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醒狮-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坚决阻击印军,决不让印度再次肢解巴基斯坦的图谋得逞。
    中方的统帅部考虑到万一巴基斯坦在印军的压力下退出战争,我们不但将变成孤军作战,美国人也将肆无忌惮地支持印度。紧急指令拉萨的前指,不惜一切代价再次摧毁印军在一线的预警机和防空系统,尤其是西线的。以牵制攻击巴军的印军空中打击力量。
    拉萨前指5月30日22:30
    前指连夜召集紧急会议,以完成中央的指令。各集团军首长、中央突击师的郝志刚少将和空军各师的师长都参加了。首先由参谋部门报告了当前战况:
    ——中方也感受到印军预警机的威胁,在它的指挥下,印军战机多次突入我军阵地,攻击我军的空军基地、防空阵地等,使我军遭受了一些损失。
    ——双方空军在激烈地争夺战区制空权。我战机在性能上占有一些优势;由于印空军集中攻击巴军,在数量上也略占优势,但已不能牢牢地掌握制空权了。
    ——印军深知预警机的重要,接受了上次全军覆没的教训。空中护航的战机不断,战线又南移了近百公里,没有深山峡谷可作近距离的隐蔽了。预警机的下方则有防空导弹阵地提供保护。预警机自身也倍加警惕,它总是在战线的后方100公里处的8字形封闭航线执行预警任务。
    ——预警机在基地上备战时也停放在机棚中,虽然机棚不足以抵挡直接的攻击,但机场上其他地方的爆炸或燃烧则影响不到它。基地也严加防范。
    不管对空中的,还是对地面的预警机要想打掉它们就如同虎口拔牙。
    然而再大的困难也得坚决完成统帅部的指令。郝志刚和参谋部的人员,还有空军的师长们,在地图上反复比划、讨论。熬了一个晚上,终于策划出一个绝妙的行动计划,得到前指的批准,任命郝志刚为行动的总指挥,前指的空军参谋长为副总指挥。稍事休息,郝志刚召集了行动的参与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关键人员,反复进行了计算机的模拟演习,忙了整个白天。
    而我空军部队则在西线对印空军发动了猛攻,激战了整个白天。牵制了对巴军进攻的印军战机。在东线双方的战机也展开了激战。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印军造成致命的伤害。我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预警机和EY-14协同指挥机详细地记录了印军各机场战机的调动情况,资料全部汇集到行动小组手中。
    台拉登西郊印军野战机场6月1日5:45
    凌晨4:30时,西线和东线各一支突击队准时出发,他们的组成基本相同。先介绍西线的情况,突击队由2架武直-13M组成。人员和装备更是令人费解,其中有8名飞行员,还是以空中英雄李向明少校带队的呢,还有12名机械师,在直-14M的机舱里装了不少空空导弹,还有一大堆的仪器和特殊工具,搭载了60名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这支突击队沿着预定的最隐蔽的路线,关闭了所有的通讯设备,依靠微光夜视仪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山沟里贴着树梢,悄无声息地在无月光的漆黑夜空中飞向预定目标――这个离前线300公里的印军小型的野战机场,机载的“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则显示着周围的敌军防空雷达的动向。
    现在突击队的机群已经在离机场1公里的地方停机隐蔽,这只有电动直升机才能做到。留下几名突击队员后,依靠夜视镜和长年练就的夜眼,特种兵战士分组扑向各自的目标。队长董启星少校率领6名队员,隐蔽地接近了小小的指挥塔台;4名队员则盯住了守卫停机坪上4架苏-27的2名印军卫兵;另外24名队员分成3组,接近了一个军官宿舍,一个空勤人员宿舍,一个地勤人员宿舍;还有12名队员则包围了警卫部队的营地。不久他接到各组人员就绪的信号后,发出了出击的命令。
    这时,整个战区的上空都是静悄悄的,这又是一个小小的野战机场,自然是比较放松的。首先由董队长无声地打开了塔台的门,几名队员一冲进去,无声微型冲锋枪的几个点射,就解决了3名值班人员。10分钟内基地就落入了突击队的手中,没有惊动别处的印军。队长向前指报告“前进一”,表示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前指先后收到了二个突击队的报信,郝志刚舒了一口气。
    为了安全,董启星少校命令一个小队去监视通往台拉登西边的印军基地的公路。这时装载我军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的直升机已飞了过来,突击队员们帮着机械师连忙把印军战机上的印度导弹换了下来。另一些机械师们可忙坏了,4架苏-27的油倒是装满了的,他们是忙着为战机装上另一个我军的敌我识别器。并装上我军的导弹,导弹完全不同于炮弹,它们都是带敌我识别器的,绝对不会打击自己人的。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行动计划是让这些缴获的印军战机用我军的导弹去打击印军的预警机。
    但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我们以前缴获了不少印军战机,它们也是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的,为什么不用它们去执行任务呢?由于“敌我识别”是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问题,下文又多次提到,在此简略地介绍“敌我识别器”和“询问-应答码”的知识:
    在敌我双方以先进武器大规模交战时,相互的协同和配合至关紧要。下面的二个例子很说明问题:
    ——1991年2月24日,在海湾地区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开始进攻,一辆英军的“勇士”装甲车也随同多国部队一起,开进伊拉克领土。A—10“雷电”是美军先进的攻击机,然而,机载MK—12敌我识别系统已有30余年的“光荣”历史了,早在海湾战争前,一些飞行员便十分担心这种系统作战时糊里糊涂,分不清敌我,以致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突然1架执行攻击任务的A—10飞行员看到一个目标,然而,能见度太低,从几千米空中看下去,模模糊糊,但很像是伊军的坦克。飞行员见地面装甲车正向远方开去,不再犹豫,按动了发射钮。一枚“小牛”反坦克导弹从机上飞了出来。“小牛”导弹是美军十分先进的反装甲导弹,命中率很高,一般装甲车辆很难逃过它的追击。其速度很快,只听“轰”地一声巨响,导弹不偏不倚地把那辆先进的装甲车炸了个底朝天。其实,这辆装甲根本不是伊军的T—55坦克,而是美军盟友英军的“勇士”装甲车。在美军反装甲导弹爆炸声中,战车里面9名官兵当即血肉横飞,血洒沙场,而另外11名官兵也受了伤。可悲的是,那9名英军官兵至死还不知道炸死他们的竟是盟友战机!
    ——1994年4月14日,两架美军SH—60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上空执行任务。突然,两枚空空导弹飞速而来,两架直升机当即被炸毁,机上25名联合国高级官员全部死亡,飞行员也被炸身亡。不过,这两枚导弹不是来自伊军,而是附近巡逻的美军两架F—15战斗机;两架F—15战斗机飞行员把美军SH—60“黑鹰”直升机当作是伊军的米-24直升机了。原因令人咋舌:直升机飞行员为了“节省”,关闭了“敌我识别器”!
    它们的工作原理大致是,飞机上的敌我识别器接收到己方的“询问码”,就通过识别器发送出约定的“应答码”,在对方的显示屏上会显示“己方”的标记。实际工作时,其中的不少过程是自动的,如战机的火控系统接收到目标的应答码,就会自动锁定发射装置;高射炮的炮弹虽然没有识别器,可是炮瞄雷达接收到应答码会锁定发射装置;即使有自己人的飞机闯入了导弹的航线,导弹只要接收到应答码就会避开它,并且决不会引爆战斗部。后来可以用机载雷达来发送询问码和接收应答码,不过只有在雷达工作时才起作用,所以还是会装一个识别器。
    那么询问码和应答码在使用中是否会被敌方截获呢?那是不可能的。天空中时时刻刻有无穷的电波在飞舞,你知道那一串是询问码,那一串又是应答码呢?当然询问/应答码的频率和编码是部队的绝密资料,即使使用者也是不知道的。它是太重要了。
    设想一下,如果我军缴获了敌机的二件重装备,那么接收到敌军的询问码就会自动发射应答码了。将它装上一架战机就如同给它装上了“无敌装甲”,敌军的火控系统系统不会攻击它,导弹则会绕开它走,控制高炮的制导雷达都会去锁定高炮的发射装置。
    当然,敌方一旦发现了这一点会立刻着手修改识别器的工作频率和编码,但这绝非易事,因为必须修改整个战区的防空系统、战机、直升机、战车,乃至每一枚导弹的识别器,每个遗漏都会是致命的。
    机械师们很快把带来的12个缴获的印军战机上的敌我识别器的应答编码调整好了。6个全部装上了突击队的6架直升机,它们现在对印军已经是“自己人”了。一般的战机和直升机都可以装置二个敌我识别器,这是为了与友军联合作战时,可以防止友军的误伤。另外的6个则由一架直-14M把机械师送回去时带回基地,然后装上6架Q-6参加对印军防空系统的狂猛打击。
    在这些准备工作快结束时,已经是凌晨6:40,董启星少校向前指发回报信:“前进二”。这简短的三个字,立即在西线掀起了激战的怒潮。我军的120架战机依次升空,扑向印军的防空导弹阵地和预警机。印军的预警机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印军的各阵地纷纷响起警报声,在空中巡航的印军战机立即抢占有利位置,预警机则向后退缩。印军的战机也纷纷起飞以迎战。一时双方的空军在空中剑拔弩张,空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奇怪的是中方的战机在飞到印军的防空导弹阵地前就折返回来了,印军战机自然不会上当,也在自己的预警机的控制范围和防空导弹阵地上空盘旋。中方的几次冲击都没有把印军战机引过来。印北部战区司令部没有摸清中方的意图,印战机得到严令不得追击。
    根据事先的约定,巴方的56架战机也升空作出攻击的姿态,印军的西线司令部认为这是中巴的联合行动,引起了高度的警觉,立即命令60架战机迎战。预警机上的监控指挥人员忙作一团。巴战机当然也是在战线的边缘地带巡弋。印战机也不追击。
    到7:15当地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郝志刚发出了出击的命令。四架由李向明少校率领的装有我军导弹的、还涂着印军标记的苏-27战机直接扑向各自的目标,李少校和另一架战机的目标还是上次已经来过的久舒尔西边的印军基地,其他二架战机按照我军预警机的指示分别直奔空中的二架预警机。
    由于印军控制的空域的空中有多达180多架战机在机动,根本没有人怀疑这四架“自己的战机”,直到这二架战机从高空以最佳的侧后方攻击位置,逼近到距各自的目标预警机20公里的时候,才引起了印预警机上指挥人员的注意,向他们发出了询问。这二名飞行员装出浓重的“印度式”英语模棱两可地回答,是作“迂回抢占高位的机动飞行”。接近到10公里时,才向它发射了二枚空空导弹,把预警机上的监控人员惊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是误射,认为只要导弹接收到预警机发出的应答信号后,会自行偏离目标的,还质问飞行员怎么回事。我飞行员早就另外寻找攻击目标去了。可怜的预警机监控人员直到化为空中的火球,也没有明白自己的战机怎么会发射中国人的导弹来攻击他们。
    在远方巡弋的巴基斯坦飞行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中国人难道发明了秘密武器可以轻易地突破印军这么严密的空防系统吗?在他们的心中油然升起了对中国同行的敬畏之意。
    再说李向明少校率领了一架苏-27佯作要紧急降落,飞向了久舒尔西边的印军基地,塔台向他们询问为何要着陆,李少校也装出浓重的“印度式”英语答道,机械突发故障,只能紧急着陆。塔台还关心地问道,有没有危险。自然是“没有危险”。危险却马上降临到印军自己的头上了。李少校命令他的僚机攻击塔台,以打乱印军的指挥系统。他在跑道上空划了一道弧线后,直扑停放预警机的机棚,当时大门打开着预警机随时准备起飞的,跑道上的泛光灯以及机棚内的灯光照射着它那巨大的身影。李少校瞄准了就是一个长点射后,立即急速升空,机棚和预警机迅即化为一团火球,爆轰波在大范围内造成了破坏。他的战友则猛烈地扫射塔台,塔台上的有经验的指挥人员全部丧生。然后联合攻击基地的雷达系统、油库,停机坪上以及修理机棚的战机,再用导弹消灭了二架印战机,直到炮弹、导弹都用完才向天鹰基地飞去,由于有了中印双方的敌我识别器,等于有了二道“护身符”。
    看到四架涂着印军标记的苏-27先后降落在天鹰基地的跑道上,确实令人感到有点滑稽。基地首长迎上去前去表示慰问。地勤人员赶紧为战机加油、补充炮弹和导弹。仍由他们驾机抓紧时机继续以双重身份打击印军。
    在他们创造奇迹时,二架武直-12M也一路按照我军地面作战指挥机的指令攻击各个印军的防空导弹系统,他们同样拥有“护身符”,不但防空导弹不能攻击他们,那些导弹一到他们的近旁就自动避开,看得印军瞠目结舌。那些受炮瞄雷达控制的高炮,由于雷达接收到“自己人”的应答信号,立即锁定了高炮的发射机构。而接下来武直-12M的火箭弹如狂暴的火雨倾泻而下,那些印军就瞪着大眼睛去见他们的神了。
    整个白天,趁印军来不及修改敌我识别器编码的有利时机,由带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的4架缴获的印军的苏-27、6架Q-6和2架武直-12M冲在前面,由于他们都有“护身符”,让印军造成混乱,大批我军的战机随后跟进,反复冲击印军的战区防空系统和空军编队。印空军失去了预警机的指挥,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西线的印军遭受的损失十分惨重。巴军也乘机发动反击,尤其在北部地区更是取得很大战果。最关键的是巴军重新建立了必胜的信心。
    另外4架直-14M则把野战小机场储存的导弹、炮弹和备品备件等有用的物资全部运回了天鹰基地。它们也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这个护身符,趁着战场上一片混乱,在地面协同指挥机的指挥下,运送突击队员又攻占了二个直升机小机场,缴获了不少物资。
    在东线,突击队以同样的模式夺取了一个印军野战小机场的4架战机,只是他们的运气没有那么好,只有2架苏-30,其中一架还是射控雷达损坏了正在维修,另外2架是印制的LCA轻型战机,无法控制发射中国的空空导弹。于是突击队决定以一架苏-30换装中国空空导弹去攻击空中的预警机,以2架加装了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的武直-12M去攻击科希马郊区空军基地上的预警机,缴获的3架飞机返回基地。攻击都获得了成功,天上、地面各1架预警机化作了灰烬。随后的狂猛攻击,如同秋风扫落叶地扫除东线各处的防空系统和印空军的战机。而突击队员则忙着利用装好调整了编码的印军敌我识别器的直-14M,从攻占的二个野战机场和直升机停机点搬运缴获的物资。
    这一整天我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这次行动充分说明突击队在战场上,用到极致时可以取得多么大的效果。
    为了鼓舞巴基斯坦军方的信心,中方作了精心策划的宣传。当天中午就通过卫星电视向全国和全世界报道:“我神勇的空中勇士,成功地突破了印军的严密的防空系统,一举摧毁了印军在一线的全部5架空中预警机-新型的A-50II,有二架还是停放在防卫严密的空军基地上的。在随后的强大攻势中,进一步摧毁了印军的战区防空系统,我军战机如入无人之境,沉重地打击了印空军编队。地面部队在空中勇士的鼓舞下,也全线发起强大攻势,收复了大片失地。”
    消息轰动了全世界,前些天的攻击还可以说印军是遭到了偷袭失手的。如今预警机本来是起警戒指挥作用的怎么可能再次遭到偷袭呢。印度的国防部发言人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能让印度的媒体相信中国战机是发起强攻得手的,使用了秘密武器。可是怎么会一下子丢掉5架呢?发言人也只好支吾其词。弄得俄国都十分紧张,因为这影响到A-50II的声誉。经过施加压力,后来印度被迫向俄国秘密地承认是中国的特种兵夺取了印军的敌我识别器才导致失利的。
    印军参谋部直到下午时分才找到了失利的原因,由于二个野战小机场的战机被中国的突击队缴获后,用印度战机打印度预警机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这引起了印军方的极大恐慌,中国的突击队竟然深入战线后方300公里大胆地采取行动。参谋部根本不敢向报界公布此事。这又让巴军深信中国空军拥有突破印军空防系统的能力,他们的信心大增坚决地顶住了印军的猛攻。
    可是印军做梦也没有想到还有更严厉的打击即将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锡金甘托克6月2日凌晨6:20
    锡金王国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从二十世纪末的40万6千人,增加到了43万8千人,主要是印度为了加强对锡金的控制,一方面强制迁走了2万多锡金族人,动员了大批印度人移居锡金所至。它紧紧夹在尼泊尔、不丹、中国和印度之间。锡金十七世纪立国,原来和不丹都是我国西藏地方政府的一个保护国。1890年英国在将印度斯坦变成它的殖民地后,又把魔爪伸向喜马拉雅女神怀抱中的二个小国锡金和不丹,它们先后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大英帝国的魔爪再次伸向西藏时,被斩痛后只好缩手。1949年刚刚独立的印度的领导人竟然也学起了他们当年的主子,向锡金驻兵。1950年锡金终于沦为印度的“保护国”。
    到1974年印度领导人霸权主义思想再次膨胀,超越了他们过去的主子-英国人,干脆吞并了锡金王国。1975年印度议会把锡金王国改称为“锡金邦”。对这一事件,国际社会并未正式承认。锡金国王还曾一个人举着锡金王国的国旗,在新德里的街道上抗议了一阵。其悲愤之情令人同情,其作用却可想而知,在世界的一些报章上只是作为“新闻”被报道了一下。
    中国从未承认这一吞并事件,尽管对此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但是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在出版的地图上一直把锡金标记为锡金国。
    印度十分重视锡金的战略地位,它是印度平原通往西藏的最好的通道。在进藏公路开通前的时期,中国的中央政府要派人或运东西去拉萨,还要先从海路到加尔各答,再从陆路通过锡金,才能到达拉萨。印度在人口只有43万8千人的这个小国居然驻扎了二个整编山地师!第六整编山地师的主要基地在锡金北部的拉成市的南部的几片高原台地上,该师派出了2个营的兵力驻守在边界的十几个据点中。第十一整编山地师驻扎在首都甘托克的北部郊区,也派了3个营驻守在西部边界的二十几个据点中。整整2万8千人的主力部队难道是为了“保卫”这个小国吗?另外还有2500人的武装警察在甘托克等几个城市维持治安呢。任何人都可以明白,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的真正目标是西藏!
    中国展开边界自卫反击战后,这儿的驻军曾经紧张了一阵。新德里的总参谋部例行公事地下文,要求各部队加强戒备云云,还运来大批作战物资,算是增强守卫力量。不过他们从心底里也不认为这里存在边界纠纷,因为中国与锡金王国的边界线从来就是确定的。新德里的政治家和总参谋部的将军们完全“疏忽”了“锡金国”和“锡金邦”二者的一字之差的天渊之别。
    驻守在锡金北部拉成市南的第六整编山地师的迪凯德多准将在中印冲突一开始,就亲临边防前线的据点观察了一通,在这崇山峻岭中拿了望远镜,甚至乘上直升机又能看出什么来呢。5天后,他向国防部提出要求,把他们这支精锐部队派到东线去打击中国人。这些错误的战略判断将给这支部队带来灭顶之灾。
    今天是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的第八天,驻守在甘托克北部几块山间台地上的印军第十一整编山地师的绝大多数人尚在睡梦之中。突然从东部的一个山口钻出了一大批无声的黑影,一下子包围了这个占地很广的基地。一瞬间从它们的周身喷出条条火舌,那些瞪大眼睛的哨兵尚未惊呼出来,已经带着定格在他们视网膜上的恐怖景象去见他们的神了。师部机关一下子瘫痪了,拉辛多准将师长成了印军第一个殉职的将官。整个基地在8架Q-6攻击机、12架武直-12M的狂猛火力的打击下,成了一片火海。不久,H-6M和H-6D改进型也加入了攻击的行列,那些重磅炸弹给印军带来的更是灾难。
    同一时间,中国的重型战机一下子摧毁了印军在锡金的防空系统。印军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对空防御。接着重型运输直升机Z-14M运来了2000名突击队员,一下子占领了甘托克市的小机场、市政局、电台、电视台、电话局、警察局等要害部门,那些印度武装警察怎么是这些神勇的突击队员的对手呢。穿梭般来回的直-14M直接把突击队员和超轻型155榴弹炮和120迫击炮运到第十一整编山地师基地周围的制高点,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他们向山地师的各战斗团发起了猛攻。把他们紧紧地包围起来。不久重型运输机运-14M纷纷在小机场起降,运来了23集团军的第67师的大批战斗部队,加入了攻击的行列。甘托克的这个小机场大概从建场以来起降的飞机也没有这一天的多。突击队员则又南下在锡金南边的几处险峻的通道边上部署阻击的力量。并在南边的几个地形隐蔽的高处,建立了几处防空阵地。由于锡金紧紧夹在不丹和尼泊尔之间,宽度只有80公里,在我军战机的配合下,印军前来增援的战机接连被揍下7架后,狼狈地逃了回去,根本无法靠近战场。
    由于师长阵亡,师部又遭受毁灭性的重创,各个战斗单位根本无法协调作战。我军的电子战直升机的高功率干扰机的压制性发射,使他们根本无法与国防部联系。中方的战机牢牢地掌握着制空权,不断地与武装直升机一起消灭一个个的印军火力点。周边高地上的迫击炮、榴弹炮则不断地向基地中的印军倾泻炮弹,切断了各处印军的联络通道。不断抵达的67师的部队加强了攻击的力度,连续不断地发动攻势根本不让印军有喘息的机会。
    到16:30时68师的部队也开始陆续抵达,他们唯恐赶不上作战的“尾巴”,动作更猛。经过11个小时的连续猛攻,到17:30时,基地上的印军纷纷举起白旗投降了。当我军战士进入印军阵地时,不少印军士兵,头脑都被一天的爆轰声震得麻木了,有的连走路都找不到方向了,只好让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到集中地点。经过清点14000人的第十一整编山地师,连受伤的只剩下8600多人。
    978高地6月3日7:00
    拉萨的前指决定,68师的一个团和师部的工兵全部向南部指定地域-离锡金与印度的边界只有10公里处的一段峡谷开进,那里是从印度平原进入锡金的第一处险要的地段,978高地和峡谷对面的914高地就像2个巨人耸立在峡谷口的2边。要求他们一到地头,立即抢修工事,组织防御。中央突击师的一个营则在险要地段修筑隐蔽的狙击工事,协助68师完成阻截印军反击的部队。甘托克通往噶伦堡的公路则一点也不予破坏,甚至路障也不设。前指还特别调来了一支擅长坑道作业的工兵部队在峡谷口的二个山头上修筑起坚固而复杂的坑道工事系统,直升机吊运来大批施工机械和材料。连夜施工,进度相当快。
    炮兵们则忙于测量公路上各标志点的坐标,从山上各制高点处的隐蔽炮兵阵地向公路上运动目标的攻击必须做到十拿九稳。有一组超轻型的155毫米榴弹炮被部署在离峡谷口直线距离25公里的一处地形优良的台地上,他们的长射程足以支持高地上的守军,打击印军的进攻部队,而印军的远程炮火却极难打到这里,因为他们不可能部署得太靠近高地。不少战士在帮助修建高炮和防空导弹阵地。23集团军是我军的一支以善于坚固防守闻名的部队。
    现在已是凌时分,一个防守火力严密,工事坚固的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高处的阵地向南望去,只见一片开阔的起伏比较平缓的谷地,一条优质的公路直通远处的边界。然而战士们无暇去领略这异国的美景,赶紧去休息了。而修筑坑道的工兵部队则是轮班休息的,真是人停机不停。前指的严令是,尽一切力量修筑一个最强固的大纵深的工事系统。23集团军的领导机关已经抵达这片阵地的核心部位,指挥这一场修建工事的大战。他们深知这里将有一场恶战。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拉成6月2日凌晨
    再说,驻守在拉成市南部的第六整编山地师,只不过晚了3分钟也遭到了郝志刚的中央突击师和23集团军的快速部队69师的陆航团的联合打击。他们的阵地比较分散,而且隐蔽,但是特种兵从隐蔽处用红外激光枪为激光制导导弹指示目标下,一个个阵地也被摧毁了。直到3个小时后,被突然袭击打得晕头转向的印军才在迪凯德准将的指挥下,开始了有组织的抵抗。可是印军的防空阵地被摧毁,我军占了空中优势的便利,配备了迫击炮、无后坐力炮、轻型山炮的小分队直接由直升机吊运到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地向顽抗的印军倾泻着各种炮弹。空地引导员则不断地以激光枪、雷达照射器为飞奔而下的“飞蛇”制导,那些钻地弹和高爆炸弹沉重地打击了阵地中的印军。同样采用电子战直升机来切断他们与国防部的联系,引起他们被孤立、被隔绝的恐慌心理。到傍晚时分把第六整编山地师的阵地隔成了3块。由武装直升机的热成象仪、微光夜视仪和雷达构成了严密的监视网,并彻夜向印军阵地进行炮击。攻击部队则进行了紧张的调动,部署天亮后的总攻击。当夜67师的二个团快速前来增援,参与对第六整编山地师的围歼。
    在北部边界据守的2个营和东部边界的3个营,在我山南军分区的2个守备团的攻击下,逐一被拔除。他们根本得不到增援,中方的攻击部队又有武装直升机的强大火力的支持,让他们怎么坚守呢?这2500人不是被歼灭,就是缴械投降,就是没有一个逃入深山老林的。看来印军都已经“深入领会”了我军的俘虏政策。而且连武器装备、通讯设备全都保存完好。都认为中国军队“撤走”时会还给他们的。中国的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