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岐黄大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援奇道:“李兄你如今官场得意也就罢了,情场岂不是更得意,难道你——哦,我想起来了——”

李清照!这个名字在李唐的内心深处固然是不时都会被翻出来,而章援却是可以轻易将之忘却的,尤其是在如今这样困顿的情势之下。章援可以为一朵鲜花放弃整个花园,但李唐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可以怜惜不少的花儿,却让人觉得他对每一朵花儿都是那样的怜惜、爱护。

李唐点头道:“你现在明白了吧?不管怎么样,你和清照总是朋友一场,她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岂能做看你坠入万劫不复之境?况且,当初你虽然曾经劝过我不要去追求清照,但你确实是在为她还有她的家人着想,这件事情我至今没有嫉恨过你,事后想起来,还很是感激你。也只有你才能为了她不顾自己的面子来和我谈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想,咱们之间虽然不算是那种生死相托的挚友,普通的朋友总还是算得上的吧!”

李唐此言,其实并不完全是托词,他只是隐瞒了事情的最主要部分,那就是“潜龙阁”和明教之间的明争暗斗。当然,这也是李唐不可能告诉章援的,就连他的家人,也多按不知道此事。而关于李清照的部分,确实完全真实的。

虽然口中不说,李唐心底里其实一直都没有忘记过这个女子。每当想起她,李唐心中就会有一种刺痛之感。他甚至会在想:“西北地方贫瘠,气候恶劣,她受得了吗?西北战乱频频,匪盗横行,她安全吗?她如今是不是已经忘记了我这个人呢?又或者,根本已经被她父亲嫁作他人妇,成为别人的伊人呢?”

想起这些,李唐总会感觉十分的烦躁。好在他如今的两名妻子虽然各自有着点小心眼,对于李清照却都是十分的敬服,并未显出特别的嫉妒,反而是暗暗地安慰李唐。如今,李唐都已经有些不忍心在她们面前显现出对于李清照的思念了。他只能选择在无人之时,一个人对着庭前的景物回忆起和李清照相处那短短时日里的点点滴滴。

章援看着李唐落寞的样子,眼中闪过恍然之色。随即,他心下反而同情起李唐来,不管怎么说,他的心爱之人现在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章援并不必为了她的安全担心,而李唐——他却不知道关于李清照的一切。

“李兄且先放开胸怀吧,我想,大苏学士的名句说得好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日的分开,说不定是为了明日更好的重聚,你不必为此伤怀了!”

李唐点点头,道:“章兄的话,我是明白的,其实我已经看得很开了。不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不是吗?”

章援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既然李兄如此说,我就把云柔托付给你了,请你暂时费心一下吧,日后自有一番回报!”

李唐笑了笑,道:“章兄不必见外,我家中还算有些资财,多个人吃饭,费不了什么事,你只管去便是。只是,你如今,有了理想的去处吗?”

第121章 范家的危机

章援道:“关于去处,李兄就不必担心了。;我还有三个哥哥,都在异地为官,我料,若是我去投奔他们,他们总不会闭门不纳吧?还有,我姐姐也是数年没见我了,一直都在写信邀我过去常住,如今也算是终于找到这么一个机会了。”说到这里,他自嘲的笑了笑,随即又说道:“就算他们接到了我父亲的信,真的愿意抛却同胞的情分,不愿理会我,我不是还有双手双脚吗?身为一个男儿,若是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又何谈其他呢?”

李唐点头道:“既然如此,章兄一路走好。”他躲在这马车里,倒不是为了省事,其实是为了不暴露身份。正如章援自己所言,他身后跟着许多的眼睛,李唐若是走出这马车,立即便会有人将他认出,这对他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他丝毫没有起身相送的意思。

章援倒也洒脱,微微一笑,抱拳道:“后会有期!”起身便出了马车。

赶车的是“潜龙阁”的心腹之人,自然不必等李唐吩咐,便开始打马掉头。但是,他刚刚掉转头去,忽听后面一个声音喝道:“等等!等等!”

赶车之人愕然地勒住马,他已然听出这声音乃是章援所发出的。果然,他刚回过头来,就见章援跑上前来,再次爬上马车,钻进了车厢内。

李唐有些疑惑,道:“章兄缘何去而复返?难道你还有什么事情没有交代清楚吗?”

章援笑道:“这倒是与我没什么关系,是关于你的!”

李唐奇道:“关于我?”

章援道:“确切地说,是关于你的岳丈范县尉的。我想你如今虽然和范县尉仍是相互之间没什么往来,但你总是想着能有和解的一天的吧?”

这一点自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上,这些日子以来,范正平对李唐的态度好多了。虽然还是从来不直接和李唐进行言语上的交流,但眼神里面已经没有什么敌意了,而且遇上什么事情,也不再是一意孤行,而是会遣人前来征求秦牧或者是李唐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这虽然只是一件看起来很细微的事情,但在李唐看来,这却是冰消雪融的迹象,他对此是十分高兴的。

李唐虽然没有出言承认或者否认,但章援却还是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了他对于和解的渴望。当下,他便说道:“其实,范家如今也是危机四伏啊。令岳的几个侄儿都是不怎么成器之辈,且不必说。可以说,范家这第四代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宏德一个人身上了。只是——宏德如今被令岳拘起来了,你也知道吧?”

李唐点了点头。

章惇继续说道:“大宋皇室,自来都很少和文臣结亲,他们一般都是和朝中的武将结亲。这样,在换取他们的忠心效力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改善一下过于重文轻武的现状。令岳一家自从范文正公开始,就一直是朝中有名的文臣,加上令岳偏偏又与当今圣上的政见不一,尽管圣上对徐国长公主极为宠爱,我想圣上是很难答应让她尚(公主出嫁称为尚)宏德的!

而从令岳的角度上来说,这件事情希望就更加渺茫了。令岳一直把范家第四代中唯一还算成器的宏德看做重振范家的唯一希望,他岂能让宏德去当驸马?不说本朝,古往今来,又有几个驸马是最终成就了大功业的?更何况,令岳和范二相公自来就是反对变法的,若是宏德成了驸马,他在朝政上的立场应该是怎样的呢?难道他还能反对变法不成?就冲这一点,令岳也绝不会让宏德去当驸马的。”

李唐听到这里,也感觉到了这确实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不由也有点为范家的处境,为范正平和范宏德父子两个发愁起来。

章援继续说道:“从种种分析上来看,不论皇家还是范家,都是不可能同意这桩婚姻的。想当初,长公主和宏德能走到一起,其实完全是由于有尊夫人在当挡箭牌,尊夫人和长公主是好朋友,她和长公主在一起,谁也不会反对,可谁又知道,在尊夫人的牵线搭桥之下,居然会弄出这档子事情来呢?如今,令岳把宏德关起来,也是他的正常反应,可是,我想宏德是不会屈服的。这样一来,令岳和宏德之间父子失和已成必然,下一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不管怎么样,这对于范家总不会是好事的!”

李唐听得心下一阵烦躁。他又再次想起了自己和长公主的“唯一”一次见面,还有在那马车之上发生的一系列暧昧之事。说实在的,他觉得范宏德和赵婧都是很不错的人,两个人都是颇有才貌,十分般配,但是事情闹成这样子,真是令人头疼。

李唐按捺下心中的烦躁,道:“章兄的意思是——”

章援悠然道:“其实,前些日子,我还是见过宏德一次的,只不过是趁着令岳不知道的时候偷偷见了他一次而已——”

李唐点了点头,他相信章援的能量,在和他父亲撕破脸皮之前,他手下还是有不少的能人可用的。再加上包括范三在内的范家下人对于章援和范宏德的见面,说不定也会抱着一种乐见其成的心态。所以,章援要见到范宏德也并不是不可能。

章援继续说道:“宏德这个人,是一个很倔强的人,别看他长得文秀瘦弱,好像很胆小怕事似的。其实,他决定的事情,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我觉得,这事情若是不能及时解决掉,宏德很有可能就会像我一样,要被赶出家门了。而比我更加不如的是,他说不定永远都没有和长公主在一起的机会。哦,应该说,一点希望都没有!我和宏德好友一场,可不希望他落得如此下场,所以,只有找你了,希望你能在此事上尽些力吧!”

李唐正要说话,章援却抢着说道:“我知道在这件事上,你恐怕很难出的上力。不过,事情成功与否,其实并不十分重要,主要是看努力了没有,你说是不是?李兄!”

李唐点头道:“章兄真是个义气人,临走的时候还不忘为了好友的事情特意嘱咐我一番。你放心吧,这件事,我若是能帮上忙,绝不袖手旁观!”

章援大喜,松了一口气道:“如此就好,这样我也可以放心地走人了!”

第122章 辞职

章府。;

作为宰相的府邸,章府地理位置算得上相当不错,位于汴京城颇为繁华的得胜桥一带。只是不论从府邸的规模还是从府邸的气派程度上来看,这里着实不像是当朝宰辅的府邸,就算是很多官衔并不甚高的大臣府邸,都比这有气派了不少。但,不可否认,近些年以来,除了皇宫大内,不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最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这气度平平的章府。

章惇此时正无力地瘫坐在一张椅子上,静静地听着家人的回话。熟悉他的人若是此刻看见他,定会大吃一惊。原来,一夜白头的事情,并不是完全存在于传说中的。

章惇虽然已经是六十六岁了,但一直以来,他还是很显年轻的。这与他年轻时候学过一些拳脚有关。不知道他真实年纪的人见了他,总觉得他不会超过六十岁。而事实上,他身手的矫健程度,大半五十岁上下的人都是难以企及的。这也是当年“熙宁党人”那么多人里面,章惇的境遇最是悲惨,却终究是熬过来的原因。

但今天,章惇那原本黑白相间的头发竟然完完全全地成了皓白之色。他额头那原本若隐若现的皱纹,一夜之间像是吸足了鲜血一般,纷纷凸现了出来,看起来很有几分恐怖。他的眼神一向是锐利而从容的,但今天这双浑浊的眼眸里,分明透出了几分伤心、几分惆怅和几分悔恨。

“这么说来——你始终都没有看见那人的模样?”章惇的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抖,又有几分沙哑,这和他平日的声音也是大相径庭了。

“小人无能!”家人懊丧地说道:“那人始终在马车上没有露面。送走小衙内之后,那马车就开始四处乱闯起来,小人虽然努力跟上,但却遇上了几个拦路之人。虽然小人和他们没有交手,但说来惭愧,就算动手,小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小人只好选择撤退!”

章惇听得愣了愣,道:“你们几个跟随老夫多年,老夫对你们的武功,还是很有信心的。他们如此强悍,竟然连你们联手都不是对手吗?”

家人一张黑脸上露出些许霞彩。他此时真可谓懊恼之极,又无奈之极,只好点头道:“老爷说的很是,直接动手的话,小人们恐怕只有两成胜算。这还是建立在对方配合不如我等默契的基础之上的。但从他们的气度来看,他们的配合应该也不下于小人等!”

章惇一双无神的眼睛里忽然射出几分神采,随即又黯淡了下去。他有些无力地说道:“算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种事情也怪不得你们,老夫也不能要求你们事事都万无一失。你先下去吧,老夫一个人在这里静一静!”

那家人羞惭地点了点头,转身去了。

章惇怔怔地看着那家人远去的背影,喃喃地苦笑道:“这是何人呢?居然能使得好几名动如此强悍的手下?明教?不对,我与明教有不共戴天之仇,上次明教甚至还出手刺杀我,若不是我运气不错,加上还有人出手相救,恐怕早已魂归天际了。明教自然不可能劝四郎放弃出家的念头的。那么,还有谁既有这样的能力,又愿意做这等事呢?”

忽然,他心下闪过一个名字:赵煦!但很快,他就把这个念头排出了脑海。赵煦如今身在病中,很少出宫的,即使出宫,若是如此明目张胆,章惇也不会不知道。然则,若不是赵煦,谁又有如此惊人惊怖的实力呢?

章惇想了良久,却也是丝毫没有头绪,最终他只好苦笑着说道:“也不管他是谁了,不论如何,从他对四郎的这件事情上来说,应该不是敌人,这就够了。况且,事到如今,是敌是友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是敌人,我也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啊!”

这位掌握大宋朝政几年的宰相的语气,在这一刻,却是显得那么的萧索,好像他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落魄书生一般。

次日恰是望日,按照宋制,这一日是望参官在紫宸殿进行早朝的日子。按照规定,这一日凡是所有在京的朝官,全部都要前往紫宸殿朝见。大宋管制复杂,官员众多,这也就决定了这一天的早朝一定会很热闹。

越是热闹的时候,就越是容易出事情,因为有很多人总是愿意选择在众目睽睽之下闹出点事情来。章惇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他却并不担心,失去了最宠爱最看好的儿子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一般说来,望参日的早朝,是又中书、门下的长官分别押班的。但由于中书省如今并没有任命侍郎,所以今日这早朝,还是由章惇一个人押班。

今天的章惇,站在百官的最前列的时候,心下居然莫名地涌起一股浓郁的激动之情,就像他多年以前第一次站在这班首的位置一般。罕有地,他发觉当官,其实还真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情,尤其是当宰相这样的大官。他闭上眼睛,开始品味起这种感觉来。

最近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后面的这些官儿多半都是大宋消息最为灵通的,自然是多少听说了一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原则,所以也就有了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所以,尽管没有一个人上前和章惇搭讪,也没有一个人上前痛骂章惇,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看着章惇的眼神各有不同。

有同情的,有痛恨的,有冷漠的,也有因为有热闹可看而幸灾乐祸的。总之是不一而足。

“章相!”章惇还在闭目养神之际,忽听一个阴柔的声音唤道。他连忙睁开眼睛,却见一名小黄门正站在自己面前。往日里,小黄门在章惇的面前,都是摆足了讨好的架势的,但今天他却是一脸的正气,仿若一个宦官版的包青天一般。

“时间到了,上朝吧!”小黄门低声地提醒道。

一刻钟之后,百官在紫宸殿各自站好了自己的位置。随即,赵煦便到了。

一番朝拜之后,殿头官尖声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便见一名官员出列奏道:“陛下,臣近日接到北方辽国的先锋快报,说道不日他们将派使者持国书前来,特此启奏陛下!”原来,此人便是鸿胪寺少卿江子亭。

“辽国?”赵煦眉头一皱,道:“朕这里既无喜事,又无丧事,他们主动要求前来作甚?他们可曾留下什么话来吗?两国之间,互派使者往来,总该有个名目吧?”

江子亭道:“他们说道是听说笔下龙体违和,派人前来慰问。”

赵煦冷笑一声:“慰问?我大宋动乱,恐怕才是他们所希望的吧,慰问?有什么可慰问的?他辽国的医士总不会高明过我大宋,说慰问,简直是笑煞了人!”

江子亭道:“陛下圣明,臣也觉得他们此来,必有深意,只是却并不知道缘由,所以特意启奏陛下,请陛下定夺!”

定夺?辽国要派使者来,叫赵煦有什么好定夺的,他虽然贵为君主,也是不能拒绝对方主动派来的时节的。

赵煦点了点头,道:“爱卿下去吧,朕知道了!”

江子亭退下之后,又有几名官员上来启奏了一些小事,赵煦也是一一拿了主意。

忽地,就见东班大臣的前列走出一个人来,中人见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是御史中丞沐云。

御史中丞这个官,平日里皇帝若是不主动出言想问,是很少出面的,但每次他主动出面,必然会预示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要发生了。

“臣沐云启奏陛下,臣弹劾宰相章惇。他教子无方,致使儿子对良家女子行始乱终弃之事,使得该女子竟然跳入汴河生生淹死。尤其令人发指者,为恐其幼子受到咎责,他居然将其幼子转移到了远方避难!

章惇在任宰相多年,虽然功勋颇著,但如此人品,如何堂堂正正地站在这百官之首的列次?请陛下明察!”

偌大的一大大殿内顿时只能听见不少人粗重的呼吸声,还有沐云激昂的声音所留下来的回音。六年了,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当着百官的面弹劾宰相,弹劾这个手握着大宋最高权柄的人物。每一个人,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暗暗佩服沐云的勇气,很多人甚至都在暗暗嘲笑。和宰相硬撼的,当初还真出现过一些,但那些人,如今或在西北边陲吹冷风,或在岭南之地开荒,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沐云,又岂能例外。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章惇。按照大宋的规矩,宰相被御史中丞弹劾之后,宰相是必然要请辞的。至于批准不批准,就看皇帝的了。

万众瞩目之下,章惇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之色,缓缓地出列,奏道:“陛下,诚如御史中丞所言,臣身为宰辅,教子不严,一至于此,请准臣辞去宰相之职,回家颐养天年!”

第123章 去相

虽然明知道赵煦定会拒绝章惇的辞职,但几乎每一个都是屏住呼吸,把目光凝结在了赵煦身上。。毕竟,万事都有个万一,而这万一恰恰是全天子最为刺激的事情。大家都不免伸长脖子,瞪起双目,静静地看着赵煦。这些官儿大多数都是老人家,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不容易,但这时候还是每个人都保持住了。就连他背向赵煦而立的殿头官和殿内侧向而立的两名殿中侍御史都扭过头去,望向了赵煦。

赵煦深深地看了章惇一眼,又转眼看了看殿内的群臣,一脸都是高深莫测的神情。待得群臣尽皆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他才收回眼神,淡淡地说道:“章爱卿为国朝效命多年,丰功懿德,天下尽人皆知,朕自然是不必赘述的。尤其是朕刚刚亲政之时,你一直对朕忠心耿耿,每每直言劝谏,无不切中要害。对朕的变法事业裨益甚多。从大政方针的制定,到如何落实下去,再到成效的检验,这些无一不是由爱卿亲自过问。说卿是朕的股肱,国朝之擎天之柱实在是毫不为过。朕对爱卿的信赖、借重是满朝皆知的,爱卿做事,一向是朕最为放心的。不过——”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自然之色,眼皮缓缓地垂了下来:“不过,朕对爱卿的选择自来也都是尊重的。朕从来不愿勉强别人,更不愿勉强爱卿,既然爱卿觉得疲惫,想要休憩一番,朕就准了爱卿的意愿!”

赵煦的话还没有说完,殿内立即炸开了。虽然赵煦是一个素以严厉著称的皇帝,虽然殿内还有两个侍御史看着,但大家都忍不住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谁也没有想到,赵煦居然准了章惇的辞职。当然,就是殿内的两个侍御史也是各怀心思,一心都扑在自己的前途之上,对于群臣的喧嚣也就没有双目感觉了。其实,殿内的绝大多数人,对于章惇这个人都并没有多大的好感,但是,由于章惇太过强势,很多人都是唯章惇马首是瞻的,章惇这一倒台,大家心里的小九九难免就要开始动起来了。有些人想着,该另找一个投效之人了,有些人则想着,应该静观其变,有些章惇的死党则是心灰意冷,也随着章惇萌生去意。

下一任宰相是谁?朝廷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甚至,这对皇储的选立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群臣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赵煦罕有地没有对群臣表现出来的喧闹表示不满,而是熟视无睹地继续说道:“朕看这样好了。朕封爱卿为开府仪同三司,宣文阁大学士,你且回家好好将息吧,朕遇事不决之时,还是要来向爱卿请教的!”

所谓开府仪同三司,其实就是太师、太傅、太尉这三师之后的一个虚衔,意思就是享受这三师一样的待遇,不过官衔略低一点。

而大学士也是虚衔,大宋每一位皇帝死后,宫里都要建一座阁子来存放他生前的翰墨和其他异物,这宣文阁就是其中的一间。

总而言之,章惇的宰相是正二品的高官,赵煦给他升到了从一品,但却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力,典型的明升暗降。

章惇脸色并没有任何的变化。谁都以为他方才的辞职之时走一个过场,但他其实是真心的。一个曾经不知道何为疲倦的人,这时候也终于感觉到了疲倦,赵煦的爽快点头倒是遂了他的心意,也免了他再多费唇舌来辞职了。最疼爱的四儿子的远离,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

只是,令章惇有些不快的是,赵煦甚至没有一句话的挽留,只是虚应其事地说了一堆自己的功绩,然后便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官儿,把自己供起来。这些,好像都是赵煦早就预想好了一般,根本就不是等到自己辞职了再来做决定的。

章惇当然也知道赵煦要赶自己走的原因。那就是因为皇储问题,章惇素来支持简王赵似,最看不上端王赵佶。以章惇看来,赵煦把自己赶下台,很可能就是在为端王的继位做准备了,这让章惇有些心灰意冷。他吗,面无表情地跪倒在地,谢了恩。

而章惇身后的不远处,沐云看着跪在地上的章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朝臣都被今天这件大事镇住了,原本还有一些琐事要启奏的,都忘记了启奏,他们的心思都完全不在这朝会之上了。所以,很快地,这次朝会就再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赵煦也不拖沓,立即宣布退朝。

谁也没有注意到,当初沐云弹劾章惇,是为了章援的事情,但如今,章援却早被所有人抛在了脑后,就连沐云似乎也没有了提及的兴趣。

李唐此时正坐在一张椅子上,顺手从案子上拿起一份文书,看了起来。这文书恰是最近关于郝随还有冬雪一案的判决书。这个案子虽然是李唐亲自侦破的,但审讯的任务,还是交给了范正平这个正牌的县尉。想不到这么快,这判决就已经出来了,而且刑部的复审也已经下来了。

李唐这才想起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当初赵煦是特别嘱咐了自己,在这件案子上,要把尺度放得松一些,因为郝夫人和小菊都是为了维护本家的声誉才杀人的。记得当时,赵煦还曾经狠狠地赞扬了郝夫人和小菊一番呢。

只是,李唐最近事情着实不少,好死不死的,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虽然赵煦并没有直接下诏书给李唐,但皇帝的金口玉言就可被称为口谕,连皇帝的口谕都忘记的人,恐怕这世上也不多了。

李唐心下沉了下来,他暗暗想道,若是范正平下狠手辣手摧花,把这两个女人杀掉了,赵煦难免怪罪,那可就麻烦了。李唐可不愿为了这样的事情坏了自己的大计。

当下,李唐连忙打开了那封判决书,一看里面的内容,眼睛顿时瞪得老大。原来,这判的居然是无罪释放。比起李唐心目中觉得可能的最低刑罚还要轻得太多了,因为这根本没有刑罚。

李唐不禁有些惑然,要知道,不论如何,小菊是杀了人的。就算情有可原,从律法角度上来说,也是有罪的,岂能轻易就这么放了呢?

但随即,李唐又想起了大宋历史上一些典型的案子,心下渐渐明了。

大宋刑罚的特点,就是讲人情。法不外乎人情,就是大宋刑律的根本写照。大宋百年以来,特赦的杀人案子其实是很多的,什么为父报仇、捉奸在床,为亲友出头等等,只要是从人情角度上说的过去的,几乎都会被特赦,以至于到了后来,很多这一类的案子根本就不必经过特赦,官府直接判无罪了事。再到后来,捉奸这一类的事情,很多地方都是官府都不管的,任由捉奸之人私自处理,就算是奸夫淫妇一起杀掉,官府也是置若罔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范正平这个传统道德观念的维护者把小菊和郝夫人无罪开释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刑部竟然同意了这一点,也不出乎意料。

其实,在李唐看来,这是大宋刑律的缺点,却也是他的优点。在法治社会里,人情高于律法,是要被指责的,杀人就是杀人,和杀人的理由没有关系,就算考虑到一些因素可以减刑,但也极少可以直接免罪的。

但大宋毕竟是一个皇权社会,还远没有达到法治的高度,既然律法都不完善,很多时候和审判官的主观意志有关,那还不如多一点人情味,至少也可以笼络人心,让人知道,惩恶扬善在大宋朝廷里是受到鼓励的。这样一来,百姓们对朝廷的向心力就会大为增强,对于大宋皇朝来说,其实是有利无害的。

当天下午,李唐照例惯例前往内宫去帮赵煦把脉看病。或许是心情好了不少的缘故吧,赵煦这些日子起色已经没那么差了,但李唐却知道,其实他的身体机能还是在进一步走向衰竭,他能挺到今天依然还看不出一点要躺在床上的迹象,已经是十分不易了。

为赵煦开了一点药之后,李唐便辞了出来。刚刚走出不久,忽听后面一个声音唤道:“慕武,稍候,稍候!”

李唐听出是童贯的声音,便停了下来,也不回过头去,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着童贯。童贯走上前来,轻轻地笑道:“慕武啊,你我二人好像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聚在一起说话了!”

李唐几乎每次进宫都能看见童贯,每次去瑶华宫更是一直都由童贯带路。他们二人的说话机会可说是多的不能再多了,哪里存在有话说不上的问题——除非那是无可告人的话。李唐虽然对此言不以为然,却也是微微点头道:“童大官所言甚是,下官其实也正有些话要和童大官说呢!既然童大官有兴趣——”

童贯连忙止住李唐,轻声说道:“这样好了,反正官家那儿,一时之间没有洒家在旁边时候也没有关系,洒家便亲自送呢出宫,如何?”

李唐淡淡地看了童贯一眼,直看得他莫名其妙,说道:“如此,有劳了!”

第124章 威胁

一直送到宣德门,李唐忽然站定身子,回头向童贯说道:“童大官,这就要出宫门了,要不,有什么话,咱们就在这里说说吧!”说着,他回过头去,望着宫门两边的几名皇宫侍卫。、

几名侍卫不愧是大内高手,目不斜视,似乎根本没有看见李唐一般。童贯脸皮微微抽搐一下,小声说道:“既然送了,就再多送一程吧!”

李唐也不多话,微微一哂,率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