1架印军预警机已经返航。他们穿越了二座雷达站之间的小河沟,把机位调整到预警机着陆的位置。
    A-50刚接触地面就被胡宏的一串炮弹打得冒火,并开始在跑道上翻滚。这是一个大型基地,有几条跑道,恰好2架苏-27战机也同时在着陆,王一兵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一个右转瞄准后面一架发动机尚未关闭的,2枚导弹飞扑过去,由于距离太近,导弹居然钻进了发动机爆炸,尽管有0-0弹射椅,飞行员也来不及操作了被烧死在机舱内。当这一团火在惯性的作用下从已经刹住了的前一架苏-27的旁边滑了过去,把里边的飞行员吓得魂飞魄散,然而灾难很快也降临到他的头上,加速赶来的王一兵瞄准他就是一串机炮,立即把他报销了。2人一举得手,立即加速脱离机场。
    机场上响彻了报警声。基地的指挥官命令2架苏-30起飞搜索并追击偷袭的敌机,他们自然认为来袭的一定是中国最厉害的重型战机了,那些重达34吨的高速战机如何追得上那2架总重2。7吨,连它们的零头都不到的小飞机呢?自然是瞎忙了一通无功而返了。胡宏和王一兵二人居然跋涉1400公里,远程奇袭得手,而且安然返航了。基地自然也是一片欢腾,欢迎他们的得胜而归。
    一下子丢掉了3架预警机,印军的战机无论如何也不能夺回制空权了。我军更大的收获是成功地实施了空中游击战,手中又多了一柄克敌的利剑。
    横扫千军18:00
    再说锡金前沿地面的印军,此时已近晚餐时间。部署在锡金边境锡金一侧的重装甲师阵地一片宁静,各师只有20辆坦克担负执勤任务,它们也只是启动了一个小小的辅助发动机,监视设备和空调系统在运转。防空导弹阵地也只有一半人执勤,低空有2架卡-60在盘旋监视。其余人都在准备享用晚餐,师长和参谋长都去司令部了。全军上下都在想着接下来的攻击行动。
    天色刚转暗的时刻是人的视觉最弱的时候,此时我军的热成象仪的优异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管是战车还是直升机看印军的目标都很清楚,红外寻的导弹攻击目标的效果很好。反观印军的装备,热成象仪上根本找不到目标,遭到我军电子战机压制后,不要说雷达的效能极大地降低,连维持正常的通讯都极为困难。这一差异在战斗中都是致命的。
    分配在这一地域担负对地攻击任务的是8架Q-6,他们2架一组攻击一个防空导弹阵地,反辐射导弹率先飞扑雷达系统,印军操作人员在屏幕上一见导弹的光点,立即发射干扰弹,并急速关机,可是攻击机的飞行高度只有20米,这些手段都不起作用,导弹纷纷击中目标,阵地上接连响起了爆轰声。转瞬间火箭弹和机炮炮弹又倾泻到阵地上,导弹发射车和高炮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自行榴弹炮和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打到攻击机身上只是溅起了一串火星。高炮则很难进行瞄准射击。这些攻击机在低空很快又装过身来继续实施攻击。
    紧随Q-6攻击机出击的就是38军和23军的陆航兵团的武装直升机,第一波就有24对Z-15M与WZ-12M最佳重型搭配,他们向印军的重装甲师的接合部二边的主战坦克发起了猛攻;24对WZ-11M与WZ-10M的轻型配对,则首先向防空导弹阵地再次猛攻。Z-15和WZ-11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印军的直升机。第一轮导弹、火箭弹和机炮扫射就打了印军一个措手不及,不少坦克还未发动就遭摧毁。随之而来的又是那2架“空中炮舰”JZ-14M,还是攻击印军自行榴弹炮,印军的隐蔽阵地并不坚固,根本保护不了它们,到处窜起了爆燃的火球,还有不少炮弹落到了装甲步兵师的阵地,那些高爆炮弹造成了印军的重大伤亡。
    在印军重装甲师忙着仰头对付空中的威胁时,120辆“迅猛龙”轮式坦克歼击车飞速冲到印军阵地的全面,大批穿甲弹飞向印军的主战坦克,摧毁了一批坦克后它们分别向二边驶去,在行进中继续攻击印军的装甲目标,并不向敌阵冲击。它们的突击打得重装甲师难以应付,指挥官只好命令后撤以收缩阵地,调整阵容。哪里知道4架直升机向他们阵地前的地雷阵发射扫雷火箭开辟通道后,居然有大批的主战坦克向他们的阵地发起了强大的冲击。那些印军坦克手几乎要认为这又是中国人搞的假坦克了,可是它们狂猛的火力和冲击力立即把他们的怀疑冲掉了。36辆T-07M主战坦克以锐角型的三角队形楔进了印军二个重装甲师的结合部,后面跟随着大批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向远处的印军装甲步兵师阵地猛烈扫射,并发射了大批的枪榴弹和火箭弹。
    印军重装甲师的后撤很快就变成了溃败。占了突然袭击优势的38军战车很快撕开了印军的防线,直插贾吉尔的司令部驻地。攻击展开半小时后是最关键的时刻,第38轰炸机师的14架H-6M和26架H-6D改已经到达攻击位置,大批的“飞蛇”滑翔炸弹砸到了印军防空导弹阵地和重炮阵地。一部分“飞蛇III”钻地弹在Z-15的激光照射器的指示下,不断钻透印军各级指挥部的坚固工事在内部爆轰。穿甲炸弹也在激光束的指引下向“阿琼”、T-80的顶上攻去。这500多颗重磅炸弹在印军的阵地上刮起了一股恐怖的旋风。
    那么印军的武装直升机在干什么呢?贾吉尔总共有160架武装直升机,90架多用途直升机,65架运输直升机,占到了印度陆军的将近三分之一的直升机。有80架武装直升机,40架多用途直升机和25架运输直升机被派到驻不丹的部队手中。指挥官立即觉得不够用了,由于紧靠孟加拉国边境,纵深实在太浅,隐蔽在前沿停机点的直升机,在的第一波空中突击中就损失了21架。其余武装直升机赶紧升空,立即遭到我王牌军陆航兵团战斗直升机编队的攻击压制。我军已经在战略思想和实践中高度重视直升机夺取低空制空权的作用,为此在直升机集群中配置了专用的战斗直升机,WZ-11M强调了格斗的机动性能,并配置了空空导弹和速射机炮,在战术上演练出一套有效的双机作战的攻防战术。即使担负攻击任务的Z-15M和WZ-10M也掌握了双机配合作战的战术。在空中指挥的陆航兵团指挥员,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力量的分配,始终保持夺取制空权的直升机的数量,有效地压制了印军直升机的反击。在前沿作战的印军根本得不到直升机的支持,防御能力大受影响。
    我军的主战坦克数量虽少,但速度和机动性都强于印军的坦克,又有武装直升机和轮式坦克歼击车的支持,重要的还是有一支战场抢修队。抢修队由4辆主战坦克和6辆装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