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魔幻手机-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可夫也大概能摸出勃日列夫斯基的意图,不过自己身为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战斗失利的责任是推卸不了的,而且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不然,这所剩近七万的苏军就真的完了,让勃日列夫斯基从南面突围到克鲁伦河对岸接应温都尔汗的苏军,就是朱可夫下的命令。
勃日列夫斯基还没到达克鲁伦河对岸,朱可夫就下令温都尔汗的三万多苏军开始突围了,他选择的是夜深人尽的时候,因为制空权掌握在炎黄军手里,而且炎黄军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在白天突围无疑要更加困难,虽然苏军不大适应夜战,但晚上炎黄军要追击逃跑的苏军,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好在温都尔汗一面直临克鲁伦河,炎黄军在这边几乎没什么防御,这被围的近二十天,朱可夫可没干等着,秘密的制作了大量的简易船只,这些船可能过不了大河大江,但过这小小的克鲁伦河还是没有问题的,顿时,一拨拨的苏军两人扛着一条小船就投入克鲁伦河,借着夜色,快速的向着对岸冲去,不久之后,炎黄军的进攻就开始了,一架架战机在昏暗的夜色中掠过克鲁伦河上空,投下一枚枚炸弹,虽然精度比白天小一些,但还是给苏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即使朱可夫尽量让苏军分散开。
在黎明时分,苏军基本上都已经过了克鲁伦河,但是损失也是非常之大,狭窄的河面上,满满的漂浮着苏军的尸体,清澈的河水已经完全变成了血红色,苏军管不了战友们的尸体,朱可夫在稍微整顿了一下部队后,就开始向着勃日列夫斯基汇合而去,双方虽然都是败军,可要是拧成一股绳的话,还是有不小战力的。
苏军要逃,炎黄军自然不依,两个蒙古骑兵师策马踏后追来,另外还有一个装甲师从乌兰巴托迂回而去,仿佛势要将这股苏军留下。
朱可夫深知,以自己手上苏军目前的状况与炎黄军战斗那是找死,在这空旷的草原上,是航空兵,装甲集团和骑兵的天下,而苏军现在基本上都是步兵了,而人家呢?航空兵,骑兵,装甲兵,炮兵一应俱全,和这样的部队战斗,那不是找死吗?所以苏军除了迈开腿子跑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朱可夫苦笑不已,在自己从军生涯中,还从未有过如此的羞辱感。
蒙古苏军的败战也是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气急败坏,作战不到一月,航空兵主力被歼,装甲部队几乎被全歼,炮兵部队也全军覆没,几乎只剩下两条腿的步兵了,现在就是一头猪也知道,这步兵放在草原上和人家的机械化打,哪还不歇菜?
可蒙古之战关系到苏联领土的得失,在没有确定不可挽回之前,斯大林是不可能放弃的,于是一狠心之下,又将早已准备增援的部队和物资加大了,直奔蒙古战场而去。
在沈阳的魏晨东得知这个信息后,微微一笑,给正在黑龙江待命的铁梨花发了一封紧急电报:苏军增援一入蒙古,你部进军苏联。
第三三四章 朱可夫的败战(求票票~~)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打巷战完全是被逼出来的,而现在在乌兰把托,这里城防本身就没法跟斯大林格勒比,而且苏军除了在人数上,其他方面几乎都处于劣势。
俗话说,天时、天地、人和三个要素基本上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苏联目前正面临着德国的威胁,而炎黄军又是养精蓄锐,在这个时机发起进攻,对炎黄军是比较有利的,对苏军是非常不利的,这说明天时在炎黄军这边。
至于地利,表面上貌似站在苏军这边,可是乌兰巴托也不是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呀,这个草原城市根本没有城墙,也没有强大的建筑群,到处还有不少蒙古包,靠这些简易的东西,这叫个什么地利,炎黄军的装甲部队完全可以摧毁这一切,所以说,地利没站在任何一边。
至于这最后的人和,当然是站在炎黄军这边了,毕竟蒙古现在名义上还是中国的领土,苏联人凭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将这个民族从中华民族分离出去吗?恐怕就算用强迫的手段达到了,但蒙古同胞的感情恐怕也是会向着新中国的,何况是现在自己的军队打回来了,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兴的、强大的祖国,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从这段时间大多蒙古同胞主动迁移到炎黄军占领地区,并帮助炎黄军运送物资来看,他们的心是向着祖国的。
虽然苏军在很多方面都占着不利因素,但也不能否认他们是一支英勇的军队,他们敢与任何一个强大的对手战斗,那怕是付出无尽的流血牺牲,此时也是一样,面对炎黄军如洪流般的装甲集团的疯狂进攻,苏军没有妥协,他们用所剩不多的平射炮,战防炮和反坦克炮等等武器进行着殊死抵抗,哪怕是一个简易的蒙古包,他们也是不会轻易放弃。
面对坚毅的苏军,炎黄军的伤亡也比较大,猛烈的攻势一度停止了一段时间,但蒙古同胞的一项举动,却是坚定了将士们哪怕付出再大的流血牺牲,也要进攻下去,也要将苏联人从这片土地上赶走的决定。
因为不少将士发现,许多未从乌兰巴托撤走的同胞,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帮助炎黄军的序列中,有的人直接放火烧了一片片建筑和蒙古包,让苏联人藏无可藏,一些人不停的穿梭在阵地中间,通过特有的方式将苏军的一些重要目标告之与炎黄军,更人甚者,他们会亲自参与到攻击苏军的队列中,现在随手都能够在地上捡到枪,拉过一名炎黄军战士请教一下用法,然后就抱着枪冲锋了。
蒙古儿郎天生就是个充满热血的种族,只要给他们一片蓝天,他们就是翱翔在九天之外的雄鹰,只要给他们一片沧海,他们就可以掀起惊天海浪……
随着大战的继续,整座城市仿佛都被燃烧了起来,最后,炎黄军甚至在苏军的大后方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烧毁苏军的同时,也是将城市烧毁了不少,魏晨东郑重承诺过:毁掉乌兰巴托,炎黄军还一个现代化都市。
勃日列夫斯基的八万人被炎黄军两个师攻击得节节败退,仿佛随时会崩溃一般,可在炎黄军的预备队再入之后,这场溃败无疑是意料之中的,炎黄军随着这股新鲜血液的加入,顿时进攻变得更加犀利,苏军防线顿时崩溃。
勃日列夫斯基无奈,只得率领所剩三万余人向南突围而去,留下城内万余人阻击炎黄军,这也是事先计划好的,勃日列夫斯基再也没有想着与朱可夫比一比风头的心思了,遇到这样的战争,谁要是争着出头,那铁定就是棒槌,虽然他勃日列夫斯基刚开始不了解情况当了一阵子棒槌,不过现在改正过来了,主动表示自己是支援不过去了,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朱可夫。
朱可夫也大概能摸出勃日列夫斯基的意图,不过自己身为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战斗失利的责任是推卸不了的,而且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不然,这所剩近七万的苏军就真的完了,让勃日列夫斯基从南面突围到克鲁伦河对岸接应温都尔汗的苏军,就是朱可夫下的命令。
勃日列夫斯基还没到达克鲁伦河对岸,朱可夫就下令温都尔汗的三万多苏军开始突围了,他选择的是夜深人尽的时候,因为制空权掌握在炎黄军手里,而且炎黄军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在白天突围无疑要更加困难,虽然苏军不大适应夜战,但晚上炎黄军要追击逃跑的苏军,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好在温都尔汗一面直临克鲁伦河,炎黄军在这边几乎没什么防御,这被围的近二十天,朱可夫可没干等着,秘密的制作了大量的简易船只,这些船可能过不了大河大江,但过这小小的克鲁伦河还是没有问题的,顿时,一拨拨的苏军两人扛着一条小船就投入克鲁伦河,借着夜色,快速的向着对岸冲去,不久之后,炎黄军的进攻就开始了,一架架战机在昏暗的夜色中掠过克鲁伦河上空,投下一枚枚炸弹,虽然精度比白天小一些,但还是给苏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即使朱可夫尽量让苏军分散开。
在黎明时分,苏军基本上都已经过了克鲁伦河,但是损失也是非常之大,狭窄的河面上,满满的漂浮着苏军的尸体,清澈的河水已经完全变成了血红色,苏军管不了战友们的尸体,朱可夫在稍微整顿了一下部队后,就开始向着勃日列夫斯基汇合而去,双方虽然都是败军,可要是拧成一股绳的话,还是有不小战力的。
苏军要逃,炎黄军自然不依,两个蒙古骑兵师策马踏后追来,另外还有一个装甲师从乌兰巴托迂回而去,仿佛势要将这股苏军留下。
朱可夫深知,以自己手上苏军目前的状况与炎黄军战斗那是找死,在这空旷的草原上,是航空兵,装甲集团和骑兵的天下,而苏军现在基本上都是步兵了,而人家呢?航空兵,骑兵,装甲兵,炮兵一应俱全,和这样的部队战斗,那不是找死吗?所以苏军除了迈开腿子跑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朱可夫苦笑不已,在自己从军生涯中,还从未有过如此的羞辱感。
蒙古苏军的败战也是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气急败坏,作战不到一月,航空兵主力被歼,装甲部队几乎被全歼,炮兵部队也全军覆没,几乎只剩下两条腿的步兵了,现在就是一头猪也知道,这步兵放在草原上和人家的机械化打,哪还不歇菜?
可蒙古之战关系到苏联领土的得失,在没有确定不可挽回之前,斯大林是不可能放弃的,于是一狠心之下,又将早已准备增援的部队和物资加大了,直奔蒙古战场而去。
在沈阳的魏晨东得知这个信息后,微微一笑,给正在黑龙江待命的铁梨花发了一封紧急电报:苏军增援一入蒙古,你部进军苏联。
第三三五章 斯大林同志愤怒了(求票票~~)
铁梨花在得到魏晨东的命令后,立即将自己的参谋团找了过来,再确定一下早已拟定好的作战方案。
“好,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以最快速度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以上,让他们的空军失去对我东北的威胁……”铁梨花嘴角微翘,露出一丝狂热。
“现在,我命令,第一,第三,第七,第九航空大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毁灭航程范围内的苏军有生目标,第一,第四,第五三个装甲师分别从漠河,伊春,佳木斯分三路直取乌兰乌德,阿尔丹,库页岛地区……”
“另我第二集团和第六集团军将士全部卸除伪装,配合装甲部队火速占领,乌兰乌德,诺夫山脉一带,以及库页岛一带,为我军战略纵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所属炮兵部队全力开拔,火速将炮兵阵地构筑在步兵占领地区,稳固我占领地区的同时,加大我战略纵深之目的……”
随着铁梨花英姿勃发的下着一道道命令,一位位将军立即应命而去,顿时,整个黑龙江仿佛都沸腾了起来,大量早已准备好的物资开始启运,将士们从掩身的战壕中爬出,火速集结完备。
两千架各式战机早已起飞,向着各自目标激冲而去,而此时,苏军的援军则是刚进入蒙古不久,莫斯科方面也是不知道这一情况,反而非常期待这些援军能够援救朱可夫的命运,能让他转败为胜。
可朱可夫明显等不到援军的抵达了,三个蒙古骑兵师加上一个精锐装甲师如同蝗虫过境一般,苏军在他们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设立的一道道防线迅速被毁灭。
这其实也不能怪朱可夫领兵无方,实在是情势所逼,在这广阔的草原上和机械化部队打,那不是找死才怪,其实朱可夫根本不想打,一直设法让部队拉开与炎黄军的距离,可人家是机械化加奔驰的骏马,苏军的辎重部队早已被毁得差不多了,只有一些所剩不多的卡车,这根本不够这么多人用的,所以经常被炎黄军追上,朱可夫又不得不构筑防线进行阻击。
每次阻击,朱可夫总得丢下两个团左右的兵力断后,以掩护其余部队撤退,留下的部队几乎就是放弃了,所以炎黄军抓俘虏就抓得手软,还好张国兴有先见之明,在后面派了大量运输车跟进,专门帮助骑兵师押解俘虏,这才没让那日松将军浪费太多时间,所有骑兵带上三四天干粮和弹药,完全可以摧毁所剩苏军的信心。
两天奔逃下来,所剩三万多苏军快接近布尔汗地区,而苏联的援军已经抵达达尔汗,双方所隔距离已不算太远了,苏军看到了希望,可却又是得知,必经之路的额尔登特已经被炎黄军一个师占领了。另外东面和南面也被炎黄军堵住,唯一可逃的地方就只有西面了,可如果往西面逃,那就与援军越来越远了,可如果不逃,朱可夫估计,炎黄军顶多大半天就能攻陷布尔汗,而援军抵达起码得一天以上,等他们来,黄花菜都馊了。
望着作战地图,朱可夫久久无语,这短暂的二十余天,他在不停的总结着这次战斗失利的各种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苏军的指挥系统没有炎黄军那么灵活,战术呆板,这与苏军遭到大清洗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苏军要加强下级军官的培养;第二,苏军的装备,特别是重武器装备没有炎黄军的精良,比如现下的战机的主体还是木制结构,而炎黄军却是全合金的,怎么比?坦克也是一样,级别比不上,速度比不上,连装甲也比不上,除了数量之外,没有任何优势,可光光靠数量也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呀,这一点必须得改进;第三,作战的地点非常不利与苏军,这里是蒙古,名义上还是中国的领土,蒙古人还是会向着中国人的;第四,作战的时机非常不利于苏军,现在欧洲风云变幻,苏联还得防着虎视眈眈的德国,自然不能放开手与炎黄军打,可炎黄军不一样,看那日本人的架式,是不敢随便进攻东北等地了,所以炎黄军才毫无顾及,在防守薄弱的苏联东部大烧战火,苏联领土本身就博大,战略重心又在西部,还有颇多顾虑,这才让炎黄军占了不少先机……
现在朱可夫发现,虽然苏联很多方面比较强大,但苏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他现在非常担心,一旦虎视眈眈的德国人大举来攻,苏联能否挡得住,苏联是否会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和炎黄军都不是好惹的呀,如果苏联被这两大敌围攻,那真是一场空前的灾难,而炎黄军更加可怕,虽然不能说他们一定就比德军强,但肯定比德军有潜力,凭什么?就凭中国人比德国多,就凭中国富源辽阔,就凭炎黄军的发展速度,朱可夫相信,炎黄军迟早会成为一支问鼎世界的强大部队,而现在的苏军,居然正与这样的敌人交恶,实在是太让人婉惜……
“司令,该离开了,部队是带不走了。”参谋长诺茨列夫维奇无奈的道。
“将军抛弃士兵是犯罪”,朱可夫不无愤怒的道。
“司令,这也是无奈之举,而且,我们有更多的部队要救”,参谋长随即递上一份电报。
朱可夫莫名的感到不妙,立即接过查看了起来,随即一惊,苦笑一声,“看来莫斯科小看了魏晨东的野心和胆量,四个航空大队,三个装甲师,无数地面部队,他们这是入侵,难道他们想与苏联全面开战?”
朱可夫的疑问也是斯大林的疑问,在得知炎黄军侵入苏联境内时,他几乎以为是情报部门出了问题,因为炎黄军如果这样做的话,那战争的性质可就完全变了,在蒙古打的毕竟只是地区性战争,即使闹得再大,最后收起场来也容易很多,可炎黄军大规模部队进入苏联境内,那牵扯到的政治因素可就太多了,即使他魏晨东打着为夺回曾经失去的土地的名义,苏联一样可以控他为入侵。
为了整个苏联的形象和利益,苏联政府完全可以放开手来打,正因为是考虑到这层原因,所以斯大林在最初就命令苏军哪怕是取胜了,也不要进入中国的土地,万一踏入一步,那战争的性质立马改变,他不想与炎黄军打全面战争,但现在没想到,人家却是主动的做着打全面战争的准备。
斯大林同志怒了,而且是非常的愤怒
第三三六章 向苏联移民(求票票~~)
我们不得不承认斯大林是一个强硬派,他不会随便向任何人低头,即使他暂时处于下风。
眼下也是一样,苏军在蒙古可谓一败涂地,但斯大林不会就此认输,何况这炎黄军都已经打进家门了,这是对强大苏联的亵渎,爹可忍,妈也不可忍了。
“这魏晨东恐怕早就做好了侵入我苏联的打算,把铁梨花那娘们放到黑龙江,作出一副防守的姿态,居然在隐密工事里面隐藏了两个集团军,二十余万人,趁我军蒙古之败,视线转移之机,发动猛然突袭,真是会抓住战争时机呀”,斯大林也不能不佩服魏晨东的战略眼光,对战争大局的把握真是精准到了极点。
正因为是有这样的对手,斯大林更感不安了,身边多了一个这么强大的敌人,谁会睡得着?立即心一恨,坚决要消灭这样的对手了,这支军队成长得太快,谁知道若干年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炎黄军用两千架飞机,我们就用五千架,炎黄军用三个装甲师,我们就用六个,他们用两个炮兵师,我们就用五个,他们用二十万部队,我们就用五十万,甚至更多……”
听到斯大林疯狂的决定,铁木辛哥忧心肿肿,随即进言道:“炎黄军目前兵力不下一百五十万,其中在东北就有一百二十万左右,他们用一百多万的部队镇守东北,而我军用五百多万的部队镇守庞大的苏联,这种防御密度根本不能与炎黄军之一比呀,我军在远东的部队恐难与炎黄军配敌,可如果从西线调兵,那我们的战略重心势必会发生偏移,届时如果德国突然来袭,我军将腹背受敌呀”。
“难道,远东就不管了?就放任魏晨东的阴谋得逞?如果这样,恐怕全世界的国家都想来我苏联割一刀,就算再多的土地也经不起这样的瓜分,铁木辛哥同志,你要知道,就算不算上蒙古,魏晨东想要的土地也有一百五十万哪,这是德国,英国,法国的总和都不止,我军在芬兰争得那么点的土地就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这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得用多少人才能拿得下来,如果是一百五十万卢布,我早就奉送给魏晨东了,可这偏偏不是,你甘心吗?不甘心,我不甘心……”
斯大林不停的咆哮着,他反对这项决定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列宁当初答应过将这些土地归还给中国,正因为这样,他才要更加反对,他要将列宁的一切抹杀掉,如果遵从了这条承诺,那岂不是说他斯大林赞同了列宁同志的路线?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铁木辛哥终究没有劝住斯大林,不过斯大林还是在防着德国,立即在全国总动员募兵,一些退役的或者当过义务兵的大量被招集起来,六十多万部队被迅速招募到,斯大林从西线抽出十万老兵,然后将新兵中的三十万补充了进去,再用这十万老兵和三十万新兵一齐开赴远东战场,武器装备也是按照先前规划的配给,这样,他就不得不加强压榨国内的兵工厂了,生产任务逐步加大,如果完不成任务,那可是要担法律责任的。
“XXX同志,你这是在拖苏联的后腿,难道你想要我们强大的苏联士兵扛着空枪与敌人拼刺刀吗?”
“XXX同志,难道你想要我们强大的苏联空军驾驶着风筝和敌人的空军战斗吗?”
“XXX同志,你这是在拖苏联的后腿,难道你想要我们强大的苏联炮兵用竹筒将炮弹打出去吗?”
……
这是斯大林最常用的语言,一般接受到这种告诫的工厂都不敢怠慢,加班加点的都要将这个任务完成,苏联的工业就是在这样的逼迫中强大了起来,飞机,坦克,大炮源源不断的被输送到了前线,虽然苏联的飞机,坦克,大炮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但他的数量绝对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也是苏德战争中的保证。
苏联强大的援军很快就抵达了远东,但此时的铁梨花已经用闪电攻势达到了预期目的,乌兰乌德地区,诺尔夫地区以及库页岛一带先后被炎黄军占领,并开始大肆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苏军则立即从雅库茨克向炎黄军发起了猛烈反击,铁梨花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不予攻击,凭着地利优势和旺盛的士气,炎黄军一一击退占有优势兵力的苏军,让苏军附尸遍野。
朱可夫这时也被空运到了远东,任远东作战总司令,统领全军对抗炎黄军。
这次,朱可夫吸取了教训,没有派空军主动去攻击炎黄军,因为他深知,苏军战机的作战半径本身就比炎黄军短很多,火力也弱很多,即使占着数量优势,主动深入到对方阵营中作战还是毫无胜算的,恐怕就算占得一点小便宜,已方也会损失不少。
而此时的炎黄军仿佛并没有急于扩大战果,铁梨花把战果全部通报给魏晨东,当天,魏晨东就下令:目前我军占领地区已经若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无须继续扩大战争,保证胜利果实即可。
铁梨花照办,随即,魏晨东又下令将炎黄军的战略防御圈扩大,一直延伸到铁梨花将军所占领区域,又立即派了两个集团军进入苏联,不是去攻击苏军,而是全面加强防御。
另外,炎黄军还在东北大量动员群众到这些地区帮助炎黄军修筑防御工事,最后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被分到一片土地,在这些土地上耕种,可以免十年的税。
这种种优惠政策一被提出,顿时有大量东北农民开始向外兴安岭一带涌去,因为大家都是知道,但凡炎黄军一提出什么政策,一定会有不少甜头的,很多东北老乡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让生活富裕起来的,反正这些土地是免费的得,老家那边也派人留守了,两头兼顾,不信日子就好不起来。
炎黄军方面也是考虑到同胞们舍不得家乡,于是开始大修铁路、公路等,直通东北各大城市,这样,这一片地区就几乎连成一片,时常可以回家看看了,正是这种人性化的措施,让炎黄军没有公开的移民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炎黄军的举动被朱可夫如实上报,斯大林暗暗心惊,这炎黄军好快的速度,好毒辣的招式,如果任其为之,恐怕要不了几年,这块地区恐怕还真的被炎黄军实质化了,因为这块地区的苏联人本就不是很多,战争一打,又逃走了不少,魏晨东一吆喝,这一地区的中国人数量就远远超过了苏联人的数量,而且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斯大林毫不怀疑,只要经过些许时间,这些苏联人肯定会被强大的中华文明所同化,成为中国俄罗斯族的一员了
第三三七章 静等德国入侵苏联(求票票~~)
“朱可夫同志,你要深知,这关系到整个苏联民族的荣耀,我们情愿主动将以前所占的中国领土还给炎黄军,也不允许他们用夺的方式从我们手上抢过去,这是对苏联的侮辱,所以你一定要找个时机打一个胜仗,把炎黄军逼到谈判桌上,我方才能取得主动地位……”
得到这份急令,朱可夫深知,这是政治家的伎俩,为了那可怜的脸面。
朱可夫知道斯大林的意思,他想自己打一场胜仗,然后提出谈判,用以前所占的土地来换取炎黄军如今所占的土地,虽然并没有占得什么便宜,但至少挽回了苏联的脸面,在外人看来,是强大的苏联将炎黄军打到谈判桌上的,而苏联为了苏炎之友好的关系,主动将从中国清朝时所占的土地归还给炎黄军。
朱可夫苦笑不已,他相信,如果炎黄军不想与苏军全面开战,即使不用打一场胜仗,主动提出谈判,然后用原来的土地换取炎黄军所占的土地,相信他们一样会同意的,只为了这所谓的脸面,又不知道有多少苏军要为此献出年轻的生命了……
朱可夫只是一位将军,军队必须为政治服务,所以他只有听从命令,可思来想去,他还真找不到可以打一个胜仗的办法,因为现在情势已经变了,炎黄军的兵力也有四十多万了,占着有利地型坚守不出,防守极为严密,已方武器装备又不占优势,想在这样的攻坚战中打胜,一个字,难,搞不好还会是一败涂地,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这边还没有一个好的兆头,蒙古那边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毫不意外,当初被堵在布尔汗的三万多人基本上被炎黄军全歼了,朱可夫果断的命令援军停留在达达尔汗不要再突进,赶紧加筑防御工事,实行全面防御。
蒙古已经被炎黄军拿下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苏军只保留了紧挨苏联达达尔汗地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朱可夫是不会下令苏军从这里撤走的,因为一旦苏军离开了这里,就表明苏军在蒙古战场上的完败,是被炎黄军逐出来的,就算再没有政治眼光的人也看得出来,这对苏联是非常不利的,哪怕是苏联政府将这蒙古还给炎黄军,也不愿被他们赶出来,虽然结果是一样,但意义却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有些东西是不能光看表面。
在外兴安岭一带,铁梨花严格的遵照着当初的计划执行着,哪怕是在哪个地方构筑工事,在哪个地方架炮,在哪个地方设立机杨等等问题都是登记造册了。
为什么炎黄军会有如此完善的计划?因为正是像斯大林所说的一样,魏晨东早就打着这个主意了,几年前,炎黄情报局等等部门就派了大批精英成员到这一地区进行系统性的侦探,绘出了一份详细的地图,炎黄军将这份地图复制了不少,每个营级以上的军官人手一份,不是吹牛的话,炎黄军比苏联人还要更了解这一块地区,现在的铁梨花,不用看军事地图,她就可以描绘出哪个地方的地型构造,以及战略性质等等,这一点,朱可夫铁定做不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炎黄军绝对是比苏军有准备,再结合各方面原因,能打大胜仗也不奇怪了。
一边关注着远东的战争进程,魏晨东也没放弃关注欧洲的局势变化,德国佬进攻英国大半年也没能取得有效的战果,在不列颠空战中,凭着优势的空军也没能占得多少便宜,反而损失惨重,空战打不开局面,海战就无法展开,庞大的“海狮计划”正在慢慢的沉入海底。
1941年5月中旬,炎黄军沈阳司令部。
“德国佬快要失去耐心了,相信不久之后,大战又要燃烧起来了”,一边阅读着美联社最新关于英国战场的报纸,魏晨东淡淡的道。
“哦?那将军认为德国人会在英国实行登陆战吗?”陈炳南好奇的问道。
“不,德国人没有这个能力实行那所谓的‘海狮计划’了,英国战场是一个无底洞,德国人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从这段时间德国人攻击力度逐渐减小就可以看得出来”,炎黄情报局有不少精英成员深入到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把一些最新的消息都反馈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