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顾盼成欢-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了,那些自己跳出来说得了宁致远赠诗的,到底有几个真几个假,也就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了。

    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宁家人还真不好就此事大动干戈,否则岂不会让人笑话与那些风尘女子争输赢?

    正因为对这些事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安平长公主是可以肯定自己的儿子从来都是洁身自好的。

    而且,宁致远有这么个风流名声也才是今年年初的事,如今也不过才四月中旬,难道这么些闲散消息都能传得如此快?

    还是说,是顾家对京城的消息太过留意了?

    留意到甚至都不放过这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

    在权利的旋涡之中生活了三十几年,安平长公主妥妥的想多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疑惑,安平长公主接下来倒也没在顾家呆太久,她来顾家的目的,除了是真的想道谢,另外也是想碰碰运气,看看那个所谓的命定之人会不会就在顾家,现在两个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以定国公府和顾家的立场,她也确实不适合一直逗留在顾家。

    安平长公主要走,宁致远虽然心里仍有不甘,但最终也只能带着满心的郁闷一起回了定国公府在清河的宅子。

    他如今已经能够肯定,欢颜一定是与他一样,有着前世的所有记忆。

    若非如此,五年前还没找回前世记忆的他与欢颜初次相遇时,欢颜又岂会那样对他?

    一回到自家宅子,宁致远就找来了自己的贴身小厮成晋。

    “世子爷,您有何事要吩咐小的?”成晋神色恭敬地道。

    成晋与宁致远年纪相当,很小的时候就来到宁致远身边做小厮,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宁致远接掌了定国公府以后他自然会受重用,身份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跟在宁致远身边十余年,成晋从前与宁致远是极为亲近的,有时候甚至还能开上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现在,成晋不敢了,他的所有恭敬甚至是敬畏,都是真的。

    成晋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他总觉得,自从世子爷落水醒来之后,就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至少,以前他还敢斗着胆子与世子爷说笑而不担心世子爷会不高兴,可如今……

    只要看到世子爷皱眉头,他都直接会觉得腿软好吗?

    别说是说笑了,就是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那都是需要再三斟酌过的,就怕说错了什么会招来世子爷一个极为平淡的眼神。

    那眼神是平淡,可被这样看上一眼,他是真的会心惊胆颤的!

    宁致远看了成晋一眼,对成晋那唯恐会被他吃了的模样颇感无奈。

    前世成晋跟在他身边几十年,办事也确实利落稳妥,是个可以信任以及重用的。

    “你去查查看关于顾家七姑娘的事。”宁致远淡淡地吩咐,末了又加上一句,“查得仔细些,不要被人,尤其是不要被顾家七姑娘发现了。”

    成晋郑重地点头。

    说起来,世子爷还从来没有关注过哪位姑娘,这次怎么……

    不过,成晋也不敢多作揣测,应了声之后就退下把事情安排下去了。

    宁景昌手下的锦衣卫平时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怎么样无孔不入地探听些隐秘消息,比如哪位大人表面上看着严肃刻板,其实在房事上有着特殊的爱好,哪位大人又不顾朝廷禁止去眠花宿柳了,去的哪家青楼,又点的哪位姑娘作陪,哪位大人别看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对夫人敬重非常,其实他的夫人根本就是元配,元配夫人早就在他发迹时就被休了……

    等等。

    虽然成晋不过是个小厮,但他是世子爷的贴身小厮,寻一两个交好的锦衣卫查一位姑娘家的消息,这样的小事却也是能做成的。

    所以,没用两天,宁致远就从成晋那里得到了答复。

    “世子爷,您想知道的事已经有了消息。”成晋低声道。

    宁致远眼中一亮,迫不及待地道:“说。”

    “那位顾家七姑娘是顾氏一族如今的当家人顾锦源的独女,其母秦氏乃是太原秦家嫡长女,因自幼得了顾家老太太刘氏的宠爱,又有秦氏这个做了顾氏宗妇的母亲护着,在整个顾家的姑娘之中风光程度也是独一份儿的……”

    虽然这些宁致远早就知道,但他不想错过关于顾青未的任何一点消息,于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顾家七姑娘是得了所有人认同的聪慧,虽然在外一直不显,但顾家近几年发生的好些大事似乎都有这位七姑娘的影子。”

    顾家大小姐的亲事,顾家姑奶奶与常进州和离之事,顾家三老爷养的外室,顾家七房的妻妾之争,顾家三少爷参加科举……

    这一桩桩数下来,成晋都对这位顾家七姑娘多了几分叹服。

    宁致远并不意外。

    欢颜明显比他要早几年重生,有了前世的记忆,她本就聪慧非常,想避开这些事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

    能弥补一些前世的遗憾,欢颜,她一定很开心吧?

    然后,宁致远就意外的听到了一个名字。

    “……近几年,顾家七姑娘的母亲秦氏与娘家联系得极为密切,虽然还没有迹象表明,但秦氏似乎有意与秦家结亲,结亲的对象是秦家长房嫡次子,秦明……”

    秦明!

    只这一个名字,便叫原本听着关于顾青未的消息面上带着微微笑意的宁致远面容铁青,双手更是紧握成拳,几乎用尽自制力,才克制住了一拳砸向桌面的冲动。

    秦明,他怎么会忘了这个人。

    若不是他……(未完待续。)

第124章 如意算盘

    在宁致远听着成晋打探来的消息时,顾青未正与回娘家小住的顾锦琳说着话。

    老太太的生辰过了才没几日,顾锦琳就又回了娘家,说是在家住闷了,想回娘家松泛松泛。

    不仅她自己回来了,还将两个哥儿都带回了顾家,甚至她回来时还没有周谨之相送。

    这哪是什么回娘家小住的意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明显是顾锦琳与周谨之不知为何闹了别扭,这才一怒之下回了娘家。

    偏生顾锦琳又是个嘴紧的,无论老太太怎么问就是问不出什么准话来,老太太无奈之下,想着顾锦琳与顾青未这个侄女素来亲近,只得遣了顾青未去探探她的口风。

    说起来,周谨之自从娶了顾锦琳,这运道就一天好过一天。

    与顾锦琳成亲之后,周谨之就奏请吏部起复进京,那时择哥儿也不过半岁,已经可以带着远行,所以顾锦琳就带着择哥儿随周谨之一起进京了。

    周谨之当年是考中了庶吉士的,只是没等散馆就丁忧归家,所以自起复进京就重新进了翰林院。

    大周朝虽然立朝仅仅三十余载,但如今已经隐隐有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近些年来庶吉士更有了个“储相”的号称,如今内阁几位阁臣无一不是庶吉士出身。

    庶吉士乃是天子近臣,负责起草诏书,又有为天子讲解经籍等责。

    在京城这三年,周谨之不只一次得了当今皇上的亲口夸赞,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庶吉士散馆后大多留馆,受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周谨之去年年中就以优异的成绩散馆,按惯例本该在翰林院任职才是,翰林院虽然是个清水衙门,却是一条通往内阁的康庄大道,自是个再好不过的去处。

    但周谨之在天子跟前得了赏识,自然就成了旁人的眼中钉,还被人将其夫人乃是清河顾氏女的事给宣扬了出来。

    当今皇上对世族的态度朝中大臣们哪里会不知,于是吏部便有那自以为了解皇上心思逢迎拍马之人,准备随意将周谨之安排进六部做个永远不可能出头的小官,但最后这件事却被皇帝给按了下来。

    而周谨之,也因为如今的元昌帝一直没明确表态,而归家赋闲了近一年。

    就在老太太生辰前不久,周谨之接到了京城友人的信,他的任命许是快下来了,元昌帝有意授他为翰林院编修。

    这可真算是苦尽甘来了。

    在顾青未的追问之下,顾锦琳总算说起了她回娘家一事的因由。

    “……你姑父那里才得了消息没两天,那张家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只道你姑父这是要飞黄腾达了,竟然又起了歪心思。”顾锦琳冷声道。

    她是真心与顾青未亲近,连对着老太太都不愿意说的话,在顾青未这里却是自然而然的就说出了口。

    这次的事,还是因为周谨之前未婚妻的娘家张家。

    张家人这五年虽然隔段时间就会上门打秋风,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安分,他们安分,顾锦琳也就乐意舍点银子把他们打发了,就当作是替周谨之感谢张家大姑娘当年的苦等。

    因为有顾锦琳三不五时的接济,再加上张家原本就是吃穿不愁,所以张家人这几年的小日子过得是极为舒适的。

    直到去年年底,张家那独子在狐朋狗友的引、诱之下学会了赌博。

    张家这独子是个不成器的,十七八岁上就在张家二老的操持下娶了妻,自打有了儿女之后非但没有收敛心思好好过日子,反而觉得自己也算是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大任,从此竟愈发的游手好闲起来,被人诱着染上赌瘾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

    沾上“赌”这个字的人哪里能有什么好下场,周家本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那点家底便在张家这独子一次次的出入赌场之后输了个精光。

    所以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张家人上门的次数就多了起来,要银子的名目也是各种各样。

    顾锦琳虽然愿意舍些小钱养着张家人,但张家人到底是周谨之前未婚妻的娘家人,他们来的次数多了,自然觉得有些膈应,再加上对张家人如此频繁上门有了怀疑,也就让人去查了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查,自然就查出了张家的儿子赌博之事。

    打从这一天,张家人再找上门,顾锦琳就再没放他们进来过。

    她愿意代周谨之感谢张家大姑娘六年苦等是一回事,但一来周谨之替张家大姑娘服丧三年已经算是还了她的等待了,二来顾锦琳可不愿意拿钱养着这样一个只会把银子往水里扔的人。

    指不定她这边拿了银子,张家的儿子那边厢就又去赌,而且还会越赌越大。

    没了顾锦琳这里的进项,又被儿子败光了家底,张家的日子立马就艰难了起来。

    没办法之下,张家二老就把主意打到了小女儿的婚事上。

    自从顾锦琳与周谨之成了亲,张家人便自诩是与顾家沾亲带故的人家,所以在小女儿的婚事上就显得异常的严苛,这些年不是没有合适的人家上门提前,但最后都因为张家人的挑剔而没能最终定下来。

    五年过去,原本青葱般水嫩的张家小女儿已经成了二十二岁的老姑娘。

    张家二老琢磨上了小女儿的亲事,又正好偶尔从周家下人口中听到了周谨之得了皇上重用,许是要入翰林院为官的消息。

    张家人都没读过什么书,只觉得翰林院一听就是个好地方,周谨之这必定是要做大官了,于是理所当然的,就把主意打到了周谨之的身上。

    当然了,有顾锦琳这个出自顾家的周夫人在,张家人一开始就打的是让小女儿给周谨之为妾的主意。

    甚至他们连劝说周谨之纳了自家小女儿的说辞都想好了,就说大女儿托梦,对不能成为周谨之的妻子很觉遗憾,所以特意让了家中小妹完成自己的遗愿,随侍在周谨之左右。

    以周谨之对自家大女儿的那份亏欠,难道他还能推拒了他们那如花似玉的小女儿?

    张家人的如意算盘就是这样打的。(未完待续。)

第125章 肖想

    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张家人做梦都几乎能笑出来。

    他们也不是什么能按得下性子徐徐图之的人,所以有了这个盘算之后,再上门时就不是求见顾锦琳了,而是直接冲着周谨之去了。

    好在周谨之虽然还念着当初的那点子情谊,但他当初与顾锦琳成亲之时就已经把关于张家之事的决定权交到了顾锦琳手里,所以并没见张家人。

    张家人无奈之下,只有转而重新找上顾锦琳。

    这一找上去,就期期艾艾的将自己家的盘算透了些口风,那张家的小女儿还摆出一脸的娇羞,就差没跪在顾锦琳脚边敬杯茶了。

    当然了,张家人也没想过要借此破坏周谨之与顾锦琳之间的关系。

    他们倒也想得很清楚,顾锦琳的正室之位不是他们的小女儿能动得了的,他们的小女儿只要做个受宠的妾,能为娘家划拉银子就够了。

    不过,在这件事上,张家人从头到尾都只考虑过周谨之是不是会开口拒绝,却丝毫没考虑过被他们算计着要吃肉喝血的顾锦琳的反应。

    在他们想来,这大户人家男人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算是号称有祖训男子三十无子方可纳妾的顾家,那位七老爷房里不也有妾室吗?

    这顾家小姐嫁人之前自是金尊玉贵的养着,但既然嫁到了周家,当然该万事由周谨之作主。

    考虑这些的时候,他们是全然忘了,这些年他们是从谁的手里拿的银子。

    顾锦琳当初能将常家的后宅打理得井井有条,对这些小心思小谋算自然不会陌生,当时就火冒三丈。

    当初嫁给周谨之之前,她就有了心理准备这张家人会是个麻烦,不过想着若只是花点钱养着他们倒也没什么,却不想这张家人竟都是些不知好歹的白眼狼。

    她顾忌着周谨之以前的事,这些年也算是善待张家人了,数遍清河县的普通百姓,这几年有谁过得比张家好?

    如今张家的儿子自己作死染了赌瘾将家底败得精光,竟然还想算计着把女儿塞到周谨之身边做妾,再继续抠了银子出来养着那一家子水蛭?

    他们怎么也不想想,周家如今看着家底是丰厚了,但归根结底,到现在除了这老宅,其他基本基本上都是顾锦琳的嫁妆!

    有了这样的认知,顾锦琳哪里还会对张家人客气,当即就唤了人将这一家子给轰出去。

    也是巧了,张家人败兴而回时,在二门上正好与刚从外面回来的周谨之迎面相遇。

    那张家女儿既已接受了要做周谨之的妾室,这时便计上心来,装着扭了脚就顺势往周谨之怀里一倒。

    周谨之一时不察,余光扫到有人朝自己扑过来,下意识的就扶了一把。

    待发现是张家小女儿之后,周谨之也知道不妥,立刻就松开手往后退了好几步。

    但偏偏,他扶张家小女儿的那一幕,被后来跟出来的顾锦琳看了个正着。

    “……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当初常进州和表妹有了首尾,我虽然也生气,但理智却是在愤怒之上的,可这一回,明知道你姑父和那张家小女儿什么事都没有,却怎么也压不下心里那股子邪火,气急之下上前一把扯过张家小女儿,抬手就给了她狠狠一巴掌,然后……”

    然后她都没敢看周谨之的表情,就跟逃跑一般,急急忙忙的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顾锦琳说到这里,面上也有悔色。

    这件事情,她原本可以处理得根本就不惊动周谨之的。

    五年来,周谨之待她确实是一心一意的好,每次周谨之看着她和两个孩子时那满足的笑容,都让顾锦琳觉得自己再嫁的决定没有错。

    她能感受到周谨之那虽然从来不曾宣之于口,但已经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真心。

    他的话不多,但每次需要他开口,他给出的话都会让她深觉安心;他从来没在她面前说过任何甜言蜜语,但他的体贴入微,每每在细节之上总会让她感到窝心;他从来没夸口要给她一个美好的将来,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如此做。

    虽然他们成亲时,周谨之还一无所有,但他真的是在用实际行动撑起他们的家。

    经历了常进州的事之后,顾锦琳一度是不相信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说法,但现在,她信了。

    顾锦琳觉得,她这几年许是被周谨之宠坏了。

    若不然,她又怎么会半点气都忍不了呢?

    不知不觉间,才与她相伴了五年不到的周谨之,已经在她心里烙下了深刻得无法抹去的痕迹。

    顾青未见了顾锦琳这怅然若失的模样,在心里便暗暗叹了口气。

    姑姑,她只不过是动了心而已。

    不过,不是所有男子都喜欢花天酒地的,就比如她的父亲,家中几位叔叔。

    顾青未觉得,周谨之,她的姑父,也能一心一意的守着姑姑一人。

    微微摇了摇头,顾青未感慨的同时,又为顾锦琳这副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姑娘一般的表情而有些无奈。

    “这样说,这件事到现在姑父都还什么都不知道?”顾青未问。

    顾锦琳点点头,然后看了面上带了些不赞同的顾青未一眼,觉得有些心虚。

    细想一下,她都三十好几的人,做事还没有十几岁的侄女沉稳,明知道周谨之什么错也没有,在他面前打了人不说,还没等人说上一句话,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她这性子,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怎么竟跟那任性的小姑娘一样了?

    顾青未却在替顾锦琳高兴。

    在这普遍认为女子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庸的年代,若不是被人精心宠着,从前也算是精明的姑姑,又岂会越活越天真?

    正这样想着,顾青未就听顾锦琳问她支招。

    “欢姐儿,你说这事可要怎么办,你姑父,他不会生气吧?要是他不来接我……”

    她难道要灰溜溜的回去?

    顾青未听了便笑出了声,打趣道,“姑姑您可别瞎想,您就安心等着吧,不出半个时辰,姑父肯定会来接您的。”

    满打满算,顾锦琳从踏进顾家大门到现在,也还不到一个时辰。(未完待续。)

第126章 主意

    顾锦琳被顾青未打趣得脸上一红,十足的小女儿情态。

    不过听顾青未如此一说,她心里倒也确实松了口气。

    她的这个侄女本就冰雪聪明,若是没有欢姐儿,也不会有她如今的安稳幸福的日子,更不会有她的恪哥儿。

    所以,对顾青未的话,顾锦琳天生就带了几分信服。

    既然欢姐儿让她放宽心等着,那她安心等着就是了,嗯,待会儿谨之来了之后,她要不要向他道歉呢?

    毕竟,她就这样跑回娘家,连一句话都没容得他说,好像,也确实很不对……

    不过,就算回去了,张家的事还是需要她面对的。

    差点做了谨之小姨子的张家小女儿,竟然上赶着要做姐夫的妾,她也真算是见识了张家人的脸皮厚度了。

    不,其实她早就应该知道这一点了,若不是脸皮比那城墙都要厚上几分,张家人这几年又怎么会心安理得的用着死去的大女儿的名义向她伸手要银子呢?

    想到这些,顾锦琳心里就有些恨恨的,要早知道她的银子能养出这么一窝白眼狼,她就算把银子丢水里也绝不会给张家人拿一分。

    这丢水里,至少还能听个响呢,给张家人,她现在换来了什么?

    微微皱了皱眉头,顾锦琳用请教的语气道:“欢姐儿,你说,这张家的事,该怎样处置才算最好?”

    顾锦琳没经历过妻妾之争,当年常家那表妹根本就没有与她争的资格,若不是运气好有了身孕被常老太太和常进州护着,只怕她早就成了一个可怜可悲的弃子了。

    对付张家人,对顾锦琳来说其实很容易。

    张家不过是个普通的百姓之家,从前还算得上是有些薄产,但如今被败光了家底,除了几个人他们还能剩下些什么。

    就算不借顾家的势,只顾锦琳自己,随便伸伸手指,也就能把张家人捻死了。

    不过,她却不能这样做。

    她知道在周谨之眼里,张家人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是念着张家大女儿觉得对她有亏欠而已,就算她真的对张家人用了什么过激的手段,周谨之也不会因为他们而与自己离心。

    顾锦琳只是,不想让周谨之看到她心狠的那一面。

    在常家掌家十几年,若不是有几分手段,她又怎么可能镇得住上上下下那么多的下人。

    她只是不想用而已。

    想到这些,顾锦琳心里也觉得颇为奇妙。

    她嫁给常进州十几年,两人之间也只是像大部分的高门后院里的夫妻那般相敬如宾,但与周谨之才成亲了五年都不到,她竟然就开始小心翼翼的收敛起自己所有不够阳光的一面,只想始终让他看到自己美好的那一面。

    这,大概就是他们之间的夫妻缘了。

    顾锦琳并不愚笨,只要细想,她必定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她这几年早已经习惯了身后永远有人作为依靠的日子,所以只要跟前有比她更精明的人,就总想偷懒将问题丢给别人。

    比如周谨之,又比如眼前的顾青未。

    “欢姐儿,你就帮帮姑姑吧,赶紧说赶紧说。”顾锦琳一点也不怀疑顾青未会想不出法子彻底收拾了张家人,见顾青未许久不说话,还连声催促起来。

    顾青未于是摇头笑了笑。

    顾锦琳见状便有些不好意思,欢姐儿那哪是晚辈看长辈的眼神,分明就是长辈看晚辈!

    无论是前世的情分,还是这一世的感情,顾青未对顾锦琳这个姑姑都是极为喜爱与尊敬的,所以她并没卖关子,“姑姑,这件事其实很简单,您既然不愿意用什么过激的手段,那就软刀子割肉吧。”

    “姑父的为人,这些年清河县无人不知,姑父为那张家大姑娘做到了仁义二字,您自然也可以。”

    顾锦琳听了眼中便是一亮,她没打断顾青未的话,只作出侧耳倾听的模样。

    “那张家之所以一直打姑父的主意,想把女儿塞给姑父做妾,不就是因为张家的小女儿尚未定亲吗,给她定上一门亲事,事情不就解决了?”

    最重要的是,这是光明正大的解决了这件事的所有隐患,完全不会有让周谨之觉得顾锦琳狠辣的可能。

    顾锦琳皱了皱眉头想要说什么,却见乳娘抱了恪哥儿进来,却是恪哥儿午睡醒了闹着要找母亲。

    没等顾锦琳伸手,顾青未就先一步将恪哥儿抱在了怀里,然后原本哭得一脸可怜的恪哥儿便揪着顾青未的衣襟渐渐收了哭声,还很给面子的冲着顾青未露出一个带着眼泪的大大微笑。

    心都快化了,这一刻的顾青未就是这样的感受。

    说起来,她这重生之后,似乎就格外的有小孩儿缘。

    孩子的纯真笑颜,就像是阳光一般能驱走人心里所有的阴郁。

    也许,这就是她为何会对孩子格外喜欢的原因吧。

    见恪哥儿不哭了,顾锦琳把乳娘打发下去,继续方才的话题:“这个主意好是好,但张家既然有了塞也要把小女儿塞给谨之为妾的心思,他们又岂能同意给小女儿定亲?”

    张家本就是普通百姓之家,就算与周家有这么点关系,但真要嫁人,张家的小女儿也不过是能嫁个普通人家而已,张家人眼高于顶,哪里能看得起这样的人家。

    若非如此,张家小女儿又岂会留到现在都没嫁出去?

    而且,张家现在还有了个好赌成性的儿子,好人家谁会愿意娶张家的小女儿填这个无底洞?

    顾青未却不在意地笑了笑,“这女儿家年纪大了,嫁人难道不是理所应当之事吗,张家如今一贫如洗,若是您在此时高调一些,愿意拿个几百两银子替张家小女儿择婿,难道还不能替她定上一门亲事吗?您甚至还可以表现得对张家小女儿蹉跎成了老姑娘很是不忍,就当是看在张家大女儿的面子上,也愿意伸手帮上她一把。”

    顾锦琳只一瞬间,心里就敞亮了起来。

    几百两银子,对她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若花个几百两银子就能再不用看到张家人的嘴脸,她是十分乐意的。(未完待续。)

第127章 信任

    清河县是个离京城八百多里的县城,这里的百姓之家一生的积蓄也许也不到二十两,几百两银子,在许多人眼里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

    就算是从前家境在清河县百姓之中算是很殷实的张家,积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百八十余两。

    可以想象,顾锦琳只要拿出个两三百两,就足以让很多人心动心了。

    “您到时候就言明了将这些银子当作是张家小女儿的嫁妆,只怕张家人的门槛都得被提亲的人踩破。”

    既可以得大笔的银子,又能间接着巴上周家,只要会算账的人家都知道是不是有利可图。

    “张家人是想把小女儿塞给姑父做妾,可只要这件事不成,他们就不可能把事情拿到明面上来说。姑父这么多年来是如何对待张家的,姑姑您嫁给姑父之后又是如何时常补贴着他们的,这些大部分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只要张家敢流露出半点想让小女儿给姑父做妾的意思,不用您出手,旁人就能戳着他们的脊梁骨骂得他们不敢在清河县行走。”

    顾青未并不是说笑。

    人言可畏,这一点她早就体会过了。

    名声二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把利刃,端看要怎么用而已。

    用得好了,损敌一千,用得不好了,自伤八百。

    顾青未给的主意,就是让顾锦琳站在制高点上,立于不败之地。

    张家虽然自诩与周家十分亲近,但只要是明眼人都不会不知道,周谨之和顾锦琳不欠张家任何东西,张家大女儿当初得急病而亡也与周谨之并无半点关系。

    周谨之仁义,因为那点亏欠不仅舍了前程为张家大女儿服丧三年,这些年还对张家人礼遇有加。

    而顾锦琳,她是顾氏嫡女,以这样的身份,为了周谨之也能一直礼待且接济张家,甚至看张家小女儿蹉跎岁月还于心不忍,自掏腰包替她出了丰厚的嫁妆银子,更可谓是仁至义尽。

    顾锦琳既然已经仁至而义尽,将该做的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那么,张家人若还想要求更多,那就是恩将仇报、贪心不足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是旁人的指点,就足以让张家人不敢造次了。

    顾锦琳听得连连点头。

    有了这些银子,张家小女儿的亲事断不会差了,她再意思意思把把关,替她挑个人品脾性各方面都上佳的,张家人就是再怎么不甘愿,也只能硬生生给咽下去。

    不过……

    “张家人都这样的德性,替他们家女儿选个好夫婿,会不会害了人家大好的儿郎啊?”

    顾锦琳是真担心。

    她是想解决掉张家的后患不错,可她也不想因此就牵连到无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