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顾盼成欢-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岳家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正说明周谨之是个重情之人,他能这样善待未婚妻的家人,难道还能对自己的妻子不好吗,只要那家人不是什么贪得无厌的,拿些银子供他们衣食无忧也不算什么。

    就说顾锦琳肚子里的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从小养在身边与亲生的也没什么区别了,想来周谨之也不会介意有个继子,退一万步,就算周谨之介意,大不了就留在顾家当作顾家的孩子养着了。

    再则,这周谨之也是清河人,顾锦琳嫁了他,要回娘家不也方便吗,可不像嫁到常家,十几年的时间也只不过回来了少少几次。

    事情还没个影儿,刘氏就已经兴奋得在计划顾锦琳再次出嫁要有怎样的排场了。

    至于周谨之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刘氏是半点不担心的,周家的情况清河县谁不知道,如今只怕没人会把女儿嫁给周谨之,就算有,也多是死了男人的寡妇之流,又怎么比得上顾氏嫡女呢。

    顾青未见状便有些抚额的冲动,提醒道:“祖母,如今最该做的,是要解决姑姑和离之事吧,与那周谨之的婚事是不是留到之后再打算?”

    “对对对,”老太太连连点头,一事不烦二主,干脆继续向顾青未讨主意,“锦琳肚子里到底有着常家的子嗣,常家连那小贱种都舍不得丢,只怕不会这么容易就同意你姑姑带着孩子和离的,欢姐儿可是有了对策?”

    不仅老太太,顾锦源夫妇,还有顾锦宁三兄弟,闻言都紧紧盯着顾青未。

    不知为何,所有人都觉得,顾青未心里已经有了成算。

    被这样几双眼睛巴巴地看着,顾青未有些想笑,但好歹忍住了,继续道:“常家当然不会这般容易放人,祖母不妨先送信让姑姑先放下心来,下个月不是正逢祖母生辰吗,到时候就以此为借口让人去常家将姑姑接回来,只要姑姑回到顾家,以父亲的手段,和离与否,可就由不得常家不答应了……”

    顾青未说得意味深长。

    视线自眼前这几个与自己最亲的人面上扫过,顾青未语气有些幽然,“祖母,父亲母亲,三位哥哥,你们信吗,我前几天做了个很长的梦,梦里面,今年春汛之时,长江下游会有一段河堤决口,然后因此事会牵出大周朝的一件干系重大的贪腐案,常家那位官至工部尚书的大老爷,会因牵扯到工部贪腐案而被判了秋后处斩,皇上大怒之下更是牵连常家九族……”

    常家上下男丁皆被流放至苦寒之地,唯女眷得以幸免,当时姑姑腹中的孩子尚未出世,也就此逃过一劫。

    但就算是如此,因家产皆被抄,前世的姑姑连嫁妆都没能保住,又倔强的不想连累顾家,只带着儿子在常家破败的老宅里艰难度日。

    若不是不忍祖母及父亲重新经历前世的那般痛心,顾青未也不会将前世发生的事说出来。

    这般惊世骇俗之事,哪怕是借梦为名,也到底太过勉强了。

    顾青未的这些话虽是尽量用了平淡的语气说出来,但听到在场诸人耳中,却叫他们暗自心惊肉跳不已,看向顾青未的眼神里,也带了些骇然。

    但,谁也没有怀疑。

    顾青未不过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若不是真的做了这样的梦,又怎么会说得出这些话来?

    更何况,养在深闺里的孩童,又怎么能知晓朝廷之事?

    刘氏和秦氏更是往深处想了些,莫非,便是上次在清凉寺里,神佛特意向顾青未降下谕示警醒顾家?

    难怪,难怪顾青未只是去了清凉寺一趟,便莫名的得了魇症,原来竟是如此。

    在顾青未不知道的时候,刘氏和秦氏便这样替她想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借口,这倒是她没想到的。

    虽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但时下人信佛敬道已成风俗,别说已经替顾青未找好借口的刘氏和秦氏了,就是顾锦源和顾亦宁三兄弟,震惊之后也相信了顾青未的说辞。

第20章 婚事

    刘氏与顾锦源没再多考虑,就决定按顾青未所说的办。

    哪怕他们其实并不知道顾青未梦到的那些会不会成真,但就算没有顾青未这场梦,若顾锦琳坚持,他们多半也会替顾锦琳达成所愿,助她与常进州和离的。

    再则,若顾青未梦中的场景真的实现了呢?

    若真有这一天,他们又没把顾青未的话当真,到时候害了顾锦琳下半辈子,他们又会是何等的痛心?

    只要一想到这些,刘氏哪里敢耽误,立刻就写了信让人送往常家。

    把这些都安排妥当了,众人才算是松了口气,又说了会儿话才各自散了。

    因为顾锦源和顾亦宁三兄弟回来了,这天的晚膳老太太特地把七房所有人都叫了来在延寿堂里一起用,顾青未也借此见到了自重生后尚未见面的所有家中人。

    这些,都是重生前,顾青未几十年都不曾见过的人。

    在这样的热闹气氛中用完晚膳,一直到回了未明居,顾青未心里都是暖融融的,也许这一大家子人之中其实并不完全是和谐的,可到底,这些都是与她休戚相关的族人以及家人。

    这一晚,顾青未睡得尤其踏实。

    在秦氏的操持之下,顾青澜的婚事半个月不到就有了回信。

    “……母亲,儿媳可是找了人仔细打听过了,那严家公子不仅勤奋上进,品性也是一等一的好,若不是严家想等严公子秋闱中第了再说个好媳妇,咱家澜姐儿还真不一定能碰到这么好的人选。”

    这天一早,顾青未才踏进延寿堂里,就听到了母亲秦氏爽朗的笑声。

    进了屋一看,顾家七房的夫人除了有了身孕的七夫人,其余众人都已经到了,便是顾青未的姐妹们,也都已经到了。

    “祖母,我来晚了。”顾青未有些不好意思。

    许是在补从前那些年的觉,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顾青未都觉得睡不醒。

    老太太最是疼顾青未的,又怎么会因这点小事儿就生她的气,当下便招了手唤她过去。

    “祖母,你们方才在说些什么啊,这么热闹?”顾青未问道。

    其实顾青未早就已经知道了秦氏说的是什么,她会这么问也是故意的,只看三婶那阴沉得跟要滴出水来的脸色,想起前世大姐姐因那门婚事而迎来的所有悲惨,她就忍不住想让三婶更难受些。

    秦氏闻言抬眼望了顾青未一眼,眼中满是了然。

    不过秦氏也没想过要逆了女儿的意,三弟妹行事如此荒唐,便连她都看不过眼了,于是又将先前关于顾青澜亲事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然后刻意忽略三夫人的脸色,眼神温和又带了些打趣地看向早已经羞得抬不头来的顾青澜,“……咱们澜姐儿也是个有福气的,那严公子堪称良配,而且大伯母特意请了人去向严公子的老师请教,都道严公子学问是极好的,在科举一途上定然有不俗的成就。”

    那严公子今秋就会参加秋闱,若是中了第就是举人出身,将来春闱再高中,那可就是正经的进士了。

    顾青澜羞得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便是顾家其他几位姑娘心里也不无艳羡,不过除了才两岁的七房七夫人所出的八姑娘顾青绘,其他几位姑娘都是嫡枝嫡出,自知将来定不用忧心亲事,因此也只是欣羡于顾青澜能觅得一个好夫婿而已。

    这满屋子的人都在替顾青澜高兴,只有三夫人陈氏,却是跟秦氏帮着相看了这门亲事是害了顾青澜一般。

    顾青未见状顿了顿,然后转头看向陈氏,有些惊讶地道:“咦,三婶,我就快多一个如此出色的姐夫了,您如何看起来还不太满意?”

    只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陈氏身上。

    在顾家这种大家族里生活了多年,顾家其他几位夫人谁能没发现陈氏的异状,不过想着没必要在老太太这里多生事端,这才没有开口相询,被顾青未这样一问,她们当然也想知道这其中的内情。

    陈氏面上僵硬,心里更是有些气急败坏。

    那天顾青澜从她院子里出去之后,因为一向听话的女儿突然之间便似要脱离掌控,陈氏不安之下便暗地里加快了与魏家那边的动作,正打算挑个日子将顾青澜与魏耀祖的婚事定下来,却不想今儿一早在老太太这里就听秦氏说起已经替顾青澜寻了一门好亲事。

    严家公子是否良配,陈氏自然是有判断的,可因为这突来的消息将她的一切盘算都打破了,她哪里又能有好脸。

    偏生那臭丫头,仗着老太太的宠爱,竟敢刻意揭她的底!

    心里暗骂的同时,陈氏也不敢将对顾青未的不满表现出来,唯恐会因此得罪了婆婆与长嫂,闻言连忙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哎呦,欢姐儿这说的什么话,澜姐儿是三婶的女儿,她能有好归宿,三婶自然也是高兴的。”

    不过,到底心气有些不顺,陈氏没忍住就又道:“不过,欢姐儿啊,这事情到底还没成,什么姐夫的话以后可不要再说,让外人听了会笑话的。”

    说完这些,陈氏心里也是一松。

    严家公子是好,可婚事不是还没成吗,她还是有机会的。

    顾青未暗地里一哂,面上却是一派的单纯,“三婶这可说得不对,母亲既然已经将这事说与了祖母听,想来是极有成算了,这婚事断然没有不成的道理。三婶这半点也不高兴,莫非大姐姐的婚事上,您心里其实还有更好的人选?”

    顾青未刻意将“更好”两个字咬得极重。

    陈氏听了面上一僵,然后有些心虚地觑了老太太一眼,并未从老太太脸上看到什么异色,这才放下心来,“这严公子已经是极好的人选了,三婶哪里还能有更好的人选。”

    顾青未微笑之后不再说话。

    倒是秦氏,扫了陈氏一眼,淡淡地道:“三弟妹,澜姐儿毕竟是你的女儿,你心里若是有更好的人选不妨说出来……”

第21章 插嘴(收藏300+更)

    陈氏哪里敢把魏耀祖说出来,她敢肯定,只要她嘴里说出这个名字,老太太定会把手里捧着的青花茶盏摔到她脸上来。

    心里分明怄得要命,偏面上还只能连连向秦氏道谢,陈氏直憋得心口发疼。

    一旁的顾青澜也松了松紧紧揪着帕子的手。

    虽然知道陈氏不敢将魏家的事拿到台面上来说,可直到这时,她才真正松了口气。

    大伯母说了这样的话,母亲就算心里仍有着盘算,只怕也不敢明目张胆,只要她的亲事快些定下来,母亲便是再如何,也是没有用了。

    想到亲事,以及秦氏描述中的严公子,顾青澜又悄悄红了双颊。

    秦氏这时又对老太太道:“母亲,那严家公子今年会参加秋闱,严家虽然也很满意咱们澜姐儿的人品,很满意这桩亲事,却想秋闱放榜之后再正式订亲,道是要给咱们家澜姐儿做脸面。”

    秦氏其实觉得这样也好,那严从柏若是中了举再与顾青澜结亲,旁人无疑会更高看顾青澜一眼,严家会有这样的想法足见对这门亲事的看重。

    果然,秦氏话一说完,便是其他几位夫人也有些感慨顾青澜的好命。

    老太太还在沉吟着,陈氏却是心中一喜。

    秋闱在九月举行,如今可才三月,距秋闱还有足足半年,半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她做很多事了,到时候她先一步把顾青澜的亲事订下,难道大嫂还能逼着她退亲不成,就算退亲了,那严家的儿子既然如此出息,又怎么可能让儿子娶一个退过亲的姑娘?

    若是陈氏这些想法被其他人知道了,一定会怀疑顾青澜到底是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

    顾青未却在这个时候插嘴:“祖母,严家想给大姐姐做脸面是好的,可这么好的姐夫人选,不早点定下来我心里都有些不踏实呢,再说了,虽然严公子才学是好的,可能否中第可不只是有才学就行,若是严公子秋闱失利,难道这门亲就不结了吗?与其如此,倒不如早早与严家商量亲事,也叫严家看看咱们顾家对严公子的看重。”

    这些都是虚的,顾青未既觉得陈氏不会罢休,也担心顾青澜的亲事再如前世那般因三叔的事而受影响。

    只要早些订了亲,再想了法子把三叔的事压下来,大姐姐便不会重蹈前世的覆辙了。

    自打顾青未出了主意解决顾锦琳的事,老太太如今是觉得这个乖孙女儿说什么都是对的,再加上顾青未说的也确实有道理,于是也没多想,便点了头吩咐秦氏道:“老大家的,一事不烦二主,澜姐儿的亲事还是交给你来办吧。”

    竟是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将这事交到陈氏这个亲生母亲手上。

    陈氏暗恨得差点没把手里的帕子拧烂。

    这个欢姐儿,怎么什么事都要插上一嘴,从前怎么没见她如此多管闲事过!

    对顾青澜亲事的讨论,便到此为止,众人用过早膳之后便各自回了院子,顾青未因要与几位姐姐一起去荣庆堂向老嬷嬷学规矩,倒也没在延寿堂多呆,而是和几位姐姐一起离开。

    和顾青未一起的,有四房十三岁的二姑娘顾青芙与十一岁的三姑娘顾青蕖,二房十一岁的四姑娘顾青华,五房十岁的五姑娘顾青容,六房十岁的六姑娘顾青涟。

    早前顾青澜也是要去荣庆堂的,不过如今她的亲事既然基本上订了下来,再则顾青澜的规矩向来学得极好,才太太便没再让她去荣庆堂,而是吩咐她这段时间多练习些针线女红。

    至于练习针线女红是为了什么,当然不用任何人说。

    在延寿堂里老太太才开了口,顾青澜就已经羞得满面通红了。

    六个年纪相差不大的姑娘家走在一起,再加上各自带的丫鬟,倒也是热热闹闹的。

    眼看就要走到一个拐角,一行人突然听到一阵争执声,不约而同的就慢了脚步收了声。

    “你这个死丫头,现在有了老太太和大伯母做靠山翅膀长硬了是吧,竟然还敢忤逆母亲?”

    即使一行人离得还有一定距离,也将三夫人陈氏这尖利的声音听了个一清二楚。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该保持安静还是提醒一下陈氏。

    没等她们做下决定,便听到向来对三婶极为顺从的大姐姐的声音。

    “母亲何出此言,女儿到现在一句话也未说过,何来忤逆一说?”顾青澜的语气很是平淡,却与平素的她大相径庭。

    被顾青澜这样一说,陈氏更觉火大,涂了仙红蔻丹食指直接戳上顾青澜光洁的额头,“还敢嘴硬!我告诉你,我才是你的母亲,就算大嫂替你订了这门亲事,日后女婿上门也得叫我一声岳母!”

    一边这样说,想着将来有一个中了举人的女婿恭恭敬敬的叫上自己一声“岳母”,陈氏一时之间也有些飘飘然。

    不过,陈氏心里到底还是有着其他盘算的,只片刻便从这样的飘飘然里回过神来,又恶狠狠地瞪向顾青澜,“澜姐儿,你可别以为订了亲就万事大吉了,有多少好亲事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只能罢休的,说不得,到时候你的亲事还得我这个做母亲的替你打算。”

    竟是只差没直言诅咒亲生女儿得不到这门好亲事。

    拐角外的顾青未姐妹几人听了只觉遍体生寒,但顾青澜许是早已习惯,许是已经不在意,心里只一片平静,她甚至还对着陈氏笑了笑,“看来母亲确实对大伯母寻的这门亲事不满意,若是如此,方才母亲如何不与大伯母明说?”

    说到后来,语气中便带了些嘲讽。

    “你!”陈氏气结。

    她不敢明说,当然是因为她心虚。

    恨恨的又在顾青澜额际戳出几道月牙形的红痕,陈氏丢下一句狠话便拂袖离去,“时间还早,我倒要看看你这亲事到底能不能成,到时候你可别哭着求我!”

    看着陈氏的背影,顾青澜苦笑。

    “便是再如何,我总也不会求母亲让我嫁去魏家的……”她的声音几不可闻。

第22章 规矩

    姐妹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直到陈氏与顾青澜都离开了,仍有些回不过神来。

    先前在延寿堂里,她们也能看出陈氏并不见得如何高兴,可那严家确实是一门好亲事,她们也只以为陈氏是因院子里的事而赌气,并非不满意这门亲事。

    可如今看来,三婶竟真的有旁的想法?

    不过……

    不是几位姑娘看低陈氏,她们这位三婶出身虽然不错,却也只是庶女,在闺中时就并不得嫡母喜欢,若非如此也不会把她嫁到顾家做庶媳了。

    比起到顾家这等大世族里做庶媳,无疑嫁个门第稍差些的嫡子为妻更能过得舒坦。

    再则,虽然顾家的老太太从来都不是个刻薄庶子之人,可关系亲近些的,谁能不知道当初顾家老太太刘氏与那魏太姨娘之间的事?

    陈氏在闺中时不受嫡母待见,嫁进顾家之后更是如同没有娘家一般,与娘家鲜少有联系,她就算真的有心思替大姐姐订亲,又能有什么好过严家公子的人选?

    几位姑娘各自思索着一路去了荣庆堂。

    荣庆堂历来是供顾家的姑娘们读书学规矩的,自打这位据说是从前朝宫里出来的嬷嬷被请到顾家之后,顾青未几人便是上午和下午各抽出一个半时辰来读书学规矩。

    顾家是世代传承的望族,在大周朝之前,朝廷选官不靠如今的科举,而是察举制或中正制,在那样的制度之下,世族子弟只要出身够好,几乎便能稳稳的在朝廷立足。

    是以,顾家对族中子弟读书要求得并不严格,顾家的哥儿们多是在顾家的族学里读书,族学里只是教导族中子弟懂些道理,却并不要求顾氏子弟们一定要将学问做得有多好。

    但是对族里的姑娘们,在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比对男丁们的要求还要严格。

    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姑娘家虽然不用像男人一般出入朝堂,但自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多读些书,对姑娘们的将来总是有好处的。

    所以顾氏的姑娘虽然都被娇宠着,在规矩以及读书上,却是万万不敢有懈怠的。

    便是顾青未,府里最受宠的姑娘便是她,当年出嫁之前也是从没松懈过半分。

    不多时,一行人到了荣庆堂,那位廖嬷嬷早已经在院子里候着了。

    廖嬷嬷中等身材,约四十五六的年纪,穿着一身藏青色半旧褙子,头发挽成中规中矩的堕马髻,一张严肃端方的脸,只站在那里,便让人感觉有些压抑。

    当年大周朝的太祖皇帝领兵攻进了皇城,前朝江山一夕易主,皇宫里更是一片大乱,许多宫人都趁乱从宫里跑了出来,以这位廖嬷嬷的年纪来看,她大概也是那时候出的宫。

    对廖嬷嬷,顾青未也有几分了解。

    前世顾家姑娘们的规矩也是由廖嬷嬷教导的,廖嬷嬷虽然看着有些冷厉,但教导起规矩来,确实很有一手,经了她的教导,顾家这一代的几位姑娘走出去可没少被人称赞过。

    后来顾青未出嫁,老太太原本是想让廖嬷嬷跟着顾青未陪嫁到京城去的,可前世的顾青未对沉默又严肃的廖嬷嬷很是不喜,并未同意,再加上那时廖嬷嬷似乎也并不愿意去京城,老太太也只得作罢。

    后来的顾青未成了尊贵的国公夫人,但看着满院子的姨娘,总忍不住想,她当年行事终有些鲁莽,若是当年将廖嬷嬷一起带来京城,有了廖嬷嬷从旁指点,她也许不会过大半辈子的压抑日子罢?

    所以,自重生以来,再在廖嬷嬷手下学规矩,顾青未倒比前世要认真了许多。

    “廖嬷嬷安好。”几位姑娘双手交叠,微曲了膝。

    “几位姑娘免礼。”廖嬷嬷面上仍没有什么表情,只视线在顾青未脸上多停留了一瞬。

    廖嬷嬷本来话就不多,也没与几位姑娘寒暄,便让了下面的丫鬟拿出几条系了一个精巧的金铃铛的丝绦来,并吩咐丫鬟位为各自的主子把铃铛系于腰间。

    顾青未今日本来就配了一条羊脂白玉做的噤步,见状只得叫跟着她一起来荣庆堂的二等丫鬟春分将那噤步解了下来,才系上了廖嬷嬷给的丝绦。

    那铃铛虽是金的,但因做得精巧,倒也不显沉重,垂于裙面,与几位正是活泼年龄的姑娘们也有几分相衬。

    又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廖嬷嬷才再度开口,“姑娘们心里许是有疑惑,不知这铃铛是作何用,前些日子老身教了几位姑娘坐姿,今天起,几位姑娘就该学习怎样行走。”

    若是从前,听了廖嬷嬷的话,顾家姐妹们也许还不以为然,不就是走路嘛,谁能不会,可如今她们也在廖嬷嬷手下学了不短的一段时间,自然不会认为廖嬷嬷这是在无的放矢。

    “……走路很简单,可姑娘们既是名门贵女,便应该思考如何将简单的动作做得更优雅。从今天起,姑娘们每日到荣庆堂来都只能穿百褶裙,且要系着这金铃,什么时候姑娘们行走之间百褶裙只有最轻微的摇颤,腰间的金铃也只隐约有声,这行走的规矩便也算练到家了。”

    廖嬷嬷语气平淡,仿佛她所说的要求是再简单不过的。

    可除了顾青未,其他几位顾家姑娘却都同时苦了脸。

    这百褶裙她们自然穿过,那层层细褶本就是对女儿家仪态最严格的考验,顾家的姑娘仪态自是不成问题,可要做到着百褶裙行走之间只能有最轻微的摇颤,却也是不成的。

    更何况,还要让腰间坠着的铃铛几乎不发出声音。

    顾家姑娘们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她们都要在廖嬷嬷这里练习行走姿态了,她们的双腿也必然会因此而受罪良多。

    廖嬷嬷对几位姑娘面上的苦色视而不见,却在扫到表情平静的顾青未时微微一怔,然后出人意料地开口,“不如就先请七姑娘为几位姑娘做个示范?”

第23章 疑惑(推荐票800+)

    话音方落,顾家姑娘都齐刷刷地看向顾青未。

    她们不是没有感觉的,自从七妹妹魇症好了重新回荣庆堂学规矩,廖嬷嬷待她就好似有了些格外的关注,就比如现在。

    而在从前,即使七妹妹是府里最受宠的姑娘,廖嬷嬷待她也向来是一视同仁的。

    顾青未也有些意外。

    当年她的规矩就是在廖嬷嬷的教导下一点点学起来的,正因为廖嬷嬷的严格要求,后来顾青未嫁去了京城,行止之间的仪态满京城的贵妇贵女没有人能比得上。

    就连她的婆婆安平长公主,得意之下也格外喜欢带着她外出赴宴,直道这满京城的姑娘,没一个能比得上她的儿媳妇。

    顾青未,也就成了人们眼中世族女儿的一面旗帜。

    甚至,因为顾青未的抢眼表现,京城的权贵之中还曾掀起一股求娶五姓七望之家女儿的风潮,顾青未的表妹,也就是母亲秦氏的娘家侄女,也是因此而嫁入了京城。

    后来那些年,顾青未每每想起廖嬷嬷,总会感激她当年教导自己姐妹时的严格。

    所以,自重生起,她待廖嬷嬷便格外的敬重。

    虽然对廖嬷嬷的要求存了些疑惑,但顾青未也未推辞,上前几步便来到了院子中央。

    也是巧了,顾青未今天穿的便是一条百褶裙,细细的褶皱之间掩映着精巧的金铃,看起来格外动人。

    向廖嬷嬷和几位姐姐点了点头,顾青未双眼平视前方,姿态从容的往前走去。

    然后,顾家姑娘们便惊得几乎忘了从前学过的规矩,个个都瞠目结舌地看着顾青未。

    她们才以为离廖嬷嬷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发现七妹妹竟已不知不觉就超出她们好大一截。

    只见顾青未莲步珊珊,那百褶裙虽然不至于纹丝不动,却确实只有弧度最轻微的颤动,而腰间系着的金铃,也只带出隐约不可闻的叮当之声,听在她们耳中,便如那远山宝塔上的风铃。

    她们看着顾青未一步步向前的背影,便如看到了从仕女画上走下来的仪态万千的仕女。

    别说顾家的姑娘们了,便是廖嬷嬷,见了顾青未的表现也有些惊疑。

    廖嬷嬷之所以如此关注顾青未,是因为她总觉得,这位最得宠的顾家七姑娘,自从病了一场归来之后,就与从前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不仅眼底始终带着淡淡的从容,行止之间更是脱去了从前那淡淡的浮躁,不像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家,反倒似高门后宅里历经许多浮华的睿智妇人。

    廖嬷嬷看着这样的顾青未,心里便总有几分萦绕不去的熟悉感。

    廖嬷嬷也知道自己这感觉来得有些莫名其妙,毕竟除了生病那几日,顾青未可以说是日日都会出现在她跟前,没道理那短短几日之间,就能叫顾青未有如此大的转变吧?

    若是叫顾青未知晓了廖嬷嬷的想法,她一定会赞一声廖嬷嬷的敏锐。

    顾青未的规矩从头到尾本就是跟着廖嬷嬷学的,前世嫁到京城之后,也时刻拿廖嬷嬷当初给的标准来执行,所以廖嬷嬷会觉得有熟悉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待顾青未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一趟重新站回自己的位置,便发觉廖嬷嬷和几位姐姐的眼神都有些怪异,然后暗道一声糟糕。

    前世嫁到京城四十载,这些规矩早已融进她的骨子里,深刻得近乎成了她的本能,所以方才依言在院子里走这一遭时,下意识的就比照了前世。

    事实上,自顾青未重生以来,她的言行举止都是如此,只不过先前没有廖嬷嬷的那番要求作对比,几位族姐自然没有过多注意,如今有了廖嬷嬷的要求在前,再比照顾青未的行止,当然便能看出了不同来。

    顾青未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来打破这片刻怪异的沉默。

    许久之后,廖嬷嬷道:“七姑娘的行走之态已无需过多练习,在其他几位姑娘练习走姿这段时间,七姑娘可以不再来老身这里。”

    顾青未立时便收到了几位姐姐投来的羡慕眼光。

    “多谢嬷嬷。”顾青未也抿唇一笑,脸上现出隐隐的可爱酒窝。

    学规矩本就不是什么让人愉快之事,更何况这些规矩早已成了她的本能,因此能轻松一些顾青未当然也是高兴的。

    上午的一个半时辰便这样结束了,顾青未与几位姐姐一起离开荣庆堂,却没看到,在她们身后,廖嬷嬷一直立于原地,视线跟着她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收了回来。

    顾家七姑娘的事,因为老太太与当家夫人秦氏的重视,廖嬷嬷自然也是清楚的。

    不过,只是魇症而已,而且只短短几日,如何就能让七姑娘如同变了一个人一般?

    顾家其他人与顾青未日日相对也许难以看清楚,但廖嬷嬷早年能从皇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