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醒狮-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达维尔多上将阐述了总参谋部策划的下阶段的战役部署:“整个反击战役分为4个阶段,要点和进度计划如下:
    ——克什米尔战线转入调整期。以防守为主,并扬言将以地对地导弹袭击其大城市为威胁,迫使巴军停止进攻。
    ——印中边界的东西线也以坚守为主,允许作一定幅度的战术性的后退,以建立更坚固的防线。辅之以小部队的战术突击以消耗对方的军力和物资。
    ——锡金战线只允许作少许的战术性后撤,以发挥重型坦克的打击力量歼灭追击的中国军队。
    以此来争取十天的时间,重新调整主力部队的部署,接收进口的先进装备。这是第一阶段。接下来的第二阶段,
    ——在锡金战线,将集中空中打击力量开辟前进通道,以突击部队的直升机垂直登陆为主,辅之以地面部队的强力冲击,以2周的时间夺回锡金邦的全部领土。
    ——其他各线仍以防守为主。尤其是克什米尔战线,因为要抽调一些主力作为印中边界反击的力量。
    第三阶段是最关键的
    ——我军将以锡金邦为基地,发动对西藏公路系统的全面空中打击,彻底破坏中国军队的后勤支持系统。并且此时应该是西藏地区的雨季了。
    ——印中边界的东西线全面展开反击。不管中国军队是被迫撤退,还是“主动”撤退,我们都将出动后备部队实施追歼,直到我们确定的边界为止。
    ——以锡金邦为基地的突击部队将与临时组建的西藏军队一起直扑拉萨,相信会受到240万藏族人的迎接。将由达赖喇嘛执掌独立的西藏国。
    第四阶段,再次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巴基斯坦,以收复全部的查谟-克什米尔邦的领土。印巴边界也将作适当的调整。
    在这决战的关键时刻,请总理发挥政治家的决断。我相信仅以总理个人的魅力就足以唤起国民和前线将士的必胜信心。”
    最后这句话迹近拍马屁的蜜言了,不过显然使女总理很受用,脸上首次露出了往常的富有魅力的笑容。
    印度军方精英们的想象力实在惊人。仅仅过了7天,又把攻击的先后倒了过来,变成了“先中后巴”了。要知道印度的铁路是英国人设计的窄轨,铁轨的宽度是1。067米,坦克是无法通过铁路来调动的。只能靠重型拖车在公路上机动,效率要低得多。所以这位上将准备了十天的部署时间。问题是对方肯等待吗?
    索拉雅总理不失政治家的风度,首先表示基本同意军方的的行动计划,只是要求军方仔细策划行动的全部细节,以确保这场关系印度生死存亡的大决战的最后胜利。也表示承担前阶段失利的政治责任,对这次军方的要求,政府一定满足,这由我来负责。卡辛达外长立即赴俄国磋商,最好能贷款,不行的话付现款也为你们备齐装备。我将亲自出面呼吁国民捐款,并组织专人去海外侨民募集救国款项。我近期内将再去英法等欧洲国家,以争取更多贷款来采购军事装备。
    最后索拉雅严肃地说:“军事方面完全委托你们了。请你们立即拟定一个实施计划,确定收复锡金邦的日期,我要求至迟在一个月内完成。如果不能以你们的决心和行动达成预定的目标,将由你们负全部责任。”表现出一个铁娘子的形象,震慑了全场的将军们。
    这次会议作出的决定,将把印度人民拖入苦难的深渊。
   
第八节 东西辉映


    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6月5日14:00
    在中印边界反击战进行了10天后,今天上午10:00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会议向全国全世界实况转播。会议通过了国家主席王刚的提议,恢复对在作战指挥、训练和后勤行政管理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军官的授勋。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宣读了第一批授勋人员名单,并由王刚主席亲自为他们戴上金光闪闪的勋章和金丝镶嵌的五彩勋标。立下赫赫战功的郝志刚少将被授予一级国旗勋章,授勋的还有56集团军司令员钟惠民少将、47集团军司令员金廷勋少将,空军李向明少校,等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士;3位击落5架敌机的被授予“空中英雄”的光荣称号。有几位被授勋的人员还在前线执行任务,将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率领慰问团去前线为他们授勋。这次会议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士气,鼓舞了在前线奋勇作战的将士。
    下午14:00就在这里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进行第二阶段反击战的决策讨论。不少人还沉浸在上午会议激起的欢欣情绪中,第一阶段的辉煌战果,也使参加会议的成员都兴高采烈,可以用士气高昂来形容。
    会议的规模大了一点,前线参战的21个作战师的师长都来了,4个空军师的师长以及5个后勤旅旅长。还有前指和统帅部的主要将官们。
    王刚亲自主持会议,首先为在前方战死的官兵默哀。然后由国防部长刘全政上将宣读了军委主席王刚签署的军委晋升令。李向明少校晋升为中校,…。会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因为明天有不少一线的指挥员将返回前线指挥作战事宜,所以首先由王刚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当前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没有受到自卫反击战的影响,今年头5个月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虽然烟酒消费继续大幅下降,由于金龙电池所推动的能源结构和运输系统的巨大变革,不但拉动了经济发展,而且连同网络计算机系统的自主高速发展,使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得以大幅度上升。再加上基本建设规模和军工生产恢复上升势头,使得实际增长的年率达到12。1%,十几年来首次达到二位数的增长。
    我们始终坚持这场战争是边界冲突,基本上没有影响外贸,以及外资的引进。尤其是与俄国的双边贸易额,今年前5个月已达240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可提前一年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由于反腐斗争的深入,基本上杜绝了从日本进口小汽车、家用电器设备等消费品。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通过进一步的深挖,从无人领取的巨额私人存款中,又清理出2100亿元的不明来源款项,涉案的12万4千人已作了初步处理。可以支付部分的军费开支,还可以转拨大批款项用于教育和科研。我们还通过法律手段和特殊手段从国外追回了被不法分子非法转移和侵吞的87亿美元的外汇。
    健康的经济才是支持自卫反击战的最坚强的后盾。初步测算我们前线部队每天的战争费用是30亿元,全凭后方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反过来,我军的巨大胜利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热情,也坚定了反腐败的决心。
    当前自卫反击战的战场态势是:包括锡金在内的全线,全歼了印军赖以巩固占领区,并进一步侵占我国西藏的10个整编山地师,并且基本完整地接收了他们的基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大家知道1962年前,印度霸权主义的“前进政策”是通过建立据点来逐步侵占我国的领土。被我们的前辈打得粉碎。其后他们改变了手法,耗费巨资建立了10个巨大基地,部署了10个精锐的整编山地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由他们先手向我们发动进攻,将是什么景象。
    前方的将士完美地贯彻了中央的决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占了先手之利,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向已经与巴基斯坦苦苦作战了二周的印度军队发动了猛烈攻势,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战果。最令中央满意的是这几点:
    ——我军的总体作战技能经受了实战的考验。近年了的高强度训练以及新的高性能装备取得了成效。
    ——我军伤亡之少,令人欣慰。这是指挥员指挥得当、战士的战术动作果敢、救护系统坚强有力的综合效果。
    ——在高强度的空中打击中,战损的战机和直升机的飞行员和突击队员,基本上都被营救队在各方面的协同下抢救回来了。郝志刚少将甚至策划了一次成功的营救行动,从离战线350公里的战俘营中救回了3名被俘的飞行员,使他们很快地重返前线作战。每一位飞行员和突击队员都是用黄金堆出来的,是我军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后勤能力经受了高强度作战的考验,据初步统计,目前储备的作战物资还略微超过了开战时。在西藏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是不容易的。当然其中也有印度这个新的“运输大队长”的一份“功劳”。
    ——前线的作战部队坚决贯彻军委的战略意图,冒着我们可能会遭受较大损失的风险,保存了战区的良好的公路系统和铁路系统。现在已经证明这一招确保了印度非法移民的快速撤离。实际上对动摇印军抵抗的决心也有帮助,有助于减少我军的伤亡。
    可能有人会说我把成绩摆得太少了,我劝大家不要担心,成绩是跑不掉的,只要报上来,我一概承认。这句话,引起了与会者的一片笑声。
    接下来,王刚话锋一转:“同志们,我们千万不能陶醉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将面对一个极为困难的阶段。首先我们失去了突然性的优势,第二阶段将是中印双方军力的面对面大比拼了。印度已经决定全国总动员,把军队扩大到250万人。据我们的专家分析,这已是印度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了。说明他们准备与我们拼命了。印度在周围并无明显的敌人,可以基本上集中起来对付中、巴。我们却不能把军队全部集中去同他们作战,日本、美国、台湾,甚至越南、菲律宾都对我国虎视眈眈,我们能不管他们吗。再说在那里我们也无法展开40万以上的兵力。我们将面临人数远超过我们的敌军。而且印度的新兵培训系统据说也是很有效率的,将可就地源源补充兵员损失。
    第二,印度的经济能承受第一阶段的装备损失,以他们利用手中的外汇储备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来的装备水平。俄国将很快为他们进行补充,波诺马廖夫总统答应我不向印度提供卫星侦察的情报,也不向印度贷款;但也请我理解,俄国将在现金交易的基础上向印度出售军火。我也不能再说什么了。有情报,英法将贷款向印度提供战机、直升机、战车和导弹等装备。美国人则碍于与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透过英国暗中支持印度。因此我们在战机、直升机的数量上也可能处于劣势。重型战车则根本不可能通过西藏公路的那些桥梁。
    第三,始终不变的是后勤支持的难易差距极大,随着我们的快速推进,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些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决不能动摇我们必胜的决心。我们要学习前辈的大无畏精神,一往无前地争取最后的胜利。
    我要再次强调绝对不能轻敌。面临强敌要以更大的努力来争取下阶段的胜利。各级指挥机关都要根据这一实情制订作战计划,要层层发动,多想困难,多找对策,在总结前阶段战例的基础上,继续苦练技战术。我们仍有自己的长处:首先我们的目标是有限的,只是收复被占领土,因此印军也不可能把全部250万军队摆上战场同我们作战。我们仍可用正确的战役部署,在局部创造以多打少,以强打弱的局面。其次,我们虽然失去了战略上的先手突袭的优势,但可用灵活的战术,以先进的武器,创造战术上的突袭。
    再讲一下总的战役部署,前线来的将士明天就回前线了,要尽量多发表意见。1962年的那场自卫反击战,只打了一个月,我们就撤军了。印度人很不服气,而对于他们又回来重新占领我们的领土,我们也不服气。两个不服气,就一定要有一个了结。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打算。为此,我们在西线的西端和东线的东端要尽快打过去,打通与巴基斯坦和缅甸提供的运输线。这次我们不受什么‘传统习惯线‘‘的约束,印度人从来不遵守,我们为什么要自己束缚自己。以便把重型坦克、重型防空系统和重型工事的构件等从陆路运到前线。
    我军有个优良的传统就是不畏强敌。相信我们这一代军人一定能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建立超过前辈的功勋。”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将领们谁不想在这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场卫国战争中立下殊勋、青史留名呢。
    第二天的讨论更深入了,木牛工程局的马兴中大校也出席了会议。总的说来战局的发展并没有越出天鹰计划的框架。第二阶段的作战要点确定为:
    ——采取诱敌措施,尽速打通与缅甸和巴基斯坦的通道。
    ——在锡金不急于冲入平缓的丘陵和平原地带,在险峻的山区利用有利的地形和优良的武器性能,在防守中大量消灭印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在时机有利时一举解放锡金全境。
    ——印军对锡金久攻不下时,很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不丹。我们将根据预案,采取强硬对策。
    ——在所有收复的领土上,以及锡金王国,尽速清理印度的非法移民,以和平方式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回印度去。同时尽快地让我们的军垦人员与经过培训和考核的农民接管那些农场和牧场。绝对不能让农田荒芜。
    ——组织工作组接管好收复地区和锡金的城镇,尽速让它们发挥作用。总合起来我军就有了就地的后勤保障。
    第二阶段的作战,预定以20天的时间,收复全部失地,解放锡金全境。并把中印边界调整到更有利于坚守的位置,完全不受传统习惯线的束缚。然后建立牢固的防线,为后阶段的防御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印双方的高层都已策划了大决战的方略,双方进入了实力比拼的决战阶段。军委扩大会后,王刚留下了郝志刚和前指的空军参谋长厉志远中将,与总参的一个小组一起商讨“天龙行动计划”。
    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6月6日19:00
    首先由组长米定冠上校介绍了背景情况:我军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与英国谈判引进“鹞”式垂直起降飞机,一度已接近成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合同未能签订。至今谈判和接触已有三十多年。后来英国航宇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研制的AV-8B,升限15000米。它既可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可以在空中悬停,又可以作超音速飞行。对海军有很大意义,所以称它为“海鹞”。可是美国人从中作梗,引进谈判一直没有结果。印度的航空母舰装备了40多架该型战机。
    年初以来谈判有所进展,双方协议:我方按英方的要求设计了一套AV-8C用的金龙电池,借给他们做试验;英方则提供2个培训名额,让我军的飞行员体验“海鹞”的性能。对此美国人也无法阻挠。我海军航空兵的2名尖子飞行员很快地掌握了它的飞行操纵,主要是垂直起降、从悬停到前进,再从前进到悬停。对它的性能很欣赏,认为通过短距滑行起飞可以多带燃料或弹药,在结束战斗或遇到危险时可垂直降落在狭小的地域或中小型舰艇上。
    英国人则将比重为6。8的金龙电池作为机翼前缘的防颤振的配重,然后取消了发电机和原来的蓄电池,一举减重270公斤,并减少了上千个零件,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制造公司大为振奋。只是美国人还是作梗,无法成交。
    我们在长期的谈判中也摸清了不少情况,已经用重金聘请了二名离职的,参与发动机和垂直起降控制设备设计的工程师来华工作。印巴战争爆发后,巴基斯坦的情报人员居然搞到了储存了“海鹞III”发动机全套制造图纸的磁盘片,巴方向我们提供了一份复制件,要价自然不低。
    现在又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据中巴双方的情报人员的报告,美国人透过英国向印度以贷款方式提供了60架AV-8C战机,印度军方把一部分飞过“海鹞”的海军飞行员划给空军。飞机和人员都已到了印度东北地区最南端的隆莱市附近的二个相距不远的基地,正在附近的山区进行适应性飞行,还有4名英国教官和一批空军人员也参与了培训。卫星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的照片显示约有一个加强团的警卫部队在警卫,基地离中印边界有近600公里的距离,看来印度人小心多了。
    作为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我们已经有60名飞行员经过2位飞过AV-8C的飞行员的介绍和模拟演示,以及观看资料片,基本掌握了以常规的跑道起降方式把它飞回来的技术。
    行动计划的要点是:首先把这批飞行员秘密地运往基地的附近隐蔽起来。由特种兵部队短时间内制服警卫部队。然后把飞行员送到飞机旁,让他们驾机起飞。飞机一旦起飞升空,除了用高炮目视瞄准射击外,导弹和雷达-高炮组合系统都不能攻击它们,因为它们装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特种兵部队还要能安全撤回。难点是,这批飞行员是价值连城的飞行尖子,这次又是迄今为止距离最远的奔袭。
    王刚对着郝志刚说道:“我们出钱,美国人也不让英国人卖给我们,而印度人不化钱就得了一大批。那么只好请印度人再当一回‘‘运输大队长‘‘了。郝志刚,就看你的啦。”
    郝志刚指着刚才翻看的一大堆航摄和卫星照片说道:“我现在是有点‘‘怕‘‘了。我们的几次突袭都成功了,印度人肯定会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再要取得成功是极不容易的。这次我们的担子是太重了,这62位可是空军的尖子啊,绝对不能有闪失的。让我们一起仔细策划一下吧。”
    王刚同意这个意见:“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作冒险。宁可化钱去买。飞行员可是我们的宝贝。”
    总参电子战部的专家把前指和各部队的电子战团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这个基地的情报相当丰富。经过一天的仔细研究,印军的布置也有漏洞,这个基地是临时由陆军的警卫部队、海军的航空兵和空军人员共同组合起来,衔接上肯定有空子可钻;正因为基地远离前线,警卫部队的警觉性就不会很高。针对这些特点,终于制订了一个周全的实施方案。
    隆莱市东郊的空军基地6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2:00
    前线虽然打得热火朝天,在这远离前线近600公里的隆莱市却是异常平静,这里地处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三国交界处,人口比较稀少,地势起伏,似乎是被印度中央政府遗忘的角落。与缅甸交界处山势更是险峻,完全可以模拟东线的山区地形,进行适应性训练。印度空军算是选对了地方。
    据医学报告,现在这个时刻是人们睡眠最深沉的时刻,也是值夜班的人最困倦的时刻。在沉沉的夜色中,中央突击师的1500名突击队员分乘20架直-14M和10架电动“黑鹰”,保护着62名飞行员和4名空勤指挥人员和10名地勤人员。有50名特种兵体形高大,英语和印地语也讲得好,就化装成印度兵,穿着印军的官兵服装,他们在收押印军俘虏的战虏营营中刻苦地模拟过印军官兵的姿态和动作,以及语言中的特点,还经过演习了。直升机上搭载着2辆正宗的印军装甲车和4辆吉普车。它们和12架武直-12M,钻山沟,越山口直插印缅孟加拉三国交界处。然后从南方再分为二队悄无声息地来到二个基地南边的可以俯视基地的小山包上,这可是经过仔细核对航摄照片后才确定的,这二处的植物光谱从来没有变化过;而基地周围的不少地方的植被光谱都变化过,很可能被埋设了地雷。大队人马都隐蔽休息,南北相距12公里的两处各由一位中校分队长率领,在山上的隐蔽处设立了观察所。特种兵团团长吉卫铭上校在南边的那一队,负责指挥这次行动。当太阳升起时,人员和直升机全都隐蔽好了。
    在南边的那一队从观察所看下去,印军基地上人员十分忙碌。二架卡-60直升机在基地外围巡视了几圈后,就返回停机坪了,地勤人员重新为它们加注了燃油。警卫团则派出轮式装甲车在基地外圈巡逻。在停机坪上执勤的二个警卫团士兵,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二小时换一次班,有时由装甲车送换岗人员,有时由吉普车送换岗人员。当地时间10:00突击队接到前指的密码通报:截获的印军气象报告显示,基地所在地区12:00前后有一场雷雨。他们只能收听,都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上午几乎所有的AV-8C都飞了一轮,降落后立即加注燃油,看来该型战机的耗油量不小。直到11:30才平静下来,与侦察资料完全吻合。此时天上已经乌云密布,天气异常闷热,预示将有一场阵雨。
    11:45,一辆印军的吉普车载着2名已经套好雨衣的换岗士兵,向基地的大门驶去,在绕过一片小树林时,风已经大起来了,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突然发现一颗不大的树斜倒在路上,不过并未完全拦住路,他们也不想下来挪开倒树,就小心翼翼地减速沿着路边擦过倒树慢慢地绕过去,突然路边蹿出4名突击队员,4把飞刀一下子飞过大开的车窗扎进了印军的太阳穴,一名队员扑过去控制了车子,其余人把印军士兵拖下来,到了小树林深处隐藏起来。这时树丛中开出了一辆印军标志的装甲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可是4名身穿印海军少尉军服的我军突击队员,原来这是我军直升机带来的,他们跳上了吉普车,然后由装甲车在前面开路,通过基地大门的岗哨。二名执勤警卫一见后面还有一辆吉普车,正感到有点奇怪,只见车上下来了二名海军少尉,他们刚迟疑地举手行礼,立即被击倒,随即把他们塞进了岗亭,后面一辆突击队员开来的吉普车上跳下了2个伪装的印军士兵来顶岗,因为身穿雨衣,更没有人能认出假来了。
    再说装甲车向跑道疾驰,二名在跑道边停机坪上的执勤士兵快步迎了上来,因为已经开始掉雨点了。他们一进装甲车就被击倒。二名伪装成印军士兵的突击队员则身穿雨衣下车了“执勤”了,他们立即躲到二架卡-60直升机的下面避雨去了。那辆载着4名海军军官的吉普车直奔机场的指挥塔台,因为下雨自然紧贴着门口停车,门口的警卫一看来了二位少尉,自然行了个军礼,少尉们看都不看他一眼,就上了楼。这个老兵也只好暗自叹了口气,一见车上又来了二名军官,只好又迎上前去敬礼,手还没有举到位,一发无声手枪的子弹已准确地穿透了他的心脏。一名队员迅即把他塞进了楼梯下的暗间,然后自己来“站岗”了。另一名队员早就冲了上去,上面的4名空勤指挥人员一下子就被解决了。成功地控制了指挥塔台,通过对讲机向团长发出了成功的信号。另一辆吉普车直奔英国教官住的别墅式小楼,解决了二名勤务兵之后,一下子冲进餐厅击昏了二名英国教官,迅即把他们塞进吉普车,直奔机场跑道。
    吉卫铭上校得到2个基地都已控制了塔台的信号后,立即发出总攻击的命令。3架直-14M载着突击队员直扑机场的休息区,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包围了飞行员集中的餐厅和休息厅,用冲锋枪和枪榴弹猛烈地扫射。那些海军和空军的飞行员全部葬身在严密的火网之中。另二架运载突击队员直扑机场的维修后勤区,制服了全部的地勤人员,迫使他们交出维修资料和工具,并打开备品备件仓库,居然发现有一个装有备用发动机的大箱子。忙碌地往直升机上装载这些宝贝。二名突击队员驾驶着一辆油罐车直奔停机坪,准备为飞机加油。
    2架运载着飞行员、地勤人员、空勤指挥人员和突击队员的直-14M则迅即降落在停机坪上,直升机刚停稳,一辆吉普车已经过来把接受过英国人培训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潘国兴少校,还有二名空勤指挥人员接上车后,直奔指挥塔台。地勤人员则忙着把飞行员一个个送上飞机,他们一上飞机就启动主控计算机,首先检查油量,一看油量都是满的。地勤人员马上指挥突击队员把油罐车开走。潘国兴少校询问各机的飞行员有什么问题,尽管这些飞行员从来没有进过AV-8C的机舱,但他们都是飞行尖子,事先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图表训练,对常规的操纵手柄和指示仪表很快就熟悉了,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潘国兴少校一一作了解答。塔台发出启动命令,各机先后启动了发动机。头二架开始滑向了跑道,塔台发出起飞的命令,二架AV-8C一先一后经过滑跑后顺利地升空了。塔台和地面人员发出了一片欢呼声。此时雨已经停了,飞行员依次升空,潘国兴少校驾驶了最后一架飞机同样按常规滑行升空。他们将降落在成都飞机厂的基地上。
    在机场上如此忙碌时,队长吉卫铭上校则在一架武直-15M侦察直升机,进行空中指挥。装甲车迅速驶往基地大门,以火力阻击企图进入基地的印军警卫团部队。会同武装直升机对警卫团实施猛烈打击,这些警卫团从来没有经受过这么强大的火力,根本无从负起“警卫”之责。只好向东线司令部呼救。前指早已做好准备,一得到占领了塔台的信息,立即命令东线的战机240架全部起飞,除了40架在护卫基地外,全线出击,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天空完全没有印军战机的踪迹,印军地面防空系统也遭到了全面的压制。因为这60架AV-8C是完全没有自卫能力的。
    所有的AV-8C全部升空后,吉卫铭上校发出了撤离的命令,机场上空升起了一红一绿二枚信号弹。正在忙着往直-14M上搬运物资的地勤人员和突击队员,只好放弃了那些宝贝,恋恋不舍地登机。60名飞行员自己飞走了,带来的印军装甲车和吉普车也不要了,又缴获了4架卡-60直升机,直-14上空出来的地方塞满了从仓库里搬出来的备品备件、导弹、维修工具等等,最宝贵的当然是4名英国教官和二台备用发动机了。缴获的4架卡-60则和二架武直-11M在直-14M的四周布防,武直-12M则在前面开路,猛烈扫射印军的地面防空系统。在满天我空军战机的护卫下,庞大的直升机群运载着全部队员,其中有3名重伤员和7名轻伤员安然地回到了基地。运载了缴获物资的直-14M人员全部下来,换了驾驶员直飞成都飞机厂。
    这次突击行动又创造了一项奇迹。将会载入特种部队的教材。
    印军东北战区司令部向国防部的报告,罗列了隆莱基地的损失清单:60架AV-8C垂直起降战机,连同二台备用的发动机,以及一大批备品备件,维护资料、维修工具;还损失了4架卡-60侦察武装直升机。损失更大的是50名精锐的海军航空兵丧命,2名重伤。32名空军飞行员丧命,8名重伤。7名地勤人员阵亡。伤亡名单上还有一大批警卫人员。最要命的是4名英国教官也不见踪影,估计是被中国人抓去了。印国防部和政府都不敢向外界公布此事,只是秘密通知了英国航宇公司。
    英国人知道公开交涉决不会有结果,于是秘密派员赴京与中国军方交涉。
    东线反击战
    中印边界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